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超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治疗!(附治疗图解)

收藏!超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治疗!(附治疗图解)

正文开始

1、腰椎间盘突出症

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或血管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腰痛并常伴坐骨神经痛等临床症状的一种病变。

2、发病率

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农村基层地区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约6~8:1。在我国腰腿痛门诊中大约10%-15%的患者被诊断为腰突症,因腰腿痛收治住院患者中诊断该病的病例大约占25%-40%,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腰突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

解剖结构

1、腰椎的结构

(1)椎体肥厚;棘突呈方板状,水平向后伸。

(2)腰段椎管的形状

从上而下为卵圆形----三角形---三叶形

(3)腰椎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内、外关系)。

2、腰椎间盘的结构

3、韧带

a.前纵韧带:限制脊柱过伸

b.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屈

c.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限过屈

d.棘间韧带

e.棘上韧带

f.横突间韧带

4、腰部肌肉

5、椎间盘与神经根

病因病机

1、病因

(1)内因:椎间盘本身退变(髓核脱水、韧带松弛)

(2)外因:损伤(急性损伤、劳损、腰骶部持续震动),风寒侵袭。

(3)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吸烟、饮酒、妊娠等。

2、病机

机械性刺激化学性无菌性炎症

(压迫、牵张)自家免疫反应

\/ ( 髓核突出)

神经根内损伤

(缺血、水肿、纤维化及脱髓鞘)

神经功能改变

/\

神经功能减低神经根痛敏-疼痛

(肌肉无力、感觉障碍)(异位冲动)

急性损伤:

慢性劳损:

临床分型

一、根据髓核突出方向分型

1、向椎体内突出(多发于青年期)

2、向前突出(不引起症状)

3、向前下方突出

4、向后方突出(多见)

5、向后侧方突出(与神经根关系密切,可引起放射痛)

二、根据向后突出的部位不同分型

1、单侧型

2、双侧型

3、中央型

三、根据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分型

1、肩上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外上方。

2、腋下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内下方。

3、肩前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正前方。

4、椎间盘破裂病理分型:

•膨出型——纤维环未破裂,膨出为生理退变,纤维环松弛但完整,髓核皱缩,表现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边缘。

•突出型——纤维环破裂,后纵韧带完整。髓核经纤维环裂隙向椎管内突出,后纵韧带未破裂,影像学表现为椎间盘局限性向椎管内突出,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此型通过牵引、卧床等保守方法可缓解,但由于纤维环裂隙愈合能力较差,复发率较高。

•脱出型——纤维环、后纵韧带均破裂;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内多有明显症状体征,脱出多难自愈,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大多需要微创介入或手术治疗。

•游离型——脱出的髓核在椎管内游走。脱出髓核与相应椎间盘

不连接,可游离到椎管内病变的上或下节段、椎间孔等,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神经根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少数可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此型常需手术治疗。

5、根据突出间隙的多少分型

•单发型仅1个腰椎间盘突出者占85%,仅压迫相应的一个神经根。

•多发型2个或2个以上腰椎间盘突出者占15%,可压迫多个神经根。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腰痛腰间盘突出症的常见症状,也是早期症状,以持续性钝痛为多见,也有腰痛急性发作,呈痉挛性剧痛,难以活动,各种活动均受影响。

2、坐骨神经痛由于5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及L5/S1椎间隙,故多有坐骨神经痛。疼痛多为钝痛,并逐渐加重,呈发射痛。

3、腹股沟及大腿前内侧痛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时,突出的腰椎间盘可压迫2、3、4神经根,导致支配区域疼痛。

4、间歇性跛行由于腰及下肢的疼痛及麻木突然加重所致。多出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腰椎管狭窄,或原发性腰椎管狭窄的表现。行走时腰椎管内受阻的丛静脉逐渐扩张,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引起缺氧。

5、马尾综合征主要表现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巨大突出时,可压迫附近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出现严重的双侧或左右交替的坐骨神经痛、会阴区麻木、排尿排便不利、双下肢的不全瘫痪等。

6、其他有的患者的患肢可出现发凉、尾骨痛、小腿水肿等。

二、体征

1、腰部畸形

由于髓核向后突出,腰部被动前屈可缓解神经根所受的压迫,腰

椎侧屈发生较晚。

2、活动受限急性期因保护性腰肌紧张,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慢性期主要以腰部前屈和向患侧侧屈受限明显,强制弯曲时加重放射痛。

3、椎旁压叩痛并向同侧下肢放射痛腰椎间隙棘突旁有深压痛,压痛点对诊断定位有重要意义。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30度以下为强阳性,40~50度为中等阳性,60度以上为弱阳性。

5、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若健侧直腿抬高活动诱发患侧坐骨神经痛,表明有椎间盘较大的中央型突出或为腋下型突出,肩上型突出常呈阳性。

6、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为上腰部椎间盘突出症的阳性体征。患者俯卧,膝关节完全屈曲,足跟触及臀部,后伸髋关节,则L2-L4神经根张力增加,股神经受牵拉,患者感觉到腹股沟及大腿前方疼痛者为阳性。

7、屈颈试验阳性

头颈部被动前屈,使硬膜囊向头侧移动,牵张作用使神经根受压加剧,而引起受累的神经痛者为阳性。

8、腱反射异常腱反射减弱说明L5、S1神经根受压。

9、皮肤感觉异常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神经根会出现相应的神经所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退或麻木。

10、肌力减弱L3/L4椎间盘突出,股神经受累时,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L4/L5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肌力减弱,趾伸肌肌力减弱;L5/S1椎间盘突出,骶神经受累时,足跖屈力减弱,病程久者常有足背伸肌群萎缩。

根据体征推算椎间盘突出的部位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辅助检查

1、X线片表现:正位片可显示腰椎侧弯;椎间隙变窄或左右不等,患侧间隙较宽。侧位片显示腰椎生理前屈减少或消失,发生椎间盘突出的椎间隙后方宽于前方;后期椎体边缘有骨赘形成,关节突关节退变,上、下关节突交错,下关节突变尖插入椎间孔,使椎间孔变小。

2、CT、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的影响。

CT示突出的椎间盘高于硬膜囊密度,正中稍偏左,压迫硬膜囊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椎间盘膨出(较严重,向后有突出)

椎间盘突出症在MRI上的表现

3、肌电图检查

根据异常肌电图的分布范围可断定受损的神经根及其对肌肉的影响程度。L4/5椎间盘突出,主要累及腓骨长肌和胫前肌,L5/S1椎间盘突出,主要累及腓肠肌内侧头和外侧头;L4/5椎间盘突出累及的肌肉比较多,股四头肌可出现异常电位。

二、诊断要点

1、有腰部扭伤后突发的腰腿痛病程,咳嗽、打喷嚏时加重。

2、有典型的直腿抬高试验加重的体征、足腿麻木区、膝与跟腱反射减弱及伸踝、伸足拇趾无力等体征。

3、影响学检查支持诊断,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排除腰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脊髓与马尾肿瘤引起的腰腿痛。

三、鉴别诊断

1、急性腰扭伤有明显外伤史,病程短,局部压痛明显,痛点进行封闭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放射性坐骨神经痛。CT检查无腰椎间盘突出。

2、腰椎结核可有腰腿疼征象,病程长,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乏力、血沉加快,下腹部有时可触及冷性脓肿。X线片可显示椎间隙模糊、变窄,椎体相对边缘有骨质破坏。

3、马尾神经瘤腰腿疼呈持续性,无间歇缓解;白天稍活动可减轻,夜间卧床时感疼痛加剧。脊柱无侧屈,腰部功能尚好。脑脊液检查示总蛋白量增高,脊髓造影有站位性病变。

4、腰椎椎管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以长期慢性腰腿疼和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卧床休息时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CT、椎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5、强直性脊柱炎病变为进行性,早期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病变逐渐向上,血沉加快;晚期脊柱呈竹节样变、关节融合。

6、梨状肌综合征以臀腿痛为主要表现,压痛点位于环跳穴处,腰部无明显压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腰部功能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治疗

大多数病人可经非手术治疗缓解,只有少数病人需要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是否能使突出之椎间盘回缩,破裂之纤维环愈合,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根据来作定论。但至少可使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水肿消退、黏连松解、压迫部分或全部解除,从而使症状缓解或完全消失。但部分严重病例,因突出的髓核很大,神经压迫严重,需早期手术接触神经压迫。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全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全文) 定义及自然病史 问题1: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准确的定义是什么? 椎间盘的物质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无力,肌节麻痹或皮节感觉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 工作组专家共识 问题2: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自然病程如何? 因目前并没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自然病程的相关研究,工作组一致同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无论治疗与否,均能得到改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随着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萎缩/ 退变。很多研究(但并非所有)显示随着突出椎间盘减小,临床功能逐渐改善 工作组专家共识 诊断及影像学 问题3:何种病史和体检结果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肌力,感觉,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对侧Lasegue 征等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 推荐等级:A 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并和坐位直腿抬高试验进行比较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有所帮助。 推荐等级:B

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咳嗽冲击试验,Bell 试验,过牵张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弓形试验(slump test,注1),腰椎运动度,反射消失等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方面的作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 问题4: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为合适的方法是什么?何时需要应用上述方法? 目前并没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 病的优势。工作组专家推荐有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MRI 检查是最为合适的无创影像学检测手段。若患者行MRI 检查存在禁忌,或者检测后无法判断结果,则推荐CT 作为次选手段。 工作组专家共识 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无创的MRI 作为影像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推荐等级:A 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CT,脊髓造影,或CT 脊髓造影作为影像学检测的备选方案。 推荐等级:A 目前电神经检查(electrodiagnostic study)用于诊断神经根压迫在临床中使用已经较为广泛,但该检查不能辨别神经压迫的原因。专家组认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首选方案仍应该是对应部位的轴位影像学片,电神经检测只能作为确定其他可能合并症的一个辅助手段。 工作组专家共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于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马尾神经等,产生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盘膨出症等。 本病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总发病人数的80%,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下腰部椎间盘为本病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约占总发病人数的98%。其中,第4、5腰椎之间的椎间盘约占60%,第5腰椎与骶骨之间的椎间盘次之。 【病因病机】 腰部有5个椎间盘,牢固地连结两个相邻的椎体。每个椎间盘由3部分构成,椎间盘外周有坚韧而富有弹性的纤维软骨组织构成的纤维环,内有乳白色透明胶状体,富有弹性的髓核,其上、下面各有一薄层软骨板,为透明软骨构成,紧密附着于坚强的前纵韧带。纤维环的后部最薄弱,较疏松地附着于薄弱的后纵韧带,在椎管腔前壁后纵韧带尤为薄弱。髓核组织在幼年时呈半液体状态或胶胨样,随着年龄增大,其水分逐渐减少,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和无定型物质逐渐增多,以后髓核变成颗粒状和脆弱易碎的退行性组织,除胎儿时期外,椎间盘无血管供应,其营养主要依靠椎体血管和组织液渗透,故当椎体病变时,椎间盘不易被吸收消失。 椎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实现椎骨之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弹性很大,具有与气垫相仿的压缩、伸展作用,可吸收由各种原因产生的震荡力,亦可因压缩力不匀而向前、后、左、右倾斜。腰部前屈时椎间盘前方承重,髓核后移;腰后伸时椎间盘后方负重,髓核前移。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椎间盘不断地承受脊柱纵轴的挤压力和牵拉力。 (一)病因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的基本原因。因年龄增长,椎间盘组织水分减少,失去弹性,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是造成椎间盘容易破裂的内因。 急性或慢性损伤为发生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外因,最常见的原因是在姿势不当或准备欠充分的情况下搬动或抬举重物,或长时间弯腰后猛然伸腰、猝倒时臀部着地等,腰部直接外伤引起本病者比较少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由于腰部的轻微扭动,也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如弯腰洗脸时、打喷嚏或咳嗽后也能引起本病。由于椎间盘退变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有些患者无明显诱因而发病,可能是由于肌肉痉挛所致。另外,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使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以及腰椎穿刺、遗传因素、年龄大小等亦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纤维环破裂时,突出的髓核挤压神经根,为造成腰腿痛的根本原因。髓核处于半液体状态时,突出的组织可以消散、吸收,神经根压迫也随之减轻或消失。如果髓核已变性,成为透明或纤维软骨碎片或钙化等,则会长期压迫神经根,引起明显、持久的神经痛,这种病理组织易与神经根、硬膜粘连。在吸收过程中,局部留有血管的结缔组织增多,侵入椎间隙,以修复缺损的纤维环及吸收变性的髓核。髓核损坏后,除椎间隙逐渐变窄和椎体的相对边缘发生反应硬化外,还可发生椎体间失稳、关节突关节交错移位,出现椎体轻度前移或后移,椎体缘唇样增生,关节突关节变性、肥大及周围黄韧带变性、增厚。这些病理性改变严重时可挤压神经根,引起与椎间盘突出同样的病症,髓核受的压力还可使软骨板向椎体内膨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何海军 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是因椎间盘的蜕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它的发病率与各种因素有关,占门诊下腰痛的 10-15% ,占骨科因腰腿痛住院的 25-40% 。男女的发病率相差比较大,一般认为是 7~12 : 1 ,可能与和男性劳动强度大有关系。发病年龄主要见于青壮年,其中 80% 以上分布与 20-40 岁之间。它发病的部位可见于腰椎的各个节段,但以 L 4-5 最为多见,大概占 60% 左右。 L5-S1 占到 30-40% ,其它的分布在 L3-4 或者以上节段,其中同时两节突出者占 5-10% 。 二、历史回顾 有史记载以来,人类就受到腰腿痛的烦扰。在原始文化中将其归罪于魔鬼在作怪。后来古希腊人认识到下腰痛症状系由疾病引起,并以休息和按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到公元 15 世纪才明确地描述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到公元 18 世纪提出这种疼痛是由坐骨神经引起的。 三、解剖概要 椎间盘的构成由上、下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三部分组成。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的四分之一,其中腰部最大,颈部次之,胸部最小。 软骨终板上下各一,它的平均厚度大概是 1mm 。作用主要是承受压力、保护椎体。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椎体不会因压力而产生吸收的现象,防止髓核突入椎体。 纤维环为纤维软骨组织,防止髓核向周围突出。纤维环可以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组成。纤维环的前部和两侧部分最厚,几乎等于后侧部分的 2 倍。纤维环比较坚固,它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可以保持脊椎的稳定性。 髓核是脊索残余的组织,黑白色,它的水份含量可以占髓核总量的 75-90% 。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物质逐渐被软骨组织所替代,各种成份组结合使髓核形成立体网状角状结构。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以变成扁平。纤维环与软骨板将髓核限制在球形腔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病名,准确的讲,应该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症”,中医学中属于腰痛范畴。痹症范畴由于各种原因(如扭伤、劳损等)使腰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和扭转导致腰椎间盘的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造成髓核向后或后外侧脱出,产生腰腿痛等综合症候群,称之为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简称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症多发于中青年人,发病部位以腰4~5椎间盘多见,腰5骶1椎间盘次之,有时上下两个椎间盘同时发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破裂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软骨盘突出等等。本病是常见的腰腿痛病之一,本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者多于脑

力劳动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重者可致人丧失工作能力乃至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因此,在本病早期就须及时治疗,这样不仅减少病人痛苦,而且疗效多佳。 椎间盘的生理作用 腰椎间盘与颈段、胸段椎间盘的功能基本相似,在介入脊柱承受躯干重量,联系肢体,保持整个身体正常的生理姿势,进行躯干的各种运动时,腰椎间盘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具体的功能如下: (1)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随椎体的发育,椎间盘增长,以此增加了脊柱的长度。 (2)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活动度。 (3)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即使椎体间仍然有一定的倾斜度,但通过髓核半

液状的成分使整个椎间盘承受相同的应力。 (4)缓冲作用。①由于弹性结构特别是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变扁平,使加于其上的力可以平均向纤维环及软骨板各方向传递;②是脊柱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使由高处坠落或肩、背、腰部突然负荷时,起着力传导的缓冲作用,起到保护脊髓及脑部重要神经作用。 (5)维持侧方关节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 (6)保持椎间孔的大小,正常情况下椎间孔的大小是神经根直径的3~10倍。 (7)维持脊柱的曲度,不同部位的椎间盘厚度不一,在同一腰椎间盘其前方厚,后方薄,使腰椎出现生理性前凸曲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专科检查(有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专科检查(有图)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oz-scre enshot-1.pn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 mp/moz-screenshot.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专科检查 【第一步:问诊】 (1).具体哪里不舒服,病程的长短 (2).疼痛的性质,是局部痛还是放射痛,放射的区域,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放射的区域:①.大腿后侧至腘窝——L3/L4段 ②.大腿后外侧————L3/L4段 ③.放射到小腿————L5/S1段 ④.单纯下腰臀部到臀横纹——L5/S1的棘上、棘间、骶髂关节、髂嵴唇、梨状肌、臀大肌、臀小肌 (3).发病的原因https://www.360docs.net/doc/4a19231211.html, 医学考试论坛 包括工作的环境、生活习惯、地域特征 地域特征:①.南方人——肌肉较松弛,操作幅度要小 ②.北方人——肌肉较紧凑,操作幅度可大 (4).有无外伤史、恶性病、严重的皮肤病等整体评估

【第二步:望诊】 (1).行走的姿态 有无斜颈、两肩是否水平、脊柱有无侧弯反弓、步态有无跛行、足尖的朝向是否向前 (2).观察面容 多痛苦、憔悴、焦虑面容。眼圈灰暗弹性差 (3).坐位姿态 看脊柱有无侧弯、反弓、凹陷、两侧的肌肉有无绷紧挛缩 【第三步:专科检查】 (一)、站立位检查 嘱患者做前俯后仰动作:①.前俯症状加重——椎管外的病变②.后仰症状加重——椎管内的病变 (二)、坐位检查 虚拳叩击在横突间的关节囊处,看有无疼痛和放射痛,注意老年人和严重放射痛的患者动作要轻柔。 (三)、仰卧位检查 1.双下肢形态和长度的对比 (1). 形态对比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专科检查及神经系统解剖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专科检查及神经系统解剖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专科检查 【第一步:问诊】 (1).具体哪里不舒服,病程的长短 (2).疼痛的性质,是局部痛还是放射痛,放射的区域,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放射的区域:①.大腿后侧至腘窝——L3/L4段 ②.大腿后外侧————L3/L4段 ③.放射到小腿————L5/S1段 ④.单纯下腰臀部到臀横纹——L5/S1的棘上、棘间、骶髂关节、髂嵴唇、梨状肌、臀大肌、臀小肌 (3).发病的原因 包括工作的环境、生活习惯、地域特征 地域特征:①.南方人——肌肉较松弛,操作幅度要小 ②.北方人——肌肉较紧凑,操作幅度可大 (4).有无外伤史、恶性病、严重的皮肤病等整体评估 【第二步:望诊】 (1).行走的姿态 有无斜颈、两肩是否水平、脊柱有无侧弯反弓、步态有无跛行、足尖的朝向是否向前 (2).观察面容 多痛苦、憔悴、焦虑面容。眼圈灰暗弹性差 (3).坐位姿态 看脊柱有无侧弯、反弓、凹陷、两侧的肌肉有无绷紧挛缩 【第三步:专科检查】 (一)、站立位检查 嘱患者做前俯后仰动作:①.前俯症状加重——椎管外的病变 ②.后仰症状加重——椎管内的病变 (二)、坐位检查 虚拳叩击在横突间的关节囊处,看有无疼痛和放射痛,注意老年人和严重放射痛的患者动作要轻柔。 (三)、仰卧位检查

1.双下肢形态和长度的对比 (1).形态对比 患者双下肢自然伸直,术者立在患者的足跟前。术者双手握持患者双踝关节上提30~40cm,松手让其自然下落,观察双足着床后的形态。 ①.正常:↑⊙↑——双足一致向上稍外展 ②.内收:↗⊙↖或者↗⊙↑——提示大腿前内侧内收肌痉挛、紧张 ③.外展:↖⊙↗或者↖⊙↑——提示大腿后外侧外展肌痉挛、紧张 (2).长度对比 术者双手掌托在患者的踝关节下面,双拇指握持在踝关节的前面。术者边下蹲,边把患者的踝关节向下方拉直足跟,比较两足跟的长短。 ①.正常:等长 ②.异常:不等长——提示腰骶段和骨盆有移位和倾斜 2.直腿抬高实验 ①.10~30°开始放射性疼痛加重——阳性体征 ②.40~60°开始放射性疼痛加重——弱阳性体征 ③..70~90°开始放射性疼痛加重——阴性体征 3.“4”字实验 踝关节放在对侧膝关节上,正常人的膝部外侧可以紧贴到床面,如果不能接触到或者勉强可接触但是髋部不适——提示股内收肌群紧张,髋关节有问题。 4.反“4”字实验 踝关节放在对侧膝关节上,术者一手按在患者肩上,一手将膝部向对侧按压,如臀及下腰部牵拉不适——提示骶髂关节、髂嵴唇、臀中小肌、梨状肌有问题(四)、俯卧位检查 1.胸腹垫枕试验 (1).胸下垫30cm高枕,双手自然放两侧,使腰段向下凹陷——如腰部疼痛加剧,提示椎管内病变、真性突出、多伴有放射症状 (机理):胸部垫枕后,腰段椎管内的间隙变窄,黄韧带堆积,小关节重叠,挤压到小关节囊和神经根,使神经根与突出物及硬膜囊碰撞,出现远端神经放射症状 (2).腹下垫30cm高枕,双手自然放两侧,使腰段向后凸起——如腰部疼痛加剧,提示椎管外病变、假性突出、不伴有放射症状 (机理):胸部垫枕后,腰段椎间隙加大,腰背部的肌肉受牵拉绷紧而出现酸困不适,少有神经放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 主攻病种临床诊疗方案 腰痛病 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目录 一诊断 (1) 二中医治疗方案 (2) 三中医治疗效果 (10) 四中医治疗难点 (13) 五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对应思路 (13)

腰痛病 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腰痛病是在肝肾亏损的基础上,因风寒湿及热邪侵袭、劳损等诱因,引起腰腿经脉痹阻,临床以腰腿窜痛、麻木为主症,具有病程迁延难愈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的一种常见病。相当于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从病理上分为膨出型、突出型和脱出型。临床以或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或跛行、或二便障碍等为主要表现,或兼见一、二,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其次是腰3~4间隙。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

背伸力减弱。 6. 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证候分类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常规治疗 1. 手法治疗 (1)麻醉下手法治疗 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运用名老中医特色理筋正骨手法,充分解除压迫,松解神经根粘连,恢复腰椎生理曲度,达到舒筋活络、通督止痛的效果。 ①牵引按压法 患者俯卧,助手分别于腋下及足跟作对抗牵引或机械牵引约1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杜心如 写在课前的话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它以腰痛、腿痛或腰腿痛并存为症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全国范围内已较普遍地开展各种方式的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大多数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将能充分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保守治疗,也就是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适合于初次发作、症状轻、椎间盘突出不明显的患者。80%~90%的病人经保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一)卧床休息 建议病人要卧硬板床,这样对腰椎的支撑作用较好。但卧位不做要求,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即可。 (二)牵引 牵引主要用于缓解肌肉的痉挛,并不能使椎间盘还原,所以一旦椎间盘突出,希望用牵引来使椎间盘复位的可能性不大。一般情况下不要用暴力牵引,应采取持续的小重量牵引,以病人能够忍受为度。 (三)推拿按摩 推拿主要是进行腰背肌的按摩,目的在于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症状。所以需要轻柔的手法,而不是用重手法或暴力手法。轻柔的手法可缓解肌肉痉挛,缓解病人症状,而重手法、暴力手法进行推拿按摩容易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 药物治疗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保守疗法之一,常用的药物有哪些,都有什么样 的功效呢?

(四)药物治疗 对于急性期的病人,尤其初次治疗的病人,可用脱水疗法,目的是缓解神经根水肿,临床上最常用的是甘露醇250ml,q8h静脉点滴,一般情况要用7~10天;另外,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可改善神经根的血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缓解坐骨神经痛,最常用的药物是丹参注射液、银杏叶片等;神经受压后,会产生相应的病变,如水肿、脱水鞘等,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可有助于腰间盘突出症病人症状的缓解,临床常用的神经营养药物有甲钴胺类、维生素B1和谷维素等;消炎镇痛类药物,如芬必得、双氯灭痛、氯唑沙宗等能够通过抑制前列腺环素,阻断疼痛的发生过程,但这些药物往往会引起会引起胃肠道的不适,所以要询问病人,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用药;对于重度疼痛的病人,可口服强力镇痛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强力镇痛药主要是吗啡类药物;另外可用中药洗剂洗患肢,目的是改善微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有利于功能的恢复。外用药物中最常见的是膏药,贴于疼痛部位,有利于缓解症状。 (五)疼痛科微创治疗 经皮髓核溶解术、经皮椎间盘髓核切除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腰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射频髓核成形术、椎间盘内电热疗法髓核消融纤维环成形术等。其中,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可有经后外侧入路或经椎间孔入路、经椎板的椎间盘镜入路、经侧方入路。 二、手术治疗 (一)适应证 1.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 2.症状反复发作; 3.病史长,明显影响工作生活; 4.影像显示有巨大的椎间盘突出; 5.合并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不包括?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腰椎间盘发病者仅占5%-22%。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具有腰扭伤和/或腰痛病史,以后腰痛可缓解,而下肢痛明显,或两者同时存在.腹压增高时下肢痛加剧,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卧床不起翻身困难。较多患者疼痛可反复发作,并伴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间隔时间缩短。同时可伴有小腿麻木感。突出物大且中为中央型时,可出现双侧下肢痛。 【诊断要点】 1、典型的临床表现。 2、体征 (1)腰椎曲度异常,:见为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或有侧弯畸形,反侧突的强制动作加重下肢痛症状, (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或向患侧侧屈活动明显受限,强制活动时可加重疼痛症状。 (3)压痛与放射痛,深压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体棘突旁时,局部有明显疼痛并可伴有放射性痛。 (4)直腿抬高试验和/或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60度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疼痛消失,再被动背曲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反射痛者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5)屈颈实验与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 (6)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L2-4神经张力增加。 (7)运动和感觉异常: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张力减低,足拇背伸肌力减弱;病程较长者,常有足背肌萎缩;股神经受累时,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皮肤感觉在初期为感觉过敏,以后会迟钝或消失,改变区域与受累神经根相关。 (8)腱反射改变:L5-S1神经根受压时,跟腱反射迟钝或消失;L3-4神经根受压时,膝反射迟钝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 (1)CT:可见椎间盘髓核向后、侧方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同时可显示是否有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2)MRI:可显示椎间盘髓核突出及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等情况,同时可鉴别有有无马尾肿瘤椎管狭窄等其他疾病。 【康复评定】 1、临床评定。 2、疼痛评定。 3、运动功能平评定包括对患者的姿势、有无脊柱侧弯和骨盆不对称、腰椎和下肢关节活动范围(ROM)、腹肌、背肌及下肢肌力、肌张力、步态、体能等项目进行评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详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详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腰椎间盘的变形、破坏,髓核从损伤的纤维环处膨出、脱出,其突出的部分和变性的纤维环引起脊髓、马尾、腰神经根的压迫刺激症状,或者是因髓核的变形,软骨板也相继变性,以致髓核突向椎体内。 (1)病因:①内因。椎间盘为椎体之间的连接部分,具有稳定脊柱、缓冲震荡等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断遭受挤压、牵引和扭转等外力作用,使椎间盘发生退变,失去其弹性,从而使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导致椎体不稳。②外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30~50岁的体力劳动者。老年人由于椎间盘退变,平时锻炼少,偶因用力不当易患此症。椎间盘病变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后,由于较重外伤或反复多次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髓核从后纵韧带一侧(少数从两侧)的侧后方突入椎管,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也可从中央向后突出,压迫马尾神经。 (2)症状:腰痛和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痛是本病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在腿痛之前,亦可两者同时发生。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咳嗽、喷嚏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活动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病情严重者各种体位均痛,只有屈髋屈膝跪姿能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脊柱侧弯,腰肌紧张,脊椎活动受限。按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

系,发生不同方向侧弯;髓核在神经根内前方突出时,脊柱弯向患侧,以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在神经根外前方突出时,躯干向健侧弯。 (3)治疗 ①牵引疗法。通过滑轮床头进行牵引,采用特制的胸部、骨盆牵引带对抗牵引,一般牵引重量每侧为10~20千克,每次30~60分钟,每日1~2次。 ②中药疗法。温补肾阳,可用金匮肾气加减。温经散寒,祛湿止痛,可用乌头麻辛桂姜汤。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可用身痛逐淤汤加减。 ③热敷法。取生川乌、生草乌、肉桂、天南星各24克,当归、红花、川芎、羌活、独活、海桐皮、防风、木瓜、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桑寄生、赤芍、细辛、延胡索、乳香、没药各30克。以上为5日量。将上药用少布包裹放入熏蒸床中电热锅内,用床单盖于腰部及腰之两侧,开始熏蒸,每次1~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具有开泄腠理、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补肾强筋之功效。 ④按摩法。常用穴位有肾俞、大肠俞、秩边、居髎、环跳、承扶。 ⑤运动疗法。坐姿定位旋转法:患者端坐,助手固定骨盆,术者坐在患者背侧,一手扶在患者肩部,另一手顶推患椎棘突偏歪侧,令患者弯腰,主动配合医生做腰部旋转,旋至最大限度时,医者用拇指顶推偏歪棘突,此时可听到“咔嚓”声,接着取端坐位,做被动弯腰动作数次。卧位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嘱患者位于上面的大腿尽量弯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1].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和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本病多见于腰4-5、腰5骶1,好发于20至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腿痛〞的X畴. 二、西医诊断 〔一〕病史 多数患者因腰扭伤或劳累而发症,少数可无明显外伤史. 〔二〕症状 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两者同时发生,部分患者可出现双侧下肢放射痛.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位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伴有间歇性跛行. 〔三〕体征 1、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2、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X,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3、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4、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挺腹试验、屈颈试验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5、神经系统检查:腰3-4突出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背伸、趾背伸肌力减退.腰5骶1间突出时,小腿外后与足外侧感觉减退,踝跖屈、趾跖屈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与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 〔四〕影像学检查 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左右斜位片.X线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CT扫描和MRI检查,可明确诊断与确定突出部位.上述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排除腰椎间盘突出. 三、辨证分型 〔一〕血瘀证 腰痛有定处,触按痛甚,舌紫,脉沉涩. 〔二〕寒湿证 腰腿冷痛重着,遇冷加剧,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概述、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腰 府失养所致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腰椎间盘突出症”范畴。 中医病名:腰痛病(TCD编码为:BGS000))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为:M51.202 ) 中医观点:腰痛,是指腰部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甚则痛连脊骨。《素问-病能论》:“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侯》:“肾经虚,风冷乘之”,“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 西医观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有内因、外因两个因素造:内因①、间盘先天发育异常。②、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力减退。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③、寒冷刺激。 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腰痛病临床常见证型: •血瘀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2、寒湿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西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①临床症状:有腰痛或有一侧以上的坐骨神经痛,可在咳嗽、喷嚏、大便等 腹压增加时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主要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外伤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在临床诊疗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诊断 1、病史采集: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等,了解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脊柱形态和活动度,检查下肢感觉和肌力,判断是否有神经受压的表现。 3、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 二、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牵引、药物治疗等。 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宣教等。在手术后,需要进行细致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引流护理、疼痛管理、康复训练等。 三、预防 1、加强锻炼: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如游泳、瑜伽等,可以增强腰 椎的稳定性,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2、改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坐立或弯腰,定期改变姿势,保持正 确的姿势。睡眠姿势也很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床垫和枕头。 3、定期检查:定期进行体检和脊柱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腰椎 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疗需要遵循规范的流程和指南。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这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我们也应该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和社会支持。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性的自然病程,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均能得到改善。因此,非手术治疗应作为不伴有显著神经损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突出的椎间盘随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临床功能得到改善。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约为80%~90%,但临床症状复发率达25%(1级推荐)。 (一)保守治疗的时间 文献报道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经保守治疗6~12周得到改善。因此,对无显著神经损害的病例,一般推荐保守治疗的时间为6~12周(1级推荐)。 (二)保守治疗方法 1.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一直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但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与正常的日常活动相比卧床休息并不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对疼痛严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卧床时间,且在症状缓解后鼓励其尽早恢复适度的正常活动,同时需注意日常活动姿势,避免扭转、屈曲及过量负重(1级推荐)。 2.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治疗腰背痛的一线药物。NSAIDs可缓解慢性腰痛并改善功能状态,但对坐骨神经痛的改善效果并不明确,不同种类NSAIDs之间效果也未发现明显差异(2级推荐)。 阿片类止痛药:在减轻腰痛方面短期有益。在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方

面,阿片类药物的效果仍不明确,同时应关注药物长期使用的副反应及药物依赖(2级推荐)。 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可短期缓解疼痛,但缺乏长期随访的数据;考虑到激素全身使用带来的副反应,不推荐长期使用(2级推荐)。 肌肉松弛剂:可用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腰痛患者的药物治疗。但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是否选用肌肉松弛剂缺乏相关研究(2级推荐)。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对慢性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疗效,但目前相关的高证据级别研究较少(2级推荐)。 其他药物: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麻醉镇静药、抗癫痫药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2级推荐)。 3.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包括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方向特异性训练、腰痛学校等。应在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运动治疗。运动疗法可在短期内缓解坐骨神经痛,但疼痛减轻幅度较小,长期随访患者在减轻疼痛或残疾方面没有明显获益(2级推荐)。 4.硬膜外注射 硬膜外类固醇激素注射(e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ESI)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对根性症状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ESI短期内可改善症状,但长期作用并不显著(2级推荐)。 5.腰椎牵引 腰椎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手段,但目前牵引治疗对缓解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价值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牵引治疗应在康复科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大重量、长时间牵引(2级推荐)。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标准 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 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 (一)中医辩证论治 1、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 川芎6g 桃仁9g 红花9g 甘草6g 羌活3g 没药6g 当归9g 香附3g 牛膝9g 地龙6g 五灵脂6g (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组成:独活15g 桑寄生30g 杜仲12g 牛膝20g 党参20g 当归12g 熟地黄15g 白芍10g 川芎10g 桂枝10g 茯苓12g 细辛3g 防风10g 秦艽10g 蜈蚣3条乌梢蛇6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或退变同时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多数本病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约有10%~2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一、流行病学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90%以上腰椎 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和L5~S1椎间隙。青少年也可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明显外伤使软骨板破裂所致。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骨质疏松或退变性不稳导致椎间盘脱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及腰椎畸形,病情较为复杂。 二、临床表现 因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程度、病理变化、椎管管径以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一)症状:

1.腰痛伴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2.下肢麻木无力; 3.大小便功能障碍(巨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 4.腰椎活动受限,姿势异常。 (二)体征: 1.立位检查:腰椎畸形,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不同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可引发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2.仰卧位检查: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下肢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 3.俯卧位检查:腰部压痛点;股神经牵拉试验。 (三)辅助检查: 1.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提供一些间接征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大致定位及初步诊断。同时为鉴别诊断腰椎其他疾病提供依据。 2.CT、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情况,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最重要的方法。 三、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高,但真正需要住院治疗者甚少,一般早期仅卧床休息加服药物均可缓解或治愈。对需进行特殊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专科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专科检查 【第一步:问诊】 (1).具体哪里不舒服,病程的长短 (2).疼痛的性质,是局部痛还是放射痛,放射的区域,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放射的区域:①.大腿后侧至腘窝——L3/L4段 ②.大腿后外侧————L3/L4段 ③.放射到小腿————L5/S1段 ④.单纯下腰臀部到臀横纹——L5/S1的棘上、棘间、骶 髂关节、髂嵴唇、梨状肌、 臀大肌、臀小肌 (3).发病的原因 包括工作的环境、生活习惯、地域特征 地域特征:①.南方人——肌肉较松弛,操作幅度要小 ②.北方人——肌肉较紧凑,操作幅度可大(4).有无外伤史、恶性病、严重的皮肤病等整体评估 【第二步:望诊】 (1).行走的姿态 有无斜颈、两肩是否水平、脊柱有无侧弯反弓、步态有无跛行、足尖的朝向是否向前 (2).观察面容 多痛苦、憔悴、焦虑面容。眼圈灰暗弹性差

(3).坐位姿态 看脊柱有无侧弯、反弓、凹陷、两侧的肌肉有无绷紧挛缩 【第三步:专科检查】 (一)、站立位检查 嘱患者做前俯后仰动作:①.前俯症状加重——椎管外的病变 ②.后仰症状加重——椎管内的病变 (二)、坐位检查 虚拳叩击在横突间的关节囊处,看有无疼痛和放射痛,注意老年人和严重放射痛的患者动作要轻柔。 (三)、仰卧位检查 1.双下肢形态和长度的对比 (1). 形态对比 患者双下肢自然伸直,术者立在患者的足跟前。术者双手握持患者双踝关节上提30~40cm,松手让其自然下落,观察双足着床后的形态。 ①.正常:↑⊙↑——双足一致向上稍外展 ②.内收:↗⊙↖或者↗⊙↑——提示大腿前内侧内收肌痉挛、紧张 ③.外展:↖⊙↗或者↖⊙↑——提示大腿后外侧外展肌痉挛、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