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三教学案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含答案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概况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阶段成因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

导,工业企业发展迅

速,分布具有广泛性

城市和乡村相融合、

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相

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中心城市广州

和深圳的带动作用

显著增强

向由区域核心城市引

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

变;形成以广州市为

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和

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

群体系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的表现

4。经济特色

“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

[思考启迪]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提示:城市化的三个表现:(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3)城市人口增加。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主要的标志。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阶段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温馨提示]“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我国早期发展开放的形式之一。其主要特征是:“三来一补”不需要投资和购置机器设备,只需要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简易加工场所,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由外商提供。中方进行生产后,用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货款。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1.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1)大量占用耕地.

(2)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3)环境污染严重。

(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2)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3)珠江水质恶化。

(4)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5)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3.解决策略

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温馨提示]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其带来的问题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占用耕地,二是环境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教材P65(上)活动]

1.(1)优点:便于分工协作、便于降低成本、生产规模大,品种全,知名度高,便于销售、便于政府管理等。

(2)通过形成区域性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特色支柱产业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略

[教材P65(下)活动]

1.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靠近香港和东南亚。这里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特征:(1)沿河分布: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2)沿河口

分布: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3)沿海分布:珠海、澳门、香港等。

3.略

错误!错误!错误!

—————-—情景导入先思考——————-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歌词中描写的是我国哪一地区的兴起与发展?

提示:主要是我国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兴起与发展。

(2)该地区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主要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优势条件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其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优势条件如下所示: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3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业化提供契机。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的两个阶段

——--—-—方法技巧很重要———————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地理位置的特点.

(2)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等.

(3)社会经济条件,如经济基础、农业基础、科技力量、劳动力、市场条件、政府政策、环境条件、社会协作条件等。需要强调的是,在分析发展条件时,一定要把握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体现区域特征。

-——————应用体验不可少——-————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毗邻香港,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1。B 2。C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表现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第2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A项是有利的地理条件,B项是侨乡优势,D项是特定的国际背景。

读图,回答3~4题。

模式a:对外开放―→错误!―→错误!―→错误!

模式b: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模式c: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模式d:资源开发―→错误!―→错误!―→错误!

3.在上图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四种典型模式中,“浙江温州模式”是( )

A.模式a B.模式b

C.模式c D.模式d

4.模式a、c所在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解析:3.B 4。D 第3题,模式a是珠江三角洲模式;模式b 是浙江温州模式;模式c是苏南模式;模式d是东北模式.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地区都是由于实现了工业化,从而导致大量的人口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大量的农业土地变成了工业用地,从而带动了城市化。

知识点二

错误!错误!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东莞,一直有“世界工厂”之称。在只有2 500 km2的面积上云集着五六万家制造加工企业,曾经的人力资源优势使得加工贸易在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从2014年开始,各种关于东莞代工

企业的消息不断,中国代工产业正遭遇着转型困境.

(1)中国代工产业处于困境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环境污染严重。

(2)解决此困境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优化产业结构;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核心要点掌握好——-—-—-

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使区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具体表现如下:

——-——-—应用体验不可少——-————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1。B 2。D 第1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三废”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第2题,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A、B、C属于环境污染,D属于生态破坏。

深圳在发展过程中,曾提出了从“速度深圳"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转化。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属于有利于建设“和谐深圳"的措施是()

①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②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③提供使用一次性用品④兴建别墅,提高居住质量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建设“效益深圳”要( )

①引进外贸,大力发展加工业②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③引进廉价劳动力,发展重工业④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3。A 4。C 第3题,本题的关键是从地区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第4题,深圳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图,回答1~2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二、第三产业都有波动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持续上升

D.第一、第三产业上升

2.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特征是( )

A.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B.工业结构得到优化

C.工业部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

D.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解析:1.A 2。D 第1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波动上升。第2题,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工业总产值较低,说明这一时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省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A.能源和矿产B.市场和腹地

C.人口和技术D.城市和交通

4.为实现该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适的是( )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C.加大对原料导向型企业的投资

D.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解析:3.A 4.D 第3题,甲省的城市多为矿业城市,是在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4题,对于矿业城市来说,重点发展对科技水平要求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不现实;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会加快矿产资源的枯竭速度,并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问题。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加重B.人口出现负增长

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D.产业布局不合理

6.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 )

①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②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5。B 6.D 第5题,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不存在人口负增长问题。第6题,沿海地区许多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必然会带来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可能对沿海生态带来影响。

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据此回答7~8题。

7.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

①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②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题 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选择题 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清远、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面积及综合实力不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但它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它以广东30%的人口,创造着全省77%的GDP。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特点是() A.以发展中等城市为主导 B.形成城乡一体化地带 C.由城乡一体化向由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D.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 2.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B.城市占用耕地面积在不断增长 C.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因此珠江不存在水质变坏的问题 D.城市酸雨现象严重,且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的分布具有广泛性,因而形成城乡一体化地带。而C、D选项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情况。第2题,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工业用地和第三产业用地等的增加,农业用地会减少。第3题,珠江虽然流量大,但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对珠江的污染很严重,使珠江水质不断恶化。答案:1.B 2.C 3.C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读图,回答4~5题。 4.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A.①B.②C.③D.④ 5.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4题,由图可判断,③阶段第一产业比例最大,第二、三产业比重最小,应该处于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第5题,由图示可判断,①阶段第三产业

2020秋高中地理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 解析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3。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调整措施及发展方向。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国际背景 (1)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表现错误! 2.国内背景 (1)内容: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2)表现:国家对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给予优惠的政策,使其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地理条件 (1)区位条件: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 (1)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产生原因错误! (2)问题表现错误! 2.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②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1.读教材图4。18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关注并思考以下问题: (1)1970~1990年美国三大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2)此期间,工业内部是如何调整的? (3)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1)美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3)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及随之产生的产业转移,即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而此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为其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读教材图4.23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关注以下问题:

教学设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材分析】 有关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我们已在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中有所了解,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问题。而城市的合理分布和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城市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本节内容旨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剖析。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从而达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良好品德。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难点是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1、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2、会考要求: 1.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a 2.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的具体表现 a 3.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b 4.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b 5. 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c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3、理解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相关资料的分析、辩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2、难点: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较弱,地理综合思维和分析能力不强,但由于本节课选取的案例就是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对身边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并不陌生,所以会有较大的兴趣,耳濡目染,不会无话可说,老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去理解课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 在分组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3. 通过课堂上对长三角地区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教学重点: 1. 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 师:这首“春天的故事”好听吗? 生:…… 师: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记述了一件事情,让我们的祖国从此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情很简单是一位老人在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是谁呢? (展示邓小平的图) 师:他就是我们邓爷爷。那他又是在哪里画了一个圈有这样的效果呢? (利用多媒体演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画一个圈”) 1

2 师:就是在我们祖国的南海之滨“珠江三角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进入主题] 一、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 (展示“珠江边美丽夜景”的图片,以美丽的图片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 师:这就是美丽而又繁华的珠江边。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读图介绍)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承转)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从经济方面看,珠三角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从城市方面看,珠三角也是中国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珠江三角洲地区也不例外。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读 “1985年和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 师:这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两个阶段:1985年时期和2002年时期。 那在这两个时期分别具有怎么样的特点?[第一个问题:独立思考] 生:…… 教师总结: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练习)下图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 ) (阅读)P64 “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并完成下表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自主预习】 一、区域的含义及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有虚有实;(实:国界、省界;虚:气候区、植被区等) ②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3、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最基本类型:乡村区域和城镇区域。 4、空间分布形式:通常情况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 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三、区域的产业结构 1、概念: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之外的其它各业。 4、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表现为一>二>三;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表现为二>一>三;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则比较大,表现为三>二>一5、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人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三个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 ①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不高,以传统农业为主。 ◆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区域空间结构简单,区内经济差异小,中心城市缺乏,现代化交通线路 数量少,且分布稀疏,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②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第二、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开始由农业 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 工业基地,区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为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区域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③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已较高;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增涨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2.6 第一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导学案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第一课时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能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2.知道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与特色。 3.知道珠江三角洲的特色经济。 【重点】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自然环境特点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与特色。 【难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条件。 【知识准备】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____(河流)的入海口处,属于____________河(外流,内流)。珠江三角洲西接___________,东邻____________,(均为经济特区)南临_________海。(A级)2.南海海水的性质是盐度___________(高,低),温度___________(高,低)。(A级) 3.在我国的临海南海中,除大陆岛——海南岛等岛屿外,其它大部分属于_________岛。(A级)提示:按成因分类 按成因分类的岛屿类型: 大陆岛:地壳(板块运动时)运动的产物。如台湾岛。火山岛:岩浆活动形成。大洋洲东部各岛等。冲积岛:多在大河入海口处,如崇明岛。珊瑚岛:热带海域的大洋洲各岛、东南亚及我国南海各岛。6.因为_________纬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所以,该区域属于_______带。(温度带)(A级)7.____________市是广东省的省会,位于珠江三角洲的顶端。(A级) 【学习内容】 一、概况(A级) 1.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___________省的中南部,珠江_________游。与________(世界分区)隔海相望。 2.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A级)3.香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其中岛屿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岛。(按成因分类,A级) 4.珠江三角洲上的大城市很多,除广州市、特别行政区________、________,以及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外,于2002年这里的地级行政中心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六大城市。(参考课本66页插图,A级)) 5.什么是工业化?(A级) 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_________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不断变化的过程,其间往往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占主导地位向_________占主导地位转变,另一方面工业部门的内部结构也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一般将工业化划分为早期工业、中期工业和新兴工业三个阶段,以表示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二、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特点:(A级)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 角洲为例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标准解读 1)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则主要是由于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并向非农业活动转型;在此过程中,既包含着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推进等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向乡村扩展,甚至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因此,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事实上,城市化

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性状转化的过程。 2)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受国土大小、人口的多寡、历史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在我国,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近年城市化发展最快而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这是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可以看清这种关系: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约占全国的5.9%。东部沿海是大的经济带,沿长江又是一条大的经济带,长江三角洲正好是这两者的交汇点,这是区位方面的优势。该地区2000年的GDP占全国的17.2%,2002年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国的21%。可说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约已达到40%,15个地级以上城市,除泰州、舟山之外,均已达到中心城市规模,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甚至开始出现城市郊区化的现象(上海市正在对郊区的100个城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3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6讲含答案

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基础全面梳理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位置:位于广东省□01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02广州、□03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原因及特点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三珠江三角洲面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1.工业化问题 (1)大量占用耕地。 (2)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3)环境污染严重。

(4)□01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城市化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2)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3)珠江水质恶化。 (4)城市□02酸雨现象严重。 (5)城市□03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3.解决措施 (1)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2)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3)高效合理的□04产业结构模式。 1.工业化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吗? 工业化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城市化问题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吗? 城市化问题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中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如果对城市化进程进行合理规划,城市化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3.珠江三角洲地区一直具备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条件吗?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工资水平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丧失。 考点深度研析 考点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和进程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2020届高三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山东济南质检]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1〜2 题。 对外弃放| |外资企业建田—— |小商品经营|一|个体私营企业|—_______ _________ -------------- —工业化—城市化 大城市扩散|一乡镇企业发罔一--------------- ----------- 资源开发]一|国有大屮型企业|— 1. 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 .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C .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 .人口迁移导 致城市化答案:B 2. 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A .资源短缺 B .劳动力短缺 C .环境质量下降 D .农产品供应不足 答案:C [经典题]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I、"、皿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3〜 4题。 3. 与I、H走廊相比,皿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 .当地市场广阔 B .水运便利 C .科技实力强 D .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答案:B 4. 促进皿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 .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 .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 .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 .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答案:C

[2019河北衡水模拟]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可描述工业活动引起的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下图为世界主要国家及全球平均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5 6题。 5. 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是() A .服务业发达导致的 B.制造业水平下降导致的 C .城市建设范围更大的结果 D .社会保障福利更好的结果 6 .高城镇化率会使() A .城市病更为严重 B .农业发展水平下降 C .居民购买力增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D .农业产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提升 答案:5.A 6.C [2019合肥模拟]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企业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牌照,该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开始兴起。2006年以后,随着手机芯片技术的革新和手机生产牌照核准制度的取消,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上千家手机配套企业,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201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我国手机品牌跻身世界高端市场。据此完成7〜9题。 7. 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地价低廉 B .位置优越 C .政策支持 D .劳动力丰富 8. 2006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主要得益于当地()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完备的产业链条 C .优厚的地方政策 D .庞大的消费市场 9. 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这表明我国国产手机制造业() ①重视国际市场开拓②生产规模不断壮大③注重高端品牌塑造④技术研发水平提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第二节 区域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为例)(教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区域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为例) 一、【考纲导航】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二、【知识梳理】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高二地理必修三《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公开课教案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思想束缚,并通过比较,认识 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的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 施和发展方向。 5、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了解区域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过程与方法 利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来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经济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反馈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发展情况和效果,培养学生对所学所得的运用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营造有利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获取资料的做法,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 2、注重学生形象思维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教学难点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2课时) 一、导课: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居基础地位,工业居主导地位。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化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在率先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比国内其他地方最早地遇到了“茅盾突显期”。 二、讲授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讲解,回顾以前知识) 工业化: 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城市化: 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020秋高二地理湘教版3学案:第2章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含解析

2020秋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 为例含解析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 例 [生活链接]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为珠江三角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广东省将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了解:世界工业化进 程和世界城市化水 平差异,我国工业化 和城市化进程。 知道:珠江三角洲工 业化进程及其特点、 产生的问题。 理解:工业化对城市 化的推进作用. 应用:利用区域经济 发展数据分析区域 工业化、城市化的发 人地协调观:理解国 际国内背景和区域 地理条件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理解区域 工业化与城市化存 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树立工业化和城市 化协调发展的理念。 综合思维:归纳区域 工业化不同发展阶 段的特点,分析其对 城市化的影响;分析

展特点,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区域认知:认识区域工业化的利弊因素;评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地理实践力:考察某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现其问题,提出调整措施,指明发展方向。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概况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错误!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错误!广州、深圳、错误!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错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以发展错误!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

高中地理_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城市化过程也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缩小的过程。”选择“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为目标,使学生能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防止环境、社会等问题产生的意义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或措施。 一般来说,区域的发展要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地理要素的影响。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消耗物质、能量、信息,并且再以新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化的生存与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2和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内容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图表分析的方法。该班学生绝大多数基础很好,学习很认真。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认真,所以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不过这节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只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应该能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评测练习】 1.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 差异 2.下列选项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八十年代国家对外开放政策②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③银行信贷体系发达④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对外联系方便⑤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原有工业基础好⑥技术力量雄厚⑦是著名的侨乡⑧劳动力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⑦⑧ C.①②④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高中地理_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中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部分,已经初步理解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学习必修Ⅱ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已初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在学习本节时,可以联系之前所学更好地理解把握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以及产生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影响有比较切身的体会。所以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掌握解决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的具体方法。 效果分析 【精彩时刻评述】 1.黑板的板书提纲 多媒体展示尽管有课堂容量大、视觉冲击强等优势,但其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瞬时性”,学生不易有完整系统的知识。黑板板书就起着这样一个“中流砥柱”的“主旋律”作用。本课在课时展开的同时,在黑板上按照逻辑关系书写相关知识要点,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在探究中回归课标要求。2.以阅读图表为契机,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让学生通过图表提取信息、获取知识,注重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总结自己的收获,设计的问题和教学活动能有效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不足之处分析】 1.学案应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体现功能 本堂课的成功离不开学案的辅助配合,学案至少有三个功能,课前:引导学习功能(如课程标准,自学提示,疑问记载);提供半成品材料供学生探究;知识拓展。课中:(1)课堂引导;(2)课堂活动及记载;(3)提问及解答记录。课后:探究延伸;复习巩固;反思及师生交流。 2.课堂气氛有点沉闷,这跟教师的引导有关。 【改进方案设想】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提高“提问”的质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会问”,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走进有效的课堂。 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1)《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2)《学科指导意见》 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②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③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的整体结构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人文地理最核心的知识,城市化和工业化深刻地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体现了新教材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学习了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和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和进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条件与进程一、知识讲解 1.对外开放的前沿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③产业转移情况: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对外开放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二、考点分析 考向一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2题。 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 1.D 2.A 解析第1题,“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从事第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人口增加。第2题,工业带动就业需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发展原料导向型的产业。 3.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答案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的大小分析。与2007年相比,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推动了当地城市化发展。 考向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4.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学案16: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 3.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调整措施及发展方向。 知识预览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 。 2.相互关系:区域 必然带来 , 反过来又会促进 。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国际背景 (1)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调整。 (2)表现⎩⎪⎨⎪ ⎧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 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2.国内背景 (1)内容: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2)表现:国家对改革开放的前沿 地区,给予优惠的政策,使其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地理条件 (1)区位条件:毗邻 ,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2)全国最大的 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 (1)城镇 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2)城市 迅速扩大。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产生原因⎩⎪⎨⎪ ⎧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 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表现⎩⎪⎨⎪ ⎧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以 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 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 ,构建以 、广州、 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②加强 、通信、 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加强 人口管理,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要图导读 1.读教材图4.18 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关注并思考以下问题: (1)1970~1990年美国三大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2)此期间,工业内部是如何调整的? (3)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读教材图4.23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关注以下问题: 2002年与1985年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有何变化? 3.读教材图4.25 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关注以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