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技术文档)

中药熏蒸疗法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粘膜、经络等进入人体内发挥作用,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避

免了消化酶的分解造成的破坏作用,同时还减轻了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所以熏蒸是一种

独特的给药途径。尤其适用于打针怕疼,服药怕苦或难于服药的患者,对于久病体虚、攻补难施的个体,也不乏是一种难得的好方法。熏蒸疗法还可以通过皮肤直接吸收,或者通过经络的输布、脏腑的调衡、靶向定位,使药物直达病灶,迅速的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对外科和皮肤科的疾病是一种速效快捷的方法。

中药熏蒸舱适用范围:

1、风湿类疾病:风湿、风1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2、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3、皮肤类疾病:神经性皮炎、各种癣、疥疮、湿疹、皮肤搔痒症、扁平疣等;

4、内科:感冒、咳嗽、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

5、妇科:痛经、闭经等;

6、五官科:近视、远视、泪囊炎、过1敏性鼻1炎、鼻窦

中药熏洗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是祖国医学治疗学中的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方法。它是利用专业煎药器将所需药物煎煮沸腾产生中药气体,利用其产生的中药气体进行全身和局部中药蒸汽熏蒸也可用药液熏洗人体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皮肤病、关节疼痛、美肤美体、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方法。中药熏蒸太空舱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熏蒸舱熏洗疗法是以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的理论为依据的。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是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系统,把全身组织器官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进行的。脏腑是人体生理机能的核心,又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又是纵横交错、沟通表里、联系上下的纽带。既有运行脏腑气血的作用,又有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的功能。中药熏蒸舱中药熏蒸的目的:疏通腠理、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中药熏蒸舱

中药煎煮药汽渗透疗法原理可以概括如下:中药熏蒸太空舱的功效和作用1、中药熏蒸舱熏蒸药物的直接作用:通过中药熏蒸舱熏洗给药的方法,药汤中的有效成分直接接触肌肤、粘膜部位,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去腐生肌、杀菌杀虫的作用。对于发生在皮肤、肌肉处的痈痔疮、跌打损伤、肛肠疾病、外阴疾病、眼病及疹癣等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比内服药更为有效和快捷。2、中药熏蒸舱熏蒸局部的刺激作用:通过中药熏洗由于温热和药物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起到活血祛瘀、消炎止痛、润肤悦颜的作用。熏蒸治疗对软组织损伤、风湿痹症、美肤祛斑等有良好的作用。同时,还能刺激皮肤内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达到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和调整器官组织功能的作用,有利于防病和健身。

中药熏蒸舱药汽离子皮肤吸收的作用:熏洗疗法往往先熏后洗,是药物离子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粘膜吸收、渗透进入人体,通过经络的输布、脏腑的调节到达病处或者调节全身功能,起到内病外治的目的,且无痛苦,疗效好等优点。

4、中药熏蒸舱经络输布作用:人体经过经络构成有机的联系整体。十二经脉

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与奇经八脉相沟通,于体表皮肤、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紧密相连,联系全身,起着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作用。中药熏洗药物的有效成分和温热刺激通过经络可以渗透入脏腑,到达病处,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药熏蒸直接给药,深入病灶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可随汗解”的说法;元代《御药院方》也记载了皇帝、皇后的熏蒸药方及治疗肿痛、瘙痒…等多种熏蒸药方,可见熏蒸疗法在宫廷中的运用是受到了高度重视。

中药熏蒸【太空舱】治疗仪工作原理——直接给药,深入病灶

1、热效应物理刺激;周身毛细血管被充分扩张、放松,患病部位血液循环加速毛孔开放,让体内“邪毒”随汗排出体外。加上深圳博爱医院皮肤科专家学组根据不同症状配制的中药汤剂,以及准确设定的熏蒸强度,就可带来熏蒸部位药物集中渗透的“靶向效应”。

2、对皮肤肌理进行用药;对皮肤体表的痈疽疮疡及各种皮肤病,熏蒸药物的成分,可直接在接触的肌肤部位产生药效,或在向体内转运的透皮吸收过程发挥其抑菌,消炎、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等作用。

中药

治疗仪三大特色

1、周身体表毛细血管网被充分扩张、开放,外周血容迅速增多,导致体内储血和内脏血液重新分布,进而促进全身血液大循环。

这种因热能因子疏通腠理及产生的舒张血管、通达血脉、促进血液大循环的结果同时促进了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随着活血化瘀药物的吸收并发挥药效,又使因热效应产生的活血化瘀作用更加突出,更加持久。

2、中药蒸汽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发汗”效应,具有解表去邪,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排泄体内有毒有害物质的功能,可清洁机体内环境、维护机体健康。

3、对皮肤体表的痈疽疮疡及各种皮肤病,熏蒸药物的成分可直接在接触的肌肤部位产生药效或在向体内转运的透皮吸收过程发挥其抑菌,消炎、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等作用。

中医熏蒸

根据中医理论,利用中医中药与现代化高科技熏蒸的完美结合,借热力和药力的双向做用,实现“透皮给药”的物理疗法。直接针对五脏六腑进行调理,改善亚健康,远离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标本兼职的效果。

中药熏蒸疗法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粘膜、经络等进入人体内发挥作用,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避免了消化酶的分解造成的破坏作用,同时还减轻了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所以熏蒸是一种独特的给药途径。尤其适用于打针怕疼,服药怕苦或难于服药的患者,对于久病体虚、攻补难施的个体,也不乏是一种难得的好方法。熏蒸疗法还可以通过皮肤直接吸收,或者通过经络的输布、脏腑的调衡、靶向定位,使药物直达病灶,迅速的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对外科和皮肤科的疾病是一种速效快捷的方法。

中药熏蒸(技术文档)

中药熏蒸疗法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粘膜、经络等进入人体内发挥作用,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避 免了消化酶的分解造成的破坏作用,同时还减轻了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所以熏蒸是一种 独特的给药途径。尤其适用于打针怕疼,服药怕苦或难于服药的患者,对于久病体虚、攻补难施的个体,也不乏是一种难得的好方法。熏蒸疗法还可以通过皮肤直接吸收,或者通过经络的输布、脏腑的调衡、靶向定位,使药物直达病灶,迅速的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对外科和皮肤科的疾病是一种速效快捷的方法。 中药熏蒸舱适用范围: 1、风湿类疾病:风湿、风1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2、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3、皮肤类疾病:神经性皮炎、各种癣、疥疮、湿疹、皮肤搔痒症、扁平疣等; 4、内科:感冒、咳嗽、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 5、妇科:痛经、闭经等; 6、五官科:近视、远视、泪囊炎、过1敏性鼻1炎、鼻窦 中药熏洗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是祖国医学治疗学中的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方法。它是利用专业煎药器将所需药物煎煮沸腾产生中药气体,利用其产生的中药气体进行全身和局部中药蒸汽熏蒸也可用药液熏洗人体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皮肤病、关节疼痛、美肤美体、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方法。中药熏蒸太空舱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熏蒸舱熏洗疗法是以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的理论为依据的。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是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系统,把全身组织器官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进行的。脏腑是人体生理机能的核心,又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又是纵横交错、沟通表里、联系上下的纽带。既有运行脏腑气血的作用,又有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的功能。中药熏蒸舱中药熏蒸的目的:疏通腠理、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中药熏蒸舱

中药熏蒸参考处方

中药熏蒸参考处方 处方一:草乌15克川乌15克透骨草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金凤花15克红花10 克蜂房10克土虫10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细辛10克花椒10克 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温经补肾止痛。 主治病症:(1)腰间盘突出及软组织劳损性腰、背、腿痛。 (2)腰、臀、腿部骨折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后遗症。(3)骨质增生性慢性腰痛.损伤性增生性踝膝关节病。(4)慢性虚寒性胃肠性腹痛及慢性盆腔炎、痛经等病症。 处方二: 川乌15克草乌15克麻黄15克透骨草15克桂枝20克桑枝20克白芍20克葛根20克蜂房10克红花10克土虫10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功能: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主治病症: (1)颈椎病、肩周炎及顾肩部软组织劳损性颈肩痛. (2)颈、肩、臂部骨折及严重软 组织损伤后遗症。(3)损伤性增生性肩肘腕关节病痛。 说明:以上熏蒸治疗的中药方是我们多年应用确切有效的方剂,可按传统的方法供熏洗用也可配合中药熏蒸床作熏蒸治疗用但切记内服。 在配合熏蒸治疗床使用时可提一付方剂的量包在沙布袋里,然后把沙布袋包的中药放在熏蒸床中相应的熏蒸箱内加水烧开后即可做熏蒸治疗,治疗一人次一般30至40分钟即可,一付药可连续使用10至15人次。 处方三: 川乌30克草乌30克细辛20克全蝎20克地龙30克蛇床子30克红花20克桂枝50克寄生50克透骨草50克 主治: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风湿性颈肩腰腿痛等病症的熏洗外用。注意:此方有毒,严禁内服.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中药熏蒸组分为: (1)以湿热为主者,处方:苍术30g,薏苡仁30g,红花20g,川乌15g,威灵仙15g,艾叶20g,木瓜20g,牛膝20g,茯苓20g. (2)以痰浊为主者,处方:苍术20g,生半夏20g,制南星20g,艾叶20g,红花)15g,王不留行40g,大黄30g,海桐皮30g,葱须3根.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 中药外治疗法的分支。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等。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烘雅"。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止痒、清热燥湿、养血润肤等作用。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到清代,中药熏蒸趋于成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亦有相应发展,逐渐泛用于休闲保健、康复疗养和临床治疗疾病的诸多方面。 熏蒸历史折叠 中药煎煮治病的文载折叠 ·《礼记》: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黄帝内经》亦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可随汗解。 ·《五十二病方》随马王堆汉墓出土,明确提出用中药煎煮的热药蒸汽熏蒸治疗疾病,其中有熏蒸洗浴八方,如用骆阮熏治痔疮;用韭和酒煮沸熏治伤科病症等。 ·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亦记述了用苦参扬熏洗治疗狐惑病蚀于妇人下部的药方与手法。 ·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述了用煮黄柏、黄岑熏洗治疗创伤与疡痈症; ·唐宋时期,熏蒸获得较快发展。在熏蒸阴部,熏蒸足部的基础上,又提出熏眼,熏发等方法。医药大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则记述了用大剂黄芪防风汤熏蒸治疗柳太后中风不语使其苏醒的方药与手法;中药熏蒸疗法用于皇宫深院救治皇太后的中风重症,足可窥中药熏蒸疗法在当时的作用和影响之一斑。 ·元明清时期熏蒸疗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日趋成熟完善。清代的《急救广生论》和《理瀹骈文》是中药外治分支科学体系的成熟与完善;尤其是《理瀹骈文》宏论之精辟、之辨证、之

颠扑不破更是将中药外治从实践到理论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其中融会贯通了外治宗师吴师机"余学外治十余年、逮亲验数万人,其治愈不胜计"的艰辛实践。 宫廷熏蒸由来已久折叠 在唐代宫廷皇妃就用温泉、鲜花浴身。元代《御药院方》记载了皇帝、皇后的熏蒸药方及治疗关节痛、痔疮、阳痿、阴囊肿痛等多种熏蒸药方。尤其在清代,熏蒸在清宫方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慈禧光绪医方选仪》中就曾收载慈禧光绪常用熏蒸65首。其中熏身方20首,熏头方16首,熏面方3首,熏眼方15首,熏蒸四肢方7首,坐熏蒸方4首。可见熏蒸疗法在宫廷中的运用是受到了高度重视。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亦有一批很有影响的专著如《自然疗法大全》、《实用中医独特疗法大全》、《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中国医学疗法大全》等以及《宝欣疗法》等十余种有关中药熏蒸洗浴疗法的单行本相继出版,师承前人,推陈出新,为中药外治和中药熏蒸疗法的不断发展推波助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出现的宝欣疗法(又称定向药透、热雾熏蒸)。他的发明人是被评为中华名医的武警总医院中医骨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脊柱专业委员会理事宋宝欣大夫。他经自身多年实验室和临床反复实验而形成的中药定向药透组方,该组方主要由藏红花、大黄、乳香、五灵脂等10余味中药材组成,这些药材经过特殊工艺提取后,制成特殊的药帖,通过特制的定向药透仪,雾化激活成分子微粒,在局部活化器涡流动力的作用下,将药物分子驱动透入体内深部直达患处。 宝欣疗法经卫生部主持召开的由各大临床科技评估单位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专家参加的咨询会上,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解放军301医院的有关专家认定为椎间盘突出症、后韧带骨化症和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复发率低、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的创新疗法;药物配方合理,具有科学性。专家建议尽快将此疗法推广开来,造福更多患者。宋宝欣大夫给予宝欣疗法开创了中医无伤痛治疗骨科疑难疾病新方法。 目前宝欣疗法已经被武警总院等多家医院采纳作为治疗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首选方法。另外,宋宝欣大夫还授权其侄女任婷婷女士开办北京乐庭康体中心,独家定向药透仪的销售和培训,同时提供宝欣疗法治疗服务。

(完整版)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一、简介 根据中医理论,利用中医中药与现代高科技熏蒸器的完美结合,借热力和药力的双向作用,实现“皮肤吃药”的物理疗法。用热的药液蒸气熏蒸眼部,使之起到局部用药,扩张血管,使药物直达病灶,帮助机体恢复功能,药借热力,热助药力,相得益彰,熏蒸面部皮肤,可起到气血流畅,排毒养颜,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由于湿润的热气能加速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同时皮肤温度的升高,可导致皮肤微小血管扩张,增加汗腺的分泌,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因此有利于症状的缓解和病灶的消失。 二、适应症 睑板腺口阻塞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睑板腺囊肿、睑板腺功能退化等)、结膜炎、角膜炎、睑缘炎、泪囊炎、视疲劳、急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 三、禁忌症 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高热、结核病、大失血、精神病、某些传染病(如肝炎、性病等)、皮肤破溃、外伤、血肿、心血管疾病代偿功能障碍、青光眼、严重肝肾疾病、孕妇及经期妇女等禁用。四、用物准备 中药熏蒸仪一套(眼科多功能熏蒸仪)、中药协定方、特制药袋、毛巾等。 五、操作步骤

1、先将准备好的药物装入药袋,并用绳子把药袋口扎紧(防止药渣外漏,堵塞蒸气孔)放入塑料盆内加温水浸泡半小时后,将药袋和水一同放入熏蒸仪内,再加适当的水,盖紧锅盖避免输气管扭曲。 2、接通电源,打开总开关,根据要求在控制面板上设定各参数。 3、当听到电脑语音提示舱内温度达到稳定后,请患者去除眼镜等面部物品,坐姿状态于熏蒸仪旁,然后缓缓的调节到自感舒适的卧姿状态下接受治疗。 4、熏蒸仪内温度应自动控制在95~100℃之间,病人通过体感温度调节距离来调节温度,治疗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每日1—2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在治疗中,温度和时间可根据病人的体质、耐受程度而定。 5、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有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感觉,应停止熏蒸,让患者卧床休息。对初次使用者,尤其是老人、体弱者,在治疗时间和温度上应循序渐进,护士要每隔5~10分钟观察询问一次。 6、治疗完毕提示病人离开熏蒸仪,并及时冲洗皮肤表面残留的药物,擦净面部。 7、每次熏蒸治疗完毕后,均应及时清洗熏蒸仪,处理药包及掉残留药渣,保持周围环境卫生。 8、整理用物,物归原处。 六、注意事项 1、熏蒸仪一定要放置于平整桌面,工作时禁止移动。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中药熏蒸是一种通过煎汤并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也称为熏洗疗法。它可以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 中风后出现的症状,如半身不遂、肢体强痉、肢体瘫软、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关节肿胀、疼痛等,都可以通过中药熏蒸来缓解。 操作步骤 一、准备物品 需要准备毛巾(浴巾)、拖鞋、中药液、熏洗桶、熏洗锅或熏蒸机、水温计等物品,根据熏洗部位选用以上物品。

二、操作方法 1、四肢熏洗法 1)将一次性药液袋放入熏洗桶内,倒入煎好的药液,加 热水至所需容量。 2)患肢架于桶上,盖上有孔木盖,用毛巾围盖患肢及桶,使药液的蒸气熏蒸患部。 3)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毛巾测试药液温度,将患部浸入药 液中泡洗。 4)熏洗完毕后,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 并保持局部保暖。 2、局部熏洗法 1)将药袋放入熏洗锅内,加水至所需容量,加热。

2)患者躺在熏蒸床上,暴露熏洗部位,用毛巾盖住患部,使药液的蒸气熏蒸患部。 3)熏洗完毕后,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 并保持局部保暖。 4)整理床铺,清洁物品。 3、全身熏洗法 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整按键设置温度与时间。 2)将煎好的药液倒入熏蒸机内的药液,至所需容量。患 者坐在熏蒸机内,调整姿势至舒适位,盖好机盖,打开熏洗键按钮,开始熏洗。 3)熏洗完毕后,清洁皮肤,打开机盖,擦干,观察皮肤 情况,并保持全身保暖。

三、注意事项 1、熏蒸时要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暖避风,暴露部分尽可 能加盖衣被。 2、熏洗时药液不可过热,以防烫伤皮肤。 3、如果有包扎的病变,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应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好。 4、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全身熏洗及坐浴法。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 1.操作前评估: ①部评估(黑斑、雀斑) ②胸部(奶水不多) ③腹部(妊娠纹、腹线) ④四肢是否有酸痛 ⑤色深宫寒 ⑥体质寒凉 ⑦关节疼痛 ⑧对中草药皮肤过敏者不能用。如果是剖腹产得看伤口恢复的情况。(恶露褐色比较少或接近没有)有没有侧切口或撕裂的伤口。 2.操作的目的:利用中草药熏蒸包和特色饮品,配以温热疗法来去除产后痛症。风邪入侵,改善气血循环,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改善妊娠纹,减少多余赘肉,排毒清理肌肤,清除沉淀的黑色素,避免因坐月子期间落下的月子病,四肢关节颈肩腰酸痛,风寒湿症。 3.操作的注意事项和要求:温度不宜过高(预防产妇头晕,避免高温引起的头晕、心慌、心闷、气短),如有其中的一项立即停止。熏蒸过程中保持房间温度(28℃--30℃)左右,避免因室温过低而引起的产妇受寒受凉,熏蒸后疲劳梳理,手法以轻缓为主,避免以手法过重而引起关节疼痛,要以舒适度、服帖度、轻重力度及服务时的细节。 4.操作前的准备: ①人员的准备。

②物品的准备(饮品外用的中药包、毛巾、两条大毛巾、两条小毛巾、纸内裤。准备一杯热水)。 ③环境的准备:(室内的温湿度、光线、门窗及窗帘、音乐)。 5.操作的过程:准备物品---煮发汗汤(玉露饮)--客人饮用—开始熏蒸(熏蒸的过程要时刻询问客人的感受,如有心慌、头晕、胸闷、气短立即停止,多喝水)---定时间、调温度—时间自动停止—熏蒸包降温(温度降下来再让客人出熏蒸包,出来后躺在床上)--做四肢疲劳梳理—头部舒缓减压—喝补养汤(润露饮) 6.操作后的处理:服务结束后让客人确认签字,预约下次服务时间,每次需一周做一次,客人走后清理现场及所有物品,保持房间内的物品归位。 7.操作后评估记录:客人对自己的专业手法、知识的满意度和熟练度,记录顾客做之前身体的情况,服务日期、时间、对技师服务的感受,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中药包:中药包的种类及使用方法:日服的有两种,①发汗汤(玉露饮)作用:熏蒸前饮用,促使汗液毒素更好的排出。成分:干姜、大枣、枸杞甘草。 ②补养汤(润露饮)作用:熏蒸后饮用起到补养、滋养的作用。成分:干姜、大枣、枸杞。外用的有两种⑴祛风除湿。作用:用于产后风湿、体寒、体虚,手脚冰凉,关节寒、凉等月子病调理预防。成分:威灵仙、伸筋草、土茯苓。 ⑵通络下乳。作用:用于乳汁突然减少或乳汁不下,排出不畅,乳房肿

(完整版)中药熏蒸疗法步骤指南

(完整版)中药熏蒸疗法步骤指南 简介 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熏蒸来改善身体健康。本指南将介绍中药熏蒸疗法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指南 步骤一:选择中药材 选择适合熏蒸的中药材,其中能够起到疏风、排毒、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的中药更为理想,如桑叶、艾叶、丁香等。 步骤二:准备熏蒸器材 准备一个合适的熏蒸器材,如药材包、熏蒸袋等。确保熏蒸器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高温性。 步骤三:熏蒸前准备 将中药材放入熏蒸器材中,注意药量的控制,过多的中药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担。然后将熏蒸器材密封好,确保中药不会外泄。

步骤四:熏蒸过程 将熏蒸器材放入合适的中,例如蒸锅或者熏蒸设备。打开熏蒸设备,调节合适的温度和时间。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以免对身体或器材造成损伤。 步骤五:熏蒸后处理 等待熏蒸时间结束后,关闭熏蒸设备。取出熏蒸器材,注意烫伤防护措施。将用过的中药材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注意事项 - 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材,可以咨询中医师的建议。 - 控制中药材的用量,过量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 确保熏蒸器材具有密封性,以免中药外泄造成浪费。 - 熏蒸过程中注意温度的控制,以免对身体或器材造成损伤。 - 熏蒸后务必注意烫伤防护措施。 - 将用过的中药材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

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正确使用时可以带来身体健康的改善。根据本指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您可以更好地掌握中药熏蒸疗法的应用方法。 注意:在使用中药熏蒸疗法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以上就是中药熏蒸疗法步骤指南的完整版,祝您身体健康!

中药熏药治疗的技术操作规程

中药熏药治疗的技术操作规程目的】 中药熏药治疗是使用熏蒸治疗仪,借助药力和热力的作用,使药气渗透穴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在物理湿热的间接辅助刺激作用下,不仅加快了药物的渗透,而且由表及里,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围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适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物品准备】 中药汽疗仪一套(汽疗熏蒸舱体、底座、操作控制盒)、中药协定方、特制药袋、专用衣裤一套、大毛巾、冲淋室、冲淋物品一套、拖鞋、毛巾等。 【操作流程】 1.先将药物装入药袋,并用绳子把药袋口扎紧(防止药渣外漏,堵塞蒸气孔)放入塑料盆内加温水浸泡半小时后,将药袋和水一同放入蒸锅内,再加适当的水,盖紧锅盖避免输气管扭曲。 2.接通电源,打开总开关,根据要求在控制面板上设定各参数。 3.当听到电脑语音提示舱内温度达到37C后,请患者脱去外衣, 换上专用衣裤,将治疗舱体立姿,患者在立姿状态进入治疗熏蒸舱,双下肢放在舱体两侧,合上治疗舱盖,头部暴露于治疗舱外,颈部用毛巾围裹,以防气雾外漏。然后缓缓的调节到自感舒适的卧姿状态下接受治疗。 4.舱内温度应自动控制在39〜42 C之间,治疗时间不宜超过30 分钟。每日一次,二周为一个疗程。在治疗中,温度和时间可根据病人的体

质、耐受程度而定。 5.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有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感觉,应停止熏蒸,让患者卧床休息。对初次使用者,尤其是老人、体弱者,在治疗时间和温度上应循序渐进,护士要每隔5〜10分钟观察询问一次。 6.治疗完毕提示病人走出熏蒸舱,并及时冲淋清洗皮肤表面残留的药物,更换衣服,并饮用约300ml 温开水或果汁等液体食物。 7.每次熏蒸治疗完毕后,均应按“消毒键”对治疗舱内腔进行喷淋消毒(一般常规用1:100的84消毒液),再用清水和纱布擦去消毒液残留。 8.整理用物,物归原处。 【注意事项】 1.压力锅一定要放在加热器的中央,使锅底红灯亮。 2.锅盖要拧紧,避免药液烧干及舱温不升。 3.病人初次使用应缩短熏蒸时间,进出舱时注意保暖。 4.未婚男、女熏蒸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生育。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药熏蒸步骤

中药熏蒸步骤 1. 简介 中药熏蒸是一种利用中草药的挥发物质进行熏蒸治疗的方法。它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中药熏蒸通过将中草药放入特定的容器内,加热后使其挥发出有效成分,通过呼吸道吸入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材料准备 在进行中药熏蒸前,首先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 •中草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中草药材料,如艾叶、薰衣草、桑叶等。 •容器:选择适合的容器,如砂锅、电子灭菌锅或专用的中药熏蒸器。 •火源:如果使用传统方法进行中药熏蒸,则需要准备柴火或电饭锅等。•水:用于调配中药汤剂。 3. 步骤详解 步骤一:准备中草药材料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草药材料,并将其清洗干净。根据疾病的不同,可以选择单味中草药或复方中草药进行熏蒸治疗。 步骤二:调配中药汤剂 将准备好的中草药材料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浓度和比例进行调配。水量要足够覆盖中草药材料。 步骤三:加热容器 将装有中草药和水的容器放置在火源上,加热至滚沸状态。如果使用电子灭菌锅或专用的中药熏蒸器,则按照设备说明进行操作。 步骤四:控制温度和时间 一般情况下,保持容器内温度在70℃左右,并保持持续15-30分钟。根据具体情况,温度和时间可以有所调整。 步骤五:用法用量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用法用量进行中药熏蒸治疗。一般情况下,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钟。

4. 注意事项 •中药熏蒸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进行。 •中药熏蒸时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中草药的挥发物质过度积聚。 •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中药熏蒸治疗。 •使用电子灭菌锅或专用的中药熏蒸器时,应按照设备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安全。 5. 结语 中药熏蒸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正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中药熏蒸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但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草药材料和用法用量。

中药熏蒸疗法操作流程

中药熏蒸疗法操作流程 1.选择合适的药材:中药熏蒸疗法使用的药材种类繁多,根据具体的 疾病和症状选择适合的中药。一般来说,常用的药材有白芷、艾叶、荆芥、薰衣草等。这些药材可以通过药店或中药材市场购买得到。 2.准备熏蒸设备:中药熏蒸疗法一般使用熏蒸器或熏蒸锅进行熏蒸操作。熏蒸器一般是一个容器,可以用来放置中药和水。熏蒸锅则是一个封 闭的容器,可以直接将药材放入其中进行熏蒸。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熏蒸设备。 3.熏蒸药材:将准备好的药材放入熏蒸器或熏蒸锅中。一般情况下, 可以将中药研磨成粉末或切碎,以便更好的熏蒸。 4.加入适量的水:在药材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其能够产生蒸汽。一般 来说,可以根据药材的种类和用途来确定加水的量,一般情况下建议加水 约为药材的2-3倍。 5.调节温度和时间:将熏蒸设备加热至适当的温度,一般来说,温度 应该控制在50-80摄氏度之间。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熏蒸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熏蒸时间应该在15-30分钟之间。 6.开始熏蒸:当温度和时间调节好之后,将容器盖好,并开始熏蒸。 在熏蒸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同时,避 免直接接触热气,以免烫伤皮肤。 7.疗程和频率:中药熏蒸疗法一般需要进行一定的疗程才能达到预期 的效果。根据疾病的不同,疗程可能会有所差异,一般为10-20次。同时,每周熏蒸的频率也需要根据病情来确定。一般来说,可以每周进行2-3次 的熏蒸。

8.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药熏蒸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由于熏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气和蒸汽,所以要保证室内的通风良好,以免影响呼吸。其次,参与熏蒸的人员需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直接接触热气,防止烫伤。最后,药材的选择和使用应该根据具体的病情来确定,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中药熏蒸疗法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由于其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特别注意。同时,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合适的药材和疗程,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中药熏蒸疗法的操作。

中药熏蒸的操作方法是

中药熏蒸的操作方法是 中药熏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常用于消除室内污染、驱除蚊蝇和预防和改善呼吸道疾病等。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熏蒸的操作方法。 1. 准备材料 首先需要准备好中药材和相应的器具。选择适合熏蒸的中药材,如艾叶、龙眼壳、苏木、丁香、佩兰、白芷、当归等。此外,还需要炭盆、小铁盆、灭蚊器、火柴或打火机等器具。 2. 清洁空间 在进行熏蒸之前,应确保待处理的空间干净整洁。尽量移除杂物,打扫地面和物品表面的灰尘。 3. 安全用火 选择一个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操作。在熏蒸过程中需要使用明火,因此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且有足够的空气流通。 4. 锯木炭 将木炭锯成小块,并放入炭盆中。木炭的作用是提供燃料,以产生热量用于蒸发中药材的有效成分。 5. 加入中药材

在锯木炭上撒上适量的中药材。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调配,选择合适的药材或根据处方使用指定的中药材。 6. 点燃木炭 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木炭并等待片刻。将燃烧的红炭均匀撒开,使其不会局部过热或烧焦中药材。 7. 放置铁盆 将小铁盆放在熏蒸空间的适当位置,确保它稳固且不会倾倒。小铁盆的作用是接收燃烧的木炭和中药材的灰烬。 8. 加水 在小铁盆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水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灰尘,并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9. 熏蒸时间 点燃木炭后,可以适当调整熏蒸时间。一般来说,熏蒸20-30分钟即可。根据需求和空间大小,可以酌情调整时间。 10.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药熏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要确保没有人在熏蒸现场,以免吸入有害气体和烟尘。

- 确保有足够的空气流通,避免熏蒸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中毒。 - 确保熏蒸现场周围没有易燃物,以防火灾。 -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警惕,避免烫伤或其他意外伤害。 总结: 中药熏蒸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应用于多种情况,如改善室内环境、驱蚊蝇、预防呼吸道疾病等。在进行中药熏蒸时,需要遵循相应的操作方法,确保安全和效果。同时,也需要注意操作中的安全性,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完整版)中草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完整版)中草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1.引言 中草药熏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治疗方法,通过熏蒸患者体内,以温热药物的气味和特性渗透到患者体内,达到调理和治疗的效果。本文档旨在规范中草药熏蒸疗法的操作流程,确保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 2.设备和药材准备 2.1 设备准备 熏蒸器具:包括熏蒸罐、熏蒸架等器具,需保证器具干净、无损坏。 加热设备:可使用电炉、蒸锅等,需保证加热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隔热垫:用于保护患者床铺或床垫。 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用于保护操作人员。 2.2 药材准备 中药材: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中草药材进行熏蒸。

药材配方:根据医生指示,精确配制中药药材的比例和用量。 3.操作步骤 3.1 准备工作 1.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排除禁用或过敏的药材。 2.清洁操作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卫生。 3.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熏蒸器具是否干净,熏蒸架是否稳固。 3.2 药材熏蒸操作 1.根据医生指示,准备药材拌和制成熏剂。 2.将适量的药材熏剂加入熏蒸器具中。 3.将患者床铺或床垫搭好隔热垫,将熏蒸器具放置在床底部。 4.患者躺于床上,调整好姿势。操作人员戴好防护用具。 5.打开加热设备,调整适当的温度。温度一般可控制在40℃到50℃之间。 6.确保患者熏蒸器具正常工作,根据需求可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药性温和且能充分释放。 7.患者熏蒸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60分钟,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调整。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3 疗后处理 1.关闭加热设备,将熏蒸器具移除。 2.将床铺或床垫上的隔热垫进行清洁消毒。 3.对病人进行观察和询问,记录病情变化、不适反应等情况。 4.根据病人反应和医生建议,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4.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需戴好防护用具,注意自身安全。 2.加热设备操作时需格外小心,确保设备稳定和温度控制安全。 3.在患者熏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不适及 时停止熏蒸,并记录相关情况。 4.注意药材的保存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5.患者需在操作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熏蒸治疗。 5.结论 中草药熏蒸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但需在专 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本文档规范了中草药熏蒸疗法操作的具 体步骤,旨在提高操作的标准化,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效果。

中药熏药治疗的技术操作规程

.实用文档. 中药熏药治疗的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中药熏药治疗是使用熏蒸治疗仪,借助药力和热力的作用,使药气渗透穴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在物理湿热的间接辅助刺激作用下,不仅加快了药物的渗透,而且由表及里,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围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适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物品准备】 中药汽疗仪一套〔汽疗熏蒸舱体、底座、操作控制盒〕、中药协定方、特制药袋、专用衣裤一套、大毛巾、冲淋室、冲淋物品一套、拖鞋、毛巾等。 【操作流程】 1. 先将药物装入药袋,并用绳子把药袋口扎紧〔防止药渣外漏,堵塞蒸气孔〕放入塑料盆内加温水浸泡半小时后,将药袋和水一同放入蒸锅内,再加适当的水,盖紧锅盖防止输气管扭曲。 2. 接通电源,翻开总开关,根据要求在控制面板上设定各参数。 3. 当听到电脑语音提示舱内温度到达37℃后,请患者脱去外衣,换上专用衣裤,将治疗舱体立姿,患者在立姿状态进入治疗熏蒸舱,双下肢放在舱体两侧,合上治疗舱盖,头部暴露于治疗舱外,颈部用毛巾围裹,以防气雾外漏。然后缓缓的调节到自感舒适的卧姿状态下接受治疗。 4. 舱内温度应自动控制在39~42℃之间,治疗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每日一次,二周为一个疗程。在治疗中,温度和时间可根据病人的体质、耐受程度而定。 5. 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有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感觉,应停止熏蒸,让患者卧床休息。对初次使用者,尤其是老人、体弱者,在治疗时间和温度上应循序渐进,护士要每隔5~10分钟观察询问一次。 6. 治疗完毕提示病人走出熏蒸舱,并及时冲淋清洗皮肤外表残留的药物,更换衣服,并饮用约300ml温开水或果汁等液体食物。 7. 每次熏蒸治疗完毕后,均应按“消毒键〞对治疗舱内腔进行喷淋消毒〔一般常规用1:100的84消毒液〕,再用清水和纱布擦去消毒液残留。 8. 整理用物,物归原处。 【本卷须知】 1. 压力锅一定要放在加热器的中央,使锅底红灯亮。 2. 锅盖要拧紧,防止药液烧干及舱温不升。 3. 病人初次使用应缩短熏蒸时间,进出舱时注意保暖。 4. 未婚男、女熏蒸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生育。 .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熏蒸技术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熏蒸技术 中药熏蒸技术是借用中药热力及药理作用熏蒸患处的一种外治技术。以中药蒸气为载体,辅于温度,湿度,力度的作用,促进局部的血液及淋巴的循环,有利于局部水肿及炎症的吸收,消除局部肌纤维的紧张和痉挛。临床广泛应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骨伤科、妇科、皮肤科及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当中。 一、基本操作方法 1.烟气熏法:利用所取药物,或研粗末,置于火盆或火桶中;或用纸片,将药末摊于纸上并卷成香烟状,点燃熄灭后而产生的烟气,对准某一特定部位进行反复熏疗,以达到治疗作用。也可用于室内的消毒灭菌,以预防疾病为目的。 2.蒸汽熏法:利用所取药物加清水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熏蒸某一特定部位。操作方法:①.取用一种特殊容器,将所用药物置于容器中加清水煎煮后,即对准患处或治疗部

位,边煮边熏;②.取出药液,倒入盆内,再趁热熏蒸。 3.现代“汽雾透皮”技术: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生产出的汽雾透皮设备,可进行全身、四肢及局部的汽雾给药,具有操作简便,保证药物的浓度和温度的稳定等优点。 4.给药温度及时间:一般将蒸汽温度控制在45℃左右,每次熏蒸时间设定为30分钟左右。另有研究证实:较高的熏蒸温度可以明显提高即时的止痛效果及远期治疗效果。但要注意,部分敏感部位不耐受高温,此时要注意降低蒸汽温度在人体体温上下。所以,临床应用时,应视具体情况调节蒸汽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特别提示】高血压、心脏病重症患者慎用,如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后立即停用。 二、常见疾病的熏洗治疗

(一)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瘫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多发于青壮年,多因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复因睡卧当风,感受外邪,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闭阻,手足太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濡养、约束,肌肉纵缓不收而成。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通络。 【组方】牙皂20g,荆芥15g、防风15g,蝉蜕12g、大黄12g、建曲12g。 【操作步骤】将中药装入药罐中,加清水1000~1500ml,煎煮沸后5~10分钟,仍在原煎药容器上,趁热熏蒸患侧面部,并以文火维持药液沸腾,使蒸汽持续而均匀,熏至面部微汗出为止。每次熏30~40分钟,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未愈,可以隔3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3个疗程无效,可改用他法。 (二)关格(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上多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食入即吐。中医认为其病机关键是脾肾虚衰,毒损肾络,其毒主要为湿浊、痰饮、瘀毒、药毒等。病人有时不愿或无法内服药物,此时应用中药熏蒸技术,可促进水、代谢产物等随汗液从皮肤排出,能够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

中医院护理中药熏蒸技术

中医院护理中药熏蒸技术 中药熏蒸技术是借用中药热力及药理作用熏蒸患处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风湿免疫疾病、骨伤、妇科、外科、肛肠科及皮肤科等各科疾病引起的疼痛、炎症、水肿、瘙痒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过敏史、是否妊娠或经期。 3.体质及局部皮肤情况。 4.进餐时间。 三、告知 1.熏蒸时间约20~30分钟。 2.熏蒸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熏蒸前要饮淡盐水或温开水200ml,避免出汗过多引起脱水。餐前餐后30分钟内,不宜熏蒸。 4.熏蒸完毕,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药液、中单、容器(根据熏蒸部位的不同选用)、水温计,治疗巾或浴巾,必要时备屏风及坐浴架(支架)。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内温度。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暴露熏蒸部位。 3.将43~46℃药液倒入容器内,对准熏蒸部位。 4.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及局部皮肤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感受并及时调整药液温度。 5.治疗结束观察并清洁患者皮肤,协助患者整理着衣,取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1.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慎用。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糖尿病足、肢体干性坏疽者,熏蒸时药液温度不可超过38℃。 2.熏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心慌等症状,注意避风,冬季注意保暖,洗毕应及时擦干药液和汗液,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3.包扎部位熏蒸时,应去除敷料。 4.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5.施行熏蒸时,应注意防止烫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