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史二

古文史二
古文史二

题型:名词解释】【分数:3分】得分:0分

[1] 四大谴责小说

答:

答案: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题型:名词解释】【分数:3分】得分:3分

[2] 神韵说

答:清代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为清初王士禛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几达百年之久。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更多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

答案:

清代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为清初王士禛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几达百年之久。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更多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

【题型:名词解释】【分数:3分】得分:3分

[3] 章回小说

答: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答案: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题型:名词解释】【分数:3分】得分:3分

[4] 西昆体

答: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答案:

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题型:名词解释】【分数:3分】得分:0分

[4] 前七子

答:

答案:

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世称“前七子”。

【题型:名词解释】【分数:3分】得分:3分

北大_古代文学史二_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史(二)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门阀士族 为了压制贵族,造成绝对王权,先时期君主们都提拔了不少自由平民和低级贵族参加到官僚政府机构。春秋、战国之际,“竹帛下庶人”,列国诸侯更是大力提拔“士”作为官僚机构的骨干,世卿自此而坠。两汉的所谓布衣卿相,也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 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致身通显。他们不但授徒讲学,门生弟子千万,形成一种利益集团和社会力量;而且子往往绍继家学,也必然造成累世公卿的情况。大家族在东汉时就已经逐渐出现了。自东汉后期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了。 初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九品的定评,自然操纵在他们的手中,于是官品的升降,大都凭借“世资”。以后,世族势力更加发展。 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世居高位,是士大夫的领袖。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的家族。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看族姓阀阅,所以门阀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门阀大族是主中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汉末社会中的世家大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与这个阶层结合在一起。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前,采纳了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 西晋时虽仍袭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选择人才的作用,以致于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础上,后汉、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南朝宋武帝裕从东晋汲取教训,努力加强皇权,因而南朝世家大族虽然在社会上经济上的优越地位未变,但实际军政实权大为削弱,政治权力主要已不在他们手中。侯景之乱使世家大族遭受沉重打击。这是对南方门阀士族的一次沉重打击。在朝,门阀制度已经没落到徒具躯壳了。 2.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时期美学风的一种概括。所谓建安风骨,是指作品的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炼刚健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风貌。建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宁,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因而他们的诗文创作大都形成了容充实,感情充沛,雅好慷慨,梗概多气的特点,而在艺术风格上又表现明朗刚健,骨力遒劲,这种充实的思想容,富有感染力的情感以及语言表现上的风健清新完美结合,就是建安风骨的基本涵。 3.正始之音 正始,是齐王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这一时期。其时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伶、阮咸、王戎。阮籍、嵇康是这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指玄谈风气。 4.晋玄学 玄学是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又有新道家之称。"玄学"

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古文史一名词解释复习课程

二、名词解释: 1、赋、比、兴:《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比,即比喻,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2、《春秋》:本是先秦时期各国史书的通称。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编年史,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它的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4、《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独立的编年体史书,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5、《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校理群书,得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 6、《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此书约成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的。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三种不同的本子。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形成的,共包括《学而》、《为政》等二十篇。 7、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孟子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他还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8、楚辞:“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造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散篇的“楚辞”才被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9、《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又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所以“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10、《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诗中借助人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古文史1基础知识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文学 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 2.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诗经》 1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 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 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 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 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1.《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以记言为主。 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以记言为主。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语录体散文。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 2.《墨子》:墨子及其弟子与后学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成书于战国中期。语录体散文,但少数篇章初论说文的规模。显示出由语录体象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3.墨家学派的主要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4.《孟子》:孟子晚年和弟子编纂的书,全书包括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1.仁政2.道德修养“尽心、养性、诚心、寡欲”“浩然之气”“舍生取义”3.文艺见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5.《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6.《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 7. 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8.《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强调统一的思想。 第五章屈原和楚辞 1.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招魂》。 2.关于《离骚》的解释:司马迁“离忧”;班固“遭受忧愁”。 3.宋玉的作品有《招魂》、《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对楚王问》。其中《九辨》被后人推崇为“悲秋之祖”(悲哉!秋之为气也。) 汉代文学:辞赋论说文诗歌史记与汉书 第二编汉代文学 第一章汉代辞赋 1.关于赋的解释:《文心雕龙》“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错误)。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书》:“不歌而诵谓之赋。”(正确的观点) 2.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赋。骚体赋是从《离骚》发展而来与屈原一脉相承。内容大多是抒情言志。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刘向、刘歆、王褒、扬雄。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3.枚乘的代表作品《七发》。它是汉赋发展史上一篇带有转折性的作品,它的显著特点是夸张铺叙。它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江左三大家:指的是清初的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他们由明入清,特殊的境遇使得他们一方面留恋旧朝(明),一方面又不得不侍奉新朝(清),内心深处充满矛盾,经常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三人在诗风上有较大差别,其中钱谦益和吴伟业的成就较高,影响较大。 梅村体:指吴伟业的七言歌行。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有《梅村集》。吴伟业诗中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描写明末清初重大历史事件的七言歌行,深情婉转,韵味悠扬,颇得初唐四杰集白居易诗的神韵,号梅村体。代表作有《圆圆曲》、《永和宫词》、《琵琶行》、《松山哀》、《雁门尚书行》等,久为世人传诵。 神韵说:1、清初入世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2、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1、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1、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1、清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2、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阳羡派:1、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2、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1、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2、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派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

整理古文史——第三编

整理古文史——第三编(鸣谢365网友)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 1 、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 )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 ),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 、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1 、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 、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 拟乐府" 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 、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 、曹丕对七言计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但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 5 、曹丕诗歌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 1.白体: (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 (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 (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 (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 (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 (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 (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 (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 (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 (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3)其创作风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 10.诚斋体: (1)这是杨万里的诗歌特征。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采用白描手法写诗。 (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4)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11.易安体: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2)其词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音调优美。 (3)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4)其作词有倜傥的丈夫气,柔中有刚。 (5)她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2.稼轩体: (1)这是辛弃疾创立的词体。 (2)他很有才情,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是刚柔相济。(3)喜议论好用典,是其显著特征。 (4)他的词是典型的英雄词,有报国豪情,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13.樵歌体: (1)又叫“朱希真体”,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诗歌特征。 (2)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3)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古文史一真题

16.被《诗品》称为“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的是()A.潘岳《悼亡诗》 B.左思《咏史》 C.郭璞《游仙诗》 D.鲍照《拟古》 17.东晋玄言诗的特点是() A.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B.情伤一时,心存百代 C.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D.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18.“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出自陶渊明的() A.《感士不遇赋》 B.《归去来兮辞》 C.《闲情赋》 D.《咏史述》 19.北朝乐府民歌主要辑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 A.清商曲辞 B.杂曲歌辞 C.梁鼓角横吹曲 D.相和歌辞 20.下列文句出自曹植《洛神赋》的是() A.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B.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C.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D.春草碧色,春水绿波 21.下列散文中属于历史笔记的是() A.《洛阳伽蓝记》 B.《水经注》 C.《与山巨源绝交书》 D.《兰亭集序》 2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是() A.《文心雕龙》 B.《七略》 C.《诗品》 D.《文赋》

23.由北齐、北周入隋的作家是()A.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B.江总、许善心、虞世基 C.江总、许善心、薛道衡 D.卢思道、杨素、许善心 24.沈佺期、宋之问并称的原因是()A.诗风清丽 B.诗风刚健 C.律诗定型 D.复归风雅 25.岑参边塞诗的特点是() A.善于描写战争场面 B.善于描写边地风光 C.表现军中苦乐 D.表现征人思乡 26.在杜甫诗歌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A.七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五言律诗 D.五言绝句 27.刘长卿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A.乐府 B.歌行 C.五言诗 D.七言诗 28.下列诗歌属于杜牧咏史诗的是()A.《石头城》、《乌衣巷》 B.《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C.《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D.《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 29.唐代诗坛的“武功体”所指的是()A.贾岛的诗歌 B.许浑的诗歌 C.孟郊的诗歌 D.姚合的诗歌

古文史知识点笔记(明代篇下.

1.明代戏剧家的杰出代表是汤显祖,他思想上师承泰州学派,并受到李贽与佛学大师达观的深刻影响,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其文艺思想与当时崇尚个性解放的思潮是一致的。他认为“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主张“以情格理”的“情至”观,强调“性无善无恶,情有之”。 2.《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汤显祖戏剧创作的代表作,成为明代戏曲最杰出的代表。明代沈德符《顾曲杂言》称:“《牡丹亭梦》一出,家传呼送,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以及《法苑珠林》李仲文、冯孝将儿女事,搜神记》、《列异传》谈生事。 3.临川四梦:汤显祖的《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以及《牡丹亭》,都有梦境的描写,故称《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的书斋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4.《紫钗记》是根据作者早年写作的《紫箫记》改编而成,约写于万历十五年。《紫箫记》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 5.《邯郸记》和《南柯记》是汤显祖晚年写作的传奇。《南柯记》取材于唐人小说《南柯太守传》。《邯郸记》以唐沈既济《枕中记》为依据,但也吸取了元马致远《黄粱梦》杂剧的某些情节。王骥德评此二剧“可令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这两出剧标志着汤显祖在创作上从爱情题材扩大到社会政治题材。从“以梦写爱情”到“以梦写政治”,这是作者在戏剧创作道路上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唐代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玄奘取经的故事,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见于文字的最早雏形。取经故事的基本定型是在元代,已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形象。 7.《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西游记》最早的完整刻本是万历二十年世德堂本。《西游记》可分三部分:前七回写孙悟空的来历;第八回到第十二回写唐僧的来历和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到结束写取经的全过程及东返成正果。 8.明嘉靖至崇祯间,白话小说就题材而言可以分为世情小说、神魔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等类别,《金瓶梅》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小说中的“四大奇书”。 9.《金瓶梅》如实地描绘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标志着中国长篇白话小说发展的新阶段。10.《金瓶梅》现存最早的版本为万历四十五年“东吴弄珠客”序的《金瓶梅词话》,清康熙间又有张竹坡评点的《第一奇书金瓶梅》。 11.《金瓶梅》是从《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推演而成的,表面上所叙的内容是北宋末年的事,实际上却是明中叶以后社会生活的写照。 12.《金瓶梅》以后有影响的同类作品有《玉娇丽》。 13.神魔小说在《西游记》之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模仿《西游记》的,如《四游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吴元泰著;《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即《南游记》,余象斗编;《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传》,即《北游记》余象斗编;《西游记传》,杨志和编)、《西游补》(董说著)、《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著);二是别叙故事讲神魔之争的,如《封神演义》(许仲琳著)。 14.历史演义小说中较著名的是冯梦龙的《新列国志》,这部作品是除《三国演义》外流传最广的通俗历史演义小说。清代蔡元放又将《新列国志》修订润色,并加上评语,改名为《东周列国志》于乾隆年间刊行,其他如写明代的《英烈传》、《承运传》、《于少保萃忠全传》、《梼杌闲评》等。 15.英雄传奇小说中代表作是《北宋志传》,公案小说有《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和《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等。 16.中国的白话小说是由说话衍变而来的,据宋人笔记《都城纪胜》、《梦梁录》记载,当时说话伎艺分为讲史、小说、讲经、合声四科。讲史话本成为我国长篇白话小说的先驱,小说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诞生自1917年开始酝酿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新文学,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 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 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3.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 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1933年,《学衡》停刊。 4.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 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5.《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 《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6.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以革新版 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 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着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7.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

古文史二

古文史二资料 1、西昆体注重和模仿李商隐的诗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3、《吕天成》《曲品》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的专著,王冀德《曲律》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 4、阮大铖明代最著名的喜剧大师。 5、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其主要人物杜丽娘。 6、吴伟业有“一代诗史”之誉。 7、王士提出“神韵说” 9、论述〈长生殿〉的艺术成就:〈长生殿〉在艺术上达到了戏曲史一座高峰,赢得了“千百年来曲中巨壁”的美誉。(1)对创作素材的剪裁和提炼。为了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作者对各种材料进行大胆的剪裁和提炼,从而更好表现主题,塑造人物。(2)宏伟严密的结构艺术。作者在表现情缘虚幻的的主题,组织排场相当严密周全。用爱情与政治的矛盾来说明人生虚幻,设计了爱情与政治两条线索。(3)优美抒情的曲词艺术艺术。作者善于吸收唐诗宋词元曲的语言艺术营养,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而又充满诗意的戏剧语言。 10、论述《桃花扇》的结构艺术。(1)以主要人物的爱情被换作为铺演情节的基点。作者巧妙地以候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悲欢离合作为铺演全剧情节的基点,细针密线,环环相套。(2)以典型道具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作者以候方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作为全剧的贯穿线索。(3)以中介人物作为联结正邪双方的纽带。一边是正直而注重名节

的复社文人,一边是卑鄙无耻的魏阉余孽;一边是候、李爱情,一边又是弘光王朝的政治闹剧。 11、简述《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1)作者为作品所规定的勾画出一个“理之必无”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的题材和主题本身,决定了他必然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这就是作者在剧中使得炉火纯青的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2)作者本人的抒情诗人气质,也为本剧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增色不少。 12、论述《西游记》浪漫主义精神。《西游记》在艺术上最鲜明的特点是在奇幻思维基础上的幽默和诙谐风格,这就决定小说的基本笔法是奇笔和戏笔的圆熟运用和水乳交融。奇笔是主要旋律,戏笔是巧妙的伴奏与和声,二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形成了小说奇幻诙谐的美学风格,从而使作品极富烂漫主义精神。(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牛魔王力大无比,火焰山的惊险壮阔。(2)集动物性,神性和人性于一身的人物形式。如:孙悟空是猴精,形态像猴子,具有动物特征又具有人间英雄的品格,大公无私,勇猛机智。(3)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从如来到各地妖魔鬼怪, 13、简述《西厢记》对元杂剧的创新: 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来叙写崔、张的恋爱故事,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在第一本的第五折,第四本的第四折等若干折里,采用了由末、旦轮流的主唱方式。这种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年,不仅能以比较完美的戏剧形式安排剧情,使戏剧冲突波浪迭

古文史复习资料

1、童心说——李贽 2、明代刘基的诗歌风格——沉郁 3、明代竟陵派的文学主张——文学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 4、明代作家归有光属于——唐宋派 5、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属于——后七子 6、明代传奇《浣纱记》描写的是——范蠡、西施悲欢离合的爱情 7、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文学口号的是——公安派袁宏道 8、代表李玉戏剧最高成就的作品是——《清忠谱》 9、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属于——前七子 10、明代诗人李东阳属于——茶陵派 11、具有“征田虎,王庆情节”的《水浒传》的版本是——袁无涯刊本 12、以下诗人是遗民诗人代表的是——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吴嘉纪、屈大均 13、清初著名词人朱彝尊——字锡鬯,号竹鬯,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词综》 14、代表清代骈文最高成就的是——汪中 15、”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作者是— —赵翼 16、主张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常州词派代表人物是——周济 17、庸愚子评价(《三国演义》)在语言艺术上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深”的特点 18、三灯丛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邵景詹《觅灯因话》。三部文言短 篇小说集的合称。 19、四声猿:杂剧《四声猿》,四本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 (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声猿”语 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 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20、竟陵派:以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而得名。竟陵派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 “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二 是古人的篇什。他们主张“张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 情怀。由于这种孤僻情怀不是诗人自己的冲动,而是古人的牙慧,所以显得十分 枯涩。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派浅易的风格,认为这是“俚俗”,而大力提 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为此他们不惜在诗中用怪字、押险韵,把不同的句 式凑在一起,故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所以他们的作品显得佶屈聱牙,令人费 解,给人以刁钻古怪的感觉。其作品往往刻意追求新奇,结果反而似通非通,幽 塞寒酸。 21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并大量写作喜剧的作家是——李渔 22、南洪北孔:“南洪北孔”是清初著名戏剧家洪昇与孔尚任的并称。洪昇创作了《长生殿》, 孔尚任创作了《桃花扇》,二作在当时俱名声极大,且洪昇为浙江钱塘人,孔尚任 为山东曲阜人,二人一南一北,故并称为“南洪北孔”。 23、临川派传奇创作的特点是——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 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 24、《儒林外史》的作者吴劲梓的诗文集是——《文木山房诗文集》 25、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26、近代小说《老残游记》属于谴责小说 27、明代后七子的代表人物主要以李攀龙和(王世贞)为首 28、《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

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白体:即白乐天体,是北宋初年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李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 西昆体:是北宋初年的一个诗歌流派。特点是模拟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代表作《西昆酬唱集》收录“更迭唱和”的诗作。 晚唐体:这是指宋初诗人们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种诗体,代表人物潘阆、魏野、林逋、寇准。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 六一风神: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东坡体: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半山体: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为主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江西诗派:北宋后期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其中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25人。他们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比较接近,都主张以杜甫为宗,但过分强调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拗律,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 一祖三宗:元方回论诗的一种见解。他贬斥北宋杨亿﹑刘筠等所创的西昆派,而推崇黄庭坚等所创的江西诗派,并主"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的是杜甫;而三宗的话就是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各体兼备,卓然大家。 后山体:宋诗风格流派之一,具体指北宋陈师道诗风。陈师道号后山居士,他作诗全凭学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诗歌部分 先秦两汉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4.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5.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6. 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7.《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

古文史论述

1.唐代诗歌发展分期及盛唐、中唐时期诗歌特点 唐诗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盛唐诗坛繁荣发展,风格流派,百花齐放,各体均有革新创造;形成了雄健刚劲的风骨,高远浑成的意境,清水芙蓉的自然美。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和以孟郊、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位诗坛巨星。 中唐是继盛唐之后又一诗歌繁荣时期。中唐前期有大历十才子;中唐中期唐诗再度繁兴,有新乐府运动,促进现实主义诗风增强;又有韩孟诗派,以奇崛怪险为美。中唐后期,诗坛虽盛极而衰,但仍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诗人,才高而志俊。 2.唐代古文运动的性质及发展情况P168 是一场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文学运动,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新时代,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最早由韩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意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苏轼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古文运动发轫于陈子昂,至安史之乱前后进入较为自觉地酝酿时期,出现了一批古文运动先驱;在贞元、元和间形成高潮。 3.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杰都反对绮靡的文风,追求刚健的骨气,在理论上都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他们的文学思想,是唐代诗文革新理论的先声,纵观四杰诗歌,较之前人题材已经拓宽。成就贡献:他们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到对宇宙哲理的思索都丰富和加深了他们诗歌的意蕴;转变初唐的诗风,四人不尽相同又有相同之处:即绮丽华艳之处,犹有六朝胎记,雄健高亢,则得盛唐风气之先;完善律绝,发展歌行,王、杨擅长律体,能寓散于偶,运用虚词,化滞重为流走,为律绝的定型作出贡献,卢、骆工于歌行,对六朝宫体从题材到形式都作了改造。四杰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4.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及影响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标志。 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文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5.王之涣诗的特点 王之涣诗歌大多亡佚,而今存六首,即足以使其传诸不朽。最有名的数《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前一首描绘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表现出了盛唐的气势,又把眼前和意想的景观,升华为哲理的感受,激人奋发,催人向上,全诗自然流畅,雄浑壮阔。后诗前两句写边塞雄阔,关隘荒凉,后两句以宽慰语句写幽怨情,极蕴藉婉曲,风格慷慨悲凉。 6.孟浩然诗歌特点 孟浩然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诗歌内容较为单薄,很少反应社会人生,而多描写田园山水。田园诗描绘农村宁静秀美的田园景色,讴歌淳朴的人际关系;隐逸诗表达了他栖幽隐逸的志趣;山水诗表现一种幽远凄清的意境。他的诗歌语淡味浓,由平淡无奇的语言道出,愈见其浓烈,也有颇多盛世不遇的牢骚;他的诗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即景会心,不事雕饰,富

自考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趣,以锤炼字句为能。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以梅、鹤为伴,称梅妻鹤子,以咏梅诗着称,传世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 ) 1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 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 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西昆体,代表人 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 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代表人 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 “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2 是北宋初年一个影响极大的 元龟》,他们在秘阁里吟诗唱和,切磋诗体。 后由杨亿将这些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 一书,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 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为近体律诗。他们 以李商隐为宗,讲究声律文采、藻饰、用 为文坛领袖。他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 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 从事古文创作,形成了浩大的声势,确立 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领域 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 气 格”,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开创了一 代诗风。人们把这场有推动宋代文学发展、 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 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 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 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 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 致韵味。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 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 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 写诗主要用七绝体。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 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 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 句”。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 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安石晚 年的诗歌创作。亦即 “半山诗”或“半山绝 句 6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其诗于 风格多样。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 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 清旷闲逸。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 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 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 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 7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杨万 “山谷诗 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求生避熟, 求雅脱俗。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 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 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 俗为雅,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 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 8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说由 中首倡。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 。 学其诗法,但此时尚无“江西诗 派”一说。黄庭坚去世不久,吕本中编列了 《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 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 谓 其源流皆出豫章也”江西诗派由此得名。图 中所列人物并非都是江西人,因黄庭坚是 江西人,图中所列均为他的追随者和与吕 本中关系密切的人,故称。可见此诗派的 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依据,而不是以地域 来划分的;此诗派只有一个观念性的社集, “三宗”之一,著有《后 山集》。他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 吟,求奇拙,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 力求简省字句以摈弃华丽辞藻。其诗均为 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 异,但因其缺乏华采而唯余瘦硬。他的诗 被称为 “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是 典型的宋诗。11 义的诗。“三宗” 之一,著有《简斋集》。其诗学杜甫,又深 受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他虽也 重视句法,造语凝炼,但并不株守江西诗 派成规,能突破黄、陈瘦硬诗风的局限, 主张“不可有意于用事”,以直致、浅语入 诗,去繁缛,尚简洁,注重白描和诗歌的 恢弘圆融,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 为当时诗坛新添一格。 他的诗歌被称为“简 12 苏轼, 风格趋于自然,所谓“活法医”说,即是他 后期所提出的作诗主张。江西诗派以奇峭 僻涩为特点。而吕本中则有意用李、苏的 疏畅自然补救其弊;江西诗派以杜甫为宗, 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 等诗训,虽有规则可循,但亦极易受个束 缚。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 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提 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 ”,有意识“以苏济 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 “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和“夺胎换骨”,意在 用典方面力求创新,即就是成黄故字面上 再求新意。“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 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 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从 本质上看,它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 目的在于 “以故为新”——授用前人之语而 另立新意,从陈熟的意象中翻新出奇,力 发挥,营造新的意境。14 宦要职,有“太平宰相”之称,但其在政治 上无大建树,而以词传名。他一生生活优 裕,生活态度雍容闲雅。其词多祝寿、咏 物和歌颂升平,这类词多宴游之余的消遣 之作,在过分满足的生活里找一点春花秋 月的闲愁来吟咏,虽无镂金错彩的刻意藻 饰,但掩盖不住其骨子里的富贵之气,总 体而论,尚未摆脱五代绮艳词风的窠臼, ”之称。 儒。他们都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在北宋都 有四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并且都已是稍有 名气的词人。靖康之变以后,他们也被迫 南渡,由于政局的剧变,国破家亡,漂泊 流落,使他们颇多家国之感和身世之悲, 发而为词,多有凄苦的哀叹和深沉的感伤 词风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们习惯把宋室南渡 唱的生活体验,故情词在其词作中占有极 大比重,而其中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 欲渲泄的艳情之作。周邦彦的词在内容上 与柳永很相似, 早年词以写男女艳情为主。 由于多写儿女之情,尽管词中无柳词中那 些淫词荡语,但后人还是往往把他和柳永 相提并论,南宋末期的张炎就屡用“周情柳 故其词 ,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 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 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 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 “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烟霞之间,写下了大量的隐逸词,多歌唱 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但又 深藏忧怨,有较浓的虚无思想色彩。其词 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 逸自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这种在 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的风格物色,被称为 “朱希真体”。又因其词集为《樵歌》,故亦 ”。 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补襟怀 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 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 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 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 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 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 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 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 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 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 体现了自己的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 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 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 格健诗独立存在。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 ”,而且“包罗万象”。这种在宋代 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 为“稼轩体” 早于辛弃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张元幹、颖孝 祥等,也包括和辛弃疾同时或后于辛弃疾 在作词方面追步辛弃疾的作家陈亮、刘过 等人。他们都以浓郁有爱国激情和慷慨悲 壮的词风,共同促成了苏、辛词派的形成, 成为词史上一笔富贵的精神财富,为宋词 的白描手法写诗,具有想象新奇,语言通 俗明快、风格流转圆美活的特点。“诚斋体” 们继承南宋前期主战派与主和派激烈论争 而产生的论辩文的传统,文章以评论时事 和讲治乱兴衰为特色,干预现实,讲文学 的社会功利作用。文章富于鼓动性、逻辑 性和感染力,风格气势雄赡豪迈,近于东 们的文章主要是宣传儒家理学和道学家的 文论思想;其中以吕祖谦为代表的一些人, 论文既主颖以文贯道,又讲究章法,实为 唐宋古文的嫡嗣和正宗。他们的文章语言 畅达明快,平易简洁,多讲学之文和语录 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 物的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有新的 开拓,格调高雅,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 空”、“骚雅”的风格特色,成为南宋雅词的 典范。此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 张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词。在遣辞和音 律上益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 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 吟唱。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 26吴文英号梦窗,其词集为《梦 。 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词 的内容也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且往 往融入哀时伤世的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 均追求清丽工巧,旨趣相近。故时人并称 ,最新资讯 王沂孙、周密均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 作家,蒋捷词虽较少束缚,有自然之趣, 且时有豪放,风格多样,但在炼字、求声 律及追求隽婉方面,仍不脱姜夔、吴文英 的影响。由于他们词风有相近之处,又都 是宋末元初词坛上的佼佼者,故清人称他 ”。 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他们都是 永嘉人,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诗风 “永嘉四灵”。 《江湖集》而得名。 其宗师是当时文坛领袖刘克庄。其成员大 都是落策的布衣之士和官场提失意的小 吏。他们功名失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 于江湖,靠献卖艺为生。他们或奔走于遏 于公卿权贵之间,或招群结友于市井乡间, 结诗社,推盟首,相互酬唱应和,自然形 成一种相近的诗风。后人以《江湖集》中 偃武修文,建学养士, 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 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 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 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 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元好问在其所 “国朝文派” 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和散文 两部分组成,采用唱歌与说白相同的方式 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 33 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 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 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 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 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 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34 祖。因为他们在元代杂剧创作中成就高、 影响大,所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一 书中将他们并列,称为“”, 后又称之为“元曲四大家”。35 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 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在元代, 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 36 集、杨载、范椁和揭傒。他们均因有文才 而被选入翰林院,并以较为出色的诗文创 作成为京师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享誉诗 坛。其中尤以虞集名声最大,是元代中期 37 时极为流行。由于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 ”或“铁体”。 38 ”,就是“说话人”说话 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 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 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但我们今天所能见 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 39 小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 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和宋杂剧 表演故事的形成,故开始称“永嘉杂剧” 或 “温州杂剧”。元灭宋统一中国后,在南北 文化交流中,南戏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 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 40 、《拜月 亭记》和《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 传奇原指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后来 被借用作戏剧的名称,元代的南戏剧本均 注有“元传奇”字样。至明代,传奇成为由 南戏发展而成的南方诸声腔戏曲的通称, 主要指弋阳腔和昆山腔的剧本,以别于北 杂剧。即是说,传奇作为戏曲文学形式, 是从元代南戏开始形成 .故元后期的四部 “四大传奇”。 41 文人垄断了文坛。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 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 典雅工丽.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 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 或应制、颂圣之作。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 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 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42、茶陵诗派: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 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讲坛,追随者趋之 若骛,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 陵诗派。茶陵诗派的诗风仍属台阁体余波, 但李东阳不满于台阁体的无病呻吟、千篇 一律的纤弱文风,主张以杜甫的诗风来加 以匡正,并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 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义,成为从台阁 体向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物。 43、前后七子:从明朝中期开始,诗 歌掀起了一场以复古面目出现的革新活 动。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 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 学群体,他们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 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但由于他 的文学群体,称 。他们一方面继 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复古道路上比前七 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