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课一等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州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问题。城市的合理分布和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城市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本节内容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良好品德。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难点是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

师:这首“春天的故事”好听吗

生:……

师:歌词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呢(展示邓小平的图)他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在我国的哪里(珠江三角洲)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在地理学上它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展示珠江三角洲今昔对比图)(城市化)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进入主题]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要求:生打开书70页,预习第一自然段。师板书: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师: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相互促进)师展示:工业化城市化

师:工业化与城市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生:……(推动作用)师展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动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师:说到城市化大家并不陌生吧!那回忆一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起步上、

水平上以及当前的发展速度上各有什么特点

生:……

师:一般发展中国家是如何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

生:……

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

二、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

(展示“珠江边美丽夜景”的图片,以美丽的图片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

师:这就是美丽而又繁华的珠江边。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师:(读图介绍)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展示问题:①从纬度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处于我国的哪个温度带

②从图中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想想这种海陆位置对珠三角交通有何影响

③分析珠江三角洲的相对位置,观察本地区与香港、澳门特区及东南亚的位置关系,

思考为什么称珠三角为中国的南大门

生:……

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提问:珠江三角洲包括哪些城市

生: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狭义)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这里所讲的珠

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展示)

生:……

(承转)(展示图片)(展示深圳今昔对比图)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是什么原因让深圳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就以东莞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为案列来学习。

三:对外开放的前沿

展示材料:东莞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要求:请生在书P74的材料中找一找并圈出。影响东莞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的

因素有哪些

生:一边阅读一边画。同时指生板画。

师一边分析一边板书:国际背景、开放政策、良好区位、侨乡优势。以点带面,那么珠

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师:我还想知道发达国家是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设计师为何一下就看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了下面我们就深入探讨一下:

展示: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图

思考:1.美国产业结构是如何变化的

2.该变化对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有何影响

生:……

展示:国际产业转移变动图

思考:1.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规律

年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转移到我国什么地区

生:……师引导生回答。

展示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背景:)——提供了契机

师:同时我国又刮起了一股春风——指的是什么呢(改革开放政策)

播放视频:邓小平主席南巡讲话的片段。同时展示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

开放的地区.1980年8月26日第五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在广东省的

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特殊性及主要体现;

展示总结:改革开放政策(国内背景:)——提供了先机

师:还有珠江三角洲的自身优势

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师:良好的区位——内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生:……

师:这种经营的工业模式为前店后厂

展示:珠江三角洲工业模式图

师:还有什么优势呢(侨乡优势)

展示:侨乡回归背景图;想一想:改革开放初期侨乡的优势有哪些有何好处呢

生:……

展示总结并提出最关键的因素是(改革开放政策)

出示:炸鸡腿图片;巧记:鸡(际) 味(位)正(政)香(乡)

(承转)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从经济方面看,珠三角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从城市方面看,珠三角也是中国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珠江三角洲地区也不例外。

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展示:(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图)

思考: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可分为哪两

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什么特点

生:……

分组探究: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各阶段的发展优势、劣势、工业产值增长特点及原因.

全班分成两大组分别讨论这两个阶段。

出示图表,学生结合图表完成布置的任务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指导。学生代表回答并展示

师:工业化又是如何促进城市化的发展的

出示: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片

思考:1)珠三角的城市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城市规模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

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并板书:对外开放的前沿——外资企业的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当堂训练:

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B )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➃良好的区位条件➄全国最大的侨乡➅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➄

C ①③④➄

D ③➃➄➅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D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B.原材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D.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预习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治理.这都需要同学们好好思考.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含答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具体表现为( )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城镇数量激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⑤乡村与城市的差别已经不存在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 C.①③⑤D.①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珠三角的城市化水平虽然有大幅度提高,但并没有超过发达国家;乡村和城市的差距仍然存在.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2~3题. 2.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3.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2.C 3.A 【解析】在工业化推进的第Ⅰ阶段,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承担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但进入第Ⅱ阶段,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2013·东北联考)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4~6题. 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4.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答案】 C 【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03年四个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而第一、三产业比重都略有下降. 5.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2020秋高中地理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 解析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3。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调整措施及发展方向。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国际背景 (1)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表现错误! 2.国内背景 (1)内容: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2)表现:国家对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给予优惠的政策,使其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地理条件 (1)区位条件: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 (1)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产生原因错误! (2)问题表现错误! 2.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②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1.读教材图4。18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关注并思考以下问题: (1)1970~1990年美国三大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2)此期间,工业内部是如何调整的? (3)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1)美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3)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及随之产生的产业转移,即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而此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为其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读教材图4.23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关注以下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一)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的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的教材.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对教材加以说明。 一、说课标 不言而喻,新教材是基于新课标编写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及课程目标。特别是基本理念突显时代性。课程目标分成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屏幕上是我对地理必修3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再重复。 二、说教材 1.编写特点和体例 (1)以典型案例构成教材的主体。教材选用了5个中国案例(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山西省的能源开发、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西气东输)、2个外国案例(亚马孙雨林开发与保护、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1个地区案例(东亚地区),案例具真实性、典型性,中外兼顾的特点。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组织教材,努力打造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教材既有主案例,又有拓展案例。这样“收”“放”有致的设计,一方面减少单一案例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2)内容提要课文:文字和图像读图思考思考案例问题研究2.教材的地位 高中地理可分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必修3册,选修6册。必修1(自然地理)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

过程和规律,体现尊地之规,建设美好家园的思想;必修2(人文地理)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体现以地 为主,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必修3(区域地理),立足于必修1必修2 的基础,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 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新编实验教材必修3与原人教版地理选修2的对比 4.内容结构课标展示(略)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必修3的课标有13个,基本 与节数相当。这是能容标准,这是教材内容与课标的对应关系。本 书共五章10节,本着由自然至经济、由区域内至区域间的学习思路 设计知识结构,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依次分为"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图略) 三、说教学建议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教材内容编排与学生现实的基础知识储备间存在的矛盾 教材的编写者认为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区域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和掌握,所以教材并没有重述相关区域地理的基 本知识。而实际情况却是大相径庭:地理学科在初中属于弱势学科,每周两节课,中考30分,学生往往并不重视,全凭考前死记硬背得分。他们不可能把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牢固。再加上初 中和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存在明显的断层,这就必然严重影响到 “必修3”教学的顺利开展。 2.不同版本教材对案例的编选与教师的教学选择存在矛盾 目前高中地理就出现了人教版、湘教版、山东版、中图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他们在编排和选择案例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 编排人教版是从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阐述的;是从区域地理 环境与人类活动入手,以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的命题来概述的。在案 例选取上人教版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选择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

教学设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材分析】 有关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我们已在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中有所了解,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问题。而城市的合理分布和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城市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本节内容旨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剖析。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从而达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良好品德。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难点是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1、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2、会考要求: 1.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a 2.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的具体表现 a 3.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b 4.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b 5. 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c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3、理解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相关资料的分析、辩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2、难点: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较弱,地理综合思维和分析能力不强,但由于本节课选取的案例就是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对身边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并不陌生,所以会有较大的兴趣,耳濡目染,不会无话可说,老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去理解课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5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含解析)

第35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分析区域工业 化、城市化的进程 及特点。(综合思维) 2.掌握区域工业化、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及对策。(综 合思维、人地协调 观) 3。理解区域工业化 与城市化的关系。 (综合思维) 1。以统计图为载体, 考查区域产业结构 的变化及其对城市 化的推动作用,考查 频率较高。 2。以区域图为载体, 考查区域工业化与 城市化的条件、存在 问题及解决措施。多 以选择题(常见)和综 合题形式呈现。[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经济发展快 1。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2)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著名侨乡,改革开放政策优惠。 特别提醒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②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易错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 2。经济发展成就 (1)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2)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易错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 二、城市化水平高 1.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易错提示】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

高中地理Ⅲ(必修人教版)_10

高中地理Ⅲ(必修◆人教版) 4.2 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中山纪念中学邓泽凡 一、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并提出了活动建议: 1、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工厂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2、结合学校所在的城镇建设实际,讨论城市化过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由此可见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要求是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以珠江三角地区为例,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的条件,其经济发展与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的关系,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和特点、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主要内容有: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9~1990年,第二阶段是1990年以后;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本文旨在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是统一的,让学生形成区域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又要注意社会效益和生态经效益的理念。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工业区位分析方法,也具备了一些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案例学习也了解了,但学生的初中区域地理知识仍然不足,在学习完珠江三角洲地区后,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其他区域时,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知识背景比较模糊,迁移知识有一些难度,仍需要加强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渗透,仍需要加强初中区域地理知识与高中地理教材的结合 三、设计思想: 遵循新课标“以学生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本节从内容组织到教学过程的实施都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进行。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学会阅读和分析地理位置图的方法。 3.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 掌握国家优惠政策是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学会分析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两个阶段的优势和劣势,学会用地理折线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 5.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学会地理调查和地理研究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区域经济发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珠三角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A.能源生产基地 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 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 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

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处于劣势的是() A.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B.对外开放政策 C.工资水平D.区位条件 答案:1.D 2.C 3.A 广东省将船舶制造业列为本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并提出把以广州为主的珠江口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将船舶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的积极意义在于() A.推动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B.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C.缓解广东省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 D.改善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 5.下列不属于广州建设造船基地的区位优势的是() A.优惠的政策 B.良好的航道和港口条件 C.广阔的市场 D.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 4~5.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限制性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当地良好的航道和港口条

件,面向广阔的市场,借助优惠的政策,发展船舶制造业,其积极意义就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本区的能源短缺。 答案:4.B 5.D 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读图完成第6题。 6.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解析:1990年前,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说明城市化进程动力主要来自第三产业;1990年后,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保持稳定,说明城市化进程动力主要来自第二产业。由此可知,该城市可能是旅游城市。 答案:D 7. 读图,完成(1)~(4)题。 (1)该区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

432地理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4--3--2】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2课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考纲展示]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会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方法。 知识点一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自读教材·抓基础] 1.主要问题 (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主要表现 ①环境污染加重: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有_____的趋势,环境质量 日益___________。 ②出现水质性缺水:首先,________的迅速发展和________的急剧增加,使一些河流成了“废水池”和“垃圾池”;其次,__________________需水量不断增加,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2)人地矛盾加剧--------表现 ①______________用地大量占用耕地;②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③_________________急剧下降。 (3)重复建设突出--------表现 ①城镇盲目_______________,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 ②____________缺乏合理规划,造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和投资的巨大浪费。 2.对策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 ①提出“青山蓝天碧水工程”; ②采取各种措施治理_____________.保护水土资源; ③通过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扩大城市______________,优化人居环境。 (2) 优化产业结构------具体措施: 在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注重调整_______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改造并淘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案-2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教学设计_教案_5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工业化的城市化的推动力和发展规律。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从经济方面看,珠三角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从城市方面看,珠三角也是中国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二、思考后讨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三、珠三角发展探秘 1、国际背景因素

2.政策因素 3.区位因素 4.人文因素 纬度位置;气候优越;农业基础好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交通便利;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著名侨乡、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1979-1990):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工业总产值增加较慢 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 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力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五、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比较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1、许多乡村地区迅速转变成为城镇,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2、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2022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进展所起的作用. 2.通过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地理背景,学会分析一个地区工业进展的区位条件. 3.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及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自主学习区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进展的①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区域②工业化必定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工业变化 (1)20世纪80年月前:工业基础比较③薄弱,主要分布在广州市. (2)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④工业基地之一,且成为仅次于⑤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2.国际国内背景及地理条件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⑥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其次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⑦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⑧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⑨下降,技术、学问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⑩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⑪港澳,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⑫文化背景和亲热的血缘关系. 思维活动 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要在进展中国家查找出路? 答案资源密集型工业是指在工业投入的各因素中,原料占最重要的地位的工业,特点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因此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国外资源丰富的地区;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选择厂址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而目前世界上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劳动力费用差别很大,欠发达地区低很多,所以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劳动力密集的欠发达地区.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动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其次阶段 时间1979年~1990年1990年以后 优势 ⑬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 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加 劣势工业基础薄弱,⑭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⑮劳动力成 本低的优势渐渐丢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⑯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查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⑰全球化、信息化蓬勃 进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 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 业 ⑱劳动密集型产业⑲高新技术产业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探究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进展经济的有利自然地理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领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缘由是什么? (3)香港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有何影响? 答案(1)水热条件格外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水网密布;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肥沃的土壤条件;地理位置优越. (2)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人教版秋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检测题-含答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 教材第72页活动 2.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3.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2)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当政策开放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教材第78~79页活动 长江三角洲城市的等级较多,等级规模结构比较合理。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长江三角洲城市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式,而珠江三角洲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2.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享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首先要解决自身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其次要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各有优势,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江三角洲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冀的高科技性,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战略将定位于:中国及国际(东亚经济区)的重要经济、金融贸易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根据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态势,今后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着力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级规模的港口群和城市密集群,积极推动长江三角洲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区域性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因地制宜地配合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与此同时,各地要着力于发展特色产业及产品:a.上海将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大力发展附加值高、关联带动大的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六大支柱产业,严格限制高能耗和有污染的产业。b.苏南地区将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度重视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保持制造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c.浙东北地区做大做强纺织、服装、机械、石化等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③逐步推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建立区域共同市场。④建立区域性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长江三角洲技术创新能力。⑤加强长江三角洲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集约利用有限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 学业达标 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讲义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最新考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_______下游。 (2)范围:包括A________、B 深圳、C________、佛山、江门、D 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________和F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________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混杂的________地带。 (2)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 高度密集的________体系。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

4.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 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 【活学巧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出以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练真题·找准考法 考法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1. [全国卷Ⅲ,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如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思维流程]

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产业结构转型地区 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姓名____班级____使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1、结合实际说出珠三角地区快速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 2、掌握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实例,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地理观念。 【重难点预测】 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活动一:自主学习 珠三角范围:珠三角地区一般指“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等九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大致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变化过程。 一、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 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等。 [知识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

桑基鱼塘杂基鱼塘 [解析] 基塘农业,是珠三角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当地居民在容易发生洪患的低洼地方,挖建池塘饲养鱼类,将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早期,桑基鱼塘是当地的生产经营特色,随着城镇化发展,逐渐变成了杂基鱼塘。 2. 加工制造业 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 【小题1】 1. 区位优势:①政策,沿海、毗邻②等地理优势。 【小题2】 1. 发展特点:就近承接港澳地区的①制造业,发展加工贸易,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小题3】 1. 工业部门:①、制鞋等传统加工业大量涌现。 [知识点]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答案] 【小题1】改革开放港澳 【小题2】劳动密集型 【小题3】玩具 [解析]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讲义:③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33讲

第33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纲呈现]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 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 的对策措施。 [考纲解读] [思维导图] 1。分析区域工业化、城 市化的进程及特点。(难 点) 2。掌握区域工业化、城 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及对策。(重点) 3。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 市化的关系。 考点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和进程1.工业化及衡量指标 (1)工业化: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

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由农业占主导地位转变成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2)衡量工业化的结构性指标:①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二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3.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1)特定的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对外开放的前沿,有许多优惠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4.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5.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模式

考向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2017·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1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图2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

教学设计1:4.2对外开放的前沿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教案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1) 从容说课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推进工业化是区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的地区或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如资源丰富区,或在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如政策倾斜、位置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等地区积极斥资办厂,推进工业化进程,在我国分别形成了苏南经济模式、浙江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经济实力大增。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使这些地区发展变化令人瞩目。 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以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化的地区,它的发展经历了超强优势,高速发展—暴露问题,发展受阻—理性反思,科学规划的过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节内容围绕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行设计。教材大量引入事实材料和图表,便于学生理解,发展思维。教材内容简单,但牵涉的知识面较广,需要在教学中予以说明。教材通过“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一醒目的小标题,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优势的形成主要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所决定,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性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得以体现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阐述了不同阶段因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工业发展呈现不同态势,旨在使学生了解沿海地区经济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在教材中,除了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课文外,还有丰富的插图和阅读材料。这些内容都是教师组织学生自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素材。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教科书中各种不同内容的教学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有利于知识、能力、方法和品德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教具准备 电脑、视频展示台;东南亚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小比例尺图;珠江三角洲大比例尺图。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对外的前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第二课时:问题与对策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思想束缚,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3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解析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

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 1.A 2.D 3.A 阅读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分异图(图例中数字为外资投资比例,截止2010年),完成以下两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FDI在山东省的分布特点是( ) A.全省差异不大B.由北向南递减 C.由沿海向内陆递减D.省会城市最具吸引力 5.下列企业中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是( ) A.钢铁工业B.粮食加工 C.电子仪器D.海产品加工 解析第4题,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以东部沿海地区为最多,其次是省会周边地区,西部最少。第5题,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最大优势是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因此以电子仪器装配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有吸引力。 答案 4.C 5.C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11年和2012年两大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6~7题。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变化,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重点)3.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重难点 ) 一、经济发展快 1.优势条件 2(1)改革开放以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是我国最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3.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2)工业体系: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 (3)经济特征:以外贸为导向,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特别提醒]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较小。 二、城市化水平高 1.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 (2)改革开放以后: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特别提醒] 工业化激发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从而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三、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2(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城镇规模要适度 城镇应合理布局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 3.国家政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 4.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本质是一样的。( ) 5.为解决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劲不足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工业是( ) A .劳动密集型工业 B .高耗能工业 C .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D .电子、食品、高档服装工业 提示:1.√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和服装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玩具制造、食品加工等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