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一、问题提出

近期,国家实施了宏观经济调控,经济过热的势头得以初步遏制。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链趋紧,诸多志在“做大做强”的项目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被迫下马。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大量外国机构投资者纷纷涌入中国,寻找合作项目。作为一名投资银行从业人员,我惊异地发现,在这些各自都是“俊男靓女”的“好项目”与“大资金”之间,“搜寻”交易成本很低,但是,“婚配”成功率同样也很低。问题并不出在项目本身,大多集中在国际投资者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极不满意。在聆听了中国经济课程后,我针对改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做了一些浅显的思考。

二、思考框架

(一)思考目标

根据课堂学到的知识,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公司治理的具体建议,注重操作性。(二)问题重要性

1、宏观经济调控对一部分公司治理不善的中小民营企业产生较大冲击。

2、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正在从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经营者过渡,不单是事业传承,往往还伴随着产业升级及二次创业问题。

3、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中国,抢摊布局意图明显。加上国有经济“有进有退”,资本整合加剧。中小民营企业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4、中小民营企业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利益相关者的法定权利,承担起社会责任。

5、改善微观中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充分就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基本观点

1、公司治理是一种合同契约关系,具体表现为“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以及“董事会与公司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旨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 。

2、公司治理是在市场有缺陷、竞争不完全、契约不完备、信息不充分以及既定产权结构下,通过制度安排对权力(所有权和控制权)进行分配。

3、公司治理目标分为两个层次:宏观层次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充分就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微观层次是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吸引投资者,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4、公司治理要遵循“效率、公平、透明、问责”原则。所谓效率,是指

通过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进而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所谓公平,是指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要依法、公平对待所有利益相关者;所谓透明,是指公司运作应坚持“市场化、公开化、法制化”,尽可能减少对外的信息不对称和“寻租”行为;所谓问责,是指要把各方权力与责任匹配起来,建立健全损害补偿和处罚机制。

(四)实践导向

由于我的经济理论水平较低,因此,本文较多以投资银行及企业管理实践为导向,以个人不成熟的思考为主。

三、存在问题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以下6个不为国际投资者认可的主要问题:

(一)不是“公司治理”,而是“山寨管理”

一是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集中。即使是一些总资产超过1亿元的中型民营企业,也没有“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更谈不上建立“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二是公司发展用马鞭指挥,指哪打哪,抓住一个项目算一个。竞争优势主要靠“关系”和“寻租”;三是组织结构较为松散。普遍只建立点到点直线管理式、简单的、单向的命令指挥链。

(二)不是“制度治理”,而是“个人治理”

一是决策个人化。一些重大决策缺少集思广益的民主决策程序,往往是大老板个人“拍脑袋”;二是学习观念滞后。一些民营企业家对环境变化不够敏感,对企业智力资本、技术诀窍等的开发、积累、运用观念严重滞后,生搬硬套过去的成功模式,眼睁睁看着“过去的资产变成现在的负债”;三是第一代创业者有激情,敢于冒险,但是缺少制度观念,不愿意也不善于自我约束。

(三)不是“治理控制”,而是“业务控制”

一是缺少治理控制系统思维。往往简单地认为“治理控制”就是等同于

把“业务控制”中的“业务和客户”控制住,把“公章和签字”控制住;二是不善于业务授权。没有按照业务流程和客户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体系;三是不善于业务监控。以简单事前命令为主要业务控制手段,缺乏一整套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体系。

(四)不是“精确控制”,而是“模糊控制”

一是决策缺少信息支持。只有从高往低、从内到外的命令指挥流,缺少一个从低到高、从外到内的信息反馈流。决策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决策变数较大。在缺少数据支持情况下,民营企业家常常进行定性决策。而影响定性决策的要素太零散、不系统,往往朝令夕改,决策随意性较大,反反复复,浪费有限的资源;三是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数据采用不

规范的会计准则,不能支持管理和投资决策,国际投资者普遍不认可。(五)不是“过程导向”,而是“结果导向”

一是短期利益结果倾向严重。业绩指标以短期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为主,通常不对业绩成果进行审计;二是缺少一个系统的业务管理平台。既不能对业务流程进行控制与改良,又无法对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进行管理会计分析;三是缺少必要的书面记录和文字记载。查无对证,

为“内部人控制”提供了不良环境。

(六)不是“外部导向”,而是“内部导向”

一是公司运作以产品为导向。不是以行业价值链或者客户价值来设计组织结构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重要岗位以血缘和家族关系为主。外部职业经理人难有作为,所谓“内部人”也会出现“俄罗斯娃娃,一个不如一个”的现象;三是对外市场开拓以“关系”和“寻租”为主。很少进行科学、系统的市场调研。

四、改善中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几点建议

公司治理要遵循“效率、公平、透明、问责”原则。为此,特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一)“效率”层面

1、要提高决策质量。要分步实施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强化董事会的效用和能力;建立符合行业价值链的业务流程控制体系;建立专业化、专职化的决策程序;对外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调研机制,内部要建立一个完整、实时的业务平台管理系统,实现财务核算数据与业务台账数据同步记账,确保财务数据真实有效;要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和完善的授权经营体系;要加强对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的管理会计分析,尽可能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战略框架和分析模型;要合理地界定公司的规模和边界,坚决反对盲目“做大”。

2、要吸引投资者。把“闲散资金”吸引到“好项目”中,对提高整个社会资金配置效率,提高社会总产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尽可能控制和披露经营风险,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吸引战略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进一步改善股权结构,尽可能兼并收购低效能或价值被低估的资产。

3、要发挥行业价值链的整体效用。要以行业价值链和客户价值来设计组织结构,避免恶性竞争,保护商业生态环境,稳健经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公平”层面

1、公平地对待资金提供者和风险承担者。要平等地对待所有股东,向中小股东提供足够的决策信息和风险信息;要保障债权人利益,重大信息要及时披露,诚信经商。

2、从行业价值链角度公平地对待客户、供应商、员工。要尊重客户、供应商的法定权利和经济利益,合理地设定公司上下游边界,减少内部及关联交易;要尊重员工的法定权利和智力资本,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要克服家族管理的狭隘观念,逐步扩大选才用才范围,解决好事业传承;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保障职业经理人合法权利。

3、公平地承担社会责任。要建立“依法经商”观念,尽可能为社会多创造就业机会,合理纳税,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

(三)“透明”层面

1、要坚持市场化运作。要减少对“关系”和“寻租”的依赖;要利用市场化机制,通过尽可能充分的、完全的商业竞争,提高社会总价值。

2、要坚持公开化运作。在保护商业机密的前提下,要建立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

3、要坚持法制化运作。要在适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保护利益相关者法定权利。比如,中国公众上市公司必须要聘请独立董事,并使之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四)“问责”层面

1、权力与责任要匹配。股东、董事、经理三方要共同接受法律培训,了解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预防公司法人及个人违法犯罪;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任托管、委托代理的监控和约束机制。

2、要建立损害处罚机制。要尽可能完善相关法律合同;对违反信任托管、委托代理契约的违约行为以及危害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侵权行为,要建立处罚机制。

3、要建立损害赔偿机制。要积极呼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以法律手段保护弱势群体和社会公众等的法定权利。

论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完善与创新

论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完善与创新 公司治理结构,或法人治理结构,不但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也是我国构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致力于研究解决的课题。在证券监管领域,如何建立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兼顾中国国情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也已引起监管当局和业内人士的关注。能否建立起我国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能否成功,上市公司能否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中国加入WTO 后国内公司参与国际竞争、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 “公司治理结构”的提出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美国提出。当时美国学术界部分学者认为大型公众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董事会职权弱化,董事未能为股东的利益勤勉尽职,公司的经营管理权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1971年,美国学者玛切(Myles L Mace)在一份著名的研究报告中揭示了董事职能减弱的客观事实。比如,董事主要在诸如技术、金融、政府关系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而在确定公司目标、策略、董事会政策方面无所作为,甚至不对经营管理者提交其批准的方案提出有洞察力的问题;经营管理者操纵了公司,董事会只是为经营管理者的行为盖盖章,或受经营管理者之托去安抚外面的股东;董事会会议的议程由总裁确定并控制,在会议上内部董事为了自身的利益或出于礼貌免使总裁尴尬一般不提出质询。 为此,不少学者倡导改革董事会,将董事有能力行使的职能赋予董事会,且必须使董事不受经营管理者控制。艾森伯格(Melvin AronEisenberg)提出应给予董事会监控的职能,即“挑选、监督和免除主要高层管理人员”,董事会应独立于它所监控的高层管理人员,并应保证有充分、客观的资讯以使董事会行使监控职能。为了抑止大公司滥用权力,解决内部董事不能有效行使职权的问题,独立董事制度被引入公司治理结构中。1974年成立,由大型公司的200 名总裁级人物组成的“企业园桌”组织(Business Roundtable)积极认同独立董事机制,并建议外来董事的人数应足以对董事会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据1989年对《财富》杂志前1000家公司董事会的统计,74%的董事是外部董事,83%的公司中外来董事占多数,这表明独立董事在美国已形成制度。1992年5月,美国法学研究所(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颁布《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则:分析与提案》,该文件规定了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与权限,监察委员会等董事委员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的公正交易义务,代表诉讼等内容。该文件促进了退休基金、投资信托等机构投资者参加公司的经营管理,也影响到世界各国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和讨论。 在美国公司的发展史上,本来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完成了从“股东中心主义”向“董事中心主义”的转移,在公司治理结构未提出之前,经典的公司理论仍然推崇贝利(Adolf A. Berle )和米恩斯(Garcliner C. means)的“经

中小企业海外上市与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缩写版

广东省2007年度会计科研课题 中小企业海外上市与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编号: 0 7 0 3 8 申请单位:佛山石湾鹰牌陶瓷有限公司 课题主持人:陈立云 课题组成员:熊丽波、欧阳才干、杜荣耀 课题完成日期: 2008年3月20日

内容提要 本文对海外各主要证券市场的特点及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适用性、上市规则、监管要求、海外上市与融资的路径、交易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以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对中国企业治理水平的影响机制,进而分析中国企业在公司治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海外上市平台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海外上市的具体操作层面与公司治理效应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尝试深入到企业内部,从微观角度对企业海外上市后多年的治理实践及其市场表现作案例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公司治理 1 导论 在2008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不少代表提出了社会要更加关注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条件的提议,特别是在融资方面要加大支持的力度。我国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有这样一组数据可说明问题: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1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小型企业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如:继续发展亟须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缺失;融资极为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等。目前国内主板市场主要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渠道,中小板的上市门槛又与主板趋同,创业板仍然没能推出,使得中小型企业不能有效地利用国内资本市场。建立现代公司制并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是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据《财富》网站资料分析,截止2007年7月,中国海外上市企业总数达500余家,比较集中的上市地点依次是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 1马志刚,更加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经济日报-两会特刊,2008.03.18。

企业文化 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特征

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特征 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组成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实施了第七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837份。基于该问卷的数据,本文对私营企业治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一、私营企业是一个异质的企业群体 按照规模不同,我们将私营企业分为“普通企业”和“典型企业”。从本次调查所得的3837个样本数据中,选取“xx年所有者权益”、“xx 企业销售额”、“xx年企业税后净利润”、“xx年企业雇工”等四项基本指标,通过聚类,将样本企业分为“普通企业”(2131户,总样本55.5%)和“典型企业”(15户,总样本0.4%)两大类。所有者权益中位数在1亿元以下的“普通企业”在户数上占主体,具体为所有者权益中位数210万元,销售额中位数765万元,雇工中位数53人。表明私营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 所有者权益中位数在1亿元以上的“典型企业”户数虽然不多,但属于大型私营企业。这类企业销售额中位数14亿元,雇工中位数2560人。“典型企业”呈现数量少、规模巨大的特征。分析表明,“典型企业”与“普通企业”规模差异很大。“典型企业”中有50%是从国有企业改制、收购过来的,他们中2户已上市、1户已进入上市辅导期、5户有上市打算。 与“普通企业”相比,“典型企业”还具有超强的银行融资能力。从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金额的平

均数显示,“典型企业”分别为12667万元、4238万元、5956万元;而“普通企业”三项依次是353万元、34万元、117万元,可见差异十分显著。 二、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分析 私营企业还处于成长时期,本次抽样调查的私营企业,平均登记时间是xx年,距今不到xx年时间。通过分析,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私营企业所有者权益结构中主的所有者权益占主体地位,而且这种主体地位并未随企业成长而出现明显的改变。 将xx年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和资本结构同开办私营企业时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投资者人数看,私营企业自然人投资者无明显变化企业(中位数为2),法人投资者开始有增多的趋势(但显示的中位数都为1):从资本结构看,企业主所有者权益仍是主体(中位数为70%),企业主所有者权益比例、其他集体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其他私营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外资所有者权益比例、各级政府所有者权益比例等五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而其它个人所有者权益比例和其他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两项指标有差异。可见,企业自身的成长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不明显。 将“典型企业”与“普通企业”、“改制企业”与“非改制企业”两两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典型企业”和“改制企业”企业主所有者权益比例小、而其它个人所有者权益比例较大,交叉分析结果都是显著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私营企业资本结构具有“路径依赖”的基

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

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 本文题要:通过对证券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分析,得出:1.现代企业制度的真正内涵是升么。2.证券市场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中的作用。3.如何通过完善证券市场去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此后理论界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普遍的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就是,合适企业治理结构的形成,即借鉴成熟市场经济中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来改造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以改变目前国有企业的低效运行状况,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从市场经济整体来看,企业治理结构运作是在一定市场背景下进行的,因而有的学者提出培育充分竞争市场环境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林毅夫等.1997)。从发达国家情况看,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至为关键。本文力图通过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把握,提出以完善和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改革思路。 一、委托代理问题、证券市场功能 对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近年来人们已有了深入的探讨,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一方面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条过长导致监督低效率,另一方面委托人不是真正的资产所有者因而无法避免廉价投票权问题。因而提出通过私有化强化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应来克服国有企业监督低效和激励机制缺乏而导致的低效运行状况。(张维迎.1995)这种观点注意到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很多问题,但照此逻辑,个体所有制应该是最佳企业制度安排,它既没有委托代理层次,又因为自己是劳动者可以自我监督而无需专业化的监督。可事实恰恰相反,个体所有制在现代经济中重要

中国未来五年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如今,关于职业规划、行业预测的话题越累越多,网络上关于未来十年、三十年最受欢迎的职业、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最赚钱的行业、职业排行有成百上千万条,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无论你打开多少个网站,你总会发现这些排名中有几个职业却是固定的,是媒体、专家以及职业规划大师们在他们的文章中均有提及的。因此,从多个知名网站中统计,由小编代为选择整理,推出未来三年内人才最为稀缺、发展最有前景的6大行业,希望能够为您的职业选择提供些许参考和指导。 保险业人才急缺 目前,我国境内有54家保险,保险中介机构170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7万多家,从业人员已达120万人。保费收入从不足5亿到2100多亿,中国保险业二十多年来取得了惊人成就。然而,巨大的市场仍然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机会,而外资保险公司的介入使中国的保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市场对保险的专业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专业背景的理赔、核保人员供不应求,而具有专业资质的保险精算师、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更是奇货可居,作为朝阳行业的保险业,人才的匮乏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现在入门正当时。 电信业发展最快,收入最高 谁也不能否认,电信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发展速度之快,加上其倍受争议的行业垄断,使中国电信多年来被看作是世界上少有的电信市场肥缺,其薪酬也最高。曾经一度电信行业的薪资水平依然雄居各行业榜首,行业年薪均值达到了52677元,而在管理层,电信/通信业的经理人的薪酬增幅也最大,薪酬增幅在30%以上的占35.7%。随着国家在电信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电信业发展依然后劲无穷。 信息化行业人才稀缺且“钱”途无量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实现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的转变,企业不分大小、类别的均在上信息化,因此信息化人才(如管理软件顾问、项目经理、咨询顾问等)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高价值人才。近两年来单纯的IT技术人才越来越多,而价值依旧居高不下,信息化专业人才属于该行业的中高级人才,年薪随时间和层次的不同跨度普遍较大,可以从10万元到几十万甚至百万不等,此类专业人才“钱”景看好。 管理咨询业专业人才太少,需求太大 管理咨询业发展势头不可低估。02时年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如今正是咨询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人才市场需求庞大,作为创业板最青睐的产业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与强劲的发展势头相比,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人才却明显不足,国内专业管理咨询人才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才的不足和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需大量专业人才缓解矛盾。 环境能源行业人才不足成发展“瓶颈” 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环保技术人员按环保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认可以及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营销行业人才需求巨大,提升速度最快 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买卖”商品是企业、商家盈利的基本手段,因此营销高手成为企业竞相抢夺的人才。如随着房地产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购买商品房作为大多数人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摘要 在全球经济化浪潮的推动下,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何借鉴并建立适合我国公司的治理模式,无疑是今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制度的重点内容。然而任何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无不受制于更为宏观的社会背景。囿于整体环境与制度条件的差异,西方盛行的治理之法于国内企业也不当然适用,更不可随便直接套用,而需有所更张。本文分析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一、公司治理概念阐述 公司治理是指一系列清楚界定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参与者——大小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人之间权责分配和制度及监控激励措施的设计,以令受委托的董事及经理人能制定和达到组织目标,使股东和其他内外参与者利益最大化,并减低他们之间的可能冲突。 公司治理的概念早于20世纪80年代就在美国出现。1999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发布了一套“公司治理守则”,达成了一些共同原则与环球共识,成为全球各国采用的参考范本。自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2年国际间发生的一连串轰动性的企业丑闻,如安然、世界电讯、欧亚农业等事件,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股市集资的信心,各国政府收紧监管法规,公司治理也因此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作为世界性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公司治理在我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企业制度转换中有效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的缺失;另一方面来自经济全球化下企业治理国际化的压力。由此,我国各类企业在近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公司治理制度的需求。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一、问题提出 近期,国家实施了宏观经济调控,经济过热的势头得以初步遏制。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链趋紧,诸多志在“做大做强”的项目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被迫下马。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大量外国机构投资者纷纷涌入中国,寻找合作项目。作为一名投资银行从业人员,我惊异地发现,在这些各自都是“俊男靓女”的“好项目”与“大资金”之间,“搜寻”交易成本很低,但是,“婚配”成功率同样也很低。问题并不出在项目本身,大多集中在国际投资者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极不满意。在聆听了中国经济课程后,我针对改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做了一些浅显的思考。 二、思考框架 (一)思考目标 根据课堂学到的知识,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公司治理的具体建议,注重操作性。(二)问题重要性 1、宏观经济调控对一部分公司治理不善的中小民营企业产生较大冲击。 2、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正在从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经营者过渡,不单是事业传承,往往还伴随着产业升级及二次创业问题。 3、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中国,抢摊布局意图明显。加上国有经济“有进有退”,资本整合加剧。中小民营企业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4、中小民营企业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利益相关者的法定权利,承担起社会责任。 5、改善微观中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充分就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基本观点 1、公司治理是一种合同契约关系,具体表现为“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以及“董事会与公司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旨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 。 2、公司治理是在市场有缺陷、竞争不完全、契约不完备、信息不充分以及既定产权结构下,通过制度安排对权力(所有权和控制权)进行分配。 3、公司治理目标分为两个层次:宏观层次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充分就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微观层次是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吸引投资者,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4、公司治理要遵循“效率、公平、透明、问责”原则。所谓效率,是指

中国设计公司的出路

中国设计公司出路 一、中国设计行业生存现状 我们的行业实在称不上一个像样行业,原因是至今没有几个成功企业化的机构,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运作,至多是一堆小作坊和稍微大一点的作坊而已。那么我们要想振兴我们的行业,使之能够和软件、游戏、音乐、电影并驾齐驱地成为创意产业的一份子,企业化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企业化才能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把目前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总结一下,然后再分析解决之道。 1. 规模小:目前中国的设计企业的规模普遍太小,形成不了规模化发展(目前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企业不过百人),价值创造不能对投资业产生吸引,是构成行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这些公司总是处在没活儿呆着有活儿又干不过来、“有活儿没活儿都着急”的生存状态里。同时企业因为规模太小,导致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差。很多例子都能显示,市场和客户很小的波动,都能给设计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很多知名的设计公司的命运,其实就栓在一两个客户的手里。 2. 管理混乱:我们行业有一个特点,公司领袖们多少都带点艺术家气质,其实恰恰导致了管理上的幼稚和薄弱。公司员工经常以“老大”来称呼企业创始人或者经营者,其实恰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江湖作风。稍有管理的公司,也都大多采用或借鉴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而我们的行业特质又与传统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企业的生产力

是建立在物质上的,简单地说也就是靠机器或者经营场所为生产力基础的经营模式,而我们行业的生产力是人,有血有肉、有情感、会疲劳的人,人要比机器脆弱得多,要比机器有主见得多。而我们行业里的经营者经常像开机器一样去使用“人”,肆无忌惮地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强度,制定产量要求,造成了经营者和从业者矛盾的根源。行业缺乏针对创意产业专门设定的有效的、可以复制的管理模式,导致规模稍有扩大效率和利润就大副降低的经营现实。 3. 频繁人才流动:广告和设计行业人才流动的频繁程度,较之其他行业是比较严重的,这种现实导致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互不信任,伤害了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导致了企业普遍采用“榨汁机”式的人才使用制度,这种制度反之又严重地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剧了员工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造成人才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公司一年半载就换血一次,行业里很多号称成立十几年的公司,其实追究起来只有三两年的文化传承,因为除了老板和老板娘本人,员工大部分是新来的。而设计企业其实是最需要年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形成企业的风格和思维方式及生产方法的。没有设计思想、没有企业文化传承的公司,即使成立了100年也是一个新公司,就像我们的那些国产品牌里的“百年老店”,经过公私合营和文化革命之后,它的现在和过去除了一个名字之外,还有什么关系呢?世界上同名的人多了。 4. 恶性竞争严重:目前整个行业处于恶性竞争的状态之中,竞稿竞价之风愈演愈烈,因为这种竞争是在没有任何目标和评判标准的

中国-欧盟_中小企业公司治理_培训暨研讨会

中国-欧盟“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培训暨研讨会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背景介绍 为了更好地传播欧盟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推动中国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改革进程,在欧盟小项目便捷基金的资助下,国家信息中心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于2005年12月19日至23日举办了为期5天的中国-欧盟“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培训暨研讨会,邀请来自德国、英国的著名专家讲授欧盟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教训,并与中国公司治理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共同研讨中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改革方向和完善措施(详见“二、内容描述”)。 本次培训和研讨活动是中国-欧盟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项目的主要活动内容 之一,全部活动为国内中小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的机构免费提供,由中经网数据XX负责具体执行。同时,XX经济信息中心、XX省信息中心和XX省信息中心为本次活动开辟了分会场,通过远程视频培训系统与国家信息中心会场连接,组织当地的中小企业管理者和相关机构参与实时的视频培训。 活动期间,组织者向参与者发放了调查问卷(详见“三、问卷调查概况”),以便获取参会者对培训效果的反馈,为今后类似活动的举办提供依据;同时,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详见“四、调查结果分析”)也将揭示参与者对此次活动的整体评价,是中国-欧盟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项目的一项重要成果。 二、内容描述 本次活动主要由5个专题讲座和1次研讨会组成,详细日程见下表。

三、问卷调查概况 1、问卷设计:参见“附件一”。 2、回收情况:

2005年12月19日至23日,活动组织者向参与者发放调查问卷共计315份(包括主会场67份,XX分会场45份,XX分会场137份,XX分会场66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共计155份,问卷回收率为49%。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您目前从事的工作:(可多选) 调查结果:见下图 结论: 参与者中管理人员为最多,说明中小企业及相关机构的管理层更加关注公司治理的话题。 2、请您评价此次各个培训课程的效果 调查结果: 参与者对各个课程评分的分布

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

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公司治理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资金的供应者按时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回报。它构成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现代公司制度运行的核心。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显然对于提高中国现代公司的治理效率从而最终推进企业改革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在公司治理模式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基础上展开的。首先主流的外部导向型模式与内部导向型模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暴露出各自的弱点。这两种治理模式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有所趋同但仍然保留了各自独特的部分。其次对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治理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网络导向型治理模式近年来的变化进行考察进而分析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以及演进的原因、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运用比较经济学的方法坚持科学的抽象方法与辩证的逻辑方法的统一。文章运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在本部分中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理论家价值与现实价值。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介绍公司治理模式的分类、影响因素以及两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第三部分研究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的标准指出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并且指出现在

的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优缺点。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在构建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必须从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个方面进行并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第五部分是总结。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演进公司治理影响因素共同治理专妞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曲—?9?9竹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沧虹是本人榀师的撸争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典巨个人或集体己勤妨髓蝣疆挝晦陴觅戚果。对本文的醪院作出重受尉扶的个人和集体均已生汶牛以咖苑靠捌。本声明的高茕酰睢碎燃。飙鲻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完全了解山东大学彰够溜、使用学位范艾撇同藓邈够碱向国家有关部碣蹦球捌玟娩文的复印件和电开踮触辅舒湖和借阅本授权山东婀仑脒淬掣位论妊悄醋阿澜盼内容编入有美姑稚鼠所撒褰可仑摒凋影印、缩印蒯尉蝮常怦段策静舒研吼臻淬学位敝。四赴导师签名幽舰趟厂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选题背景近年来以股权分散、关注于投资者利益为特征的美国公司治理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美国公众公司的股权结构出现了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的趋势机构投资者股东持股比例日益上升而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美国放松了对银行持有股票的限制。《年金融服务法案》允许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

中国家族式企业的出路建议

中国家族式企业的出路建议 1.建立现代企业的规范管理体系 中国家族式企业应该坚定地致力于建立一个现代企业的规范管理体系,这是我这几年在全国讲课讨论的最多的一个课题——管理的规范化。 2.建立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坚定地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够是家族长一言堂,而应把董事局、监事局、财务体系、决策机制等建立起来,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公司的财务、公司关键的人力资源管理等由相应机构来完成。 3.建立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系统 在中国的家族式企业里,能否建立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系统已变得非常重要。很多家族式企业没有发展规划,更谈不上远期的战略规划,这些缺乏纽带以一贯之的企业是不可能长久的。 4.建立有效的集体决策模型系统 任何一项决策都不能由一个人来做出,而应该由集体决策。重大问题通过董事会决定;工作中的问题,应通过问题的分析与决策体系解决,而不应靠某一个人来拍脑袋。

5.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中国的家族式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不是狭隘地在家族里、亲朋好友里、老乡里找所谓的人才。很多家族式企业在全国有了自己的分公司以后,员工讲的却都是家族的家乡话,表面上看很亲近,但是实际上就会把外来的优秀人才排斥出去。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与整个公司的发展接轨,而不是搞乡亲乡党。近亲繁殖最终产生的是弱智群体。这是家族式企业的内伤之一。 6.建立规范和持续的接班人机制 家族式的企业必须要建立一个规范和持续的接班人机制,这个问题在家族式企业和非家族式企业里都存在。在公司里,不管是家族式企业还是非家族式企业,对于一些关键的管理岗位,在绩效考核里一定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即要求某一个部门的经理或者主任必须在单位时间(比如两年)培养出他的接班人,并且规定接班人的条件和标准。如果培养不出来,那么他的绩效考核是不合格的。当然这里还要包括总经理、董事长的接班人机制。 7.国企改制、私企变革——市场化 国企要改制、私企要变革。总而言之一句话,企业必须市场化。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学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民营企业的作用也逐渐凸显。民营企业有着数量多、规模大、有干劲、发展潜力强的特点,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率方面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势单力薄、企业家自身能力不足的特征,以及中国市场愈加开放后的市场竞争力的加强,使得不少民营企业抵挡不住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而处于危险的边缘,有些甚至倒闭。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不规范化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治理结构与企业规模的不相称使得企业一直停滞不前。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选择合适的治理结构与相应的管理机制是目前民营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预期目标:本文着重分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深入思考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现状,结合我国目前市场形势,从案例分析中探索出适合我国民营企业现状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我国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提供有效地治理参考,从而使民营企业家能够找到新的开拓方向,适应新市场形势的需要,认清企业治理环节的不足,对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所帮助。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内国际上,对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研究是较多的,随着民营企业的兴起,在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力量。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包括很多方面,理论基础上对产权理论、两权分立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与探讨等。实践上也有很多学者对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进行分析,以求得最有助于企业的治理方式。 在理论方面,王文钦(2005)说到,科思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译文是契约理论最早的经典之作,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去探究企业存在的理由,但这在当时有些生不逢时的感觉,引不起注意。 对于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李亚(2006)提到了六点:未来的中国经济将是一个多元化的混合经济体系,民营经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上向新的产业领域扩展,并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运用,开始走独立开发之

公司治理与审计发展

公司治理与审计发展 九十三年十月十八日 陈维仁 公司治理与防弊 会计师对重要会计科目应再加强查核事项: 一、加强规X之缘由 公司的财务报表需要经过会计师查核才能公开出去,这是一个循环或是流程见仁见智,基本上这套制度最重要的关键是表现在会计师,但是公司的经营态度也是很重要,公司需要编财务报告,而会计师要对这一财务报告查核,然后表示意见,会计师查核报告的意见型态有5种包括: 1、无保留意见。 2、修正式无保留意见。 3、保留意见。 4、否定意见。 5、无法表示意见。 这整个架构里面会计师在这个角色扮演是非常重要,大家可以看

到一般的投资大众在上市公司发行之后,就依赖这个财务报表,看会计师所编着的报表所表示意见来做为他的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到底是要买股票呢或是卖股票等,基本上他在参考的时候,财务报表的数据不管是国内我或是国外,我们可以看到都会等到他公布财务报告数据之后,才来做为我的买进和卖出的投资决策,其实这里财务报表里面有很多角色 1、公司部份谁来编财务报表,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面盖章的有三位,董事长、总经理以及会计主管则是属于公司的这一部分,这三个人要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面签名以示负责。 2、会计师制度,又加上了一个会计师的角色,照理说这是一种制衡的、或是背书的机制,应该也满好的,但是为什么在整个证券市场里面,公开发行的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生那么多财务报告的虚伪不实,例如公司确实的营运情况的亏损,但是财务报表表现出来却是赚钱,这个财务报表不实应该要归咎于谁,谁来承担这不实的后果,首先需要面对问题的就是公司本身,但是在一些大众媒体例如,会计师月刊有提到,博达案在主管机关也难逃监督不实的责任,但是在这个架构里面六百多家上市公司,每一家都有3个人在财务报表上面签名盖章以示负责,而且又经过会计师签证,如果公司里面的3个人以及会计师都不用负责,投资大众该如何来判断财报的实在与否,该如何

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从19世纪开始,美国的州公司法为了使公司管理方法更有效率,当股东没有一致同意交换法定权益的时候,提高了公司董事会权力去治理。从那时起,美国公司个体和机构的拥有者和股东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而股东在股票管理支付上的阶段性损失导致了对公司治理改革有更加频繁的请求。 到了20世纪后半期,由于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一体化,使得企业之间商业活动的竞争日益激烈,公司治理的提出越来越明显。当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管理层作为代理人,股东作为委托人,公司则作为股东委托管理者进行营利活动的一种工具,股东把公司实现利润的全部资源,希望其最大限度地给予使用并为股东创造最大的利润。公司管理者作为酷游自利行为的个体,其行为与委托即股东追求的目标可能不完全一致,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当公司管理者受公司股东的委托获得了能够自由支配公司的各种资源的权利后,使得其具有更大的权利与空间去追求与股东不同的利益。而当股东与管理层之间追逐的利益逐渐不一致后,股东如何能在坚持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来促使管理层为其利益服务,并为这些措施付出应有的代价。公司治理机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无论从生产规模、组织结构还是管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就对我国的公司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长期以来,我国许多的学者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由此也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 本论文对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做实证研究,用实际数据对具体情况作分析,以期为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深化企业改革、促使我国企业顺利转轨、提高企业财务绩效与企业价值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意义 我国中小板设立的时间不长,而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还不成熟。通过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可能推出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从而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做出检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摘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固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纷纷实行改制或者退出市场,这就需要民营接管,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的进入,往往采取兼并的方式来吞并市场,此时,民营企业必须与外资企业抗衡。因此,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也就更加重要。 【关键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治理模式 一、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两权分立”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类。企业所有者拥有企业的资本财产所有权,但受自身个人精力、管理能力、专业分工、知识水平等影响,不得不把经营权委托给企业或者并不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职业经理人员,这样经理人员则拥有其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而且双方通过签订契约来界定权、责、利。但是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很难精确确定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同时由于“委托——代理的产生,双方对信息不对称,致使经理人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其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出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现象,基于此企业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实现企业的管理。 狭义的公司治理就是为了为了解决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出现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而实现其所有者(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公司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

经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实现经济利益,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和一切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在全球范围主要可分为三种模式:以德国和日本为主的网络导向模式;以英美等国的市场导向模式以及东南亚的家族治理模式。【1】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 (一)产权不清或者产权单一现象严重 我国的民营企业初往往是同学、朋友或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创建的,由于中国人好面子,在创建时,企业往往缺乏科学的契约。契约化的缺失而产生的产权不清,是导致很多民营企业日后的产权之争的罪魁祸首,爱多VCD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如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虽然认识到企业产权明晰的重要性,纷纷制定契约。但是我国的民营企业业主主要由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组成,单个业主占有企业绝大部分剩余权和控股权,甚至一部分民营企业把企业产权等同于个人财产,认为企业的一切都是老板的,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产权单一,往往形成“一股独大”和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样很难使得社会资本进入企业,企业也很难得到高速的发展(二)公司治理机构虚化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的规模变大,为了把企业变得更大更强,一部分民营企业虽然能够依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形成

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和发展趋势分析(一)

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和发展趋势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产生原因;不同模式;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传统上,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之间的比较着重于为企业提供资金机构的差异。依此,把公司治理模式分为以市场为中心的英美模式、以银行为中心的日德模式和以家族经营为中心的家族监控模式。公司治理模式会在保持特殊性的前提下实现某些方面的趋同,公司治理的核心在所有模式中是一样的,即有权治理公司的人之间的监督和制衡。公司利益的实现通常表现为资产增值,规模扩大,信誉度的提升等。公司利益实现将带来股东及与公司利益相关的主体利益的实现。本文所讨论的公司治理是实现公司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是“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三者组成的具有制衡关系的组织结构”(吴敬琏,1994),因此,公司治理的核心表现为有权治理公司的人与人之间的监督与制衡,以保证公司利益的实现。 一、公司治理产生的原因 公司治理并不是随着公司的产生而出现的,它有独立的发展历史过程。 (一)公司规模扩大,公司治理开始萌芽 早期的公司规模很小。股东人数不多。几乎全体股东都参与到公司事务的管理决策中,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的资合性特征增强,股东人数急剧增多,无法继续通过简单商议的形式和基于互相信任管理公司。因此,股东大会应运而生,它使得各投资主体参与公司事务,又协调各方意见并达成一致,保持公司良好运转。平衡股东之间的利

益,保持公司运营,使公司治理初露端倪。 (二)追求经营效率的提高,带动公司治理初步发展 由股东大会来管理公司耗费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是低效的。因此,由能力较强的股东组成董事会管理公司,不仅高效,而且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董事拥有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与其他股东在整体利益上保持一致,却又存在分歧。同时,公司中担任董事的往往是持股份额较高的股东,他们极易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牺牲小股东利益的决策。因此,公司治理不再仅限于股东大会内部利益的平衡,开始发展为股东会与董事会的制衡。 (三)公司间竞争加剧,推动公司治理结构最终形成 公司为适应竞争的挑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对经营管理的质量要求迅速提高,职业经理人作为专业管理人被引入公司,管理开始走向专业化。他们的薪酬通常是固定的,不与经营状况挂钩,这使得高级管理人与公司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决定了他们成为公司股东会、董事会之外的又一利益主体。因此,监督高管人员忠实勤勉的管理公司,而不背离委托人的利益,被纳入公司治理的范畴之中。 二、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同模式 传统上,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之间比较着重于为企业提供资金机构的差异。依此,把公司治理模式分为以市场为中心的英美模式、以银行为中心的日德模式和以家族经营为中心的家族监控模式。 (一)英美模式及其特点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田建湘汤帮耀杨慧麟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内涵和意义,阐述了目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法律法规、股权结构、董事会组织制度、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管理层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建设入手,以完善和健全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关键词】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田建湘(1979 ),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讲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生态经济汤帮耀,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杨慧麟,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已占我国企业总量的90%以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它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暴露出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中小企业死亡率较高,持续成长能力不强,成长为大企业的比率较低等。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健全,治理结构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 公司治理结构内涵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有关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的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着公司的目标。公司治理也可以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内部治理主要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在内的公司内部参与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和义务设置的一整套体制。外部治理是内部治理的补充,其作用在于使经营者受到外界影响后实现自我调控,主要包括外部政策、法律环境、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等因素。 二、目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小企业法制化建设有待加强。虽然我国已于2003年制定和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配套的《暂行规定》,但此项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譬如界定标准过宽,口径太大;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没有根据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做出调整,也未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巨大变化,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不能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完全保护,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和规避市场风险等等问题。 (二)中小股东权益受到侵犯,股东利益安全化建设有待夯实。许多中小企业都是由投资人占绝大多数股份,其他中小股东占的比重很小,因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大股东操纵了公司的一切事务,董事会、监事会由大股东决策控制和指派,公司的监督权形同虚设,股东之间无法形成制约机制;大股东在企业经营和决策上表现出“利我化”现象严重,只考虑自身利益,忽视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董事会职责意识与管理效率低下,董事会管理高效化建设有待提高。在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里,经营管理层占据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使得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会与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合一,从而进一步形成决策权、监督权、经营权“三权合一”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董事会由大股东掌握或由内部人控制,比较难以形成独立的董事会来保证健全的经营、决策机制。 (四)监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去“摆设化”任重道远。监事会成员由股东和职工代表组成,而股东和职工都与公司有直接利益关系,从而妨碍监事进行有效地监督和决策。虽然在法律上监事会与董事会是平行机构,但监事会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或高级经理人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决策,在企业内部几乎不能发挥任何有效作用,监事会完全受制于董事会。监事会只是为了应付法律、检查而流于形式的一种附属机构。 (五)公司人员职能界定不清,难以建立科学化激励机制。公司董事会成员既是资本的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者,而且大股东、有一定经营能力的股东往往又兼任公司的管理层,导致了三权合一现象。“三权合一”使得公司的管理层激励与股权激励和控制权激励难以明确区分,公司中大股东侵占和损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况经常发生,对经营者的激励也很不确定,导致公司管理层激励失效甚至诱发了公司股东、管理层之间的内耗,从而损害公司的利益。 三、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引导中小企业规范化发展。虽然我国已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缺陷,使投资者不敢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经营。只有政府建立健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法律制度,完善立法体系,提供法律的可操作性、便捷性和经济性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保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中小企业中顺利执行,为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提供政策法规保障。 (二)改良股权结构,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我们可以通过分散股权结构,提高股权的流动性来逐步改变一股独大或几股占绝大多数的局面。研究设计出一种既相对分散、又相 · 6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