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第2节《内能》学案

第二节内能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

1.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P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小结:(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2)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

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原因:,

说明:。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原因,说明。

小结:(3)对物体做功,内能,温度,实质是能转化为能;物体对外,内能,温度,实质是能转化为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1)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2)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1)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2)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1)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1.小明同学把金属勺放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发现金属勺的温度升高了,它的________增加;把金属勺从热汤中拿出来,过一段时间后,金属勺的温度降低了,它的__________减少了,于是李文静同学得出结论:通过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把热的钢棒杯内水中,发现杯内水的温度会升高,即水的内能会______,这一实验表明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 .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 .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B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物体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D .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了,内能就为零

5.在温度为0℃时,静止在桌面上的铁块( )

A .只具有内能

B .只具有机械能

2、大小相关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其大小跟物体的_____有关。物体的_____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______降低,内能减小。

3、改变内能方法: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内 能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内能。

C.既具有机械能又具有内能

D.既没有机械能又没有内能

6.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 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

C.一块0℃的冰全部融化成0℃的水

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7.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

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

C.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

8.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杯里的水

B.人晒太阳觉得暖和

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

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

9.物体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慢

B.物体的内能减小

C.物体运动的动能不变

D.物体运动的动能减小

10.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热量

B.温度

C.比热

D.质量

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的内能

B.抛有空中的球只具有机械能,不具有内能

C.0℃的冰不具有内能

D.一个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12.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和物体含有热量一定多

B.质量比较大物体含有的热量比较多

C.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热量少的物体

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大

B.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C.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一定降低

D.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可能降低

14.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的热量越多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物体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

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

15.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体积将减小,比较这块0℃的冰和熔化成的0℃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

B.0℃的水具有的内能多

C.0℃的冰具有的内能多

D.无法判断

16.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

1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的内能变化多少,物体的热量就变化了多少

1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19.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

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质疑与反思:

九年级上册《内能》学案

九年级上册《内能》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㈠、思考:(课本126页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我们怎么称呼这种能量?。 ㈡、阅读课本p127-129 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内能的;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改变内能的。 5.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一)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阅读课本p127 ,回答问题。 1.内能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 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物体内能也就越。 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3.内能和物体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不同时,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也就不同,从而会改变分子的势能大小,所以内能也不同。例如: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即分子的动能不变),内能却在增加。 (二)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情况有关,如物体质量、高度、速度等,与物体的宏观状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如物体温度、状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阅读课本p128-129页内容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将一根粗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吸收__ ___,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将一杯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温度,内能;凉水温度,内能。分析得出: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品学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含答案)

第2节内能 学习目标: ①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②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 ③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 ④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学习重点: 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学习难点: 对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内能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分子具有___能,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__,它们的动能越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能。 3、物质内部____分子热运动的____能与分子____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_ ___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 4、铁水具有____,冰块也具有____,一切物体,不论____都具有内能。 5、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和分子间的 ____有关,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一种形式的能。 自学指导二:内能的改变 1、冬天在室外用双手互相摩擦或者用嘴对着手呵气均可使手发热,前者是通过____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使____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____物体温度升高,____物体温度降低, 这个过程叫作热传递。物体间存在____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热传递一直进行到物体的温度____为止。 3、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____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 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____的转移。 4、空气被压缩时,内能____,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____,因此,____可 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____。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入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 活塞迅速压下,可使棉花____,这是因为________,使___ ___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_______,使棉花燃烧。 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第2节《内能》学案

第二节内能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 1.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P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2 内能》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2 内能》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理解热量的概念及其与温度、内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任务一内能 1.(多选)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2.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物体温度越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小 B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 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g水的内能相同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械能的物体必有内能 B.无机械能的物体必无内能 C.有内能的物体必有机械能 D.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任务二内能的改变 1. 甲、乙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甲物体温度升高,乙物体温度降低,结果甲、乙两物体温度相同,在这一过程中甲物体内能增加了100J,则() A.甲物体的热量也增加了100J B.乙物体放出100J内能,热量减少100J C.乙物体的内能减少了100J D.热传递后,甲、乙两个物体的内能相等 2.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利用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B.从滑梯上滑下时,臂部有灼热的感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各节教学设计

团泊镇中学电子教案教学内容:第十三章内能 年级:九年级 学科:物理 教师:李国海

课题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共 1 课时主备教师李国海使用教师李国海 备课日期2016.8.27 上课日期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 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课型新授课授课方法 实验、探究、讨 论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 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教与学的设计我的修改

一、课题引入 用课件1展示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图,并提问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在运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的运动规律怎样?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回忆,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课题播放课件1并提问引导对学生的回答以肯定,并说明所代表的内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说明:在第十章中已经采用拟人的方法学习了解了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运动情况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分子的运动规律仔细观察并回答这像是什么在运动及其相关问题 二、自主学习 回顾有关内容提出进一步想要学习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 (一)提出问题 如何研究分子的运动?利用小组“讨论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知道研究这类问题的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分子太小,无法用肉眼看到它的运动情况,该如何研究?汇总学生讨论情况回忆思考小组讨论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二)研究方法类比法选用类比的方法将不容易研究的问题简 单化,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探究分子的运动规律确定研究方法展示实物:一杯大米、有一条小鱼的一杯水、有许多条小草鱼的一杯水,引导学生确定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观察交流找到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运动:水中运动的大量小草鱼 (三)形成假说 1.鱼的运动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草鱼运动的越快(水温不能超过鱼的承受极限温度) 2.分子的运动快慢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通过观察探究得到鱼的运动规律,类推得出分子运动规律的假说,学生非常容易而且自然通过课件2形象地展示水的温度对草鱼的运动快慢的影响,加深实验印象,同时可以顺理成章地过度到分子的运动。 1.展示实物:两杯盛有等量水和草鱼的水杯,但两杯水中的小草鱼运动快慢不同。 2.引导学生探究并得出结论。 3.播放课件2:鱼的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引导学生类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4.播放课件3:分子的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 1.观察并猜想交流:什么原因引起鱼的运动快慢不同? 2.实验探究 两组学生通过用手试摸、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得出鱼的运 去掉 将用鱼做实验这段整个去掉,改用视频播放微观的分子运动。 因为鱼在水中游动的快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样会给实验带来相反的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知识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物质的构成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热运动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热运动;能够识别扩散现 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神奇的软蛋 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 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 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竞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 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 讨论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无限度的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 归纳总结 (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探究点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活动一 演示一:教师打开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 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 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 活动二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3: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说明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拓宽延伸:结合演示实验,阐述出课本P3的13.1-3说明的问题。实验中如果将水在硫酸铜溶液的下面,是否能够影响实验效果? 活动三 提出问题:固体分子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举例。 归纳总结: (1)说明了气体、液体、固体在相互接触后,都能彼此进入到对方内部,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

初中物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微课教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改变内能的方式微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内能的概念相对抽象,但如何改变内能,却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如何可以实现内能的改变。有了学生的亲身参与,则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具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完成相关小实验,通过体验实验的设计过程,从实验中学习分析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实验:半杯热水、半杯冷水,另备一较大烧杯,两者混合,可得一杯温水。 (二)新授部分 教师:你能说出在混合的过程中热水和冷水的内能变化吗? 学生:热水的内能减少,冷水的内能增加。 教师:对,在混合的过程中,热水将一部分内能传递给了冷水。像这种,内能由一个物体传递另一个物体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教师:热传递发生是有条件的,内能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 教师: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的形式是没有改变的。因而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教师: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介绍符号、单位)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热传递的现象? 学生:用热水袋取暖、烤火、炒菜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同桌两同学互相握手,比比谁的手更热?握住一段时间后,两个人手有什么感觉(温度)?并说出是谁将内能传给了谁?两只手的内能改变了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第2节内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作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及这两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烧杯、酒精灯、火柴、压缩空气引火器、硝化棉、烧瓶、打气筒、导管、橡皮塞。 学生:铁丝。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播放“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的视频,“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后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3次交会对接。在“天舟一号”发射过程中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 【互动新授】 内能 1.定义:

播放运动员踢足球的视频,复习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请同学们说出抛到空中运动的球,其具有的能量: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将分子运动与其进行类比,球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而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具有势能,从而总结得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教师补充:内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且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提出问题: (1)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为什么? (2)物体的内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3)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炽热的铁水、冰冷的冰块。 学生分组实验: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然后分别把手放入其中进行感受,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不具有内能呢? 学生讨论,教师必要时提示可以从内能的定义和分子的状态进行思考。 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得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一杯热水和一桶凉水,哪个内能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无法比较。凉水的温度虽然低,但是一桶凉水的质量大,分子数目多,它具有的内能也可能大。 教师补充: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所含分子的数目即物体质量有关。 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机械能为零,但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又存在引力和斥力,所以物体的内能不为零。

13.2内能(课时二)学案-2021届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

13.2内能(课时二) 课堂导学 知识点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 2、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时,低温物体(物体的低温部分)温度,内能;高温物体(物体的高温部分)温度,内能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的理解: (1) 条件:物体之间存在着; (2)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3)结果:(不能理解为内能相等) 3、热量(Q):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J)。 理解: (1)热量是过程量,对应于热传递过程;(只有发生的热传递,有了内能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的问题) (2)不能说物体具有(含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能说在某个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 4、热量、内能、温度的关系: 不做功时,物体放出热量,内能,温度(晶体凝固) 不做功时,物体吸收热量,内能,温度(晶体熔化) 5、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法——做功 (1)不发生热传递时,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 6、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的。 达标训练 1、很多化学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除了某些反应本身必须吸收热量外,加热的作用更多是使反应物的升高,反应速度_____。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加热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物体的______。反应物的温度越高,反应物分子运动越________。

2、冬天人们用嘴往手上呵气,手会感到暖和,是利用的方法改变手的内能;用双手互搓,同样可使手变得暖和,这是利用的方法改变手的内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前者是能的过程,后者是能的__________过程。 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火烧水时水温升高 B.棉被被太阳晒得暖暖的 C.烧红的铁块浸入水中,温度很快降低 D.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 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处的物体有内能,低处的物体没有内能 B.质量、状态、温度都相同的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的内能相同 C.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低温物体的内能大 D.质量大的物体的内能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的内能大 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不变,它一定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 D.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可能不变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B.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物体温度不变,它一定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 D.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不变 7、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8、下列四种现象中,只发生能的转移而不发生能的转化的过程是() A.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 B.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第十三章《内能》学案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第十三章《内能》学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5)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教学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烧杯、冷水、热水、香水、酒精、多媒体课件等。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

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很小,我们用肉眼看不到。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学生讨论,老师点评) 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香水瓶或打开酒瓶,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或酒味?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 二、导学 1、扩散现象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我们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 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 体之间发生。 [演示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

九年级物理 16.2《内能》(学案+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节内能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教学重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测: 1.物质是由______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_______________;.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_______. 2.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和味精在_________时候溶化地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_______,分子_______的缘故. 3.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和_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_______.两滴水银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 4.把磨得很光的两块不同金属紧压在一起,经很长时间后,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对方,这是由于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练习培优学案

《内能》学案 1.在下列过程中,由于做功而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B.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 C.山芋在炉膛内烤熟D.烧开水时蒸汽将壶盖项起 2.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3.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B.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C.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 4.下列情况下,采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棉被在太阳底下晒得暖烘烘的,内能增大; B.暖水瓶内的水蒸气把瓶塞推出,水蒸气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把金属勺放入热粥中,勺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一杯牛奶,放了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5.一块0℃的冰变为0℃的水的过程中,它的内能变化情况是()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6.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正确的是( )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7.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熔化成0℃的水,它的内能没有变化。B.一座冰山具有的内能比一杯开水具有的内能小。 C.用两手掌互相对搓,手的内能增加。D.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一段时间后,热水袋内能增加了。8.下面是小明同学笔记中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没有关系 9.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多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D.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升高 10.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越多。 13.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前,水分子是不停运动的B.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水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木塞的内能11.关于物体的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说来,对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内能也就越大; B.内能多的物体,其温度一定高;C.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D.烧红了的铁钉的内能一定比一桶沸水的内能要大; 1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 ℃的冰内能为零。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的热量就越多。 C.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会升高。1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会下降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C.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D.-5℃物体一定比5℃的物体的内能少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感知分子动能与势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难点: 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 足球、弹簧、冰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分子的动能、温度 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同。由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研究个别分子运动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而研究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需要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求出来,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学习扩散现象时,我们知道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也加快。依照分子动理论,这说明温度升高后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用上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来说明,就是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如果温度降低,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因此从分子动理论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标志”的含义是指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表示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或减小。温度不变,就表示了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其他宏观物理量如时间、质量、物质种类都不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但是,温度不是直接等于分子的平均动能。 另一方面,温度只与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意义上的平均动能相对应,对于个别分子或几十个、几百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大小与温度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教师:授课班级: 课节 备课时间 1课时课题 授课时间 13.1分子热运动课型 教学方法 新课 实验、讲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 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彩缤纷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 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本领. 份子的热活动.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器材 教学过程:备注: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

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XXX 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XXX 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分歧的,不成入的,活动不息的原子构成。今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份子构成的。 二、进行新课 (1)份子和份子活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 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份子永不停息地活动着。由于份子太小,目前尚无法间接观察份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尝试征象,来判断份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第2节内能

第2节内能┃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什么是机械能?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3.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回忆并回答。) 引导:如图所示,用Flash课件演示钻木取火,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能够取得火,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从而导入课题。 (观察、欣赏、思考、交流。) 为内能概念的建构埋下伏笔。 利用学生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课题思考。 二、探究新知,得出结论 一、内能 引导: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分子也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提问: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1.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 2.质量是1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50℃的铁块,比较内能。 3.质量是1kg、100℃的水与质量是1kg、100℃的水蒸气,比较内能。 (思考后回答。) 提问: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学生阅读课本第7页第三自然段,思考“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总结: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1.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物体机械运动对应着机械能,热运动对应着内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同时还可以具有机械能。例如,在空中飞行的炮弹,除了具有内能,还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让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描述观察结果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 二、内能 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 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 石块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 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 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 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 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 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 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

2.做功改变内能 搓手时手变热了 滑下时摩擦发烫了 钻木取火 A. 对物体做功 物体的内能增加 B.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的内能减小 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 能的转化关系 对物体做功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四、总结 1.内能的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改变内能的方法 A.热传递. B.做功 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 A.热传递 传递的热量来量度 B.做功 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五、课堂练习: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热传递 和 做功 2.物体内部 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 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 增加 . 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 热传递 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 1.热传递改变内能. A.物体吸热 内能增加 B.物体放热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内能发生转移 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 转移到 (不同物体之间) 高温部分 低温部分 (同一物体之 间) 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 晒太阳 烧水水变热 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教案:第13章-内能复习

第十三章内能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化提出了新的理念,“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根本理念。本章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能简洁的描绘内能于温度的关系。直到用做功与热传递的方法可以变更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表象,既完成了本届重难点教学,又熬炼与培育了科学的探究实力与创新思维实力。从试验中发觉、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构建完好的学问系统,以便以后应用于日常生活与社会理论中,表达新的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内能是热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教材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角度扶植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在此根底上探讨内能的变更,进而引出热量的概念。从宏观的机械能拓展到内能,通过试验探究,让学生相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本章又为下一章学习内能的利用打下根底。 [三维目的] 1.学问与技能: (1)通过视察与试验,初步理解分子动理论的根本特点,并能用其说明某些热现象。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与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可以变更物体内能;理解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察、分析试验现象,培育初步的视察、分析、推理实力。 (2)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进步分析问题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试验教学,使学生乐于参加视察、试验、制作等科学理论活动。 (2)通过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的观点看世界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变更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教学方法] 采纳试验探究法,让学生从试验中得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必需驾驭数学法、分析法、比拟法与归纳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