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体细菌的天然耐药表-特别有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变形杆菌属对多粘菌素B/粘菌素耐药。2 普罗威登斯菌属对除了阿米卡星和链霉素外的所有氨基糖苷类耐药,对四环素耐药。

3 沙雷菌属对呋喃妥因耐药。

4 铜绿假单胞菌还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复方新诺明天然耐药。

其他革兰阴性菌的天然耐药

精品文档

/弯孢霉属、外瓶霉属)对表中所列抗真菌药物无天然耐药.。

参考文献

1 CLSI2011

2 EUCAST Expert rules in antime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version 1 ,April 2008.

3 马越,李景云,金少鸿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12):763.

4 Jay P. Sanford著;范洪伟等译. 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新译第39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精品文档

常见革兰阴性菌的天然耐药表

常见革兰阴性菌的天然耐药表 微生物氨 苄 西 林 氨 苄 西 林/ 舒 巴 坦 阿 莫 西 林/ 克 拉 维 酸 替 卡 西 林 替 卡 西 林/ 克 拉 维 酸 哌 拉 西 林 哌 拉 西 林/ 他 唑 巴 坦 头 孢 唑 林 、 头 孢 噻 吩 头 孢 噻 肟、 头 孢 曲 松 氨 曲 南 头 孢 他 啶 头 孢 西 丁、 头 孢 替 坦 头 孢 呋 辛 厄 他 培 南 亚 胺 培 南 美 洛 培 南 环 丙 沙 星 氨 基 糖 苷 类 四 环 素 类 替 加 环 素 氯 霉 素 多 粘 菌 素 B/ 粘 菌 素 呋 喃 妥 因 复 方 新 诺 明 磷 霉 素 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对青霉素G、糖肽类、夫西地酸、大环内酯类(除了某些种类)、林可酰胺类、链阳霉素类、利福平、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天然耐药 柯氏枸橼酸杆菌R R R 弗氏枸橼酸菌属R R R R R R 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R R R R R R 赫氏埃希菌R R 蜂房哈夫尼亚菌R R R R R 肺炎克雷伯菌R R 摩根菌属R R R R R R R 奇异变形杆菌R R R 普通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R R R R R R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 斯菌 R R R R R R R 粘质沙雷菌R R R R R R R R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R R R R 假结核耶尔森菌R 所有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天然耐药同肠杆菌科细菌,还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鲍曼/醋钙不动杆菌复合群R R R R R R R R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R R R R R R 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人苍白杆菌R R R R R R R R R R R R

细菌的耐药性与对策

细菌的耐药性与对策 在过去20年来,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在人类与细菌感染的斗争中发挥了极的作用,但又带来了较严重的细菌耐药问题,已在全球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 细菌的耐药概况 据报道,近20年来细菌的耐药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均日益严重,链球菌性肺炎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12%~55%,国内为10%左右,同时也出现了头孢噻肟与头孢曲松的高度耐药。大肠杆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等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69%~99%,其中超广谱酶(ESBL)占5.5%~45.7%,绿脓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17.2%~22.7%,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4.2%~39.7%,金葡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为40%~80.2%,表葡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率为49.6%~60.3%,多资料表明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具有多重耐药特点,仅对万古霉素敏感。 2 细菌耐药机制 细菌耐药可分为天然耐药与获得性耐药,者为染色体遗传基因介导,后者由质粒(染色体外的DNA)介导,后者所带基因易于传播,临床上较为常见。 2.1 灭活酶与钝化酶的产生细菌尤其是G-杆菌常产生β内酰胺酶如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及头孢呋辛酶等,可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断裂而失去抗菌活性,多数G-杆菌的耐药与此有关。近年又发现了超广谱酶(ESBL),能水解青霉素、头孢菌素及氨曲南,但对碳青霉烯类及头霉烯类抗生素则敏感。 氨基糖甙类的钝化酶的产生是细菌对氨基糖甙类耐药的主要机制。多数G-杆菌、金葡菌、肠球菌等均可产生此酶,主要有磷酸转移酶、腺苷转移酶及乙酰转移酶,使抗生素磷酰化、腺苷酰化或乙酰化而失去活性,改变了的抗生素不能与细菌核糖体结合而耐药。 另外,喹诺酮类的耐药与改变了DNA旋转酶而产生了超螺旋酶,导致细菌耐药有关。

常见细菌真菌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总结

常见细菌真菌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总结 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 1、弗氏柠檬酸杆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无丙二酸枸椽酸杆菌群: 氨芾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天然耐药。 4、大肠埃希菌: *此菌对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赫氏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异栖克雷伯菌): 氨芾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6、蜂房哈夫尼菌(蜂房哈夫尼亚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弛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天然耐药。 7、摩根摩根菌:

氨节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抱菌素二代(头袍啜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 氨芾西林、头泡菌素一代(头抱哇琳、头抱嚷吩)、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啜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9、奇异变形杆菌: 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此菌对青霉素和头抱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弛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泡吠辛)、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泡菌素一代(头抱嘎琳、头抱嘎吩)天然耐药。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此菌对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抱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氨芾 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抱菌素一代(头抱嘎琳、头抱嘎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知识分享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 然耐药性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 (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表 1、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 4、大肠埃希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肺炎克雷伯菌和赫氏埃希菌:氨苄西林、替卡西林。 6、蜂房哈夫尼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7、摩根摩根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氨苄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 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9、奇异变形杆菌: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此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维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二)非发酵菌天然耐药表 1、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群: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厄他培南、甲氧苄氨嘧啶、氯霉素、磷霉素、一代二代头孢。由于舒巴坦对其有活性,可能会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 2、铜绿假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厄他培南、四环素类/替加环素、甲氧苄氨嘧啶、复方新诺明、氯霉素、一代二代头孢。 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甲氧苄氨嘧啶、磷霉素。对四环素天然耐药,但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却无天然耐药。 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多粘菌素B、氨基糖苷类、甲氧苄氨嘧啶、磷霉素天然耐药。 5 注意: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同样对青霉素(苄青霉素),一代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唑啉),二代头孢(头孢呋辛),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克林霉素,达托霉素,夫地西酸,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达福普丁和利福平天然耐药。

细菌耐药表型检测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 细菌耐药机制: 1.产生药物灭活酶:细菌通过耐药因子可产生破坏抗生素或使之失去抗菌活性的酶,使药物在作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或失效。水解酶:主要是β内酰胺酶,包括广谱酶、超广谱酶、金属酶、AmpC酶。钝化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使药物不易进入细菌体内。修饰酶: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菌通过改变药物作用靶位的结构来降低药物和细胞靶位的亲和力,引起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如细菌可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PBP S)的结构,降低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合力,减少细菌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合,从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 3.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抗菌药物不易进入由于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致使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而发挥抗菌作用。细菌可改变细胞壁的孔蛋白通道,使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能进入菌体; 4.细菌将抗菌药物泵出细菌细胞外(外排泵):细菌还可合成新的蛋白插入细胞膜即产生新的膜转运系统,对抗菌药物产生外排作用,近年来发现了许多临床常见致病菌具有与其多重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系统或外排泵,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淋球菌等,促使抗菌药物快速从菌体排出,从而导致细菌的耐药性。 总之,细菌耐药性机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中,细菌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引起的耐药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多重耐药菌往往综合上述几种耐药机制,使之对许多抗微生物药物产生耐药。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是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无指征滥用的后果。 一、β-内酰胺酶检测 使用范围:葡萄球菌、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它莫拉菌。

温故知新: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

温故知新: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 自20 世纪20 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 抗生素在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 尽管抗生素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 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使得人类在抗感染治疗方面又面临诸多新困难。因此, 了解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避免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帮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开展细菌耐药性调查与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迄今为止, 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学工作者、临床医师及医院药学工作者等相关人员, 就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医院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及感染控制等问题, 开展了多方位的调查与研究。但因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难免存在某些问题与不足,特别是药学部(科) 或药学工作者在探讨细菌学时更是如此。因此,搞好细菌耐药性监测,除根据规定的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指南(NCCL S) 所制订并推荐的判定标准执行外, 还应了解细菌本身固有的特征及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此, 本文简要介绍了耐药性监测的相关问题, 旨在引起从事该项调查与研究的工作人员的重视。 1 天然或固有耐药的菌属或菌种 有些菌属和菌种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或固有耐药, 该耐药特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因此,若药敏试验的结果为“敏感”,即应予以怀疑, 有必要重复药敏试验和重新鉴定菌种。临床常见细菌的主要天然耐药或固有耐药情况详见下表。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情况 菌属和菌种天然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 铜绿假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萘啶酸、甲氧嘧啶 洋葱伯克霍尔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多粘菌素E、氨基

药敏实验常见问题、常见耐药机制及耐药表型解读

药敏实验常见问题、常见耐药机制及耐药表 型解读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监测细菌对抗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研究、监测耐药变迁、发现耐药机制等提供客观依据。 常见问题 为什么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有时候出具的报告只有细菌名,而没有出具药敏结果? 目前国内药敏报告主要参照CLSI M100标准出具药敏报告。该标准只给出了临床常见细菌诸如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某些厌氧菌的判读标准。若鉴定细菌不在该文件范围内,则无法给出药敏结果。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诺卡菌、布鲁菌等特殊细菌,需要特殊的培养基或培养条件,而许多实验室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只能出具细菌名。 尽管只有细菌名称,但对临床抗感染治疗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检验人员可以尽可能多地向临床提供该菌相关的知识,如该菌的染色性质(革兰阳性还是阴性)、球菌还是杆菌、药敏情况等。 如何解释部分抗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的药物种类与临床实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不一致? 抗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中,由某一药物的药敏结果可以“预测”或“指示”其他药物敏感或耐药的药物。若存在这种预测药或指示药,则无须加做药敏试验。临床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实验室需向临床解释结果。 表1 药敏试验常用试验药物及代表药物

如何解释抗菌药物在体外敏感试验显示敏感,临床治疗却无效? 常见原因如下: ①分离株如果是定植菌、污染菌,则无须抗菌药物治疗。治疗无效是正常情况。 ②患者免疫力、基础性疾病不改善,临床治疗常无效。 ③如果有感染灶未发现或未予清除,单纯的抗菌药物治疗可能无效。 ④实验室结果应准确无误。如果耐药错误判断为敏感,则治疗无效。 ⑤“90~60规则”提示,有10%的患者敏感时治疗无效。如果临床

天然耐药2021clsi表格

天然耐药2021clsi表格 clsi2021年m100-s25关于天然耐药的附录表格 附录b.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定义为固有的(非后天赢得的)抗生素耐药,这代表了几乎所有野生型菌株的抗菌素五音的特性。天然耐药非常广泛,因此,无须搞药敏试验。比如: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 这些表格至少有3个用途:1)提供了一种评价检测方法的准确性;2)帮助识别同类表型;3)可帮助验证累积药敏试验数据。在这些表格中,”r”说明此类菌是耐药的。但由于方法变化、基因突变或低水平耐药表达可能检测出1%-3%的敏感结果。应谨慎对待一个“敏感”结果,确保药物敏感性试验及鉴定结果是准确并可重复的。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室2021.04 附录b(续)b1(续) 备注:对于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于,氨基糖苷类,一代和二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体外试验存有活性,但临床上违宪,所以不应当报告脆弱。 *变形杆菌属,普罗维登菌属,摩根菌属对亚胺培南的最小抑菌浓度升高,是除产碳青霉烯酶以外的耐药机制。药敏试验为敏感的菌株应报告敏感。†斯徒普罗威登菌对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和妥布霉素耐药,但对阿米卡星无天然耐药。 备注1:三代头孢,头孢吡肟,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没列举,因为肠杆菌科菌对它们并无天然耐药。备注2:肠杆菌科同样对克林霉素,达托霉素,夫地西酸,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代考拉宁),利奈唑胺,达福普丁,利福平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天然耐药。有些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完全相同(例如:沙门菌属及志贺菌属于对阿奇霉素)。第三章b.(Chinian)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室2021.04 *鲍曼/醋酸钙不颤抖杆菌无机菌可以因舒巴坦存有抗菌活性而整体表现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脆弱。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四环素天然耐药,但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或替加环素无天然耐药。 特别注意:革兰阴性非蒸煮菌同样对青霉素(苄青霉素),一代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唑啉),二代头孢(头孢呋辛),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克林霉素,达托

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 性分析 【摘要】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1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以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用合肥恒星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检测11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358份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115株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及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高,而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已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而且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比例也日渐增高。结论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已经很高,多重耐药菌日趋增多,耐药机制复杂。因此,加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监测可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尽量减少临床经验用药,避免盲目和滥用抗生素。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耐药趋势抗生素 【Abstract】 Purpose It aims to analyze the drug susceptible experiment results and the drug resistant tendency of the commonly-used antibiotic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115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our hospital’s clinical specimen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December 2009. And meanwhile, it is expected to offer reference for curing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infection in clinic. Usage method It utilizes HX-21 drug susceptible analysis instrument for bacterial appraisal of Hefei Hengxing Company to identify bacteria and carry out drug susceptible experiment, and then to check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commonly-used clinical bacteria under the effect of 115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Findings Among the 115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isolated from 1358 clinical samples,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are found to be more sensible to amikacin, piperacillin,ceftazidime and ciprofloxacin, but show its drug resistance towards some antibiotics, such as cefotaxime, gentamicin, SXT and ampicillin. Plus, the proportion of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resistant to imipenem is also increasing. Conclusion In recent years, the isolation rate of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has been high. Multidrug-resistance bacteria are increasing and resistance mechanisms are complex. Thus, such drug susceptible experiment detest by combining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with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can provide the newest epidemic study for clinical medicine, help to reduce the use of medicin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avoid the abuse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drug susceptible experiment resistance tendency antibiotics

细菌的耐药性分型

细菌耐药性基本知识(二) 细菌耐药性分类 一、天然耐药性,又称原发性耐药性,遗传性耐药性,内源性耐药性,它决定抗菌谱。天然耐药性是某种细菌固有的特点,其原因可能是此类细菌具有天然屏障,药物无法进入细菌体内或由于细菌缺少对药物敏感的靶位所至。临床常见细菌的

途径的改变而产生的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可分为相对耐药性(又称中间耐药性)和绝对耐药性(又称高度耐药性),前者是在一定时间内MIC(最小抑菌浓度)逐渐升高,后者即使高浓度也没有抗菌活性,如耐庆大霉素的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性又有社会获得性耐药性和医院获得性耐药性之分。常见的医院获得性耐药菌株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常见的社会获得性耐药菌株有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属、耐阿莫西林的卡他莫拉菌,耐药肺炎球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弯曲菌属以及耐青霉素淋病奈瑟菌属。医院获得性感染,仅在美国一年就有40,000病例死亡,几乎都是由耐药菌所致;国内对2000~2001年从13家医院分离的805株革兰阳性菌进行耐药监测分析结果,MRSA检出率为37.4%,其中医院获得性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为89.2%,社会获得性耐药菌株为30.2%;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为33.8%,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SP)为26.6%,屎肠球菌(AREF)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73.8%。大肠杆菌对各种喹诺酮类呈交叉耐药,耐药率高达60%。 三、多重耐药性,是指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发生的耐药性。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和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及产生超广谱酶所致。最多见的是耐多药结核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以及在ICU中出现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仅对青霉烯类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几乎对复方新诺明以外的全部抗菌药耐药。多重耐药菌有克雷伯杆菌属、肠杆菌属以及假单孢菌。 四、交叉耐药性,是指药物间的耐药性互相传递,主要发生在结构相似的抗菌药物之间。如目前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的交叉耐药率已超过60%。

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 1.怎么确诊多重耐药菌?方法? 2.你们多重耐药菌都报哪些?怎么报? 3.对检出率较高的多重耐药菌是否做同源性分析及耐药基因检测? 4.怎样总结多重耐药菌分析?多长时间公布一次?你们医院多重耐药菌联席会能定期召开吗? 根据群里的讨论,总结如下: 所谓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多重耐药(MDR):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每类中至少一种)的获得性(而非天然的)不敏感(中介或耐药) 泛耐药(XDR):对除了1-2类抗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种类(每类中至少有一种)不敏感,也就是只对1-2类抗菌药物敏感。 全耐药(PDR):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中的所有药物不敏感。

若*中的某种病原体对某个代表性抗菌药物或这个类别抗菌药物固有耐药,则这

耐药机制检测方法 1、MRSA:对苯唑西林和(或)头孢西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VRE:琼脂筛选法能检测全部的VRE型,为临床常规筛选VRE的既简便有可靠的方法;纸片扩散法(需验证万古霉素mic)、自动化药敏检测法及分子生物学法 3、CR-ABA、CR-PAE:根据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CLSI规定,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可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MIC法。 对于XDRAB或PDRAB菌株建议采用MIC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给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用药参考。对于XDRAB或PDRAB感染,推荐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联合药敏试验,如琼脂棋盘稀释法可精确判断两药是否有协同、相加或拮抗作用,但该方法较为

繁琐;也可采用K-B法,将待测药敏纸片放置相邻、距离合适的位置,次日观察两个纸片间抑菌圈是否有扩大;或用Etest法,把Etest条在合适的位置交叉叠放,可粗略观察药物间是否有协同作用。 4、CRE:纸片扩散法及MIC法,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求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验证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改良HOdge实验、EDTA协同实验、Etest条实验(IMI 和IMI+EDTA协同实验) 因为目前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目前国内大多医院在国家卫计委下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监测MRSA,VRE,CRE,CR-AB,CR-PA五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一般上报MRSA、CRE、VRE、CR-AB、CR-PA、ESBLs以及符合定义的其他阴性杆菌。报告的程序:发现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注:多重耐药,请隔离,再分别填写多重耐药报表(院感科留档)、多重耐药联系表(微生物联系临床用),电话联系院感科及临床护理人员,做好登记转告相关医护人员,做好隔离措施,院感科根据耐药报表(微生物提供)去临床督查。处理流程方面,因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不同有所不同。 (*因ESBLs目前确实太多,给临床带来很多负担,不能一一都做到隔离,目前很多医院都只是纳入多耐菌的统计,而未纳入隔离的要求。这方面或许不规范,请专家指正!) 目前大多基层医院都没有投入设备做同源性分析及耐药基因检测。只有较少的大型医院、科研机构和CDC能做到。建议可以多方合作,甚至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医院感染疑似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时的同源性分析。比如:检测多耐药的鲍曼的同源性及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耐药基因,MRSA测多位点耐药基因。 医院感染疑似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细菌同源性研究-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