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内能》学案

九年级上册《内能》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㈠、思考:(课本126页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我们怎么称呼这种能量?。

㈡、阅读课本p127-129 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内能的;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改变内能的。

5.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一)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阅读课本p127 ,回答问题。

1.内能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

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物体内能也就越。

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3.内能和物体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不同时,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也就不同,从而会改变分子的势能大小,所以内能也不同。例如: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即分子的动能不变),内能却在增加。

(二)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情况有关,如物体质量、高度、速度等,与物体的宏观状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如物体温度、状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阅读课本p128-129页内容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将一根粗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吸收__ ___,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将一杯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温度,内能;凉水温度,内能。分析得出: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九年级上册《内能》学案

九年级上册《内能》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㈠、思考:(课本126页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我们怎么称呼这种能量?。 ㈡、阅读课本p127-129 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内能的;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改变内能的。 5.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一)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阅读课本p127 ,回答问题。 1.内能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 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物体内能也就越。 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3.内能和物体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不同时,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也就不同,从而会改变分子的势能大小,所以内能也不同。例如: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即分子的动能不变),内能却在增加。 (二)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情况有关,如物体质量、高度、速度等,与物体的宏观状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如物体温度、状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阅读课本p128-129页内容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将一根粗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吸收__ ___,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将一杯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温度,内能;凉水温度,内能。分析得出: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学案:《内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内能》导学案 合作探究一:内能的概念 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能; (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物体的内能。 学生活动2、实例: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发现热水杯内墨扩散的最快。 (1)上面实例表明:温度越____,扩散越______。 (2)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3)物体的内能跟有关。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 补充:内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如:温度相同的一杯水和一桶水。教师点拨:1、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合作探究二:改变物体内能大小的方法 学生活动1、议一议你有哪些方法能使一根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学生活动2、你们能将使一根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的具体做法分类吗?说说分类的理由。 小结:1、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物体吸收热量, 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热量是用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多少的物理量,物 体没有热量,我们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也不能说这个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哪个物体含 有的热量少。即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学生活动3、活动A: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 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看到的 现象:。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筒内的气体,对 筒内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温度,达到了 棉花的着火点, 所以棉花燃烧。此实验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 内能会。 活动B:如图乙所示,烧瓶(或可乐瓶)内盛少量水,给 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看到的现象:。 原因是:当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塞子做功,使本身的内能,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品学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含答案)

第2节内能 学习目标: ①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②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 ③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 ④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学习重点: 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学习难点: 对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内能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分子具有___能,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__,它们的动能越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能。 3、物质内部____分子热运动的____能与分子____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_ ___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 4、铁水具有____,冰块也具有____,一切物体,不论____都具有内能。 5、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和分子间的 ____有关,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一种形式的能。 自学指导二:内能的改变 1、冬天在室外用双手互相摩擦或者用嘴对着手呵气均可使手发热,前者是通过____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使____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____物体温度升高,____物体温度降低, 这个过程叫作热传递。物体间存在____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热传递一直进行到物体的温度____为止。 3、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____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 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____的转移。 4、空气被压缩时,内能____,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____,因此,____可 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____。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入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 活塞迅速压下,可使棉花____,这是因为________,使___ ___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_______,使棉花燃烧。 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七章《内能》学案(华师大版九年级上)

第五章内能 【概念与规律】 一、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热运动 (1)扩散现象(diffusion):说明一切物体内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激烈。 (2)分子的热运动(movement of heat):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内能与温度和体积有关,也与物质质量有关。在国际单位制中,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2)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加。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分子的动能增加;还因为一般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的势能增加。 (3)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总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不同于物体的机械能。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1)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功,另一种是热传递(heat transfer)。 热传递只发生在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的温度不同的两个部分间。它们是温度不同的两物体间能量转移的过程,即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热传递的结果使两个物体的温度趋于均衡。在热传递的过程中转移的能量,称之为热量(quantity of heat)。 改变系统内能的另一途径是做功,对物体做功也能达到的改变其内能的目的。 (2)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3)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①热传导(conduction of heat):两者必须直接接触; ②对流(convection):发生在液体或气体内部; ③热辐射(heat radiation):沿直线传递,不需要直接接触,不需要媒介。 二、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 1、比热容(简称比热) (1)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同种物质不同状态下比热不同; (2)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符号为c; (3)比热容的单位:焦耳/(千克·℃);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2 内能》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2 内能》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理解热量的概念及其与温度、内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任务一内能 1.(多选)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2.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物体温度越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小 B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 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g水的内能相同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械能的物体必有内能 B.无机械能的物体必无内能 C.有内能的物体必有机械能 D.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任务二内能的改变 1. 甲、乙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甲物体温度升高,乙物体温度降低,结果甲、乙两物体温度相同,在这一过程中甲物体内能增加了100J,则() A.甲物体的热量也增加了100J B.乙物体放出100J内能,热量减少100J C.乙物体的内能减少了100J D.热传递后,甲、乙两个物体的内能相等 2.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利用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B.从滑梯上滑下时,臂部有灼热的感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练习培优学案

《内能》学案 1.在下列过程中,由于做功而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B.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 C.山芋在炉膛内烤熟D.烧开水时蒸汽将壶盖项起 2.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3.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B.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C.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 4.下列情况下,采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棉被在太阳底下晒得暖烘烘的,内能增大; B.暖水瓶内的水蒸气把瓶塞推出,水蒸气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把金属勺放入热粥中,勺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一杯牛奶,放了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5.一块0℃的冰变为0℃的水的过程中,它的内能变化情况是()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6.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正确的是( )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7.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熔化成0℃的水,它的内能没有变化。B.一座冰山具有的内能比一杯开水具有的内能小。 C.用两手掌互相对搓,手的内能增加。D.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一段时间后,热水袋内能增加了。8.下面是小明同学笔记中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没有关系 9.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多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D.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升高 10.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越多。 13.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前,水分子是不停运动的B.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水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木塞的内能11.关于物体的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说来,对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内能也就越大; B.内能多的物体,其温度一定高;C.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D.烧红了的铁钉的内能一定比一桶沸水的内能要大; 1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 ℃的冰内能为零。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的热量就越多。 C.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会升高。1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会下降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C.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D.-5℃物体一定比5℃的物体的内能少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第十三章《内能》学案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第十三章《内能》学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5)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教学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烧杯、冷水、热水、香水、酒精、多媒体课件等。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

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很小,我们用肉眼看不到。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学生讨论,老师点评) 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香水瓶或打开酒瓶,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或酒味?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 二、导学 1、扩散现象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我们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 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 体之间发生。 [演示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 内能和热量 导学案

1.2 内能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学习重点:1.理解内能的概念。 2.改变内能的方式。 难点:理解内能的概念,正确区分内能与机械能。 预习学案 1.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3.物体由于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_______能。 4.动能大小与________ ___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 _________有关;弹性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5.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6.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探究学案 一、内能(阅读课本P7前三段内容,并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类比图13.2-1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运动的分子也具有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分子的动能就越。 类比图13.2-2 :弹簧拉伸或压缩时发生形变,从而使弹簧具有弹性势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分子也具有能。 1、内能的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内能越。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温度降低,内能。 ②质量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物态下,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个数越多,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也越大,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 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 ③物质状态同种物质,当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分子间距、相互作用力的强弱都会变化,所以分子间势能发生变化,内能也变化。 如:0℃的冰吸热变成0℃的水,质量,温度,内能。 5、

13.2内能(课时二)学案-2021届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

13.2内能(课时二) 课堂导学 知识点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 2、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时,低温物体(物体的低温部分)温度,内能;高温物体(物体的高温部分)温度,内能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的理解: (1) 条件:物体之间存在着; (2)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3)结果:(不能理解为内能相等) 3、热量(Q):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J)。 理解: (1)热量是过程量,对应于热传递过程;(只有发生的热传递,有了内能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的问题) (2)不能说物体具有(含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能说在某个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 4、热量、内能、温度的关系: 不做功时,物体放出热量,内能,温度(晶体凝固) 不做功时,物体吸收热量,内能,温度(晶体熔化) 5、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法——做功 (1)不发生热传递时,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 6、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的。 达标训练 1、很多化学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除了某些反应本身必须吸收热量外,加热的作用更多是使反应物的升高,反应速度_____。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加热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物体的______。反应物的温度越高,反应物分子运动越________。

2、冬天人们用嘴往手上呵气,手会感到暖和,是利用的方法改变手的内能;用双手互搓,同样可使手变得暖和,这是利用的方法改变手的内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前者是能的过程,后者是能的__________过程。 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火烧水时水温升高 B.棉被被太阳晒得暖暖的 C.烧红的铁块浸入水中,温度很快降低 D.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 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处的物体有内能,低处的物体没有内能 B.质量、状态、温度都相同的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的内能相同 C.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低温物体的内能大 D.质量大的物体的内能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的内能大 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不变,它一定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 D.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可能不变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B.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物体温度不变,它一定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 D.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不变 7、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8、下列四种现象中,只发生能的转移而不发生能的转化的过程是() A.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 B.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7.1 物体的内能 学案

物体的内能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概念。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学习重点】 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学习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知识回顾 1.举几个扩散现象的例子。 2.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之间既有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1.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 2.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_____。 3.分析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4.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三、自学检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_____________。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____。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_____________。 四、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二、合作探究: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馨提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分析归纳总结: 例1: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例2:在两杯质量相等的热水与冷水中各放入一块相同的糖块,经过一段时间后,热水比冷水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荷叶上的两滴小露珠相互接触时,自动融为一滴大露珠,这一现象表明() A.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C.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三、班内交流、精讲点拨 (交流、讨论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试验探究中的结论。)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请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组长汇总本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疑问,并主动举手提问!) 【达标检测】 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与_______的总和。 2.物体的内能是指()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学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热传递学案苏科版 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 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什么是能?什么是动能、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新课学习 (一)内能 1.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类似的,物体内部的分子也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因此分子具有。 2.被举高的物体与地球相互吸引而具有,被压缩的弹簧间相互排斥因而具有,类似的,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分子具有。 3.叫做物体的内能。 【注意】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 ....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个分子具有的能量。 (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一切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三)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观察实验〗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 〖现象〗。 〖分析〗温度高→扩散→分子运动→分子动能→内能;温度低→扩散→分子运动→分子动能→内能。 (提醒)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初中阶段暂不考虑它的变化,而只考虑分子动能对内能的影响。 〖结论〗物体的内能跟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温度降低,内能。 【注意】(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是: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不能说成“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少”,想一想,为什么? (2)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四)小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五)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导学案2

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导学案2 班级姓名日期 【学习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了解热量的概念;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了解热机的工作过程; 3、理解比热容和热值的概念,并会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2、改变内能的方法; 3、关于比热容和热值的概念及计算。 【课前预习】 一、内能 1、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能。 2、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有关。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 3、扩散现象表明。“炒菜比腌菜进味快”表明。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和,前者实质是,后者实质是。 2、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3、热传递的条件是。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低温物体热量,温度。 4、对物体做功,;物体对外做功,。 三、比热容及热量的计算 1、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2、水的比热容是,表示。 “水的比热容大”这一性质的应用是。 3、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吸热升温较快的物质比热容较。 4、物质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四、燃料的热值 1、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单位是。热值是燃料的一种。 2、能量转化;燃料燃烧是将能转化为能。 3、燃料完全燃烧放热的计算公式:。 五、热机 1、原理:热机是将能转化为能的机器。 2、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次,曲轴转动圈,对外做功次。 3、能量转化关系:压缩冲程中,能转化为能;做功冲程中,能转化为能。 【合作探究】

1、(09包头)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热值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右表)。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的位置,再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3)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传值较大的是。 (4)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吸=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为什么? 2、小洪同学家原来用液化石油气烧水,每天约用60℃的热水100kg。她参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后,在老师指导和同学帮助下,制作了一台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1)若这台热水器夏天平均每天可将100kg的水从20℃加热到60℃,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2)若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有70%被水吸收,她家改用太阳能热水器后,平均每天可节约液化石油气多少千克?(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8.0×107J/kg) (3)请你说出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 3、2007年,新型高速列车“和谐”号动车组开始驰骋在主要铁路线 上,从而拉开了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大幕。如图所示的动车组 由5节车箱组成,车组总功率为6000kW,最大牵引功率为4800kW, 最大行驶速度为200km/h。 (1)当该车组用最大牵引功率以最大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3m 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车组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2)为保证车组正常行驶,每节车箱上供乘客饮水用的电热水器耗电功率不能超过2800W。一节车箱内的电热水器5min最多可产生多少热量?这些热量可使多少20℃的水温度升高到70℃? (3)仔细观察车头的外形,请你谈谈这样设计的好处。 【课堂反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就是物体内所有分子之间的势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学学案1内能热量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学学案 课题:内能热量(一) [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会进行关于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学习重点] 目标1、5 [学习难点]目标2、4 [学法指导]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让同学们看一段视频,了解扩散现象。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如图1,看见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内能 如同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 _______;如同弹簧相互联系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一样,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因此也具有_______。 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 思考:0℃的物体没有内能?结论:一切物体都有_______能。 2、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分别在两个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玻璃杯中个滴入以滴墨水,观察哪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 ⑴温度高—扩散_________—分子运动__________—分子动能 _________—内能_________; ⑵温度低—扩散_________—分子运动__________—分子动能 _________—内能_________。 实验结论:物体的温度______时,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总和就_______,物体的内能就________。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运动。物体的内能也叫做_______能。想一想: (1)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 (2)比较静止在地面上的球和运动在空中的球所具有的机械能和内能。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 热传递过程中①存在着_______温物体和_______温物体(或同一物体存在着_______部分和_______部分);②由于热传递, 高温物体温度______,内能______;低温物体温度 _______,内能_______。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传递就是_______的转移。

九年级物理 16.2《内能》(学案+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节内能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教学重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测: 1.物质是由______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_______________;.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_______. 2.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和味精在_________时候溶化地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_______,分子_______的缘故. 3.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和_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_______.两滴水银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 4.把磨得很光的两块不同金属紧压在一起,经很长时间后,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对方,这是由于固

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内能热传递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动能 (1)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作动能。 (2)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越大,越大,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 2.弹性势能 (1)发生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叫作弹性势能。 (2)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 3.重力势能 (1)被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作重力势能。 (2)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和有关,越大、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 4.动能和势能统称为能。动能和势能(可以/不可以)相互转化。 (二)知识新授: 想一想:运动着的汽车具有动能,这个能量从何而来? 汽油、煤、天然气等燃烧放热,以及物体摩擦发热,释放的都是一种与运动有关的能量,这种能量叫作能。 1.内能 (1)物体内分子能和分子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信息快递: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作 . 观察P40图12-19所示情景.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物体都具有内能. 活动 12.4 观察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试一试,如P41图12-20所示,同时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 看一看,哪杯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答: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 想一想,墨水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什么关系?这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答:温度越高,墨水扩散得越 .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 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分子动能就越 . (3)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也就越 .可见,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无关) 观察P41图12-21所示情景.想一想,在该图所示的几个过程中,物体的内能是如何转移的?

信息快递: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时,能量从处转移到处,直至 . 2. 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议一议,生活中还有哪些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 答:; . 3. 物体在过程中叫作热量. 热量用符号表示,热量的单位是(). 例1、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相同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例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0℃的冰块也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例3、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下列关于水的理解正确的是()A.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密度变大 B.一杯0℃的水内能为零 C.一杯水温度升高,水的内能一定增大 D.30℃的水比20℃的水所含的热量多 例4.生活中人们常说某些食品含有的“热量”多,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个“热量”的含义应该是( ) A.热量 B.内能 C.生物质能 D.温度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都变红 B.香水擦在皮肤上,能闻到香味 C.用显微粒观察水滴,有细菌在活动 D.墙角堆煤久了,有擦不掉的黑色痕迹2.物体的内能是指( ) A.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 B.物体中个别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 C.物体内分子定向移动所具有的能 D.物体内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具有的能的总和 3.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 A.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水变红

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学案新版教科版

1.2内能和热量 一、知识梳理 (一)温度与热运动 1.把两滴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甲、乙两个玻璃杯中,可以发现______杯中的墨水扩散较快,说明扩散的快慢与______有关. 2.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______,说明分子的无 规则运动越______.温度反映了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程度. 3.热运动:人们把物体内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热运动. (二)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______分子的______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内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并且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______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_,内能也会越______.内能还和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4.内能的改变会影响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及______的变化,从而引起热膨胀、物态变化等各种热现象.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 1.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______的形式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直接______,叫做______.另一种是从____________的能量转化为内能或内能转化为____________的能量,叫做______. 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的条件:两个物体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间有______; (2)热传递的方向:内能从______物体向______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______部分向______部分传递.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______,温度______,内能______;高温物体______,温度______,内能______; (3)热量:热传递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