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因数与倍数

三因数与倍数

本部分主要教学因数和倍数,以及公因数和公倍数等内容。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在1~100的自然数中有序地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同时认识奇数和偶数。第二段,认识质数、合数和质因数,学习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第三段,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最后,安排了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亿以内的数,以及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单元内容,又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1.使学生经历探索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了解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数感。

4.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

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掌握倍数和因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根据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8课时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

教材第30页、第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自然数的认识,提高数学思考水平。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认识因数和倍数。

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师生关系。

师:你们的妈妈和你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生:母子关系(母女关系)

……

师: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其实数学中的自然数也存在着相互关系。今天我们来探索它们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引入,认识因数和倍数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

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要求学生看算式模仿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倍数,再指名多名学生说一说。(如果交流中出现除法算式,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的除法算式说一说因数或倍数关系)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体会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交流:根据6×2=12可以怎样说?(指名多人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根据12×1=12呢?

要求学生看两个算式后集体说一说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在课题下面板书:(指不是0的自然数)]

追问:想一想,上面12的因数都是怎样找到的?

你能根据上面的想法说说12的因数一共有哪几个吗?

说明:从上面算式可以看出,如果要找12的因数,只要想哪两个整数相乘等于12。因为1×12、2×6和

3×4都等于12,所以12的因数有1、2、3、4、6、12这6个。(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 3.做练一练第1题。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

(设计意图:把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操作,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的实际意义,而且也体现了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结合学生的交流学生自己找出12的因数,显得自然顺畅,合情合理。)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出示例2,要求学生找出36的所有因数,并思考是怎样找的。

让学生自己找出36的因数,并把所有因数记录下来。

交流:36的所有因数有哪些?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根据学生的交流,呈现每个人找出的因数,并按交流的方法板书所有因数。

比较:你认为这里每人找因数的方法,哪个比较好一点?为什么?

追问:想一想,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说明:找36的所有因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想哪两个数的积是36,一对一对地找,也就是这样想:先想1和36,写在因数的两端;(板书)再想2和18、3和12、4和9、(5可以吗?为什么?)6和6,相同的只用写一个。中间还有吗?(结合说明板书成: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追问:你能说说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时,怎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吗?

让学生按这样的方法把例2里36的因数补充完整。

提问:现在你能说出36的全部因数了吗?(指名按顺序说一说)

说明: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还可以用一个圈表示,请大家看课本上的表示方法,看看是怎样用图表示的。

追问: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呈现36因数的集合图)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找出15和16的所有因数,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15有哪些因数,按怎样的方法想的?16呢?(按一对一对的顺序板书结果)

3.组织讨论。

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

交流: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小结: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个数都是有限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尝试找一找36的所有因数,待他们思考过程中的不足充分暴露后,再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这样既有效地保持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又能充分凸显方法本身的价值。)

四、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引导:我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现在请你找出3的倍数,把它们记录下来。大家独立试一试。

学生自己找3的倍数并且记录下来。

交流:你找到的3的倍数有哪些?说说怎样找的。(根据交流,板书学生找到的3的倍数,并发现可以写出很多很多)

你认为哪个找倍数的方法比较好,是怎样找的?

说明:3的倍数是3和一个数相乘的积,我们可以从3的1倍开始按次序列举出3的倍数,3×1=3,3×2=6,3×3=9,…这样3的倍数有多少个?为什么会有无数个?那要怎样表示呢?(板书:3的倍数有:3,6,9,12,…)

提问: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为什么会有无数个?

说明:我们可以用列举的方法,从3的1倍开始依次列举出3的倍数。因为所乘的自然数1,2,3……是无限的,所以3的倍数有无数个。在写一个数的倍数时,要用省略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补写例3里3的倍数。

提问:你能按顺序列举3的倍数吗?大家根据所填的倍数集体说一说。

要求学生把3的倍数在课本上的图里表示出来。

交流: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在圈里写3的倍数要注意什么?(省略号)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找出2和5的倍数,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2的倍数有哪些?这是按什么方法找的?5的倍数呢?写一个数的倍数时要注意什么?(按顺序板书2和5的倍数,并注意用省略号表示)

说明:找一个数的倍数可以从乘1开始,依次列举。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后要注意用省略号表示。

3.发现特点。

引导:请大家观察这几个数的倍数,能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

指出:一个数的倍数,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个数是无限的。(板书呈现)

(设计意图:考虑到找一个数的倍数与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存在某种相似性,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探索经验,所以上述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

五、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第2题和第3题。

让学生填写因数和倍数。

交流:这两题你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

提问:能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最小的倍数呢?

2.做练习五第1题。引导学生了解题意,明确把24人按排数和每排人数填表。

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交流,说说怎样想的,结合呈现的表内数据提问。

提问:这里的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24的因数吗?为什么?

3.做练习五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完成填表。

交流结果并呈现,结合让学生说说怎样填的。

4.做练习五第4题。

出示第4题。

让学生按要求用相应符号圈出相应的数。

交流并呈现结果。

提问:观察直线上表示出6的因数和6的倍数,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指出:6的因数都不大于6;6的倍数都不小于6,6是6最大的因数,也是6最小的倍数。

追问:6是6的因数,也是6的倍数,这个说法对不对?8是8的因数,也是8的倍数呢?

六、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体验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我创设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因数和倍数》 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 二、说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但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三、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在设计理念上,本人总结四点特点,而这四个特点也刚好在我教学的四个环节中生成: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本节课,教师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思考“哪几种拼法”时,教

师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可以想象,也可以动手拼一拼,这样既符合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有不同,老师有针对的引导,其次,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 第二,抓住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 能列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牢牢的抓住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让学生充分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第三,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寻找共性。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单凭记忆也不难接受,为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教师提出问题“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6、11、16和24的因数,思考: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在研究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引导,学生的思维有了明确的指向,便于通过探索发现规律。 第四,重视数学意义的渗透与拓展,力求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持续发展。 数学教学,要树立为学生的继续学习、终身发展服务的意识,不能关注短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因数与倍数

三因数与倍数 本部分主要教学因数和倍数,以及公因数和公倍数等内容。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在1~100的自然数中有序地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同时认识奇数和偶数。第二段,认识质数、合数和质因数,学习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第三段,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最后,安排了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亿以内的数,以及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单元内容,又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1.使学生经历探索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了解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数感。 4.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 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掌握倍数和因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根据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8课时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 教材第30页、第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自然数的认识,提高数学思考水平。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训练第三章《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找一个因数的方法(原卷)

2020年苏教新版五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训练 第三章《因数与倍数》 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一.选择题 1.(2018秋?凌海市期末)既是6的倍数,又是24的因数的数有()个. A.1 B.2 C.3 D.4 2.(2019秋?大名县期中)A是合数,A有()个因数. A.2 B.3 C.至少3 D.无数 3.(2019秋?德惠市期中)下面的数,因数个数最多的是() A.91 B.56 C.64 4.(2019春?卢龙县期末)有45颗糖,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不得少于5颗,也不能多于20颗.一共有( )种分法. A.5种B.4种C.3种D.2种 5.(2019春?东兴市期中)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A.无限的B.有限的C.无法确定的 6.(2018秋?河西区期末)24的全部因数中最大的是() A.1 B.12 C.24 D.48 7.(2019春?成武县期中)如果a是19的因数,那么a是() A.1或19 B.1 C.19 8.(2018秋?北票市期末)30的因数共有()个. A.4个B.8个C.2个 二.填空题 9.(2019秋?昌乐县期末)写出16所有的因数,共能写出个. 10.(2019春?江城区期末)20有个因数,19有个因数. 11.(2019春?大田县期末)48的因数共有10个.明明写出了9个:1、48、2、24、3、4、12、6、8.按照明明的排列方法,他漏写了后面的.芳芳也写出了9个:1、2、3、4、6、8、12、24、48.按照芳芳的排列方法,她漏写了后面的. 12.(2019春?郸城县期末)因为19的因数只有个,所以,19是一个数. 13.(2019春?卢龙县期末)从小到大写出18的所有因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因数和倍数》

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摆长方形,得出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和归纳出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等知识。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 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 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水平。 3.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 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上堂数学课,感到非常的高兴。你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我现在就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了)你们是我的(学生)。 师:我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师生关系。 师: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好多的关系,你还能举个类似的例子吗?(谁和谁构成什么关系?) 生:…… 师:那我能不能说老师是师生关系呢?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老师一个人不能代表师生关系。 师:我自己只能代表一方面,不能代表你们,构不成关系。 师:在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数与数之间也存在像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学习。板书:因数和倍数师: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吗?上课。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关系、父子关系等人与人的各种关系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出示课件) 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

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三单元 因数和倍数一对一讲义

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学习目标: 1、能说明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2、能区分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找出一些数的因数与倍数。 知识点: 1、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在a×b=c(a、b、c均是非0自然数)中,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2、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也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 3、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有序地写出两个自然数相乘得这个数的所有乘法算式,两个乘数都是这个数的因数。(2)列除法算式找,有序地写出这个数被整除的所有除法算式,除数和商都是这个数的因数。 4、一个数的因数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2)集合法

5、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6、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一次与非0自然数相乘,所得的积都是这个数的倍数。 7、一个数的倍数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2)集合法。 8、一个数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基础巩固: 1、判断 (1)因为5×6=30.所以5是因数,30是倍数。()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这个数的因数。() (3)因为37比24大,所以24的因数个数比37的因数个数少。() (4)因为2.4÷2=1.2,所以2.4是2和1.2的倍数,2和1.2是2.4的因数。() 2、填空 (1)10是5的(),5是10的()。 (2)9既是9的(),又是9的()。 (3)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5,这个数是(),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是()。(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 3、在圆内填上合适的数。 48的因数40以内6的倍数5的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课堂作业设计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 1、填空题。 (1)由5×9=45可知,()和()是()的因数,()既是()的倍数,又是()的倍数。 (2)从小到大写出50以内8的倍数: (3)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15,它的因数有()。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4)既是12的因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有()。 (5)一个数有因数3,也是5的倍数,而且比50小,这个数可能是()。 (6)一个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 2、判断题。 (1)7×8=56,所以7是因数,56是倍数。() (2)8的因数只有1,2,4。() (3)一个非0自然数的因数至少有两个。() (4)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个数都是无限个。() (5)15既是15的倍数,又是15的因数。() 3、每本笔记本3元,你还能把下表填完整吗? 表中应付元数都是3的()。

4、30个苹果平均分给小朋友,有几种分法?你能把所有的分法都写出来吗? 从表中可以看出,30的因数有: 5、如图,5个小朋友围成圈。从萌萌开始顺时针依次报数(从1开始,每人报1个数)。 (1)()先报到5的倍数,像这样报下去,其他小朋友报的数()(填“可能”或“不可能”)是5的倍数。 (2)()先报到6的倍数,像这样报下去,其他小朋友报的数()(填“可能”或“不可能”)是6的倍数。 6、妈妈买回来24个苹果,让甜甜把苹果放入篮中,不许一次拿完,也不许一个一个拿,并且每次拿的个数要相同,拿到最后一个不剩,甜甜一共有几种拿法?每种拿法各拿几个?

7、古希腊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例如6有4个因数1,2,3,6,除本身6之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全数”。下面的数中是“完全数”的是()。A.12 B.15 C.28 D.36

2017—2018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 奖教案 《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30页例1、例2和第31页例3以及试一试,练五1—4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因数和倍数;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研究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因数与倍数的认识课件或情境图等。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的认识 15的因数有: 16的因数有:

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一谈话导入: 1.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数的知识。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 2.追问:刚才有人提到了自然数,你能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自然数吗? 3.揭示课题:我们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除之外的自然数进行研究,探索它们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本日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板书局部课题)。【设计企图:夸大新知与旧知的接洽,又让学生建立合适的新知生长点。】 二、探究互助,研究新知。 ﹙一﹚、认识因数和倍数。 1.观察互助--看懂图意:出示例1情境图,你都看懂了什么?每行摆几个?摆了几行?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2.学生分组操作,小组内研讨。 3.学生分小组汇报,老师多媒体演示学生拼摆的过程。 (1)3×4=12 4×3=12 (2)2×6=12 6×2=12

(3)1×12=12 12×1=12 【设计企图: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因数和倍数的实践意义,学生更容易了解。而且十分感兴趣】 4.指导学生观察:3×4=124×3=12,告诉学生:由于4和3相乘等于12,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5.你能根据2×6=12 6×2=12,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指名仿照例子说一说。 6.在学生说的进程当中,发现学生表达错误的中央,及时提示、纠正。 7.教学因数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出示:这样说对吗?8是倍数,4是因数。 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说法是否可以,为什么?并让学生尝试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同桌关系、好朋友关系。) 8.老师小结:在说倍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9.拓展:试一试:你能再说出一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并根据它说说它们之间的干系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验证这种错误的说法。更便于学生理解。联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 | 苏教版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数学中的第一节课,主题为因数和倍数。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习如何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 •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学会怎样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如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 •怎样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怎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内容 步骤一:导入 1.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如: “小明有12个苹果,他打算把苹果分成相等的三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呢?”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现在小明有24个苹果呢?将苹果分成相等的几份可 以让每份都有苹果呢?” 步骤二:讲解 1.通过画图的方式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如: “小明有12个苹果,他把苹果分成相等的三份,每份就有4个苹果。这里 的3就是12的一个因数,而4就是12的一个倍数。” 2.讲解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如: –因数的定义:如果一个数a能被另一个数b整除,那么b就是a的一个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从1开始,依次找出a的所有因子; –倍数的定义:如果一个数b是另一个数a的倍数,那么b可以表示成a的n 倍,n为正整数; –找倍数的方法:从a开始,每次加上a就是a的一个倍数。 步骤三:练习 1.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如: “给你一个数37,找出它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步骤四:拓展 1.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如: “把16只小鸡分成相等的几堆,每堆有3只小鸡,请问最多可以分成多少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接下来,我们将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七个环节对其分析,具体如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_等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打好基础。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与代数学习基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因数和倍数的认识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能拓宽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范围,所以需要学生理解记忆。本节课的讲授应注重从学生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入课题,并充分利用之前所学的数与代数的知识,由学生来归纳。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计算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知识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数学思考水平。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逐步形成乐于和同伴合作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五、说教法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本课的知识特点及教材的呈

现方式,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猜想验证法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六、说学法 学法:学生自主探索、操作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七、说教学过程 遵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和开放性,本着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设计思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 (一)谈话导入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知识。请你回忆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谁能举例说说看哪些数是自然数? 谈话: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除0以外的自然数进行研究,探索它们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揭示课题。 【板书: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这里的谈话导入,既强调了新内容与相关旧知的联系,又明确了新内容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有利于学生确立合适的新知生长点,形成主动探求的积极心向。】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因数和倍数 先要求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提问:没排能摆几个,摆了几排?并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学生操作完,再在小组内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12,6×2=12,12×1=12 引导学生观察4×3=12,并明确因为4和3相乘等于12,所以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并提问:根据6×2=12,你能说出那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倍数和因数》教案(正式稿)

第1课时:倍数和因数 总第课时月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2例1、2、3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习五1-4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学前思】:例题教学时着重处理好几个环节,一是在用12个小正方形拼正方形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拼出的图形和列出的乘法算式有较为充分的感知;二是在介绍因数和倍数时,要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清晰的说明每两个数之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三在学生交流时,要让他们结合另两道算式中的数进行表达。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前置性作业: 找一找有相等关系的词语 一、导入 出示一组相对关系的词语,让学生说说,谁是谁的什么。 再出示两个数,5和20,你们也用两句话来表达它们的关系吗? 明确:要有关系必须有两个量,不能单独说。 二、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1.教学例一。 谈话:那么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呢?我们还要从最熟悉的事物研究起。 请学生拿出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长方形,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每种拼法都在下面用每排的个数相乘的算式表示出来。 2.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拼法及算式。教师板书乘法算式。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第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苏教版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2页例1~例3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整数乘、除法计算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自然数的认识,提高数学思考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其互相依存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难点: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并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知识。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 2.追问:刚才有人提到了自然数,你能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自然数吗? 3.揭示课题: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除0之外的自然数进行研究,探索它们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二、认识因数和倍数 1.引导:那么究竟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已经准备好的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先自己试着拼一拼,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2.学生分组操作,教师相机提醒学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出自己的每一种拼法。 3.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说一说,你们找到了哪些不同的拼法?每种拼法中,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你是用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来表示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4×3=12,6×2=12,12×1=12。4.引导学生观察4×3=12,告诉他们:因为4和3相乘等于12,我们就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就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彭婆小学:位晓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重点: 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难点: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数?你能举例说一说哪些数是自然数吗?本节课我们将从一个特定角度对自然数进行研究,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因数和倍数。 二、新课探究 1、出示自学内容: 举例说明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互相交流: 2×6=12 3×4=12 1×12=12 2、(出示)你能读懂下面这段话吗? 因为4×3=12,所以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提问:你读懂了什么?同桌互相交流 3、你能照样子试着说一说吗? 因为4×3=12,所以…… 因为6×2=12,所以… 4、过渡:我们知道了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那怎

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例2. 三、探索应用 1、教学例题2 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1)先思考再小组交流 交流评价 填好后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根据回答板书36的因数(从小到大),也可以用集合图表示。 (2)想一想,怎样做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试一试 你能找出15和16的因数吗? 小组讨论: 观察它们的因数,说说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得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教学例题3 (1)3的倍数有哪些? 指名口答,根据回答板书(从小到大)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思考再写一写 互相交流、订正 讨论、交流 (2)2的倍数有哪些?5呢? 指名汇报 独立思考并填写 小组交流交流, (3)讨论: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说说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共同小结 得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四、达标测试 1、找找下面各数的倍数因数。 5 9 18 56 2、想想做做 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苏教版五下《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下第70-71的例题以及72页“想想做做”的1-3题。教材简介: 这部分内容借助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图形与算式之间的联系。在交流活动中,引出因数和倍数,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从而为正确的理解概念提供了素材。在探索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并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 创设多种练习的情境,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交流、讨论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2.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片12张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比如,你和你的爸爸(妈妈)的关系是……?我和你的关系是……?(2个学生回答)

苏教数学五下《3.1.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从拼图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通过因数和倍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导入,铺垫激趣 引入: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公园里有许多人在锻炼,其中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在一起散步,可是他们却只有三个人,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预设:他们是爷爷、爸爸和孙子。 过渡:很好,老师现在就把他们请出来(出示老林、大林、小林三人图片) 提问:哪位同学能以大林为中心介绍一下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大林是老林的儿子;大林是小林的爸爸。 追问:单独说大林是爸爸行不行? 预设:不行,没说清楚是谁的爸爸。 小结:是啊!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父子关系是生活中存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板书:相互依存)我们在叙述时一定要说完整。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依存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二、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1、从拼图中得出乘法算式 提问: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个)如果老师请你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行不行?用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 预设:1×12(若答曰2×6或3×4,则同理) 追问: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每排12个,摆了一排。) 过渡:(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他旋转一下就跟第一种怎么样?(一样)。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达出来?(3×4)提问:这一次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一样。 追问:还有吗?怎么摆?(2×6)(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一样。 过渡: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就从这三道乘法算式开始。 2、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示范:以4×3=12为例(板书:4×3=12)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12是4和3的倍数。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谈话:这儿还有两道算式(6×2=12,12×1=12)选其中的一道乘法算式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算式:6×2=12 交流: 6是12的因数,2也是12的因数,6和2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说,12是6的倍数,12也是2的倍数,12是6和2的倍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因数和倍数苏教版

倍数和因数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和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和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互动1:今天天气很冷,同学们,课前我们先来热热身。你能快速地报出自己的学号吗?我们从1号开始。 指出:像1、2、3、4、5、6……这样的数我们称其为自然数。 课件展示 互动2:今天是王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谁能说说王老师是谁的老

师?【王老师是小明的老师】这句话表示我们之间的师生关系。这句话还能怎么说?【小明是王老师的学生】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谈话: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相互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回顾:还记得吗?二年级我们就学会了比较两数的关系。 提问:红花有几朵?【6朵】蓝花呢?【3朵】红花的朵数和蓝花有怎样的关系?【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你是怎样判断的? 板书:6÷3=2 指出:6是3的2倍,我们就说6和3存在倍数关系,6就是3的倍数。 板书:倍数 [设计说明:课前热身环节有效进行互动,既活跃了气氛,又为之后的教学做了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找倍数和倍数的特征 (1)找一个数的倍数 提问:除了6,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2课时)

《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一)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

数学苏教版5年级下《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案 第1节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理解并掌握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特征。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探索相关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增进对自然数的认识,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教具 小黑板、12个小正方形片、每个学生的学纸、电脑课件、学具卡片等。 教学设计 ―、认识倍数、因数的含义 1.摆图形、列算式。 (1)明确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记录下来。 (2)整理、交流,分别板书:4×3=12 12×1=12 6×2=12 2.通过乘法算式学习“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1)揭题:从刚才的操作活动以及这些乘法算式中,我们要来学习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2)根据4×3=12,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吗?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吗? 回答后,教师归纳板书: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3)根据6×2= 12,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根据12×1=12呢?(交流中突出:12是12的倍数,12是12的因数)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 因数和倍数-课堂作业(12课时)

第3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 1、填空题。 (1)由5×9=45可知,()和()是()的因数,()既是()的倍数,又是()的倍数。 (2)从小到大写出50以内8的倍数: (3)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15,它的因数有()。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4)既是12的因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有()。 (5)一个数有因数3,也是5的倍数,而且比50小,这个数可能是()。 (6)一个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 2、判断题。 (1)7×8=56,所以7是因数,56是倍数。() (2)8的因数只有1,2,4。() (3)一个非0自然数的因数至少有两个。() (4)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个数都是无限个。() (5)15既是15的倍数,又是15的因数。() 3、每本笔记本3元,你还能把下表填完整吗?

表中应付元数都是3的()。 4、30个苹果平均分给小朋友,有几种分法?你能把所有的分法都写出来吗? 从表中可以看出,30的因数有: 5、如图,5个小朋友围成圈。从萌萌开始顺时针依次报数(从1开始,每人报1个数)。 (1)()先报到5的倍数,像这样报下去,其他小朋友报的数()(填“可能”或“不可能”)是5的倍数。 (2)()先报到6的倍数,像这样报下去,其他小朋友报的数()(填“可能”或“不可能”)是6的倍数。 6、妈妈买回来24个苹果,让甜甜把苹果放入篮中,不许一次拿完,也不许一个一个拿,并且每次拿的个数要相同,拿到最后一个不剩,甜甜一共有几种拿法?每种拿法各拿几个?

7、古希腊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例如6有4个因数1,2,3,6,除本身6之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全数”。下面的数中是“完全数”的是()。A.12 B.15 C.28 D.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