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气道手术困难气道的评估和处理

上气道手术困难气道的评估和处理

凡是在气道路径上妨碍完成气管插管操作的任何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困难气道的发生,上气道手术涉及的范围恰恰位于完成气管插管操作的这条路径上,因而困难气道的发生率更高也更有特殊性,气道评估和处理除了一般的困难气道共性外,更应考虑气道病变及手术的特点。

一、面罩通气困难和困难气管插管评估的一般原则

对面罩通气困难的预测主要包括:①全身比例失调,包括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BMI);②影响面

罩通气密闭性的因素,如下颌退缩、无牙、浓密胡须者;③与咽腔内部结构比例失调有关的因素,如巨舌、甲颏距离、张口度等;④有习惯性鼾史者。

一般普遍的困难气管插管评估内容包括:病史(既往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及处理),体格检查(如:

改良Mallampati 分级、张口度、甲颏距离、下颚前伸幅度、寰枕关节伸展度及麻醉诱导过程中的Cormack 分级等),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二、上气道手术困难气道评估的特点

上气道病变本身已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气道梗阻,术前了解气道梗阻的程度和原因非常重要。临床上可

以依据一些特殊症状和体征评估气道梗阻的程度,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喘鸣(当声门下粘膜肿胀时,可产生犬吠样咳嗽)、吸气性软组织凹陷、声音嘶哑,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Ⅰ-Ⅳ度。也可以根据喘鸣的音调及与呼吸的关系大致判断气道梗阻的位置:尖声调的喘鸣提示声门下气道阻塞;低声调(类似于鼾症)则表明阻塞在声门上,如口咽部;音调可变化的喘鸣则可能气道阻塞在声门区。如喘鸣发生在吸气相,阻塞多为声门上;持续性的吸气和呼气相喘鸣,阻塞常常在声门或声门下。

困难气道发生的时机及严重程度与病变造成气道梗阻的部位(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及严重

程度有关。位于声门上区的病变(如重度扁桃腺肥大),在清醒时并没有表现明显的呼吸困难,麻醉诱导

后舌下坠,咽喉部松弛塌陷,与病变部位挤在一起可能造成完全不能面罩通气;咽喉部带蒂肿块,呼吸困难常常与体位有关,仰卧位麻醉诱导后肿块下坠可造成气道完全阻塞,不能面罩通气也不能插管;位于声门区常见原因有喉部肿瘤、声带麻痹、小儿病毒性喉乳头状瘤等,清醒时呈现部分气道梗阻,麻醉诱导后喉部肌肉松弛发展为完全气道梗阻,可能发生不能面罩通气也不能插管,这类情况处理最棘手;而声门下区的肿块或肉芽肿、声门下狭窄等,术前就表现为不同程度喘鸣,麻醉诱导后喘鸣程度加重,但是发生完全不能面罩通气者较少,大多数情况下加大正压可以撑开气道狭窄区有助于面罩通气,极少数严重狭窄者如不能实施面罩通气则往往也会插管困难。

从麻醉插管的角度来讲,一般声门上病变会影响喉镜显露,而声门下病变妨碍导管通过。甚至同样的

病变位于同一解剖结构的不同部位对插管也可有不同影响,如:会厌肿块位于会厌舌面影响直接喉镜下会厌抬举显露声门,而位于会厌喉面则不影响声门显露但阻挡导管通过;声带或披裂病变发生于左侧即使声门阻塞2/3 以上在成人使用普通直接喉镜插管也可通过 5.0-6.0 气管导管,而发生于右侧则导管进入声门会

有困难。因此,对于上气道手术患者,纤维喉镜检查咽和喉部的结构状态能直观了解气道通畅程度,在术前气道评估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列为上气道手术术前检查的常规手段。

三、建议的上气道手术困难气道应对策略

1. 麻醉诱导方案

对于上气道手术而言,喉阻塞程度以及呼吸困难与体位的关系至关重要,是决定采用清醒插管还是全

麻下插管的关键点;对于无明显面罩通气困难、张口度正常范围、Ⅱ度以下喉阻塞并且改变体位不加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进行常规快速诱导插管;对于可能有面罩通气困难、张口度不够、Ⅲ度以上喉阻塞或尽管呼吸困难症状不严重但体位改变可以加重症状的患者,麻醉诱导必须非常谨慎,有可能在麻醉诱导后发生完全性气道梗阻,甚至出现无法面罩通气无法插管的紧急情况,而且由于上气道本身存在的病变使得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处理非常棘手。无论采用哪种诱导方案都一定要遵守“必须在确保能够维持面罩通气时才

使用肌松药”的原则。对于没有足够的可以维持安全通气把握的患者,能够配合的成人最安全可靠的方案是选择清醒表面麻醉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在清醒状态下能够保持足够肌张力支撑上气道,维持上气道的通畅;采用吸入或静脉慢诱导保留自主呼吸下插管可以增加插管期间的舒适度,常用方案有七氟醚吸入、异丙酚合并瑞芬太尼间断静注或持续静滴、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右美托咪啶等,同时必须给予充分的表面麻醉,使用该方案的前提是必须排除任何可能造成气道完全性梗阻的因素,当上气道存在畸形、阻塞或受压迫情况时,使用任何镇静镇痛药物都要特别小心谨慎;最困难的是面对既没有把握可以维持通气又不能配合的成人或儿童,七氟醚吸入较之于任何一种静脉或吸入麻醉药物都更为安全,发生无法通气时其作用逆转最快。

2. 插管工具的选择

现有的各种气道管理工具对于上气道手术的困难气道处理有些适用,有些并不合适,应根据情况谨慎

选择:①颌面部各种原因引起的畸形、疤痕粘连、张口受限,但不存在气道梗阻、压迫或移位等:可以先考虑一些操作简单的工具,如:盲探或可视光导芯类,如果插管失败或复杂的畸形应改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对于这类情况,喉罩往往无法置入,使用各种喉镜都可能显露困难,因而各种气管导管引导装置也并没有优势。②口腔、口咽、鼻咽部实质性肿块或厚壁囊肿:张口度足够或肿块偏于一侧能够置入直接喉镜者,可选择在McCoy 喉镜或视频喉镜下使用带导芯的气管导管插管或配合使用气管导管引导装置插管;张口度不足或肿块较大影响直接喉镜置入者,如果病变没有累及喉部可以选择盲探或可视光导芯类。

③喉咽或声门上区疤痕狭窄、实质性肿块或厚壁囊肿等:必须选用明视下插管工具,McCoy 喉镜是这类情况下最简单实用的工具,配合气管导管引导装置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气管插管。④口咽、喉咽或声门上区较大的(尤其是带蒂的)肿块,邻近部位肿瘤严重压迫气管等:这类情况在麻醉诱导后极易发生气道完全性梗阻,成人应选择清醒表面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小儿应向肿块侧卧位,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下使用直接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⑤声门下区环形狭窄或良性实质性肿块等:大多数不影响直接喉镜显露,可在McCoy 喉镜或视频喉镜下采用小口径气管导管插管,可以配合使用气管导管引导装置;直接喉镜显露困难者,可先置入喉罩再经喉罩引导下气管插管,或直接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⑥一些特殊病变,如:喉部脓肿、血管瘤、喉气管软化症、小儿喉乳头状瘤或喉蹼等,成人可选择尽可能在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诱导下经直接喉镜明视下插管,如果预计直接喉镜显露困难,则应该局麻下气管切开,经气管切开口插管;小儿可选择七氟醚吸入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下插管,尽可能不要气管切开以免影响气管发育造成日后气管狭窄。⑦恶性肿瘤Ⅲ度以上气道阻塞者,没有必要强行气管插管,应该局麻下气管切开,经气管切开口插管。这种外科切开不仅用于气道紧急情况,对于咽喉区癌肿或感染,各种困难插管的手段都不能避免癌肿出血、带入下气道种植或脓肿破裂、窒息等危险,明智的选择是局麻下行气管切开,然后全麻诱导,经气管切开口插管。

3. 紧急气道的处理:

对于上气道手术而言,由于气道入口处存在病变或畸形,许多常见的急诊建立气道技术并不适用,如:

食道-气道联合导管、喉周通气道、喉管或逆行气管插管等;一些声门上通气工具,如:口或鼻咽通气道、喉罩也只能有选择地使用;当遇到无法插管无法通气时往往更为有效的是有创建立气道技术,常用的有两种:①紧急环甲膜穿刺: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配套的环甲膜扩张穿刺装置,方便快捷,可在10-15 秒内完成操作,环甲膜穿刺成功后,拔出穿刺针,连接呼吸机即可进行通气;另一种是使用一个套管针经环甲膜穿刺,连接喷射通气导管进行喷射通气,但必须注意在气体流出道受阻情况下(如:肿瘤导致喉阻塞)不能使用,否则会导致气压伤;声门下有病变也不能使用,因为经环甲膜穿刺可能伤及病变部位而导致出血加重气道梗阻。②环甲膜切开或气管切开术:通过外科手术行环甲膜切口,或在环状软骨水平以下行气管切口,经外科切口插入气管导管是处理紧急气道困难的最终最有效的手段。因此,上气道手术麻醉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必须在有熟练气管切开经验的外科医生到场时才能进行麻醉诱导。

总结:上气道手术困难气道绝大多数是术前评估可以预测的,应根据病变的部位、性质、气道梗阻程

度、呼吸困难与体位的关系谨慎选择相应的气道处理工具;麻醉诱导一定要遵守“必须在确保能够维持面罩通气时才使用肌松药”的原则;气道入口处存在病变或畸形者,禁用盲探技术;无论插管还是拔管,都

必须在有困难气道处理经验的麻醉医师和有熟练气管切开技术的外科医师到位时,并准备好相应的困难气道处理装置和气管切开包时,才能进行。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23年)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1000字 困难气道是指在气道管理中遇到阻力、狭窄等情况,导致无法正常 通气,产生低氧血症的一类情况。困难气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 性和技术复杂性,需要医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 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减少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 困难气道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介绍。 困难气道的分类 困难气道根据气道阻力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困难气道。 轻度困难气道是指通气阻力程度较轻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机 参数、改变体位等方法进行管理。中度困难气道是指通气阻力较大 的情况,需要采取气管插管、面罩通气等抢救措施,改善气道通畅。重度困难气道是指气道阻力很大,需要立即采取呼吸机辅助通气、 紧急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以维持患者生命。 困难气道管理的步骤 1.认真观察患者情况,了解气道通畅状态,判断困难气道的类型及 程度。 2.采取相应的氧疗措施,以维持气体交换功能,减轻低氧血症症状。 3.采取非侵入性通气方法,如面罩通气、CPAP等,以改善气道通畅,促进患者呼吸。 4.如非侵入性通气无效,需立即采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清除气道菌株、杂质和分泌物等病理物质。 5.配合呼吸机进行气道管理,根据患者需要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及 模式,保持氧合状态稳定。 6.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及氧合状态,及时调整支持治疗方案,减轻气 道阻力,改善通气功能。 困难气道管理的注意事项 1.抢救困难气道的治疗应该是有预备的,医务人员应该在平时的工 作中多加训练,提高操作技能。

2.困难气道管理应该是一个团队合作,需要多个医务人员齐心协力,配合顺畅,以保证抢救效果。 3.困难气道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生命特征,根 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困难气道管理过程中,注意防止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产生,保证治疗效果。 困难气道是医学急救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病情,其处理具有相当的风 险性和专业性,需要医务人员具有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采取 正确的抢救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困难气道

学习内容: 一、困难气道定义。 二、气道评估方法。 三、困难气道处理步骤。 (上 因此, 1) 改良的Mallampati 分级Mallampati 提出的一个简单的气道评估,后经Samsoon 和 Young 的修改补充,成为当今临床广为采用的气道评估方法。病人坐在麻醉科医师的面前,用力张口伸舌至最大限度(不发音),根据所能看到的咽部结构,给病人分级。 分级观察到的结构

I 级可见软腭,咽腭弓,悬雍垂 II 级可见软腭,咽腭弓,部分悬雍垂 III 级仅见软腭 IV 级看不见软腭 2) 以上, 3) 4) 寰椎关节的伸展寰椎关节的伸展度反映头颈运动的幅度,伸展幅度愈大就愈能使口轴接近咽轴和喉轴,在颈部屈曲和寰椎关节伸展的体位下最易实施喉镜检查。检查方法:让病人头部向前向下使颈部弯曲并保持此体位不动,然后请病人试着向上扬起脸来以测试寰椎关节的伸展运动。寰椎关节伸展运动的减少与困难插管有关。正常值从C4到C1渐增,C1-C2伸展度为25度,寰枕关节伸展度达35度

5) 喉镜检查(laryngoscopic view grading system) Cormack 和Lehane 把喉镜检查的难易程度分为四级。 分级体征 I 级可见全声门 II 级可见后半部分声门 IV IV 6 7 上述的评估方法对预测困难气道有一定帮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尚无可靠的方法预测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气道。通过麻醉前评估发现有困难气道的患者属于已预料的困难气道,麻醉前评估未发现气道问题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仍有发生困难气道的可能,这类患者属于未预料的困难气道,全麻诱导后易发生急症气道,应有准备。 四、推荐的困难气道工具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困难气道是指在气道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以预料的、或无 法预防的困难情况,并且极度危险,可能导致氧合不足甚至死亡。在许多紧急情况下,困难气道可能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道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气道不畅通,人体的各器官会 失去氧气供应。因此,通过采取有效的气道处理措施,可以使气 道保持畅通,使患者得以快速恢复。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气管插管和非气管插管的气道处理可以发 生许多问题和困难。例如:呼吸道阻塞、气道内物体的阻碍、气 道分泌物的累积和气道外伤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氧合不足的 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困难气道处理,是医疗工作者必须掌握 的技能之一。在此文章中,笔者将分享一些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一、良好的气道评估

在处理困难气道之前,首先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气道评估。评估 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清晰的视野,喉镜简易度,舌根前伸转动度,气道通畅度,颈椎曲度和呼气压等。通过评估,可以有效地 减轻气道梗阻,并预测气道风险。 二、选择合适的气道处理方法 当气道异常时,需要采用一种适合患者情况的气道处理方法。 可以通过通气面罩、手动通气、支气管镜、喉镜和气管插管等方 法维持气道通畅。在选择处理方法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呼吸状况、年龄、体重、怀孕状态、咳嗽、呕吐等因素。选择错误的方法可 能会危及生命。 三、专业技能与培训 即使对于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来说,对困难气道处理的操作也需 要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储备。因此,医疗工作者应该定期接受针对 困难气道管理的培训课程,更新最新的气道处理技术。

同时,通过模拟训练、模拟实施课程和线上学习等训练方式, 可以通过模拟场景快速掌握气道处理的各种技巧。这些技巧包括: 口喉正确的绑扎和压迫位置、脊柱稳定和良好的气道控制等等。 四、团队合作和预防措施 在进行气道管理时,医疗团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一名单独的 医生无法应对所有的情况,因此需要多个医务人员的协拍和协作。在处理困难气道时,不仅需要配备合适的设备和器材,还需要建 立应急反应队伍,以处理不可预测的情况。 在医疗工作中,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医护人员需要监测患者 的状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患者困难气道的风险。此外,定期检 查设备、消毒器械,管理医疗废物,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困难气道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医疗事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但 是通过有效的气道处理,可以有效地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如此悲 剧的发生。因此,进行严谨和详尽的气道评估,选择合适的处理 方法,拥有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意识,以及采取预防措施是困难 气道管理指南的关键。

困难气道的处理预案

困难气道的处理预案 目的:加强麻醉质量管理提高麻醉医疗安全 适应范围:全体医务人员 制定依据:《中华医学会临床麻醉指南》、《四川省综合医院临床麻醉管理规范》、《四川省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 措施: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和分类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 1、困难气道:是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在行面罩通气和(或)气道插管时遇到了困难。 2、困难气管插管:即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使用常规喉镜正确地进行气管插管时,操作在4次以上或需时10min以上者仍不能完成为插管困难。 3、面罩通气困难:即一个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的氧合和(或)合适的通气。 (二)根据气道困难发生的类型分为:通气困难和插管困难 1、急诊气道:一般指通气困难同时插管也很困难的十分危急的病人,需要采取特别紧急的措施打开气道,并建立通气,通气困难往往发在诱导后。 2、非急症气道:病人能维持自主呼吸或在面罩辅助下能维持正常的通气和氧合,但插管困难,此种困难气道的处理比较从容,允许选择其他的插管方法完成气管内插管。根据术前估计分为: ①、已经确定或者预料的困难气道。 ②、未能预料的困难气道:术前估计未能发现气道问题和未作术前检查而常规诱导,诱导后发生了困难气道,这是产生急症气道的常见原因。 二、困难气道的评估 1、术前访视:术前访视需要点了解患者既往有无困难气管插管等情况。如患者曾有过困难气管插管病史,应特别注意以下四个重要问题; ①气管插管的困难程度及所采用的解决办法; ②直接喉镜操作期间患者的体位;

③气管插管所用的器械; ④操作者对患者既往所采用的气管插管方法是否熟悉。 2、体格检查:良好训练的麻醉医师多半能一眼发现潜在的困难气管插管。短粗、肌肉发达和组织臃肿的颈部常可导致直接喉镜操作和声门显露困难。病态肥胖,因鼻道和声门周围区域有过多的组织可累及呼吸道,可阻挡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行直接喉镜操作时的视野及接近声门口的径路。下颌短小、门齿前突,颈部肿物,疤痕挛缩,气管移位等。下凳骨在颞下凳关节处的活动度;头部在寰枕关节处的活动度;颈部的长度、周径和肌肉发达的程度;腭的大小和开关;下凳骨与面部大小的比例;上凳牙与下凳牙的咬合情况等,并目测甚至颏凸和下凳角的大致距离。体检指标包括: 开口度:张口度小于3cm示气管插管操作困难;小于1.5cm则无法用直接喉镜进行气管插管。 牙列:上切牙突出在直接喉镜显露和气管插管操作期间可影响插管操作。 下颌骨活动度 舌咽部结构:即马兰帕蒂分级(Mallampati)。 寰枕关节伸展度:患者枕寰关节的仰伸度分级: Ⅰ级:伸展度无降低; Ⅱ级:降低1/3 Ⅲ级:降低2/3 Ⅳ级:伸展度完全消失。 下颌间隙:测量甲-颏间距和/或下颌骨水平支的长度,正常成年人喉前下颌骨内面和舌骨之间的空间平均至少应能达到两指以上。 3、影像学检查。 4、喉镜检查喉镜下所见到的咽部视野: Ⅰ级:能看到声带; Ⅱ级:仅能看到部分声带; Ⅲ级:仅能看到会厌。 Ⅳ级:看不到会厌。 局麻下喉镜暴露达Ⅱ级水平提示插管无困难,可放心进行全麻诱导插管。

困难气道管理

困难气道管理 1 困难气道预测与评估 1.1 了解病史:详细询问气道方面的病史是气道管理的首要工作,必要时还应查阅相关的麻醉记录,了解困难气道处理的经历。 1.2 DVM危险因素:年龄大于55岁、打鼾病史、蓄络腮胡、无牙、肥胖(BMI>26kg/m2)是DVM的五项独立危险因素。另外Mallampati分级Ⅲ或Ⅲ级、下颌前伸能力受限、甲颏距离过短(<6cm)等也是DMV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具备两项以上危险因素时,提示DMV的可能性较大。 1.3 体检评估气道的方法:推荐以下六种最常用的方法,多个指标的综合分析价值更大。 (1)咽部结构分级:即改良的Mallampati分级或称“马氏分级”,咽部结构分级愈高预示喉镜显露愈困难,III~IV级提示困难气道。 (2)张口度:即最大张口时上下门齿间距离,张口开小于3cm或查检者两橫指时无法置入喉镜,导致困难喉镜显露。 (3)甲颏距离:是头在伸展位时甲状软骨切迹至下颚尖端的距离。甲颏间距小于6cm或小于检查者三横指的宽度,提示气管插管可能困难。 (4)下颞颌关节活动度:如果病人不能使上下门齿对齐,插管可能会困难。亦有研究者提出以“咬上唇试验”作为颞颌关节移动度的改良评估方法。 (5)头颈运动幅度:下巴不能接触胸骨或不能伸颈提示气管插管困难。 (6)喉镜显露分级:Cormack 和Lehane把喉镜显露声门的难易程度分为四级。该喉镜显露分级为直接喉镜显露下的声门分级,III~IV级提示插管困难。 2 建立气道的工具和方法 2.1 非紧急无创方法 主要为喉镜、经气管导管和声门上工具三类。 (1)喉镜类:分为直接喉镜和可视喉镜。 Ⅲ 直接喉镜:包括弯型镜片(Macintosh)和直型镜片(Miller)。选择合适

上气道手术困难气道的评估和处理

上气道手术困难气道的评估和处理 凡是在气道路径上妨碍完成气管插管操作的任何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困难气道的发生,上气道手术涉及的范围恰恰位于完成气管插管操作的这条路径上,因而困难气道的发生率更高也更有特殊性,气道评估和处理除了一般的困难气道共性外,更应考虑气道病变及手术的特点。 一、面罩通气困难和困难气管插管评估的一般原则 对面罩通气困难的预测主要包括:①全身比例失调,包括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BMI);②影响面 罩通气密闭性的因素,如下颌退缩、无牙、浓密胡须者;③与咽腔内部结构比例失调有关的因素,如巨舌、甲颏距离、张口度等;④有习惯性鼾史者。 一般普遍的困难气管插管评估内容包括:病史(既往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及处理),体格检查(如: 改良Mallampati 分级、张口度、甲颏距离、下颚前伸幅度、寰枕关节伸展度及麻醉诱导过程中的Cormack 分级等),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二、上气道手术困难气道评估的特点 上气道病变本身已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气道梗阻,术前了解气道梗阻的程度和原因非常重要。临床上可 以依据一些特殊症状和体征评估气道梗阻的程度,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喘鸣(当声门下粘膜肿胀时,可产生犬吠样咳嗽)、吸气性软组织凹陷、声音嘶哑,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Ⅰ-Ⅳ度。也可以根据喘鸣的音调及与呼吸的关系大致判断气道梗阻的位置:尖声调的喘鸣提示声门下气道阻塞;低声调(类似于鼾症)则表明阻塞在声门上,如口咽部;音调可变化的喘鸣则可能气道阻塞在声门区。如喘鸣发生在吸气相,阻塞多为声门上;持续性的吸气和呼气相喘鸣,阻塞常常在声门或声门下。 困难气道发生的时机及严重程度与病变造成气道梗阻的部位(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及严重 程度有关。位于声门上区的病变(如重度扁桃腺肥大),在清醒时并没有表现明显的呼吸困难,麻醉诱导 后舌下坠,咽喉部松弛塌陷,与病变部位挤在一起可能造成完全不能面罩通气;咽喉部带蒂肿块,呼吸困难常常与体位有关,仰卧位麻醉诱导后肿块下坠可造成气道完全阻塞,不能面罩通气也不能插管;位于声门区常见原因有喉部肿瘤、声带麻痹、小儿病毒性喉乳头状瘤等,清醒时呈现部分气道梗阻,麻醉诱导后喉部肌肉松弛发展为完全气道梗阻,可能发生不能面罩通气也不能插管,这类情况处理最棘手;而声门下区的肿块或肉芽肿、声门下狭窄等,术前就表现为不同程度喘鸣,麻醉诱导后喘鸣程度加重,但是发生完全不能面罩通气者较少,大多数情况下加大正压可以撑开气道狭窄区有助于面罩通气,极少数严重狭窄者如不能实施面罩通气则往往也会插管困难。 从麻醉插管的角度来讲,一般声门上病变会影响喉镜显露,而声门下病变妨碍导管通过。甚至同样的 病变位于同一解剖结构的不同部位对插管也可有不同影响,如:会厌肿块位于会厌舌面影响直接喉镜下会厌抬举显露声门,而位于会厌喉面则不影响声门显露但阻挡导管通过;声带或披裂病变发生于左侧即使声门阻塞2/3 以上在成人使用普通直接喉镜插管也可通过 5.0-6.0 气管导管,而发生于右侧则导管进入声门会 有困难。因此,对于上气道手术患者,纤维喉镜检查咽和喉部的结构状态能直观了解气道通畅程度,在术前气道评估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列为上气道手术术前检查的常规手段。 三、建议的上气道手术困难气道应对策略 1. 麻醉诱导方案 对于上气道手术而言,喉阻塞程度以及呼吸困难与体位的关系至关重要,是决定采用清醒插管还是全 麻下插管的关键点;对于无明显面罩通气困难、张口度正常范围、Ⅱ度以下喉阻塞并且改变体位不加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进行常规快速诱导插管;对于可能有面罩通气困难、张口度不够、Ⅲ度以上喉阻塞或尽管呼吸困难症状不严重但体位改变可以加重症状的患者,麻醉诱导必须非常谨慎,有可能在麻醉诱导后发生完全性气道梗阻,甚至出现无法面罩通气无法插管的紧急情况,而且由于上气道本身存在的病变使得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处理非常棘手。无论采用哪种诱导方案都一定要遵守“必须在确保能够维持面罩通气时才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在临床医学中,气道管理一直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抢救技能之一。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气道处理可能会变得困难甚至危险,这时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本文将介绍一种困难气道处理流程,以帮助医务人员在处理困难气道时更加安全和有效。 步骤 1. 评估气道 在处理困难气道之前,首先需要对气道进行评估。这包括检查气道的通畅程度、存在的任何异物或阻塞物、气道的直径和长度、颈部和头部的位置以及患者的意识水平等。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最佳的气道管理方法。 2. 气道保持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必须保持气道的通畅。这可以通过使用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面罩通气道或气管插管等方法实现。在选择气道保持装置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和气道状况等因素。 3. 呼吸支持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呼吸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通过手动通气、机械通气、支持性氧疗或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方法实现。在选择呼吸支持装置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氧合水平和二氧化碳排出水平等因素。 4. 气道管理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可能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气道管理方法。这

包括使用喉罩、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或经鼻气管插管等方法。在选择气道管理方法时,需要考虑患者的气道情况、手术难度、设备可用性和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等因素。 5. 监测和调整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气道状况。这可以通过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排出水平等指标实现。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气道管理方法,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注意事项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参与处理过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2. 确保有适当的设备和药物可用,以便在需要时使用。 3.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需要采取谨慎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需要注意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结论 困难气道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本文介绍的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处理困难气道时更加安全和有效。在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技能水平来选择最佳的气道管理方法。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气道状况,及时调整气道管理方法,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困难气道的处理

困难气道的处理 困难气道(airway difficult)是指面罩通气和直接喉镜下插管困难.麻醉医师在临床麻醉中必须始终保持病人的气道通畅。经过面罩通气和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气道不通畅数分钟,就可导致心脏骤停,大脑损害,甚至死亡.在麻醉死亡的病例中,因严重的困难气道处理失败约占30%,多数困难气道的病例经仔细的术前诊视检查就能加以识别,通过充分准备,选择适当的方法处理都能解决。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和分类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 1、困难气道,是这样一种临床情形,是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在行面罩通气和(或)气道插管时遇到了困难。 2、困难气管插管,即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使用常规喉镜正确地进行气管插管时,经三次尝试仍不能完成。 3、罩通气困难,即一个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的氧和和(或)合适的通气。 不正常的氧和:吸100%的氧气,SPO2〈90%,不正常的通气:测不到PETCO2,测不出潮气量,听不到呼吸音或看不到胸廓的运动或出现紫绀,胃扩张,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尽管这些临床应用的定义在直觉上似乎已经很明显,但将这些定义归纳整理并加以推广应用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困难气道是十分重要的。 (二)困难气道的类型 (三)根据气道困难发生的类型分为:通气困难和插管困难 根据是否存在通气困难分为: 1、急症气道:一般指通气困难同时插管也很困难的十分危急的病人,需要采取特别紧急的措施打开气道,并建立通气,通气困难往往发在诱导后。 2、非急症气道:一般指病人能维持自主呼吸或在面罩辅助下能维持正常的通气和氧和,但插管困难,此种困难气道的处理比较从容,只要维持好通气,允许选择其他的插管方法完成气管内插管。 根据术前估计分为: 1、已经确定或者预料的困难气道。 2、未能预料的困难气道:术前估计未能发现气道问题和未作术前检查而常规诱导,诱导后发生了困难气道,这是产生急症气道的常见原因. 二、困难气道的预测 气管插管困难的发生率约是1~4%,急症气道的发生率大约0。0001%~0.02%。 (一)一般表现 病史,有无肥胖(体重)>90%,有无颈粗短,下颌短小,门齿前突,其他病理改变:颈部肿物,疤痕挛缩,气管移位等。 (二) 张口度 上下门齿间的距离,正常值3.5~5。6cm,小于3cm气管插管有困难,小于1。5cm无法用常规喉镜进行插管。张口受限:下颌关节病变或损伤,疤痕挛缩等。 (三)甲颏距离 头部后伸时,甲状软骨切迹至下颌缘的距离。成人通常大于6。5cm插管无困难,6~6。5cm插管可能有困难,小于6cm插管多不成功。 (四) 马兰帕蒂分级(Mallampati) 根据患者张口伸舌后所看到的咽结构等分为4级: Ⅰ级:可见咽腭弓,软腭和悬雍垂;

困难气道处理操作技术规范

困难气道处理操作技术规范 【定义和分类】 (一) 困难气道的定义 1、困难气道,是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在行面罩 通气和(或)气道插管时遇到了困难。 2、困难气管插管,即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使用 常规喉镜正确地进行气管插管时,操作在4次以上或需时10min以上者仍不能完成为插管困难。 3、面罩通气困难,即一个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 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的氧和(或)合适的通气。 (二)根据气道困难发生的类型分为:通气困难和插管困难 1、急症气道:一般指通气困难同时插管也很困难的 十分危急的病人,需要采取特别紧急的措施打开气道,并建立通气,通气困难往往发在诱导后。 2、非急症气道:病人能维持自主呼吸或在面罩辅助 下能维持正常的通气和氧和,但插管困难,此种困难气道的处理比较从容,允许选择其他的插管方法完成气管内插管。根据术前估计分为: ①已经确定或者预料的困难气道。 ②未能预料的困难气道:术前估计未能发现气道问

题和未作术前检查而常归诱导,诱导后发生了困难气道,这是产生急症气道的常见原因。 【评估】 1、术前访视:术前访视需重点了解患者既往有无困难气管插管等情况。如患者曾有过困难气管插管病史,应特别注意以下四个重要问题:①气管插管的困难程度及所采用的解决办法。②直接喉镜操作期间患者的体位。 ③气管插管所用的器械。④操作者对患者既往所采用的气管插管方法是否熟悉。 2、体格检查:良好训练的麻醉医师多半能一眼发现潜在的困难气管插管。短粗、肌肉发达和组织臃肿的颈部常可导致直接喉镜操作和声门显露困难。病态肥胖,因鼻道和声门周围区域有过多的组织可累及呼吸道,可阻挡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行直接喉镜操作时的视野及接近声门口的径路。下颌短小、门齿前突,颈部肿物,疤痕挛缩,气管移位等。下颌骨在颞下颌关节处的活动度;头部在寰枕关节处的活动度;颈部的长度、周径和肌肉发达的程度;腭的大小和形状;下颌骨与面部大小的比例;上颌牙与下颌牙的咬合情况等,并目测其至颏凸和下颌角的大致距离。体检指标包括: 3、开口度:张口度小于3cm示气管插管操作困难;小于1.5cm则无法用直接喉镜进行气管插管。

困难气道处理——病例讨论总结小结

困难气道处理 一、评估困难气道(LEMON法) L-Look:月巴胖、小颌症、高腭弓、大胡子、假牙或缺齿、门齿过长、巨舌症、脖子粗短、颈部外伤(包括放疗)、胸大 E- Evaluate (3-3-2法则):门齿间距>3指:频甲间距>3指:频舌间距>2指M—Mallampati Score: I级:可见软腭、悬雍垂、咽喉、腭咽弓,插管无困难; II级:可见软腭、悬雍垂、咽喉,插管无困难: III级:可见软腭、悬雍垂根部,插管困难程度中等: IV级:仅见硬腭,插管严重困难。 O-Obstruction:观察是否存在上下气道梗阻,如异物吸入,会厌炎,伪膜性喉炎,脓肿,其他外科情况,肿瘤或放疗后 N-Neck Mobility (颈部活动度):创伤、颈托、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颈椎手术史二、困难气道插管 (-)评估没有困难,诱导后发现的困难气道 1.方案A (无困难通气) (1)彻底吸引口腔: (2)放置合适的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3)而罩通气; (4)使用Mac.喉镜试插1次。 (5)失败后改用可视喉镜 2.方案B (无困难通气) (1)彻底吸引口腔: (2)继续使用合适的通气道: (3)而罩手控呼吸: (4)Mac.喉镜 + Bougie 或可视喉镜+ Bougie。 3.方案C (无困难通气) (1)试用方案A.B失败: (2)而罩通气良好:

(3)纤维支气管镜插管。 4.方案D (困难气逍+通气困难) (1)喉罩通气; (2)经环甲膜穿刺+喷射通气: (3)紧急微创气管造口。 (二)预知病人存在困难气道 1.评估病人是否有困难通气(BONES); B大胡子:O 肥胖:N 缺齿,E老年:S打軒(鼾症,OSAS病人) 2.没有困难通气的气道处理:诱导后插管,可直接使用可视喉镜、光棒、Bougie或纤支镜 3.预计有困难通气的病人:淸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 (三)淸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时局麻方法 1.三叉神经:经晁纱条填塞 2.舌咽神经:利舒卡喷雾剂(位于舌根下,由于唾液稀释,利舒卡一般只能发挥50%的效果) 3.喉上神经(声门上感觉):于舌骨两端各注入1%利多卡因2ml 4.喉返神经(声门下感觉):行环甲膜穿刺抽到空气后注入2%利多卡因5ml 三、快速序贯诱导(Rapid Sequence Induction, RSI)流程 (-)准备 1.药物:丙泊酚1.5 ~ 2.5 mg'kg或依托咪酯0.3 mg.'kg:琥珀胆碱1.5 mg/kg; 2.气管导管:男性7.5 ~ 8.0 mm,女性7.0mnn常规检查导管套囊: 3.Macintosh型喉镜,3号镜片: 4.吸引器: 5.辅助困难气道装置:Glidescope 喉镜,Seeing optical stylet 和Bougie。 (二)监测 常规监测ECG, Bp, SpO2和EtCO?等。 (三)助手 助手必须熟悉RSI的操作程序,胜任环状软柠按压的任务。能够协助处理困难气道。 (四)诱导插管 1.给氧去氮3分钟,0丄流MSL/mm.诱导过程不再做人工呼吸和加压给氧:

困难气道处理对策

困难气道处理对策 对于每个需要麻醉的病人,至少在实施麻醉前(手术室内)要对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进行评估。根据是否预料为困难气道,将处理流程分为两类,以便明确目标,区别对待。 一、已预料的困难气道 麻醉前评估存在困难气道时,分析困难气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技术,防止通气困难的发生。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麻醉医师应该做到: 1、告知患者这一特殊风险,使病人及其家属充分理解和配合,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2、确保至少有一个对困难气道有经验的高年麻醉医师主持气道管理,并有一名助手参与。 3、麻醉前应确定建立气道的首选方案和至少一个备选方案,当首选方案失败时迅速采用备选方案。尽量采用操作者本人熟悉的技术和气道器具,首选微创方法。 4、在气道处理开始前充分面罩吸氧。 5、尽量选择清醒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防止可预料的困难气道变成急症气道。 6、在轻度的镇静镇痛和充分的表面麻醉下(包括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面罩给氧,并尝试喉镜显露。 7、能看到声门的,可以直接插管,或快诱导插管。

8、显露不佳者,可调换合适的喉镜片结合插管探条 (喉镜至少能看到会厌);纤维气管镜辅助(经口或经鼻);或传统的经鼻盲探插管等;也可采用视频喉镜改善显露,或试用插管喉罩。 9、在困难气道处理的整个过程中要确保呼吸和氧合,密切监测病人的SpO2变化,当其降至92%时要及时面罩辅助给氧通气,以保证病 人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0、反复三次以上未能插管成功时,为确保病人安全,推迟或放弃麻醉和手术也是必要的处理方法,待总结经验并充分准备后再次处理。 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重要的是维持病人的自主呼吸,预防 发生急症气道。 二、未预料的困难气道 麻醉前评估未发现困难气道时,也不能排除困难气道的发生,而 且未预料的困难气道在全麻诱导后更具危险性,因此麻醉医师应该做到: 1、预防急症气道的发生,可以将快速诱导分成两步给药,首先是 试验量的全麻药使患者意识消失,但保留自主呼吸。 2、常规行通气试验,在主要的全麻诱导药物和肌松药给入之前, 测试是否能够实施控制性通气,不能控制通气者,不要盲目给入肌松 药和后续的全麻药物,应唤醒病人,行清醒插管,防止发生急症气道。 3、对能通气但显露和插管困难的患者,选择上述非急症气道的工具。要充分通气和达到最佳氧合时才能插管,插管时间原则上不大于 1min,或SpO2不低于92%,不成功时要再次通气达到最佳氧合,分析原

困难气道评估与处理流程 讲稿

困难气道评估与处理流程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困难气道评估与处理流程。 根据麻醉相关死亡病例的研究发现:70%的麻醉死亡病例是因呼吸道问题所致,所以困难气道是一个严重危害患者生命的问题。那面对困难气道我们应当怎么评估和处理才能避免或者减轻这种危害呢。下面我们一同来学习吧! 一首先我们需要仔细想想这几个问题 1.困难气道的危害性及发生率 2.困难气道的定义 3.困难气道的原因 4.困难气道的特殊检查 5.预计气管插管困难患者怎样选择气管插管方法? 6.术前未知存在插管困难,而病人又已接受全麻诱导、处于无自主呼吸状态的处理 二、困难气道的定义 1993年ASA困难气道的定义: ①困难气道:指在经过常规训练的麻醉医师管理下 患者面罩通气和/或气管插管发生困难。 ②面罩通气困难:指在面罩给予纯氧和正压通气的 过程中出现通气不足,致使麻醉前 SpO2>90 % 的患者无法维持SpO2 90%以上 ③喉镜暴露困难:在常规喉镜暴露下无法看到声门的 任一部分。 ④困难气管插管:常规喉镜下插管时间大于10分钟或 尝试3 次以上插管失败。 2003年ASA对气道管理策略做了修改 气道管理的范围应从原先局限于困难气道扩大到所有需要管理的气道。 并要求采取更为安全的策略,尽可能避免由于意外困难插管而导致的紧急情况。 提高了喉罩通气的地位,把喉罩通气从紧急路径转移到了常规路径。 非紧急情况下,也可常规采用喉罩进行通气。 所以当喉镜暴露失败后,只有在喉罩和面罩通气都出现困难时才可以认为发生了困难气道。 三、困难气道的原因 困难气道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因素 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㈠按病因分类 ⒈气道解剖生理变异 主要指先天性或出生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解剖异常 表现为短颈、下颌退缩、龅牙、口咽腔狭小、高腭弓、上颌骨前突、错位咬颌、下颌骨增生肥大、会厌过长或过大。 下颌退缩 下颌退缩与困难插管有关

困难气道的评估方法

困难气道的评估方法 困难气道是指影响通气和氧合的气道异常,它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评估困难 气道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准确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采取正确的行动来确保患者的 安全。以下是10条关于困难气道的评估方法,以及详细描述它们的重要性和应用。 1.病史和症状 评估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是困难气道的评估的重要步骤。医生应该询问患者关于呼吸困难、喉咙肿胀、声音嘶哑、肺部感染、过敏反应等相关症状。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可以 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的风险,以及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2.颈部和口腔检查 通过检查患者的口腔和喉咙,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气道梗阻风险因素,如肿瘤、喉炎、扁桃体肥大或器械造成的肿胀等。医生应检查患者的口腔内部、下巴、颈部和颏部 的肿胀情况,以及鼻孔通畅性和痰液有无。 3.声音和呼吸检查 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和咳嗽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气道梗阻的风险。嗓音嘶 哑或失音声、呼吸困难或喘息声都是困难气道的表现。听诊患者的声音和呼吸可以让医生 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必要的信息,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4.血氧饱和度检查 血氧饱和度检查可以测量患者的血红蛋白氧合程度,是评估困难气道的关键步骤。低 氧血症可以导致重要器官的氧合不足,甚至危及生命。医生可以采用脉搏氧饱和度仪或动 脉血气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治疗措施。 5.肺部听诊 评估肺部的情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气道通畅程度。肺部感染、气体梗阻、肺气 肿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气道狭窄或阻塞。通过听诊肺部,医生可以准确评估肺部的情况,并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6.复合式食管导管 复合式食管导管是评估和管理困难气道的一种重要工具。这种导管是一种有多个附件 的设备,可以帮助医生在气道狭窄或阻塞的情况下轻松进行气道管理。复合式食管导管的 应用可以在患者状况恶化的情况下迅速实施气管切开或插管等措施。 7.影像学检查

困难气道评估

困难气道评估 困难气道评估是指对患者气道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气道是否畅通,是否存在梗阻以及患者是否存在遗传、先天性或后天性的气道狭窄等问题。它是急诊医生在处理或评估气道紧急情况时的重要步骤之一。下面将对困难气道评估的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困难气道评估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的历史:首先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是否有与气道狭窄 有关的基础疾病,如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同时,还要了解是否有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等症状,以及是否存在过敏史等。 2.身体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身体检查,特别关注口腔、咽喉、颈部、胸部等部位的异常情况。检查时要注意观察气道有无狭窄、红肿、分泌物等。 3.气道评估工具: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一些特殊工具来评估气 道的情况。比如可利用镜头和光源进行喉镜检查,观察声门、声带、气管等部位的情况。还可通过CT扫描或X射线检查来了解气道的结构和狭窄情况。 4.气道通气功能评估:可以通过肺功能测试来评估患者的气道 通气功能。如通过肺功能测定来了解患者的呼气流量、肺活量、气道阻力等指标,从而进一步了解气道是否存在狭窄。 5.干预措施选择:在评估完困难气道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 应的干预措施。如对于轻度狭窄,可通过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

来扩张气道;对于高度狭窄或完全阻塞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紧急处理。 总之,困难气道评估是急诊医生重要的技能之一,它能够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气道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在评估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及使用相关工具进行检查,最终可以选择适当的干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气道通畅,提高生存率。

困难气道的评估

困难气道的评估 麻醉前气道评估十分重要,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麻醉诱导方法和气管插管技术,尽可能地降低发生气道困难的风险。传统上,人们往往对预计有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进行气道评估。事实上,对预计有面罩通气、放置喉罩和其他后备措施困难的患者进行气道评估同样重要。目前预测气道困难有多种方法,但是即使是最严格、周密的预测也不能完全检测出每一例气道困难病例。 (一)面罩通气困难 面罩通气需要做到严密地覆盖口鼻并且打开气道。与面罩通气困难有关的因素有:年龄> 55岁、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 26kg/m2、打鼾史、络腮胡子、牙齿缺损等(同时满足以上两项就有> 7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还有颌面部异常、下颌后缩或前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二)气管插管困难 1.病史 手术前访视患者和复习病史非常重要,是早期估计潜在性困难气管插管和避免发生严重意外的最好方法。在手术前访视中,需重点了解患者既往有无困难气管插管等情况。 (1)有无插管困难经历、气道手术史、头颈部放射治疗史、过敏或感染史、张口呼吸、声音改变、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如果患者曾有过困难气管插管的病史,在查阅病历和询问病史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四个重要问题,以弄清困难气管插管的性质、程度和处理方法:气管插管的困难程度及所采用的解决办法;直接喉镜操作期间患者的体位;气管插管所用的器械;操作者对患者既往所采用的气管插管方法是否熟悉。 (2)有无睡眠异常表现如睡眠不安宁、翻来覆去、剧烈踢腿等,小儿可出现颈伸长、头后仰的睡姿以帮助开放咽部气道,还可能有梦游或与阻塞相关的遗尿症状。 (3)有无小儿进食时间延长、吞咽时伴呛咳或作呕。 (4)有无呼吸困难或不能耐受运动病史、慢性疾病状况及相关治疗措施。 2.一般体检 (1)检查有无鼻腔堵塞、鼻中隔偏斜、门齿前突或松动。 (2)检查有无口腔、颌面及颈部病变。 (3)检查两侧颞下颌关节情况。 (4)检查颏、舌骨、甲状软骨突出位置是否居中。 (5)某些骨科、神经外科和正颌装置比如牵引器、外固定支架和箍牙器等。 (6)经鼻气管插管要检查鼻腔通畅情况。

困难气道处理常规

困难气道处理常规 困难气道的定义与分类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 1、困难气道,是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在行面罩通气与(或)气道插管时遇到了困难。 2、困难气管插管,即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使用常规喉镜正确地进行气管插管时,操作在4次以上或需时10min以上者仍不能完成为插管困难。 3、罩通气困难,即一个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的氧与与(或)合适的通气。 (二)根据气道困难发生的类型分为:通气困难与插管困难1、急症气道:一般指通气困难同时插管也很困难的十分危急的病人,需要采取特别紧急的措施打开气道,并建立通气,通气困难往往发在诱导后。 2、非急症气道:病人能维持自主呼吸或在面罩辅助下能维持正常的通气与氧与,但插管困难,此种困难气道的处理比较从容,允许选择其他的插管方法完成气管内插管。根据术前估计分为:1、已经确定或者预料的困难气道。 2、未能预料的困难气道:术前估计未能发现气道问题与未作术前检查而常规诱导,诱导后发生了困难气道,这是产生急症气道的常见原因。 困难气道的评估

1. 术前访视:术前访视需重点了解患者既往有无困难气管插管等情况。如患者曾有过困难气管插管病史,应特别注意以下四个重要问题:①气管插管的困难程度及所采用的解决办法。②直接喉镜操作期间患者的体位。③气管插管所用的器械。④操作者对患者既往所采用的气管插管方法是否熟悉。 2.体格检查:良好训练的麻醉医师多半能一眼发现潜在的困难气管插管。短粗、肌肉发达与组织臃肿的颈部常可导致直接喉镜操作与声门显露困难。病态肥胖,因鼻道与声门周围区域有过多的组织可累及呼吸道,可阻挡在清醒与麻醉状态下行直接喉镜操作时的视野及接近声门口的径路。下颌短小、门齿前突,颈部肿物,疤痕挛缩,气管移位等。下颌骨在颞下颌关节处的活动度;头部在寰枕关节处的活动度;颈部的长度、周径与肌肉发达的程度;腭的大小与形状;下颌骨与面部大小的比例;上颌牙与下颌牙的咬合情况等,并目测其至颏凸与下颌角的大致距离。体检指标包括: 开口度:张口度小于3cm示气管插管操作困难;小于1.5cm则无法用直接喉镜进行气管插管。 牙列:上切牙突出在直接喉镜显露与气管插管操作期间可影响插管操作。 下颌骨活动度 舌咽部结构:即马兰帕蒂分级(Mallampati)。 寰枕关节伸展度:患者枕寰关节的仰伸度分级:Ⅰ级:伸展度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