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范

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及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

3. 眼部熏洗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

4. 四肢熏洗时,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

5. 坐浴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

6. 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7.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8.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2.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一般为50℃~70℃,以防烫伤.

3.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进行.

4.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 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将药物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具有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 适应症 中风后证见: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或肢体瘫软,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关节肿胀、疼痛。 操作步骤 一、物品准备毛巾(浴巾)、拖鞋、中药液、熏洗桶、熏洗锅或熏蒸机、水温计等。(根据熏洗部位选用以上物品) 二、操作方法 1、四肢熏洗法 (1)熏洗桶内套一次性药液袋,将煎好之药液倒入桶内,加 热水至所需容量。 (2)患肢架于桶上,盖上有孔木盖,用毛巾围盖患肢及桶, 使药液之蒸气熏蒸患部。 (3)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毛巾测试药液温度,将患部浸入药液 中泡洗。 (4)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局部 保暖。 2、局部熏洗法 (1)将药袋放入熏洗锅内,加水至所需容量,加热。 (2)患者躺于熏蒸床上,暴露熏洗部位,搭盖毛巾,使药液之

蒸气熏蒸患部。 (3)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局部保暖。 (4)整理床单位,清洁物品。 3、全身熏洗法 (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整按键设置温度与时间。 (2)将煎好之药液倒入熏蒸机内药液容器,至所需容量。患者坐于熏蒸机内,调整患者姿势至舒适位,盖好机盖,打开熏洗键按钮,开始熏洗。 (3)熏洗完毕,清洁皮肤,打开机盖,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全身保暖。 三、注意事项 1、熏蒸时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暖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2、熏洗时药液不可过热,防止烫伤皮肤。 3、有包扎之病变,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应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好。 4、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全身熏洗及坐浴法。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目的】 中药熏洗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或浸浴,利用药物、水温和蒸汽的理化作用,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通畅气血的功效。 【适应症】 1、痹症导致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 2、腰酸背痛症、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 3、骨关节炎、肌腱炎、筋膜炎、腱鞘炎、脉管炎等; 4、慢性劳损、骨伤科急症期(48h)后的血瘀肿痛、骨折后关节屈伸不利、手指、足趾等各类骨质增生疾病。 ①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常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哮喘、伤风感 冒、恶寒发热。 6、体癣湿疹、虫蛟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7、痛经、妇科带下症、阴痒、阴蚀等症。 【操作前准备】

1、遵照医嘱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评估患者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告知患者熏洗的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4、检查熏蒸机性能是否正常,检查电源是否正常。 【操作程序】 ◆自动温控熏洗床 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药液,剪刀,盖被,大毛巾2条,一次性中单,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物品。 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 2、遵医嘱核对药液后倒入熏洗容器,再次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打开电源开关,调节适宜温度。 3、协助患者到熏洗室,铺一次性中单,根据病情或医嘱确定熏洗部位。 4、取舒适卧位,暴露熏洗部位与熏洗容器正上方,盖好盖被,尽量不使热气散发。必要时用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 5、根据病人的皮肤情况及耐受程度,再次调节温度至患者

感觉舒适。 6、根据医嘱设定熏洗时间,一般为30分钟。 7、熏蒸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有无不适,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防止烫伤。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休息。 8、熏蒸完毕,关闭电源开关。用大毛巾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护送患者回病房,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字。 ◆自动温控药浴器 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治疗碗内盛持物钳1把,小毛巾1条、大毛巾1条、水温计、药液、剪刀、自动温控药浴器。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物品。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解释目的、方法。酌情关闭门窗,屏风遮挡。 2、将药浴器平置于地面上,向药浴器内注入清水,水量约占容积的2/3。 3、插上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仪器开始加热,取药浴袋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精讲

中药熏洗疗法 一、历史渊源 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部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称之为“气熨”、“溻渍”或“淋洗”等。早在《金匮要略》中已经记载:“狐惑之为病,……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 二、机理 中药熏洗疗法,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作用。 三、适应症 适用于内痔脱垂、嵌顿、术后水肿、外痔肿痛、脱肛、肛周湿疹等。 四、禁忌症 1.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2.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3.内痔出血量较大时,缝合伤口术后禁用。 五、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约1500ml左右。 2.患者准备:排净大小便。 3.一般在药中加水1500ml左右,沸后20分钟,在将芳香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4.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暴露患者臀部,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臀部坐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5.无菌纱布擦干。 6.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

增加熏洗次数。 六、注意事项 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七、应急预案 1.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2.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健康教育处方十 高热病 1、绝对卧床休息。 2、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饮水,每日入液量应大于2500ml。尤其用激素消炎药等药物降温时大量饮水。 4室内通气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5、用酒精、冰袋物理降温时有以下部位禁用冰袋:(1)枕后(2)耳廓(3) 阴囊(4)心前区(5)腹部(6)足心。血小板减少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 6注意口腔卫生,每日应用1/5000洗必泰漱口液含漱。 7退去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着凉。 健康教育处方十一

完整版)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完整版)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运用中医中药和现代高科技熏蒸器相结合的物理疗法,其通过热力和药力的双向作用,实现了“皮 肤吃药”的效果。熏蒸眼部可以使药物直接到达病灶,有助于 机体恢复功能,同时也能促进气血流畅,排毒养颜,提高人体免疫力。 适应症包括睑板腺口阻塞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结膜炎、角膜炎、睑缘炎、泪囊炎、视疲劳、急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 禁忌症包括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高热、结核病、大失血、精神病、某些传染病(如肝炎、性病等)、皮肤破溃、外伤、血肿、心血管疾病代偿功能障碍、青光眼、严重肝肾疾病、孕妇及经期妇女等禁用。 为了进行中药熏蒸疗法,需要准备中药熏蒸仪、中药协定方、特制药袋、毛巾等。

操作步骤包括将药物装入药袋并加温水浸泡半小时,将药袋和水一同放入熏蒸仪内并加适量水,然后接通电源,设定各参数,等待舱内温度稳定后让患者去除眼镜等面部物品,坐姿状态于熏蒸仪旁,然后缓缓的调节到自感舒适的卧姿状态下接受治疗。熏蒸仪内温度应自动控制在95~100℃之间,病人通 过体感温度调节距离来调节温度,治疗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每日1—2次,一周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密 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感觉应停止熏蒸。治疗完毕后要及时清洗熏蒸仪,处理药包及掉残留药渣,保持周围环境卫生。 注意事项包括熏蒸仪一定要放置于平整桌面,工作时禁止移动,锅盖要盖紧,避免药液溢出及舱温不升。 眼艾灸法操作规程 简介: 眼科艾灸仪利用热疗和红外线疗法治疗疾病。通过特殊通道将热量作用于眼周穴位,疏通经络,松弛睫状肌,缓解视疲劳,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等疾病。

(完整版)中草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完整版)中草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1.引言 中草药熏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治疗方法,通过熏蒸患者体内,以温热药物的气味和特性渗透到患者体内,达到调理和治疗的效果。本文档旨在规范中草药熏蒸疗法的操作流程,确保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 2.设备和药材准备 2.1 设备准备 熏蒸器具:包括熏蒸罐、熏蒸架等器具,需保证器具干净、无损坏。 加热设备:可使用电炉、蒸锅等,需保证加热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隔热垫:用于保护患者床铺或床垫。 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用于保护操作人员。 2.2 药材准备 中药材: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中草药材进行熏蒸。

药材配方:根据医生指示,精确配制中药药材的比例和用量。 3.操作步骤 3.1 准备工作 1.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排除禁用或过敏的药材。 2.清洁操作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卫生。 3.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熏蒸器具是否干净,熏蒸架是否稳固。 3.2 药材熏蒸操作 1.根据医生指示,准备药材拌和制成熏剂。 2.将适量的药材熏剂加入熏蒸器具中。 3.将患者床铺或床垫搭好隔热垫,将熏蒸器具放置在床底部。 4.患者躺于床上,调整好姿势。操作人员戴好防护用具。 5.打开加热设备,调整适当的温度。温度一般可控制在40℃到50℃之间。 6.确保患者熏蒸器具正常工作,根据需求可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药性温和且能充分释放。 7.患者熏蒸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60分钟,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调整。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3 疗后处理 1.关闭加热设备,将熏蒸器具移除。 2.将床铺或床垫上的隔热垫进行清洁消毒。 3.对病人进行观察和询问,记录病情变化、不适反应等情况。 4.根据病人反应和医生建议,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4.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需戴好防护用具,注意自身安全。 2.加热设备操作时需格外小心,确保设备稳定和温度控制安全。 3.在患者熏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不适及 时停止熏蒸,并记录相关情况。 4.注意药材的保存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5.患者需在操作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熏蒸治疗。 5.结论 中草药熏蒸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但需在专 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本文档规范了中草药熏蒸疗法操作的具 体步骤,旨在提高操作的标准化,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效果。

中药熏洗步骤

中药熏洗步骤 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通过药物煎煮后产生的蒸汽熏蒸和药液淋洗身体,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以下是中药熏洗的详细步骤: 1.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中医辨证,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中药熏洗的药物选择应根据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 2. 药物准备: 将所选的中药药材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对于一些质地较硬的药材,如矿石类、动物甲壳类,需要先进行煎煮提取有效成分。 3. 煎煮药物: 将清洗干净的药材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水。通常第一煎水量要没过药材5-10厘米,采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煎煮过程中要注意搅拌,防止药物煎煮不均。 4. 过滤药液: 将煎煮好的药液通过细筛或纱布过滤,收集药液。对于一些需要提取特殊成分的药材,可能需要采用多次煎煮的方法。 5. 调整药液浓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熏洗部位,调整药液的浓度。如果药液过于浓缩,可以适当加入温水稀释;如果药液过于稀释,可以再次煎煮浓缩。 6. 熏蒸: 将调整好浓度的药液倒入熏蒸器中,加热产生蒸汽。患者应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烫伤。熏蒸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舒适,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熏蒸。 7. 淋洗: 待药液温度降至适宜温度(一般在37-40℃左右),将药液均匀淋洗或浸泡患者的全身或局部患处。淋洗过程中,可以适当按摩,以增强药物的作用。 8. 洗浴: 在熏洗结束后,患者可以进行温水洗浴,将身上的药液残留物清洗干净。 9. 注意事项: (1)在熏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患者应保持空腹状态,避免进食。 (3)避免在月经期间进行熏洗。 (4)对于皮肤有破损、感染、过敏等情况的患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熏洗疗法简介及操作程序

熏洗疗法简介及操作程序 熏洗疗法,就是按一定处方用药的中草药,经加清水煎煮沸后先用蒸水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防治疾病方法。 一、基本技术: (一)淋洗法 将药物放在砂锅内,加水煎汤,过滤去渣后,乘热装入小喷壶内,不断地淋洗患处。或用消毒纱布蘸药汤连续淋洗患处。这种淋洗法多用于疖、痈破溃流脓或创伤感染、皮肤溃疡等,尤其是发生于腹部及腰背部者。在淋洗时,并可轻轻捺按伤口四周,并用镊子持消毒棉球拭蘸伤口脓液,使脓液及坏死组织淋洗干净。淋洗后,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常规换药。 (二)熏洗法 1、全身熏洗法 将药物用量加倍,煎汤倒入浴盆里,进行全身沐浴。或把药汤倒入大木桶或大水缸,桶内放一小木凳,高出水面3寸左右,患者坐小小木凳上,用单布或毯子从上面盖住(仅露头部在外面),勿使热气外泄,待药汤部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患者浸于药汤内淋浴,以出汗为度。熏洗完毕后,擦干全身用浴巾盖住,卧床休息,如能稍睡片刻更好,待消汗后,再换穿衣服。全身熏洗法主要用于全身性皮肤病等疾患。 高血压、心脏病重症患者慎用,如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后立即停用。 2、局部熏洗法 (1)手熏洗法

把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中,将患手架于盆上,进行熏蒸,外以单将手连盆口盖严,不使热气外泄,等到药汤不烫人时,可把患手或腕部于前臂浸于药汤之中进行洗浴。 (2)足熏洗法 把煎好的药汤倒入木桶内,桶内安臵一小木凳,略高出水面,患者坐在小椅子上,将患足放在小木凳上,用布单将腿及桶口盖严密,进行熏蒸,待汤药不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把患足及小腿浸于汤药中泡洗。根据病情需要,汤药可浸至踝关节部或膝关节附近。 (3)坐浴法 把煎好药汤乘热倒入盆内,待汤药不烫人时,臀部浸于盆中泡洗。也可用坐浴椅,先把盆放在椅下进行熏蒸,后将盆移至椅上坐浴。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肛门及会阴部的疾病。 3、热罨法 热罨法类似现代的热湿敷法,由于患病部位不用,治疗应用时,有以下几种方法: (1)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用消毒纱布7~8层或干净软纱布数层蘸药汤乘热摊放患处,另用1块消毒纱布不断地蘸药汤淋渍患处,使摊敷在患处的纱布层得以保持一定的湿热度,持续淋渍热罨。 (2)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用消毒纱布或软布蘸药汤,稍微拧一下(不要太干),再折叠数层,乘热敷在患处,两手轻轻旋按片刻,稍凉再换,如此连续操作。 (3)将药物研成粗末装入布袋内,扎进袋口,放入搪瓷盆内加水煎药,乘热熏洗,并取出药袋,带汤乘热在患处进行湿热敷,这样汤洗与热罨连续交替使用。 热罨法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以及骨折临床愈合后肢体功能障碍者,也适用于疖、痈等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还未溃破者。但使用时应注意消毒灭菌。

中药熏洗的评分标准,操作流程(口述),注意事项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口述) 自身准备:衣帽整齐,指甲已修剪,洗手 核对医嘱:1床王红女 50岁中药熏洗部位:双足 评估患者:核对床头卡和腕带,1床王红女 50岁 ①王阿姨,最近是不是双足有点肿痛?(是)您的医生下了一个中药熏洗的医嘱。请问您以前做过这项治疗吗?(没有)那我简单向您介绍一下,中药熏洗就是将中草药煎汤,趁

热在患处皮肤进行熏蒸、淋洗、浸泡以达到疏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一种外治方法,能够有 效的缓解您双足肿痛的症状。 ②在中药熏洗治疗过程中,您的局部皮肤会有湿热的感觉,治疗后,皮肤会微微发红,这都是正常的治疗反应。您了解这些之后接受这项治疗吗?(接受)那我为您操作可以吗? (可以) ③请问您平时皮肤有没有轻轻磕碰,就出现瘀血瘀斑的情况?(没有)那您对中草药过敏吗?(不过敏)那我看一下您局部皮肤情况可以吗?(可以)皮肤无异常,适合治疗。 ④这项治疗大约需要20~30分钟,您需要去卫生间吗?(不需要)那您稍等我去准备用 物,马上就回来。 环境评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适合操作。 用物准备: 治疗盘、熏洗盆及药液、温度计、一次性治疗巾、一次性手套、纱布、弯盘、毛巾 洗手,戴口罩。 1.核对解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床头卡和腕带,1床王红女 50岁中药熏洗部位: 双足王阿姨,你准备好治疗了吗?(好了)关闭窗户,拉上隔帘王阿姨,这项治疗一般取坐位比较方便,我扶您下床坐凳子上好吗?(好的) 2.测温度:请您稍等我测下药液温度,55℃,适宜熏蒸治疗。 3.熏蒸:卷裤脚,将双脚放在熏洗架上,这样舒服吗?(舒服) 围治疗巾,有没有什么不舒服?(没有)如果有不舒服的感觉,请您及时告知我(好的) 4.观察:熏蒸5~10分钟,随时观察皮肤情况。 5.熏蒸时间到了,解开治疗巾,放黄色垃圾袋。 6.再次测温度:测温度40℃,适宜熏洗。 7.淋洗:请您将双足轻轻放入药液中,试一下温度,这个温度可以吗?(可以) 戴手套用纱布淋洗双足。王阿姨您有什么不舒服吗?(没有) 8.淋洗10~15分钟。淋洗时间到了,放纱布到弯盘里,取毛巾擦干双足,毛巾放治疗车下 层。 9.王阿姨,现在我跟您讲下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①熏洗后双足注意保暖,避免风寒。 ②平时要多休息,避免久站。 ③要穿一些宽松舒适的鞋袜。 10.王阿姨谢谢您的配合,现在还有什么需要吗?(没有)取舒适卧位,那您好好休息,我 待会再来看您。 11.处理用物,洗手,脱口罩,记录。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皮肤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筋活络、祛风除湿、清 热解毒、杀虫止痒的一种外治方法。 熏洗水温38~43℃,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一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 增加熏洗次数。 适应症: 1.皮肤科疾病:湿疹、手足癣、脓疱疮、皮肤瘙痒病、银屑病、扁平疣 2.外科疾病:疖、痈、急性蜂窝织炎、痔疮、肛裂 3.骨科疾病:骨折、脱臼、肩周炎、骨质增生 4.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内科疾病:感冒、中风、失眠、高血压、头痛

中医熏洗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中医熏洗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治疗跌打损伤治疗效果好,但是具体要如何操作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那么就好看看这篇文章的介绍了。以下是小编推荐中医熏洗疗法操作方法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熏洗疗法的操作方法 1、四肢部位熏洗法 (1)床上铺好橡皮单,将盛有中药液的盆放于橡皮单上。 (2)将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盖住患肢及盆,使药液蒸汽熏蒸患肢。 (3)待药液不烫时,将患肢浸泡于盆内,约10分钟。 (4)泡毕,擦干患肢,撤去橡皮单,药液可留至下次再用(一般每剂药液可泡2~3次)。 2、眼部熏洗法 (1)将盛有药液之治疗碗上盖一带孔纱布,将孔对准患眼熏蒸。 (2)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取纱布蘸药液擦洗眼部。 (3)洗毕,根据需要用无菌纱布盖住患眼,胶布固定或戴上眼罩。 3、坐浴法 (1)将盛有煎好的中药液的盆放入坐浴架上,上盖一带孔的木盖。 (2)让病人暴露臀部,若有创面覆盖,则揭去敷料,将患处对准盖孔,坐于木盖上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撤去木盖,让病人将臀部坐于盆内泡洗。 (4)洗毕,擦干臀部。如需换药,则上药后敷盖无菌敷料。 中医熏洗疗法的偏方 1、跌打暖筋洗方 材料:地鳖虫、续断、骨碎补、五加皮、川牛膝各15克,红花、藿香、艾叶、防风、桂枝各10克,伸筋草30克 做法:所有材料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煎汤,趁热熏洗患处。 2、邓氏浴足基本方 材料:生姜6片,生葱根茎6条,川芎、枳壳、升麻、柴胡、红

花各10克,桃仁12克,牛膝和赤芍各15克,桑寄生30克,黄芪或五爪龙60克 做法:所有材料放锅中,加适量水煎汤,煎好后加米醋、米酒各50克。 熏洗方法:熏洗后泡患足,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中医熏洗疗法注意事项 1、熏洗前。在熏洗前要先清洗患处皮肤,这样熏洗后的药水可以进行二次熏洗,不必倒掉、不会浪费药材。 2、温度要适宜。熏洗时要趁热熏洗,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药汤的温度,如果温度太高会烫伤我们的皮肤,可以在熏洗前先试一试,如果温度不能忍受就等稍凉时再熏洗。 3、熏洗后。患处熏洗后要用干净的干布擦干,另外,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到风寒侵袭 中医熏洗疗法的功效作用 1、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的初期,局部红肿热痛,炎症浸润比较明显,热毒壅盛,可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紫花地丁、青黛、贯众、大青叶、土茯苓、鱼腥草、大黄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进行熏洗,控制局部炎症。 2、活血排脓,敛疮生肌 若肿疡已成,脓成尚未溃破或正气亏虚不能托毒外出者,可配伍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等透脓托毒药,以达到促进患处早日液化成脓、脓出毒泄、肿痛消退的目的。对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已溃脓、烫伤感染或慢性溃疡等,可用苦参、黄柏、金银花、黄芩、生甘草等清热解毒药物,同时配伍乳香、没药、当归、黄芪等活血祛瘀生肌收口药物煎汤乘热浸泡患处,既能杀菌消炎,清洁创面减轻感染,同时也能使患部充血,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状况,有助于伤口愈合。 3、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软组织损伤(挫伤或扭伤)时,因瘀血积聚,常有肿胀、疼痛和关节

中药熏蒸疗法操作流程

中药熏蒸疗法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选取适合的中药材。根据需要治疗的疾病或保健的目的,选择相应的中药材,如薰衣草、艾草、白芷等。 2.准备熏蒸器具。常用的熏蒸器具有熏蒸桶、熏蒸盒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器具。 3.准备辅助材料。可以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白醋、酒精、布条等,用于熏蒸时的加热或增加药物挥发。 二、熏蒸操作 1.清洗准备。将熏蒸器具和辅助材料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 2.准备蒸汽源。一般可以用煮沸的水作为蒸汽源,将水煮沸后置于熏蒸器具的下部。 3.加入中药材。根据所选中药材的用量,将其放入熏蒸器具的上部。可以将中药材捣碎或直接放入。 4.加热蒸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如可以加热器具下部的水,或者在中药材上方喷洒少量白醋、酒精等辅助药物,利用其挥发的药性来加热。 5.熏蒸时间。根据所需熏蒸时间的长短,保持加热或持续加入辅助药物,使药物的气味和药性充分挥发。

6.准备熏蒸环境。在进行熏蒸的同时,可以将所需熏蒸的环境进行准备,如关闭门窗,确保熏蒸气体不外泄;调整室温和湿度,使其适合熏蒸 的需要。 三、疗效维护和安全注意事项 1.增加药效。可以通过密闭的环境和适当的温度来增加熏蒸的药效, 使药物的气味充分弥漫。 2.维持舒适感。熏蒸过程中,要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呼吸的舒 适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熏蒸时间和强度。 3.安全注意事项。熏蒸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防爆,尽量避免明火等易 引发事故的物品。同时,要确保熏蒸器具的稳定性和操作的安全性,避免 烫伤或其他意外伤害。 四、疗效评估和调整 1.疗效评估。根据疗程的过程,观察是否有症状的缓解或改善,以评 估疗效。 2.调整方案。根据疗效评估的结果,可以适当调整中药的种类和用量,或者调整熏蒸的时间和频率。 3.持续保养。通过定期熏蒸和适当的保健措施,可以持续保持疗效或 改善身体健康。 总结: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熏蒸中草药的药物 气味和药性,以达到治疗疾病或保健的目的。在进行熏蒸时,需要选择合 适的中药材、准备熏蒸器具和辅助材料,控制好熏蒸时间和环境,保持舒 适感和安全性。并且,要根据疗效评估和调整疗程方案,持续保养和维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