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固有耐药(天然耐药)表

抗菌药物固有耐药(天然耐药)表

肠杆菌科菌也对克林霉素、达托、夫西地酸、糖肽类(万古、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利福平和大环内张类(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具固有耐药。然而,大环内酯类(例如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属对阿奇霉素)有一些例外。

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结分析

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结分析 一、监测情况: 1、革兰阳性球菌(前两位)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耐药见下(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 耐药率超过75%:青霉素。 耐药率50-75%:红霉素。 耐药率40-50%:庆大霉素。 耐药率30-40%: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 (2)表皮葡萄球菌抗菌药物耐药率: 耐药率超过75%: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庆大霉素、四环素。 耐药率40-50%:诺氟沙星。 耐药率30-40%: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

2、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 (1)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耐药率见下: 耐药率超过75%:无。 耐药率50-75%:头孢噻吩、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呋辛。 耐药率40-50%: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妥布霉素。 耐药率30-40%: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 (2)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抗生素耐药率: 耐药率超过75%: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 耐药率50-75%:无。 耐药率40-50%:无。 耐药率30-40%:替卡西林+棒酸。 (3)阴沟肠杆菌抗生素耐药率: 耐药率超过75%: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呋辛。

耐药率50-75%: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 耐药率40-50%: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吡肟。 耐药率30-40%:无。 3、假单胞菌和非发酵菌抗生素耐药见下: (1)铜绿假单菌抗生素耐药率: 耐药率超过75%: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无。 耐药率40-50%:无。 耐药率30-40%: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 (2)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耐药率: 耐药率超过75%:替卡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耐药率40-50%:无。

常见细菌真菌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总结

常见细菌真菌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总结 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 1、弗氏柠檬酸杆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无丙二酸枸椽酸杆菌群: 氨芾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天然耐药。 4、大肠埃希菌: *此菌对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赫氏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异栖克雷伯菌): 氨芾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6、蜂房哈夫尼菌(蜂房哈夫尼亚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弛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天然耐药。 7、摩根摩根菌:

氨节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抱菌素二代(头袍啜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 氨芾西林、头泡菌素一代(头抱哇琳、头抱嚷吩)、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啜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9、奇异变形杆菌: 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此菌对青霉素和头抱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弛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泡吠辛)、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泡菌素一代(头抱嘎琳、头抱嘎吩)天然耐药。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此菌对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抱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氨芾 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抱菌素一代(头抱嘎琳、头抱嘎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 (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表 1、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 4、大肠埃希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肺炎克雷伯菌和赫氏埃希菌:氨苄西林、替卡西林。 6、蜂房哈夫尼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7、摩根摩根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氨苄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 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9、奇异变形杆菌: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此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维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二)非发酵菌天然耐药表 1、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群: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厄他培南、甲氧苄氨嘧啶、氯霉素、磷霉素、一代二代头孢。由于舒巴坦对其有活性,可能会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 2、铜绿假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厄他培南、四环素类/替加环素、甲氧苄氨嘧啶、复方新诺明、氯霉素、一代二代头孢。 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甲氧苄氨嘧啶、磷霉素。对四环素天然耐药,但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却无天然耐药。 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多粘菌素B、氨基糖苷类、甲氧苄氨嘧啶、磷霉素天然耐药。 5 注意: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同样对青霉素(苄青霉素),一代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唑啉),二代头孢(头孢呋辛),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克林霉素,达托霉素,夫地西酸,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达福普丁和利福平天然耐药。

临床常用的各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及抗菌活性

天然:青霉素G(苄青霉素) 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非奈西林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甲氧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青霉素类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 抗绿脓杆菌青霉素: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抗G‐菌青霉素:替莫西林、美西林 一代:头孢(唑林、氨苄、噻吩、拉定) 二代:头孢(呋辛、克洛、孟多、替安、尼西、雷特) ?-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三代:头孢(哌酮、曲松、他定、噻肟、唑肟、克肟、地嗪) 四代:头孢(匹罗、吡肟、克定)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泰能)、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青霉烯类:法罗培南 其它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青霉烷砜)、他唑巴坦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 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多(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抗生素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四环素类:四环素、米诺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 氯霉素类:氯霉素 链阳性菌素类: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利福霉素类:利福平 抗感染药物磷霉素类:磷霉素 肽内酯类:达托霉素 夫西地酸: 抗结核药物:一线: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 二线: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氨水杨酸、卡那霉素等 抗麻风药:氨苯砜、利福平、氯法齐明 一代:萘啶酸——已不用 二代:吡哌酸(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已少用 喹诺酮类:三代:氟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 四代:新氟喹诺酮类: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左氟沙星 合成抗细菌药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利奈唑酮 磺胺类: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磺胺增效剂) 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硝咪唑类:甲硝唑 抗真菌抗生素 抗真菌药物 合成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抗原虫药

温故知新: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

温故知新: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 自20 世纪20 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 抗生素在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 尽管抗生素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 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使得人类在抗感染治疗方面又面临诸多新困难。因此, 了解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避免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帮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开展细菌耐药性调查与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迄今为止, 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学工作者、临床医师及医院药学工作者等相关人员, 就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医院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及感染控制等问题, 开展了多方位的调查与研究。但因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难免存在某些问题与不足,特别是药学部(科) 或药学工作者在探讨细菌学时更是如此。因此,搞好细菌耐药性监测,除根据规定的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指南(NCCL S) 所制订并推荐的判定标准执行外, 还应了解细菌本身固有的特征及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此, 本文简要介绍了耐药性监测的相关问题, 旨在引起从事该项调查与研究的工作人员的重视。 1 天然或固有耐药的菌属或菌种 有些菌属和菌种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或固有耐药, 该耐药特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因此,若药敏试验的结果为“敏感”,即应予以怀疑, 有必要重复药敏试验和重新鉴定菌种。临床常见细菌的主要天然耐药或固有耐药情况详见下表。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情况 菌属和菌种天然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 铜绿假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萘啶酸、甲氧嘧啶 洋葱伯克霍尔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多粘菌素E、氨基

常见耐药致病菌及抗菌药物选择

常见耐药致病菌及抗菌药物选择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和肠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MRSA全身性感染可选用糖肽类的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依药敏加用利福平、磷霉素等。虽然糖肽类抗生素是抗MRSA最有效的药物,但随其广泛应用和不合理用药,已有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失。半合成链阳菌素类新药Synercid (由哇奴普汀quinupristin 和达福普汀dafopristin两药以3(): 7()比例混合而成)对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MRSA (包括耐万古霉素的MRSA)有较好疗效。ΠI期临床试验表明对MRSA感染有效率达91%。新讨论的碳青霉烯类BO-3482抗MRSA活性与万古霉素相同;噗烷酮类新药Linezolid对MRSA 同样有效。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肠球菌是人和动物肠内的正常菌群,该菌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菌血症、腹腔和尿道感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肠球菌由于其细胞壁坚厚,对很多抗菌药物表现为有耐药。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机制为细菌产生一种特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5),马青霉素亲合力降低而导致耐药, 此种耐药性以屎肠球菌多见。近年来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甘类抗生素耐药性严峻, 特殊是由于临床上大量使用万古霉素及其不合理用药,导致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消失。肠球菌对糖肽类耐药主要是由于靶位转变,通过质粒和转座子将耐药基因从一种肠球菌染色体转移到另一种肠球菌染色体中。 目前尚无抱负的治疗VRE感染药物,普遍采纳联合用药,如氨苇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或链霉素、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磷霉素等。依据VRE临床药敏试验,如对西林类耐药可选用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磷霉素;如对氨基糖昔类耐药可用替考拉宇+环丙沙星。对于多重耐药菌株可选用抗菌新药如喳奴普汀/达福普汀(Quinupristin/Dalfoprision),此药对VRE有良好活性。利奈理胺(Linezolid)属全新的化学结构恶睫烷酮类抗感染药,对革兰阳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和良好活性。目前处于3期阶段的其他药物还有晚霉素(Evernimycin)>普那霉素(Pristinamycin)和达托霉素(Daptomycin)等。 3、耐青街素肺炎链球菌(PRSP)肺炎链球菌是H前引起重症院外感染,如肺炎、化脓性脑膜炎、中耳炎等最重要的病原菌。青霉素问世以来始终是治疗肺炎链球菌的首选药物,但近10年来,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率在很多我国快速提升。尤其在美国、日本和南美某些我国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标志着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其耐药机理与MRSA - 样主要是由于PBPs结构转变,对区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亲和力下降所致。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不仅对。-内酰胺类耐药,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噬诺酮类都有不同程度耐药。治疗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可选用第三、四代头泡菌素,如头抱曲松、头泡睡月亏、头抱匹罗、头抱匹月亏等,该类药在脑脊液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如PRSP对头抱菌素类耐药,可选用万古霉素、利福平。亚胺培南因有中枢不良反应不推举在颅内感染中使用。新一代氟噗诺酮类格帕沙星、曲伐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有效强活性,且易渗入各种组织并超过对主要病原菌的MIC,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脑膜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克林霉素对多数PRSP的作用较强,可作为非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的替代药物。 4、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耐药G 一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占医院临床检出的耐药病原菌60%-81%,常见的致病菌有肠杆菌属、绿脓杆菌、阴沟肝菌、沙雷菌属、沙门菌属、枸椽酸菌属、肺炎杆菌、不动杆菌、流感杆菌等。耐药机制主要有:细菌细胞膜通透性转变;细菌主动外排系统;PBPs转变;产生β-内酰胺酶、钝化酶等灭活防。其中以细菌产生灭活酶(尤以。-内酰胺酶)最为重要。 某些肠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能产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P-内酰氨酶(ESBLs),该类酶可水解P-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氨曲南、第一、二、三代头抱菌素,并波及第四代头泡菌素。产ESBLs菌株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因此体外测定细菌是否产

药敏实验常见问题、常见耐药机制及耐药表型解读

药敏实验常见问题、常见耐药机制及耐药表 型解读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监测细菌对抗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研究、监测耐药变迁、发现耐药机制等提供客观依据。 常见问题 为什么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有时候出具的报告只有细菌名,而没有出具药敏结果? 目前国内药敏报告主要参照CLSI M100标准出具药敏报告。该标准只给出了临床常见细菌诸如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某些厌氧菌的判读标准。若鉴定细菌不在该文件范围内,则无法给出药敏结果。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诺卡菌、布鲁菌等特殊细菌,需要特殊的培养基或培养条件,而许多实验室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只能出具细菌名。 尽管只有细菌名称,但对临床抗感染治疗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检验人员可以尽可能多地向临床提供该菌相关的知识,如该菌的染色性质(革兰阳性还是阴性)、球菌还是杆菌、药敏情况等。 如何解释部分抗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的药物种类与临床实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不一致? 抗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中,由某一药物的药敏结果可以“预测”或“指示”其他药物敏感或耐药的药物。若存在这种预测药或指示药,则无须加做药敏试验。临床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实验室需向临床解释结果。 表1 药敏试验常用试验药物及代表药物

如何解释抗菌药物在体外敏感试验显示敏感,临床治疗却无效? 常见原因如下: ①分离株如果是定植菌、污染菌,则无须抗菌药物治疗。治疗无效是正常情况。 ②患者免疫力、基础性疾病不改善,临床治疗常无效。 ③如果有感染灶未发现或未予清除,单纯的抗菌药物治疗可能无效。 ④实验室结果应准确无误。如果耐药错误判断为敏感,则治疗无效。 ⑤“90~60规则”提示,有10%的患者敏感时治疗无效。如果临床

有关抗生素耐药性

浅谈抗生素的耐药性 一.耐药性及现状 抗生素耐药性是当代医学一个日益严重的现象,已成为21世纪超级重要的公共健康议题之一,特别是因为它涉及到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人类感染疾病越来越难以治疗,对新的抗生素开发要求也更加拥有难度。所以有关抗生素耐药问题一定要引起所有医务人员的足够认识及重视。 抗生素耐药是抗药性的一种形式,是指一些微生物亚群体,通常是细菌种,能够在暴露于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之下得以生存,称之耐药;对多种抗生素具耐药性的病原体被视为具有多重抗药性。也可称之为超级细菌。通常情况下,普通病原体容易获得对第一线抗生素的抵抗力从而产生抗药性,需要使用二线抗生素药物。一般第一线药物安全性高、成本低;二线药物通常是广效的、但具有不受欢迎的毒副作用、以及比较昂贵特点。某些病原体,能够相继获得第二、甚至第三线抗生素的抗药性,成为超级细菌,目前对生命构成威胁的耐药菌以粪肠球菌,结核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最为严重,对常用100多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因而对淋病,痢疾,结核等疾病治疗造成困难,不得不使用广谱的头孢类及新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 二.耐药性的产生 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 1.天然耐药性:(熟悉抗菌谱,选择合适抗生素,能做药敏最好) 天然耐药性又称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肠道G-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另外自然界细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 2.获得性耐药性:(a.用药之后产生 b.不再用消失 c.也可转为固有耐药) 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耐药。细菌的获得性耐药可因不再接触抗生素而消失,也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个染色体而代代相传,成为固有耐药。(转变性) 参考:转载目前耐药的全球情况:2014年4月30日,WHO发布报告称,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正蔓延至全球各地。根据114个国家的数据进行调查并汇总出这份报告。在日本、法国和南非等地,在淋病治疗中发现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无效的病例。报告忠告医疗工作者应将抗生素处方控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同时呼吁普通患者仅在医师开具处方时才使用抗生素。报告显示,对强力抗菌药碳青霉烯耐药的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也呈全球性蔓延,在部分国家,碳青霉烯对半数以上感染患者无效。

常用抗菌药的抗生素耐药机制

常用抗菌药的抗生素耐药机制常用抗菌药的抗生素耐药机制 抗生素耐药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的现象,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医疗领域的发展。而抗生素耐药机制是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核心原因之一。本文将会论述一些常用抗菌药物的抗生素耐药机制,以提高人们对抗生素耐药问题的认识。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它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制: 1. β-内酰胺酶的产生: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酶解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从而降解抗生素,使其失去杀菌活性。 2. 流泼尼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流泼尼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如红霉素和林可霉素等。细菌对流泼尼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制: 2. 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结构或增加细胞膜中活性泵的表达,降低抗生素进入细胞内的速度和数量,从而减少抗生素的杀菌效果。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治疗重症感染的抗生素,如庆大霉 素和阿米卡星等。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机制: 3. 耐药基因的表达:细菌通过启动耐药基因,产生酶降解抗生素或 改变抗生素的作用靶点,从而抵抗抗生素的作用。 4. 噻吗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噻吗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如吡嗪酰胺。细菌对噻吗 类抗生素产生耐药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制: 4. 基因突变:细菌通过突变抗生素作用靶点,使其失去与抗生素结 合的能力,从而降低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总之,常用抗菌药的抗生素耐药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常常是多 种机制的综合作用。为了应对这一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 的措施,包括正确使用抗生素、加强抗生素的监管和研发新型的抗生 素等。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应对抗生素耐药问题,保障人类的健康与福祉。 末尾附上参考文献: [1] 何义勇, 李原[P].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机制与防控. 中国医疗卫生学 科导报, 2016, 2016(08): 799-801. [2] 何义勇, 杨顺利. 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J]. 农业生 物技术学报, 2016, 24(06): 1096-1107.

细菌耐药性的讨论报告

第一节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一、抗菌药物概念 1.抗菌药物: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药物。 2.抗生素: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特意病院微生物的产物。抗生素分子量小,低浓度就能发挥其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 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核糖霉素、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小诺米星.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甲红霉素、阿齐霉素. 多肽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万古霉素. 四环素类B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地美环素. 多烯类: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美帕曲星. 芳香族类:氯霉素. 喹诺酮类:吡哌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 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异唑、甲苄啶(TMP) 2.按对微生物作用方式分类 殖期杀菌剂(类):B2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磷霉素、喹诺酮类. 静止期杀菌剂(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等. 速效抑菌剂(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慢效抑菌剂(类):磺胺类. 3.按抗菌谱分类 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林可霉素、杆菌肽等. 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氨基糖苷类及多粘霉素类. 广谱抗菌药:头孢菌素类、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呋苄西林)、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利福平、氯霉素及TMP. 抗真菌类: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克霉唑、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美帕曲星等. 抗结核杆菌类: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利福喷丁、利福霉素等. 4.按作用原理分类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磷霉素和杆菌肽. 抑制蛋白质合成类(能与细菌核糖体50S或30S

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 1.怎么确诊多重耐药菌?方法? 2.你们多重耐药菌都报哪些?怎么报? 3.对检出率较高的多重耐药菌是否做同源性分析及耐药基因检测? 4.怎样总结多重耐药菌分析?多长时间公布一次?你们医院多重耐药菌联席会能定期召开吗? 根据群里的讨论,总结如下: 所谓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多重耐药(MDR):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每类中至少一种)的获得性(而非天然的)不敏感(中介或耐药) 泛耐药(XDR):对除了1-2类抗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种类(每类中至少有一种)不敏感,也就是只对1-2类抗菌药物敏感。

1、MRSA:对苯唑西林和(或)头孢西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VRE:琼脂筛选法能检测全部的VRE型,为临床常规筛选VRE的既简便有可靠的方法;纸片扩散法(需验证万古霉素mic)、自动化药敏检测法及分子生物学法 3、CR-ABA、CR-PAE:根据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CLSI规定,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可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MIC法。 对于XDRAB或PDRAB菌株建议采用MIC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给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用药参考。对于XDRAB或PDRAB感染,推荐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联合药敏试验,如琼脂棋盘稀释法可精确判断两药是否有协同、相加或拮抗作用,但该方法较为繁琐;也可采用K-B 法,将待测药敏纸片放置相邻、距离合适的位置,次日观察两个纸片间抑菌圈是否有扩大;或用Etest法,把Etest条在合适的位置交叉叠放,可粗略观察药物间是否有协同作用。 4、CRE:纸片扩散法及MIC法,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求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验证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改良HOdge实验、EDTA协同实验、Etest条实验(IMI和IMI+EDTA协同实验) 因为目前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目前国内大多医院在国家卫计委下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监测MRSA,VRE,CRE,CR-AB,CR-PA五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一般上报MRSA、CRE、VRE、CR-AB、CR-PA、ESBLs以及符合定义的其他阴性杆菌。报告的程序:发现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注:多重耐药,请隔离,再分别填写多重耐药报表(院感科留档)、多重耐药联系表(微生物联系临床用),电话联系院感科及临床护理人员,做好登记转告相关医护人员,做好隔离措施,院感科根据耐药报表(微生物提供)去临床督查。处理流程方面,因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不同有所不同。 (*因ESBLs目前确实太多,给临床带来很多负担,不能一一都做到隔离,目前很多医院都只是纳入多耐菌的统计,而未纳入隔离的要求。这方面或许不规范,请专家指正!) 目前大多基层医院都没有投入设备做同源性分析及耐药基因检测。只有较少的大型医院、科研机构和CDC能做到。建议可以多方合作,甚至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医院感染

多种耐药菌耐药机制及治疗概述

多种耐药菌耐药机制及治疗概述 抗生素的长期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增强,抗生素耐药性(AMR)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英国政府所委托的研究显示,AMR在全球每年约导致70万人死亡,预计至2050年,全球范围内AMR将会导致每年1 000万人死亡,并累计造成10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此外,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都颁布了全球行动计划,AMR问题在国际上得到高度重视。2016年,WHO、FAO、OIE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发布了遏制细菌耐药性国家行动计划。同年,中国在“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强调需采取“One Health”策略,以跨部门合作的方式应对AMR问题。2021年,FAO发布了新版《联合国粮农组织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引粮农组织为成员国提供支持,并指出:耐药性微生物呈跨境之势,只有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才能确保每个人都得到保护。今年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的主题是“齐心协力,预防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对人类、动物、植物和环境造成威胁。为了有效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所有部门都必须谨慎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本文对多重耐药菌(MDRO)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和治疗以及新的替代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国内外临床重要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机制 1.1 耐药菌流行情况 耐药菌,广义上是对抗菌药物产生耐性的病原菌的统称。通常提到的“耐药菌”,多指对人体健康有重大威胁的MDRO,虽然在严格的定义上尚有争议,但已发表的相关共识多定义为:对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更多)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017年WHO发布公告,将临床重要耐药细菌按对人体的危害程

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

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 目录 第一节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血液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过敏反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三、神经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肺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心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胃肠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肝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肾脏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生化机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遗传机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避免耐药性产生的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严格掌握指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加强抗菌药物选择的针对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制定最佳的用药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联合用药的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抗生素在医院中实行分类管理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科学指导用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研制和开发新的药物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常见高度耐药菌感染的治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