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细菌真菌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总结

常见细菌真菌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总结

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

1、弗氏柠檬酸杆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无丙二酸枸椽酸杆菌群:

氨芾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天然耐药。

4、大肠埃希菌:

*此菌对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赫氏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异栖克雷伯菌):

氨芾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6、蜂房哈夫尼菌(蜂房哈夫尼亚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弛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天然耐药。

7、摩根摩根菌:

氨节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抱菌素二代(头袍啜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

氨芾西林、头泡菌素一代(头抱哇琳、头抱嚷吩)、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啜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9、奇异变形杆菌:

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此菌对青霉素和头抱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弛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泡吠辛)、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泡菌素一代(头抱嘎琳、头抱嘎吩)天然耐药。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此菌对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抱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氨芾

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抱菌素一代(头抱嘎琳、头抱嘎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斯图普罗威登斯菌对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和妥布霉素天然耐药,但对阿米卡星不是天然耐药。

*肠杆菌科细菌对下列药物也是天然耐药的:克林霉素、达托霉素、夫西地酸、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脂肽类(奥利万星、特拉万星)、利奈嗖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除外阿奇霉素对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敏感)、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福平。

*肠杆菌科细菌对下列药物无天然耐药:三代头抱菌素、头抱此肠、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嘎巴坦、碳青霉烯类。

二、非发酵菌天然耐药

1、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群:

氨芾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厄他培南、甲氧羊氨啥唳、氯霉素、磷霉素天然耐药。

*由于舒巴坦对其有活性,可能会对氨苇西林/舒巴坦敏感。

*、铜绿假单胞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氨节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抱嚷月亏、头抱曲松、厄他培南、四环素类/替加环素、甲氧芾氨嗑唉、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天然耐药。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氨芾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氨节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嗖巴坦、头袍嚷月亏、头袍曲松、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氨基糖苔类、四环素、甲氧芾氨啥唉、磷霉素天然耐药。

*对四环素天然耐药,但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却无天然耐药。

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氨芾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氨节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嗖巴坦、头袍嘎脸、头抱曲松、头抱此肠、氨曲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多粘菌素B、氨基糖甘类、甲氧羊氨喀吟、磷霉素天然耐药。

临床用药品评价公众号注: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下列药物也是天然耐药的:氨基青霉素(氨节西林、阿莫西林)、一代头袍(头袍嘎吩、头抱哇琳)、二代头抱(头抱吠辛)、头霉素类(头泡西丁、头袍替坦)、克林霉素、达托霉素、夫西地酸、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嗖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青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福平。

三、其他革兰阴性菌天然耐药

1、邻单胞菌属:

青霉素类天然耐药。

2、弧菌属:

磺胺类、青霉素类、头抱嘎吩、头袍吠辛天然耐药。

四、葡萄球菌属天然耐药

1、腐生葡萄球菌:

新生霉素、磷霉素、夫西地酸天然耐药。

2、头状葡萄球菌:

磷霉素天然耐药。

3、孔氏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

新生霉素天然耐药。

#这些革兰氏阳性菌同样对氨曲南、多粘菌素B、黏菌素和蔡唳酸天然耐药。

州RSA和MRSCON视为对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天然耐药,即青霉素、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头抱类(抗MRSA活性的头袍菌素除外)和碳青霉烯类都天然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路邓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新生霉素、磷霉素、夫西地酸无天然耐药。

五、肠球菌属天然耐药

1、粪肠球菌:

对头袍菌素、氨基糖昔类、克林霉素、甲氧节氨嗑唬、复方新诺明、夫西地酸、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天然耐药。

2、屎肠球菌:

对头袍菌素、氨基糖甘类、克林霉素、甲氧芾氨嘴味、复方新诺明、夫西地酸天然耐药。

3、鹑鸡肠球菌/酪黄肠球菌:

对头袍菌素、氨基糖昔类、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甲氧羊氨喀唉、复方新诺明、夫西地酸、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天然耐药。

#这些革兰阳性菌同样对氨曲南,多粘菌素B/黏菌素和蔡唳酸天然

耐药。

#对于肠球菌属,头袍菌素类,氨基糖昔类抗生素(除高水平耐药筛查),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体外试验可表现出活性,但临床无效,所以不应报告敏

感。

六、其他革兰阳性菌天然耐药

1、蜡样芽胞杆菌:

对青霉素类和头抱菌素类天然耐药。

2、红斑丹毒丝菌:

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

*对B-内酰胺类、氟喳诺酮类没有发现耐药。

3、明串珠菌、片球菌属:

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

4、产单核李斯特菌:

对头袍菌素类天然耐药。

七、厌氧菌天然耐药

(一)厌氧革兰阳性杆菌

1、梭菌属:

对氨基糖昔类天然耐药;

2、无害芽泡梭菌:

对万古霉素、氨基糖甘类天然耐药。

(二)厌氧格兰阴性杆菌

1、拟杆菌属:

对氨基糖昔类、青霉素、氨节西林天然耐药。

2、坏疽梭杆菌:

对氨基糖昔类、喳诺酮类天然耐药。

八、真菌耐药

(一)念珠菌属

1、克柔念珠菌:

氟康哇天然耐药。

2、光滑念珠菌:

氟康嗖部分耐药,成剂量依赖性敏感。

3、近平滑念珠菌:

对棘白菌素类基本耐药。

4、葡萄牙念珠菌:

对两性霉素B耐药。

(二)非念珠菌属

隐球菌:

对棘白菌素类天然耐药。

(三)曲霉属

对氟康嘎和5-氟胞啥唬天然耐药,黄曲霉和土曲霉对两性霉素B也常耐药。

(四)非曲霉属

1、接合菌(犁头霉、毛霉、根霉):

对氟康嘎、伊曲康哇、伏立康哇、棘白菌素类天然耐药。

2、暗色霉菌:

对氟康嘎天然耐药。

(五)双相真菌

1、荚膜组织胞浆菌:

对棘白菌素类天然耐药。

2、申克袍子丝菌:

对氟康哇、伏立康哇、棘白菌素类天然耐药。

#5-氟胞喀唉仅用于酵母菌(如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治疗,对绝大部分丝状真菌无活性。

#对两性霉素B天然耐药的曲霉菌还包括:A.fumigatiaffiniSx https://www.360docs.net/doc/7e19288450.html,sA.viridinutans^A.versico1.or›A.sydowi、N.udagawae (对伏立康嗖也天然耐药)。

#红酵母属对嗖类和棘白菌素类天然耐药。

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结分析

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结分析 一、监测情况: 1、革兰阳性球菌(前两位)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耐药见下(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 耐药率超过75%:青霉素。 耐药率50-75%:红霉素。 耐药率40-50%:庆大霉素。 耐药率30-40%: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 (2)表皮葡萄球菌抗菌药物耐药率: 耐药率超过75%: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庆大霉素、四环素。 耐药率40-50%:诺氟沙星。 耐药率30-40%: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

2、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 (1)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耐药率见下: 耐药率超过75%:无。 耐药率50-75%:头孢噻吩、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呋辛。 耐药率40-50%: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妥布霉素。 耐药率30-40%: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 (2)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抗生素耐药率: 耐药率超过75%: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 耐药率50-75%:无。 耐药率40-50%:无。 耐药率30-40%:替卡西林+棒酸。 (3)阴沟肠杆菌抗生素耐药率: 耐药率超过75%: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呋辛。

耐药率50-75%: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 耐药率40-50%: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吡肟。 耐药率30-40%:无。 3、假单胞菌和非发酵菌抗生素耐药见下: (1)铜绿假单菌抗生素耐药率: 耐药率超过75%: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无。 耐药率40-50%:无。 耐药率30-40%: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 (2)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耐药率: 耐药率超过75%:替卡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耐药率40-50%:无。

(整理)抗生素耐药性

细菌的耐药性 1.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类 耐药性分为两类,固有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前者是染色体介导的代代相传的天然耐药性;后者多由质粒介导,也可由染色体介导,当微生物接触抗菌药物后,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从而避免被药物抑制或杀灭。 1.2耐药基因 细菌特别是条件致病菌,因经常有机会与各种抗菌药物接触,故在细菌细胞内的质粒、染色体、转座子、整合子上可有耐药基因和多种耐药基因的积聚并借结合、转导和转化而在不同种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间彼此频繁交换,耐药基因一旦获得较长期存留,转座子和整合子(以及更小的DNA片段)由于分子量小和活动自如,所以在耐药基因转移和MDR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1.3染色体和质粒介导产生的耐药菌 需要指出的是,在正常情况下,由染色体介导而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往往有一定缺陷,而质粒介导产生的耐药菌则与敏感菌一样,可迅速生长繁殖。但质粒与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一般只发生于少数细菌中,难以与占压倒优势的敏感菌竞争,只有当敏感菌因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而被大量杀灭后,耐药菌才得以迅速繁殖而成为优势菌,并导致各种感染的发生。 2.细菌耐药的机理 抗生素成功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是基于以下几种机制。 2.1水解酶和修饰酶水解和修饰抗生素 ⑴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⑵修饰酶(钝化酶或合成酶):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抗生素

的羟基或氨基上,使抗生素灭活。多数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能产生质粒介导的钝化酶。 2.2细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的改变是革兰氏阳性菌耐药的主要机制;链霉素耐药株的细菌核蛋白体30s 亚基上链霉素受体P10 蛋白质发生改变等。 2.3其它原因 ⑴细菌泵出系统增多、增强,以排出已进入细菌内的药物; ⑵细胞膜主动转运减少; ⑶建立了新的代谢途径; ⑷细菌对磺胺类药的耐药则可能系对药物具有拮抗作用的底物PABA的产生增多所致。 3.近年来细菌耐药性发展的现状 3.1细菌耐药情况的变迁 ?1920~1960年G+菌葡萄球菌 ?1960~1970年G--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70年代末至今G+,G--菌 _MRSA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_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_PRP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_ESBLs 超广谱β-内酰胺酶(G--) _AmpC Ⅰ型β-内酰胺酶(G--) 3.2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 近年来,国内耐药严重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在医院内的流行已引起临床微生物学、临床抗生素学和感染病学专家的广泛重视。MRSA株同时也不同程度的耐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卡巴配能类及配能类。这

抗生素耐药性的机制和应对策略

抗生素耐药性的机制和应对策略 1. 背景介绍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问题。抗生素耐药性指的是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能力增强,导致抗生素失去疗效,从而使得原本可以被治愈的感染病变变得难以治愈。抗生素耐药性的机制相对复杂,但了解这些机制对于制定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2. 抗生素耐药性机制 2.1 基因突变 细菌的基因组是非常灵活的,它可以通过突变来改变自身的特性。细菌通过基因突变可以产生能够抵御抗生素的新药物靶点或者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抗生素不能进入细菌细胞。 2.2 耐药基因的水平传递 细菌之间可以通过水平基因传递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水平基因传递的方式包括转化、转导和共轭。这种传递方式使得耐药基因在细菌种群中迅速扩散,出现多重耐药菌株。 2.3 抗生素的过量使用

抗生素的过量使用导致细菌持续受到抗生素的选择压力,这会促使细菌进化出抗药性。此外,抗生素在农业领域的广泛使用也是导致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3. 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策略 3.1 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关键。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准确判断病情,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同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用药,如按时、按量使用,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者停药。 3.2 促进新药研发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加,现有的抗生素已经越来越失去对抗细菌感染的效果。因此,促进新药的研发对于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对抗生素研发的资金投入,提供科研经费和奖励,吸引更多的科学家从事抗生素研究。 3.3 发展多种策略的联合治疗方案 传统的抗生素对抗细菌感染的方式存在问题,如单一药物治疗易导致抗药性产生。因此,发展多种策略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减少抗生素耐药性。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是不同机制的抗生素的组合,也可以是抗生素和免疫疗法等其他治疗方式的结合。

常见细菌真菌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总结

常见细菌真菌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总结 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 1、弗氏柠檬酸杆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无丙二酸枸椽酸杆菌群: 氨芾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天然耐药。 4、大肠埃希菌: *此菌对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赫氏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异栖克雷伯菌): 氨芾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6、蜂房哈夫尼菌(蜂房哈夫尼亚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弛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天然耐药。 7、摩根摩根菌:

氨节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抱菌素二代(头袍啜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 氨芾西林、头泡菌素一代(头抱哇琳、头抱嚷吩)、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啜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9、奇异变形杆菌: 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此菌对青霉素和头抱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弛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泡吠辛)、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泡菌素一代(头抱嘎琳、头抱嘎吩)天然耐药。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此菌对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抱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氨芾 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抱菌素一代(头抱嘎琳、头抱嘎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知识分享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 然耐药性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 (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表 1、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 4、大肠埃希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肺炎克雷伯菌和赫氏埃希菌:氨苄西林、替卡西林。 6、蜂房哈夫尼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7、摩根摩根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氨苄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 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9、奇异变形杆菌: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此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维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二)非发酵菌天然耐药表 1、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群: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厄他培南、甲氧苄氨嘧啶、氯霉素、磷霉素、一代二代头孢。由于舒巴坦对其有活性,可能会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 2、铜绿假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厄他培南、四环素类/替加环素、甲氧苄氨嘧啶、复方新诺明、氯霉素、一代二代头孢。 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甲氧苄氨嘧啶、磷霉素。对四环素天然耐药,但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却无天然耐药。 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多粘菌素B、氨基糖苷类、甲氧苄氨嘧啶、磷霉素天然耐药。 5 注意: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同样对青霉素(苄青霉素),一代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唑啉),二代头孢(头孢呋辛),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克林霉素,达托霉素,夫地西酸,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达福普丁和利福平天然耐药。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 (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表 1、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 4、大肠埃希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肺炎克雷伯菌和赫氏埃希菌:氨苄西林、替卡西林。 6、蜂房哈夫尼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7、摩根摩根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氨苄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 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9、奇异变形杆菌: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此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维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二)非发酵菌天然耐药表 1、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群: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厄他培南、甲氧苄氨嘧啶、氯霉素、磷霉素、一代二代头孢。由于舒巴坦对其有活性,可能会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 2、铜绿假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厄他培南、四环素类/替加环素、甲氧苄氨嘧啶、复方新诺明、氯霉素、一代二代头孢。 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甲氧苄氨嘧啶、磷霉素。对四环素天然耐药,但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却无天然耐药。 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多粘菌素B、氨基糖苷类、甲氧苄氨嘧啶、磷霉素天然耐药。 5 注意: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同样对青霉素(苄青霉素),一代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唑啉),二代头孢(头孢呋辛),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克林霉素,达托霉素,夫地西酸,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达福普丁和利福平天然耐药。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考点总结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考点总结 第一节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简介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1.青霉素类 青霉素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1)天然青霉素 种类:青霉素G、青霉素V。 作用于不产青霉素酶G+球菌、G-球菌、厌氧菌。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种类:甲氧西林、萘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作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3)广谱青霉素 1)氨基组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作用于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大部分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G-杆菌。 2)羧基组青霉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 作用于产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 3)脲基组青霉素: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 作用于产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 2.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发挥抑菌和杀菌效果。 G+球菌:一代>二代>三代 G-杆菌:三代>二代>一代 第四代头孢菌素作用几乎相同,具有抗假单胞菌的作用。 (1)第一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噻啶、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吡硫、头孢羟氨苄。 (2)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尼西、头孢雷特、头孢克洛、头孢丙烯、氯碳头孢。 (3)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布烯、头孢地尼、头孢泊肟酯。 (4)第四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匹罗、头孢噻利、头孢吡肟和头孢吡普。 3.其他β-内酰胺类 单环类: 氨曲南和卡芦莫南。 对G-作用强,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对G+和厌氧菌无作用。 拉氧头孢类: 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对产β-内酰胺的G-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美唑。 对G+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厌氧菌有高度抗菌活性,但对非发酵菌无效。 碳青霉素类: 目前抗菌谱最广的抗菌药物,具有快速杀菌作用。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尿肠球菌和某些脆弱类杆菌耐药。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帕尼培南、多利培南。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情况自20世纪2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在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情况 自20 世纪20 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 抗生素在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 尽管抗生素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 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使得人类在抗感染治疗方面又面临诸多新困难。因此, 了解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避免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帮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开展细菌耐药性调查与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迄今为止, 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学工作者、临床医师及医院药学工作者等相关人员, 就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医院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及感染控制等问题, 开展了多方位的调查与研究。但因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难免存在某些问题与不足,特别是药学部(科) 或药学工作者在探讨细菌学时更是如此。因此,搞好细菌耐药性监测,除根据规定的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指南(NCCL S) 所制订并推荐的判定标准执行外, 还应了解细菌本身固有的特征及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此, 本文简要介绍了耐药性监测的相关问题, 旨在引起从事该项调查与研究的工作人员的重视。 1 天然或固有耐药的菌属或菌种 有些菌属和菌种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或固有耐药, 该耐药特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因此,若药敏试验的结果为“敏感”,即应予以怀疑, 有必要重复药敏试验和重新鉴定菌种。临床常见细菌的主要天然耐药或固有耐药情况详见下表。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情况

2 罕见耐药谱型 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最重要的是如何对耐药谱型进行判读和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抗感染治疗建议。因此,了解国际上未曾报道或极为罕见的耐药谱型具有重要意义, 现简要归纳如下: (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株,迄今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株仅在美国有3 株报道,其余均为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 若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萘唑胺和奎奴普丁的耐药株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或对利萘唑胺耐药, 均应予以高度注意。(2) 肺炎链球菌对美洛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萘唑胺任一药物均可产生耐药。(3) A 、B 、C、Gβ- 溶血链球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萘唑胺任一药物均可产生耐药。(4) 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E 耐药。(5) 萘瑟淋球菌对第3 代头孢菌素耐药。(6) 肠杆菌科细菌对美洛培南耐药。如在常规药敏试验中发现上述耐药谱型, 应对分离菌种行进一步鉴定并重复药敏试验, 如得出的结果仍相同, 应将菌株送到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证。 3 代表性抗生素在耐药性监测中的作用 葡萄球菌用头孢西丁鉴定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 , 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苯唑西林, 尤其对诱导型的MRS 作用更明显。凡鉴定为MRS ,应报告所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此外, 用红霉素确定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双纸片法“D 试验”,均为2004 年NCCL S 修订的内容之一[6 ]。2005 年的CL SI/ NCCL S 标准,又将该试验扩大对到A 、B 、C、G β- 溶血链球菌的研究。众所周知, 纸片扩散法无法鉴定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 而是采用苯唑西林来筛选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株。值得注意的是, 用苯唑西林纸片法筛选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是NCCL S 标准所推荐的方法。该法敏感性虽好, 但其特异性尚存在一定问题[7 ] , 即苯唑西林的抑菌圈直径≤19 mm 的某些肺炎链球菌株, 须进一步测定青霉素的MIC 值, 以确定菌株对青霉素的敏感性, 而不能简单地直接报告结果。此外,需说明的是,虽然纸片法肺炎链球菌苯唑西林耐药,并不能表明其对青霉素耐药,但可表明其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美洛培南的敏感性降低。当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克罗耐药时, 表明其耐药可能为非β- 内酰胺酶型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和淋球菌对萘啶酸耐药,表明其对氟喹诺酮类敏感性降低或耐药。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肠道外沙门菌感染分离的菌株。此外,肠杆菌科细菌对任何一种第2 代或第3 代头孢菌素的耐药, 均可能表明产生β- 内酰胺酶,因此,在使用时要相应避免使用任何第2代或第3 代头孢菌素。综上所述, 代表性药物不仅可帮助了解细菌可能存在的耐药机理,而且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

(整理)1常用抗生素耐药性.

第一部分、眼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 一、眼科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谢立信院士 山东省眼研所的抗生素销量占全所药品销量的第一位。现在做玻切、白内障手术等各种眼科常规手术术后一般都不静脉注射、也不口服抗生素,而是使用抗菌滴眼剂预防感染。 所有细菌感染性眼病的报道见于北京、广东、山东、湖北、河南等十余个地区,其中大宗病例统计(50例以上)近20年来仅20余篇,大多为个案报道。主要分为结膜炎,角膜炎,眼内炎,泪囊炎等等。 1.细菌性结膜炎:从全国资料看十余年来,细菌性结膜炎主要以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为主,特别是表皮葡萄球菌已经成为首要致病菌,金葡菌次之。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总体上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感染有下降的趋势,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有上升的趋势。细菌的分布状况存在地域性差异。 表皮葡萄球菌在结膜炎的检出率明显上升的原因是什么?这需要进一步研究。绿脓杆菌和金葡菌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可能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及卫生条件 的改善有Array关。 2,细菌性 角膜炎: 近20年 中细菌性 角膜炎主 要致病菌 为表皮葡 萄球菌、 金黄色葡 萄球菌和 铜绿假单 胞菌,致 病菌谱呈 现与结膜 炎相似的变迁规律,即弱毒力的表皮葡萄球菌在角膜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部分地区成为角膜炎的首要致病菌,而以往认为致病性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结膜炎还是角膜炎铜绿假单胞菌在南方地区的检出率比北方高,说明中国的结膜和角膜的细菌感染 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异。

3,眼内 炎:近10 余年来 细菌性 眼内炎 致病菌 以革兰 氏阳性 球菌和 革兰氏 阴性杆 菌为主, 主要菌 为表皮 葡萄球 菌、金黄 葡萄球 菌、阴沟 肠杆菌 和铜绿 假单孢 菌;革兰 氏阳性 杆菌如 棒状杆 菌、枯草 杆菌也 占有一 定比例。 结膜 炎、角膜炎主要致病菌是表皮葡萄球菌,同时也是眼内炎的主要致病菌,而且它的检出率 逐年在升高,铜绿假单孢菌的眼内炎检出率有下降的趋势。

微生物学中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微生物学中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抗生素耐药性与微生物学中的挑战 抗生素的发现和广泛应用,对人类的医疗事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学中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一问题已成为当今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对医疗实践和 药物研发产生了巨大影响。 1. 耐药性的起因 在微生物学中,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真菌、寄生虫或病毒对原 本能够抑制其生长和复制的抗生素产生抵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发展主 要源于两个因素:自然选择和人为因素。 自然选择是一种基本的生物学原理,适者生存和适者繁殖。当抗生 素使用过度或不正确时,细菌中的抵抗基因会被选择,使得这些具有 抵抗基因的细菌更有生存能力并更容易传播。 另一方面,人为因素也是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重要原因。滥用和过 度使用抗生素是主要的人为因素之一。例如,在临床实践中,一些医 生可能过度开具抗生素处方或将其用于无需使用抗生素的病情。此外,农业中大规模的抗生素使用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人为因素 使得细菌面临更多的抗药选择压力,从而促进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2. 全球抗生素耐药性的形势

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其威胁并不仅限于医疗 领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超过7万人每年因为耐药细菌感染 死亡。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增加到千万级别。此外,抗生素耐药性还将对传染病的控制、手术、癌症治疗和器官移 植等多个领域造成极大影响。 3. 对策与挑战 为了应对抗生素耐药性带来的挑战,全球范围内已经采取了一系列 的对策。首先是加强监管,完善使用抗生素的方针和指导原则,限制 和规范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其次是应用新科技,提高微生物学的诊 断和监测能力,及早发现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例如,基因测序和 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快速判断细菌的种类和抗药性。 然而,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抗生素的研发与创新, 是攻克耐药性问题的核心。然而,影响抗菌药物研发的挑战包括复杂 的微生物世界、高耗时和高成本的研发过程等。此外,耐药细菌传播 的跨国界性质,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国际社群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4. 小结 抗生素耐药性是微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挑战。在全球层面,抗 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公共卫生的一大焦点,对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微生 物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应用科技 手段,并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应对和解决这一挑战。只有保

超全的细菌药敏总结

超全的细菌药敏总结 细菌药敏性测试是一种用于确定特定细菌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抗性的测试。这种测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以治疗细菌感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各种细菌以及它们对不同类型抗生素的药敏性。 1.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这些菌对一些抗生素很敏感,但对其他抗生素则有抗性。以下是常用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药敏性: ①青霉素:对链球菌和其他革兰氏阳性菌都有很好的抗 菌作用,但已出现耐药性。 ②头孢菌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的药敏性比青霉素 更好,但一些耐药菌株也会出现。 ③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很好的 杀菌作用,但使用过度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 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都有较好的药敏性,但最好不要滥用,以免引起细菌耐药。 2.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种比较难治疗的病原体,包括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等。以下是常用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的药敏性: ①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菌的药敏性比较好,但对一些耐药的菌株可能无效。 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但滥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种特殊的抗生素,能有效治疗一些多药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3. 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肠道感染的病原体,包括艰难梭菌和致病性艰难梭菌。以下是常用抗生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药敏性: ①万古霉素:对大多数菌株的药敏性很好,但对一些耐药的菌株可能无效。 ②甲硝唑:是一种特殊的抗生素,用于治疗产气荚膜梭菌感染。 4. 真菌 真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念珠菌和曲霉菌等。以下是常用抗真菌药对真菌的药敏性: ①氟康唑:对大多数真菌的药敏性比较好,是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线药物。

第五章细菌的耐药性

第五章细菌的耐药性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主要依赖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指具有抑菌和杀菌活性、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药物。 ·抗生素指对特异微生物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就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抗生素都是抗菌药物) 第一节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1.种类 1.按抗菌药物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 ·β内酰胺类(均含有β内酰胺环) 青霉素、头孢菌素、头霉素、单环β内酰胺类、碳青霉素烯类(目前最高级)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螺旋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

2.按生物来源分类: ·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青霉素、头孢霉素 ·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 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其中链霉菌和小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最多。 2.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抑制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反应,可阻止肽聚糖链的交叉连接,使细菌无法形成坚韧的细胞壁。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与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共价结合。该蛋白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当PBPs与青霉素结合后,导致肽聚糖合成受阻。即抑制转肽酶的活性使细胞壁合成受阻。 ·万古霉素(临床上最后一种抗生素)和转肽酶的底物结合,导致酶结合不上去。与青霉素有相同的作用效果,不同的作用位点。 2.损伤细胞膜的功能 ·某些抗生素分子呈两极性(如多粘菌素类),其亲水性端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结合,亲脂性端与细胞膜内磷脂相结合,导致细菌胞膜裂开,胞内成分外漏,细胞死亡

细菌与抗生素耐药性

细菌与抗生素耐药性 近年来,细菌与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人类对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抵抗力, 这给人类的健康和医疗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抗生素的历史与作用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它们是人类历史上一项 伟大的科学发现。最早的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如青霉素等,它们 能够有效地治疗感染性疾病,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抗生素的作用机 理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核酸或蛋白质的合成等途径来抑制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细菌的耐药机制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一些细菌开始对抗生素产生了抵抗力。这是因为细菌在繁殖的过程中,其基因中存在一小部分能够产生 耐药基因的突变。当细菌遭遇抗生素时,那些已经具备耐药基因的细 菌会在抗生素的压力下生存下来,从而逐渐形成抗生素耐药细菌种群。 三、抗生素的滥用与耐药性加剧 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经常自行购买抗生素并随意使用,甚至在感冒等病症出现 时也会过度使用。此外,农业领域的抗生素滥用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养殖业中为了促进动物生长,滥用抗生素成为了常见现象。这些滥用 行为使得细菌长期接触到抗生素,从而加速了耐药基因的产生和传播。

四、耐药性带来的挑战与解决办法 抗生素耐药性对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卫生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当常用的抗生素对某些细菌不再有效时,治疗感染性疾病就会变得困难甚至无法治愈。这不仅使得疾病的治疗周期变长,还增加了治疗费用,给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加强公众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滥用的认知。人们应该明白,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因此在感冒等病症出现时不宜滥用。其次,医生应该更加谨慎地开具抗生素处方,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时才使用。另外,农业领域也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的禁用和合理使用的监管,以减少耐药基因的产生和传播。 此外,科学家们还在探索新的抗生素研发和治疗手段。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包括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抗生素分子结构,研发新型的抗菌药物。同时,一些研究还关注于寻找和开发抗菌肽、免疫疗法等新的治疗方式,增加对抗生素的选择性。 五、结语 细菌与抗生素耐药性是当前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亟需全社会的重视和行动。只有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监管和科学研发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确保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报告

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报告 齐齐哈尔建华医院临床药学组2017年04月--2017年06月 一、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1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本季度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70%,上述五种抗菌药物药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待细菌耐药结果而定。 (2)本季度庆大霉素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50%,应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用。 (3)本季度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头孢西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40%,应慎重经验用药。 (4)本季度抗菌药物四环素、苯唑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超过30%。对本院医务人员提出预警信息。 二、目的:了解表皮葡萄球菌对12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本季度红霉素、诺氟沙星、青霉素、头孢西丁、阿奇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70%,上述五种抗菌药物针对表皮葡萄球菌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待细菌耐药结果而定。 (2)本季度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针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50%,应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用。 (3)本季度克林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40%,应慎重经 验用药。 (4)本季度抗菌药物庆大霉素、莫西沙星、四环素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超过30%。对本院医务人员提出预警信息。

供依据。 结果:(1)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70%;针对大肠埃希菌以上抗菌药物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待细菌耐药结果而定。 (2)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3)本季度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 (4)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30%抗菌药物,对本院医务人员提出预警。 四、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对10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抗菌药物呋喃妥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70%;针对阴沟杆菌以上抗菌药物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待细菌耐药结果而定。 (2)抗菌药物药物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本季度克林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40%,应慎重经验用药。 (3)本季度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对阴沟肠杆菌耐药率超过40%,应慎重经验用药。 (4)本季诺环素、替卡西林/棒酸针对阴沟肠杆菌耐药超过30%,本院医务人员提出预警。 五、目的:了解费氏柠檬酸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本季度常见抗菌药物针对氏柠檬酸杆菌均低于30%。

常见耐药致病菌及抗菌药物选择

常见耐药致病菌及抗菌药物选择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和肠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MRSA全身性感染可选用糖肽类的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依药敏加用利福平、磷霉素等。虽然糖肽类抗生素是抗MRSA最有效的药物,但随其广泛应用和不合理用药,已有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失。半合成链阳菌素类新药Synercid (由哇奴普汀quinupristin 和达福普汀dafopristin两药以3(): 7()比例混合而成)对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MRSA (包括耐万古霉素的MRSA)有较好疗效。ΠI期临床试验表明对MRSA感染有效率达91%。新讨论的碳青霉烯类BO-3482抗MRSA活性与万古霉素相同;噗烷酮类新药Linezolid对MRSA 同样有效。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肠球菌是人和动物肠内的正常菌群,该菌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菌血症、腹腔和尿道感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肠球菌由于其细胞壁坚厚,对很多抗菌药物表现为有耐药。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机制为细菌产生一种特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5),马青霉素亲合力降低而导致耐药, 此种耐药性以屎肠球菌多见。近年来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甘类抗生素耐药性严峻, 特殊是由于临床上大量使用万古霉素及其不合理用药,导致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消失。肠球菌对糖肽类耐药主要是由于靶位转变,通过质粒和转座子将耐药基因从一种肠球菌染色体转移到另一种肠球菌染色体中。 目前尚无抱负的治疗VRE感染药物,普遍采纳联合用药,如氨苇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或链霉素、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磷霉素等。依据VRE临床药敏试验,如对西林类耐药可选用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磷霉素;如对氨基糖昔类耐药可用替考拉宇+环丙沙星。对于多重耐药菌株可选用抗菌新药如喳奴普汀/达福普汀(Quinupristin/Dalfoprision),此药对VRE有良好活性。利奈理胺(Linezolid)属全新的化学结构恶睫烷酮类抗感染药,对革兰阳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和良好活性。目前处于3期阶段的其他药物还有晚霉素(Evernimycin)>普那霉素(Pristinamycin)和达托霉素(Daptomycin)等。 3、耐青街素肺炎链球菌(PRSP)肺炎链球菌是H前引起重症院外感染,如肺炎、化脓性脑膜炎、中耳炎等最重要的病原菌。青霉素问世以来始终是治疗肺炎链球菌的首选药物,但近10年来,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率在很多我国快速提升。尤其在美国、日本和南美某些我国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标志着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其耐药机理与MRSA - 样主要是由于PBPs结构转变,对区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亲和力下降所致。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不仅对。-内酰胺类耐药,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噬诺酮类都有不同程度耐药。治疗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可选用第三、四代头泡菌素,如头抱曲松、头泡睡月亏、头抱匹罗、头抱匹月亏等,该类药在脑脊液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如PRSP对头抱菌素类耐药,可选用万古霉素、利福平。亚胺培南因有中枢不良反应不推举在颅内感染中使用。新一代氟噗诺酮类格帕沙星、曲伐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有效强活性,且易渗入各种组织并超过对主要病原菌的MIC,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脑膜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克林霉素对多数PRSP的作用较强,可作为非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的替代药物。 4、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耐药G 一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占医院临床检出的耐药病原菌60%-81%,常见的致病菌有肠杆菌属、绿脓杆菌、阴沟肝菌、沙雷菌属、沙门菌属、枸椽酸菌属、肺炎杆菌、不动杆菌、流感杆菌等。耐药机制主要有:细菌细胞膜通透性转变;细菌主动外排系统;PBPs转变;产生β-内酰胺酶、钝化酶等灭活防。其中以细菌产生灭活酶(尤以。-内酰胺酶)最为重要。 某些肠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能产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P-内酰氨酶(ESBLs),该类酶可水解P-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氨曲南、第一、二、三代头抱菌素,并波及第四代头泡菌素。产ESBLs菌株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因此体外测定细菌是否产

细菌、真菌天然耐药表

表1 肠杆菌科细菌天然耐药表 *变形菌属,普罗维登斯菌属和摩根菌属有可能由于非碳青霉烯酶导致的亚胺培南MIC升高的情况,检测为敏感的菌株,应该报告为敏感。 +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应该对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和妥布霉素天然耐药,但对阿米卡星没有天然耐药。 注:3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没有天然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同样对克林霉素、达托霉素、夫西地酸、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和大环内脂类(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天然耐药。然而,大环内脂类也有例外(沙门菌数和志贺菌属对阿奇霉素没有天然耐药)。

表2 非-肠杆菌科细菌天然耐药表 *由于舒巴坦对这种菌具有活性,因此,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可出现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四环素存在固有耐药,但对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则否。 注:非发酵革兰阴性细菌对1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吩、头孢唑啉)、2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霉素(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克林霉素、达托霉素、夫西地酸、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青霉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和利福平等也存在固有耐药。

表3 葡萄球菌天然耐药表 注:1、革兰阳性细菌对氨曲南、多粘菌素B/粘菌素和萘啶酸也存在固有耐药。 2、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被认为对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即,青霉素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孢烯类(除具有抗-MRSA活性的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耐药。这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由MRS引起的感染用β-内酰胺类治疗疗效不佳,或由于没有令人信服的临床数据证明这些药物的临床疗效。 表4 肠球菌属天然耐药表 *警告:对于肠球菌,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除了高水平耐药筛选外)、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SXT)在体外可表现有活性,但临床上无效,因此,不应报告敏感。 注:革兰阳性细菌对氨曲南、多粘菌素B/粘菌素和萘啶酸也存在固有耐药性。

2022细菌感染中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全文)

2022细菌感染中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全文) 摘要 当抗菌药物在20世纪初问世时,医疗卫生界曾认为人类已经赢得了这场与细菌的战争。然而,随着微生物的持续进化,人们很快就发现,微生物能够对几乎所有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产生抵抗。感染性疾病一直为人类疾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对感染性疾病的病种与发病人数以及医疗费用的增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医疗卫生界有必要对常见的细菌感染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 感染性疾病一直为人类疾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评估显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艾滋病、获得性免疫功能缺失综合征以及疟疾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于全球病因前10位。自从1928年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抗菌药物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工具,在全世界挽救了无数的生命。然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危及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引起这些感染性疾病的细菌、原虫、病毒和真菌等对常用治疗药物不再敏感,而细菌的AMR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在美国每年有200万例以上的患者被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所感染,并由此直接造成23 000例患者死亡。据估计,欧洲每年有25 000例死于多重耐药的细菌感染,使欧盟每年由此产生的

经济损耗达15亿欧元。 2001年WHO为遏制抗菌药物耐药性全球战略提供了一个干预措施框架,以减缓AMR微生物的出现并减少其传播;2012年WHO公布“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变化的持续性威胁——行动方案”,并提出了一系列综合的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卫生与保健系统及监测、改进医院和社区(个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对细菌感染的防控、鼓励研发恰当的新药和疫苗及呼吁政府层面的承诺。 尽管尚有许多抗微生物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但微生物已被证实几乎对所有的药物出现耐药性,常见的现象是新药被批准上市使用后不久该抗菌药物的耐药就发生了。这一令人担忧的问题促使WHO在2015年启动全球抗菌药物耐药行动计划。 一、细菌耐药性的现状 儿童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类易感人群,日益受到由AMR细菌感染造成的严重健康威胁。全世界每年由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导致各年龄段700 000例患者死亡,其中大约20 000例为新生儿。在欧洲30%患儿细菌感染是由多重耐药所致;在中东地区高达90%的新生儿败血症及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检出多重耐药细菌;在东南亚一些地区高达83%患儿携带对一线抗菌药物有抵抗的大肠杆菌;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区域,66%新生儿败血症及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