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发展战略

一、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合理,公司治理大多为家族控制,家族成员占据公司重要职位。但是这种模式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而且在民企内部存在信息与沟通不畅的问题。民营企业的信息往往掌握在大股东手中,大股东与其他小股东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有时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为所欲为,使小股东权益受到侵害。

二、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不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

美国学者钱德勒指出:战略具有前导性而组织结构具有滞后性,组织的结构要服从于组织的战略,即企业要根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变化去制定战略,然后再调整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不能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而作相应的调整,往往固定于一种组织结构。

(二)企业文化缺失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家族治理的文化,弥漫着对家族外人才的不信任,员工得不到信任和重视,这严重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因此,企业文化的缺失是造成公司治理机制无法发挥功效的原因之一。

(三)法律空白的漏洞

中国《公司法》关于公司治理结构规定。公司组织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中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兼采了英美、德国、日本三种典型模式的特点,然后结合中国实际状况创新改造而成。因而就存在相互融合的问题,现行中国模式在一些基本层面仍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需要及时改进和完善。

1.大股东操纵股东会

(1)大股东一般情况下是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长单位,拥有股东会议的主持权,借此引导或安排股东会向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进行;

(2)由于中国《公司法》没有规定召开股东会议时参会股东所代表股数的最低限额,使得股东会的召开、决议的通过非常容易;

2.董事会形同虚设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法人控股的公司,由于法人股的股东代表常为兼职人员,被选为公司董事和董事长后,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致使公司董事会形同虚设,董事会的执行权都落入经理层手中,决策和执行不能科学分离。

3.独立董事“不独立”

很多公司认为设立独立董事束缚了公司手脚。

4.监事会“不监事”

监事候选人的产生、数量等规定得不够科学、严密,公司董事(包括独立董事)、监事的候选人在现实操作中基本为大股东所提名和掌控。监事会“不监事”的直接结果,是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缺乏必要的监督,不但易于产生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权益、董事经理侵犯公司利益的问题,而且可能造成公司信誉的丧失、业务的崩溃,甚至破产清算、违法犯罪。

三、民企公司治理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1.应对企业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要关注企业的产品质量、信誉品牌,以及企业为员工建设的生活环境;

2.观察并重视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

3.应从更深一层考虑企业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管理风格等因素,这些因素在思想意识方面控制着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并且决定着工作环境、产品质量和规章制度等因素。

(二)改进公司治理模式

中国模式是在吸取英美、德国、日本模式的优点而形成了现有公司组织架构,从运行效果来看是基本适用,基于此,笔者以为,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总体架构应以现有架构为基础进行改进,而不宜提出一个全新的方案,这既有尊重历史、尊重实践的考虑,也是尽量缩短或消除试用时间而尽快投入实际运行、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同原有架构比较,新架构可以做两点改进:

1.将监事会的组成由外部监事、职工监事、其他监事调整为外部监事、中小股东监事;

2.将独立董事的提名和聘任权明确划归监事会。

(三)改进股东会管理体制

1.改公司董事长主持股东会议为公司董事会主持股东会议,即公司所有董事都有股东会议主持权,这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能够在股东会议上得以体现。

2.设定召开股东会议的最低门槛-参会股东所代表股数的最低限额,可借鉴1994年《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第53、55条的规定:拟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应当于会议召开20日前,将出席会议的书面回复送达公司。拟出席会议的股东所代表的有表决权的股份数达到公司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二分之一以上的,公司可以召开股东大会;达不到的,公司在5日内将会议拟审议的事项、开会日期和地点以公告形式再次通知股东,经公告通知,公司可以召开股东(大)会。

(四)改进董事会管理办法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董事会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形同虚设;二是独立董事不独立,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对于前一个问题,其解决方法是效仿欧美公司,引入CEO(首席执行官)制度,并在公司法中体现该制度。

1.监事会的改进

监事会不能发挥作用,其症结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监事、大股东监事统治监事会,使之丧失独立性;二是依附于董事会、经理层或大股东,与被监督对象存在利益关系。因此,要改变现有局面必须在两方面做出改进:

(1)调整监事会的组成,由外部监事、职工监事、其他监事调整为外部监事、中小股东监事;

(2)赋予监事会一定职权,将独立董事的提名和聘任权明确划归监事会。

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卢军华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266555)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总结了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其次对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

019

现代营销

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23期总第153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No.23,t he153th issue 2007年12月Inner M ong olia Science T echnology&Economy Dec.2007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许 钊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地税一分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化竞争,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但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在经济管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等,本文就以上问题对民企的发展作一些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07)23 0080 02 1 民营企业概述 1.1 民营企业的定义 民营企业,特指非国家和非大集体控股的企业。具体说,它主要指转制、改制后的非国家、非政府、非大集体控股的企业以及所有独资私人企业,民营企业指年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私营企业,但不包括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属于个体私营企业的体制范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立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把民营经济由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提升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 1.2 民营经济的类型 民营经济从所有制性质上讲,是以非国有经济为基本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群体。民营经济应包括以下类型:个体经济,主要是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即外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大陆投资兴办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三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即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 (国有民营企业,即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不变,由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为正在迅速成长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0~2001年?统计显示,截止2001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2433万户,注册资金达人民币3436亿元;全国私营企业达到202.85万元,注册资本逾人民币18211亿元。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1648亿元。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肌体中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亮点,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 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我国民营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本身是在一个十分不公平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虽然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仍不宽松。这主要体现在: 2.1.1 法律歧视: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遭到随意侵犯,除税收负担较重外,还承受着名目繁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各种不合理负担。 2.1.2 政策歧视: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已经解决,但从实践上看,仍存在一些#盲区?和不公平待遇。一些部门和地区在投资、用地、税收、工商注册、贷款、公司上市、行业准入及其它资源配置方面对国有经济和民营企业仍不能一视同仁。 2.1.3 信用歧视:缺乏金融支持。现在民营企业普遍感到融资难,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对民营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歧视,当然也包括一定的制度上的原因。总之,民营企业仍生存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如果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这一问题仍得不到解决的话,那么民营企业将失去其竞争优势。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第四个问题是所有权保障问题。我国迄今没有一部)民法典?系统界定和保护物权。没有典型的私有产权及其保护,可能正是一个社会通行人身依附,始终没有发展到真正的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因。不论是哪一种经济成份,如果企业连自己的物权都还不能搞清楚,又怎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进一步发展。只有明确确立私有产权的法律地位,才能使人们具有产权观念,才能使人们具有产权观念,才能使人们懂得不但要保护好自己的私有产权,还要尊敬别人的私有产权;只有确立私有产权的法律地位,才能使民营企业家有一个稳定、可靠的预期,避免资本外逃,才能使民营企业家避免其财产被经营者所剥夺具有法律保障;也只有确立私有产权的法律地位,才能避免出现贪污国有、集体财产是贪污,而贪污民营企业的财产则是经济纠纷的奇怪现象,才能解决民营企业在合同执行、债务纠纷、权益保护方面遇到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 2.2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 80 + 收稿日期:2007-09-16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提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提纲 提纲要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下面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提纲,更多内容请关注()。 目前已进入新经济时代,民营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在战略思路和实践方面超前于一般企业,只有这样民营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在发展过程中无战略或战略管理方面滞后的民营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大量的事实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研究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 企业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优势,基于自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有效协调自己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全方位的综合因素出发,对自己的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所进行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即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德鲁克曾简单的说,企业发展战略的问题就是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二、企业发展战略的作用 (一)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行动的指南 企业的任何行动都得服务于它的战略,不能在战略产生之后还跟着热点走。前一段时间部分民营企业不切合实际,纳米热了跟着纳米走、网络热了跟着网络走、生物工程热了跟着生物工程走,炒到最后,只有概念而没有产品。 (二)企业发展战略是约束企业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主要规范 目前因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制订长期发展规划,所以对职业经理人就没有这项考核的指标,经理人只顾企业的眼前利益,拼设备、耗资源,从不考虑企业长期的发展问题,这样就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发展战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自觉行为所依据的基础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自主行为,其行为的依

中小企业海外上市与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缩写版

广东省2007年度会计科研课题 中小企业海外上市与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编号: 0 7 0 3 8 申请单位:佛山石湾鹰牌陶瓷有限公司 课题主持人:陈立云 课题组成员:熊丽波、欧阳才干、杜荣耀 课题完成日期: 2008年3月20日

内容提要 本文对海外各主要证券市场的特点及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适用性、上市规则、监管要求、海外上市与融资的路径、交易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以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对中国企业治理水平的影响机制,进而分析中国企业在公司治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海外上市平台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海外上市的具体操作层面与公司治理效应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尝试深入到企业内部,从微观角度对企业海外上市后多年的治理实践及其市场表现作案例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公司治理 1 导论 在2008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不少代表提出了社会要更加关注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条件的提议,特别是在融资方面要加大支持的力度。我国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有这样一组数据可说明问题: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1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小型企业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如:继续发展亟须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缺失;融资极为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等。目前国内主板市场主要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渠道,中小板的上市门槛又与主板趋同,创业板仍然没能推出,使得中小型企业不能有效地利用国内资本市场。建立现代公司制并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是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据《财富》网站资料分析,截止2007年7月,中国海外上市企业总数达500余家,比较集中的上市地点依次是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 1马志刚,更加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经济日报-两会特刊,2008.03.18。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与完善研究(精)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与完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问题。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模式采取的是大陆法系的“内部监控模式”,即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关,股东会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对股东会负责。但现阶段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却出现了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失衡、经理人市场不完善以及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欠缺等问题。这就需要采取健全股权结构、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发展经理人市场与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公司治理;现状;完善 一、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 (一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的概念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学者贝里和米恩斯在1937年发表的《现代股份公司和私有财产》中提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扩张加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催化下,各行各业的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职业化、统一化的经营者来加强对公司的控制和管理,单一的所有者或人数众多的股东都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而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又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在分权与制衡的过程中分歧不断,公司治理的问题就这样产生了。 (二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制度表现,它是指基于公司章程的规定,促使公司各组织机构相互分工合作,相互监督制衡,维持公司良好运营,在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者利益的同时,实现公司各方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和职工的利益平衡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强调公司的管理机构应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来贯彻公司经营目标,还要求不仅要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也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它应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等内容。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

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概要

题目: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业:市场营销 学生姓名:林景坤准考证号:711060018005 日期:2014年5月9日 改革开放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下,民营企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市场经济造就了民营经济的辉煌,民营经济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及作用的探讨,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症结,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民营企业有广阔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即1978—1989年开始被认可阶段,1989—1991年的清理整顿阶段,1992年的重新发展阶段和1997年至今的迅速发展阶段。 民营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快捷的长处,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原始资本积累,步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全国民营企业产值占整个GDP 的比重已达到65%以上,占经济增量的70%至80%,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 从数量看,2007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741.5万户,私营企业551.3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0.8倍和39.1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数量达30.3万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0%。其中,私营企业数达到17.7万个,占总数的5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数达到6.7万个,占总数的20%。从产值看,2007年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68%。其中,私营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摘要 在全球经济化浪潮的推动下,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何借鉴并建立适合我国公司的治理模式,无疑是今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制度的重点内容。然而任何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无不受制于更为宏观的社会背景。囿于整体环境与制度条件的差异,西方盛行的治理之法于国内企业也不当然适用,更不可随便直接套用,而需有所更张。本文分析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一、公司治理概念阐述 公司治理是指一系列清楚界定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参与者——大小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人之间权责分配和制度及监控激励措施的设计,以令受委托的董事及经理人能制定和达到组织目标,使股东和其他内外参与者利益最大化,并减低他们之间的可能冲突。 公司治理的概念早于20世纪80年代就在美国出现。1999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发布了一套“公司治理守则”,达成了一些共同原则与环球共识,成为全球各国采用的参考范本。自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2年国际间发生的一连串轰动性的企业丑闻,如安然、世界电讯、欧亚农业等事件,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股市集资的信心,各国政府收紧监管法规,公司治理也因此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作为世界性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公司治理在我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企业制度转换中有效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的缺失;另一方面来自经济全球化下企业治理国际化的压力。由此,我国各类企业在近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公司治理制度的需求。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一、问题提出 近期,国家实施了宏观经济调控,经济过热的势头得以初步遏制。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链趋紧,诸多志在“做大做强”的项目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被迫下马。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大量外国机构投资者纷纷涌入中国,寻找合作项目。作为一名投资银行从业人员,我惊异地发现,在这些各自都是“俊男靓女”的“好项目”与“大资金”之间,“搜寻”交易成本很低,但是,“婚配”成功率同样也很低。问题并不出在项目本身,大多集中在国际投资者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极不满意。在聆听了中国经济课程后,我针对改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做了一些浅显的思考。 二、思考框架 (一)思考目标 根据课堂学到的知识,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公司治理的具体建议,注重操作性。(二)问题重要性 1、宏观经济调控对一部分公司治理不善的中小民营企业产生较大冲击。 2、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正在从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经营者过渡,不单是事业传承,往往还伴随着产业升级及二次创业问题。 3、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中国,抢摊布局意图明显。加上国有经济“有进有退”,资本整合加剧。中小民营企业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4、中小民营企业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利益相关者的法定权利,承担起社会责任。 5、改善微观中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充分就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基本观点 1、公司治理是一种合同契约关系,具体表现为“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以及“董事会与公司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旨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 。 2、公司治理是在市场有缺陷、竞争不完全、契约不完备、信息不充分以及既定产权结构下,通过制度安排对权力(所有权和控制权)进行分配。 3、公司治理目标分为两个层次:宏观层次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充分就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微观层次是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吸引投资者,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4、公司治理要遵循“效率、公平、透明、问责”原则。所谓效率,是指

民营快递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营快递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2.2国外研究现状 1.3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的内容 1.3.2研究的方法 2民营快递企业的概述 2.1民营企业的含义及特点 2.1.1民营企业的含义 2.1.2民营企业的特点 2.2快递的定义及作用 2.2.1快递的定义 2.2.2快递的作用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1.1.2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中遇到一定的问题,市场竞争压力巨大,对民营快递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自身内部优劣势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对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加入WTO以后,在快递服务市场方面,对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政策上的限制取消,由于政策上的允许,国际快递企业逐渐进入我国,并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国际快递市场中占有绝对力量。国外快递企业的大举进入,使得我国民族速递业遭受一定的冲击。民族速递业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同国际快递企业相抗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民营快递企业是我国民族速递业的一部分,通过对其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分析,得出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对我国民族速递业赢得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于此同时,从民营快递业诞生开始,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目前在国民经济中己经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并且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并且,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首先,民营快递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拥有快递100多万快递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下岗工人,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另外,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民营快递业参与到快递市场中,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税收,丰富了市场结构;民营快递企业对社会的很多领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其中对电子商务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随着快递业服务的不断提升,使得社会经济的运作方面的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民营快递的发展,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民营快递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快递产业和快递企业的研究文献,以杂志文章最多,硕士论文次之,研究报告或专注甚少。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结果显示,直到2000年以后,关于快递业的文章才迅速增加。 2005年和加06年,我国出版了基本关于快递产业的教材和研究报告。其中,李力谋、乔桑的《快递实务》川和张兵的《快递概论》l2]分别是关于快递实务和快递基础理论问题的教材。2006年4与,我国第一部研究快递市场的报告—《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131出版,该书汇集了政府、大学、企业、协会等机构专家学者,主要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重点研究了我国快递产业发展中所遇到

中国-欧盟_中小企业公司治理_培训暨研讨会

中国-欧盟“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培训暨研讨会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背景介绍 为了更好地传播欧盟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推动中国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改革进程,在欧盟小项目便捷基金的资助下,国家信息中心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于2005年12月19日至23日举办了为期5天的中国-欧盟“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培训暨研讨会,邀请来自德国、英国的著名专家讲授欧盟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教训,并与中国公司治理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共同研讨中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改革方向和完善措施(详见“二、内容描述”)。 本次培训和研讨活动是中国-欧盟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项目的主要活动内容 之一,全部活动为国内中小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的机构免费提供,由中经网数据XX负责具体执行。同时,XX经济信息中心、XX省信息中心和XX省信息中心为本次活动开辟了分会场,通过远程视频培训系统与国家信息中心会场连接,组织当地的中小企业管理者和相关机构参与实时的视频培训。 活动期间,组织者向参与者发放了调查问卷(详见“三、问卷调查概况”),以便获取参会者对培训效果的反馈,为今后类似活动的举办提供依据;同时,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详见“四、调查结果分析”)也将揭示参与者对此次活动的整体评价,是中国-欧盟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项目的一项重要成果。 二、内容描述 本次活动主要由5个专题讲座和1次研讨会组成,详细日程见下表。

三、问卷调查概况 1、问卷设计:参见“附件一”。 2、回收情况:

2005年12月19日至23日,活动组织者向参与者发放调查问卷共计315份(包括主会场67份,XX分会场45份,XX分会场137份,XX分会场66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共计155份,问卷回收率为49%。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您目前从事的工作:(可多选) 调查结果:见下图 结论: 参与者中管理人员为最多,说明中小企业及相关机构的管理层更加关注公司治理的话题。 2、请您评价此次各个培训课程的效果 调查结果: 参与者对各个课程评分的分布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 雷士照明案例分析

从雷士照明管理控制权之争反思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一、案例背景 中国最大照明品牌之一的雷士照明,再次陷入了内斗的狗血剧。 8月8日,雷士发布公告称ceo吴长江因为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被董事会罢免,公司董事长兼大股东德豪润达负责人王冬雷任临时ceo;同时下课的还有其他3名吴系高管。 当天下午,王冬雷带领数十人员到吴长江办公室发生打斗事件。8月11日下午,吴长江和王冬雷分别坐镇重庆和北京,分别召开“雷士照明媒体见面会”,隔空叫阵,相互指责。 这一系列风波将雷士内乱再次曝光。对雷士而言,这不是吴长江与资本方的第一次争斗。事实上,自引入资本以来,如何处理股东之间、创始人之间、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之争,一直困扰着雷士,它亦因此堪称近年来少有的公司治理典型教案。 二、影响与评析 雷士风波,表面上看是一场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内部之争,其本质是公司治理结构求取平衡,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经理人角色错位 在公司治理中, 股东与职业经理人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但职业

经理人和股东之间本身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利益和目标,由于信息不对称, 使委托人无法掌握代理人的所有行动, 职业经理人就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股东利益,从而与大股东产生严重分歧和矛盾。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上移现象 2、权力制衡机制不足 从王冬雷反映吴长江被罢免CEO主要原因是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给了另外三家与吴长江有深度关联企业一案来看,内部的制衡机制形同虚设。 三、启发与思考 反思雷士照明的公司治理问题,对完善中国的公司治理有益。 1、创始人地位是否承认? 要承认创始企业家的独特地位。在建立企业的过程中,创始人留下了自己的深刻烙印,联想、华为等优秀企业莫不如此。吴长江最大的筹码,如同当年娃哈哈的宗庆后,是公司独立而庞大的经销商网络。 2、董事会究竟应该如何监控管理层? 1)每年要对CEO进行正式的评估。2)要有CEO的继任计划。3)对于管理层自身发展的问题,每年CEO都应向董事会递交一份关于公司管理层发展项目的报告。 四、解决方案

中国民营企业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在经济一体化、市场化、知识化的今天,企业与外部环境联系与资源交换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对生存机会甄别、信息猎取、资源协调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我国民营企业是在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的夹缝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民营经济才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至今,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显示出了各领风骚三五年后却不能持续发展的特点,这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本文首先从企业理论内涵出发来阐述我国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进而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空间

Our Country Privat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Question Research ABSTRACT On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market and knowledgeable day,there is a change in exchange that enterprises and resources associated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Enterprise screening of a chance of survival,hunting information,the ability to enhance coordination of resources strengthens. The way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lso changes. Our Nongovernmental Enterprises come into being and make progress in the crack between planned system and maker system,so which has inborn the flabbiness. Only after opening and innovation,Nongovernmental Enterprises developed vigorously as bamboo shoots in spring after rain. As yet,Nongovenmental Enterprises has already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vigor power to promote economic increasing. However,with the adjustment of macroeconomic strueture and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market competition,most Nongovenmental Enterprises show the characteristic,which can’t get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and everyone is dominant only for several years.So this condition blocks badly our national economy’s steady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This paper,first from the theoretical contents of enterprises,elaborates the space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which impact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 Key words:private enterprise survival development space

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的重要支撑,现在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我国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当前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多民营企业在一些单一的市场或者有限的几个市场上运作,创建者的经验、个人的价值观影响企业战略的定位和发展,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着缺陷,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必须重视企业发展战略,以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现状分析 【正文】: 民营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民营企业也初步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点和特长点。我国法律规定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私营企业的政策性歧视正在逐步消除。民营企业虽然具有自身的机制灵活等优势,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从而加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是关系到每个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目前,民营企业正 处在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机。国家针对政府、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在节能减排中都有相关的规定。 一、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一)发展战略内涵 企业发展战略,就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所制定的总体谋略。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战略,无异于盲人骑瞎马。一位企业家说:“不求做大,但求

做精”,做大不一定就等于做强。企业发展战略是关于企业发展的谋略。企业发展是成长、壮大的过程,其中既包括量的增加,也包括质的变化。企业发展也需要谋略,对企业发展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就是企业发展战略。1.企业发展战略有四个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长期性,三是基本性,四是谋略性。整体性是相对于局部性而言的,长期性是相对于短期性而言的,基本性是相对于具体性而言的,谋略性是相对于常规性而言的。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同时具有这四个特征,缺少一个特征就不是企业发展战略。 (二)民营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意义 1.有利于引导民营企业往正规方向发展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民营企业加快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造的需要。作为市场主体,必须要有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市场位置,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民营企业必须有自己清晰的、科学的发展战略,才能最终完成由“家族式”产权制度向现代企业法人实体的转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明确民营企业在当今形式下发展中的任务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也是适应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我国民营企业比较优势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带动下,当前全球经济进入一个重要的调整期,发达国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同时也加快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夕阳产业的步伐。我国经济调整要想在未来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争的比较有利的地位,我国民营企业能否主动适应这种分工趋势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抓住机遇,正确定位,在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中发展我国已具有一定基础的加工制造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任务之一。 3.有利于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应变能力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是适应入世、加快提高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我国入世,标志着我国民营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因此,民营企业更应加强战略意识,加强发展战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 学院: 财经学院指导教师:XX XX 学生姓名刘倍专业会计学班级1025 论文(设计)题目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例题目类型工程设计(项目)类□论文类 作品设计(作品)类□其它□一、选题简介、意义与背景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重要的内部管理机制,在保证企业稳定有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涉及利益相关者在权利及责任方面的分配及制衡。公司治理结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依靠内部控制来完成。公司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实这与公司治理有紧密的关系。实质上,信息披露有内外两种边界,信息披露外部制度(即法律法规)决定外部边界,公司治理结构决定内部边界(田昆儒,2001)。所以,只有有效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才会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让其内部控制发挥更好的作用。 所发生的大量舞弊事件,对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差是直接原因,公司治理层面出现的问题是其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也会影响公司治理。它的高低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优劣。可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强烈的互动关系。因此,本论文基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深度嵌入互不分离的关系,拟从公司治理行为主体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行为主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演进,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己从多个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都表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有强烈的互动关系。本研究从阿里巴巴公司治理行为主体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行为主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从阿里巴巴公司支付宝业务治理行为主体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行为主体哪些因素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是怎样影响的,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学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民营企业的作用也逐渐凸显。民营企业有着数量多、规模大、有干劲、发展潜力强的特点,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率方面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势单力薄、企业家自身能力不足的特征,以及中国市场愈加开放后的市场竞争力的加强,使得不少民营企业抵挡不住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而处于危险的边缘,有些甚至倒闭。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不规范化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治理结构与企业规模的不相称使得企业一直停滞不前。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选择合适的治理结构与相应的管理机制是目前民营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预期目标:本文着重分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深入思考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现状,结合我国目前市场形势,从案例分析中探索出适合我国民营企业现状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我国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提供有效地治理参考,从而使民营企业家能够找到新的开拓方向,适应新市场形势的需要,认清企业治理环节的不足,对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所帮助。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内国际上,对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研究是较多的,随着民营企业的兴起,在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力量。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包括很多方面,理论基础上对产权理论、两权分立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与探讨等。实践上也有很多学者对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进行分析,以求得最有助于企业的治理方式。 在理论方面,王文钦(2005)说到,科思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译文是契约理论最早的经典之作,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去探究企业存在的理由,但这在当时有些生不逢时的感觉,引不起注意。 对于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李亚(2006)提到了六点:未来的中国经济将是一个多元化的混合经济体系,民营经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上向新的产业领域扩展,并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运用,开始走独立开发之

浙江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发展,需要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浙江民营 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其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主要运用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理论研究与借鉴出发,对前人有关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对浙江民营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可行性进行归纳总结。随后,分析解决浙江民营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好处。 关键词:浙江民企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经营管理 宜顺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05497769.html,

目录 引言 (3) 一、浙江民营企业的现状 (4) (一)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关的因素 (4) (二)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4) 1、浙江民营企的发展历程 (4) 2、浙江民营企业目前发展情况 (4) 3、自然资源匮乏,民营企业多 (5) (二)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5) 1、人力资源方面 (5) 2、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 (7) 3、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 (8) 二、如何解决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9) (一)加强人力资源素质文化和能力的培养 (9) 1、正确认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9)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9) 3、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部 (10)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0) 5、完善激励机制 (10) 6、设计合理的薪资结构、报酬体系 (10) (二)解放思想,选择合理的企业经营模式 (10) 1、明晰产权 (10) 2、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 (12) (三)发展企业文化 (12) 1、全面调研,提炼民营企业价值观 (12) 2、突破“家族观念”的企业价值观 (13) 3、加强民营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 (13) 4、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13) 5、吸引员工参与,营造企业群体文化心理氛围 (13) (四)案例 (13)

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研究

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作者:z h a n g y y88 ——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的重要支撑,现在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我国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当前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多民营企业在一些单一的市场或者有限的几个市场上运作,创建者的经验、个人的价值观影响企业战略的定位和发展,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着缺陷,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必须重视企业发展战略,以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现状分析 【正文】: 民营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民营企业也初步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点和特长点。我国法律规定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私营企业的政策性歧视正在逐步消除。民营企业虽然具有自身的机制灵活等优势,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从而加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是关系到每个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目前,民营企业 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机。国家针对政府、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在节能减排中都有相关的规定。 一、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一)发展战略涵 企业发展战略,就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所制定的总体谋略。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战略,无异于盲人骑瞎马。一位企业家说:“不求做大,

但求做精”,做大不一定就等于做强。企业发展战略是关于企业发展的谋略。企业发展是成长、壮大的过程,其中既包括量的增加,也包括质的变化。企业发展也需要谋略,对企业发展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就是企业发展战略。1.企业发展战略有四个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长期性,三是基本性,四是谋略性。整体性是相对于局部性而言的,长期性是相对于短期性而言的,基本性是相对于具体性而言的,谋略性是相对于常规性而言的。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同时具有这四个特征,缺少一个特征就不是企业发展战略。 (二)民营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意义 1.有利于引导民营企业往正规方向发展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民营企业加快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造的需要。作为市场主体,必须要有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市场位置,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民营企业必须有自己清晰的、科学的发展战略,才能最终完成由“家族式”产权制度向现代企业法人实体的转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明确民营企业在当今形式下发展中的任务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也是适应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我国民营企业比较优势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带动下,当前全球经济进入一个重要的调整期,发达国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同时也加快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夕阳产业的步伐。我国经济调整要想在未来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争的比较有利的地位,我国民营企业能否主动适应这种分工趋势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抓住机遇,正确定位,在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中发展我国已具有一定基础的加工制造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任务之一。 3.有利于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应变能力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是适应入世、加快提高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我国入世,标志着我国民营企业在更大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因此,民营企业更应加强战略意识,加强发展

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从19世纪开始,美国的州公司法为了使公司管理方法更有效率,当股东没有一致同意交换法定权益的时候,提高了公司董事会权力去治理。从那时起,美国公司个体和机构的拥有者和股东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而股东在股票管理支付上的阶段性损失导致了对公司治理改革有更加频繁的请求。 到了20世纪后半期,由于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一体化,使得企业之间商业活动的竞争日益激烈,公司治理的提出越来越明显。当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管理层作为代理人,股东作为委托人,公司则作为股东委托管理者进行营利活动的一种工具,股东把公司实现利润的全部资源,希望其最大限度地给予使用并为股东创造最大的利润。公司管理者作为酷游自利行为的个体,其行为与委托即股东追求的目标可能不完全一致,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当公司管理者受公司股东的委托获得了能够自由支配公司的各种资源的权利后,使得其具有更大的权利与空间去追求与股东不同的利益。而当股东与管理层之间追逐的利益逐渐不一致后,股东如何能在坚持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来促使管理层为其利益服务,并为这些措施付出应有的代价。公司治理机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无论从生产规模、组织结构还是管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就对我国的公司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长期以来,我国许多的学者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由此也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 本论文对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做实证研究,用实际数据对具体情况作分析,以期为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深化企业改革、促使我国企业顺利转轨、提高企业财务绩效与企业价值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意义 我国中小板设立的时间不长,而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还不成熟。通过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可能推出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从而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做出检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公司治理论文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xx 班级:xx 学号:xx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x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的新形势下,加强公司治理已成为国际潮流,受到国际企业界的普遍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构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致力于研究解决的课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对策 一、公司治理结构概述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又称公司治理机制,是公司组织机构现代化、法治化问题。从法学的角度讲,公司治理结构有广、狭二义。前者泛指一切对公司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的法律制度,包括公司机关(组织机构)制度、股东“用脚投票”(抛售其持有的股份)、上市公司收购等1。后者是指为维护股东、公司债权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公司正常有效地运营,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有关公司组织机构之间权力分配与制衡的制度体系2。本文仅从狭义上进行探讨。 (二)国外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发展 国外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经历了一个从“股东本位论”到“利益相关论”的发展过程。与此相适应,立法模式也经历了一个从“资本基本主义”立法模式到“利益共同体主义”立法模式的演化过程,到目前又有了新的进展。以德国为例,德国联邦政府于2002年夏季提出了公司治理改革的10点计划。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联邦政府改善公司治理的措施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此后又颁布了《德国公司治理准则》(以下简称《准则》 (三)主要内容措施 首先,强化对股东权利的保护。为了弥补股东大会的不足,《目录》和《准则》提出了强化股东以个人或少数股东身份监督经营者的措施:(1)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2)完善股东集体诉讼制度。其次,加强对董事的约束和激励。为了防止董事利用其职权侵害公司和股东利益,必须对董事施予一定的约束和义务;同时,为了使董事为公司的利益而勤勉地工作,必须对董事施予一定的激励。再次,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准则》对监事的资格限制和职责作出了一些修正:(1)监事资格的限制。《准则》规定,监事会成员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