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步法速判心电图,别再傻傻不会看!

6步法速判心电图,别再傻傻不会看!

心电图是临床常规检查之一,在诊断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对于临床医师来说掌握心电图的判读极为必要,特此梳理了「六步法则」帮助大家速判心电图,快来看一下吧~

01、

心电图各波形的临床意义

正常的心脏传导系统有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等组成,其主要功能为形成及传导冲动。

阅读心电图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测量各个心电波形的指标,通过数值参数了解心电波形是否正常。

心电图的主要测量指标包括时间和电压振幅两大部分:

· 横向间距代表时间,每小格 0.04 s,每大格 0.20 s;· 纵向是电压振幅,标准电压 1 mV = 10 mm,纵向间距每小格等于 0.1 mV,每大格 0.5 mV。

P 波

· 意义:

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 形态:

钝圆形

· 方向:

Ⅰ、Ⅱ、aVF 向上,aVR 向下

肢导< 0.25 mv;胸导< 0.20 mv

· 时限:

≤ 0.12 s

P-R 间期

·

意义:

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间:

0.12~0.20 s

QRS 波群

·

意义:

左右心室的除极波

·

时间:

0.06~0.10 s

·

振幅:

RV1 ≤ 1.0 mv,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RV1 ≤ 1.5 mv;RaVR <0.5 mV;RV5、RV6 ≤ 2.5 mV;RⅠ < 1.5 mV;RaVL < 1.2 mv;RaVF < 2.0 mV

·

异常 Q 波:

Q 波的振幅大于同导联 R 波振幅的 1/4,时限≥ 0.04 s

ST 段

·

意义:

心室缓慢复极

·

≤ 0.05 mV(任何导联)

·

上移:

<0.1 mV(V4~V6);<0.5 mV(V3);<0.3 mV(V1~V2)

·

时限:

0.05~0.15 s

T波

·

意义:

心室快速复极化

·

方向:

T波的方向大多和 QRS 主波方向一致,T 波在Ⅰ、Ⅱ、V4~V6 导联向上,在 aVR 导联向下,在 V1~V3 导联可以向上或向下,但如果在 V1 导联是直立的,在 V2、V3 导联则不应为倒置的

·

振幅:

不低于同导联 R 波的 1/10

·

时限:

< 0.25 s

Q-T 间期

·

意义:

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

·

时间:

0.32~0.44 s,女性<0.46 s,男性<0.45 s(心室率:60~100 bpm),QT c < 0.44 s(校正的 QT 间期)

U 波(V2~V4 导联最明显)

·

意义:

心室后继电位的影响

·

方向:

方向大体与 T 波一致,V3 明显;振幅不超过同导联 T 波的 1/2

·

增高:

低血钾、高血钙、药物影响、急性脑血管意外等

·

倒置:

提示前降支病变、高血压病、右心室肥大或负荷过重

02、

6 步法速判心电图

第一步:判定基础心律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节律是由窦房结控制的,所以称为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在心电图上的表现是:

· P 波在 aVR 导联倒置;

· 在Ⅰ、Ⅱ、avF、V4~V6 导联直立。

但在电轴左偏的时候,P 波在Ⅱ、Ⅲ、avF 导联上是倒置的,此时只需根据 P 波在 aVR 导联倒置、在Ⅰ、V4~V6 导联直立即可确定为窦性心律。

第二步:测量 P-P 或 R-R 间距以确定心率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在心电图上测量心率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 心律规则的情况下,心率 = 60/RR 或 PP 间期。正常成人窦性心率为 60~100 次/分,超过 100 次/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小于 60 次/分

为窦性心动过缓。

· 当心律不规整的时候(如心房颤动时),心率的计算可以是计数10 秒内心搏个数× 6。

第三步:看

QRS 波群移行规律

肢导:

Ⅰ、Ⅱ、aVL 主波向上,aVR 主波向下,aVF、Ⅲ主波方向一般向上,也可以向下;

胸导:

V1~V6 导联 R 波振幅逐渐增高,S 波振幅逐渐变小。V1 的 R/S < 1,V5 的 R/S > 1,V3、V4 的R/S ≈ 1。

胸导联移行图

逆钟向转位:

当探查电极的位置不动,心脏沿其长轴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即称逆钟向转。

在心电图上的表现是本该出现在 V3、V4 导联的R/S ≈ 1 的图像,出现在了 V1、V2 导联上(如下图)。

正常人(所谓横置型心脏)、早期复极综合征、A 型预激征可见到此现象,部分见于左心室肥大。

顺钟向转位(如下图):

当探查电极的位置不动,心脏沿其长轴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即称顺钟向转位。

具体心电图表现为 V1~V4 导联均以 S 波为主,即 R/S < 1,通常要求 V5 导联R/S ≈ 1;

当符合上述要求,V5 导联R/S ≈ 1 称轻度顺钟向转位,如 V1~V6 导联均呈 rS 型,R/S 显著< 1,称明显顺钟向转位。

前者见于一般年青人,后者常见于肺心病或先心病。

V5、V6 导联R/S ≈ 1

第四步:观察各导联 P、QRS、T、U 波的电压、形态、方向等以及 ST 段有无移位

逐一观察每个导联上 P、QRS、T、U 的振幅和时限有无异常,测量 P-R 间期、Q-T 间期。如:

· P 波时限不延长,振幅增高≥ 0.25 mv(肢导),≥ 0.20 mv (胸导),多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故又称「肺型 P 波」;

· P 波时限延长≥ 0.12 s,P 波常呈双峰,两峰距≥ 0.04 s,为「二尖瓣型 P 波」;

· R 波电压增高:RV5、RV6 > 2.5 mv、RV5 + SV1 > 4.0 mv (男)或> 3.5 mv(女)、RⅠ > 1.5 mv、RavL > 1.2 mv、RavF > 2.0 mv、RⅠ + SⅢ > 2.5 mv,以上每一条单独存在即可诊断左心室高电压,符合条数越多,诊断的可靠性越大;

· QRS 波宽大畸形可见于室性(室早、室速、室扑、室性逸搏心律)、心梗、高血钾、预激综合征等。

此外还需观察 V1、V5 的 QRS 波形如何,判断有无束支阻滞等;

QRS 波是否是室上性下传心室亦或心室内异位激动产生;有无异常Q 波;ST 段是否有移位;T 波的形态、方向是否异常等。

第五步:看长导联(Ⅱ 或者 V1 导联),观心律

最常用

的是Ⅱ 导联,该导联的 P 波明显,PR 间期测量较准确;而对于心律失常的分析,会选用

最合适

的 V1 导联,因为 V1 导联中 P 波的主频率高于其他导联,而 T 波的频率、振幅较低,所以 P 即使重叠在 T 上也必将容易辨认。

房颤或者房扑在 V1 上显示比较清楚。该导联上异位 P 波与窦性 P 波易于区分,窦性 P 波通常是正负双向,异位 P 波通常是负正双向或者负向。

此外还需确定每一个P 波后是否均跟随一个QRS 波群;P 波与QRS 波的时间关系是否固定,有无提前或推迟的QRS 波。每个心动周期的 P、QRS、T 形态是否一致,是伪差、早搏还是逸搏。

第六步:综合心电图所见,结合病史做出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的正常范围较大,判定标准不是绝对的,应避免将一些正常变异误认为不正常,如 T 波的改变就很不稳定。

此外,心电图的某些改变并不具有特异性,同样的心电图改变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对其判断必须结合临床。比如:缺血型的 ST-T 改变,它可见长期高血压所致的心室劳损、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疾病,只有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综合考虑,才能给出更有价值的诊断结果。

心电图诊断步骤

心电图诊断步骤 第一步〝齐〞 高右和双左,花边也乱扑; V1和V5,区分右和左; V1上为右,V5上是左; 都宽选全束,高尖为室肥; 下壁向下为左前,高侧向下是左后; 还有一三窦速缓,心梗预激要记牢; 最后一项为哪一项缺血,正常人员也赶集。 第二步〝不齐〞 房早室早一眼看; 室扑室颤最简单; 房颤室速更典型; 房速无P室上速; 规不规那么莫区分; 日落二度有I II; 一延二落文莫分。 一、总的阅读 第一是把整份心电图扫瞄一下,目的是了解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如何,是否适合进行分析及诊断。具体说来,要紧看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导联的数目:通常,一份好的心电图,应该是肢体导联〔简称肢导,即I、II、III、aVR、aVL、aVF〕及胸前导联〔简称胸导,即V1-V6〕共12个导联均齐备,同时至少有1个导联〔常为II、V1或V5中之一〕作了较长时刻的连续记录。假如是为了分析心律失常,那么最好是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否那么最少也应是每3个导联作为一组进行同步记录。之因此强调〝同步〞,是因为P波显现的规律对诊断心律失常攸关重要,然而P波又并非在每一个导联都能清晰记录到〔通常以II、III、aVF及V1为明显〕。此外,关于怀疑有心肌缺血、专门是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描记18导联心电图,即加作右胸导联〔V3R-V5R〕及后壁导联〔V7-V9〕的描记,以免漏诊右心室及左心室后壁的梗死。 2、各导联的标记是否正确。例如,假如V1、V2、V3的标记错误,专门有可能得出〝胸导递增不足〞的结论,进而会怀疑是否有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可能。 3、各导联在粘贴时,是否有上下倒置的情形。在窦性心律时,这一问题专门容易发觉,因为PR间期较QT间期短得多。但假如在心动过速时,要么P波不容易找到〔融合于T波或QRS波中〕,要么PR间期与QT间期相近,现在假如未发觉有粘贴倒置的情形,那么专门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有无导联线错接的情形。最常见的是左、右上肢导联线反接后,可表现为假性〝右位心〞。此外,V1和V2的电极位置也专门重要,假如电极位置上、下移动1个肋间隙,

aVR导联在临床心电图中的诊断价值-王炳乾

aVR导联在临床心电图中的诊断价值 王炳乾 摘要:心电图在临床应用已逾百年,现已深入到临床的各个学科,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但在常规心电图的12导联中。aVR导联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据调查发现仅6%-20%的心电图分析者会注意分析aVR导联。更多的人认为aVR导联在心电图诊断中价值有限,忽视了它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心电学的一个误区。近年来,随着心电学的发展,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的不断进步,使得这一观念得以改变。本文试图就aVR导联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1.aVR导联对窦性心律定位的诊断价值 由于窦房结电图方法学尚不够完善,且为有刨性检查,临床上殊难推广与普及[1]。心电图中P波的极性至今仍是判定窦性心律的最主要依据。通常认为窦性心律时的P波电轴在+15°-+75°,所以大多数心电学专著都认为P I、II、aVF、V5-V6直立,aVR导联倒置是判定窦性心律的诊断标准。随着心电学研究的深入,这些标准受到挑战。窦性心律时,P波电轴左偏,特别是当左房负荷重时,P I可双向或倒置。当右房负荷重时,P I也可呈现倒置。而此时P aVR仍为倒置的。所以窦性心律时P aVR倒置是绝对的,同时PV5、V6倒置在窦性心律中不会出现,因此,窦性P波最确切的推断指标为P aVR倒置,P V5-V6直立[2]。 2 aVR导联在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它具有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等诸多特点。 2.1 aVR导联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PSVT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发生机制可有多种类型,临床治疗有别。笼统的PSVT心电图诊断报告远不能适应临床医师的需要。人们不断地在心电图中寻找蛛丝马迹,试图快速地作出判断,准确的分型。 电生理研究表明:PSTV发作时,aVR导联中逆行P波为直立时常见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或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AVRT)。aYR导联逆行P波倒置可能是起源于界嵴的局灶性右心房性心动过速。 但临床PSVT发作时P波起止常不易辨认,或与QRS一T波重叠无法分清。近年来有报道aVR导联可用来鉴别窄QRS波心动过速,认为aVR导联ST段抬高是AVRT独立预测因素。[3]在一组射频治疗成功的PSVT患者中分析其aVR导联ST段抬高的幅度和形态及持续时间。发现其诊断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8%,78.7%,78.O%。认为aVR导联sT段抬高不仅可作为鉴别AVRT和AVNRT的一个有用指标,且可对旁道作初步定位。其定位左侧旁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2.2 aVR导联对宽ORS波心动过速(WQRST)的鉴别诊断价值 WQRST是临床急诊,对其类型需要迅速作出正确判断。但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心电图医师和心血管病专家也常感棘手。明确是否存在房室分离或辨认心动过速时P波的极性与QRS的相关性,在鉴别WQRST 中有重要意义,然在临床上因诸多因素难以实现。人们不断地推出多种流程图,试图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新近Vereckei A提出以aVR导联为起点的鉴别WQRST的新4步法,强调了aVR导联在WQRST 鉴别诊断中价值。其诊断的准确率为91.5%,对室性心动过速(VT)诊断的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75%,均高于Brugada 4步法[4]。 2.3aVR导联在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定位中诊断价值 国外Kamakura等对右室流出道VT研究表明,aVR导联的QRS波振幅有助于判断VT的起源点,如果aVR导联的Qs振幅(绝对值)≥aVL导联,VT起源点多位于右室流出道后侧方;反之,如果aVR导联的Qs振幅

心电图这样看,没有理由看不懂 !

心电图这样看,没有理由看不懂! 心电图已作为常规检查的一部分,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对于体检的我们来说,一方面害怕医生夸大病情,另一方面自己又不懂任何心电图相关知识,只能在那里干着急。 而且随着家用心电图机的普及,在家自查心电图已经被普遍接受。 它不仅能帮忙预警疾病风险,还能捕捉异常供就医参考,特别是能够帮助发现各类心脏异常。 然而,作为医学小白的我们,有没有简单快捷的方法自己就能初步判断心电图呢? 今天,好朋友心电图机小编教你3招,你也能轻松看懂心电图。

一.看心律是否整齐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做出来的心电图心律都是整齐的。 心律是否整齐,是看心电图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着后面对心电图的判断。 判断方法为同一导联内RR间距(两个R波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若RR间距相等,则心律整齐;若RR间距不等,则为心律不齐。 二. 心律整齐

如果心律整齐,我们继续往下看: 1. 心律整齐口诀 小三大五窦速缓,三五之间无异变。 一度三度阻滞剂,缺血梗死ST。 P波缺如室上速,心律整齐难不住。 V1和V5区分右和左; V1上为右,V5上为左; 宽大是完束,高尖为室肥。 2.口诀解读 1)看PR间期,小于三格,窦性心动过速;大于五格,窦性心动过缓;在3-5格之间,则为正常心律。

2)Ⅰ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表现为心律整齐,即RR间距相等。 观察P-R间期,大于0.2s(1大格)表示房室传导阻滞。 如果P-R间期固定,每个P波后都有QRS波,那么就是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3)看ST段,ST抬高,表示心肌梗死,ST降低表示心肌缺血。 确定部位:V1、V2表示前间壁,V3、V4表示前壁,V5、V6表示侧壁,V1-V4表示广泛前壁,ⅠaVL、V5、V6表示侧壁,Ⅱ、Ⅲ、aVF表示下壁。 4)如果P波缺如,考虑室上性心动过速,少数交界性早搏表现为P波倒置。 5)看V1和V5导联,正常心电图V1导联主波方向向下,V5导联主波方向向上。 如果V1或V5的QRS波成M型,则考虑束支传导阻滞,出现在V1为右束支阻滞,出现在V5为左束支传导阻滞。 6)看QRS波型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12s为完全传导阻滞,小于0.12s为不完全传导阻滞。 如果V1导联、V5导联的QRS波高尖,在V1导联上大于1.0Mv(2大格),考虑右心室肥大; 如果V1导联、V5导联的QRS波高尖,在V5导联上大于2.5MV(5大格),考虑左心室肥大。 三.心律不齐

看心电图的七个步骤

看心电图的七个步骤 正常的心脏传导系统有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等组成,其主要功能为形成及传导冲动。 阅读心电图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测量各个心电波形的指标,通过数值参数了解心电波形是否正常。 心电图的主要测量指标包括时间和电压振幅两大部分: •横向间距代表时间,每小格0.04s,每大格0.20s;•纵向是电压振幅,标准电压1mV=10mm,纵向间距每小格等于0.1mV,每大格0.5mV。 P波 •意义: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形态:钝圆形•方向:Ⅰ、Ⅱ、aVF向上,aVR向下•振幅:肢导<0.25mv;胸导<0.20mv•时限:≤0.12s P-R间期 •意义: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时间:0.12~0.20s QRS波群 •意义:左右心室的除极波•时间:0.06~0.10s•振幅:RV1≤1.0mv,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RV1≤1.5mv;RaVR<0.5mV;RV5、RV6≤2.5mV;RⅠ<1.5mV;RaVL<1.2mv;RaVF<2.0mV•异常Q波:Q 波的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振幅的1/4,时限≥0.04s ST段

•意义:心室缓慢复极•下移:≤0.05mV(任何导联)•上移:<0.1mV(V4~V6);<0.5mV(V3);<0.3mV(V1~V2)•时限:0.05~0.15s T波 •意义:心室快速复极化•方向: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T波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在aVR导联向下,在 V1~V3导联可以向上或向下,但如果在V1导联是直立的,在V2、V3导联则不应为倒置的•振幅: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时限:<0.25s Q-T间期 •意义: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时间:0.32~0.44s,女性<0.46s,男性<0.45s(心室率:60~100bpm),QTc<0.44s(校正的QT间期) U波(V2~V4导联最明显) •意义:心室后继电位的影响•方向:方向大体与T波一致,V3明显;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的1/2•增高:低血钾、高血钙、药物影响、急性脑血管意外等•倒置:提示前降支病变、高血压病、右心室肥大或负荷过重 6步法速判心电图 记忆力差,学习一定差,高效学习方法,请加微信:11676125 第一步:判定基础心律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节律是由窦房结控制的,所以称为窦性心

心电图诊断步骤

心电图诊断步骤第一步“齐” 高右和双左,花边也乱扑; V1和V5,区分右和左; V1上为右,V5上是左; 都宽选全束,高尖为室肥; 下壁向下为左前,高侧向下是左后; 还有一三窦速缓,心梗预激要记牢; 最后一项是缺血,正常人员也赶集; 第二步“不齐” 房早室早一眼看; 室扑室颤最简单; 房颤室速更典型; 房速无P室上速; 规不规则莫区分; 日落二度有I II; 一延二落文莫分; 一、总的阅读 首先是把整份心电图浏览一下,目的是了解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如何,是否适合进行分析及诊断;具体说来,主要看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导联的数目:通常,一份好的心电图,应该是肢体导联简称肢导,即I、II、III、aVR、aVL、aVF及胸前导联简称胸导,即V1-V6共12个导联均齐备,

并且至少有1个导联常为II、V1或V5中之一作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记录;如果是为了分析心律失常,则最好是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否则最少也应是每3个导联作为一组进行同步记录;之所以强调“同步”,是因为P波出现的规律对诊断心律失常攸关重要,然而P波又并非在每一个导联都能清晰记录到通常以II、III、aVF及V1为明显;此外,对于怀疑有心肌缺血、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描记18导联心电图,即加作右胸导联V3R-V5R及后壁导联V7-V9的描记,以免漏诊右心室及左心室后壁的梗死; 2、各导联的标记是否正确;例如,如果V1、V2、V3的标记错误,很有可能得出“胸导递增不足”的结论,进而会怀疑是否有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可能; 3、各导联在粘贴时,是否有上下倒置的情况;在窦性心律时,这一问题很容易发现,因为PR间期较QT间期短得多;但如果在心动过速时,要么P波不容易找到融合于T波或QRS波中,要么PR间期与QT间期相近,此时如果未发现有粘贴倒置的情况,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有无导联线错接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左、右上肢导联线反接后,可表现为假性“右位心”;此外,V1和V2的电极位置也很重要,如果电极位置上、下移动1个肋间隙,即可导致P波及QRS波的形态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导致误诊; 5、所记录的心电图是否有伪差;当伪差大到影响心电图的分析时,则应重新记录一份质量好的心电图; 二、必要的测量包括以下内容: 1、P波的振幅 2、P波的时程

【实用】快速看懂心电图

【实用】快速看懂心电图 有些人会觉得心电图不好看,不好懂,所以,我就写个帖子来帮助大家来快速看懂心电图,如有不到之处,敬请指出。当然,最基础的,心电图每一个格子宽和高代表什么必须要知道。 第一步,看心律是否整齐,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关系到后面对心电图的判断,所以第一部一定要看心律是否整齐,RR间期是否都相等。 第二步,假如是心律整齐的,看以下步骤: 1.看RR间期,小于三大格,心动过速,大于五大格,心动过缓。 2.看V1和V5导联,正常心电图V1主波方向向下,V5导联主波方向向上。如果V1或V5的QRS波成“M”型,则考虑束支传导阻滞,表现在V1为右束支,V5为左束支。(这个不用解释吧?)然后看QRS宽度,大于等于0.12秒,为完全性传导阻滞,小于0.12秒为不完全性传导阻滞。如果V1、V5的QRS波高尖,在V1上大于1.0mv (2大格),在V5上大于2.5mv(5大格),那么考虑心室肥大,V1高尖为右室肥大,V5高尖为左室肥大。 3.看I、III导联,这个只需要念口诀了,口对口,向左走,尖对尖,向右偏。就是看I、III导联的主波方向来判断心电轴是向左还是向右偏。 4.看ST段,ST抬高,表示心肌梗死,ST降低,表示心肌缺血。怎么判断是哪部分缺血或者梗死呐?V1、V2表示前间壁,V3、V4表示前壁,V5、V6表示前侧壁,V1-V4表示广泛前壁,I、aVL、V5、V6表示高侧壁,II、III、aVF表示下壁。这个后面附图给大家看就很好记了。

5.如果有看到p波缺如的,那么考虑室上性心动过速。 6.看P-R间期,大于0.2s(1个大格)表示房室传导阻滞。如果P-R间期固定,每个P波后都有QRS波,那么就是I度房室传导阻滞。 以上是针对心律整齐的心电图而言的。 第三步,假如是心律不齐的,看以下步骤: 1.还是看P-R间期,假如P-R间期进行性延长,QRS波正常,那么考虑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假如P-R间期固定,而部分P波后没看到QRS波,那么考虑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如果P波与QRS波无关系,P-R间期不固定,那么考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2.看是否有宽大畸形的QRS波,如果有,那么考虑室性早搏(也叫室性期前收缩),如果有连续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宽大畸形的QRS 波,那么考虑为室性心动过速。 3.如果看不到宽大畸形的QRS波,那么看II导联上RR间期较短的波,看到提前出现的P波,那么就考虑房性早搏。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P波倒置的,这种情况考虑交界性早搏。 4.如果看到波浪形的P波,那么考虑房颤; 5.看到杂乱无章的锯齿状波形,也就是室颤了。

aVR单导联4步法,「快、准、狠」判读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电图

aVR单导联4步法,「快、准、狠」判读宽QRS波心动过速 心电图 宽 QRS 波心动过速是心血管病中常见的急重症,需要快而准确的诊断并给予治疗,你有把握准确判读宽 QRS 波心动过速心电图吗? 宽 QRS 波有哪些类型? 宽 QRS 波心动过速是指 QRS 波时限≥ 120 ms,心率 > 100 次/分的心动过速。 宽 QRS 波心动过速的主要类型有室性心动过速、室上速伴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室上速伴预激性心动过速、室上速伴固定性束支传导阻滞四种。 宽 QRS 波心动过速的主要类型

如何四步鉴别宽 QRS 波心动过速 心电图鉴别宽 QRS 波心动过速常用的标准是心律的特征以及 QRS 波图形特征。牢记 aVR 单导联诊断宽QRS 波心动过速四步法,既准确又迅速! aVR 单导联诊断四步法流程图 长按识别扫描二维码,免费试听 第一步:QRS 波起始为 R 波 即当宽 QRS 波起始为 R 波时,诊断为室速,否则进入流程第二步。 aVR 导联起始 R 波型室性心动过速

第二步:起始 r 波或 q 波时限 > 40 ms 即当 QRS 波起始不是 R 波而是 r 或 q 波时,则形成 rS、qr 或 qR 型 QRS 波,此时 r 或 q 波的时限 > 40 ms 时为室速,否则进入第三步。 室速时 aVR 导联 QRS 波起始 r 波的时限 > 40 ms 室速时 aVR 导联 QRS 波起始 q 波的时限 > 40 ms 第三步:QRS 波起始部分有顿挫 当 aVR 导联 QRS 波主波为 QS 波时,其起始部分(QRS 波起始到 QS 波最低点)之间存在顿挫时诊断为室速,否则进入第四步。

常见心脏病和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

常见心脏病和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 急诊科常见心电图诊断 一、冠心病 1、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三个类型: ⑴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或弓背型下移(-0.05mv); ⑵T波倒置(冠状T),底尖、肩圆、双肢对称 ⑶U波倒置或双向。 心肌缺血时除可出现T波的改变外,还可出现ST段的改变。在心电图上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往往表现为ST呈水平形和下垂形下移≥0.05mv-0.1mv,下移的ST段与R波的夹角≥90°,有诊断意义。典型心绞痛,心电图出现一时性的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变异性心绞痛,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而常伴有高耸的T波 2、心肌梗死 ⑴缺血性改变 T波倒置或高直,呈“冠状T” ⑵损伤性改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肢体导联抬高大于0.1mv,胸导v1 v2 v3大于0.3mv) ⑶坏死性改变的病理性Q波在原来QRS主波向上的导联呈QR或Qr 型,原来主波向下的导联呈QS或Qr型 心肌梗死定位 前间壁:V1—3前壁:V3、V4、(V5) 侧壁:I、AVL、V5、(V6)下壁:II、III、AVF 广泛前壁: I、AVL、V1—6后壁:V7、V8、V9 右室:V3R、V4R、V5R 二、心律失常 1、室早 ⑴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0.12s,畸形, ⑵继发性ST-T改变; ⑶配对间期恒定,代偿间歇完全,可呈间位性。 ⑷偶发;多发;频发;三联律(2正常+1早搏);二联律(1正

常+1早搏) 2、房扑、房颤 2.1房扑(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甲亢) ⑴窦P消失,代之以F 波,锯齿状F波规则,250-350次/分; ⑵室律规则或不规则(2:1=150,3:1=100); ⑶颈V搏动与心、心室率不一致,按摩颈A窦可使室率成倍改变; ⑷QRS 为室上性,形态正常或伴差传、束支阻滞。 3.2房颤(器质性心脏病、甲亢及洋地黄中毒。) ⑴窦P消失,代之以f波。 ⑵频率350~600次/分。 ⑶R-R绝对不等。 ⑷QRS为室上性,也可伴室内差传。 3室扑、室颤 3.1室扑 ⑴匀齐而连续的宽大心室扑动波, ⑵QRS-T无法辨认。 ⑶频率为180~250次/分。 3.2室颤 心室颤动心电图表现为: ⑴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 ⑵频率为250~500次/分钟。 ⑶最初的颤动波常较粗大,以后逐渐变小,如抢救无效最终将变为等电位线,示心脏电活动停止。 临床症状包括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亦无法测到。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预后较佳,复发率与猝死率均很低。相反,不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心室颤动,一年内复发率高达20%-30%。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性和交界性心动过速。) 一系列快速整齐的QRS波群(160~220次/分),QRS波群时间、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6--QRS额面电轴

(四)QRS额面电轴分析 QRS额面电轴分析主要是介绍正常电轴及电轴偏移的心电图基本知识,同时对假性电轴偏移作简单介绍。 1 心电轴的概念 心电轴亦称“平均心电轴”,简称电轴。心电轴是临床心电图常规测量的内容之一。心电轴的偏移在心电图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心电轴是指心房除极、心室除极和复极过程中所形成的总向量。注意是额面除极的总向量,也就是最大向量的指向方位与强度就是额面电轴。 “平均心电轴”代表在一个总时间内向量的综合方向与强度,一般分P电轴、QRS电轴与T电轴。 P电轴与T电轴,由于其意义不是很大,平时大家都不注意,甚至天天见都似没有看见。一般12导联心电图机及心电工作站的报告都有这两个项目。 临床上以QRS平均心电轴较为重要,故通常说的心电轴一般是指额面QRS 平均电轴。额面QRS平均电轴系指整个心室除极过程中各瞬间在额面QRS向量的总和,也就是额面QRS的最大向量。又因在应用上,心电轴的方向比强度更具意义而且计算简便,现在已普遍以QRS波的方向来测量心电轴。 正常人额面QRS电轴的变动范围在-30°~+110°之间,常见为0°~ +90°,多数在+30°~+90°。电轴是否偏移受到心脏的解剖位置、左右心室心肌重量差别,及心脏传导阻滞、年龄、体形等因素影响。 2 心电轴的测量 额面QRS电轴测量的具体方法是:用两个肢体导联QRS波群的电压来计算QRS额面平均电轴,并用平均心电轴与标准I导联轴正电段(即X轴左侧)所形成的夹角度数来表示。 目前常规使用I、III导联测算额面QRS电轴。把额面坐标规定为左端0°,右端为±180°,顺时钟方向半个周期度数为正,为0°~+180°;逆时钟方向半个周期度数为负,为0°~-180°。 图3-54 电轴测量查图表法示意图1 上面的示意图红色粗实线就是表示额面QRS环的最大向量方位及电压。平时所说的平均电轴度数就是这条线与水平线I导联轴正侧或X轴左侧的夹角度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