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徽州民俗

古徽州民俗

——浅谈故乡民风民俗1 徽州简介

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2 徽州民风

2.1徽州民谣

徽州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古朴、典雅、高亢、委婉兼具一波三折,具有鲜明的江南色彩与富有特色的古山越文化的气息。徽州民歌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本真,如婚嫁歌有《哭轿》、《接房》、《敬酒》、《交杯》等。劳动号子有《锯板号子》、《采茶号子》、《采桑号子》等;山歌有《正月探妹》、《送郎》等。儿歌有《推车谣》、《月亮大大》、《柏树枝》等。道士腔有《游四门》、《十供》等,此外还有革命民歌.从这些歌谣的题目,便能一一数出徽州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皆是面面俱到,宗族乡亲里的规矩礼仪一箩筐.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前世不修今世修,苏杭不生生徽州;十三四岁年少时,告别亲人跑码头.

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生徽州;十三四岁年少时,顺着前辈足迹走.

徽州徽州梦徽州,多少牵挂在心头,举头望月数星斗,句句乡音阵阵愁.

徽州徽州好徽州,做个女人空房守,举头望月怜星斗,夜思夫君泪沾袖。

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嫁徽州;书香门第也富贵,忠烈孝节美名留。

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嫁徽州;多少辛酸多少泪,悲欢荣辱也轮流。

这是最有名的一首“徽州歌谣"。单这歌词便能够让人感受到那些稚嫩、无邪的童声集体咏诵时的缈缈余音,眼前随之就会出现连绵的群山、冷峭的石桥、曲流的溪水、庄严的牌坊、高阔的祠堂、精巧的民居等等一些典型的徽州特征。

正如歌中所唱:“十三四岁年少时,告别亲人跑码头。"徽州地区多是山脉,耕田极少,过去的徽州人不得不翻山越岭出去贩卖盐和茶叶等维持生活.由于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经商的男人出门做生意很少带家眷,一般人只身闯天下,往往常年甚至几年不回来,不少人甚至死在异地他乡。“徽州徽州梦徽州,多少牵挂在心头,举头望月数星斗,句句乡音阵阵愁。”徽商们在外赚得大量银子,衣锦还乡,请来极好的石匠和木匠,开始雕梁画栋,修屋建舍,不仅给家人留下了一处处华美的故园,也给徽州留下了典型的白墙黑瓦的建筑群,给世界文化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

徽商常年不回家,女人守空房的就多,有的女人甚至一辈子守寡。“徽州徽州好徽州,做个女人空房守,举头望月怜星斗,夜思夫君泪沾袖。”是当时徽州女人真实的写照。徽州各大家族都有极严的家规,女人如果不守妇道,由族长在祠堂里召集族人进行严厉审判,有的就被无情处死。而贞洁烈女则被颂扬,立贞洁牌坊加以永久标榜。有一首《送郎》民歌这样唱道:“送郎送到庭院前,望见庭前牡丹花。 /哥啊,寻花问柳要短命死,黄泉路上我也要与你结冤家。”即使自己的男人死了,妇女也是不好再嫁的,不被处死,也会被唾沫星淹死.所以有心想与寡妇成就好事的男子,也不得不三思而退步。

徽州人长期居住在大山内,一方面不愿拘束于闭塞的山野里,纷纷外出寻出路,另一方面,却是像故土一样保守严谨,男人经商最看重诚信坚持“不谈二价”,女人守家最讲求妇道要树“贞洁牌坊”.

2.2徽州建筑

徽州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平面有口、凹、H、日等几种类型。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辉通风、透光、排水作用。人们坐在室内,可以晨沐朝霞、夜观星斗。经过天井的“二次折光”,比较柔和,给人以静谧之感。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民居楼

上极为开阔,俗称“跑马楼”.天井周沿,还设有雕刻精美的栏杆和“美人靠”.一些大的家族,随着子孙繁衍,房子就一进一进地套建,形成“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的豪门深宅,似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黟县关麓的“八大家”就是由八个兄弟的20幢民居屋舍相贯、院庭联幢而成。徽派民居在室内装饰和摆设方面也极为讲究。正堂挂中堂画,两侧中柱上贴挂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透出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徽商贾而好儒、崇文重学的思想。厅内陈设条桌,桌上东边放一花瓶,两边摆一古镜,中间是时钟,寓意徽商在外永远平安。

3 徽州民俗

3。1 徽州宗族

徽州,自古为山越族居地,徽州人捍卫乡土的观念相当浓厚,所以,徽州形成了一种“难以力服而易以理胜"的特性,成为安全的避难场所。

徽州居民自古以来都以族姓为单位,团聚在自己某一始祖或迁祖为中心的区域内,形成了严密的宗族观念。甚至于居住的村落,也以族姓为村名,如黄姓家族的黄村、汪姓家族的汪村、许姓家族的许村,洪姓家族的洪坑、至今仍保持着这种聚居格局。在这种宗族观念的影响下,过去各家族撰修族谱、家谱,蔚然成风。祠堂、古民居、石牌坊是歙县的“古建三绝"。由于浓厚的宗族观念支配,徽州境内建祠祭祖,树碑立传极为盛行,几乎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宗祠或分支祠堂,有乡人共建的祠堂、有同姓族人共建的祠堂,也有大族分派所建的支祠.《歙县志》卷一“风俗”中说:“邑俗旧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古徽州,由于奉行朱熹的《家礼》,礼仪规范甚严,有着森严的尊长卑幼的等级观念,葬礼和祭礼十分隆重.过去对祖坟有一年三祭的习俗,后来经过革繁就简,保留了"清明"节扫祭。

徽州的孝悌习俗也相当浓厚,徽州各地耸立的祠堂、牌坊,有许多就是为孝子贤孙、义夫节妇、贞媛烈女而建的。徽州浓厚的读书习文风气,风靡整个社会,大家均以读书、登科第为荣,“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在浓厚的读书习文之风影响下,大家都非常注重谈吐、风仪、礼节,因此徽州被誉为“东南邹鲁”。

3.2徽州婚嫁

旧时,徽州婚嫁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说媒者一般为年长女性,称“媒婆”.行聘俗称“送担”,女方接礼后当天回礼,婚事即定.定亲后,由男方选定结婚日期通知女方,称“请期"。请期后搬行嫁。迎亲当天,由姑妈或舅妈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亦称“拉面”.接着便是迎亲、拜堂、闹洞房。婚后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谓之“回门”。此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纳妾、换亲、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

3.3 不同乡镇民俗

3。3。1目莲戏

徽州一古老剧种,流传于黄山市各地及邻县,尤其盛行于祁门、石台一带.该戏剧本《目莲救母劝善戏文》,为明代祁门人郑之珍编撰而成,分上、中、下三卷(100折),故事主要写傅相之妻刘青提,亵渎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卜救母心切,遍历地狱十殿,终于母子团圆。旧时每逢夏历闰月之年,徽州民间多演此戏,以求驱邪避灾。

3。3.2抬阁

流行于休宁、屯溪的一种民间游艺,又称“抬角"。抬阁共分上、中、下三层,将俊俏儿童装扮成一出出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层抬阁上,底盘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汉抬着。抬阁的四周用纸扎成龙、凤、鹤、祥云、水花等彩灯,巡游时彩灯内点燃蜡烛,映照着服装鲜艳的儿童,远远望去,酷似天仙下凡.抬阁上的人物不唱不做,但配上鼓乐开路、锣钹断后,热闹非凡.今屯溪隆阜还经常组织抬阁队上街,近年创作了《戴震还乡》,以纪念一代宗师。

3.3。3待客

徽州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很重视热情待客。一般客到先敬茶,再打三个鸡蛋冲碗鸡子滚水让来宾吃,然后陪客人边品茶,边交谈。请客人吃饭,通常是四个冷盘五个炒菜、四个大菜外加一

个汤。上菜的顺序也有讲究,先上冷盘,然后上鸡再上热炒,之后,间或上几道甜食或点心,然后是大莱和汤,最后才是鱼。这个顺序俗称“鸡头鱼尾".开宴的时候,由主人先敬酒,随后宾主互敬。端杯敬酒时酒杯碰响,必须干杯,不干不落杯,干后要亮杯。徽州人喜欢用自制的糯米“土酒”温热后招待客人。

(完整word版)徽州民俗

古徽州民俗 ——浅谈故乡民风民俗1 徽州简介 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2 徽州民风 2.1徽州民谣 徽州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古朴、典雅、高亢、委婉兼具一波三折,具有鲜明的江南色彩与富有特色的古山越文化的气息。徽州民歌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本真,如婚嫁歌有《哭轿》、《接房》、《敬酒》、《交杯》等。劳动号子有《锯板号子》、《采茶号子》、《采桑号子》等;山歌有《正月探妹》、《送郎》等。儿歌有《推车谣》、《月亮大大》、《柏树枝》等。道士腔有《游四门》、《十供》等,此外还有革命民歌.从这些歌谣的题目,便能一一数出徽州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皆是面面俱到,宗族乡亲里的规矩礼仪一箩筐.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前世不修今世修,苏杭不生生徽州;十三四岁年少时,告别亲人跑码头. 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生徽州;十三四岁年少时,顺着前辈足迹走. 徽州徽州梦徽州,多少牵挂在心头,举头望月数星斗,句句乡音阵阵愁. 徽州徽州好徽州,做个女人空房守,举头望月怜星斗,夜思夫君泪沾袖。 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嫁徽州;书香门第也富贵,忠烈孝节美名留。 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嫁徽州;多少辛酸多少泪,悲欢荣辱也轮流。 这是最有名的一首“徽州歌谣"。单这歌词便能够让人感受到那些稚嫩、无邪的童声集体咏诵时的缈缈余音,眼前随之就会出现连绵的群山、冷峭的石桥、曲流的溪水、庄严的牌坊、高阔的祠堂、精巧的民居等等一些典型的徽州特征。 正如歌中所唱:“十三四岁年少时,告别亲人跑码头。"徽州地区多是山脉,耕田极少,过去的徽州人不得不翻山越岭出去贩卖盐和茶叶等维持生活.由于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经商的男人出门做生意很少带家眷,一般人只身闯天下,往往常年甚至几年不回来,不少人甚至死在异地他乡。“徽州徽州梦徽州,多少牵挂在心头,举头望月数星斗,句句乡音阵阵愁。”徽商们在外赚得大量银子,衣锦还乡,请来极好的石匠和木匠,开始雕梁画栋,修屋建舍,不仅给家人留下了一处处华美的故园,也给徽州留下了典型的白墙黑瓦的建筑群,给世界文化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 徽商常年不回家,女人守空房的就多,有的女人甚至一辈子守寡。“徽州徽州好徽州,做个女人空房守,举头望月怜星斗,夜思夫君泪沾袖。”是当时徽州女人真实的写照。徽州各大家族都有极严的家规,女人如果不守妇道,由族长在祠堂里召集族人进行严厉审判,有的就被无情处死。而贞洁烈女则被颂扬,立贞洁牌坊加以永久标榜。有一首《送郎》民歌这样唱道:“送郎送到庭院前,望见庭前牡丹花。 /哥啊,寻花问柳要短命死,黄泉路上我也要与你结冤家。”即使自己的男人死了,妇女也是不好再嫁的,不被处死,也会被唾沫星淹死.所以有心想与寡妇成就好事的男子,也不得不三思而退步。 徽州人长期居住在大山内,一方面不愿拘束于闭塞的山野里,纷纷外出寻出路,另一方面,却是像故土一样保守严谨,男人经商最看重诚信坚持“不谈二价”,女人守家最讲求妇道要树“贞洁牌坊”. 2.2徽州建筑 徽州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平面有口、凹、H、日等几种类型。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辉通风、透光、排水作用。人们坐在室内,可以晨沐朝霞、夜观星斗。经过天井的“二次折光”,比较柔和,给人以静谧之感。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民居楼

[word格式] 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

[word格式] 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 豳1支物謦它f双轨鉴析 砖雕是中国传统的建筑雕刻艺术,它是在建筑 的砖面上进行雕刻,并且通过千奇百怪的内容和不 同的部位之间的雕刻,进而形成独特的搭配,组合 和呼应,最终构成统一而完美的艺术形象.中国砖 雕的形成和发展是和中国古代采用的独特建筑方式 分不开的,这与外国古代的石材建筑不同,中国古 代的高级建筑多是以砖木为主要材料. 古徽州地区由于受儒学影响很深,再加上古时 徽商强烈的宗族观念,所以徽派砖雕给人以条理清 晰明快,布局庄重严谨之感,但其中亦不缺乏民间 喜闻乐见的题材.而且也正因为这些有别于他处砖 雕的特点,使徽州砖雕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人文和 历史价值. 一 ,徽州砖雕的工艺手法及其作用 徽州砖雕作为泥巴,火和人工造型艺术的完美 结合,它既有粘土的柔软可塑性,又具备了石块坚 硬耐磨损的特点.而若要了解徽州砖雕,就必须先 先从它独特的工艺手法来入手. 徽州砖雕主要工艺可以分为窑前工艺,窑后工

艺等.砖塑是古老的窑前工艺,先用泥塑或模压法使砖坯成型,然后入窑烧制而成.这种工艺的特点是易于加工,但造型层次少,不够精细,通常用于制作距离视线较远的建筑构件.雕砖则是在完整的砖的基础上加工雕刻,属于窑后工艺,与砖塑相比较费时,其成品层次清晰,精致而适于近观. 雕砖时,最适宜的材料是经特殊技艺烧制,掷 地有声且色泽纯清的水磨青细砖.制作这种砖首先48 应从选土开始,一般都为积沉土,与普通砖不同的是,这种材料需要人工淘洗后制成砖坯,阴干后进窑烧制,工序比较复杂.然后在砖坯上面勾勒出画面的部位,凿出物体的深浅,确定画面的远近层次,再根据各个部位的轮廓进行精心刻画.局部“出细”即由技艺熟练的艺人精工细作,使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一一凸现出来.而徽州砖雕具体的雕刻手法,在初期时主要承袭了徽州石,木雕刻的风格,多采用高浮雕,线条粗壮,古拙朴素.明代砖 雕的风格逐渐趋于粗犷,且技法朴素,形象较为稚拙,一般都是浮雕或仅一层的浅浮雕,虽然缺乏透视变化,但对称性极强,整体效果突出,颇有汉代画像砖,画像石的感觉.到明末清初,由于徽商们对奢华生活的追求,而当时绘画与木刻的发展也对砖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砖雕也一改明初时期粗

【2018最新】祠堂晋主方案-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祠堂晋主方案 篇一:徽州祠堂 肃穆而磅礴的徽州祠堂,是山区古村落中最为显眼气派的大型建筑。她集徽派 建筑与宗法精神于一身,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富有极强的文化个性,留有鲜 明的艺术表征,是徽州祠堂文化的缩影,家族血统维系的化身。 祠堂是封建宗法制度的载体,是族权自治的象征。作为栖息祖先魂魄场所的祠堂,源于人类对自身祖先的自然崇拜。最初由民间的祖庙和宫庭的太庙祭祀建 筑发展而来,也称宗祠、家祠、支祠。祠堂是一个家族的中心。通过开祠致祭 和其它家族追远活动,将族民紧紧地纽结在同一神圣的祖宗牌位之下,形成一 个严密的血缘组织。从徽州祠堂的演变看,可分三类。一类是由前辈的住所改 建而成。一类是按朱熹在《家礼》中设计的模式修建,以供奉和祭祀高祖以下 的四代先祖。一类是在居室之外另行修建的祠堂。在这类祠堂的中轴线上,从 前至后,依次建有牌坊、大门、享堂和寝堂。除了宗祠、家祠、支祠之外,还 有一些特殊形式的祠堂。如行祠、女祠、专祠、特祭祠等。唐宋以前,徽州人 的“家祠”“家庙”还不具有宗法意义。真正意义上的“祠堂”,应是明嘉靖 十五年明世宗对民间“联宗祠庙”的开禁。此后,徽州的祠堂才大量出现。徽 商致富后,“盛馆舍以广招宾客,扩祠宇以敬宗睦族,立牌坊以传世显荣”, 捐资建祠一掷千金,其目的在于光宗耀祖,在一定的区域内营造了一种文化信念,一种宗族归属感。据《绩溪县志》载,乾隆二十年,县境有祠堂一百一十 五幢。嘉庆十五年,分布全县一百个村镇的祠堂有一百八十九幢,县内三十八 个姓,其中胡姓就建有三十幢。可见,徽州民风习俗无不对建祠、联宗、睦族 倍加重视,至此,形成了“邑行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的局面。族谱是祠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在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后,按照朱 夫子的理论,若三世不修宗谱即为不孝。通过修宗谱维系尊卑等级,彰善除恶,推行封建伦理,缓和宗族内部贫富矛盾。他们正是以宗祠族谱为载体,通过各 种简朴的民俗活动,宣传宗法理念。如建“保安会”,纪念张巡、许远,倡导“忠君报国”。演目连戏,宣传“因果报应、惩恶扬善”。春节认亲拜年,加 强血缘姻亲情感联系。清明节认祖归宗,巩固同宗共祖子孙的归根意识。在封 建政权难以顾及的徽州广大偏僻乡村,宗族观念在这种特殊的人居环境下,显 得十分重要和突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族长(祠董、执事)权威的神化,“祠堂”实际上被赋予了许多社会管理功能。如祭祀祖先,隆礼报本,商议处 理本族大事,管理宗族财产,建立道德教化体系。在偏远山区,宗族自治成为 社会运转和稳定的重要因素。村民心甘情愿地把一切大小事务托交给祠堂安排,

2019年度关于地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19年度关于地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调查日期:2016年4月29日 二、调查地点:安徽徽州古镇 三、调查对象:安徽徽州古镇民俗民居文化 四、调查方式:查阅书籍,网络查询,走访询问,游览古迹等 五、调查人:许新华 六、调查结果、收获:我们需要对这样的地域传统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徽州民俗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从村落、住房和房屋装饰三个层次来反映其民俗文化。徽州就其地理环境而言,“山岭川谷崎岖之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单元,南宋淳熙《新安志》载:“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反应徽州独立的民俗单元体系,从唐代中叶起徽州一府六县的行政区划比较稳定。其家族制度极为盛行,这使徽州民俗文化具有流长的纵向传承。徽州各姓聚族而居,风俗古朴,宗族成员彼此礼让,反应在其建筑上的人文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 徽州地区的村落,兴建之初就重视村头组景,在进村口的地方,通常利用不同的山势、岗峦、溪流、,配置以牌楼、亭榭、宝塔、桥梁,形成优美的风水园林景观,人称之为“水口”。许多民居,还精于雕镂装饰,通过宅门的门罩、窗楣、柱础等予以体现,其精美的雕

琢,从工艺、构造到图案,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 徽州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园林、绘画艺术的追求和理解,推进了徽州“水口园林”的发展。徽州村落的景观很特别,最宏丽的建筑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义,所以普遍建得比更高大、更华美、更气派,使人身临其境时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神圣崇高、肃穆敬畏之情。由于中国位居北半球,为了采光和防御冬季寒冷的偏北风,住房屋多向南而建;为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缓坡阶地上。缓坡阶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现阶梯状,从山坡往下看,民居错落有致,构成良好的俯视景观,同时也构成理想的生态景观。 徽州民居围墙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经商,此墙便起着防盗、对女性禁锢的作用。徽州民居都设有天井,它们起着通风透光的功用。天井的设计也有一层深意,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处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枧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意为“财不外流”。在正厅,一般都有供桌,供桌上往往摆着这两样东西:一面镜子,两方笔筒状的瓶子,谐音为平、静,近代出现了自鸣钟以后,则将它放在中间。三者合起来,终生平静也。中堂两侧是对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这些对联道出了徽州的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村落,从形成之初就注重选择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

徽州民风民俗

徽州的民风民俗 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徽州——不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 溯源追本,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称兴安府(1357—1367),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间,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所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对徽州孕育出相对统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便利。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为省名。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 节令习俗 【安苗节】传统节令。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安苗节。旧时,农家以当日阴晴占卜秋收旱涝,上田边焚香、烧纸,在田里插小红旗,祭祀"谷神",祈求丰收,谓之"安苗"。是日,晾晒书画、衣服,部分地方盛行迎神赛会。此俗今已不存。 【八月十三磨豆腐】节令习俗。又称"靖阳节"。屯溪黎阳旧俗。时间为农历八月初一日至十三日。初一日晚,黎阳乡所属十一个菩萨会各组织"打仗鼓"。十一日下午,各菩萨会抬着神像,由游锣、蜈蚣旗、三角旗、三眼铳、亮伞、仗鼓前呼后拥,轮番出游。十二日晚,所有菩萨按先锋、任元帅、程元帅、赵元帅、钱将军、二相公、八大帝、九相公、新关帝、老关帝、汪公秩序列队,至小龙山祭坛集中,行祭拜礼,烧纸马等。礼毕,游坛一圈,各自返回。八月十三日上午,所有神像绕乡游一圈。下午集中至汪公庙前戏台下,将汪公和新、老关帝置当中,其余各神骑马,由先锋带头,绕场跑三圈。九相公跑九圈,每跑一圈,换袍甲一件,俗称"跑马磨豆腐"。跑马时燃炮鸣鼓。 【重阳节】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也称重九节。旧时,文人学士于是日结伴登高,饮茱萸酒,持蟹赏菊,吟歌赋诗,以赏秋景。民间吃"重阳踝(米粑或糯米圆子)"。建国后,学校师生和城市居民多选定这一日成群结队到郊外登高秋游,进行野餐。 【重阳庙会】传统庙会。休宁县临溪镇传统庙会。前后举办三天,农历九月初九日为正日。相传临溪本无庙会,邻近榆村年年在九月里替周宣灵王(简称周王菩萨)做庙会,非常热闹。榆村有女嫁与临溪某富户,因嫌临溪九月无庙会,回娘家后不愿归返夫门。父母无奈,只好答应女儿九月重阳日将周王菩萨借给临溪人供奉一天。临溪从此才有了庙会。九月初八日,临溪组成200人的仪仗队到榆村黄坑寺周王菩萨,四面金锣开道,16面仗鼓助威,绣着二十八宿和龙凤呈祥图案的三角旗随风招展;三孔三管的礼铳队不时朝天鸣放,响声震天动地;周王菩萨坐在八人抬八人轿里,头顶华盖高悬,左右力士护卫;轿后又是数不尽的红旗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过关测试(湖南省)(六) [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Word版含解析.doc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过关测试(湖南省)(六)[辨 析并修改病句二] 【模拟试题】 1. (2014·重庆万州区考前模拟)下列句子中,没市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明显存在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可忽视。 B.市场人士普遍预期,即便我国存款利率最终实现市场化,如今已是世界第四大货币基金的余额宝,其使命也不可能终止,只是光环或将暗淡不少。 C.朋友曾经送过他一本《时尚家庭菜谱》,他只粗略地翻了一遍彩页,便对华而不实的菜式表示了嗤之以鼻的不屑。 D.再联想到作家叶开质疑《鸟的天堂》等文章被恶劣删改,我不免不担心,在语文课本里,到底有多少好文章被删改得面目全非。 【答案】:B(A句式杂糅。“同时明显存在行业差距”应改为“同时明显存在的行业差距”。C“嗤 之以鼻”和“不屑”语意重复,都有轻视的意思。D不合逻辑。“不免不担心”就是“不担心”,此处不符合语境。) 2. (2014·甘肃天水一中阶段考试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许多国际品牌成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可面对纠纷时采取的“双重标准”与“傲慢底气”让消费者很受伤。 B.解禁不能只算“环保账”,“经济账”更要算,在解决降解技术难题和建立完整回收体系之前,解禁会让“白色污染”更严重。 C.食品安全、国五条等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它们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两会的意义在于解决民生问题。 D.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办法,即高压静电除尘和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但两种办法都不能完全清除甲醛。 【答案】:C 【解析】A.成分残缺与搭配不当,后半句的主语应该是“公司”,“采取”与“傲慢底气”不搭配;B.语序不当,“经济账”应提前;D.结构混乱,应为“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或者“净化主要有两种办法”。 3. (2014·安徽蚌埠教学质量检查一)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11月16日,合工大正式组建五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开展针对国家战略、安徽经济发展和行业产业关键技术及重点产品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B.这些年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有新的举措,推出新举措力度也在扩大,这些举措最明显的指向就是建立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运行机制。 C.皖南人在口味上多半是爱辣嗜酒,爱辣的人们能把辣椒的辣享受得淋漓尽致飘飘欲仙,正如嗜酒的人们能把酒喝得酣畅淋漓腾云驾雾一样。

徽州民俗八碗八

徽味体验 一说起徽州,我想人们并不感觉陌生,因为这里有秀丽的山水,古朴的徽派建筑,精明的徽州商人,当然,还有特色的徽菜。早在《徽州地区简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徽菜,即徽州菜肴,为安徽菜系的主要代表。徽菜在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清代以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大量绩溪人从事徽菜馆业,并逐渐扩大到长江流域大小城镇。新中国成立以后,徽菜进一步面向全国,在海外也享有盛誉。 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但这仅仅指徽州菜,而不能等同于安徽菜。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徽州,所在今歙县徽城镇,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溯源追本,这里曾先后设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这六府包括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其余今皆属安徽省,行政版属相对稳定。1949年在歙县成立徽州专区,后迁至今黄山市屯溪区,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和县级黄山市合并为地级黄山市;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四县(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县)和黄山风景区,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147万。徽州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

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 徽菜的形成与江南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绿树丛荫、沟壑纵横、气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徽菜发展的有力物质保障。就地取材,以鲜制胜是徽菜的特色。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同时徽菜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原料的质地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其次,徽菜娴于烧炖,浓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烩、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烧、炖及熏、蒸菜品而闻名。最后是注重天然,以食养身。徽菜继承了祖国医食同源的传统,讲究食补。徽菜的烹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术,徽菜之重火工是历来的优良传统,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在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是徽帮厨师造诣深浅的重要标志,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格的基本手段,徽菜常用的烹饪技法约有20大类50余种,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安徽专用)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1框 Word版含答案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课时训练 必修三(R J 版)?政治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 1.要帮助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既要在经济上加强扶持,也要进行文化扶贫,以提高当地人民素 质,尽快摆脱贫困。下列不属于“文化扶贫”的是( ) A. 根据文化资源类型和社会发展状况,科学编制贫困地区文化发展专项规划 B. 建设农业产业园,吸引当地农民工返乡就业,将特色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C. 开展“报刊下乡”工程,向贫困地区赠阅报刊,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生活 D. 开展“千名绣娘”培育工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更多当地群众致富 2.改革开放以来,大熊猫在对外交往中扮演“友谊大使”角色,成为“最萌外交官”。随着大熊猫 一起走出国门的,还有中国人民的友善与温情,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大熊猫这张外交名片表明(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3.央视节目《国家宝藏》邀请公众人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以“纪录式综艺”的呈现手段,让“国宝” 文物“活起来”。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这表明 (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央视热播的节目《国家宝藏》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为观众展出“国宝”,观众在欣赏文物 之美的同时,触摸到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这表明( ) ①一定的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传播手段的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关键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创造的功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早年间,北京创造的新词汇主要来自于胡同里居住的百姓。比如“倒儿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出现的,指从事倒买倒卖活动的人。“爷”很具北京特色,这里与辈分无关,是一种尊称,一方面体 现出北京人待人接物的客气劲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种生活在千年古都的优越感。由此可见( ) ①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特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北京的文化特色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文化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 思维等方式,实现了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表明( ) A.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B.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D. 网络文化都是先进的文化 7.2017 年 12 月 13 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纪念南京大屠杀 80 周年。党和国家主 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举行国家公祭说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文化促进民族和国家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8.著名文化学者粱漱溟先生说:“如果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要创造一种新文化,那么这种新文化的嫩 芽绝不会凭空萌生,它离不开那些虽已衰老却还蕴含生机的老根--乡村。”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乡村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③乡村文化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 ④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2017 年 12 月,《国家宝藏》节目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正式播出。《国家宝藏》节目 就是要通 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 众感受到文化的 传承和自信。《国家宝藏》通过电视呈现的“国国宝文物”体现了( ) ①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它具有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独特作用 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大众传媒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0.西成高铁于 2017 年]2 月 1 日正式开通运行,西安出发四小时飚成都,一路风景一路吃!搭上西 成高铁,蜀文化和秦文化更“铁”了,西成高铁让西部经济文化再次腾飞。这表明(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11.“阅《史记》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经》可以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这意 味着(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③中国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中国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甲骨钟鼎、石鼓青铜、砖瓦 权量,处处可见文字的踪迹,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循着这些承载文字的文物古迹。今人 得以穿越时空,知悉我们的前世与来路。材料反映出( ) ①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吉林省吉林市,一位杨大爷通过互联网直播跳舞成为网红,也让“鬼步舞”这种舞蹈形式很快成为 吉林市广场舞中的主流,男女老幼乐在其中。现 在,像杨大爷这样在网上进行“鬼步舞”直播的人很 多,目的除了自娱自乐外,也源于经济上的收益。“鬼步舞”直播的风靡表明( ) ①经济发展取决于文化,文化的价值在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大众传媒为文化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③文化作为经济的派生物,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4.《国家宝藏》从博物馆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用镜头语言带领观众走进博物馆,力图对每一件 文物的前世今生进行梳理与总结,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是一件陈列品, 而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精神产品的创造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人艺术审美的结合 ②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实现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物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文物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 1页 共 4页 ◎ 第 2页 共 4页

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语文分类汇编:J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19.[2014·安徽卷] 下面关于我国正在建造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某中学科技节期间一块展板上的内容。请筛选相关信息,以解说员... 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同学做介绍。要求:简明、生动、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6分) 贵州黔南平塘县天然喀斯特洼坑图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环梁合龙图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效果图 名 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选址特点:贵州黔南平塘县天然喀斯特洼坑 构造特点:球冠状反射面由约1800个六边形球面单元拼合而成 建造特点:利用四面环山、中间凹陷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铺设超大口径的球冠状反射面 用 途:将我国空间测控范围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探测宇宙中的遥远信号和物质,搜索地外文明和生物 意 义: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射电望远镜,未来20~30年处于世界一流地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答案] 示例:同学们,展板上介绍的巨型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有500米,像一只巨碗,安放在天然喀斯特洼坑中。它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能为我们探测遥远的天外之谜。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解说时,内容要清楚,表达要浅显,用语要得体、简洁,口语性强。介绍时涉及对象、特点,其中特点主要包含大小、形状、位臵、规模、作用等。 20.[2014·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__甲__。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①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②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③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④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三是__乙__。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1)材料中画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

word版,《徽州道上》阅读答案

《徽州道上》阅读答案 《徽州道上》阅读答案 徽州道上 ①夜晚一定赶到屯溪。主人刚沏的新茶喝了二道,还那么青绿,就不得不断杯出发了。皖南晴雨不定,清晨仍是大晴日,这会儿变脸,下起雨来。走开家乡近三十年了,北方的干燥却未曾使我忘记家乡雨丝的记忆。中学时,每当春秋远足郊游,最怕的就是阴雨天,夜晚睡觉也不扎实,担忧屋檐的滴答声。那时我还没有尝过错眠的味道,一觉睡到天亮,内心有事,四五更时会自然醒来,揉着惺忪的眼睛到天井里去仰望太空。多少次登太白楼、爬翠螺山的兴致,被这厌烦的雨丝抹掉了。 ②早起听广播,说江面有六七级狂风。多年未曾有过的怕雨的心 情又潜上心头。昨天与那沙同志约好,上午他从合肥到芜湖,我跟他 的车一道去屯溪,我们要参加的会谈会明日开始。这么大的风,轮渡 能照旧开吗?二十年前有次我从裕溪口过江,追上狂风,轮渡停摆, 只能屹立江边,眼望长江浪涛中点点帆船颠簸远去,恨不得一脚越过 江南,去亲吻那令人迷恋的青山绿水。此刻可不一样了。这点风算什 么?十时半那沙同志准时过江了。我们从芜湖出发时,漫天的急雨忽 然驻脚,天空光亮起来,将这座江城涤净一新。

③我平常自称是皖南人,不说黄山,连皖南山区还未去过。那沙同志是广东人,在安徽工作多年,皖南山道跑熟了。沿途稍大一点的集镇,多数能说出它们的名字,有时还可以长长短短谈些相关的民 俗人情的妙语。 ④正午到了宣城,李白的踪迹到过这里,光凭这点,就使这座古城遐迩有名。友人请我们尝新, 泡了当地出产的敬亭碧雪。听说,这茶最近几年很为中外茶客称道,很有与皖南名茶太平猴魁、黄山 毛峰争势的干劲。我从小随大人养成品茶的习惯,此刻每日起码要换两杯。说真话,不过是驴饮,哪 里知道品茶还有很多讲究,什么粗茶细喝,细茶粗喝,好茶的水冲出来是清的,次茶的水冲出来是浑的。我端起玻璃茶杯,茶水明亮,透过浮动的新芽嫩叶,能清楚地看到坐在我对面的一位老人。他是 我三十年前的语文教师,此刻这里的一所中学教书。 ⑤这是我今日在途中最不测的收获了。年纪逐渐增 大,有时出人意料地在异乡会碰上故人,谈话几句,情 感也会被少年旧事所牵动。今日也同样。他是熏陶我爱 好文学的启发老师。1954年大水退潮以后,他被调到江 北工作。远行时,我们一群十六、七岁的伙伴,曾在两 岸翠绿的长堤上送别过他,五七年他因发布一篇文章遭 受恶运多年,曾被放逐泾县老家务农,听说自学行医, 成了邻近一带有名气的郎中。前两年才完全昭雪,重返

潜口民宅导游词优秀范文word版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下面一起来看下为大家精选的导游词。 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峰南麓。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传统民居的徽派建筑群。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潜口民宅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潜口民宅导游词1 潜口民宅原为清代曾为汪沅家别业,名“水香园”,咸丰年间毁于兵火。 明弘治八年(1495年),建司谏第。 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始建善化亭,善化亭原坐落于歙县许村杨充岭石道旁。 明嘉靖申寅年(1554年),荫秀桥,荫秀桥原坐落于潜口镇唐贝村口。 明嘉靖年间(1552~1566年),郑绮所建方氏宗祠坊。 1982年,为集中保护古建筑,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分散在歙县和徽州的郑村、许村、潜口、西溪南等地的10余处较典型而又不宜就地保存

的明代建筑拆迁复原,移建潜口民宅。拆建工程自1984年至1994年底,先后迁建了3座祠堂、5幢民宅、1座路亭、1座石牌坊。 1998 年,徽州区人民政府向国家文物局提出清代民居保护工程的规划与请求,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潜口民宅保护范围内进行清代民居保护工程,共修复保护了11幢清代典型民居,于2006年竣工并对外开放。 潜口民宅建筑群占地约70 余亩,地形高差25 米。拆迁集中保护了民居、祠堂、牌坊、路亭、石桥等不同类型的明代建筑十三幢、清代建筑十一幢。按照徽州明、清时期山庄形式总体布局。每幢建筑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中间铺筑石板路,房前屋后铺有石板,周围栽植传统花卉、树木加以点缀。 潜口民宅山庄门厅为3开间门廊,高檐如盖,8根梭往拔地而起。入门有一不大的院落,中间立有3间五楼茶园石牌坊,不远处,有小溪自西向东环山而过,溪上横跨有单孔石拱小桥,名"荫秀桥",过桥循道登山,路有一亭,四角高翘,名"善化亭",顺山势北转,即见"乐善堂",二进3开间,无楼。北面毗连着"曹门厅",9开间的门庭一字形展开,8根献柱整齐划列。入门有四廊,与明堂正厅连接。穿过门前石坪顺势而下,有"司谏第",二进明厅式,中间天并设池,四周绕以石柱,中架单孔石拱小桥。山庄北侧为一组宅第分别为吴建化宅、方观田宅、方文泰宅、苏雪痕宅。 潜口民宅导游词2 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民居的缩影。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颇具匠心,潜口民宅很注意它的代表性。从建筑类型看,既有洞社、宅第,也有小桥、路亭、牌坊。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

高考政治人教版总复习课时训练:必修三_第三单元_第六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_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2018·福建龙岩质检)2017年12月15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揭晓。“冬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 ) ①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④汉字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①②正确;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③错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错误。 2.(2019·山东济南模拟)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材料说明( ) ①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④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说明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①②正确;题中未涉及兼收并蓄的特质,③排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排除。 3.(2018·北京西城一模)“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人头壶,

2019版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7课时Word版含答案

第7课时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学考报告】 考点一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c) 1.西递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 (1)历史:是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家族村落。 ①唐末五代时,西递村的始祖胡昌翼还居住在婺源的考水。 ②北宋时,胡氏五世祖胡士良举家迁到西递,耕读并举,逐渐繁衍壮大。 ③到了明代,开始有西递人外出经商,逐渐成为徽商劲旅。 ④17世纪中期的二十四世祖胡贯三成为江南六大富商之一。胡氏家族外出经商致富的人开始回村,大兴土木,建造豪华的宅院、园林、书院、祠堂和牌坊。 ⑤19世纪初,全村共有600余座宅院、13座牌坊、90余口水井、99条街巷和祠堂等,呈现“三千烟灶九千丁”的繁盛景象。 ⑥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座,祠堂3座,牌坊1座,并保留正街、横路街、后溪街和40多条巷弄以及特有的青石板路。 (2)特点 ①从空中鸟瞰,呈船形状,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②从布局看,以敬爱堂为中心,以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向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③从基本风貌看,至今仍保留了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所以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2.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 (1)历史 ①南宋时,汪氏祖先到宏村定居。 ②明代,外出经商致富的族人开始兴建。 ③清代,继续营建后留下了今天的宏村。 (2)特点 ①村落仿牛形而建,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形成一个“枕山、环水、画屏”的环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②整座住宅,以天井为中心,形成二进、三进和四合等多种形式的建筑布局,街巷系统形似方格网。 ③古民居讲究布局和富丽堂皇的装饰等,民居大门均建有八字形门楼。 思维拓展西递和宏村在整体上保存着明清社会村落的面貌,体现了人、建筑物、自然环境三者关系的和谐。 要点西递、宏村古村落 史料一西递、宏村 史料二游览西递、宏村,住在宏村村内的松鹤堂。住在古民居内,虽方便更深入地了解徽州文化,但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郁结在心头。松鹤堂的主人把古民居改造成现代化的小旅馆,完全破坏了古民居的内部结构。 思考 (1)通过史料一可以看出西递、宏村选址、布局的特点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思想? (2)据史料二,你认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和行动来对待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呢? 提示(1)依山傍水,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科学指导思想。

2020-2021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 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 1.“使得分裂数百年的中国重新统一,同时拯救了北方的汉族文化。开创了开皇之治,为唐朝的繁荣打下基础。”这句话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评价?() A.杨坚B.武则天 C.忽必烈D.朱元璋 2.大运河开通后,有人感叹“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主要说明了大运河() A.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B.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C.体现了隋王朝的暴政 D.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诗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 () A.中央集权制度B.宰相制度 C.科举制度D.行省制度 4.在历史短剧表演中,陈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张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同学们表演的历史故事可能是() A.隋朝灭陈B.陈桥兵变C.黄巢起义D.清兵入关 5.宋朝王安石变法涉及到经济、军事和教育等领域。其中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有()A.免役法B.市易法C.农田水利法D.保甲法 6.“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在_______大败金兵主力。横线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郾城B.洛阳C.临安D.大散关 7.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是我们历史学科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如图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 A.隋朝农业的继续发展B.唐朝经济的高度繁荣 C.宋代经济的持续发展D.元朝多民族国家巩固 8.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在推动本民族进步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下列选项中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松赞干布——吐蕃的统一B.元昊——西夏的建立 C.阿骨打——金国的兴起D.铁木真——元朝的建立 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置机构的朝代及其机构名称分别是() A.元朝——台湾府B.元朝——澎湖巡检司 C.清朝——台湾府D.清朝——澎湖巡检司 10.“人口多达百万,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这里描述的城市最有可能的是() A.陈朝都城建康B.隋朝东都洛阳 C.唐朝城市扬州D.宋朝都城东京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A.春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中秋节 12.《元史》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这反映了元朝() A.民族的交融B.交通的发达C.人口的众多D.言论的自由13.“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一明朝民谣反映的是()A.君王的昏庸B.宦官的专权C.明法的残酷D.李自成起义14.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如图,南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