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真菌感染是由不同类型的真菌引起的一类疾病。尽管相对较少见,

但真菌感染却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将对真菌

感染的发病机制、常见症状、预防和治疗等进行详细分析。

一、发病机制

真菌感染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两种。

内源性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身上,例如免疫系统疾病、器官移植、放疗和化疗等。这些情况下,人体的免疫力下降,使

得真菌有机可乘,引发感染。

外源性感染则通过直接接触真菌孢子或进食被真菌污染的食物而引发。外源性感染通常发生在暴露于潮湿环境或有环境污染的人群中。

二、常见症状

真菌感染的症状因其类型和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真菌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

1. 皮肤感染:皮肤感染是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常见于脚趾间、指甲、手掌等部位。患者可能出现发红、瘙痒、脱皮等症状。

2.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主要由霉菌引起,表现为持续性咳嗽、

气促、胸闷等症状。严重的感染可能导致肺部病变,给患者的生命带

来威胁。

3. 神经系统感染:真菌感染极少数情况下可侵袭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脑脓肿等症状,表现为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

4. 消化道感染:消化道感染通常由霉菌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恶心等。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及水电解质紊乱。

三、预防措施

预防真菌感染的关键在于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保持环境清洁。

1. 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手、勤洗澡,尤其是在接触可能含有真菌的环境后应及时清洁身体。

2. 穿着透气鞋袜:尽可能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保持脚部干燥,减少皮肤感染的机会。

3. 避免接触潮湿环境:尽量避免接触潮湿的场所,特别是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地容易滋生真菌。

4.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食物,尽量选择新鲜熟食,减少外源性感染的机会。

四、治疗方法

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1.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感染,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外用酮康唑霜,可以有效治疗感染。对于严重的内源性感染,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具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唑、氟康唑等。

2. 外科手术: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真菌感染,如指甲真菌感染,可

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或激光治疗来彻底清除感染。

3. 免疫治疗:针对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可采用免疫增强剂或人工

免疫治疗来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

结语

真菌感染是一类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清洁以及及时治疗,我们可以减少

感染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对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更

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接受医生的指导,以预防和及时控制真菌感染的

发生。

真菌临床检验技术

真菌临床检验技术 真菌临床检验在诊断和治疗真菌疾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真菌感 染菌种构成的变化,新的条件致病真菌的出现,以及真菌感染率的提高,我们需 要更为精细和深入的检测工作,以便确定真菌种类和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对真菌进行精确的识别和耐药性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有助 于患者的快速恢复。这里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常见的真菌临床检验技术。 1.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是检验的基础,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种类,选择合适的采 集方法。如果疑似浅表真菌感染,例如体癣,可刮取病变部位的边缘痂皮。对于 疑似深部真菌感染,需要采集的标本包括脓液、痰液、脑脊液、血液等。无论何 种情况,标本的采集都需要在尚未使用药物治疗前完成。如果已经用药,需要停 药一周后才能再次采集标本。另外,标本的采集必须足量,一般情况下,活体组 织需要两份(一份用于显微检查和培养,一份送给病理科进行检查),皮屑需要 两块,胸腔液为20毫升,脑脊液和血液为5毫升。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无菌,避免二次感染。采集完成后的标本要尽快送检,保存时间不超过两小时,特 别是对于深部真菌标本。 2.直接检查法 真菌直接检验主要在显微镜下进行。首先,取一部分患者的标本,放置在玻 璃载片上,加入适量的载液。在平均分布标本后,用另一块玻片覆盖。待片刻, 利用火焰迅速烘烤载玻片,但不可持续加热以避免结晶。随后,轻压盖玻片,除 去气泡的同时使标本尽可能压薄。清理周围的溢液后,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初步 选择低倍镜,观察是否存在孢子或菌丝。确定存在后,使用高倍镜进行细致观察,描绘出孢子和菌丝的排列、大小、位置、特征和形态等。 真菌直接检查是一种较为快速和直接的检测方法,其结果可以明确患者是否 被真菌感染。如果结果为阳性,可以确诊患者的真菌感染;如果结果为阴性,仍

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本文选择28例具有完整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学以及CT检查资料的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对其临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对CT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和浙医一院2003至2005年28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6~78岁,平均52岁。均为继发性感染即条件性致病。原发基础疾病:糖尿病3例,皮肌炎长期行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恶性血液病化疗9例,小细胞肺癌放化疗3例,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重症肺部感染,长期大剂量抗生素治疗2例,肺结核7例。2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体征均无特异性,除原发疾病的症状、体征外,有畏寒、发热(长期低热或中度及高热)、盗汗、咳嗽、咳痰、胸闷、气喘、消瘦、乏力、恶病质等,部分患者伴咳血。 1. 2检查影像学检查方法为常规胸部正侧位片和CT平扫,部分患者加CT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有2次或2次以上CT检查。CT 扫描用Philips 4层螺旋CT机、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或GE Hispeed CT/i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20kV,110mA,重组层厚、间隔5~10mm,300mgI/ml非离子型造影剂90ml,注射速率3ml/s,延时30~40s扫描,部分病灶行1~2mm薄层高分辨率扫描,怀疑曲菌球的患者采用仰卧和俯卧2种体位扫描方式。 本组病例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最终确立,依靠分析其CT征象

并结合相关的临床资料,痰液、支气管吸出物涂片和真菌培养,经皮肺穿刺及剖胸组织病理学和微生物检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疗效的观察。 2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复杂多变,呈多种性质和形态学改变,肺部可见单一性质的病变,也可见多种性质病变同时或先后并存。 2. 1结节性病灶5例结节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中下肺野分布为主,轮廓欠光滑,可有分叶和毛刺征象,大部分边界清楚,仅少数结节周围绕以磨玻璃样阴影呈“晕轮”征(图1),此类结节又称出血性结节,有报道认为此征象为肺部真菌感染特征性征象之一[1]。 2. 2肿块5例单发或多发,有分叶、毛刺、周边棘状凸起、胸膜凹陷征象,单发的肿块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困难(图2)。 2. 3肺炎性实变5例单一或累及多个肺叶、肺段的大片实变,可有“充气支气管征”,其中1例同时有厚壁空洞形成(图3)。 2. 4支气管肺炎样改变4例沿支气管分支走行的斑片和网絮影。 2. 5空洞4例薄壁或厚壁空洞,以厚壁空洞多见,壁厚薄不均匀,内壁不光整,见细小的结节样突起,外壁不规则有分叶、毛刺征象,空洞可在原真菌感染结节和肿块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前者的空洞内壁较光整。 2. 6曲菌球3例为诊断肺部曲霉菌感染最具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呈圆形、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可寄生于肺部原有的空腔或空洞

40例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40例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院内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与使用抗菌药物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40例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与原发病、治疗性创伤、免疫抑制及高效广谱抗菌药物时间有密切关系。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是控制医院真菌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真菌感染;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38-01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fungal infe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order to guid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 analyze 40 cases of hospital in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data of fungal infections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09.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fungal infections and original disease, treatment of trauma, therapeutic immunosuppression and efficient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time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conclusion: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immunosuppressant is the key to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概述 肺部真菌感染是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疾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它通 常发生在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患者身上,如免疫缺陷病人、器官移植 者和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本文将对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 和治疗进行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的类型 肺部真菌感染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深部真菌感染和浅表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并侵入肺组织的感染。 常见的深部真菌包括新型隐球菌、曲霉菌和组织胞浆菌等。这些感染 通常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身上,且病情较为严重。 浅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感染仅限于肺部表面的感染。常见的浅表真 菌包括肺孢子菌和念珠菌等。这些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力正常的人身上,病情相对较轻。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一般情况下,病人可出现以下症状: 1.咳嗽和咳痰:呈现持续性咳嗽,痰中可能含有血液或黏液。 2.气短和呼吸困难:感染导致肺部炎症和水肿,患者可能感到气短 和呼吸困难。

3.胸痛:由于肺组织受损,病人可能感到胸痛。 4.发热: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体温升高。 5.乏力和虚弱:由于身体免疫力被真菌感染消耗,患者可能感到乏力和虚弱。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肺部真菌感染的确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实验室测试: 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通过检测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可以发现真菌感染的迹象。 2.胸部X线或CT扫描: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的情况,帮助医生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 3.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获取肺组织的标本,进一步确认真菌感染。 4.血液培养和真菌标本培养:这些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培养样本来鉴定感染的真菌种类。 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疗法。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式应根据具体病情和真菌株的敏感性进行调整。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是指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它可以是侵袭性真菌感染或自限性真菌感染。真菌感染通常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更常见,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者以及正在接受化疗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本文将对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分析。 一、临床表现 1. 咳嗽和咳痰:咳嗽是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症状,常伴有稀薄的白色或黄色痰液。痰中可能含有真菌菌丝或孢子。 2. 呼吸困难: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肺组织炎症和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尤其是在运动或体力活动时。 3. 发热:发热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症状,可能伴随着寒战和盗汗。 4. 胸痛:当真菌感染引起肺部炎症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的症状,这通常是由于肺膜受损引起的。 二、疾病分型 肺部真菌感染可根据患者的免疫状况分为两种类型:侵袭性真菌感染和自限性真菌感染。 1. 侵袭性真菌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者以及接受化疗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等。这些感染通常表现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多器官受累和高死亡率。

2. 自限性真菌感染:自限性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力正常的人群中。这些感染一般比较轻微,并且通常能够自行康复。例如,肺孢子菌肺炎常见于新生儿和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肺炎症状,如咳嗽和发热,但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三、诊断方法 1. 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尤其是有关免疫功能状态的信息。体格检查常见的体征包括呼吸困难、发热、胸痛等。 2. 影像学检查:X射线或CT扫描可以显示肺部病变的范围和 性质。真菌感染可能呈现为肺实质浸润、空洞、结节等病变形式。 3. 实验室检查:通过痰液、血液或组织样本的培养和特异性的真菌抗原或抗体检测来确诊。PCR和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等分子检测方法在近年来也有了广泛应用。 四、治疗方法 1. 抗真菌治疗:根据真菌感染的类型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抗真菌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阿莫罗菌素等。 2. 对症治疗:针对肺部感染引起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发热等,可以给予支持性治疗,如止咳药、退烧药等。

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以及器官移植增多、放化疗、慢性病生存时间长,AIDS患者的流行,深部真菌感染呈越来越多的趋势,其中肺部真菌感染又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其临床重要性日趋明显,现将本院呼吸内科2021-2021年收治的84例合并有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 1 材料及方法 1.1 调查本院2021-2021年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炎、COPD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支气管哮喘病人,痰、血真菌阳性的结果进行分析。 1.2 诊断标准痰中找到真菌菌丝和疱子,痰培养同一菌种3次以上阳性,、血培养1次阳性,作为标准,结合以下标准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病情迁延不愈,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病症加重的表现。胸片及CT有渗出性改变或者有真菌肺部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有导致真菌感染治疗方面的诱因,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均为留清晨痰,留痰前漱口。 1.3 治疗结果判定病愈,指临床病症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指临床病症减轻,肺部阴影无吸收;无变化,指临床病症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加重,指临床病症加重,肺部阴影增多。84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治愈和好转70例,无变化11例,死亡3例 2 结果 2.1肺部真菌感染的根底疾病和诱因见表1 2.2 84例病人均使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等治疗,治愈55例,好转15例,无变化11例,死亡3例。 3 讨论 真菌感染的发生是机体与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最终结局取决于真菌的致病性、机体的免疫状态及环境条件对机体与真菌之间关系的影响。真菌多生长在土壤中,孢子飞扬于空气中,可能被吸入肺部引起肺真菌感染。如曲菌、奴卡菌、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有些真菌为口腔寄生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引起肺部感染。例如念珠菌,存在于口腔、皮肤、肠道及阴道。体内其他部位真菌感染亦可循淋巴或血液到肺部,此类为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静脉高营养疗法的中央静脉插管如留置时间过长,可使白色念珠菌生长,引起念珠菌败血症。真菌的孢子极易吸入而致敏,再次吸入可引起表现为支气管哮喘的过敏性肺泡炎,病程迁延。在基层医院,相对以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为主,本组资料显示所选取的疾病均合并真菌感染,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多见,这与COPD病程长,患者经常应用抗生素及口服激素类偏方药物有关。50%以上合并有2种以上疾病,其中糖尿病最多,感染的诱因中,最常见为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低蛋白血症也为重要诱因。抗生素滥用也有一定比例,应该加强抗生素的标准使用及向患者宣教。 肺部真菌感染在表现上无特异性,往往为继发感染,故临床根底疾病,使用抗生素2周以上者,临床病症不改善,吐拉丝样痰,应要求患者做痰真菌涂片检查,尽早诊断。真菌感染常见3种类型:肺炎型、支气管肺炎型、炎性结节型,加强对真菌感染的认识,对临床用药

ICU危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45例临床分析

ICU危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45例 临床分析 【关键词】真菌感染;念珠菌;重症监护室 侵袭性真菌感染,也称深部真菌感染,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有假丝酵母菌、曲霉菌、新生隐球菌、孢子丝菌等[1]。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免疫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艾滋病、恶性肿瘤发病率增加,器官、骨髓移植及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6年5月―2008年5月经真菌培养证实的45例ICU内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32~80岁,平均65.1岁。 1.2 诊断标准 采取同一部位标本,连续2次以上培养出同一种真菌或多次涂片镜检找到真菌孢子及菌丝,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感染,经抗真菌药物治疗或停用继发真菌感染的药物后,检验标本未找到真菌孢子及菌丝,据此作为治愈真菌感染的标准[2]。 1.3 临床表现 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不典型,而且患者多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并发的真菌感染易隐匿于原发病及其他细菌感染中,不易被发现。危重病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主要有消化、呼吸、泌尿系统感染,严重者可出现真菌败血症。主要表现: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进食不适或胸骨后疼痛。口腔、食管黏膜有灰白膜附着,形成溃疡甚至坏死;肠道感染可出现腹泻,水样、泡沫样大便,黑便,腹胀。泌尿系统:尿路假丝酵母菌感染在膀胱排空不全以及长时间留置尿管时较易出现,也可因逆行感染或血源播散所致,累及膀胱时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血尿、脓尿及白色絮状物沉淀;累及肾、输尿管则有发热、腰痛及尿液浑浊;尿液直接镜检可见假菌丝及芽孢。呼吸系统:咳嗽、咳痰,痰呈白色或胶冻样,可带血丝,X 线检查显示食管周围致密阴影,儿童患者可有持续性高热。 2 结果 2.1 基础疾病

病例报告呼吸内科病房69例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病例报告呼吸内科病房69例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呼吸内科69例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分析,进一步做好控制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的69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情况。其中,男42例,女27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69.3岁。结果:在呼吸内科的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40%,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对于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结论:院内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做好呼吸内科病房的真菌控制工作很有必要。 标签: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的69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情况。其中,男42例,女27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69.3岁。所有患者肺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1.2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在这个基础上对患者的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2结果 我院自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一共有552例,在呼吸内科的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0%,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上述69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42例使用氟康唑治疗,29例使用伊曲康唑治疗,死亡15例,死亡率为22.9%,。呼吸内科病房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本文提到的资料中主要是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 3讨论 3.1感染的易患因素 3.1.1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内科患者一旦出现低蛋白血症情况时,医生会让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从理论上来说,广谱抗生素是抗菌范围广泛的抗生素,其能够抵抗大部分的细菌。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会降低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容易受到感染。 3.1.2患者自身身体素质: 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是感染的易患因素之一。呼吸内科病房肺部真菌感染更多的是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自身患者的身体素质较低,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3.2临床特征: 就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呼吸内科病房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其临床特征主要是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有无色透明的“拉丝”样痰的症状,也有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口腔内颊黏膜、舌表面可见白色斑点等特征。 一般临床上遇到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的普遍症状时,我们就需要对患者进行X线胸片或者是胸部CT检查,以确诊是否被感染。 3.3预防和治疗措施 3.3.1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主要是在对患者易患因素的分析之下进行论述。就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老年患者广谱抗生素使用较为频繁。针对这样的情况,我

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真菌感染80例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真菌感染80例临床分析(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卫生院江苏兴化225713)(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内科 江苏兴化225700)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以来的4年中我院收治的80例COPD伴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治愈56例,好转14例,死亡10例均非真菌感染所致。结论:由于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使肺部真菌感染也日益增多,特别是罹患COPD的老年病人继发真菌感染的概率较高(75%),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标签:肺;真菌感染;临床分析(2012)04-0282-0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此病常反复发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以缓解症状,改变了机体对感染的防御机能,降低了机体免疫力,使某些条件致病菌发病,其中肺部真菌感染较为常见,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我院于2002年5月-2006年5月收治COPD继发真菌感染8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0例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41-84岁。≥60岁者58例(72.5%)。COPD病史为4—35年。80例均不同程度的应用抗生素治疗。其中单剂抗生素治疗18例(22.5%),反复应用抗生素或(和)激素62例(77.5%)。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53例;胸闷气短38例,痰中带血或咯血19例;发热26例;胸痛8例;盗汗12例,胸水5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食少,纳差,乏力。胸部X线及CT表现:(1)肺炎型29例,X线以肺实变为主,呈斑片影或大片致密影。CT示累及多个肺叶、段,但由于凝固坏死存在,故其呈结节状,密度高,且周围伴略低密度,病灶分布于肺中外带;(2)支气管肺炎型51例,X线示病变沿支气管分布的小结状阴影,以中下肺为主。本组致病真菌:白色念珠菌69例,热带念珠菌7例,克柔念珠菌2例,烟曲菌2例。1.2 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通过X线胸片、胸部CT、疾液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FEV1/FVC小于80%),以及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情况,确诊为COPD。(2)所有病例均曾反复应用抗生素或(和)激素。连续3次痰真菌培养阳性且菌种一致方确定为真菌感染。1.3 治疗与转归:在治疗COPD时,真菌感染一经确立,应调整抗生素,并及时抗真菌治疗。只要病情缓解,就应停用抗生素及激素,不应认为抗生素及激素是COPD的全部治疗手段,还应使用中药、家庭氧疗,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疗法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真菌治疗中,轻型患者在消除病因,停用抗生素和激素后,口服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片剂,就可取得明显疗效。中、重型患者则应用氟康唑静脉点滴,疗程根据病情轻重以4~6周左右为宜。80例患者均接受抗真菌治疗,治愈66例,好转10例,死亡4例均非真菌感染所致。2.讨论真菌为条件致病菌,真菌感染多为继发感染,常有引起感染的基础疾病,但其临床表现却无特异性[2]。真菌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是机体与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致病。COPD系慢性病,具有不可逆性气流阻塞的特征,它改变了呼吸道的环境,易反复感染,常应用抗生素或(和)激素治疗。临床上,由于某些医生滥用抗生素及激素,致使病员机体耐药性增强,抗病力降低,同时也抑制了一些正常菌群的生长,从而继发真菌感染。本组80例中均不同程度的应用了抗生素,其中合并应用激素的51例(63.8%)。本组肺部感染的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烟曲菌等,其中以

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 分析 【摘要】目的对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探讨分析。方法对本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常规组(47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有着较大的临床价值,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抗真菌药;肺部真菌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属常见的系统性真菌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接受免疫抑制剂或者器官移植的患者易出现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肺部与支气管受到真菌侵犯,患者病情若未及时治疗,易演变为坏死性肺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药治疗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作者为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研究,对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男62例,女33例,患者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0.3岁,患者治疗前均进行确诊,诊断结果遵照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为依据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均伴随着咳痰、发热、痰血等临床症状,患者平均动脉血氧分压为(60±21)mm Hg。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常规组患者4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与病情无明显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分析对比。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给予营养支持等治疗办法,观察组同时给予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患者进行治疗前,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常规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同时结合观察及胸CT判定感染的肺叶或肺段的结果,对患者发生病变的肺段与肺叶处进行吸痰。将吸取的痰液送往药检,进行真菌培养与药

临床分析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临床分析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日趋精准和高效。本文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其特征。 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是临床分析的核心环节,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其中,病史询问是诊断的首要步骤,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史、接触史以及既往病史等,以便进行初步判断。体格检查则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查找是否存在感染性病灶。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病原学检测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原体的类型和定位。影像学检查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定性和定位,如X光、CT扫描等。 二、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及其特征 1.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感染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常见的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的特征是病程较短,有发热、局部红肿、化脓等症状。 2.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另一主要原因,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 流感、感冒、肝炎等。病毒感染的特征是病程较长,有发热、乏力、 全身不适等症状。常见的检测方法有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 3.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占有一定比例,常见的真菌感染有念珠菌 感染、肺曲菌病等。真菌感染的特征是病程较长,有皮肤瘙痒、白斑 等症状。诊断真菌感染通常需要采集患者的体液或组织样本进行真菌 培养和镜检。 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药物治疗 是针对感染病原体进行的,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 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在使用药物时,医生需 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支持性治 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处理,如控制发热、补液、营养支持等。 四、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防控措施包括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等。此外,注意 环境卫生、避免接触已知感染源和患者、加强免疫力等也是预防感染 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结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肺部真菌感染40例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肺部真菌感染4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5年来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真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多因受凉后、肌体免疫力低下诱发,多见于老年体弱患者,其特点是营养状况差,往往多系统、多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反复发作,多次住院;住院期间不合理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激素及有创性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增加了患者真菌感染的机会。结论临床医师需高度警惕,制订治疗方案时要全面考虑;尽量选用抗菌谱窄、针对性强抗生素,尽早停用抗生素,激素尽量不用,必要时选用吸入激素治疗,以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容易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及各种侵入性操作,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其他内脏真菌感染首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真菌感染发生率越来越高,耐药性增强,病死率增高,成为临床上一大难题。为了了解致病性真菌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其防治方法,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COPD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中40例呼吸道真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0例肺部真菌感染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2~82岁,平均75.6岁;65岁以上者36例,占90.0%;住院日14 d~74 d,平均住院日25.6 d。40例患者中出现发热26例,体温波动在37.5℃~39.5℃之间,其中顽固性低热6例。所有病例都有咳嗽、咯痰,16例伴有不同程度气促,5例干咳,32例痰量每天20~150 ml。咯脓痰16例,咯白黏痰14例,咯血或痰中带血、脓血痰2例,胸腔积液7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12例。34例肺部可闻及不等的干性或湿性啰音;胸部CT和胸片多为点片状浸润或团块状阴影,肺纹理增多、模糊伴肺气肿征象,无特异性。2例空洞内曲菌球病例,在断层片上可见新月状透亮带。近半数白细胞总数≥10×109/L。结核菌素(PPD)实验72 h结果除5例(+)外,其余(-),低蛋白血症(≤30 g/L)者22例(55%)。合并脑血管疾患后遗症8例,电解质紊乱21例,糖尿病10例,心力衰竭6例,呼吸衰竭1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1.血和肺部组织学检查1次阳性即确诊; 2.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找到真菌菌丝和孢子,或痰和BALF中培养出同一菌种3次以上阳性者做为入选标准,结合以下标准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①除基础疾病表现外,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重的表现;②胸片或胸部CT有渗出性改变或有真菌肺部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如曲菌球的X线表现;③有导致真菌感染治疗方面的诱因,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指静脉或口服相当于泼尼松0.5 mg/(kg•d)以上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超过2周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指口服免疫抑制药物超过2周或静脉化疗2个疗程以上者)。 1.2 真菌感染菌种分类40例COPD患者,其中感染白色念珠菌的34例,占85%;热带念珠菌1例,占 2.5%;酵母菌2例,占5%;曲菌3例,占7.5%。

3例碳酸氢钠膀胱冲洗治疗尿路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3例碳酸氢钠膀胱冲洗治疗尿路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碳酸氢钠进行膀胱冲洗治疗尿路,真菌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配置1.4%的碳酸氢钠溶液500ml一日两次对3例反复尿路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膀胱冲洗。在冲洗前后多次检查血气分析、尿常规及尿培养,分析碳酸氢钠对动脉血中 剩余碱(BE)值的影响,评价其冲洗后的药效。结果例1和例3分别在碳酸氢 钠膀胱冲洗两周后复查尿培养均为无菌生长,尿常规中白细胞有明显减少。例2 为尿路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冲洗后复查尿培养为单一的铜绿假 单胞菌,尿常规中白细胞数量无明显下降。3例在冲洗前后的血气分析中BE值未 见升高。结论采用1.4%的碳酸氢钠膀胱冲洗可有效治疗患者尿路真菌感染,值 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碳酸氢钠膀胱冲洗尿路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1752(2013)32-0104-02 目前重症监护室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加之长期留置 导尿管,患者真菌性尿路感染发生率近年来急剧升高。有研究报道显示泌尿系感 染中真菌感染占15%-22%,仅次于同期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位居第2位[1,2]。尿 路真菌感染多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所致,其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是pH值 4.0~6.0,国内外有研究表明弱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能破坏真菌生长的适宜环境,从而抑制 真菌生长[1,3],目前有研究报道采用碳酸氢钠膀胱冲洗的方法预防尿路真菌感染 能显著降低其真菌感染率[1],但是用其治疗尿路真菌感染的报道很少。本文对3 例尿路真菌感染患者给予1.4% 碳酸氢钠膀胱冲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分析 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85岁,九年前诊断为“脑梗塞”,一年前因“肺部感染”引发“呼吸衰竭”,予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此后逐渐意识障碍,带管生存,长置导尿管。多次住院治疗因反复肺部和尿路感染已先后使用过多种高级的广谱抗菌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匹罗、美罗培南、莫西沙星、利奈 唑胺、卡泊芬净等。目前仍有感染症状,体温反复,炎性指标升高,胸片示有两 肺炎症病灶,伴痰量增多,小便混浊。痰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尿 培养为白色念珠菌,菌量>100000cfu/ml,平时持续白细胞尿,尿液混浊。抗真菌 治疗方面选用氟康唑静脉滴注5d后因肝脏转氨酶升高予停用。 例2患者男,83岁,3d前出现发热,伴咳嗽咯痰,渐出现神志淡漠、反应 迟钝,家属呼之不应,急诊拟“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入院。通过急诊相关检查和 病情诊断为: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凝血 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高血压病。患者为多脏器 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生命体征不平稳,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积极控制心 室率,予胶体晶体扩充血容量,降酶保肝,维持性腹透和留置导尿,蛋白+呋塞 米利尿,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等对症 支持治疗。抗感染治疗先后选用比阿培南、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经过一月余的抗菌药物治疗后感染反复,痰和尿培养均显示有铜绿假单胞 菌和白色念珠菌,菌量均有++++。 例3患者男,86岁,因高热在外院抗感染治疗中突然出现心脏骤停而予心肺 复苏术,因肝肾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急性损伤。外院感染症状控制不佳于我院急

COPD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COPD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呼吸内科2006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病程、病因、感染菌、使用抗生素与激素情况、治疗方法及结果等。结果:本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不恰当等因素有关。39例患者中37例患者痊愈或好转、1例患者自动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正确、合理地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合并疾病是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所在。患者一旦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后应及时停止应用抗生素,根据不同菌种尽早地、足量地、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同时加强支持治疗。 标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渐进性的、难以逆转的、肺损害性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COPD发生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肺外)的不良效应。COPD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两种疾病,支气管哮喘发展到晚期可出现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也属于COPD等。COPD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居世界死亡原因的第四位,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健康[1]。肺部真菌感染占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的50%以上,近年来,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已成为COPD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如何避免和降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成为COPD治疗的一大难题。本文回顾分析本院内科2006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39例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COPD患者中,共有39例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42~79岁,平均(64.4±12.1)岁。病程5~31年;患者住院天数20~68 d。 1.2 COPD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治规范。诊断标准如下:①在COPD的诊疗过程中,有发热、白细胞(WBC)计数升高及呼吸系统症状与体征等;②胸部X线片出现阴影;③在抗生素应用的情况下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④患者的血、尿、粪便培养及连续3次深部痰培养均为同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侵袭性真菌感染23例临床分析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侵袭性真菌感染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弥漫大B淋巴瘤化疗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23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①23例IFI中确诊2例,临床诊断14例,拟诊6例;②23例IFI中17例发生在恶性血液病巩固治疗的骨髓抑制期,6例发生于疾病进展期。22例IFI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期;③感染部位:肺11/23例,胃肠道3/23例,血液1/23例,口腔、皮肤5/23例,鼻腔1/23例、脑1/23例,肺和血液1/23例;④23 例中11 例查到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5例,曲霉菌2例,热带念珠菌1例,克柔念珠菌1例,光滑念珠菌1例,真菌孢子(未分类)1例;⑤23 例患者初始治疗治愈率为30.4%,有效率43.5%。初始治疗无效的13例更换药物后治愈率38.5%,有效率61.5%,初治和复治总的治愈率52.1%,有效率78.3%。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肺部感染最为多见,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病原菌,多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期。IFI早期诊断较困难,G实验为早期诊断IFI的手段之一。治疗上需个体化选择最适合于患者的治疗方案,对于初始无效的患者应需结合患者情况、病原学检查等更换抗真菌药物。 标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真菌感染;化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亚型,约占全部NHL的30~40%,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诱导化疗、大剂量强化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展,疗效和无病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所带来的粒细胞缺乏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也不断增多,成为真菌感染的高危群。其中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常为某些患者中断化疗或化疗失败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23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病例选取2013年5月~2015 年5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中位年龄37 (17~7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 年淋巴瘤分类标准[1]。按照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23 例IFI 中确诊病例3例[2]:鼻腔引流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有曲霉菌丝1例,血培养分别检查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各1 例;临床诊断14例:念珠菌4例,热带念珠菌1例,克柔念珠菌1例,光滑念珠菌1例,真菌孢子(未分类)1例,另外6例均2次以上G试验阳性;拟诊病例6例。 1.2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血液、体液、分泌物真菌涂片及培养。其中1例行病理组织活检。 1.3 治疗方法抗真菌应用:①氟康唑首剂0.4 g,继之0.2g,1次/d;②伊

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 南中华医学会 ⑤血源性:当出现眼底异常、心脏超声提示瓣膜赘生物、皮下结节等表现 而血培养阴性时,临床能除外其他的感染部位,亦要高度怀疑存在血源性真菌 感染。 SANY SANY GX8Q8-GNHHJ8-HHMHGN#

3.微生物学检查:所有标本应为新鲜、合格标本。其检测手段包括传统的真菌涂片、培养技术以及新近的基于非培养的诊断技术。包括:(1)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隐球菌抗原阳性;(2)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除隐球菌外的其他真菌(镜检发现隐球菌可确诊);(3)在未留置尿管的情况下,连续2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或尿检见念珠菌管型;(4)直接导尿术获得的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尿念珠菌>10 Wml);(5)更换尿管前后的 2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尿念珠菌>10, CFU/ml );(6)气道分泌物[包括经口、气管插管、支气管肺泡灌洗、保护性标本刷(PSB)等手段获取的标本]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抱了或真菌培养阳性;(7)经胸、腹、盆腔引流管 /腹膜透析管等留取的引流液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税/抱子或真菌培养阳性;(8)经脑室引流管留取的标本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如子或培养阳性;(9)血液标本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或P-1, 3-D葡聚糖(G试验)检测连续2次阳性。 五、重症患者TFT的预防 1.一般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病,尽可能保护解剖生理屏障,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已存在解剖生理屏障损伤或进行了必要的有创操作后,应注意积极保护并尽早恢复屏障的完整性。如尽早拔除留置的导管,缩短静脉营养的应用时间,早日转为肠内营养等;对有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需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 加强对ICU环境的监控,进行分区管理,建立隔离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探视制度及洗手制度等,减少交又感染的儿率。对病房、仪器、管路等进行定期严格的消毒,尽可能减少灰尘,避免污水存留,并加强病房的通风。此外,尚需对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加强卫生宣教力度,开展医院感染监控,了解侵袭性真菌在当地的病种及其流行状况。 推荐意见1:预防IFT首先要治疗原发病,尽可能保护并早期恢复解剖生理屏障(推荐级别为E级) 推荐意见2:预防IFI需加强对ICU环境的监控(推荐级别为E级)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深部(肺部)真菌感染36例临床分析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深部(肺部)真菌感染36例临床分析 普通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25例临床分析 石家庄平安医院血液科石家庄市博士血液病研究所(石家庄050021) 刘清池王要刚梁春耕吴桥武大勇冯新旺李建英 感染是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感染发生,则会影响化疗的继续进行,甚至危及生命。随着广谱抗细菌药物的大剂量应用,肺部真菌的感染占有相当比例。本文总结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确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肺部真菌37例,25例用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无效,给以普通两性霉素B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5例患者均通过血液常规、骨髓细胞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学、分子学检查而确诊。其诊断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T-细胞1例,B-细胞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M12例,M26例,M43例,M59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4—60岁,中位年龄32岁。 1.2 肺部真菌的感染诊断诊断痰涂片找到真菌菌丝和芽生孢子,或同时痰真菌培养2次以上阳性者。结合以下标准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①除基础疾病表现外,原有肺部感染经足量抗菌治疗无好转,甚至症状加重;②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有导致真菌感染治疗方面的诱因; ③胸片或胸部CT有渗出性改变或有真菌肺部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如曲菌球的X线表现。 1.3 本组病例真菌感染临床表现 1.3.1临床表现:全部25例均有发热,体温最高39.3℃,最低37.6℃,其中咳嗽、咯痰22例(88.0%),胸痛、呼吸困难2例(8%), 咯血3例(12%)。体征无特异,闻及干湿性罗音18例,听诊呼吸音可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