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鉴别诊断

腰腿痛鉴别诊断

一、分清两类不同病变

(一)病史特点

1.直立或弯腰状态下的活动都能使神经鞘膜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加剧

因为突出的间盘或增厚的黄韧带都是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刺激物。越是运动越会加剧疼痛,有时表现为运动之后突发疼痛,仅在静卧时才能缓解这种病理性刺激。

2.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病变由于脑脊液压力的增高而对神经根或硬脊膜产生直接加压作用,当神经处于激惹状态时,用力排便、咳嗽、喷嚏等均可加剧疼痛。此时如果佩戴腰围减轻腰脊柱的轴向压力,则会抵消部分增高的腹压,从而缓解由此引起的疼痛。而推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疼痛则少有受到腹压变化的影响。

3.一日疼痛的变化

晨起腰腿痛明显,甚至凌晨时刻因痛醒而不能平卧,须起身活动后方能缓解疼痛,白昼一般工作与活动无妨碍。这是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特点。而腰椎管内病变患者在一日之中晨起乃是腰腿感觉最佳时刻,无痛或轻微疼痛,如下床活动则以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明显,坐位姿势也使疼痛更快加重。显然这与腰椎间盘承受轴向压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4.下肢疼痛的性质

下肢疼痛可由椎管内椎窦神经所支配的硬脊膜、后纵韧带、黄韧带区域受刺激引起牵涉痛,还可由神经根受累导致的放射痛,或椎管外肌肉、韧带损害所致神经干支的刺激引起放射痛及其本身损害区域引起牵涉痛。但对其下肢放射痛而言,椎管内病变出现的多为或仅为单节段,并且往往累及下肢远端的神经感觉分布区域,痛麻并存的机率极高。而推管外软组织损害出现的下肢放射痛虽也多见,但下肢远端(足部)的感觉缺失较为少见。临床上牵涉痛出现的机会极多,而下肢痛的部位较模糊,传导至足部不多见,一般为腰部或臀部向下肢后外侧放散至腘窝处。

5.搬提或支撑重物的影响

由于腰椎管内静脉丛的静脉壁内神经末梢受到机械性刺激所引起,而这种刺激来自静脉压升高。解剖学研究认为脊柱静脉系统与胸腹、骨盆内静脉相交通。当腹压升高,尤其是在腰部持重时,胸腹部肌肉作强力收缩,几乎可使椎体静脉丛内静

脉压极度升高,若腰椎管内硬膜外静脉椎窦支或背根支原先已存在刺激性损害(如椎管内肿瘤、椎间盘突出、椎体骨折移位),此时可以增加受累的硬脊膜与神经根的压力而加剧腰背痛和下肢痛。相当多的病例在主诉中均叙述因腰负重而使疼痛发作,而且不易自行缓解。椎管外软组织损害虽然也难以持重,但影响程度要小,一般经休息制动后疼痛可自然消失。

6.病程演变特点

椎管外组织损害性疼痛可以突然发作,但一般在短期内即可缓解,且间歇期长,自限性明显,勿需特殊处理。椎管内病变引起腰腿痛突发频繁,间歇期随发作次数增多而逐渐变短,发作期长,一般须2〜6周经专门治疗方能缓解。如果腰腿痛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甚至也无明显的诱因,发作频度愈来愈高,间歇期缩短,发作由开始自行缓解转而不能缓解,应考虑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所致。已知两类不同损害导致腰脊柱的稳定性破坏,也是病情严重的一种表现。

7.马尾神经损害是椎管内病变的特点

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巨大突出或椎管内肿瘤均可导致马尾神经压迫性损害。发病初起为缺血性局限性蛛网膜炎,导致功能性损害,临床表现为非典型的下肢麻刺感或沉胀痛,几乎所有病人出现间歇性跛行,一旦行走时间过长或刚下地行走即有下肢疼痛,患者自行蹲下休息或平卧后疼痛即刻缓解,如此症状循环出现。马尾损害严重时,则表现患侧下肢或双侧下肢足下垂,迈台阶或上下阶梯时出现扳足。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由排尿无力、便秘,继而发展为大小便失禁,患者会阴部与肛周的感觉减退或消失。

8.椎管内的极端情况

倘若腰痛或腰腿痛持续发展,进行性加重,任何非手术治疗也无济于事,且出现下肢无力、沉重或萎缩现象,则要高度怀疑椎管内肿瘤的存在,不允姑息。若在病程中突发全身或下肢抽搐,甚至意识丧失、颈强、腰背部剧痛等,则应考虑腰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是腰腿痛病中的一种危象,应进一步排除硬膜内髓外血管肿瘤或变异。

9.牵涉性腰背痛

原发性腹腔或盆腔脏器的病变,伴发腰背部或腰骶部一处或几处浅表疼痛,同时又存在节段性腰部反射性肌肉痉挛,故病人还能感到深在的疼痛。所谓的牵涉性腰背痛患者,常常被当成原发性腰背痛而误诊误治,应引起警觉。这种病人其损害并非在疼痛部位的组织,也并不是沿着这些组织支配的传入纤维,而是在另外一些

其神经支配与腰骶部组织节段性相关的内脏器官组织中。该内脏组织的伤害感受器传入纤维投射至脊髓后角灰质V层内的交接细胞,与节段性相关皮区的传入纤维所投射到脊髓的交接细胞是同一的。这样,内脏和皮区的伤害感受传系统可在脊髓后角丫层内的交接细胞发生明显的会聚现象,即内脏伤害感受产生疼痛可被觉察于皮区。临床实证中,妇科疾病(如痛经、卵巢病变、子宫脱垂、宫颈癌等)、上泌尿道病变(如肾盂肾炎、肾结石等)、后位阑尾炎、前列腺炎症均能涉及下腰背痛或骶尾痛。

(二)物理学检查

“腰脊柱三项临床试验”对腰椎管内病变具有鲜明的特异性,可以精确地同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作出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神经根与硬膜囊外炎性组织反应,神经肿瘤等均可出现三项试验共同阳性体征。该检查临床上既具特异性,又有敏感性,检出率颇高。

1.胸腹垫枕试验

(1)检查方法:病人取俯卧位,两上肢伸直置于身旁,全身放松。检查者在病侧腰椎3〜骶椎1各节椎板间隙的腰深层肌上用手指探压,寻找深层压痛点。①腰椎伸展位(平卧)压痛测定。拇指伸直用指尖在压痛点上适度深压,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下肢放射痛或麻刺感。②腰椎超伸展位压痛测定。用一个直径为20-30cm的长圆枕垫置在患者前胸部,使腰椎呈超伸展位。然后检查者以拇指再在原压痛点上用同样压力探压,询问患者疼痛增减、有无臀部、下肢放射痛或麻刺感。③腰椎过前屈位压痛测定。将长圆枕向下移置于腹部,大致位于脐部,使腰椎呈过度前屈位。然后检查者再用拇指尖深压原痛点,询问患者疼痛增减、有无臀部、下肢放射痛或麻刺感。

(2)临床意义:

①若在腰椎过度前屈位上测定,使原有在超伸展位上引出的深压痛、传导痛或下肢酸麻感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者,则可判断为腰椎管内发病因素或以腰椎管内病变为主的腰腿痛的阳性体征。

②若原有疼痛等症象仅有轻度减轻,则应判为腰椎管内外混合性病变引起的腰腿痛病。

③原有疼痛等症象无改变或加剧。基本排除腰椎管内发病因素存在的可能性,

可考虑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

2.腰脊柱侧弯试验

(1)检查方法:患者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下肢直立,足跟靠拢,令患者躯干保持适度后仰体位。检查者站于其后方,一手按住患者健侧肩外上部,另一手放在患侧骨盆的髋外侧部。然后一手按住骨盆制动,另一手把健肩推向病侧方向,使躯干连同头部缓慢弯向患侧。当弯到极度时,询问患者有无患侧腰骶痛或并发下肢传导痛及酸麻感,令患者指明疼痛部位。然后检查者双手调换位置,用同法把腰脊柱逐渐弯向健侧,达到极度时,再询问患侧腰部有无疼痛症象出现。

(2)临床意义:

①脊柱弯向病侧引发腰骶部深层疼痛或并发臀部和下肢放射痛或酸麻感者,则为本试验阳性体征,可判断有椎管内发病因素。

②脊柱弯向健侧达到极度时,使原患侧侧弯试验引出的腰骶部深层痛与下肢症象完全消失,也判为本试验阳性。若脊柱弯向健侧而出现患侧腰部疼痛者,可判为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

③若无论是脊柱向患侧或健侧弯曲时,均引出腰部或腰骶部疼痛者,则判断为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引起的腰腿痛。

3.胫神经弹拨试验

(1)检查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检查者一手提起患侧踝部,使膝关节屈曲成90°,掴窝部软组织因之完全松弛,另一手的中指尖在掴窝正中偏内处先找到胫神经干,在其上作轻巧的横向弹拨。询问患者有无局部疼痛及小腿后侧传导性酸麻感,再在健侧腘窝部作相同的对比检查。

(2)临床意义:凡检查时弹拨胫神经干出现局部疼痛或小腿传导性酸麻者均属本试验阳性。若手指重按神经干或膝关节后部关节囊,则可引出假阳性体征。

(三)影像学特征

1》线平片

以下改变作为参考。(1)间盘变化。椎间盘高度变窄。椎体后缘变为磨角(钝角)或增生,间盘关节面硬化,后纵韧带钙化骨化,椎间假性滑移及椎间盘缺失等形态改变。(2)正侧位椎体间序列/曲线改变。腰椎管内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发生腰脊柱侧凸与腰脊柱后凸,在腰部或臀部软组织严重损害的情况下同样也

可以发生,临床上往往表现为严重的腰椎管内外混合性病变。

以下情况可引起腰脊柱凸向病侧:单侧骶棘肌为主的损害,腰4〜骶1部位多裂肌与旋椎肌损害,单侧臀中小肌损害。

以下情况引起腰脊柱过度前凸:腰部深层肌中以腰背筋膜后叶与骶棘肌为主的严重损害。

以下情况引起腰脊柱生理前凸减小、变直或后凸:多裂肌、旋椎肌与腰背筋膜前叶为主的严重损害。过度前凸者多是前屈受限,且疼痛增剧,后伸时疼痛减轻,过度后凸者则多是前屈时疼痛减轻,后伸受限,且疼痛加剧。

扫描或检查

对椎管的大小测定,即有无狭窄(中央椎管、侧椎管、椎间孔)及内容物的结构形态变化可作为提示。对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大小、部位、节段范围及与硬膜囊,神经根的关系可较明确地作出诊断。对椎管肿瘤的检出率也很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肌电图检查

可区分为神经源性损害与肌源性损害,均表明来自椎管内病变。

1.神经根受累如胫前肌(L4〜5)、腓骨长肌(L5〜S1)发现大量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同时动作电位减少,而波幅、波宽无明显改变,则表明15脊神经可能受累。若再在L5所支配的骶棘肌中也查得失神经支配电位,则可确定L5神经根节段受累。如在L5支配的骶棘肌未发现异常电位,应考虑是周围性病变。大部分肢体神经根性疼痛的定位可以据此来确定。如在萎缩肌群中查得大量失神经自发电位,同时又有运动单位减少,而传导速度正常,动作电位幅度高、宽度大,表明脊髓病变的可能。

2.肌源性损害肌电图所测骶棘肌的运动电位平均时限比正常值明显缩短,而无或很少(偶见)出现正相电位和纤颤电位等失神经支配的异常波形。动作电位亦无减少且波幅较低,宽度较窄、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则多属于肌病。单纯的动作电位平均时限缩短表明肌肉组织因神经根无菌性炎症刺激反应的影响而出现功能失调。

二、确定病变部位

(一)腰椎管内病变

1.腰椎前屈后伸功能活动腰部的前屈活动首先由髋关节屈曲来完成50%,其次才真正由腰椎脊柱本身来完成50%。腰椎前屈活动中约75%主要依赖L5〜S1节段间的功能(其余的25%功能由L2〜5完成)。当L5〜S1椎间盘突出或腰骶部、骶棘肌损害时将会明显限制前屈活动。而腰部后伸活动时,一方面腰椎管的容积变小,椎间盘后部纤维环向后挤出,黄韧带向前叠起,小关节突的挤紧,从而增加对硬膜囊或神经根的压迫刺激可诱发临床症状。

另一方面主要由腰椎2〜5节段完成后伸活动。以上情况使L5〜S1节段影响较小,固而腰部后伸活动受限并产生神经症状,应考虑13〜4/L4〜5节段的病变。同理,影响坐姿工作的运动节段应该也是15〜S1部位。

2.腰脊柱棘突旁或正中部位压痛,可以提示椎管内节段性损害。棘突间压痛同时具有棘突旁椎板间压痛及下肢放射痛表示椎间盘中央偏侧型突出如仅有棘突间压痛或棘突旁椎板间压痛及下肢放射痛则应考虑为椎间盘中央型或侧旁型突出。当然,压痛部位对区分脊柱的不同节段损害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棘突叩击痛对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很有意义,可以作为影像学检查前的筛选方法。

3.神经定位体征具很高的诊断价值

(1)感觉减退或消失:腰背部感觉神经分布,主要为脊神经后支支配;椎管内感觉纤维分布是由其后支发出的椎窦神经支配肢体则以脊神经前支所组成的神经丛发出的感觉支支配。所以受累神经根支配相应的皮区感觉障碍可以作为腰椎管内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其定位参考。但是前提是首先在分清椎管内外两种病变之后。因为坐骨神经干及其分支受到腰臀部病变软组织的痉挛或变性挛缩的压迫时,也会产生与腰部神经根本身受压一样的所支配的皮感区域感觉减退或消失。

临床所见的坐骨神经痛与小腿外侧的痛觉过敏或减退,是椎管内外损害两者共同所有的体征。

①大腿外侧皮区。来自腰丛(L2、3)神经分支。

②小腿前内侧皮区。来自腰丛(L4)神经分支。

③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皮区、足外踝、足背及内侧三个足趾皮区。来自骶丛(L5〜S1)神经分支。

④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足底或足外侧缘及外侧二个足趾皮区。来自骶

丛(L5〜S1、2)神经分支。

(2)肌力减弱:不同部位肌力减弱反映受累神经节段。如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反映L2、3、4节段性受累(伸膝I);胫前肌肌力减弱反映L4节段受累(足背伸!);伸拇长肌肌力减弱反映L5节段受累(拇背伸I);足跖屈与屈趾肌肌力减弱反映S1节段受累(足趾跖屈I);但须注意肌力减弱或萎缩也是椎管内外病变所共有的体征。临床上单足支撑躯体动作(金鸡独立)可提示S1神经节段受累与否。

(3)反射障碍:下肢的腱反射具较准确的定位意义。在椎管内病变中能确定受累的神经节段。膝腱反射降低或消失反映L3、4节段的病变。跟腱反射降低或消失反映S1节段的病变。若出现巴彬斯基征等病理反射则要将椎管内病变考虑到颈胸椎部位的锥体束征象,多为脊髓损害性病变所致。

4.俯卧位屈膝伸髋试验:此项检查原来为股神经紧张的体征,但是由于脊神经解剖学变异可以出现下腰部痛或坐骨神经痛。下腰痛的来由是第二腰神经的传入分支下行,并埋于后纵韧带,沿着椎体后缘向下,直达第五腰椎平面,所以屈膝伸髋时可能牵伸L2神经背根及其下行支,当其受到刺激性损害时可诱发疼痛。坐骨神经痛的来由是相当多的病例第四腰神经与第五腰神经之间存在交通支,当屈膝伸髋时牵伸L4神经背根及其交通支,而引起L5神经根的刺激。若L4〜5椎间盘突出刺激压迫L5神经根,此项试验可以阳性。但是,如L5〜S1椎间盘突出刺激压迫S1神经根,此项试验不会引出下肢放射痛,所以能鉴别出L4〜5节段与L5〜S1节段神经损害。

(二)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

1.压痛点与牵涉痛

(1)腰臀部及下肢压痛点:

下胸段或腰部棘突间、棘突旁、骶中嵴压痛点(棘上、棘间韧带);

骼后上棘内缘及骼嵴后1/3压痛点(骶棘肌);

耻骨联合上缘压痛点(腹直肌与棱锥肌);

骼嵴压痛点(腰方肌、腹外、内斜肌);

胸腰椎椎板及小关节突压痛点(腰部深层肌之棘肌、多裂肌、小关节囊);

腰椎横突与第12肋骨下缘压痛点(腰方肌及腰背筋膜);

骼后上棘与骶尾骨下外缘及臀肌粗隆压痛点(臀大肌);

骶骼关节压痛点(长短韧带、关节囊);

骼骨翼及坐骨大孔内上缘、股骨转子间窝压痛点(臀中、小肌);

骼前上棘后方及股外侧压痛点(阔筋膜张肌、骼胫束);

坐骨结节外侧压痛点(股方肌);

坐骨结节上内侧压痛点(骶结节韧带);

股骨大转子尖部压痛点(梨状肌);

股骨小转子肌附着处压痛点(骼腰肌);

耻骨上下支肌附着处压痛点(股内收肌群);

臀上皮神经压痛点;

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处压痛点;

臀上神经梨状肌上出口压痛点;

臀下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压痛点;

胫神经腘窝处压痛点;

髌下脂肪垫压痛点;

内踝下方压痛点(胫后肌腱及腱鞘);

外踝下方压痛点(腓骨长、短肌腱及腱鞘)。

(2)牵涉痛:椎窦神经或脊神经后支分布支配区域的软组织损害可产生相似于脊神经根受累的下肢放散痛。通常放散传射的径路较模糊,且不一定很远,少数情况可以抵达肢体末端。

①腰部或腰骶部软组织炎性粘连、增生变性与挛缩一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外踝下方、跟骨外侧、足背前外侧痛。

②臀部软组织及其肌肉间隔之间的炎性粘连、增生变性与挛缩一大腿后或外侧、小腿外侧、膝上部、足跟或足背。

③阔筋膜张肌在骼前上棘肌附着处炎性粘连、增生变性与挛缩一膝外方痛、膝前方痛、胫骨前方、足背或足跟痛;外踝下方痛、跟骨外侧痛、前足外侧痛。

④内收肌群耻骨附着处慢性炎性损害f臀部、小腿外侧、足部;大腿内侧、膝内方、小腿内侧、跟骨内侧、足内侧痛。

⑤腹外、内斜肌、腹横肌等骼嵴附着处慢性炎性损害f胸廓外侧、腹壁痛、患侧下肢突发抽搐。

⑥腹直肌、棱椎肌耻骨联合处上缘慢性炎性损害f下腹痛、或尿道口痛。

⑦骼腰韧带炎性损害f腰股沟、骼嵴及大腿根内侧痛。

⑧骶骼韧带炎性损害f大腿外侧(骶骼短韧带)、大小腿后侧、足外侧缘痛(骶骼长韧带)。

⑨骶结节韧带炎性损害f大腿后侧内缘、小腿后内侧、足跟痛。

2.功能检查可以对压痛点定位。

(1)直腿抬高试验;

(2)屈膝屈髋分腿试验;

(3)髋外展试验:臀中小肌;

(4)骼胫束紧张试验;

(5)髋内旋试验:梨状肌;

(6)骶骼关节试验:"4”字试验;

(7)膑下脂肪垫挤压征;

(8)麦氏试验;

(9)抽屉试验;

(10)股神经紧张试验。

三、区别病变性质

依据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诊断可以明确病变性质。

(一)椎管内疾患

1.极端或特异病变

(1)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根囊肿、皮样囊肿、室管膜瘤、转移癌(肝、肾、前列腺、卵巢)、脊髓胶质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⑵血管瘤及变异:动静脉瘤、脊膜膨出。

⑶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

2.常见疾患

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侧旁型、外侧型、极外侧型、前方型)。

(2)胸腰椎管狭窄症(先天性、发育性、退变性、外伤性、医源性、混合性)。

(3)腰椎滑移症(导致继发性椎管狭窄)。

(4)软组织损害(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脂肪结缔组织变性挛缩等)。

(二)椎管外病变

1.极端或特异病变

(1)脊柱肿瘤、结核、嗜酸性肉芽肿。

(2)脊柱损伤后遗症:挤压性骨折、劈裂性骨折、骨折脱位。

2.风湿类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李特氏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性关节炎、皮肌炎及反应性关节炎、骶骼关节疾患、股骨头缺血坏死等。

3.脏器疾患和系统性疾患。肝胆消化系、泌尿生殖系疾患、妇科疾患、内分泌疾患(甲状腺机能减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

4.血管疾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深静脉炎、骼总动脉或骼外动脉血栓。

5.软组织损害(含纤维肌痛综合征)。大致分为腰部肌群、臀部肌群、股内收肌群、腹侧肌群、腘绳肌群、腓肠肌内外侧头、膑下脂肪垫、腓骨长短肌、胫后肌群、跗骨窦软组织、跖腱膜及下肢各部关节韧带等部位的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

6.感染性。带状疱疹、淋巴管炎。

以上的诊断程式的思路经临床病例验证,准确率高,不易漏诊。从目前疼痛诊疗的现状来看,不宜将CT、MRI和电生理检查列入常规项目,作者认为只要仔细询问病史,周密的查体和常规的X线或必要的化验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只在疑有椎管内外极端或特异病变时,才做MRI和肌电图检查。本文提供的诊断思路有利于选择正确的临床治疗。

腰腿痛鉴别诊断

腰腿痛鉴别诊断 一、分清两类不同病变 (一)病史特点 1. 直立或弯腰状态下的活动都能使神经鞘膜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加剧 因为突出的间盘或增厚的黄韧带都是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刺激物。越是运动越会加剧疼痛,有时表现为运动之后突发疼痛,仅在静卧时才能缓解这种病理性刺激。 2. 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病变由于脑脊液压力的增高而对神经根或硬脊膜产生直接加压作用,当神经处于激惹状态时,用力排便、咳嗽、喷嚏等均可加剧疼痛。此时如果佩戴腰围减轻腰脊柱的轴向压力,则会抵消部分增高的腹压,从而缓解由此引起的疼痛。而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疼痛则少有受到腹压变化的影响。 3. 一日疼痛的变化 晨起腰腿痛明显,甚至凌晨时刻因痛醒而不能平卧,须起身活动后方能缓解疼痛,白昼一般工作与活动无妨碍。这是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特点。而腰椎管内病变患者在一日之中晨起乃是腰腿感觉最佳时刻,无痛或轻微疼痛,如下床活动则以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明显,坐位姿势也使疼痛更快加重。显然这与腰椎间盘承受轴向压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4.下肢疼痛的性质 下肢疼痛可由椎管内椎窦神经所支配的硬脊膜、后纵韧带、黄韧带区域受刺激引起牵涉痛,还可由神经根受累导致的放射痛,或椎管外肌肉、韧带损害所致神经干支的刺激引起放射痛及其本身损害区域引起牵涉痛。但对其下肢放射痛而言,椎管内病变出现的多为或仅为单节段,并且往往累及下肢远端的神经感觉分布区域,痛麻并存的机率极高。而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出现的下肢放射痛虽也多见,但下肢远端(足部)的感觉缺失较为少见。临床上牵涉痛出现的机会极多,而下肢痛的部位较模糊,传导至足部不多见,一般为腰部或臀部向下肢后外侧放散至腘窝处。 5. 搬提或支撑重物的影响 由于腰椎管内静脉丛的静脉壁内神经末梢受到机械性刺激所引起,而这种刺

腰腿痛的防治

腰腿痛的防治 一、简要概述腰腿痛 腰腿痛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大约80%的人一生中在某些时段都会经历腰痛。腰脊柱周围有许多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对维持体位、增强脊柱稳定性、平衡性和灵活性均起重要作用。如因某些原因引起这些韧带、筋膜、肌肉、脊柱关节突间关节滑膜等软组织发生病变时,则可发生疼痛。 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腰腿痛,腰腿痛的原因及诱因是什么呢? 按疼痛的持续时间可将软组织腰痛分为:急性腰痛(持续时间小于4周);亚急性腰痛(4-12周);慢性腰痛(大于12周)。如果诊治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彻底,症状反反复复,病情逐渐加重,则会引起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症、退变性脊柱侧弯等。 引起腰痛的原因及诱因很多,也很复杂,目前已知的有上百种,可以归纳为:

1.机械性腰痛; 2.炎症性腰痛; 3.肿瘤性腰痛; 4.代谢性腰痛; 5.牵涉性腰痛; 6.精神抑郁性腰痛等。 除腰部本身的局部病变外,还与年龄、性别、发育、解剖变异,体质、工作体位、工作习惯、技巧熟练程度以及外界环境变化等有密切关系。 例如:1.年龄:好发于40-60岁,多发于在社会活动频繁,工作繁重的年龄段。 2.性别:据统计,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参加社会活动多、就医机会多有关。 3.退行性改变:人在20-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进行退行性改变,在此基础上继发椎间小关节及其周围韧带、关节囊的退变,造成椎间关节不稳,继而引起腰部各种组织的损伤,从而导致腰痛的发生。 三、腰腿痛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系吗? 1、长期伏案工作。现在人们在办公室、电脑前的工 作越来越多,而且经常加班,坐的时间较长。目前也有很多青少年腰椎病,和长时间看书写作业,以及长时间上网玩游戏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表者: 一、一般体征 1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与突出物与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 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 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 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 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 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

腰腿痛与颈肩痛

腰腿痛与颈肩痛 【大纲要求】(补充内容较多) 一、腰腿痛 (一)概论(补充) 腰腿痛:下腰、腰骼、骶骼、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 (二)椎间盘的解剖(补充) 由上、下软骨终板,中心的髓核及四周的纤维环构成。 ① 软骨终板:厚约1 mm ,连接于椎体与椎间盘之间。 ② 髓核:胶冻状胶原物质。含水量80%,故具弹性和膨胀性。 ③ 纤维环。

软骨终板及髓核无血管、神经结构,故椎间盘损伤后难以自行修复。 (三)腰腿痛的病因: 1.创伤 2.炎症 3.肿瘤 4.先天性疾患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腰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1.病因: ①椎间盘退行性变——基本因素。 ②损伤——积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 ③遗传。 ④妊娠。

2.分型: ①膨隆型——纤维环有部分破裂,表层完整,髓核向椎管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保守治疗。 ②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需要手术。 ③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引起神经根症状,还易压迫马尾神经——必须手术。 ④Schmorl 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前者:髓核经上、下软骨终板的裂隙突入椎体松质骨内; 后者: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通道向前纵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

仅出现腰痛,无神经根症状——无需手术。 【小结TANG】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与治疗 膨隆型——保守。 突出型——手术。 脱垂游离型——手术。 Schmorl 结节及经骨突出型——保守。 3.临床表现 (1)病史:外伤史,尤其是弯腰搬重物史。长期弯腰工作者和职业司机的发病率较高。 (2)症状 1)腰背痛。 2)坐骨神经痛:95%发生于L4~5和L5~S l椎间隙。 为放射痛,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咳嗽、喷嚏、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加的动作可加重。 3)麻木:肢体麻木。 4)肌肉瘫痪:L5神经根受累——小腿相关肌麻痹无力。 5)马尾综合征: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压迫突出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出现会阴部麻木,排便、排尿无力,常表现为急性尿潴留和排便不能控制。 (3)体征 1)棘上韧带或棘突旁压痛。

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随着工作和休息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电脑普及),腰腿痛越来越成为常见病。比较常见的疾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并非所有的腰痛或腿疼都是腰突症,现将常见腰腿痛的疾病要点归纳如下: 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腿痛是最常见主要症状,多见于青壮年。起病急,患者常有腰部扭伤史,损伤后出现严重腰痛,轻者尚可忍受,重者卧床不起,翻身极感困难。症状可见卧床后疼痛减轻。数日或数周后感到腿部不适或疼痛,以下腰段椎间盘突出常见:腰4,腰5和骶1神经根受压而出现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痛,表现为沿患侧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和足外侧部麻木或放射痛。当髓核突出较大或中央型突出,可为两侧下肢疼痛。严重者可使马鞍区麻痹,大小便困难和双足麻痹。临床检查可见:腰椎畸形,腰椎间盘突出先有脊柱腰段生理性前曲减少或消失,甚至变为反向性后曲。由于髓核向后突出,腰部被动前曲可缓解神经根所受的压迫。腰椎侧曲发生较晚,多数出现在腰腿痛持续时间较久的病例。当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内下方时(腋下型),脊柱向患侧弯曲;当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外上方时(肩上型),脊柱向健侧弯曲。腰椎功能活动受限;椎旁压叩痛伴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表明椎间盘较大的中央型突出或为腋下型突出,肩上型为阴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为上腰部椎间盘突出。屈颈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腱反射改变:神经根受压严重或压迫过久,其相应的腱反射消失。皮肤感觉异常,主要为相应的神经所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退或麻木。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马鞍区麻木,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上腰部椎间盘突出则股神经受累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张力减弱,拇伸肌肌力减弱,病程久者足背伸肌群萎缩,胫骨前脊突出。X线检查、MRI、CT检查等均可见腰椎间盘突出改变,肌电图检查可见神经根性损害。 2胸、腰椎椎体结核 此病多属继发病变,致病因素是结核杆菌。患者既往可能患有肺结核史或结核病接触史。其下胸段胸椎或腰椎椎体结核出现腰腿痛或麻木等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极为相似,但病程长,疼痛部位有些和病变部位不一致,常诉腰部疼痛,往往容易造成漏诊。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乏力。检查可见脊柱成角后凸畸形,局部压痛不明显,叩击局

腰骶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与诊断要点

腰骶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与诊断要点 急性腰扭伤是指因劳动或运动时,腰部肌肉、筋膜和韧带承受超负荷活动引起不同程度的纤维断裂,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病史:有劳累和外伤史; 体征:腰部可有压痛点,肌肉痉挛,脊柱可出现肌痉挛性侧凸,双下肢无神经阳性体征。 X线:可发现脊柱变直或保护性侧凸。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cial pain syndrome,MPS),是肌纤维触发点(trigger point)在多于一块肌肉或肌群的慢性疼痛综合征。这种疼痛状态多与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腰背痛和肌纤维疼痛综合征有关联。 MPS常伴有局部和牵扯性疼痛,无力,关节运动范围减小。而通常表现为自发性症状。肌纤维触发点多在活动时诱发而局部肌肉的扭转痛感。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肌纤维疼痛综合征 (fibromyagia syndrome, FM )是一种全身广泛的疼痛,且时间超过3个月,压痛点超过10/18处的慢性疼痛综合征。

肌纤维触痛点没有自发的和牵扯性疼痛,但有明显的触痛感。肌纤维触痛点高发于颈肩部,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冈上肌和冈下肌。 大部分FM病人主诉有失眠,紧张,疲劳的感觉,其特点是慢性过程,女性多见,女:男=9:1,像其他综合征一样,FM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肌肉疼痛游走不定,局部或全身的压痛点与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有关,异常疼痛的病人可能出现触痛明显的表现,而正常的人就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突出和中央型突出 体征 跛行又称减痛步态 压痛突出间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棘突旁,受累神经分布或神经干上 腰椎曲度变直,侧凸畸形 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 腱反射消失或减弱。 腰椎管狭窄症 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症 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一、急性腰扭伤多数有急性腰扭伤史,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功能失调,以及突然发作的急性疼痛,常处于强迫体位,由于保护性肌紧张使脊柱强直或侧凸,疼痛可向臀部放射。屈髋屈膝时可引起腰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无坐骨神经牵拉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二、慢性腰部劳损可由急性腰扭伤后未经及时合理治疗或长期积累性腰部组织损伤引起.常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或钝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改变体位及局部捶打按摩后症状减轻,不能坚持弯腰工作,疼痛严重时可牵掣到臀部及大腿后侧。腰骶部竖脊肌附着点处是最常见的压痛点,椎旁、棘间及第3腰椎横突深压痛,臀肌起点及臀部可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无放射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蒋赞利三、退行性变腰椎骨关节病以腰椎退行性改变为主,有腰椎广泛骨与关节增生性改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表现为晨起腰部僵直或酸胀感明显,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但活动时间较长后病人又可出现腰痛加重,卧床休息、局部按摩后可以缓解。腰部常无明显压痛点,局部按压后有舒适感.退变较严重的患者,小关节不对称,该节段的腰椎间盘变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致骨质增生,向后压迫神经根,或因腰椎不稳、小关节增生内聚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下肢放射痛,疼痛以股部前外侧为主,有时可表现为根性痛,此时应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为腰椎管外病变,该横突尖部软组织因损伤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导致腰痛或腰臀痛。多发于青壮年、腰背肌较弱者,男性多见,有外伤史和长期工作姿势不良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俯卧位检查时可触及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轻度痉挛及压痛,可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川奥斯迪康骨医院 来源:翟川江时间:2008-04-28 05:29:17 人气:2,337 浏览字体:『大中小』 一、概述 腰腿痛是当前世界所有国家均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流行病学调查表明,80%的成年人或早或晚,或轻或重都将受到腰腿痛的困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已经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20一50岁的人群中,本症由于腰椎间盘发生失水变性,腰椎间退变,外伤等原因引起纤维环部份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彭出、突出或脱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或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出现一则或双侧腰腿痛,患者十分痛苦,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症状方面 1、腰骶疼痛腰突症患者,绝大部分有腰骶疼痛,腰骶疼痛一般出现在腿痛之前,临床上常表现“先腰痛、后腿痛,”虽然腰突症主要以下肢痛为主,但是腰骶疼痛临床中常见,发生腰骶疼痛的主要原因是椎管内外损伤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作用于椎间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分布的窦椎神经纤维,引起腰骶疼痛。 2、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出的主要症状,临床表现下肢坐骨神经走行、支配区域痛。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是神经根或神经干周围存在慢性软组织损伤,并与之发生粘连,因受无菌炎症的刺激而出现下肢刺痛,患痛或放射痛。我们将坐骨神经分为干性和根性、根性疼痛一般受刺激位置在椎间空周围或椎管内,为椎管内软组织损伤,无菌性炎症刺激所致。干性疼痛受刺激位置一般在坐内神经出盆腔口处,为椎管外软组织损伤无菌性炎症刺激所致。鉴别这两种疼痛可做梨状肌紧张实验,试验阳性者为干性疼痛,反之则为根性疼痛。 3、间歇性跛行表现为下肢疼痛、沉重,随行走距离增长而加重,下蹲、脊柱前屈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有间歇性跛行表现者多为椎管内软组织损伤,原因是硬脑膜外腔或神经根中的脂肪组织损伤,炎性刺激引起神经根充血、水肿、缺血缺氧所致。当行走时,脊柱前凸、椎管容积减小,椎管内因脂肪损伤而受阻的静脉丛逐渐充血、回流受阻,加重了神根的充血、水肿、因而随行走下肢症状加重。当下蹲、脊柱前屈时,椎管容积扩大,椎管内张应力减小,硬脊膜外腔静脉丛血流相对改善,而使症状暂时缓解。 4、麻木腰突症患者除有坐骨神经痛支配区域或疼痛以外,还常现现下肢麻木。引走下肢麻木的主要原因是腰臀部软组织损伤,出现肌痉挛或肌紧张,刺激神根或神经干而致。在临床中,治疗软损伤的软组织,解除了肌痉挛和肌紧张,可使麻木症状消失。所以,下肢麻木主为腰臀部软组织损伤所致。对于产生麻木的传统认识骨性压迫所致,笔者认为,腰椎骨质增生挤压神经的原因是腰部软组织损伤后,脊柱力学失衡,机体代偿调节失常的

颈肩腰腿痛,三步精准诊断法

颈肩腰腿痛,三步精准诊断法 这三步分别如下新经络 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询问病史及自觉症状 首先新经络 重视外伤史的询问新经络 对治疗方案的制订新经络 有特别重要意义新经络 很多同行询问病史时新经络 除性别、年龄、职业外新经络 很少询问下列内容新经络 例如新经络 从小至今的外伤史新经络 少儿患者新经络 应了解其有无产伤新经络 另外新经络 头、颈、背、腰、臀部外伤后 常常不是马上出现症状新经络 尤以慢性劳损更是如此新经络 因外伤史在第一次接诊时新经络 易于忽略新经络 要有脊柱整体观,询问清楚出现症状的时间与各部位各种症状出

现的先后过程新经络 询问疼痛的性质新经络 是酸痛新经络 麻痛新经络 钝痛新经络 烧灼性痛或放射性痛?新经络 是持续性痛或间歇性痛?新经络 体位改变时新经络 对疼痛的影响新经络 是加重、减轻新经络 还是不变?新经络 疼痛的具体部位新经络 应了解准确在头、颈、胸腹、腰背、臀部及四肢的哪一范围内新经络 感觉有无异常新经络 如有异常新经络 要了解新经络 是麻木感新经络 针刺感新经络 肿胀感新经络 冷厥感新经络 还是灼热感?新经络 感觉有无减退或消失新经络 有无运动功能障碍?新经络 达到什么程度?新经络 肌肉有无萎缩或代偿性肥大 有无上肢出现持物落地现象 下肢有无僵硬、踩棉花感 是否发生截瘫、偏瘫、单瘫或交叉瘫及面瘫等情况? 总之新经络

询问病情时新经络 应包括发病脊椎相关的脊髓节段、周围神经和交感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循环、淋巴循环是否正常新经络 通过以上询问新经络 初步分析新经络 是什么组织(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肌肉、血管或淋巴管)在什么部位受到了损伤,初步定出发病的脊椎或关节新经络简单归纳为新经络 1 麻木、疼痛的肢体,按周围神经分布,作出发病的脊椎范围的初步定位判断新经络 2 有内脏、器官病症,按交感、副交感神经节段,作出发病脊椎的初步判断新经络 3 有脊柱局部症状的,按椎旁肌肉、韧带、筋膜附着的椎间关系作出判断新经络 4 无上述临床表现者,按症状部位的动脉供血、脑和脊髓损害作出判断。新经络 第二步:触诊、检诊定位诊断新经络 1.压痛点检查新经络 在病变部位可有棘突、关节突和横突旁压痛;棘突间韧带有压痛;颈腰背肌有压痛;棘突两旁某点有压痛(关节突关节处),有神经根炎症时深压会出现沿神经放射痛,提示可能有椎间盘突出症;在L5/S1间压痛,可能有腰骶关节错位、劳损、游离棘突、杵臼棘突或

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第一篇: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读书报告 --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发病原因较多, 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青壮年腰痛, 应注意类风湿性脊椎炎、脊椎结核和脊椎骨软骨炎。老年人常见有增殖性脊椎炎、脊椎骨质疏松、脊椎转移癌等。女性患者腰骶部痛, 应考虑盆腔炎和子宫位置异常或泌尿系统等疾病。矿工、搬运工、演员、运动员及伏案工作者易患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结核或脊椎肿瘤压迫神经根时, 常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后方放射痛。肾下垂时腰痛与体位密切相关。影像学检查对腰痛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对腰痛的常见病因的症状特点及鉴别诊断做一下简单的总结和分析。 急性腰肌劳损: 多见于青壮年, 有负荷过重或体育活动史。患者损伤时可突然感到腰部有声响并立即产生一侧或两侧剧烈腰痛, 可有放射性腿痛。体格检查可见腰部肌肉紧张, 髂后上棘的内侧,L 4 ~5旁有压痛。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伴有椎体压缩骨折或横突骨折等的可能性。 慢性腰肌劳损: 表现为慢性间歇性或持续性的腰肌周围酸痛, 劳累时疼痛加重, 休息后好转。疼痛可持续时间较长,有时与天气有关。体格检查腰部活动可轻度障碍, 脊柱无侧弯畸形, 在 L3 横突可有压痛。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伴随其他情况的可能性。 腰椎退行性变: 多见于老年患者。疼痛可轻或重, 多为持续性, 体位改变症状可加重, 有的伴有腿部放射痛。影像学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变直, 序列不规整, 椎体边缘唇样增生, 有的有骨桥形成, 有的伴有小关节突变尖增生, 部分椎间隙变窄,以 L 4 ~ 5和 L 5 ~ S 1 椎间隙变窄常见。 腰椎间盘病变: 可为椎间盘突出、膨出或脱出。大多有腰痛, 伴或不伴腿部放射痛。咳嗽、喷嚏、排便等升高脑脊液压力的动作, 及弯腰、直腿抬高等使坐骨神经紧张的动作, 可加重疼痛或产生触电样放射痛。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向椎体后侧椎管内突出或脱出, 或

外科学笔记:颈肩痛和腰腿痛

颈肩痛和腰腿痛 颈椎退行性疾病 ①颈椎病 ②颈椎管狭窄症 ③颈椎间盘突出症 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功能单位: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两个关节突关节,两个钩椎关节和椎间盘 颈椎病 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改变所致的脊髓,神经,血管损害的临床综合症 发病机制: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隙狭窄,关节囊/韧带松弛→椎体.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增生;前/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钙化→脊髓,神经,血管受压→颈椎病 分型及临床表现 ①神经根型:占60%-70% <1>神经根性症状:致压物压迫脊神经根或被动牵拉,表现为与受累神经一致的神经干性痛. 好发于C4/5,C5/6,C6/7,表现为颈肩痛,前臂桡侧痛,手的桡侧三指痛,上肢 无力,手指不灵活,神经根牵拉试验/Eaton试验阳性,压头试验/Spurling试 验阳性,表现为诱发根性疼痛 <2>颈项痛:因脊神经根被膜上的窦椎神经末梢受到刺激 <3>鉴别诊断:(诊断靠影像学和EMG) 1.肩周炎:颈椎病人不会影响肩关节的活动 2.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受压,行上肢肌电图检查 3.胸廓出口综合症:X光显示颈肋/锁骨与第一肋间隙狭窄 4.肘关节压迫综合症:尺神经受压,爪形手 多发生于C5/C6和C6/C7 ②脊髓型: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1>根据脊髓受压部位,锥体束受压,或血供障碍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如四肢麻木,乏力,持物 不稳,精细活动不能,走路踩棉花感,四肢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Babinski征(+),瘫痪,大小便失禁 <2>影像学显示脊髓受压水肿变性 <3>分型 1.中央型/上肢症状为主型:锥体束深部邻近中央关出现被累及,先出现上肢症状,以后出 现下肢症状 2.周围型/下肢症状为主型:锥体束表现受累,先出现下肢症状,当进一步发展累及锥体束 深部,则出现上肢症状,但症状严重度仍以下肢为重 3.前中央血管型/四肢症状型:脊髓前中央动脉受累,上下肢同时出现症状 <4>鉴别诊断:颈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颈椎结核/肿瘤压迫脊髓,后纵韧带骨化,肌萎缩侧索 硬化症,脊髓空洞症 ③椎动脉型 <1>横突孔狭窄/钩椎关节增生→椎动脉狭窄/痉挛→颅内供血不全 <2>临床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听力↓,视力障碍,突发性眩晕,猝倒等;同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如心慌,心悸,心律紊乱,胃肠功能减退等 <3>鉴别诊断:Meniere综合症,眼肌疾患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治疗,很详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治疗,很详细! 来源:先大基层全科医师大课堂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或血管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腰痛并常伴坐骨神经痛等临床症状的一种病变。 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农村基层地区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约6~8:1。在我国腰腿痛门诊中大约10%-15%的患者被诊断为腰突症,因腰腿痛收治住院患者中诊断该病的病例大约占25%-40%,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腰突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 解剖结构 1、腰椎的结构 (1)椎体肥厚;棘突呈方板状,水平向后伸。 (2)腰段椎管的形状 从上而下为卵圆形----三角形---三叶形 (3)腰椎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内、外关系)。

2、腰椎间盘的结构

3、韧带 a.前纵韧带:限制脊柱过伸 b.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屈 c.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限过屈 d.棘间韧带 e.棘上韧带 f.横突间韧带 4、腰部肌肉

5、椎间盘与神经根

病因病机 1、病因 (1)内因:椎间盘本身退变(髓核脱水、韧带松弛) (2)外因:损伤(急性损伤、劳损、腰骶部持续震动),风寒侵袭。 (3)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吸烟、饮酒、妊娠等。 2、病机 机械性刺激化学性无菌性炎症 (压迫、牵张)自家免疫反应 \/ ( 髓核突出) 神经根内损伤 (缺血、水肿、纤维化及脱髓鞘) ↓ 神经功能改变 /\ 神经功能减低神经根痛敏-疼痛 (肌肉无力、感觉障碍)(异位冲动)

急性损伤: 慢性劳损: 临床分型 一、根据髓核突出方向分型 1、向椎体内突出;多发于青年期。

腰痛病

2011年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疗方案 ICD-10 M51.201 一、疾病名称 中医——腰痛病 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概述: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仆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滞于腰部,均可引起腰痛。 相当于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和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腰脊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病症。 三、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规范: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规范ZY/T001.1~001.9-94)。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椎间盘改变可能: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规范: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或伴下肢坐骨神经症状: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甚则有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四种神经障碍体征中的两种征象。 (3)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叩击痛,腰部活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其主要症状表现于腰腿痛。在腰部部分疾病发病中,同时可压迫或波反神经根,同样出现腰腿痛。亦可由于腰臀部肌肉、筋膜的急性损伤发生牵涉,反射件引起下肢不适,表现于假性坐骨神经痛症状,加进行鉴别。 1.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表现于腰肌痉挛,可山现暂时性脊校侧弯。由于腰臀部肌肉痉挛反映,可出现向下肢放散疼痛的假性坐骨神经痛症状。疼痛的反映,可出现直腿抬高的牵涉性受限,而不存在于椎旁的压痛放射症状。屈颈试验检查为阴性,无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2.腰臀部肌肉、筋膜炎 主要表现于腰臀部疼痛,并可出现向下肢放散的牵涉性疼痛。触诊时痛点在筋膜、肌肉组织,并有肌纤维组织炎症的捻发感。腰椎外观无侧弯畸形。 3.梨状肌损伤 由于梨状肌与坐骨神经从解剖学上邻近,梨状肌的肿胀与增厚可影响刺激坐骨神经,出现向下肢放射痛与直腿拾高轻度受限的反映。临床广进行梨状肌牵拉试验时出现明显体征反映,但腰部无压痕与放射痛。神经功能检查无异常改变。 4.坐骨神经炎

本病常因感受风湿因素而致坐骨神经的无菌性炎症。腰腿可发生持续性疼痛,夜间尤为明显。腰椎外观无畸形,无椎旁压痛与放射症状。下肢直腿拾高试验虽可出现阳性反应,但抬腿角度一般在50°以上。 5.腰椎骶化畸形 腰椎骶化由于横突发育肥大可刺激坐骨神经出现腰腿痛症状,但脊柱外观无侧弯畸形,屈颈试验为阴性,一般不出现下肢神经功能障碍,X线片可明确观察能化畸形。 6.腰椎椎弓裂引起腰椎滑脱 由于滑脱对神经的影响,可出现下胶神经症状。但腰部活动功能无障碍,表现于典型的间歇性破行症状。腰腿痛可在休息后明显减轻,腰椎由于向前滑脱,生理前突明显加大.X线片可明确鉴别。 7.腰椎椎管狭窄症 具有典型的间歇性破行症状,脊柱多无畸形,下助虽有神经症状,但直腿抬高仍保持在60°以上。行走下肢疼痛后采用下蹲屈位即可缓解。检查可明确诊断。 8.腰椎结核 腰椎结核一般只有腰及臀部的疼痛,早期很少有下肢放射痛,骨质破坏后可出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的脊椎畸形。寒性脓肿外观可触诊。X线片可见骨质变化。病发期盯出现低热与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熟悉腰腿痛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常用的治疗原则。 2、了解腰腿痛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3、了解腰腿痛的治疗方法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床边案例教学 讲授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一、病因及病理 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主要是髓核脱水,脱水后椎间盘失去其正常的弹性和张力,由于外伤或多次反复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图)。 髓核多从一侧(少数可同时在两侧)的侧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征象;也可由中央向后突出,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障碍。如纤维环完全破裂,破碎的髓核组织进入椎管,可造成广泛的马尾神经损害。由于下腰部负重大,活动多,故突出多发生于腰4-5与腰5-骶1间隙。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放射向大腿前方。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 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概述、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腰 府失养所致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腰椎间盘突出症”范畴。 中医病名:腰痛病(TCD编码为:BGS000))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为:M51.202 ) 中医观点:腰痛,是指腰部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甚则痛连脊骨。《素问-病能论》:“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侯》:“肾经虚,风冷乘之”,“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 西医观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有内因、外因两个因素造:内因①、间盘先天发育异常。②、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力减退。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③、寒冷刺激。 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腰痛病临床常见证型: •血瘀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2、寒湿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西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①临床症状:有腰痛或有一侧以上的坐骨神经痛,可在咳嗽、喷嚏、大便等 腹压增加时加重;

腰腿痛检查及鉴别诊断

腰腿痛检查及鉴别诊断 骨科学 腰腿痛 腰腿痛病因与分类 腰腿痛检查及鉴别诊断 腰部扭伤与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科学目录 医学电子书>>〈〈骨科学》>> 腰腿痛>> 腰腿痛检查及鉴别诊断 (一)病史 1.年龄与性别:性别在腰痛中无明显差异,年龄在腰痛的诊断中有一定意义。青壮年 易患损伤性腰痛;对老年人的剧烈腰痛,应想到转移肿瘤;儿童则以脊柱结核及脊柱畸形为多见。 2.职业:无特殊意义。 3.创伤史:损伤性腰痛患者可有明确的扭伤、摔伤史,也可无创伤史,且后者占相当的比例。 4•疼痛部位:疼痛有三种情况。 (1 )局部痛:常反映病变所在。如一侧骶髂劳损,疼痛多在骶髂关节处。 (2)转移痛:骶髂关节感觉由骶1〜2神经根支配,疼痛可转移至臀部和股后部。 (3)肌肉痉挛痛:肌肉保护性痉挛及牵拉骨膜可引起疼痛。急性腰痛常有骶棘肌痉挛。 5•疼痛性质:应注意是锐痛还是钝痛,与受伤有无关系;持续性疼痛多见于炎症、肿 瘤等,间歇性或放射性痛多见于椎间盘突出症。 6•疼痛与活动、劳累、姿势、体位、气候与时间(日夜)等关节:如系劳累引起的 疼痛,卧床后即好转;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诉说阴雨寒冷时节症状加重;癌症引起的疼痛夜间加剧;椎管狭窄疾患者多伴有间歇性跛行。 7. 过去治疗情况:如为脊柱骨折、腰骶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应查明曾作何治疗,效果如何。 8.其它情况:有无胃肠系、泌尿系和妇科疾患等。 (二)一般检查一般检查是诊断腰痛最重要的步骤,必须认真、确实。检查时应将上衣及长裤

脱掉,注意背部、髋部、腹部等远隔部位的检查。对某些不肯定的体征反复检查。例如对某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经过几次检查才能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对因疼痛不能活动的病人,不必过份强调系统检查,否则不仅加重病人痛苦,也达不到预期目的。具体检查方法及步骤如下。 1.步态:观察患者步态,双下肢活动是否对称,有无跛行,可估计病人疼痛程度。 2.立位检查 (1)观察脊柱有无后凸、前凸、侧弯畸形,背肌是否痉挛。后凸分两种:弧形后凸亦称圆背,见于椎体骨骺炎、姿势性后凸、类风湿性脊柱炎等;角状后凸见于脊柱结核、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图3-185 )。 (2 )自主运动范围:嘱患者作腰部前屈、后伸、侧弯及左右旋转活动。腰椎间盘突出时,常出现一两个方向的运动受限;而脊柱结核时,脊柱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制。 (3)拾物试验:嘱患者拾取一件放在地上的物品。腰椎有病变时,拾物须屈曲双膝及 髋关节而腰部挺直。脊柱结核患者多为阳性。 3.仰卧位检查 (1)腹部触诊:注意有无肾下垂、腹膜后肿物、腰大肌寒性脓肿等。 (2)直腿抬高试验:检查者一手握病人足跖部,使踝关节背屈,另手保持膝关节于伸直位,将下肢抬高,一般能举高70 度左右。注意两侧对比。如一侧明显低于对侧,即为阳性(图3-186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有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疼痛可沿大腿后侧放射到足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