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愚公移山-答案

23、愚公移山-答案

众望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第23课《愚公移山》

姓名:班级:课型:新授授课时间:2013.01 主备人:李成华审核:【课时安排】5课时(总第1--5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二、三段课文的疏通。

2、神话故事的理解。

3、愚公形象的分析。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主张清静无为。

2、关于《列子》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篇。《汉书·艺文志》中录有《列子》八篇,今已亡佚。今《列

子》,一般认为是晋人张湛注释编写而成。其中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本文就是一篇有浪漫主义神奇色彩的寓言故事。它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

慧和力量。

3、关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

幅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4、关于神话:

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

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惩.()山北之塞()仞.()迂.()回始龀.()

匮.()厝.()孀.()荷.担者()箕畚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

阳.

阴.

年.且九十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汝心之固.

虽.我之死

何苦

..而不平

投诸.渤海之尾指.通豫南

杂然相许.

且焉.置土石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解释:

(2)甚矣,汝之不惠通,解释:

(3)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解释: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解释:

(5)无陇断焉通,解释:

4、一词多义。

(1)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而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4)其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帝感其诚(5)方方七百里方其远出海门(6)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

(7)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

(8)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9)之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甚矣,汝之不惠告之于帝

5、词类活用。

(1)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聚.室而谋

6、古今异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古义:今义: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今义:

(3)何苦

..而不平古义:今义:

7、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帝感其诚被动句(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①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主谓倒装

②何苦而不平?倒装句宾语前置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定语后置

(3)①聚室而谋曰

杂然相许省略句省略主语

②帝感其诚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省略介词

8、重点句子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5)投诸渤海之尾。

(6)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愚公有多大年纪了?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那个遗男几岁,他去参加移山劳动,他

爸爸肯他去吗?联系文中句子回答。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益处?(用原句回答2-5小题)

3、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移山任务的艰巨?

4、在艰巨的移山任务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孙、遗男、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5、愚公认为山能移走的理由是什么?愚公智叟辨论的结果是什么?

第二、三课时

【合作探究】

1、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参考答案]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有:

(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切。(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文中的不同人物对待移山分别持什么态度?

愚公妻: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怀疑中带着担心。

智叟:笑而止之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甚矣,汝之不惠”。轻视和嘲笑

遗男:“跳往助之”,状反响强烈

愚公子孙:“杂然相许”,积极赞成

3、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

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或:

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钟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4、愚公究竟笨不笨?智叟究竟聪明不聪明?

愚公:移山的动机是什么?山移掉后有什么好处?山究竟能不能移走?

结论:愚公不愚,而是大智若愚

智叟:耍小聪明,只顾眼前利益。

5、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叟”对举,有什么深意?

[析]关于本文人物命名的寓意,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难点,理解它,有助于加深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和对比写法的了解。

[参考答案]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

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穷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6、讨论:愚公最终仍是靠神力才搬走了二山,不是说明他并不能完成此任吗?这样写会

不会影响愚公形象?

明确:借助神力非愚公本意,乃是“帝感其诚,惧其不已”的伸手援助,更说明其精神力量之大。这样不仅无损愚公形象,而且反衬其精神之伟大。既感人更动神,神力也不过是古人想象中的超过自己的帮助力量。

7、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8、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吧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9、有人说:“谁说愚公不愚,我看就很愚。高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很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道或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你对此是怎样看的?

小结:愚公移山,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愚公移山的成功,是古人借神力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和坚强意志的讴歌。愚公是一个克难奋进、改造环境,不畏艰难险阻,争取胜利的英雄形象。山高路远,人老将少,器具简陋,却要下定决心,搬走二山。在智叟看来,愚不可及。可在愚公的雄壮驳斥面前,在“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诘问下,智叟之迂愚,和愚公之慧智,显而易见了。

绕道或搬家,似是聪明之举,实是就事论事的片面观点,虽显思维活跃,讲究眼前利益,却有害怕困难,屈服自然,回避矛盾之嫌。

否则,溃堤面前,人往高处走即是,大可不必“严防死守”了。若凡遇事退却,红军只好缴械;在大兵倾轧的日本铁蹄下中国人只有做亡国奴苟且偷生;遇事怕难,就没有三峡水利工程,“高峡出平湖”也永远只是诗人笔下的蓝图了。因此,学习《愚公移山》重在寓意领会,重在精神接力。苦干加巧干,智慧加汗水,万事就迎刃而解了。

10、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愚公之妻与智叟、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的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第四课时

【巩固提升】

一、基础知识

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2、给下列字注音:

龀.()匮.()厝.()孀.()箕畚

..()()

3、解释句中的字:

⑴杂然相许(许:)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⑷帝感其诚(感:)

⑸而山不加增(加:)⑹聚室而谋曰(聚室:)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二、同步解读

6、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7、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

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

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

8、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

是。

9、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

是。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

的语气,其目的是。

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第五课时讲解百分闯关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从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顺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小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意对即可)2.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足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慰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足“智”,而是真正的“愚”。(意对即可)

23《愚公移山》复习学案及答案

23《愚公移山》复习教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 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二、基础内容检测: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万仞()箕畚()孀妻()匮乏()始龀() 2.连词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出下列连词所表示的关系。 ⑴面山而居。而:⑵聚室而谋。而: 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而: 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而: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惩山北之塞(塞:)(2)杂然相许(杂然:)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5)惧其不已也(已:)(6)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7)杂然相许(许:)(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9)汝心之固,固不或彻(彻:)(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匮:)(12)何苦而不平(苦:) 4.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 (6)且焉置土石? (7)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 5.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通,意为。 ⑵始一反焉通,意为。 ⑶汝之不惠通,意为。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 ⑸一厝朔东通,意为。 6.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 案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从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顺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小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毅力和勇气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愚公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如何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下面,我们将通过习题和答案的方式,深入了解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1、故事背景 在《愚公移山》中,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名为太行山,另一座名为王屋山。由于山体的阻挡,村里的交通十分不便。愚公决定带领家人挖掉这两座大山,让村民们能够自由通行。 2、习题 (1)愚公为什么要决定挖掉两座大山? (2)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3)愚公挖山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是他们需要克服的? 3、答案 (1)愚公决定挖掉两座大山,是因为山体的阻挡使得村里的交通十

分不便,为了方便村民们的出行,愚公下定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大山。(2)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名字有着特殊的含义。太行山意为“最高的山”,而王屋山则表示“王者所居之山”。 (3)在挖山的过程中,愚公一家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山体庞大,挖掘工作量巨大;其次,每天只能挖掉一些小石头,进度缓慢;此外,运送土石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4、深入分析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通过愚公坚持不懈的努力,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只要我们有毅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5、个人观点 我认为,《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愚公并没有因为山体的庞大、挖掘工作的艰难以及进度缓慢而放弃,而是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去努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6、结论 综上所述,《愚公移山》是一则具有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在面对困

八年级上册语文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 大部分家人: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支持移山的行为,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 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邻人之孀妻弱子:“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的举动) 智叟:“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 天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被愚公移山的行为及其精神感动) 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参考答案: 1.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铲除,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聪明如我,决不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 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担心挖不平呢? 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3.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4.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参考答案:1.将近况且 2.制止仅仅,只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2、给下列字注音: 龀()匮()厝()孀()箕畚()() 3、解释句中的字: ⑴杂然相许: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⑷帝感其诚:)⑸而山不加增:⑹聚室而谋日: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通(),意思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思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意思是。 6、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以愚公、智叟为例具体说明。 7、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8、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 二、阅读第2-3段回答 9、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和。 10、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

11、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愚公的妻子献疑的话语中带有关心的语气,其目的是解决土石问题;智叟对愚公责难的言行话语中带有嘲讽的语气,其目的是阻止愚公移山。。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顶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句式,表现愚公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C、本文是古代神话的名篇,生动的情节带有寓言色彩,愚公移山成功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文章以神话结尾,并非迷信,而是表明在生产力极其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神的力量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表现了当时人们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三、对比阅读 【甲】愚公移山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2)方磨铁杵()(3)始一反焉()(4)媪自言姓武() 13.【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 C 、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D 、跳往助之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5.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16.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17.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XXX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XXX?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XXX,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XXX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XXX,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XXX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XXX;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XXX感其诚,命夸XXX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XXX。自此,冀之南,汉 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rèn)惩山北之塞(sè)(yú)出入之迂也(yū)荷 担者三夫(hè dàn zhě sān fū)始龀(chè)无穷匮也(kuì)一 厝XXX(cuò)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为什么不平呢?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四季更替,又回到了原点。 3)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的心意太坚定了,无法 动摇。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山名。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人名。 3)何苦而不平。——不满意。

23--愚公移山--导学案配答案

23--愚公移山--导学案配答案

23 愚公移山 蚍蜉撼树、螳臂挡车,总是招来人们“不自量力”的嘲讽,可是,当年近九十的“愚公”率领他的子子孙孙誓要移走“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时,我们的内心却表现出无限的崇敬。也许我们比“愚公”多智,我们会有无限的想象力挣脱束缚,但我们多的只是方法和技巧,缺少的恰是这种“愚公”精神。感谢这个可爱的老头子,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丰厚的精神财富。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

一、新课导入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 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 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难呀开 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 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的心 中有怎样的感叹?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仞.(rèn) 惩.(chéng) 塞.(sè) 迂.(yū) 荷.(hè) 箕畚 ..(jī běn) 孀.(shuāng)妻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方七百里方:面积。 惩山北之塞惩:戒,这里是“苦于”的 意思。 迂:曲折,绕远。 毕力平险毕:全。

杂然相许许:赞同。 损:削减。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 寒暑易节易:交换。 固不可彻彻:通。 何苦不平苦:愁。 (2)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一直。 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3)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焉: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 之:出入之迂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仞.()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 【答案】rèn;chéng;sè;yū;hè 【解析】注意多音字不同的发音意义不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 (2)出入之迂.也: (4)毕.力平险: (5)杂然相许.: (6)且焉置.土石: (7)荷.担者三夫: (8)虽.我之死: 【答案】(1)惩:苦于塞:阻塞 (2)迂:曲折,绕远 (4)毕:尽、全 (5)许:赞同 (6)置:放置、安放 (7)荷:肩负、扛 (8)虽:即使。 【解析】对古今差别大的词语要加强记忆,如“虽”,不能用现代汉语习惯翻译。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答案】B

【解析】惠:同“慧”,聪明。 4.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翻译。 (1)面山而居。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寒暑易节。 (4)吾与汝毕力平险。 【答案】(1)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2)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3)寒,形容词作名词,冬季;(4)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解析】可依据句子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分析其词性。 5. 填空: 《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列子·汤问寓言列子御寇道 【解析】学生应积累一定文学常识,每课涉及的文学常识应加强记忆。 二、阅读: (一)愚公移山(2015常德中考)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年且.九十且:_________ (2)杂然相许.许:__________ (3)寒暑易.节易:________

《愚公移山》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3

《愚公移山》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3 《愚公移山》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3 要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的。那么关于愚公移山有哪些考点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愚公移山》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 《愚公移山》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4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阅读训练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阳之北河阳:黄河南岸 B、且焉置土石焉:怎么

C、始龀,跳往助之始龀:刚刚长满乳牙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即使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小男孩参与搬运土石),从冬天到夏天变换了季节,才出现回家一次。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清除不掉了,又怎么对付那些沉重的泥土和石头呢?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真是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你怎么就不能像孤儿寡妇那样开明呢。 D、[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握着蛇的山神听说智叟都劝说不了愚公,担心他不停地挖下去,就把愚公移山这件事告知了天帝。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公要移山,目的是能到达汉水,通过水路到达更广阔的世界。为此,他想别人之未敢想,干别人之不敢干,终于感天动地,成功移山,造福后人。 B、愚公提出移山,家人纷纷响应,连妻子也献策支持:邻人踊跃参与,连京城氏的一个小孩也热心参与其中。可见,得人心之举自然就能一呼百应,老少云集。 C、从人物的名称上看,两个老人,一愚一智,反映了常人的思维习惯和评价标准;而在作者笔下,愚者大智若愚,智者理屈词穷,褒贬之情分明。这种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印象深刻。 D、交通不便是古代人们经常面临的痛苦,在大自然面前人们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但这篇寓言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及其精神,则更具有儒家积极有为的处世态度,激励人们不怕困难,积极有为,改造自然,实现梦想。 答案: 2、D

愚公移山阅读附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附答案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_______ ③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通,变通;②穷尽;③愁;④通“无”,没有。 2.你太不聪明了!

3.D 4.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愚公移山阅读附答案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⑶惧其不已也已: ⑷无陇断焉陇断: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甚矣,汝之不惠! ⑵何苦而不平? 【小题3】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

愚公移山阅读与标准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与标准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 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 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 ”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 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 分) ①年且九十(②寒暑易节() ③杂然相许(④甚矣,汝之不惠( 14、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2 分)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②面山而居。 15、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 。(2 分)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 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9、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3分) :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20 、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 请作简要说明。(3分) <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23《愚公移山》练习题 班级:座号:姓名: 一、解释句中带点的字: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面.山而居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4、毕力 ..平险 5、杂然相许.(许:) 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7、且.焉置土石 8、投诸.渤海之尾 9、叩.石垦壤 10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11、寒暑易.节 1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13、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 14、一厝.朔东 二、翻译句子 1、聚室而谋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4、投诸渤海之尾 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甚矣,汝之不惠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10、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三、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四、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2、始一反焉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5、无陇断焉 五、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李白乘舟方欲行()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2)蝉则千转不穷(尽)(3)穷凶极恶(极端) 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 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政通人和(顺利)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 三、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黄河今泛指一般河流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乃,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之于今义:各个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扛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即使,今义:虽然 六、阅读理解 1 、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2、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山之一毛:山上的一根草。 B、固不可彻:固执得不够彻底。 C、孀妻弱子:寡妇孤儿。 D、无穷匮:无穷无尽。 5、下列句意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不实惠呀。 B、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我死了,有儿子存在。 D、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一边答应一边逃走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3 愚公移山(有答案)

23愚公移山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万仞.(rèn)魁.父(kuí)阻塞.(sè) B.叩.(kòu) 荷.担(hè) 箕畚 ..(jīběn) C.厝.(cuò) 始龀.(chǐ) 孀.妻(shuāng) D.匮.(kuì) 雍.南(yōng) 朔.东(shuò)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暑易.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虽.我之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B.聚室而.谋 C.人不知而.不愠D.安居而.天下熄 5.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学了《愚公移山》一课后,八年级(2)班准备围绕课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加。 (1)从课文中我们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出下列城市所处的位置。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 共50道单选题 1、方七百里,方的意思是? [单选题] A方向 B计量面积用语(正确答案) 2、年且九十,且的意思是? [单选题] A将近(正确答案) B暂时 3、惩山北之塞,惩的意思是?塞的意思是? [单选题] A警戒 B苦于(正确答案) 4、出入之迂也,迂的意思是? [单选题] A曲折,绕远。(正确答案) B拘泥保守,不切实际。 5、聚室而谋曰,聚的意思是? [单选题] A聚集(正确答案) B姓氏 6、吾与汝毕力平险,毕意思是?平的意思是?险的意思是? [单选题] A毕:完结,完成。险:危险。 B毕:尽,全。险:险峻之处。(正确答案) 7、杂然相许,杂然的意思是?许的意思是? [单选题]

A赞同(正确答案) B期望 8、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以的意思是?损的意思是? [单选题] A刻薄,恶毒 B使.......减少(正确答案) 9、且焉置土石,且的意思是? [单选题] A况且(正确答案) B并且 10、且焉置土石?焉的意思是? [单选题] A于是,于此 B往哪里,在哪里(正确答案) 11、遂率子孙荷担者荷担者三夫,遂的意思是?荷的意思是? [单选题] A肩负、扛(正确答案) B莲花 12、叩石垦壤,叩的意思是? [单选题] A磕头 B敲、打(正确答案) 13、始龀,龀的意思是? [单选题] A乳牙 B换牙(正确答案)

1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的意思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装土用的器具 B用箕畚装(正确答案) 15、始龀,始的意思是( ) [单选题] A开始 B才、刚。(正确答案)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的意思是?反的意思是? [单选题] A颠倒的;方向相背的 B同“返”,往返(正确答案) 17、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止的意思是( ) [单选题] A停止 B阻止(正确答案) 18、甚矣,汝之不惠,惠的意思是? [单选题] A恩惠 B同“慧”,聪明(正确答案) 19、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的意思是( ) [单选题] A头发 B草木(正确答案) 20、北山愚公长息,长息的意思是? [单选题] A长叹(正确答案) B休息

23《愚公移山》比较阅读6篇(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八上《愚公移山》比较阅读6篇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14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 (2)赵兵果败,括死军覆.______________ (3)母置.之,吾计已决矣______________ (4)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D.始龀,跳往助之./王终遣之.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____________________;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题。 愚公移山 (节选) 河曲智叟关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曹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1)固不可彻()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何苦而不平() (4)河曲智叟亡以应()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2)穷尽;(3)愁;(4)通“无”。 2、你太不聪明了! 3、D 4、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的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意思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2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来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来源:学+科+网]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虽我之死▲ ②一厝朔东▲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以应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何以战?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惩()山北之塞⑵甚矣,汝之不惠() .. 2.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第三层: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 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甚矣,汝之不惠! ⑵何苦而不平? 7.从课文研究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