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

9.4内能

教学目标:

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了解分子平均动能和分

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

决定。

2.通过实例和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

两个物理过程。了解做功和热传递就改变内能的效果来说虽然是等效的,

但它们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理解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时里等效

的物理意义,并能计算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

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区分温度、内能、

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

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教具: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圆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幻灯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

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

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则运动有

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提问学生:宏观量中哪些物理量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标志?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那么这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宏观量——温度和体积决定的。如果不是确定的物体,那么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质量、温度、体积和物态来决定。

课堂讨论题:1、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①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②质量是l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0.lkg50℃的铁块,比较内能。③质量是lkg100℃的水与质量是lkg100℃的水蒸气,比较内能。

八、多普勒效应

教学目标: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3.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教学难点: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教学方法:读、讲、练与分析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让学生叙述火车向你驶来时,汽笛本身的音调如何变?人听到的汽笛

音调如何变?

火车离你而去时,汽笛本身的音调如何变?人听到的汽笛音调如何变?同是汽笛发声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呢?

[板书]:多普勒效应

一、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知识回顾:1.什么叫频率

2.声音的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

1.波源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2.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

如果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

频率相等,如果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

波源的频率不相等,这一现象就叫多普勒效应

二、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例:波速为V=100m/.波源的频率f=100Hz.可算得:波的周期T=

0.01,波长λ=1m.

1.波源相对于介质静止,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

在时间t=1里有100个波传到观察者所在的A处,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频率相等,音调不变.

2.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波源以速度V源=10m/相对于介质运动

(1).波源向观察者运动

则对观察者来说感觉到的波速为110m,他在1秒钟内接收到的完全波数为110个,所以观察者感受到的频率f"=110Hz比波源的频率f=100Hz 要高,因而音调变高

注意:波速实际并没有改变,但在相同的距离中却多了10个完整波,是由于波在介质中被均匀挤压,使之波长变短的缘故

(2).波源远离观察者

由同学自行分析

3.波源相对于介质静止,观察者以速度V人=10m/相对于介质运动

(1).观察者向波源运动(2).观察者远离波源

由同学自行分析

4.波源与观察者同时相对于介质运动又如何呢

多普勒效应更加明显

三、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并加以总结

四、本课小结

五、巩固练习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普勒效应是由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了改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才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2.炮弹由远处飞来从头顶呼啸而过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所听到的音调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先变高后变低

D.先变低后变高

E.因不知炮弹的速度为多少,所以无法判断

六、作业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形态又是怎么样的呢?

§11-2分子的热运动

【教学目的】

1、知道扩散现象、布朗运动都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2、了解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正确解释布朗运动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分子运动的个体无序和整体统计有序

【教学难点】

对布朗运动的解释

【教具】

投影仪、Flah课件《布朗运动》

【教学过程】

○、引入

学生答问:1、哪些物理事实证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的大小数量级和质量数量级分别是多少?

师生共同回忆:试表述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知道了物体是有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排布会是一个课题,的下一章将会回答我们。分子的状态则是另一个问题,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它——一、扩散现象

化学里面已经讲过了扩散现象。

同学们提供相关素材…

教师归类:①气体的。②液体的(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

③固体的(长期堆放煤球的墙角…;用力将铅块和金块压在一起,五年后观察界面…)

设问:扩散现象除了说明分子在运动之外,还能说明什么其它问题?(分子间有间隙、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过渡:现在研究一个更明显的证明分子在做不停地运动的的现象——

布朗运动。

二、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实验介绍(年代;条件;现象…)

图11-4的解说。

结论:无规则、不停息。

布朗运动: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不停息运动。

过渡:布朗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

刚才我们已经谈到,布朗运动的条件事实上是相当严格的,也就是说,悬浮微粒的运动不可能通过我们所熟知的宏观因素——譬如震动、对流等——引起,所以,我们必须深入到微观空间去看一看——

根据上一节课的观点,在肉眼看来连续分布的水里,事实上是由大量

水分子组成的,而且它们之间有间隙,我们用图把这一事实表达出来(注意:在这个世界里,悬浮“微粒”已经“升级”为一个庞然大物了!)—

板图:教材图11-5。

既然“庞然大物”受到各个方向的水分子的撞击,撞击力形成合力是

可能的。这正是它会产生加速度而运动的原因。我们就可以通过悬浮微粒

的运动反推水分子是不停息的运动着。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如果水分子各个方向的撞击完全机会均等,

那么悬浮微粒会受到合力吗?

学生:合力为零。

那么,合力的存在说明什么样的事实呢?水分子的各个方向撞击机会

不均等,正说明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完全没有规律。当然,悬浮微粒的永

不停息,也反映了水分子运动的永不停息。

所以我们说,布朗运动是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通过细致的比较,人们还发现,不同的布朗运动,①颗粒越小,运动

越剧烈;②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下面我们来说明以下为什么会造成这

样的事实——

提问:颗粒越小,运动越剧烈,大家会想到是什么解释?

(学生:微粒的质量小,惯性小,所以运动的快)是不是完全是这样呢?

统计规律的个体无序和整体统计有序介绍。用抛硬币的事件类比说

明…

所以,造成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的主要原因是统计规律造成的,

它反映的正是水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至于惯性问题,虽然也算一个原因,但它是处于次要地位的。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的解释则比较容易了。…所以我们通常也

把分子的运动称为热运动。

分子运动的规律:无规则、不停息、热运动(浅说:平均动能正比于

热力学温度…反证“不停息”的观点)。

三、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两部分内容…。为了检查大家学习知识后的理解程度,这里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回答——

1、布朗时代能看到水分子存在吗?

2、布朗运动就是分子运动吗?

教师做总结性解说…

五、作业布置

教材P75第(1)(2)(3)上作业本

《优化设计》P59“夯实基础部分”做在书上

【板书设计】

注意“教学过程”的行楷部分,即是板书计划。

【教后感】

总的来讲还可以,特别是“个体无序”和“整体有序”的讲解,能抓

住学生的心。第二堂中,讲完统计后及时在学生的“动力学解释”的思路,谈大微粒和小微粒的合力关系,这样既巩固了统计的知识,又从逻辑上指

出了“老观点”的不当之处,非常紧凑。

在统计解释的前一点点地方,似乎有些乱。这里的教学条理需要认真

地重新整理。

板书方面,似乎也感觉有些不对劲。第二堂改成“相关事实→物理观点”的脉络,也感到没有明显的改善。

再者,“小节”总觉得意犹未尽,布朗运动中“30秒内的运动仍然没有规律”这一点没有得到体现。

高二物理选修3-3功和内能、热和内能

【知识要点】

1.绝热过程:物质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情况下进行的物理过程。即系统不从外界吸收热量,也不向外界放出热量。

2.功是系统内能转化的量度:

①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的内能增加。在绝热过程中,内能的增量就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即ΔU=U2-U1=W。

②系统对外界做功,系统的内能减少。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多少功,内能就减少多少,即W=-ΔU。

3.热传递:

①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4.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

①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增加多少。即ΔU=Q吸

②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减少多少。即Q放=-ΔU

5.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

变系统的内能,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都能引起系统内能的改变,但是它

们还是有重要区别的。做功是系统内能与其它形式的能之间发生转化,而

热传递只是不同物体(或物体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有的分子动能都增大

B.物体速度增大,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内能也增大

C.对物体做功或向物体传热,都可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系统在绝热过程中内能由U1变化为U2,外界对系统做的功为U2-U1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甲自发传递热量给物体乙,说明甲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乙物体

的内能大

B.温度相等的两个物体接触,它们各自的内能不变且内能也相等

C.冰熔化成水,水汽化成水蒸气,若物态变化时温度不变,则内能

也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力对物体做了功;外力对物体做功时,

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例3.如果气体膨胀与外界没有热交换,这样的膨胀叫做绝热膨

胀.分别讨论气体在真空中和在大气中做绝热膨胀时是否做功.如果做功,所需的能量从何而来?

例4.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0.3m的半球状容器,一小铁块由边缘的A点从静止开始沿内壁下滑,当滑到容器底部B点时,容器内壁所受压力为小铁块自重的1.25倍,在它下滑的过程中内能增量的80%被铁块吸收,那么铁块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铁的比热是462J/(㎏·℃)g取

10m/2.

【当堂反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

C.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2.有人设想在夏天用电冰箱来降低房间的温度。他设想的办法是:关好房间的门窗然后打开冰箱的所有门,让冰箱运转。如果不考虑室内外热量的传递,则开机后,室内的温度()

A.逐渐有所升高B.保持不变

C.开机时降低,停机时又升高D.开机时升高,停机时降低

3.下面关于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也大

B.物体做加速运动时,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C.物体降温时,其机械能一定减少

D.摩擦生热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

4.如图所示,U型管左管口套有一小气球,管内装有水银,当在右管内再注入一些水银时,气球将鼓得更大.假设封闭气体与外界绝热,则在注入水银时,封闭气体的体积、压强、内能将怎样变化?

作业本:

1.下列哪个实例说明做功改变了系统的内能

A.用热水袋取暖

B.用双手摩擦给手取暖

C.把手放在火炉旁取暖

D.用嘴对手呵气给手取暖

2.下列现象中,哪些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A.打开电灯开关,灯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夏天喝冰镇汽水来解暑

C.冬天搓搓手,会感觉到手变得暖和起来

D.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逐渐升高

3.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这里指的是()

A.它们能使物体改变相同的温度

B.它们能使物体增加相同的热量

C.它们能使物体改变相同的内能

D.它们本质上是相同的

4.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5.如图所示柱形容器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光滑活塞C(质量为m)

与容器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制成另有质量为M的物体从活塞上方的A点自由

下落到活塞上,并随活塞一起到达最低点B而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空气内能

的改变量△E,外界对空气所做的功W与物体及活塞的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

是()

A.Mgh+mg△h=△E+W

B.△E=W,W=Mgh+mg△h

C.△E=W,W

第二课时物体的内能温标

【教学要求】

1.知道物体的内能的概念,了解物体的内能与宏观物理量间的关系。

2.知道两种温标以及它们间的换算关系。

【知识再现】

一、内能

1.分子的平均动能:物体内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分子平均动能.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

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①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②当r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5篇】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内能的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 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物理内能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动能: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4、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根据讨论结果,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 2.问题讨论 问: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 问: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 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讨论: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 3.知识的提练 问:比较一下,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阅读课本38~39页倒数第四段。)刚才所想到的办法,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能不能把这些办法分分类? 答: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锯"是属于做功,"烧"、"晒"、"烤"、"烫"、"冰"属于热传递。 演示课本38页的实验。(慢慢地压缩看能不能使棉花燃烧起来。) 问:刚才两次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结果的不同? 答:动作快,时间短,气体没有来得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其温度会突然升高,至乙醚的着火点,它便燃烧起来。而动作慢时,时间较长,气体与外界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它的温度就不会升高太多,达不到乙醚的着火点,则不燃烧。 阅读课本39页实验,分析气体对外做功的情况。 问:同学们还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呢? 答:柴油机shancaoxiang 工作中的压缩冲程;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锯木头,锯条会很烫;冬天,手冷时,两手互相搓一搓;古人钻木取火等等。 再来体验一下,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情况。给大家一段细铁棒和酒精灯,演示。 学生上台做实验。把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法和体会告诉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找出一些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物理内能教案7篇

物理内能教案7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高中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第五讲 物体的内能教案 粤教版选修3-3-粤教版高二选修3-3物理教案

第五讲物体的内能 [目标定位] 1.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渗透统计的方法.2.知道什么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分子距离变化的关系.理解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3.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有关.4.知道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知道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跟体积无关. 一、分子的动能温度 1.分子的动能:由于物体内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而具有的能. 2.分子的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 3.温度的微观意义: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二、分子势能 1.定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 (1)宏观上: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2)微观上: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 三、物体的内能 1.定义: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决定因素:物体所含的分子总数由物质的量决定,分子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由温度决定,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故物体的内能由物质的量、温度、体积共同决定,同时受物态变化的影响. 3.理想气体微观模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气体分子看作没有相互作用的质点. 4.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理想气体的内能越大. 想一想在高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中的物体,内能一定大吗? 答案不一定.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分子动能决定于温度,分子势能决定于体积,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物体速度大,高度大,只是机械能大,内能不一定大.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无关. 一、对分子动能的理解 1.单个分子的动能 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那么性,在某时刻物体内部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一,就是同一个分子,

高中物理 3.1 功、热和内能的改变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新人教版高二第三册物理教案

功、热和内能的改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绝热过程的含义。 2.从热力学的角度认识内能的概念。 3.理解做功与内能改变之间的关系。 4.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5.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知道物体的内能是系统的一个状态量。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思维水平。 3.通过类比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内能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做功与内能改变关系的探究。 2.热量与内能改变关系的探究。 3.内能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指导学生实验:冬天手冷,通常采取什么办法变暖和? 演示实验:活塞快速压缩气体,猜猜会发生什么? 指导学生实验:没有热源,有什么办法让桌子上的铁丝变热? 演示实验:铜管中的气体被橡皮塞密封,给你一条绳子,有没有办法把橡皮塞弹开? 引出猜想:做功可改变物体的热学状态。 二、新课教学 (一)焦耳的实验 1.提出问题:如何探究做功和系统热学状态改变之间的确切关系呢? ①用什么物理量标识热学状态? ②我们应该选择固、液、气哪个系统研究比较好?为什么?

③手举量热器量筒,问:放入水后,还需什么器材? ④问:温度可以用温度计监测了,装置完善了吗? ⑤问:如何做功呢?用什么方式做功呢? ⑥讨论:我们该如何设计机械做功呢?用手搅拌吗? 2.焦耳实验一(机械做功) ①焦耳实验是如何测定做功的? ②这个实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③焦耳实验是如何准确测量做功的? ④我们需要记录哪些实验数据?表格怎么设计? ⑤介绍这个实验的结论。 系统只由于外界对它做功而与外界交换能量,它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放热,这样的过程叫做绝热过程。 重物下落带动轮叶旋转,通过搅拌对绝热容器内的液体做功,使液体升温,即状态发生变化。 结论:只要重力所做的功相同,容器内水温上升的数值都是相同的,即系统状态的变化是相同的。 3.焦耳实验二(电流做功) ①如何设计电流做功? ②这个实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③如何准确测量电流做功的? ④介绍:当时条件所限,焦耳改用重物带动发电机做功来实现。 ⑤介绍这个实验的结论。 电流通过电热丝使绝热容器内的液体温度升高。 结论:对同一系统,在绝热过程中只要所做的电功相同,系统温度上升的数值就相同,即系统的状态变化相同。 4.引导得出实验结论: 对于绝热系统,从状态1到状态2,做功的值是一个定值,与具体做功的过程、方式无关。 (二)功与内能的改变 组织讨论:从状态1到状态2,系统做的功是定值,与做功的过程、方式无关,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有没有类似的经验:确定了初状态、末状态,中间做功就是定值了,跟做功方式无关了? 分析动能定理、动量定理、重力势能,思考确定初末状态后,过程量也被唯一确定了。

2022年沪科版物理《物体的内能》精选教案

13.1 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 物体吸收(放出)热量, 温度升高(降低), 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 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装着开水的暖瓶有时会把瓶盖弹, 推动瓶盖的能量是什么. 暖瓶没有运动, 所以不是机械能, 暖瓶也没有接电源, 也不是电能. 那么, 这一能量来自哪里呢?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 探究活动1: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 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红墨水. 实验现象:热水杯的颜色先变得均匀. 实验结论:说明温度越高, 粒子的无规那么运动〔热运动〕越剧烈. 〔1〕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

类比: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被拉伸的弹簧的各局部互相吸引而具有势能;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 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分子间相互吸引也具有势能. 被压缩的弹簧的各局部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结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同样具有动能, 而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力, 又使:它们具有势能. 〔2〕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的动能, 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机械能与内能的比拟 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与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无关. 机械能是物体整体所具有的能, 是物体动能和势能之和, 与物体机械运动有关. 例如:空中运动的足球除了整体具有机械能外, 同时还具有内能. 想一想:冰山有内能吗? 冰冷的冰山, 温度虽然低, 其中的水分子仍然在做热运动, 所以也具有内能. 一切物体不管温度上下, 都具有内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1〕做功可改变内能 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 克服摩擦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压缩气体做功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物体的内能减少. 结论: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温度降低. 小结:从能的转化看,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 〔2〕热传递可改变内能 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物理《内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情感目标 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 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 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

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 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 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 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板书设计】 第六节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1.内能的利用 2.环境保护的问题 探究活动 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参考方案】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注意在收集足够材料的基础上分析。 【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3、发现新问题。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 9.4内能 教学目标: 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了解分子平均动能和分 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 决定。 2.通过实例和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 两个物理过程。了解做功和热传递就改变内能的效果来说虽然是等效的, 但它们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理解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时里等效 的物理意义,并能计算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 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区分温度、内能、 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 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教具: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圆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幻灯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 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 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则运动有 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提问学生:宏观量中哪些物理量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标志?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那么这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宏观量——温度和体积决定的。如果不是确定的物体,那么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质量、温度、体积和物态来决定。 课堂讨论题:1、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①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②质量是l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0.lkg50℃的铁块,比较内能。③质量是lkg100℃的水与质量是lkg100℃的水蒸气,比较内能。 八、多普勒效应 教学目标: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3.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沪科版物理高二上7A《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课堂练习 反思

第七章内能能量守恒定律 A 物体的内能 向明中学严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2)知道分子的势能,知道分子的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 (3)知道物体的内能包含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 感受人类认识内能的初始过程,通过实验活动和讨论分析,感受用类比的方法认识分子的动能、势能和物体的内能等抽象概念。认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焦耳对热现象的研究,增强认真钻研、敢于质疑、积极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自 觉性。 (2)通过观察、分析各种内能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培养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物体的内能是由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构成,它与其他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难点:区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并认识到做功与热传递对改变内能是等效的,以及判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变化。 [教学设计思路] 先由所学知识推出分子动能的存在,并说明分子动能与温度的 关系,再又分子力说明分子势能的存在,最后总结出内能的概念. 分子势能在微观上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宏观上表现为体积),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此时增大分子 间距离,分子力作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 离时,分子力为斥力,此时减小距离,分子力还是做负功,分子势 能增加;由此可见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 一定为零,因为分子势能是相对的.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如上图所示.分子势能可与弹性势能对比学习,分子相距平衡距离时相当于弹簧的平衡位置,但对比学习时,也要注意两者的区别. 比较两物体内能大小,需要考虑到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和分子总个数.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温度越低,分子平均动能越小.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宏观上表现为体积)有关,分子间距离改变(宏观上表现为体积改变),分子势能改

人教版高二物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案

人教版高二物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案 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 2.知道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重点:理解并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对做功和热传递等效性的理解. 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对给定的物体其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温度和体积的变化导致物体的内能变化,那么通过怎样的物理过程来到达物体内能的变化是我们所讨论的问题. 【演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棉花,尽快压下活塞,可看到棉花燃烧起来. 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演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只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一可移动的胶塞(用卡子卡住),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当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读出灵敏温度计的示数,翻开卡子,让气体冲开胶塞后,再读出该温度计的示数,实验时可以观察到,胶塞冲出容器后,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变小. 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让一名同学手握铁丝的另一端,一会就觉得发烫. 此实验说明:热量从铁丝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这一端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 1.热传递:没有做功而使内能改变的物理过程叫做热传递.

做功使物体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就用功数值来量度.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对外界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是用热量来量度的.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3.做功和热传递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其他形式的能量和内能之间的转化(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 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同种形式能量的转移) 【例1】金属制成的气缸中装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气缸中柴油到达燃点的过程是() A.迅速向里推活塞 B.迅速向外拉活塞 C.缓慢向里推活塞 D.缓慢向外技活塞 【解析】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而且两者 是等效的.迅速向里推活塞,外界对气体做功,而且没来得及进行充分热交换,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如果到达燃点即点燃,故A正确.迅速向 外拉活塞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B错.缓慢向里推活塞,外界对气体做功,但由于缓慢推,可充分进行热交换无法确定温度情况,故C错.同理D错.正确答案是A. 【例2】关于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内能的利用物理教案

内能的利用物理教案 内能的利用物理教案1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学问。 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4、通过本节教学,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省能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自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学问连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详细表达,学习本节可以使同学对机械能形成比较详细的概念和全面的熟悉,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教法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纳让同学阅读,并发觉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供应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状况;我国风能的使用状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

做好调查的预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 第三节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具体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熟悉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 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 提出思索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状况。 2,阅读水能的利用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由同学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商量,并提交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制造性思维,并组织的老师有较强的应变力量和较广的学问面。 方法2,提出思索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利用水能发电的状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阅读风能的利用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7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最新7篇 内能的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了解分子平均动 能和分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决定。 教学重点 物体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物体的内能才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及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教学难点 分子势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样的能是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关系. 怎样? 二、新课教学 1.分子动能。 (1)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所以运动着的分子具 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 (2)启发性提问:根据你对布朗运动实验的观察,分子运动有 什么样的特点?

应答:分子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在同一时刻,同一物体内的分子运动方向不相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也不相同。 教师分析分子速率分布特点——在同一时刻有的分子速率大,有的分子速率小,从大量分子总体来看,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是少数,大多数分子是中等大小的速率。 教帅进一步指出:由于分子速率不同,所以每个分子的动能也不同。对于热现象的研究来说,每个分子的动能是毫无意义的,而有意义的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此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3)要学生讨论研究。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冷、热水的区别。 讨论结论应是:组成冷、热水的大量分子的速率各不相同,则其动能也各不相同,但就冷水总体来说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热水的分子平均动能。 教师指出:由此可见,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1)根据复习提问的回答(地面上的物体与地球之间有相互作 用力;发生了形变的弹簧各部分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在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便具有势能)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称之为分子势能。 (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提问: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第五节《内能》学案

《内能》学习任务单

【重点探究】 一、分子动能 (1)为什么研究分子动能的时候主要关心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 (2)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吗? (3)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分子的平均动能也越大吗? 1.单个分子的动能 (1)定义:组成物体的每个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因此每个分子都具有动能. (2)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在某时刻物体内部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一,就是同一个分子,在不同时刻的动能也可能是不同的,所以单个分子的动能没有意义.2.分子的平均动能 (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 (2)决定因素: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个别分子的动能可能减小或不变,但总体上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一定是增加的. 3.物体内分子的总动能 物体内分子运动的总动能是指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总和,它等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数的乘积.物体内分子的总动能与物体的温度和所含分子总数有关. 例1(多选)当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温度都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 B.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 C.两种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相等 D.两种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一般不同,所以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但平均速率一般不同. 二、分子势能

(1)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分子力做功对应什么形式的能量变化呢? (2)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什么功?分子势能如何变化?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什么功?分子势能如何变化? (3)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功情况以及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又如何呢? 1.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分子间距离r=r0r>r0,r增大r<r0,r减小 分子力等于零表现为引力表现为斥力 分子力做功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力做负功 分子势能最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 大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 大 分子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2.分子势能的特点 由分子间的相互位置决定,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分子势能是标量,正、负表示的是大小,具体的值与零势能点的选取有关. 3.分子势能的影响因素 (1)宏观上:分子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2)微观上:分子势能跟分子间距离r有关,分子势能与r的关系不是单调变化的.例2A、B两分子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若将B分子向A分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力做功及分子势能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力始终对B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 B.分子力先对B做正功,而后B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B分子先克服分子力做功,而后分子力对B做正功,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物理教案:内能和热量 内能与热量

《物理教案:内能和热量内能与热量》 摘要:教学目标:1、知道为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重点难点:内能、热量概念的 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进行新课实验探究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1、按教材设问提出问题: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1、知道为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2、知 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3、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4、知道 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5、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重点难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器、铁丝、墨水,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学生实验:铁丝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复习提问: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2、物体怎 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热能。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所以每个分子都有动能。物体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分子间有间隙,因此,物体的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引入新课学习。思考作答思考认同所研究的问题巩固铺垫引入新课一、内能1、概念出示自学提纲:①什么是物体的内能?②内能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③内能和机械能一样吗?④物体内能的大小跟什么有关?⑤物体的内能会为零吗?演示: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热水,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1、根据提纲看书自学,对内能的概念、单位、决定 因素等形成初步的认识。2、一生上前面来演示,同学们仔细观察扩散情况。3、讨论分析得 结论: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进行新课实验探究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1、按教材设问提出问题: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组织同学讨论“怎样探究物体内能的改变”。 2、实验探究探究1如图063所示, 500)this.style.width=500;"onmousewheel="returnbbimg(this)">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 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棉花燃烧起来了。向下压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对筒内空气做了功。棉花燃烧是因为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了。实验说明了 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被弯折处发热(图064)。500)this.style.width=500;"onmousewheel="returnbbimg(this)">铁丝内能的改变是由于 人对铁丝做了功。实验再次说明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投影探究2观察分析图065和图066中的现象,思考使图1、猜想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讨论交流得结论:同一物体,温度高内能大,温度低内能小。3、观察探究实验,并按老师要求做反复弯折铁丝实验。中物 体温度升高的原因。生活事例说明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提出问题:铁锅热得烫手,棉被晒得暖乎乎,它们是*什么途径改变物的内能的?4、热传递有哪几种形式?热传递的条件

《认识内能与热量》教案

《认识内能与热量》教案 认识内能与热量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了解热能的概念。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知道内能和热量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分析实列,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2)通过物体在温度高时表现出的做功本领比温度低时强的是列,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4)利用生活经验了解不同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 1、内能与热量的概念。 2、热值的概念。教学难点: 1、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2、了解内能与热量的概念的区别。教学器材: 1、教师演示器材:一些常规燃料的样本、火柴、铁丝、润滑油等。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铁丝。教前准备:

1、收集饮食与运动关系的资料。 2、了解自己家庭常用的燃料,一个月平均消耗多少燃料,支付多少燃料费。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内能 1、复习: (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动能和势能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2、引发学生思考 (1)通过课本图3-(a)展示的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让学生XX大量做热运动的分是否也具有动能?同样通过课本图3(b)展示的苹果和地球相互吸引具有有势能,让学生XX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 (2)举例让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a)未装满开水的暖水瓶有时能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讨论:暖瓶没有运动,所以不是机械能,外界没有提供能量,是暖瓶内热水提供的能量,使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对瓶盖做功,把瓶盖弹起来。有此看来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b)冬天装在瓶子里的水结冰时会把瓶子膨胀,胀破瓶子的能量来自哪里?讨论:瓶子里的水没有做机械运动,也没有外界提

高二物理教案141142物体的内能热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高二物理教案11-4] 11.42 物体的内能热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了解热功当量的意义。 (3)能举出生活中用做功、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 2.能力目标: 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掌握: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物理学方法教育目标: 在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渗透归纳推理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了解热功当量的意义。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两种方式的物理实质是不同的。 三、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课件演示 四、教具 1.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圆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 2.计算机、大屏幕、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内能,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内能及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那么怎样的物理过程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改

变物体内能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五节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二)进行新课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生活实例】列举锯木头和用砂轮磨刀具,锯条、木头和刀具温度升高,说明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如果外力对物体做功全部用于物体内能改变的情况下,外力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改变多少。如果用W表示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用ΔE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那么有W=ΔE。功的单位是焦耳,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 【演示】演示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说明外力压缩空气过程,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到棉花的燃点而使其燃烧。 以上实例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生活实例】在炉灶上烧热水,火炉烤热周围物体,这些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些实例说明依靠热传递方式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如果传递给物体的热量用Q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量是ΔE,那么,Q=ΔE。 热量的计算公式有:Q=mcΔt。热量的单位是焦耳,过去的单位是卡。 所以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板书】1、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一杯水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即热传递方式)传递给它一定的热量,使它从某一温度升高到另一温度。这过程中这杯水的内能有一定量的变化。也可以采取做功的方式,比如用搅拌器在水中不断搅拌,也可以使这杯水从相同的初温度升高到同一高温度,这样,水的内能会有相同的变化量。两种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除非事先知道,否则我们无法区别是哪种方式使这杯水的内能增加的。

《内能》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教学形式 教师童玉红单位吴忠市第五中学 课题名称人教版《内能》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嫦娥一号奔月 视频动画 观察,欣赏,思考, 交流 利用学生的感官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迅速进入课题思 考,同时也让学生为 祖国成就而自豪。 引入新课 嫦娥一号发射、进 入月球轨道后三次制 动,依靠什么能量做动 力呢? 学生思考讨论引出内能的课题 探究新知 关于内能,大家想 知道哪些知识,请提出 来。 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学习的动机 新知铺垫 提问:什么是动 能?什么是势能?什么 是机械能? 回忆并回答 为内能概念建构 埋下伏笔。 新知建构 出示一组图片,引 出“分子动能”、“分子 势能”。引导学生讨论形 成内能概念。 学生讨论并交流知识迁移 分析比较 提出问题:内能和 机械能有什么区别?内 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关?是什么关系? 机械能与整个物 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 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 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 的相互作用有关。 进一步理解内能 和机械能是不同形式 的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