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简洁!值得mark的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精美简洁!值得mark的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困难气道

一个心脏骤停的患者现在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可是很不幸,插了三次还没成功,你遇到了一例困难气道,这个可该如何是好呢?来看看奥利宝为大家整理的这套处理流程,本流程根据麻省总医院临床麻醉手册8ed、2003/2013ASA困难气道处理指南、国际急诊医学联盟(IFEM)指南而制定,供急诊、麻醉、重症医师参考,欢迎提出建议。

( 点击-查看大图,长按收藏或保存)

注意:图中气管插管箭头指向失败指三次插管尝试均失败时。缩写:BVM,球囊通气;SGA,声门上气道;LMA,喉罩

作图:奥利宝,急诊医学资讯版权所有

英国困难气道处理指南DAS气管拔管指南解读

英国困难气道处理指南DAS气管拔管指南解读 一、前言 1993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提出了困难气道处理指南(Difficult Airway Algorithm)。此后10年间,各种困难气道处理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麻醉学者也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困难气道指南的改良版,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马武华教授的ABS流程。根据美国ASA的统计数据,在其困难气道指南面世以后,麻醉诱导期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以上喜人的进展,是否意味着困难气道问题已不再是麻醉医师们的心腹大患?笔者数年前从外院同行口中得知一困难气道病例,其处理经过令人遗憾! 62岁男性患者,有鼻咽癌放疗病史,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4小时拟行阑尾切除术。因凝血功能异常,高年资麻醉医师A君选择为其施行全身麻醉。虽然患者颈活动受限、声门暴露困难,A君依然凭借丰富经验,顺利诱导插管。术程顺利,耗时30分钟。术毕停药10分钟后,患者恢复吞咽、呛咳,在大声呼喊后能轻微睁眼,但开始躁动。A君考虑到自己能顺利插管,即在吸痰后拔管,然后给患者扣上全麻面罩吸氧。此时,患者忽然出现喉鸣,颈胸部三凹征,3分钟后SpO2从100%下降至80%,面罩加压给氧无效,注射司可林重新插管失败!赶来救援的医师们,试用喉罩、经环甲膜穿刺喷射通气均失败(此时SpO2降至10%,心率由快变慢),

即行紧急气管切开,终于在心跳骤停发生以前恢复通气,暂时挽救了患者。然而由于反复气管内出血、严重肺部感染,患者一周后从ICU“自动出院”。 反思以上惊心动魄的过程,出现严重缺氧的原因,不难发现是A君拔管时机掌握不佳、气道刺激诱发喉痉挛所致,由此引出的问题,令人深思:第一,如何在拔管前正确评估患者是否能拔管?在什么时机下拔管?第二,如何避免拔管后发生缺氧?第三,若发生缺氧,如何及时有效地补救? 二、2012英国DAS气管拔管指南介绍 从上述患者的抢救过程可见,A君和同事们在发生面罩通气困难和插管困难后试用喉罩,失败后立即转入紧急气道流程,尝试声门下通气然后气管切开,可以说对ASA困难气道指南非常熟悉。然而,熟悉困难气道指南的麻醉医师,为何还会在困难气道处理上出问题?要回答此问题,先回顾前文中提及ASA统计数据的文献下半部分,困难气道指南面世后,诱导期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但麻醉拔管/苏醒期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却未见改善。原来整个ASA困难气道指南都专注于“如何将管插进去”的诱导期,对于麻醉苏醒/拔管期却几乎没有指导作用!众所周知,麻醉的诱导期和苏醒期,都是高危阶段。为此,英国的困难气道学会(Difficult Airway Society,DAS)在2012年3月,在Anesthesia上公布了此拔管指南。指南的核心内容是它的基本原则 (General Principles),笔者将其分解为三点:第一,确保拔管后的氧供不中断;第二,减少气道刺激(让拔管更平稳);第三,让拔管有退路,在拔管失败后快速有效地恢复通气或进行重插管。进一步简化,就是本文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山东省立医院麻醉科 李洪忠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 困难气道的定义是:具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在面罩通气时遇到了困难(上呼吸道梗阻),或气管插管时遇到了困难,或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 1、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 DMV)麻醉科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不能维持病人正常的氧合和/或合适的通气,使用面罩纯氧正压通气的患者无法维持SpO2 在90% 以上。常见原因:面罩密封不好,过度漏气或气体出入的阻力过大。些面罩通气困难的发生率为0.0001~0.02%。 2、困难气管内插管( Difficult Intubation ) 喉镜显露困难,气管插管需要多次的努力而插管失败 二、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麻醉前评估,至少在给病人实施麻醉前(手术室内)要对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进行评估。麻醉前准备好气道管理工具,检查麻醉机、呼吸回路、面罩、通气道以及喉镜、气管导管、插管探条、喉罩等,确保其随手可得。 1、已预料的困难气道:通过麻醉前评估,判断患者存在困难气道时,分析困难气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技术,防止通气困难的发生。因此,麻醉科医师应该做到: 1) 告知患者这一特殊风险,使病人及其家属充分理解和配合,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2) 确保至少有一个对困难气道有经验的高年麻醉科医师主持气道管理,并有一名助手参与; 3) 麻醉前应确定气管插管的首选方案和至少一个备选方案,当首选方案失败时迅速采用备选方案。尽量采用麻醉科医师本人熟悉的技术和气道器具,首选微创方法; 4) 在气道处理开始前进行充分面罩吸氧; 5) 尽量选择清醒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防止可预料的困难气道变成急症气道; 6) 在轻度的镇静、镇痛和充分的表面麻醉下(包括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面罩给氧,并尝试喉镜显露; 7) 能看到声门的,可以直接插管,或快诱导插管; 8) 显露不佳者,可采用常规喉镜(合适的镜片)结合插管探条(喉镜至少能看到会厌);或者光棒技术;纤维气管镜辅助(经口或经鼻);或传统的经鼻盲探插管等;也可采用视频喉镜改善显露,或试用插管喉罩。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在临床医学中,气道管理一直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抢救技能之一。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气道处理可能会变得困难甚至危险,这时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本文将介绍一种困难气道处理流程,以帮助医务人员在处理困难气道时更加安全和有效。 步骤 1. 评估气道 在处理困难气道之前,首先需要对气道进行评估。这包括检查气道的通畅程度、存在的任何异物或阻塞物、气道的直径和长度、颈部和头部的位置以及患者的意识水平等。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最佳的气道管理方法。 2. 气道保持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必须保持气道的通畅。这可以通过使用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面罩通气道或气管插管等方法实现。在选择气道保持装置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和气道状况等因素。 3. 呼吸支持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呼吸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通过手动通气、机械通气、支持性氧疗或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方法实现。在选择呼吸支持装置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氧合水平和二氧化碳排出水平等因素。 4. 气道管理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可能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气道管理方法。这

包括使用喉罩、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或经鼻气管插管等方法。在选择气道管理方法时,需要考虑患者的气道情况、手术难度、设备可用性和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等因素。 5. 监测和调整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气道状况。这可以通过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排出水平等指标实现。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气道管理方法,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注意事项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参与处理过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2. 确保有适当的设备和药物可用,以便在需要时使用。 3.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需要采取谨慎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需要注意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结论 困难气道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本文介绍的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处理困难气道时更加安全和有效。在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技能水平来选择最佳的气道管理方法。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气道状况,及时调整气道管理方法,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困难气道处理对策

困难气道处理对策 对于每个需要麻醉的病人,至少在实施麻醉前(手术室内)要对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进行评估。根据是否预料为困难气道,将处理流程分为两类,以便明确目标,区别对待。 一、已预料的困难气道 麻醉前评估存在困难气道时,分析困难气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技术,防止通气困难的发生。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麻醉医师应该做到: 1、告知患者这一特殊风险,使病人及其家属充分理解和配合,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2、确保至少有一个对困难气道有经验的高年麻醉医师主持气道管理,并有一名助手参与。 3、麻醉前应确定建立气道的首选方案和至少一个备选方案,当首选方案失败时迅速采用备选方案。尽量采用操作者本人熟悉的技术和气道器具,首选微创方法。 4、在气道处理开始前充分面罩吸氧。 5、尽量选择清醒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防止可预料的困难气道变成急症气道。 6、在轻度的镇静镇痛和充分的表面麻醉下(包括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面罩给氧,并尝试喉镜显露。 7、能看到声门的,可以直接插管,或快诱导插管。

8、显露不佳者,可调换合适的喉镜片结合插管探条 (喉镜至少能看到会厌);纤维气管镜辅助(经口或经鼻);或传统的经鼻盲探插管等;也可采用视频喉镜改善显露,或试用插管喉罩。 9、在困难气道处理的整个过程中要确保呼吸和氧合,密切监测病人的SpO2变化,当其降至92%时要及时面罩辅助给氧通气,以保证病 人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0、反复三次以上未能插管成功时,为确保病人安全,推迟或放弃麻醉和手术也是必要的处理方法,待总结经验并充分准备后再次处理。 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重要的是维持病人的自主呼吸,预防 发生急症气道。 二、未预料的困难气道 麻醉前评估未发现困难气道时,也不能排除困难气道的发生,而 且未预料的困难气道在全麻诱导后更具危险性,因此麻醉医师应该做到: 1、预防急症气道的发生,可以将快速诱导分成两步给药,首先是 试验量的全麻药使患者意识消失,但保留自主呼吸。 2、常规行通气试验,在主要的全麻诱导药物和肌松药给入之前, 测试是否能够实施控制性通气,不能控制通气者,不要盲目给入肌松 药和后续的全麻药物,应唤醒病人,行清醒插管,防止发生急症气道。 3、对能通气但显露和插管困难的患者,选择上述非急症气道的工具。要充分通气和达到最佳氧合时才能插管,插管时间原则上不大于 1min,或SpO2不低于92%,不成功时要再次通气达到最佳氧合,分析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