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含解析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梅河口市第五中学赵利龙

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含答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具体表现为( )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城镇数量激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⑤乡村与城市的差别已经不存在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 C.①③⑤D.①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珠三角的城市化水平虽然有大幅度提高,但并没有超过发达国家;乡村和城市的差距仍然存在.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2~3题. 2.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3.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2.C 3.A 【解析】在工业化推进的第Ⅰ阶段,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承担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但进入第Ⅱ阶段,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2013·东北联考)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4~6题. 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4.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答案】 C 【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03年四个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而第一、三产业比重都略有下降. 5.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2020秋高中地理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 解析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3。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调整措施及发展方向。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国际背景 (1)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表现错误! 2.国内背景 (1)内容: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2)表现:国家对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给予优惠的政策,使其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地理条件 (1)区位条件: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 (1)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产生原因错误! (2)问题表现错误! 2.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②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1.读教材图4。18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关注并思考以下问题: (1)1970~1990年美国三大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2)此期间,工业内部是如何调整的? (3)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1)美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3)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及随之产生的产业转移,即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而此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为其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读教材图4.23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关注以下问题: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教学模式介绍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把真实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三个步骤:整理案例——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回顾和总结 设计思路说明 本节课用内容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迅速发展为内容的经典歌曲“”引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概念,通过回顾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使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和讨论,思考问题。教师及时给出各种案例,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讨论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完成案例学习的基本内容后,教师通过问题探究使同学对本课的内容进一步的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更加的深入和全面。 课标分析 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由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本节教材是以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来体现课标要求的。除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我国的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东北地区也分布着城市群,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比较突出,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拓展,让学生分析上述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从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和对策四个方面列表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以使更好地达到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30多年,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有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话题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课题主要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

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课时作业8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

课时作业8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2022年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结合珠三角图示信息,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成为**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与其无关的优势条件是( ) A.区位优势B.政策优势 C.矿产资源优势D.侨乡优势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位置优越,**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多侨胞,但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缺乏,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答案:C 2.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关系是( ) A.无关系,相互** B.互促进、相适应 C.工业化决定了城市化和经济发展 D.三者之间关系是相互排斥 解析:城市化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由乡镇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进程。同时,城市化也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发展趋势,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同步推进与相互促进,成为实现各个产业间、地域间以及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答案:B

(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期末考试)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级**,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港珠澳大桥总长55千米,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和22.9千米的桥梁组成。沉管隧道是由预先制成的管道沉入开挖好的海底稳定地层、并连接而成的隧道。据此完成3-5题。 3.港珠澳大湾区能够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是( ) A.服装、家电、建材、旅游、商贸等产业发展水平高 B.湾区土地面积广阔、地价低,经济发展的空间较大 C.地处珠江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带 D.集中了全部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基础设施较好 解析:港珠澳大湾区能够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是地处珠江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带,C对。服装、家电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低,A错。湾区土地面积小、地价高,经济发展的空间较小,B错。集中了部分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基础设施较好,D错。 答案:C 4.目前广州、深圳应当( ) A.强化港口建设,重点发展转口贸易 B.提升创新型产业占经济结构的比重 C.重点发展造船、汽车等基础工业 D.以香港为标准打造国际级金融中心 解析:目前广州、深圳应当进行产业升级,提升创新型产业占经济结构的比重,B对。重点发展转口贸易不能使产业升级,A错。造船、汽车等基础工业不是创新产业,C错。打造国际级金融中心,属于服务业,不是发展创新产业,D错。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区域经济发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珠三角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A.能源生产基地 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 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 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

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处于劣势的是() A.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B.对外开放政策 C.工资水平D.区位条件 答案:1.D 2.C 3.A 广东省将船舶制造业列为本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并提出把以广州为主的珠江口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将船舶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的积极意义在于() A.推动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B.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C.缓解广东省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 D.改善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 5.下列不属于广州建设造船基地的区位优势的是() A.优惠的政策 B.良好的航道和港口条件 C.广阔的市场 D.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 4~5.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限制性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当地良好的航道和港口条

件,面向广阔的市场,借助优惠的政策,发展船舶制造业,其积极意义就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本区的能源短缺。 答案:4.B 5.D 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读图完成第6题。 6.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解析:1990年前,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说明城市化进程动力主要来自第三产业;1990年后,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保持稳定,说明城市化进程动力主要来自第二产业。由此可知,该城市可能是旅游城市。 答案:D 7. 读图,完成(1)~(4)题。 (1)该区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

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教学设计3:4.2对外开放的前沿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教案

教案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1课时(本节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

高中地理真题体悟区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new)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15·浙江文综)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1选B,2选B。第1题,图中甲地位于三江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由林地变为湿地,海拔较低;丙地位于乙地的河流上游段,地势较高,开发条件好;乙地地势低平,沼泽中水体较多,开发难度大;丁地位于河流上游,为林地主要分布区,地势较高,开发耕地会加剧水土流失.第2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会导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保护湿地,不能增加耕地面积;耕作制度是由热量条件决定的。 (2013·江苏地理)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4.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解析】3选D,4选C。第3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2022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进展所起的作用. 2.通过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地理背景,学会分析一个地区工业进展的区位条件. 3.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及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自主学习区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进展的①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区域②工业化必定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工业变化 (1)20世纪80年月前:工业基础比较③薄弱,主要分布在广州市. (2)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④工业基地之一,且成为仅次于⑤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2.国际国内背景及地理条件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⑥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其次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⑦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⑧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⑨下降,技术、学问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⑩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⑪港澳,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⑫文化背景和亲热的血缘关系. 思维活动 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要在进展中国家查找出路? 答案资源密集型工业是指在工业投入的各因素中,原料占最重要的地位的工业,特点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因此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国外资源丰富的地区;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选择厂址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而目前世界上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劳动力费用差别很大,欠发达地区低很多,所以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劳动力密集的欠发达地区.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动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其次阶段 时间1979年~1990年1990年以后 优势 ⑬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 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加 劣势工业基础薄弱,⑭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⑮劳动力成 本低的优势渐渐丢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⑯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查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⑰全球化、信息化蓬勃 进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 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 业 ⑱劳动密集型产业⑲高新技术产业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探究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进展经济的有利自然地理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领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缘由是什么? (3)香港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有何影响? 答案(1)水热条件格外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水网密布;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肥沃的土壤条件;地理位置优越. (2)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进展 其次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教材第72页活动 2.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月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3.地理条件对区域进展有重要的影响:(1)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对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进开放放型经济供应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情愿与外界沟通互通有无。(2)从经济进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简洁受到它们的影响。当政策开放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进展的道路。 教材第78~79页活动

长江三角洲城市的等级较多,等级规模结构比较合理。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长江三角洲城市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集中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式,而珠江三角洲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2.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享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进展势头,可为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联动进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制造巨大的进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进展具有辐射、集中、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带动四周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进展。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首先要解决自身在经济进展中消灭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舞中小企业的进展,乐观带动郊区县的进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其次要乐观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各有优势,要依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江三角洲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冀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4)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第四章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中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 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地关系为 主线,必修三在必修一、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必修一以自然地理为主要内容,必修二以人 文地理为主要内容,必修三以区域地理为主要内容并主要说明一定地区内如何协调人地关 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农业、工业与城市化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学习区 域农业后,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阐述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解决措施,为第五章的学习作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通过阅读地图,分析相关资料,总结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国际背景以及优越的地理 条件,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增强读图技能。 3.通过对材料和地图的分析,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进程,归纳不 同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探究两者关系,提高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相关图文材料,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教材阅读材料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获取资料的做法,培养综合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注重学生乡土情怀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地理条件;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并通过对比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归纳不同阶 段特点,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并通过对比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归纳 不同阶段特点,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 【课时安排】共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第二课时:问题与对策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歌曲】《春天的故事》 【问题】这是一首比较老的但却又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歌曲,歌 曲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哪里?(深圳) 【教师】概述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 和经济高速增长现状。介绍本节课标就是以珠三角为例,分析欣赏音乐 回答问题 明确本节 课学习目 激发学生 兴趣,歌 曲引出珠 三角地区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文科)(导学案,含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高二班第小组学号:姓名:小组评价:老师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国际背景及地理条件。 3.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及其对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4.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 【重难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难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使用说明】 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66):“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探究题目。〈注:1.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2.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课后提高案;(3)整理本节知识结构。 【课前预习案】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_______________,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市。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全国最大的__________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______;1990年之后是第二阶段,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发挥__________________优势和__________________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 3.20世纪90年代,恰逢世界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______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地区又一次抓住机遇,推进____________产业的发展。 四、问题与对策 1.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和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案-2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教学设计_教案_5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工业化的城市化的推动力和发展规律。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从经济方面看,珠三角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从城市方面看,珠三角也是中国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二、思考后讨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三、珠三角发展探秘 1、国际背景因素

2.政策因素 3.区位因素 4.人文因素 纬度位置;气候优越;农业基础好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交通便利;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著名侨乡、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1979-1990):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工业总产值增加较慢 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 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力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五、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比较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1、许多乡村地区迅速转变成为城镇,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2、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1课时(本节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高中地理_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中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部分,已经初步理解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学习必修Ⅱ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已初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在学习本节时,可以联系之前所学更好地理解把握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以及产生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影响有比较切身的体会。所以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掌握解决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的具体方法。 效果分析 【精彩时刻评述】 1.黑板的板书提纲 多媒体展示尽管有课堂容量大、视觉冲击强等优势,但其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瞬时性”,学生不易有完整系统的知识。黑板板书就起着这样一个“中流砥柱”的“主旋律”作用。本课在课时展开的同时,在黑板上按照逻辑关系书写相关知识要点,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在探究中回归课标要求。2.以阅读图表为契机,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让学生通过图表提取信息、获取知识,注重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总结自己的收获,设计的问题和教学活动能有效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不足之处分析】 1.学案应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体现功能 本堂课的成功离不开学案的辅助配合,学案至少有三个功能,课前:引导学习功能(如课程标准,自学提示,疑问记载);提供半成品材料供学生探究;知识拓展。课中:(1)课堂引导;(2)课堂活动及记载;(3)提问及解答记录。课后:探究延伸;复习巩固;反思及师生交流。 2.课堂气氛有点沉闷,这跟教师的引导有关。 【改进方案设想】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提高“提问”的质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会问”,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走进有效的课堂。 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1)《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2)《学科指导意见》 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②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③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的整体结构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人文地理最核心的知识,城市化和工业化深刻地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体现了新教材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学习了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和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

高中地理_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城市化过程也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缩小的过程。”选择“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为目标,使学生能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防止环境、社会等问题产生的意义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或措施。 一般来说,区域的发展要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地理要素的影响。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消耗物质、能量、信息,并且再以新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化的生存与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2和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内容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图表分析的方法。该班学生绝大多数基础很好,学习很认真。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认真,所以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不过这节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只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应该能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评测练习】 1.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 差异 2.下列选项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八十年代国家对外开放政策②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③银行信贷体系发达④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对外联系方便⑤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原有工业基础好⑥技术力量雄厚⑦是著名的侨乡⑧劳动力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⑦⑧ C.①②④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高二地理必修三《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公开课教案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思想束缚,并通过比较,认识 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的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 施和发展方向。 5、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了解区域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过程与方法 利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来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经济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反馈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发展情况和效果,培养学生对所学所得的运用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营造有利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获取资料的做法,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 2、注重学生形象思维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教学难点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2课时) 一、导课: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居基础地位,工业居主导地位。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化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在率先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比国内其他地方最早地遇到了“茅盾突显期”。 二、讲授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讲解,回顾以前知识) 工业化: 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城市化: 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第二节 区域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为例)(教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区域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为例) 一、【考纲导航】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二、【知识梳理】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