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原性真菌

第十九章常见病原性真菌

第一节皮肤感染真菌:侵犯人或动物体表角质组织的真菌(皮肤癣病,角层癣菌)

侵犯角化的皮肤、毛发、指(趾)甲;所致疾病:癣

浅部真菌致病特点:1、途径:接触传染;

2、一种癣病可由多种癣菌引起;

3、一种癣菌可引起多种癣病;

4、一般无疤痕(除黄癣菌所致头癣)

第二节深部感染真菌:多为内源性;多侵犯皮肤深层、深部组织、内脏;多继发慢性、消耗性疾病。(致死原因)

一、新生隐球菌

1、半数继发于白血病、何杰金病、艾滋病

2、在自然界广泛,如土、鸽粪

3、单细胞,圆形

4、传染方式:吸入孢子、内源性

5、所致疾病:肺隐球菌病、隐球菌脑膜炎

6、微生物学检查:1)直接镜检;2)荚膜多糖抗原

二、白色念珠菌

1、单细胞,革兰阳性,属条件致病菌

2、健康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阴道有此菌

3、致病条件: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

4、所致疾病:1)粘膜:鹅口疮、口角炎、外阴、阴道炎

2)皮肤:指间糜烂症

3)内脏:(1)支气管肺念珠菌病;(2)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感染;(3)肠炎、脑膜炎

5、微检:直接镜检

真菌中毒

有毒真菌:如磨菇类

真菌毒素中毒:无传染性,一般药物与抗生素治疗无效,与特定食物、饲料、农作物有关主要侵害肝、肾、神经系统

致癌性真菌(如黄曲霉素)

真菌

第一节真菌 真菌(fungi)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多数类群为多细胞,大多数呈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 根据形态可分为: 酵母菌、霉菌和担子菌 三大类群,但这不是真菌学上的分类方法。 真菌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第八版《真菌字典》(Ains worth等,1995)将真菌界分为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半知菌门五个门,酵母菌、霉菌和担子菌分属于真菌的各门。 真菌中能引起人、畜的疾病,或寄生于植物造成作物减产,称为病原性真菌。 一)酵母菌 酵母菌多数为单细胞。 1、酵母菌的形态 大多数酵母菌为球形、卵形、椭圆形、腊肠形、圆筒形,少数为瓶形、柠檬形和假丝状等。菌细胞比细菌大得多,大小约1~5μm×5~30μm或者更大,在高倍镜下可清楚看到。 不形成真正的菌丝:形成的芽体依次相互连接,就象是丝状,称为假菌丝。 酵母菌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其他内含物等。 单独的酵母菌细胞是无色的,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多数是乳白色,少数是黄色或红色。 菌落表面光滑、湿润和黏稠,一般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 酵母菌细胞生长在培养基的表面,菌体容易挑起。有些酵母菌表面是干燥粉状的,有些种培养时间长了,菌落呈皱缩状,还有些种可以形成同心环状等。 菌落的颜色、光泽、质地,表面和边缘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二)霉菌(Molds) 又称丝状真菌,是工农业生产中长期广泛应用的一类微生物。 有些霉菌是人和动植物的病原菌,有的能导致饲料等霉败引起中毒。 霉菌由菌丝和孢子构成。 菌丝(hypha):由孢子萌发而成,菌丝顶端延长,旁侧分支,互相交错成团,形成菌丝体(mycelium),称为霉菌的菌落。 霉菌菌丝的平均宽度为3~10μm,菌丝的细胞构造基本上类似酵母菌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细胞壁结构类似酵母菌,成分有差别,但也含有几丁质,占细胞干物质的2%~26%。 幼年霉菌菌丝胞浆均匀,老年时出现液泡。霉菌的菌丝分为两种:一种无隔膜,为长管状的分支,呈多核单细胞,称为无隔菌丝,如毛霉和根霉。 另一种有隔膜,菌丝体由分支的成串多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含一个或多个核,菌丝中有隔,隔中央有小孔,细胞核及原生质可流动,称为有隔菌丝。 菌丝可有不同的形态,如螺旋状、球拍状、梳状、结节状和鹿角状等数种,具有鉴别意义。霉菌菌丝在功能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伸入固体培养基内部或蔓生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具有摄取营养物质功能的菌丝称为营养菌丝或基质菌丝,伸向空气中的菌丝称气生菌丝。有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成能产生孢子的菌丝称为繁殖菌丝。 2、孢子 是霉菌的繁殖器官。是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孢子形成过程、形状、大小、排列及色泽等。无性孢子: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直接由营养细胞分裂或营养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孢子称为无性孢子。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3章主要致病性真菌真菌感染引起得疾病称为真菌病(mycoses).在10万种以上得真菌中,能引起人类真菌病得真菌只有几百种,其中90%得人类真菌病仅由几十种真菌所引起,绝大多数病原性真菌自然存在于水、土壤与有机废料中,然而,发病率最高得念珠菌病与皮肤癣病则就是由人体得正常菌群得真菌引起.真菌可以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与条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几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真菌按其侵犯得部位与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与条件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 一、表面感染真菌 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与毛干得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得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此菌具嗜脂性.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得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此菌有粗短、分枝得有隔菌丝与成丛得酵母样细胞.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65nm照射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二、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得真菌主要就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得特性,就是寄生与皮肤角蛋白组织得浅

部真菌,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得表皮、毛发与指(趾)甲,而病理变化就是由真菌得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得反应。简称为癣(tinea),包括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头癣等。特别就是手足癣就是人类最多见得真菌病。皮肤癣菌大约有40多个种,分属于三个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与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形态、颜色与所产生得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33-1)、(表33-1). 皮肤毛发指(趾)甲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菌丝 毛癣菌属 + + +细长,棒形梨形,棒形多样 (少)壁薄,少见多见 小孢子菌属 + +—纺锤形,壁棒形,卵圆形球拍状 较厚,较多见较少见梳状 表皮癣菌属 + - + 梨形,壁较薄无单纯细菌丝 多见 (一)生物学性状 1、毛癣菌属毛癣菌属得真菌一般可引起人得皮肤、毛发与甲板感染,但各菌得亲嗜性不尽相同。 (1)主要种别: 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就是一类引起浅部真

作物病原真菌分类

实用标准
常见杀菌剂类别及其特点—选择性杀菌剂(杀真菌剂) 由真菌引起作物病害种类最多、最普遍。人类对植物病原真菌研究的最早最详尽,所以,至 今专用于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种类也最多。 如何更容易记忆和使用这些种类繁多的杀菌剂,最好是首先认识常见作物病害的病原真菌类 别。再针对不同病害类别去选择适宜相当的药剂。比如,对于霜霉病、疫霉病和晚疫病等低 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可以选用烯酰吗啉、霜霉威、瑞毒霉、霜脲氰等,而三唑类杀菌剂对炭 疽病、褐斑病、白粉病、锈病等半知菌、子囊菌或担子菌引起的病害有效。咯菌腈、嘧霉胺、 异菌脲等对灰霉病特效。 作物病原真菌分为低等真菌和高等真菌两大类,低等真菌是指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而 子囊菌、担子菌以及尚未发现其有性世代的半知菌三个亚门。详情见下表。 表 1,作物病原真菌分类
类别
亚门
属别
常见病害
1 根肿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 整体产孢繁殖。无性孢子为薄壁
十字花科根肿 孢子囊中产生的游动孢子,有性
病 孢子为厚壁孢子囊中产生的休 眠包子。
2
粉痂菌:休眠包子聚集成多孔 马铃薯粉痂病
的海绵状圆球。
低等真菌
一、鞭毛菌:无性孢
子为带有鞭毛的能 3 霜霉菌:营养体为发达的菌丝
体,产生吸器伸入作物组织细胞
在水中游动的游动
内吸取养分。无性孢子为游动孢
孢子,有性孢子为厚
多种蔬菜、果树
子,有性孢子多为卵孢子。在被
垣孢子或卵孢子。
的霜霉病
害发病的作物叶片背面出现的
霜霉状物是病菌的菌丝体和游
动孢子囊。
文案大全
4 疫霉菌:菌丝体发达,无性孢 子为游动孢子,自然条件下很难疫霉根腐病、马 见到其卵孢子。其病征(病菌在铃薯、番茄等晚 被害作物体上表现的特征)是白疫病等。 色绵絮状物。

临床常见的真菌感染

临床常见的真菌感染 根据病原菌种类临床常见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属、曲霉菌、隐球菌等,简述如下: 第一大类: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真菌引起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器官的急性或慢性感染,是最重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之一,可局限于一个器官或呈播散性感染,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常危及生命。临床常见的念珠菌包括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根据致病部位和组织学变化,可以分为浅部皮肤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肉芽肿、粘膜念珠菌感染和系统念珠菌病。对皮肤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和外生殖器念珠菌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涂片镜检发现菌丝、假菌丝和孢子诊断不难,且如果涂片有大量菌丝,提示念珠菌为致病状态,对诊断有重大意义。必要时做真菌培养,但须注意白色念珠菌是口腔正常菌群,故单纯培养阳性不能确定感染。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诊断困难,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的结果不易解释。因此对疑似病例,应尽量采集各种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 第二大类:曲霉病(aspergillosis)是曲霉菌属中的一些致病曲霉引起的疾病,近年来曲霉菌条件性感染发病不断上升,已成为仅次于念珠菌感染的深部真菌病。曲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和室内环境,为实验室常见污染菌之一。曲霉属中某些种可引起皮肤、鼻窦、眼、耳、支气管、肺、中枢神经系统及播散性曲霉菌,也可导致变态反应或毒素中毒症等。在医院中以机会性感染最多

见,机会性感染的最主要易感因素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常见的曲霉病病原有以下几种: (1) 烟曲霉:可寄生于肺内,发生肺结核样症状,是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产生烟曲霉毒素。 (2) 黄曲霉;可引起肺、外耳道、皮肤脓皮病样曲霉菌病,某些菌株产黄曲霉毒素,引起中毒或致癌。 (3) 黑曲霉:除能引起曲霉菌病外,也能产生黑曲霉毒素。 (4) 构巢曲霉:可引起外耳道、咽喉、肺等曲霉病,可产生杂色曲霉毒素。 第三大类:隐球菌感染的病原主要是新型隐球菌,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鸽粪中大量存在,也可以存在于人体表、口腔和肠道中。新型隐球菌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由肺经血液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器组织,主要侵犯肺、脑及脑膜,引起慢性脑膜炎,也可侵犯皮肤、骨、关节等部位。新型隐球菌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器官移植及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3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mycoses)。在10万种以上的真菌中,能引起人类真菌病的真菌只有几百种,其中90%的人类真菌病仅由几十种真菌所引起,绝大多数病原性真菌自然存在于水、土壤和有机废料中,然而,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病则是由人体的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真菌可以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几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真菌按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 一、表面感染真菌 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的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此菌具嗜脂性。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此菌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65nm照射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二、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是寄生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的反应。简称为癣(tinea),包括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头癣等。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皮肤癣菌大约有40多个种,分属于三个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33-1)、(表33-1)。 表33-1 皮肤癣菌的主要特征 侵犯部位形态特征 皮肤毛发指(趾)甲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菌丝 毛癣菌属 + + + 细长,棒形梨形,棒形多样 (少)壁薄,少见多见 小孢子菌属 + + —纺锤形,壁棒形,卵圆形球拍状 较厚,较多见较少见梳状 表皮癣菌属 + — + 梨形,壁较薄无单纯细菌丝 多见 (一)生物学性状 1.毛癣菌属毛癣菌属的真菌一般可引起人的皮肤、毛发和甲板感染,但各菌的亲嗜性不尽相同。

微生物学中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与传播途径

微生物学中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与传播途径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的学科,而病原微生物则是导致疾病的微生物。在微生物学中,了解常见病原微生物及其传播途径对于防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微生物学中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以及其传播途径进行介绍。 一、细菌病原微生物与传播途径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常见的细菌病原微生物包括沙门菌、大肠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引起疾病。 1. 空气传播: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易导致肺结核的发生。此外,百日咳病原菌百日咳杆菌也可通过空气传播,引发呼吸道感染。 2. 食物传播:沙门菌和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通过食物传播的细菌病原微生物。未经充分加热或受到污染的食物,如生肉、蔬菜和饮用水中存在这些细菌,摄入后可引起胃肠道感染。 3. 接触传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表面和环境中的细菌,通过皮肤接触感染易导致疖、脓皮病等感染。 二、病毒病原微生物与传播途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微生物,它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 复制。常见的病毒病原微生物包括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等,它们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传播疾病。 1. 空气传播:流感病毒是一种以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门径的病毒,通 过空气中飞沫和气溶胶的形式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 会释放到周围环境中,他人通过吸入病毒来感染。 2. 血液传播: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乙肝病毒 通过血液、暴露在感染者的其他体液中的粘膜或皮肤损伤引起感染。 而艾滋病病毒则可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以及共用注射器等 途径感染。 3. 粪口传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通过粪口传播引起胃肠道感染。这些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中,在不洁的环境中,如污染的食物、 饮用水中传播。 三、真菌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与传播途径 真菌和寄生虫是另外两类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常见的病原真菌包括 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寄生虫病原微生物有疟原虫、蛔虫等。 1. 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原微生物,它可以通 过空气、接触和进食侵入宿主体内引起感染。 2. 寄生虫感染: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引起疟疾;而蛔虫则通 过食入被寄生虫卵污染的环境中的食物或水源来感染。 小结:

病原菌的分类与识别技术

病原菌的分类与识别技术 病原菌是人类健康的威胁之一,对于能够区分不同病原菌的分类与识别技术,医学和生物科技行业都有极大的需求。本文将从病原菌的分类以及识别技术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病原菌的分类 病原菌的种类众多,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病毒特征,根据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方面的不同,病原微生物分为细菌和真菌两大类。 1.细菌 细菌是一类极微小的生物,按照菌形可分为球菌、链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丝状菌、放线菌等多种。细菌的特征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无真核膜、无细胞核,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 2.真菌 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无色或有色、寄生或自养且寄生常以半腐生、腐生为主的菌类,包括酵母菌、担子菌、接合菌和真菌等几个门。真菌的特征是菌丝状、营养方式多样、细胞壁含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等成分。 二、病原菌的识别技术 1.PCR技术 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扩增某个DNA序列,从而通过检测扩增产物来进行病原菌的识别。PCR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肺炎支原体、结核分枝杆菌、沙门菌、大肠杆菌等。 2.细胞学检查技术

细胞学检查技术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病原体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结合特异性染色,来验证病原体在患者的细胞样本中是否存在,比如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的检测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质谱技术 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样品中分子的质量和相对强度来确定其化学成分的方法,细菌分类鉴定可采用生物质谱判定鉴定方法。利用质谱技术还可以检测细菌代谢产物、细胞表面蛋白和核酸序列等属性,因此当用于微生物检测时,质谱技术尤为有用,可以检测出极小浓度的病原菌和其他微生物。 4.免疫学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通过检测病原菌特异性抗原或特异性抗体来识别病原菌,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病原体检测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在于对病原体特异性较强,而且检测能力也比较高,例如ELISA、免疫印迹法和荧光素酶标记等。 总结: 病原菌的分类和识别技术是医学和生物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检测技术都有其自身特点和适用范围,并且各有优缺点。在病原菌分类和识别技术的研究中,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性。

浅谈常见病原性真菌感染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浅谈常见病原性真菌感染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真菌是一类具有完整细胞结构和内含物(如典型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 没有根、茎、叶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多数真菌对人 体无害,甚至有利,如食用、发酵、酿酒及生产抗生素等,仅有少数真菌可引起人类感染性、中毒性及变态性疾病,特别是本来属于人体正常菌群的某些真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 使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化、放疗药物时,导致真菌机会性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真菌感染严重时,可累及全身组织器官,在ICU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患者、全静脉营养 患者、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真菌是医院感染病例中的重要病原菌。由 于真菌感染具有治愈率低、治疗周期长、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 和重视。 在真菌的分类方面,临床多根据真菌侵袭肌肤组织程度的不同而分为肌肤浅表感染性真菌和 深部感染性真菌。深部感染性真菌主要包括白假丝酵母菌又称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耶氏肺孢子菌、马尔尼菲青霉、毛霉目真菌、组织胞浆菌病及镰刀菌8个菌属,主要侵犯人 体深部组织、粘膜及脏器,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感 染最为常见,当各种原因导致机体菌群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可侵犯人体组织器官,引起多 部位的念珠菌机会性感染,常见的有女性外阴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男性包皮炎、念珠菌性 龟头炎、膀胱炎、肺炎、肠炎、心内膜炎、肾盂肾炎及婴幼儿体质虚弱时易患的鹅口疮口角 糜烂等,白色念珠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还可引起脑膜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 肌肤浅表感染性真菌主要包括皮肤癣菌、暗色真菌、角层癣菌及孢子丝菌4个菌属。皮肤癣 菌有称之为皮肤丝状菌,主要侵犯人体和动物的皮肤、毛发及指(趾)甲,一般不侵犯皮下 等深部组织及内脏,常可引起手癣、头癣、甲癣及足癣等多种皮肤癣病;暗色真菌常在患者 外伤后感染,高发于四肢暴露部位,暗色真菌感染可引起丘疹、红斑等多种皮损,继发感染时,皮损结痂、反复发作,感染经久不愈,严重时可引起象皮肿,甚至致畸、致残或癌变,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经血流扩散,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角层癣菌主 要寄居于人体毛发、皮肤的最表层,很少引起宿主细胞的炎症反应或较轻微的炎症反应;孢 子丝菌感染可导致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系统发生慢性感染,引起孢子丝菌病。 感染性真菌的病原学检查是确证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实验室检查方法有直接镜检、染色镜检、真菌分离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血清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其中直接镜检 和分离培养是真菌病原学检查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检查手段。 直接镜检是临床真菌检验最快捷、有效的常用方法。10%KOH溶液(可促进角质蛋白的溶解 及杀菌作用)涂片镜检,主要适用于毛发、指甲、鳞屑等致密的难以透明的材料检查,显微 镜下查见特征性菌丝及孢子体,是初步诊断皮肤癣菌感染的重要依据;用生理盐水替代KOH 溶液涂片镜检,可观察真菌的出芽现象,也可用于尿液、胆汁及粪便标本的直接镜检查;无 颗粒或杂质的优质墨汁(如印度墨汁)涂片镜检,主要用于新生隐球菌等有荚膜真菌的检查;水合氯醛-石碳酸-乳酸溶液的穿透力较强,仅限于不透明标本的检查。 染色标本镜检具有能够更清楚观察到真菌形态和结构的优点,有助于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 革兰染色是最为常用的染色方法,革兰染色后各种真菌均呈深紫色,常用于假丝酵母菌、孢 子丝菌、组织胞浆菌及酵母菌等染色;乳酸酚棉蓝染色适用于各种真菌的培养物涂片检查、 直接涂片检查及小培养标本等,该法染色后,真菌呈现蓝色;糖原染色是真菌染色最常用的 方法之一,又称过碘酸Schiff染色(简称PAS或PASH),PAS染色后的真菌菌体为红色,细 胞核为蓝色,背景为淡绿色,可用于标本直接涂片及组织病理切片的染色检查;嗜银染色(GMS)的原理与糖原染色原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嗜银染色是用铬酸代替过碘酸,GMS染 色后真菌呈现黑色,菌丝呈现旧玫瑰红色,背景为淡绿色,可用于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和标本 直接涂片;黏蛋白卡红染色(MCS)主要适用于新生隐球菌的荚膜染色,MCS染色后细胞壁 和荚膜呈红色,细胞核为黑色,背景为黄色;荧光染色法是利用荧光染液对直接涂片、培养 涂片及组织切片标本染色后,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反应结果,其区别在于直接涂片标本

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LT

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引起疾病。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由真性致病菌所致的感染常为致命性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包括念珠菌与曲霉,多侵犯免疫功能受损的宿主。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是最常见的引起IFI的病原菌。 1.致病性念珠菌:念珠菌是最常见的一类条件致病菌,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假丝酵母菌)有: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 念珠菌培养产生酵母样菌落。显微镜下,除光滑念珠菌外,大部分念珠菌在玉米吐温琼脂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假菌丝及芽孢,白念珠菌还可产生厚膜孢子。在37℃血清中培养2~3h,可长出芽管,是重要的实验室鉴别特征。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多无致病性。作为人体的正常菌群,只有在机体防御机制受损时才会致病。其毒力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念珠菌与组织的黏附性、念珠菌酵母相-菌丝相的双相性等,同时念珠菌感染与机体防御功能密切相关。 2.致病性曲霉:曲霉为条件致病菌,致病性曲霉的种群主要包括烟曲霉、黄曲霉和土曲霉等。曲霉的鉴定主要依赖形态学特征:通常以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头的颜色进行群的划分;然后以分生孢子的形态和颜色、产孢结构的数目、顶囊的形态以及有性孢子的形态等进行种的鉴定。培养条件应标准化,常用的培养基为察氏琼脂或察氏酵母浸膏琼脂。 曲霉孢子约2~5μm大小,易在空气中悬浮。吸入孢子后可引起曲霉病,肺和鼻窦最易受累,依据宿主的免疫状态可产生多种不同的临床类型。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曲霉可成为过敏原或引起肺或鼻窦的限局性感染;对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曲霉可在肺或鼻窦处大量生长,然后播散至身体其他器官。 3.致病性隐球菌:隐球菌属中新生隐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它包括两个变种,即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和格特变种,前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常存在于鸽粪等鸟类的排泄物中,几乎所有的AIDS患者并发的隐球菌感染均是由该变种引起;后者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可从桉树中分离到。

植物病原真菌分类

植物病原真菌分类 一、植物病原真菌 植物病原真菌分类主要以有性繁殖和有性孢子的形状为主要依据,主要分类如下: 〔一〕鞭毛菌亚门 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绝大多数生于水中或土壤中,只有高等的鞭毛菌是陆生的 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 2、绵霉属、腐霉属和疫霉属 3、霜霉菌类 〔二〕结合菌亚门 绝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全部陆生。 主要有根霉属 薯类、水果软腐病,瓜果软腐均有此类病原菌引起 〔三〕子囊菌亚门 1、闭囊壳菌类 白粉菌属白粉病 2、囊壳菌类 长喙壳属甘薯黑斑病 顶囊壳属小麦赤霉病 黑腐皮壳属苹果树腐烂病 3、囊座菌类 黑星菌属苹果、梨黑星病 格孢腔菌属无性阶段为链格孢属,主要为害番茄、大蒜、苹果等,造成果实腐烂、叶片枯死,如大蒜叶枯病 盘菌属菌核病、桃树褐腐病 〔四〕担子菌亚门 1、黑粉菌大局部寄生在禾本科植物上 黑粉菌属小麦散黑穗病玉米黑粉病 轴黑粉菌属高粱丝黑穗病

腥黑粉菌属小麦光黑穗病、矮腥黑穗病 2、锈菌 单孢锈属菜豆、谷子锈病 柄锈菌属小麦条锈病 〔五〕半知菌亚门 全部陆生,引起病害多表现为局部性坏死,常见病症有:种实霉烂、叶片斑点、炭疽和疮痂、枝干溃疡、根部腐烂与植株萎蔫等。 1、丛梗孢菌棉花枯萎病 粉孢属、轮枝孢属、葡萄孢属、尾孢属、长蠕孢属、链格孢属、链孢霉属等 2、黑盘孢菌炭疽病 毛盘孢属高粱、瓜类、葡萄炭疽病 圆盘孢属苹果、辣椒炭疽病 3、球壳孢菌多寄生于叶片上,也可侵染茎秆、枝条和果实,引起叶斑、溃疡、弗兰等病症 叶点霉属苹果灰斑病棉花褐斑病 茎点霉属甜菜蛇眼病石刁柏茎枯病甘蓝黑胫病 壳针孢属芹菜斑枯病小麦叶枯病 壳囊孢属 4、无孢菌类 丝核菌属立枯病 小菌核属主要侵染植物地下局部,引起根腐病。葱小菌核病、花生白绢病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关于我国外科感染病原菌构成的报告不多。根据有限的资料,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全部分离菌的15%~19%左右,三者合计,占全部病原菌的50%以上。其他比较常见的细菌是肠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和克雷伯菌属。总的说来,革兰阴性杆菌仍占优势,约占60%~65%;革兰阳性球菌约占30%~35%(所占份额近十余年缓慢增加);其余是真菌。不同种类的外科感染,病原菌构成有所不同。 1、一般软组织感染(疖,痈,蜂窝织炎,乳腺炎,丹毒、淋巴管炎):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道杆菌(指肠道杆菌科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属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软组织混合感染:常见病原菌为厌氧消化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肠道杆菌、厌氧类杆菌。3、梭菌性肌肉坏死及蜂窝织炎:厌氧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4、破伤风:厌氧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5、烧伤创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道杆菌。6、骨髓炎:血行性感染为葡萄球菌、链球菌;人工关节或胸骨劈开术后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后为肠道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慢性骨髓炎(死骨形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7、化脓性关节炎(手术或注射后):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8、脑脓肿:原发性或源自邻近感染为链球菌、厌氧类杆菌、肠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创伤或手术后感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杆菌。9、脑膜炎、脑室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道杆菌。10、脓胸:需氧链球菌、厌氧链球菌、葡萄球菌、肠道杆

病原菌的分类和鉴别方法

病原菌的分类和鉴别方法 病原菌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 寄生虫等多种类型。研究病原菌的分类和鉴别方法对于预防和治 疗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病原菌的分类 病原菌的分类主要基于它们的遗传特征、形态特征和代谢特征 等方面。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基于细胞壁结构的分析,把病原菌 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的特点是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肽聚糖和穿透肽, 它们的细胞壁可以受到靛紫染料的染色,因此也被称为靛紫染阳 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许多人类病原菌,如金葡菌、链球菌等。 相对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脂多糖含量更高,肽聚糖含量相对较少。它们的细胞壁无法被靛紫染料染色, 但可以被用于抗酸染色的荧光素阳性染料染色,因此也被称为靛 紫染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包括许多危险的病原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鼠疫菌等。

此外,病原菌的分类还可以基于其遗传特征,如核酸序列、DNA-RNA结构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病原菌分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也越来越普遍。 病原菌的鉴别方法 病原菌的鉴别方法包括生化鉴定、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 法等,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临床上,一般常用 的方法是生化鉴定和免疫学方法。 生化鉴定是指通过对病原菌的代谢产物和生化反应等进行分析,确定病原菌的种类。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准确度高、速度快、 成本低等,但是需要专门的实验室设备和技能,比较依赖实验者 经验和技术水平。 免疫学方法是指通过检测病原菌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鉴别病原菌。免疫学方法包括血清学诊断方法、皮肤试验和 分子免疫学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培养细菌,能够快速、 敏感地检测病原菌,但是由于不同人免疫系统的差异,对不同人 的适用范围需要单独考虑。

27 常见细菌及真菌生物学特点及所致疾病

27 常见细菌及真菌生物学特点及所致疾病 常见细菌及真菌生物学特点及所致疾病 病原性球菌 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为化脓性球菌。病原性球菌主要有3个菌属即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奈瑟氏菌属。 葡萄球菌属 一、形态、染色和分类 葡萄球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状菌,直径约1微米,呈葡萄状排列,无鞭毛和荚膜,不形成芽孢(胞)。葡萄球菌属中球菌,根据其产生色素及生化反应等不同,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白色)葡萄球菌和腐生(柠檬色)葡萄球菌3个菌种。金葡菌为凝固酶阳性菌,多为致病菌,而表皮及腐生葡萄球菌为凝固酶阴性菌,多为非致病菌或机会性致病菌。 二、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1.致病物质的种类 (1)凝固酶:可使加入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凝固。能否产生凝固酶,作为鉴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征,但近年来在人工植入心瓣膜、心脏起搏器和人工关节等患者与早产儿、肿瘤等免疫力低下患者,发现有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感染,且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机会性致病菌,应予以重视。 (2)葡萄球菌溶素(或称葡萄球菌溶血素):能破坏多种细胞,故又称为溶细胞毒素。 (3)杀白细胞素:可损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4)肠毒素:直接或间接刺激呕吐中枢,引起以呕吐症状为主的食物中毒。 (5)表皮剥脱毒素:裂解表皮组织的棘状颗粒层,使表皮与真皮脱离,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为外毒素,可引起机体发热和增强对内毒素的敏感性,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休克,甚至多器官系统损害,称为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2.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化脓性炎症):①形成局部脓肿为主,如皮肤伤口化脓性感染、毛囊炎、疖、痈等;②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如气管炎、肺炎、脓胸、脑膜炎、心内膜炎、骨髓炎及中耳炎等;③全身感染,多由局部感染或器官感染扩散恶化,而引起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2)毒素性疾病:为外毒素所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如肠毒素性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等。 (3)葡萄球菌性结肠炎(假膜性结肠炎):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症,实质上是耐药性金葡菌引起肠粘膜剥脱性感染,以腹泻大量的蛋花样水样便为主要症状。 三、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致病性葡萄球菌(金葡菌)的特征:①镜检符合葡萄球菌的形态和染色特征;②菌落色素为金黄色,并有透明溶血环;③甘露醇发酵阳性;④血浆凝固酶阳性;⑤耐热核酸酶检

病原真菌及检验技术

病原真菌及检验技术 一、感染性病原真菌 1、组织胞浆菌属 ♦本属为典型的双相型真菌,37℃呈酵母样细胞,25℃培养形成菌丝体。 ♦重要的致病菌有荚膜组织胞浆菌及假皮疽组织胞浆菌,分别致犬、猫肉芽肿及马的淋巴管炎。 ①荚膜组织胞浆菌 引起人兽共患病是致犬、猫和人常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组织胞浆菌病。严重者,可损伤全身器官。 淋巴瘤、白血病、霍奇金病、AIDS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常可感染本菌。 主要侵犯网状内皮系统,寄生在网状内皮细胞的胞浆内,使感染组织形成肉芽肿。奶牛、马、羊、猪及啮齿类动物也可自然感染,小鼠易感染。 微生物特性

♦在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内寄生时呈细小的、包有荚膜的圆球样细胞,直径l~3μm。在陈旧的病灶内,菌体较大,胞浆浓缩于菌体中央,与细胞壁之间出现一条空白带。 ♦ 22~25℃培养时,在培养基上缓慢形成丝状菌落,开始为白色,逐渐变为棕黄色。菌丝分支分隔,宽2.5μm。产生椭圆形光滑或多刺小分生孢子,直径2.5~3μm,随后可产生圆形或椭圆形大分生孢子,称棘状厚壁大孢子,直径8~15μm,表面光滑、均匀间隔的,像手指一样凸起,是本菌的特征性形态. ♦在高湿、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中37℃培养时,在营养丰富的血培养基上,可形成湿润、有光泽、表面有皱褶的细小酵母样菌落;在肉汤中呈絮团状生长,镜检可见分支分隔的菌丝和少量孢子。 ♦镜检如发现特征性的棘厚壁大孢子,可做出诊断。

♦活体病变组织末梢血及骨髓触片或涂片瑞氏染色,在单核细胞或多形核细胞中如有小的、呈洋葱切面样卵圆形孢子,亦可做出诊断。 ♦病料接种小鼠可引起发病死亡,并可检出本菌。 ♦补体结合反应一般在发病后2~3周呈阳性反应。 ♦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可用于犬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亦可采用PCR和核酸探针技术鉴定, 微生物检验 (1)标本直接显微镜检查 ♦痰液标本涂片后先用甲醇固定10 min,再用姬姆萨染色镜检,如巨噬细胞发现卵圆形孢子,直径2~4μm 的较小,一端有出芽,可疑为荚膜组织胞浆菌。(2)抗原检测 ♦取患者痰液作免疫荧光法染色后镜检,可快速检测其抗原,但特异性差,仅作组织胞浆菌初筛试验。(3)分离培养——两相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