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诊疗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科诊疗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史采集】

1.发病时间,是否有外伤史或慢性积累性受伤史。

2.腰腿痛的位置、性质、持续时间、与运动的关系。

3.每次发作的诱因,既往的治疗情况。

4.是否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体格检查】

1.腰椎侧凸。

2.腰部活动受限。

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5.感觉异常:腰5神经根受累者,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骶1神经

根受累者,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6.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者,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者趾及足跖

屈力减弱。

7.反射异常:骶1神经根受压,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马尾神经受压,肛门反射减弱。【辅助检查】

摄X光片、CT、MRI、X线造影,B型超声,电生理检查等。

【诊断及分型】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

常见分型:

1.膨隆型。

2.突出型。

3.脱垂游离型。

4.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鉴别诊断】

1. 与腰痛为主要表现疾病的鉴别

(1)腰椎结核,腰椎肿瘤,常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利用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2)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3)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以第3腰椎横突尖压痛为典型表现,局部封闭效果好。(4)椎弓根峡部不连。

(5)脊椎滑脱:从X线侧位片上可了解椎体的滑脱情况并据此计算其程度。注意

近1/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滑脱。

2. 与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的鉴别

(1)神经根及马尾肿瘤,依据影像学予以鉴别。

(2)椎管狭窄症:主要临床特点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下腰痛、马尾神经或腰

神经根受压表现,需仔细研判X线片、造影、CT、MRI、才可作出鉴别。约30~40%

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同时合并椎管狭窄症。

3. 与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鉴别

(1)梨状肌综合征:以臀部和下肢痛为主要表现,髋关节外展、外旋位抗阻力时可诱发症状。

(2)盆腔疾病:如肿瘤、炎症等。

【治疗原则】

绝大多数的病人经非手术疗法可缓解症状,经严格非手术疗法,或有马尾神经受压表现的病人可行髓核摘除术。

1. 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必须坚持3周以上,之后带腰围起床作适度的活动。

(2)持续牵引。

(3)理疗。

(4)硬膜外封闭疗法:醋酸强的松龙25mg(或康宁克通A40mg),加2%利多卡因4~6ml行硬膜外封闭注射,每5~7天1次,3次为一疗程,间歇2~4周可再用一疗程。

2. 手术治疗

(1)目的:解除压迫。

(2)原则:有限术野,充分减压,维持稳定。

(3)常见术式:

1)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

2)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

【疗效及出院标准】

1. 非手术疗法常在门诊进行,临床症状消失并稳定一定时期则为临床治愈。

2. 手术治疗:病人术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无近期并发症则为临床治愈,拆线后可出院,门诊随访。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一、概念 早在1764年Contugno曾描述过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综合征状。1857年Virchow报告一例,1896年Kocher发现因外伤所致的一例腰椎间盘脱出症。1911年Middleton和Teacher报告了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而致死的一例。同年Good- Thwait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坐骨神经痛的关系。1928~1929年Schmorl等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1934年Mixter及Barr报告于手术切除脱出的腰椎间盘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后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本症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并认为本症与95%的坐骨神经痛和50%的腰腿痛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可引起继发性腰椎管狭窄。 二、诊断 临床表现: 1.疼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2.脊柱侧凸畸形主要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3.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6.神经系统检查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 2016 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疾病诊断 (1) (二)疾病分期 (2) (三)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手法治疗 (2)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牵引疗法 (4) (四)针灸疗法 (4) (五)手术治疗 (4) (六)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评价标准 (5) (二)评价方法 (5)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 一、病名 (7) 二、诊断 (7) (一)疾病诊断 (7) (二)证候诊断 (7)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 三、治疗方案 (8)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 (二)手术治疗 (10) (三)药物治疗 (10) (四)康复治疗 (11) (五)护理 (11)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 五、疗效评价 (12) (一)评价标准 (12) (二)评价方法 (12)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痹病TCD 编码:BMY091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 L4、L5 或L5、S1 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 或 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诊疗常规 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损伤、破裂、突出或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产生椎间盘和相应椎间关节及其附属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引起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的临床症候群。本病应属祖国医学“腰痛”、“痹证”、“痿证”的范畴。 该病好发于25-50岁青壮年,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较大的或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的人员多见,病因为外伤、负重、震动、不良体位、脊柱畸形等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诱发腰椎间盘突出。临床上常以L4-5、L5-S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突出的腰椎间盘刺激神经根及其周围硬膜囊,静脉丛等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射或水肿,粘连而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 二、临床表现 1、腰痛 半数以上患者先腰痛后腿痛,腰背痛为椎间盘突出刺激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致。该神经由2/3交感神经和1/3躯体神经组成,持续数天到数年不等,部位在下腰背部和腰骶部,表现为起病缓慢的腰背区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2、坐骨神经痛 大多数突出部位在L4-5和L5-S1椎间隙,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部位由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到小腿外侧和足跟,足背部,是神经性放射痛。患者常被迫屈髋屈膝位以减轻疼痛症状,因此站立位较坐位时严重。 多数患者不能长距离步行,但骑车远行无困难,当咳嗽、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则诱发和加重坐神经痛。病史较长者有少数患者因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牵涉痛可产生腹股沟区痛。 3、下腹部痛和大腿前侧痛 在高位椎间盘突出症,L2、3、4神经根受累时,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4、麻木 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感而不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区按受累神经区域皮节分布。 5、间歇性跛行 患者随行走距离增多可引起腰背痛和不适,同时感患肢疼痛和麻木加重,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因行走距离不等,当取蹲位或坐位休息短暂时间后,症状减轻,再行走后症状再出现。此系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根和椎管容积减小,使神经根充血,水肿炎症反应所致。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扩张,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引起缺氧症状。 6、马尾综合症 见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左右侧交替出现的坐骨神经痛和会阴区麻木感。有些患者在重体力劳动后或在机械牵引和手法复位后,出现剧烈腰

骨科诊疗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科诊疗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史采集】 1.发病时间,是否有外伤史或慢性积累性受伤史。 2.腰腿痛的位置、性质、持续时间、与运动的关系。 3.每次发作的诱因,既往的治疗情况。 4.是否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体格检查】 1.腰椎侧凸。 2.腰部活动受限。 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5.感觉异常:腰5神经根受累者,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骶1神经 根受累者,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6.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者,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者趾及足跖 屈力减弱。 7.反射异常:骶1神经根受压,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马尾神经受压,肛门反射减弱。【辅助检查】 摄X光片、CT、MRI、X线造影,B型超声,电生理检查等。 【诊断及分型】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 常见分型: 1.膨隆型。 2.突出型。 3.脱垂游离型。 4.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鉴别诊断】 1. 与腰痛为主要表现疾病的鉴别 (1)腰椎结核,腰椎肿瘤,常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利用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2)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3)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以第3腰椎横突尖压痛为典型表现,局部封闭效果好。(4)椎弓根峡部不连。 (5)脊椎滑脱:从X线侧位片上可了解椎体的滑脱情况并据此计算其程度。注意 近1/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滑脱。 2. 与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的鉴别 (1)神经根及马尾肿瘤,依据影像学予以鉴别。 (2)椎管狭窄症:主要临床特点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下腰痛、马尾神经或腰 神经根受压表现,需仔细研判X线片、造影、CT、MRI、才可作出鉴别。约30~4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 主攻病种临床诊疗方案 腰痛病 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目录 一诊断 (1) 二中医治疗方案 (2) 三中医治疗效果 (10) 四中医治疗难点 (13) 五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对应思路 (13)

腰痛病 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腰痛病是在肝肾亏损的基础上,因风寒湿及热邪侵袭、劳损等诱因,引起腰腿经脉痹阻,临床以腰腿窜痛、麻木为主症,具有病程迁延难愈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的一种常见病。相当于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从病理上分为膨出型、突出型和脱出型。临床以或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或跛行、或二便障碍等为主要表现,或兼见一、二,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其次是腰3~4间隙。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

背伸力减弱。 6. 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证候分类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常规治疗 1. 手法治疗 (1)麻醉下手法治疗 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运用名老中医特色理筋正骨手法,充分解除压迫,松解神经根粘连,恢复腰椎生理曲度,达到舒筋活络、通督止痛的效果。 ①牵引按压法 患者俯卧,助手分别于腋下及足跟作对抗牵引或机械牵引约10

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病多数发生于第4、5腰椎之间和腰5舐1之间的椎间盘。当椎间盘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者,即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一侧腰部疼痛,经臀外侧、大腿后侧、小 腿后外侧向下放射痛,病程较长,影响劳动。 2 .发病时部分病员有腰部扭伤史,先出现腰痛,三四天或一两星期后,疼痛转至 一侧臀部,并向下肢后外侧扩散,此时腰痛转见减轻。部分病人则无明显外伤史,而逐渐发生一侧腰腿痛。个别病人两侧下肢均感疼痛。 3 .病情严重者常发生脊柱侧弯,站立时姿势IE偻,不能直立及后仰,行走困难, 甚至扶杖亦不能行走。夜间因痛影响睡眠,或不能直腿平卧,仅能屈膝侧卧。 4 .检查时,患侧的大肠俞、居醪、环跳、委中、阳陵泉或承山周围有压痛。嘱病人 仰卧位,作直腿抬高试验时,疼痛愈重者,抬高程度愈低。病程已久的患者,病侧下肢肌肉多见萎缩,小腿及足背外侧可有痛觉减退,或自觉麻木畏冷。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虽然疼痛严重,但无发热或食欲减退等全身症 状,髓、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多无障碍。诊断时应与腰椎结核或其他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之疾病作鉴别。 【治疗】 一、推拿疗法 病人俯卧,医生于腰部、环跳、居醪、承山等痛点作按压、拿捏、揉摩等手法,然后作扳腿、斜扳等手法(见腰麻推拿)。隔日或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 二、腰麻推拿 对于病程长、疼痛重的病人,可于腰麻下作推拿。腰麻推拿操作方法:按常规作好单侧腰麻,30分钟后开始推拿。 1.病人仰卧,由医生及助手分别拉病人两足及两侧腋窝部作对抗拔伸,每次持续1分钟,作2~3次。 6 .将双下肢依次作直腿抬高至最大限度,在抬腿最高位置,将踝关节用力背伸3~4次。

骨科常见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二、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症状 1.腰痛 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

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

①破裂的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化学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得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的神经根缺血。上述三种因素相互关连,互为加重因素。 3.马尾神经症状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体征 1.一般体征 (1)腰椎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 (2)腰部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因为前屈位时可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并增加对受压神经根的牵拉。 (3)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间隙相一致,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1cm处,可出现沿坐骨神经放射痛。约

骨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20~60岁多发,以45岁最为常见,发病率女性为男性的2~3倍;大部分起病缓慢,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适、发热、纳差等症状。 关节表现:晨僵、痛与压痛、关节肿、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肺部改变(间质性变、结节样变、胸膜炎),心包炎,胃肠道不适(上腹不适、胃痛、恶心、纳差、甚至黑便,多为抗风湿药所致),贫血、干燥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RF(+)、急性期ESR升高,补体升高 X线片:以手指和腕关节的X线片最有价值。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标准: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线摄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鉴别诊断 1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男性青年,以非对称性的下肢大关节炎为主。骶髂关节炎具典型的X线改变。RF(—),HLA-B27(+)。 2骨性关节炎: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关节痛不如类风湿性

关节炎明显,以累及负重关节如膝、髋关节为主。血沉增快多不明显,血清RF(—)。 3系统性红斑狼疮:本病关节病变较类风湿的关节炎症为轻且关节外的系统性症状如蝶形红斑、脱发、蛋白尿等较突出。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多阳性,补体则多低下。 4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少年,其关节炎的特点为四肢大关节游走性肿痛,很少出现关节畸形。关节外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ASO(+)。 治疗 1一般性治疗:适当休息,急性期关节制动、恢复期关节功能锻炼等 2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双氯灭痛、炎痛喜康等) (2)慢作用抗风湿药 甲氨蝶呤7.5~15mg/次,每周一次,口服或肌注 雷公藤多甙片20mg/次,口服,Tid 金合剂:硫代苹果酸金钠, 每周肌注1次,由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每次50mg, 待有效后注射时间可延长; 金诺芬3mg, Po, Bid 柳氮磺吡啶2g/日,分3~4次口服,由小剂量开始 其它有青霉胺、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霉素A等。 (3)生物制剂:γ干扰素、抗TNFa抗体、抗T淋巴细胞及其受体的单抗 (4)中药风湿仙丹系列、顽痹康胶囊等内服、风湿康擦剂外用 (5)肾上腺皮质激素,只有在其它疗法无效后才用,不良反应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指南骨科及治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指南骨科及治疗方案 【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相对应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骨科的常见和多见病,时腰腿痛的最常见病因。好发于20〜50岁,男女之比为4〜6:lo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因为椎间盘变纤性,纤维环破裂,髓骨脱出,化学性刺激和机械性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发生于L4〜L5和L5〜S1,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90%〜96%。 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其病理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一 (1)膨隆型纤维环有部分破裂,而表层完整,髓核向椎管内局限性膨起,表面光滑,经适当的保守治疗可缓解或治愈。 (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突出多不规则,有时呈菜花状或碎片状,突出物可与周围粘连,此型常须手术。 (3)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游离的髓核碎块可远离病变椎间隙。此型神经根刺激症状十分明显,可产生马尾经症状,应立即手术。 关节髓核突出的位置可分为:

1.侧旁型突出 (1)根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向后内侧挤压。临床上产生神经根放射痛,脊柱向健侧弯,向患侧突。 (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向后外侧挤压。临床上产生神经根放射痛,脊柱向患侧弯,向健侧突。 (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临床上产生严重的神经根放射痛,脊柱生理前突消失,前后活动度小,无侧弯。 2.中央型突出 髓核向后方中央突出。 (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一侧,可压迫一侧或两侧神经根,但以一侧较重。 (2)正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较大,两侧神经根广泛受压,出现两侧下肢功能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诊断标准】 (1)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的特点有:①疼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放射。②疼痛与腹压有关。③疼痛与体位活动有明显关系一一一般于活动或劳累后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后好转。

腰椎间盘突出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2011年修订版) 中医:腰痹病 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史采集】 1.年龄与性别:好发于35-45岁长期从事工作的煤矿工人、搬运工人、建筑工人等多见,也常见于长期久坐工作者。 2.诱因及相关病史:可与外伤劳损等诱因有关,发病与椎间盘退变、腰肌乏力、劳累因素有关。 3.疼痛部位、特点、伴随症状:腰痛伴单侧或双侧放射性下肢痛,可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体格检查】 一、症状 1、腰痛伴放射性下肢痛、下肢麻木; 2、无力可表现足趾活动不灵活或踇趾背伸力减弱或足的背伸、外翻力量的减弱; 二、体征 1、腰椎生理前凸减小、平直、腰椎侧弯; 2、压痛点多位于病变间隙棘突旁,典型者,压痛向同侧臀部及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放散; 3、腰部活动受限腰部的前屈、后伸及向患侧屈曲均可受限; 4、神经系统检查: 1)感觉障碍 L3/4间盘突出的患者,感觉障碍区大腿前区; L4/5间盘突出的患者,感觉障碍区多出现在小腿外侧、后外侧或足背的内缘; L5/S1间盘突出的患者,感觉障碍区多出现在足跟部或足外缘。 2)反射改变 L3/4间盘突出的患者,可出现患侧膝腱反射异常; L4/5间盘突出的患者,可出现患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可表现减弱或消失异常; L5/S1间盘突出的患者,可出现跟腱反射可表现减弱或消失; 5、特殊检查 1)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 2)健肢抬高试验 3)屈颈试验 4)股神经牵拉试验 5)仰卧挺腹试验 【辅助检查】 1.常规拍X线。 2.CT片:椎间盘后缘变形或有局部突出影,硬脊膜和脂肪移位。 3.磁共振(MRI)成像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出突出髓核的形状(扁平形、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在矢状位图像中,可见到突出的髓核与硬脊膜和脂肪分界清楚,突出的部分髓核与未突出的部分髓核之间有窄颈相连。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范本模板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定义]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检查程序] 1.问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等.有无下腰部疼痛,或向下肢放射性疼痛,放射痛是否过膝;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之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麻木沉重,或因咳嗽、喷嚏而加重。 2.望诊。患者行走是否困难,表情是否痛苦。腰部皮肤有无红肿、瘀血;脊柱有无畸形;腰椎是否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或躯干偏歪于一侧,不能自如站立;或间歇性跛行,行走时下肢无力,下蹲后症状减轻。 3。查体。 (1)触诊。腰椎有无明显侧突畸形;腰部能否触及到结节或条索状物,局部肌肉是否紧张;棘突旁有无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腰后伸按压痛点是否疼痛加剧;病久患肢肌肉是否萎缩,感觉是否迟钝,背伸力是否减弱或消失等症。 (2)腰部活动度。腰部前曲、后伸、侧弯活动、左右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是否阳性。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巴彬斯基氏征、奥本罕姆氏征、戈登氏征。 4。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显示腰椎是否侧弯、增生、椎间隙不等宽或狭窄(包括正位、侧位片)。CT、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依据]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过膝,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曲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久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和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鉴别诊断]

中医院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中医院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腰腿痛(TCD编码:BNS150)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日本N.NAKAL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1.症状 (1)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2)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2.体征 (1)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2)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 (3)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脊肌痉挛。 (4)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不停步下蹲休息。 (5)神经系统征象:80%病人出现感觉异常,70%病人出现肌力下降。

(完整word)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2011汇总,推荐文档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诊疗规范 (2011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腿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六: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问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三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中医证候分类: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舌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考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四病理分型: 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卜肢放射痛,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涌,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查: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脱出:下腰痛,伴双侧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查:椎间盘肉左右突出,并可见游离块: 3、中央型椎间盘脱出:除出现腰腿痛的症状外,还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CT检查:椎间盘向正中方向突出; 4、上下型椎间盘脱出:大部分患者仅有腰痛症状,X光检查病变椎间盘可见Schmori结节。 二、治疗方法 (一常规针刺疗法,采用循经与腰部局部取穴。 腰部选穴:腰夹脊、腰阳关、气海俞、肾俞、大肠俞、 太阳经:大腿或小腿后侧疼痛患者选用足太阳经穴位:会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少阳经:大腿或小腿外侧疼痛患者选用足太阳经穴位:环跳、风市、阳陵

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性)诊疗常规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4、5、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对于突出较大,症状较明显,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可考虑手术治疗。【诊断标准】 1、典型临床表现及体征。 2、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纯、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纳入标准】 单纯、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排除标准】 1、复杂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者。 2、术区有明显感染灶者。 3、合并有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者。 4、合并有其他内科疾病者。 【治疗常规】 1、手术 (1)手术方式:髓核摘除术。 (2)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 (3)药物:术中预防应用抗生素(I类)以及麻醉用药。 2、术后处理

(1)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I类)及活血化淤、脱水药物。 (2)术后应用骨伤治疗仪。 (3)视伤口情况换药5次(包括拔引流管),引流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术后14天拆线。 (4)复查X线片,复查血常规,使用腰围。 (5)医生指导下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及腰背肌功能锻炼)。 【出院标准】 1、伤口甲级愈合。 2、体温正常。 3、血常规正常。 4、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质量标准】 1、平均住院日:17天。 2、疗效标准:治愈率>95% 。 3、切口感染率<1%。

河南省按病种付费治疗临床路径指南 适用对象:腰椎间盘脱出拟行:单纯或单节段腰椎间盘 脱出髓核摘除术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预期住院天数:17天/实际住院天数:天 预期术前住院天数:2天/实际术前住院天数:天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病症。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20-50岁占90%以上。约70%勺病人有腰部受伤史。正常椎间盘弹性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致破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到挤压、扭转等应力作用和轻微损伤的积累,在30岁以后椎间盘发生退行 性变,使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病变。多位于腰4、腰5和腰5、骶1两间隙。 临床表现 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疼痛剧烈,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方向放射,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外侧,甚至足跟和足背外侧,随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或弯腰而加剧,休息时好转,整个患病过程有明显间歇性。 2.局部压痛,在腰4.5或腰5骶1的棘突间中线旁或中线有深部压痛,并常沿坐骨神经支配区放射。 3.腰部僵直,生理前凸平直,可出现脊柱侧凸,骶棘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 4.直腿抬咼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5.下肢的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有改变,严重者有肌肉萎缩。 诊断依据 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2.局部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3.直腿抬咼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4.腰部生理曲度平直,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受限。 5.下肢感觉,肌力与腱反射有改变。 6.X线检查显示椎间隙变窄。 7.椎管造影显示脊髓有压迫。 8.CT扫描显示椎间盘突出。 9.核磁共振影像〔MRI丨显示椎间盘突出。 治疗原那么 1.完全卧床休息。 2.骨盆牵引。 3.推拿按摩。 4.封闭疗法。

5.药物治疗〔消炎痛等〕。 6.手术治疗。 用药原那么 1.早期病症轻病例,以保守疗法为主。 2.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病症或病症严重,反复发作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或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应行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工作。 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未愈:病症、体征无改善。 二、颈椎病 疾病简介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病症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疾病分类 (1)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常表现为一侧上肢节段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麻木。 (2)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颈椎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有的以上肢开场发病,向下肢开展;有的以下肢开场发病,向上肢开展。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难等。 (3)椎动脉型: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常伴有头晕、黑朦等病症,与颈部旋转有关。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 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疾病诊断 (1) (二)疾病分期 (2) (三)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手法治疗 (2)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牵引疗法 (4) (四)针灸疗法 (4) (五)手术治疗 (4) (六)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评价标准 (5) (二)评价方法 (5)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 一、病名 (7) 二、诊断 (7) (一)疾病诊断 (7) (二)证候诊断 (7)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 三、治疗方案 (8)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 (二)手术治疗 (10) (三)药物治疗 (10) (四)康复治疗 (11) (五)护理 (11)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 五、疗效评价 (12) (一)评价标准 (12) (二)评价方法 (12)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010临床诊疗方案

2010临床诊疗方案 骨,一科临床诊疗方案 XX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系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岀,压迫和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等所引起的一系列腰腿痛的症状和体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腿痛原因之一。 一.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 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1)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超过半年,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 (2)本病首次发作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为主者,病人因疼痛难以行动及入眠,被迫处于屈競膝卧位或跪位。 (3 )患者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受压麻痹。 (4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椎管狭窄。 2.手术方式(1 )单侧椎间盘突出:微创后路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或进口齐柏林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椎间盘镜手术切口2cm,手术损伤小,疗效好。 (2 )双侧椎间盘脱出: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或次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 (3 )椎间盘脱出合并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并狭窄部位减压术。 (4 )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并椎弓根 系统内固定术。 3.术后处理(1 )术后第二天即进行直腿抬高.踢腿;静脉滴注改善微循环药物及脱水药。 (2)适当休息6周,避免重体力劳动,戴腰围保护三个 月。 (3)加强腰背部肌功能锻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