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的定义

概念隐喻的定义

概念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相连接,以便更好地理解、解释或描述这个概念。隐喻是一种非直接的比较,它通过暗示或间接的方式来建立对比关系,并在不同概念之间揭示出新的意义和理解。

隐喻可以通过直接的比喻来实现,例如"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在这个比喻中,时间与河流之间建立了联系,暗示了时间的流动和变化,突出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这种直接的比喻是隐喻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将两个概念进行比较,从而使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更明显。

除了直接的比喻,隐喻还可以通过更复杂的方式进行构建。例如,生命可以被比喻为一座山峰。这个隐喻更加细致和深入地体现了生命的各个层面和经历。它暗示了生命的起伏和困难,以及攀登山峰的过程。这个隐喻还可以继续扩展,将不同的生命阶段和经历与攀登山峰的不同部分进行类比,以突出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概念隐喻不仅可以用于语言和文学创作中,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在科学中,隐喻可以用于解释复杂的概念或现象,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心理学中,隐喻可以用于描述和理解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在哲学中,隐喻可以用于探讨抽象的概念和思想,使其更具体和可感知。

通过使用概念隐喻,人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更具体、可感知的形象,以增

强人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它可以创造出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形象,丰富人们的思维和感知。

隐喻是一种文化和语境相关的现象,它的理解和使用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隐喻的意义和解读并不固定,而是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隐喻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效果。因此,理解和使用隐喻需要考虑到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综上所述,概念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相连接,以便更好地理解、解释或描述这个概念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和类比的方式,揭示出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并从中展示出新的意义和理解。隐喻可以用于语言和文学创作,也可以用于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等领域。通过使用概念隐喻,人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更具体、可感知的形象,以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然而,隐喻的理解和使用是文化和语境相关的,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概念隐喻的定义

概念隐喻的定义 概念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相连接,以便更好地理解、解释或描述这个概念。隐喻是一种非直接的比较,它通过暗示或间接的方式来建立对比关系,并在不同概念之间揭示出新的意义和理解。 隐喻可以通过直接的比喻来实现,例如"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在这个比喻中,时间与河流之间建立了联系,暗示了时间的流动和变化,突出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这种直接的比喻是隐喻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将两个概念进行比较,从而使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更明显。 除了直接的比喻,隐喻还可以通过更复杂的方式进行构建。例如,生命可以被比喻为一座山峰。这个隐喻更加细致和深入地体现了生命的各个层面和经历。它暗示了生命的起伏和困难,以及攀登山峰的过程。这个隐喻还可以继续扩展,将不同的生命阶段和经历与攀登山峰的不同部分进行类比,以突出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概念隐喻不仅可以用于语言和文学创作中,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在科学中,隐喻可以用于解释复杂的概念或现象,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心理学中,隐喻可以用于描述和理解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在哲学中,隐喻可以用于探讨抽象的概念和思想,使其更具体和可感知。 通过使用概念隐喻,人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更具体、可感知的形象,以增

强人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它可以创造出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形象,丰富人们的思维和感知。 隐喻是一种文化和语境相关的现象,它的理解和使用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隐喻的意义和解读并不固定,而是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隐喻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效果。因此,理解和使用隐喻需要考虑到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综上所述,概念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相连接,以便更好地理解、解释或描述这个概念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和类比的方式,揭示出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并从中展示出新的意义和理解。隐喻可以用于语言和文学创作,也可以用于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等领域。通过使用概念隐喻,人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更具体、可感知的形象,以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然而,隐喻的理解和使用是文化和语境相关的,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隐喻资料

以下资料可能对你有帮助 Conceptual metaphors 概念隐喻 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隐喻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 (ontological metaphor)。 ?隐喻是一种以抽象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映射(mapping),即从一个比较熟悉的、具体 的、易于理解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即喻体),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即本体)。通过跨域映射,人们用自己熟悉的认知域来认识不熟悉的认知域,以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茶壶嘴”、“山脚”、“山腰”、“没面子”、“首领”、“桌子腿”、“火山 口”,“脚注”等。英语里有:“eye of a needle”, “mouth of a volcano”, “bottle-neck”, “head of department”, “arm of a chair”, “footnote” 等等。这些语言形式也已经被人们接受,成为了普普通通的语言。可见,隐喻式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1.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 相叠加,用较为熟知的、具体的概念词语谈论不熟悉的概念。2个概念的认知域虽然不同,但它们的结构保持不变,即各自的构成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E.g. The Internet is a highway. 2. 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Lakoff在提到的用方位词语 (up, down) 描述人的社会地位、身体状况、情绪等抽 象概念时所给的例子 happy /good is up; sad/bad is down. low/high spirit Fall into depression 3. 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英语中有许多用土豆来指人或事的用法。如:big potato(大人物),smal potato (小人物),mouse potato(电脑迷),couch potato(成天看电视的人),hot potato (棘手的问题)等。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长期处于农耕的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饱肚子是人 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故见面时最常用的问候语是“吃了(饭)没有?”。汉语中有许多与“饭”有关的隐喻表达法,如:“找碗饭吃”(找工作), ?“丢了饭碗”(失业),“铁饭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砸饭碗”(使得别人 丢掉工作),“吃大锅饭”(采取平均分配的原则),“饭桶”,“酒囊饭袋”,“吃闲饭”,“要饭的”等等。 不同文化选用不同的喻体与该民族文化传统有关 ?“speak/talk of the devil, here he is.” --- “说曹操,曹操到” ?to shed crocodile tears —猫哭老鼠, ?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对牛弹琴, ?to laugh one‘s head off —露马脚, ?to kick the bucket —翘辫子,蹬腿

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与词汇研究

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与词汇研究 概念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将一个概念域的词语或表达方式用于描述另一个概念域。这种隐喻性的语言使用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有助于作者传达思想、感情和意象。例如,在诗歌中,诗人常常使用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描述情感和心境,这些表达方式实际上是概念隐喻的应用。 概念转喻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与概念隐喻不同的是,它指的是用同一个概念域中的词语或表达方式来代替另一个概念域。这种转喻性的语言使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我们经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实际上就是用“眼睛”这个概念来代替“心灵”。在语言教学中,概念转喻的运用也非常广泛,教师可以通过转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词汇研究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词汇的起源、发展、演变和用法。在语言教学中,词汇研究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对词汇的研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单词和表达方式,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词汇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语言学课题。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这些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同时,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转喻手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意象,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因此,在未来的语言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词汇研究的应用,以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词汇的产生和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些网络词汇不仅反映了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也反映了人们认知和社会心理的变化。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对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相关理论方面,主要涉及到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理论等。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包括语料库分析、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学者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具有以下特点:网络词汇中的隐喻主要通过相似性、关联性和意象性等方式构成。例如,“键盘侠”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网友在网络上热衷于发表意见的行为特征,“表情包”则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结合传达了特定的情感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是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之一,其理论源自于拉克杜华(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1980年代的研究。隐喻是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概念隐喻则是指将一个概念诠释为另一个概念的方式。概念隐喻的理论比较复杂,需要运用到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下面将从其相关的文献综述阐述其理论。 首先,概念隐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语言存在的一定历史时期。Lakoff和Johnson (1980)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在不断演变,人们会将已有的概念和经验与未知的领域进行比较,从而构建新的概念和认知方式。这个过程是基于“概念映射”的机制,即将一个已有的概念映射到另一个领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领域。 第二,隐喻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由于隐喻涉及到语言、认知、文学、音乐、艺术等多个领域,因此引起越来越多领域的学者的研究。例如,Fauconnier和Turner (2002)将隐喻应用于语言的意义和推理中,并提出了“认知隐喻”和“语言隐喻”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 第三,概念隐喻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分析研究。实证研究基于语料库分析,通过探究大量现实语言数据中的隐喻使用,来揭示隐喻所反映的人类认知机制。例如,Steen(2011)提出了“批评与理解的多维隐喻分析”方法,探究不同领域的隐喻,如政治、商业和艺术等。而分析研究则主要考虑隐喻的构建和分析,从而揭示隐喻与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例如,Lakoff和Johnson(1980)通过对英语中的“生命”隐喻的分析,发现“生命”隐喻是一种基本的、普遍存在于人类思维中的隐喻。 第四,概念隐喻的研究也涉及到具体的领域或主题。例如,政治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表明,政治人物和政治团体的角色在公共领域的表述中,可以通过隐喻与非隐喻的方式进行呈现(Musolff,2016)。音乐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则揭示了音乐语言中存在着丰富的隐喻形式,如比喻、转喻和映像(Lakoff和Johnson,1980)。 总之,概念隐喻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语言学和认知科学方面的内容,还涉及多个具体领域和主题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概念隐喻的理论将更加成熟和完善。

认知视野下的概念隐喻-2019年文档

认知视野下的概念隐喻 一、隐喻的定义 韦伯斯特(Noah Webster)词典把隐喻定义为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排比、双关、借代、反讽等一样属于修辞学范畴,这是一种狭义的界定;从广义上而言,隐喻是语言学、语言哲学、逻辑学和认知学等学科的重要概念,被界定为一种认知手段及思维方式,是人类构造概念系统,更好了解周围世界的重要手段。 二、隐喻的本质特性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1980:5)。隐喻从根本上讲是概念性的,不是语言层面上的。 隐喻具有普遍性、相似性、系统性和不对称性的特点。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体现于语言,而且贯穿于我们的思维及行动”(Lakoff & Jonhson,1980),这是隐喻的普遍性特征。隐喻还具有相似性特性,人类认识两种不同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相似联想,进而解释、评价、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所以这种相似性其实是认知的结果。“隐喻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第六感知,这种感知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完形感知,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能够将表示截然不同语义概念的词放在一起而创造和理解隐喻”(赵艳芳,2001)。如“IDEAS ARE FOOD”中,“ideas”与“food” 相关联,我

们感知两者的相似性在于都可以被吞咽、消化、吸收,给我们提供营养。另外,隐喻不是孤立的,具有系统性和协调一致性。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曾强调:“隐喻与隐喻之间的蕴涵关系构建起一个协调一致的隐喻概念系统及一个相应的协调一致的隐 喻表达体系。”如英语中存在“Ideas are food”的概念隐喻,围绕这一概念隐喻的众多英语表达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系统,如:“What he said left a bad taste in my mouth. All that paper has in it are raw facts, half-baked ideas. That argument smells fishy. I just can’t swallow that claim.”最后,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具有不对称性,是将源域的容易理解的框架单向投射到比较难理解的目标域上,构成跨域映射这一隐喻的内在结构。 三、隐喻的分类 莱考夫和约翰逊把隐喻分为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空间(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三种类型。 结构隐喻是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概念,用结构较为清晰、界定较为分明的熟悉概念去建构结构和定义相对模糊或缺乏内部结构的不熟悉概念,两个概念结构的认知域不同,但各自的构成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Lakoff &Johnson,1980)。例如“时间就是金钱”,人们可以花费、浪费钱,也可以计划、安排、分配甚至偷窃钱,隐喻将“金钱”的结构投射到“人生”

概念隐喻的示例

概念隐喻的示例 概念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不同的概念相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或描述原始概念。它通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含义。以下将介绍一些概念隐喻的示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种修辞手法。 1. 时间是一条河流 这个隐喻将时间比喻为一条河流,流淌不息。这种比喻使人们产生时间像流水一样无休无止的感觉。时间会像河水一样将一切带走,并且流淌不息。这种比喻使人们深切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不可挽回的特性。 2. 爱情是一朵花 将爱情比喻为一朵花,这个隐喻产生一种爱情像花朵一样美丽而脆弱的感觉。爱情会像花朵一样需要精心呵护和关怀,只有用心去呵护,才能使爱情绽放的更加美丽。 3. 生命是一场旅行 将生命比喻为一场旅行,这个隐喻使人们产生一种对生命的短暂和变幻的感觉。生命如同旅程一样需要我们经历很多风景,遇到许多人,往往在某个时刻会有相遇和告别,生命就如同旅行一样,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 4. 希望是一盏灯 将希望比喻为一盏灯,这个隐喻使人们产生一种希望给人以温暖和信心的感觉。

希望就如同一盏灯一样,能够为我们指引方向,给我们带来光明和勇气。 5. 人生是一本书 将人生比喻为一本书,这个隐喻使人们产生一种人生像书本一样充满了不同的章节和故事的感觉。每个人的人生就如同一本书一样,有自己的故事和情节,每一页都充满了不同的挑战和收获。 通过以上这些概念隐喻的示例,我们可以看到概念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广泛运用。它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意义,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概念隐喻在文学创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还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隐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隐喻是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来表达复杂思想和情感的方式。隐喻是语言的核心部分,它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基于类比和相似之处制作丰富的理解和表达。 概念隐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隐喻,它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表达和推断含义。在概念隐喻中,两个概念分别称为“源”和“目标”,源概念是我们已经有关于它的知识的概念,目标概念是我们希望了解的概念。例如,将“时间”与“金钱”进行隐喻,意味着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借助于金钱来实现的。概念隐喻将源概念和目标概念之间的交互关系分解为一系列隐喻化的基本关系,这些关系包括比较、映射、替换和转换等。 这篇论文综述了概念隐喻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我们需要通过研究这项技术,了解它是如何促进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如何在语言、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并研究如何利用这项技术改进人工智能算法。 概念隐喻的理论研究涉及了多个学科,包括心理学、哲学、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其中心理学是概念隐喻理论的重要支持学科。例如,Lakoff和Johnson(1980, 1999)的“意象隐喻论”明确认为人的认知系统是通过和身体经验、感官信息和动作相关的隐喻系统来构思抽象的概念。而其他研究使用神经影像技术从生物医学视角验证了概念隐喻的实际存在。 概念隐喻在文化中也有重要的角色,并受到了众多人文科学研究的关注。例如,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通过比较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隐喻,论证了不同文化背景对隐喻的理解产生的巨大影响。而在本土化的语言处理应用中,这种文化差异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概念隐喻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实体关系提取和情感分析都能被视为概念隐喻的应用。概念隐喻被广泛用于语言生成、文本分类、机器翻译、人机交互等任务中。在这些应用中,往往需要使用概念隐喻的算法来理解和推断文本中的含义,并将它们转换为规范化的语言形式。 总结来看,概念隐喻的理论研究,文化视角和应用相关领域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对语言、文化和技术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为了进一步利用概念隐喻提高文本相关的人工智能算法性能,我们需要不断从交叉学科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同时重视概念隐喻在文化传承和语言交流中的作用。

概念隐喻的性质

概念隐喻的性质 概念隐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不同的概念上,以达到深化理解、提供新的视角或表达情感的目的。它的性质具有多样性、隐晦性和弹性。 首先,概念隐喻的性质之一是多样性。概念隐喻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概念映射来呈现事物的多样性。比如,把时间比喻成河流,把思想比喻成火焰等。这些不同的隐喻可以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而具体概念则能够更好地被人们理解和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经验来产生不同的隐喻,因此概念隐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其次,概念隐喻的性质之二是隐晦性。概念隐喻之所以具有隐晦性,是因为它通常需要读者或听众通过联系和思考来理解和揭示其内涵。与直接陈述相比,隐喻的表达方式更具有启示性和趣味性。例如,把“时间”比喻成“金钱”,可以暗示时间的珍贵和宝贵,同时也让人们反思时间的使用和价值。隐喻的隐晦性使读者或听众在理解和感受时需要运用思考和联想的能力,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此外,概念隐喻的性质之三是弹性。概念隐喻可以适应不同的语境和表达需要。它不受限于特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而是依赖于人们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通过概念隐喻,人们可以通过一个概念对另一个概念进行描述和表达。例如,用“时间是一条河流”这样的隐喻来描述时间的流逝,可以充分展示时间的连续性和无法逆转的特点。这种弹性使概念隐喻具有极高的表达效能,使人们能够用简洁而

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总之,概念隐喻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具有多样性、隐晦性和弹性等性质。它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概念映射实现事物的多样性呈现;它通过隐晦的表达方式促使读者或听众深思和联想;它具有弹性的特点,允许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下自由运用。概念隐喻既是语言的美学表达形式,也是人们认识与感悟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解和运用概念隐喻,我们可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扩展思维的边界,并通过感受与思考来体验更丰富的人文世界。

概念隐喻—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

概念隐喻—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 引言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能力 的提升。在词汇教学中,学生通常会遇到一些抽象概念的词汇,比如“爱”、“自由”等,这些词汇的概念比较隐晦,不容易被把握。而采用概念隐喻作为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可 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汇的含义,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词汇掌握能力。本文将探讨概念 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概念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 概念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抽象的概念与一个具体的形象或者物体联系起来,从而让人 们更容易理解这个抽象概念。在词汇教学中,采用概念隐喻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帮 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含义。对于单词“自由”,可以通过比喻为大鸟展翅飞翔的形象,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从而更容易理解“自由”这一概念。 2. 增强词汇的记忆效果 通过概念隐喻的方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效果。因为概念隐喻将抽象的 概念与具体的形象或者物体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个具体的形象或者物 体的记忆,间接地加深对于词汇的印象。相比于枯燥的词汇书面定义,概念隐喻更加生动 有趣,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提升学生的情感投入 概念隐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还可以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因为概念 隐喻通常会使用具体的形象或者物体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容易地与 之产生情感联系,从而增加对于词汇的情感投入。这种情感投入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词汇 的兴趣,促进词汇的学习和掌握。 1. 选取恰当的隐喻对象 在词汇教学中,选取恰当的隐喻对象是非常关键的。隐喻对象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和形象性,以便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情感共鸣。隐喻对象还应该与词汇的含义相 契合,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词汇的概念。教师在选择隐喻对象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文化背 景和情感认知,确保选取的隐喻对象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2. 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研究了思维中把一个概念(被表达 的概念)通过隐喻与另一个概念(隐喻概念)联系起来的方式。本文综述了概念隐喻理论 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概念隐喻理论起源于语言哲学家理查德·雷克提出的“概念间隐喻”的概念。他认为,人们通过将一个抽象的、较为复杂的概念与一个具体的、较为简单的概念连接起来,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他的论文《概念隐喻论》(Metaphors We Live By)于1980年出版,为后来的概念隐喻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概念隐喻理论发展的早期,主要关注的是语言中的隐喻表达。现在的研究则更加关 注隐喻在思维中的作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库分析、实验研究、脑成像等。语料库分 析用于发现和分析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实验研究通过心理学实验验证隐喻的认知机制,脑 成像则用于探索隐喻在大脑中的神经基础。 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括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者关注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如“时间是空间”、“情感是温度”等。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则探索隐喻对思维和认知过程的影响,如隐喻对决策、判断和思考 的影响。神经科学的研究则揭示了隐喻在大脑中的加工机制,如隐喻的脑成像和大脑区域 的活动。 概念隐喻理论在应用方面也有广泛的研究。在教育领域,隐喻理论被应用于教学设计 和教育策略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政治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隐 喻理论被用于研究政治演讲和社会认知,揭示语言在塑造社会观念和认知方面的重要作 用。 概念隐喻理论通过研究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和思维中的隐喻作用,揭示了语言和思维之 间的紧密联系。它在多个学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本质具有重 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以及隐喻在实际应用中 的潜力和限制。

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现象的多义性,因为多义性可以形成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探索世界的奥秘。概念隐喻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已经成为多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加深我们对现象的理解,帮助我们挖掘出更多的信息。因此,许多人都希望了解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首先,概念隐喻理论的定义是什么?由于概念隐喻理论是一种复杂的研究理论,其本质是将语言外的隐喻映射到一个抽象概念上。一般来说,它的内容包括:隐喻的类型,隐喻的表述形式,隐喻的传达效果,隐喻在知识表征中的作用,等等。 其次,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研究中的应用是怎样的?多义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领域,它不仅仅关注于事物本身,而且关注于事物在更加抽象的语义系统中的表达。概念隐喻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的抽象性和多义性,这有助于我们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探索世界的奥秘。 此外,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研究中的发展也值得关注。目前,研究人员已经从多个角度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了研究,比如从语义平等角度研究隐喻表达中的语法性,从语义结构角度研究隐喻表达中的逻辑性,从内容表达角度研究隐喻隐喻的传播效果,等等。此外,研究人员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模型,以便更全面地研究隐喻的作用。 最后,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研究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由于其本质是一种抽象性的概念,因此其理论应用也有一定的局

限性,一般无法确定其是否具有真实性以及其是否有效,从而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我们提供更深刻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世界的奥秘。虽然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未来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概念隐喻的意思

概念隐喻的意思 概念隐喻是一种通过比较和联想来建立两个概念之间关系的语言现象。它通过将一个概念(源概念)和另一个概念(目标概念)进行类比,来传达出一种隐含的意义。概念隐喻是语言和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构建新的概念并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概念隐喻的基本结构由源概念、目标概念和隐含的比较关系组成。源概念是一个具体的、易于感知的概念,而目标概念则是一个抽象的、难以感知的概念。通过将源概念中的特征和目标概念进行类比,我们可以传达出目标概念的意义和特征。例如,将时间看作是空间的一个维度,我们可以用“时间流逝”来形容时间的变化。 概念隐喻在日常语言中是非常常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使得复杂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易懂。例如,我们常常会用“时间是金钱”来形容时间的宝贵和珍贵,这里的金钱就是源概念,时间则是目标概念。 在文学和修辞手法中,概念隐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家和诗人经常使用概念隐喻来创造形象化的语言,以便更加生动地描绘出他们的思想和感受。例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用“生命是一场短暂的舞台”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有限。 概念隐喻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范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它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建立新的概念,从而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例如,爱因斯

坦在相对论中使用了时空隐喻,将时间和空间进行统一,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框架。 同时,概念隐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有时候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歧义,因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联想和理解。概念隐喻还受到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表达可能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概念隐喻是一种通过比较和联想来建立两个概念之间关系的语言现象。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构建新的概念并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概念隐喻在日常语言、文学和修辞手法中广泛应用,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范围。然而,概念隐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注意不同人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差异。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概念隐喻,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语言现象,从而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浅析概念隐喻的分类

浅析概念隐喻的分类 概念隐喻是一种以隐喻的形式表达一个概念的方式,这种形式一般在媒体、文学、音乐、艺术等表现媒介中存在。隐喻蕴含着某种积极或消极的思想,它是思想的载体,能够把概念性的思想抽象成易于传达的形式。 概念隐喻的分类可以根据多种因素来划分,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有:比喻型、搭配型、原因型、象征型和暗示型。 1、比喻型隐喻。比喻是一种比较关系,具有同类特征的不同事 物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比较关系,形成一种比喻关系。比喻型隐喻是一种将两种不同事物的比较关系用来表示某种概念的隐喻,如“他的生活就像一场大赛”,这句话将生活视为竞技比赛,暗示人们要勇敢奋斗,不受挫折的影响。 2、搭配型隐喻。搭配型隐喻是将同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搭配 使用,以暗示某种思想情感的隐喻。比如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将白日与山峰搭配,黄河与海洋搭配,暗示着“永不停止”的 主题思想。 3、原因型隐喻。原因型隐喻是将原因和结果搭配起来表达一种 思想概念的隐喻,比如说“学习苦,成大业”,暗示人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够取得成功。 4、象征型隐喻。象征型隐喻是将某种实物或者形象与某种意义 搭配使用的隐喻。比如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绿水青山 象征为美丽的国家,暗示美丽的国家是最宝贵的财富。

5、暗示型隐喻。暗示型隐喻是暗示某种思想情感,而不会明确地阐述其特定意义的一种隐喻。比如说“只要有信心,一切都会好起来”,暗示信心给人们带来的力量。 概念隐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学表现手段,它能够极大地提升文章的可读性,以及文学的表现力。每种类型的概念隐喻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可以根据表达的特点和作者的特定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隐喻形式。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运用起来具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使用概念隐喻的时候,应该根据者自身表达的需求和意图,恰当地选择最合适的概念隐喻来进行表达。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 概念隐喻理论是由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科夫思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将一种具体的概念(称为源概念)映射到另一种抽象的概念(称为目标概念)上,来理解和表达语言中的抽象概念。这种映射过程被称为隐喻。概念隐喻理论在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应用。 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和发展。本文将就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进行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隐喻的多层次性、隐喻的文化差异、隐喻的动态性和隐喻的批判性。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之一是隐喻的多层次性。传统的概念隐喻理论主要关注源概念和目标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但忽略了隐喻在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多样性。隐喻不仅仅是从个体认知的角度来理解的,也可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理解。黑暗与光明的隐喻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象征性。我们需要将隐喻理论从个体认知的层面拓展到社会文化的层面,以更好地理解隐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之二是隐喻的文化差异。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同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表达可能存在差异。隐喻的使用和解读受到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的影响。在西方文化中,时间常被隐喻为线性的,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时间被隐喻为循环的。我们应该关注不同文化中隐喻的使用方式和隐喻背后的文化因素,以避免将自己的文化观念强加于他人,并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流中的隐喻现象。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之三是隐喻的动态性。传统的概念隐喻理论主要从静态的角度来分析隐喻的映射关系,但忽略了隐喻在不同语境和语用层面上的变化。隐喻的理解和解释是动态的过程,受到话语环境、说话者意图和听话者认知的影响。我们应该将隐喻理论与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相结合,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隐喻的生成和转化,以更好地解释隐喻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涉及到隐喻的多层次性、隐喻的文化差异、隐喻的动态性和隐喻的批判性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隐喻现象,从而提升我们对语言和认知的理解。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中的词汇、语法及篇章和文化理解都有着一定的启示。 一、概念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的方式就是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的形成,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结构投射,即利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关性,将指示该事物的词语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映射,借“它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LakoffJohnson,1980),通常以A is B的形式表现。这里的所说的“该类事物”即A指目标域,一般是比较抽象、陌生的事物; 而“它类事物”即B指源域,通常是人们比较熟悉、具体的、有形的事物。概念隐喻具有常规性、任意性、系统性和不对称性。前两种特性为隐喻的一般特性,系统性和不对称性为概念隐喻独有的特点。 二、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词汇的理解与记忆。概念隐喻理论与外语教学最容易结合也是应用最广的方面是词汇教学。Lakoff认为,我们日常生活在中70%的语言都源于概念隐喻,词汇在外语教学中历来都是难点和重点,由于受到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传统词汇教学认为词语与意义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所以只注重词汇的机械记忆,忽略了词汇间的认知联系。往往出现学生将一个多义词的每个意项分别的、单独的加以记忆的现象,缺乏系统性有效的记忆与理解。隐喻因具有易理解、化难为易、易记忆、易回忆性、生动有趣和具体形象等特点,可以被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词汇,改进词汇教学。以单词cool为例,其最初意义为凉的、凉爽的,后来引申出其他相关联的含义:冷色的←凉的、凉爽的→冷静的→冷淡的→孤傲冷漠的教师可以借助图示来解释cool的本义与比喻义之间的联系,说明不同词义的扩展和转化是隐喻思维的结果。在词汇教学中应用概念隐喻理论可以帮助学习者形成推理规则,减轻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由美国语言学家乔治·莱科夫提出的,隐喻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是一种文化的现象。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概念隐喻理论逐渐成为了认知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热点,也在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一、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概念隐喻理论是源于西方哲学传统和语言哲学的研究,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语言的隐喻表达来揭示人类的认知结构,它认为人类在认知活动中借助于概念隐喻来完成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乔治·莱科夫认为,人们通过对概念的隐喻化来理解并解释语言。概念隐喻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描述对象属性和关系的工具,更多的是通过隐喻来揭示人类的认知结构,并对认知结构进行整合和重组。 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概念是认知结构的核心,概念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和抽象,是我们对世界进行认知、理解和描述的基本单位。概念隐喻就是通过将一个概念和另一个概念做类比来实现对概念的抽象与理解。人们通常用“时间是金钱”这样的隐喻来理解时间的价值,用“爱情是战争”来描述夫妻关系的复杂。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和隐喻,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知。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贯穿于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之中,对人们的认知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概念的隐喻化,可以实现对复杂事物的简化和概括,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件。概念隐喻也是对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进行认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概念隐喻,可以实现对复杂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认知和解释。 二、概念隐喻在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 概念隐喻在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中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隐喻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方面。语言学家通过对语言文本中的隐喻进行分析,揭示了隐喻在语言中的丰富表达方式和认知作用,从而为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概念隐喻理论在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的分析和解释方面。心理学家通过对人类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的研究,揭示了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从而拓展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范畴和深化了认知科学的理论体系。 概念隐喻在文学与文化研究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中的隐喻进行分析和解释方面。通过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中的隐喻进行分析,文学评论家和文化研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