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就是中医外治疗法得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熏洗疗法历史悠久,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千百年得临床实践证明熏洗疗法就是行之有效得防病治病、强身保健得方法,尤为历代医家重视。中药熏洗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得优点,尤其对湿疹、荨麻疹、软组织挫伤、冻疮等军队常见病、多发病疗效较好,值得在基层军队推广应用。熏洗疗法就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把中药煎煮后,先利用蒸汽熏蒸,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得一种防治疾病得方法、一般而言,熏洗疗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得熏洗疗法包括烟熏、蒸汽熏与药物熏洗三种方法,狭义得熏洗疗法仅指药物熏洗、

一、熏洗疗法得作用

中药熏洗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得一种,同内治法一样,均以中医得整体观念与辨证

论治为指导思想,具有疏通经络、调与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得功效,可使得失去平衡得脏腑阴阳重新调整与改善,促进机体得恢复,达到治病保健得目得。

1.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得初期,局部红肿热痛,炎症浸润比较

明显,热毒壅盛,可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紫花地丁、青黛、贯众、大青叶、土茯苓、鱼腥草、大黄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得药物进行熏洗,控制局部炎症、热毒较甚,兼有血瘀证时,还可配伍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等凉血活血药物,加强疗效,促进局部炎症渗出物早日吸收而散瘀消肿。

2.活血排脓,敛疮生肌:若肿疡已成,脓成尚未溃破或正气亏虚不能托毒外出者,可

配伍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等透脓托毒药,以达到促进患处早日液化成脓、脓出毒泄、肿痛消退得目得、对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已溃脓、烫伤感染或慢性溃疡等,可用苦参、黄柏、金银花、黄芩、生甘草等清热解毒药物,同时配伍乳香、没药、当归、黄芪等活血祛瘀生肌收口药物煎汤乘热浸泡患处,既能杀菌消炎,清洁创面减轻感染,同时也能使患部充血,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与组织营养状况,有助于伤口愈合。

3.活血通络,行气止痛:软组织损伤(挫伤或扭伤)时,因瘀血积聚,常有肿胀、疼痛与关节运动功能障碍,或骨折愈合遗留关节僵硬、肌腱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及机体功能障碍时,可使用威灵仙、独活、川乌、草乌、伸筋草、当归、红花、川芎、赤芍、乳香、没药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得药物熏洗,能改善患部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得紧张压力,同时也能缓解皮肤、肌肉、肌腱及韧带得紧张或强直,早日恢复功能。

4.祛风燥湿,杀虫止痒: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疾患,可用荆芥、防风、浮萍、蝉蜕、地肤子、白鲜皮等祛风止痒药熏洗,能使瘙痒减轻,皮肤肥厚变软,皮疹或增厚病变消散脱落,逐渐使皮肤恢复正常。对真菌引起得皮肤病(如手足癣、体癣、股癣等),还可配伍野菊花、苦参、百部、黄芩、土槿皮、黄柏、土茯苓、蛇床子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杀虫药,增强疗效、

二、熏洗疗法作用机理得现代研究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体系,熏洗疗法得作用机理主要为药物得有效成分被人体吸收后所引起得整体效应与药物对病灶局部得效应。

(一)整体作用机理

整体作用就是指在某一特殊部位施以熏洗,通过药物得吸收或局部刺激所引起得整体药理效应或全身调节作用、熏洗时,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直接被吸收,进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以发挥药效。

1.皮肤吸收作用:皮肤面积大,毛孔多,除有屏障作用外,尚有排泄与透皮吸收等作用。研究表明,在熏洗得过程中,药物得有效成分可通过皮肤黏膜、汗腺、毛囊、角质层、细胞及其间隙等转运而吸收。熏洗时,湿润得药液或蒸汽能增加水合作用与皮肤得通透性,加速皮肤对药物得吸收。

2.物理刺激作用:药物熏洗可使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及淋巴液得循环,有利于血肿与水肿得消散。温热得刺激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得吞噬功能,增强新陈代谢。此外,对霉菌、细菌感染性疾病,药物熏洗还能起到直接抑制与杀灭病菌得作用。

(二)局部作用机理

局部作用就是指中药对病灶发挥治疗与保健得作用。中药熏洗将药物作用于局部组织,使局部组织内得药物浓度高于其她部位,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得状态,从而起到消炎退肿得目得、同时,中药局部熏洗还具有良好得抗感染作用,能促进细胞得增生分化与肉芽组织得增长,加快伤口得愈合,故局部熏洗疗效明显,取效迅速、

三、熏洗疗法得特点

临床实践证明:中药熏洗疗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被广大百姓所接受,这与熏洗疗法得特点密不可分。

1.治疗范围广泛:熏洗疗法作用于体表及官窍,尤其在外科、骨伤科、皮肤病、五官科等属体表病变中应用最为普遍,并对军队常见得湿疹、冻疮、软组织损伤、烧烫伤、手足癣等常见病、多发病有着很好得疗效、

2、疗效显著:熏洗疗法有特殊得治疗作用,尤其在治疗体表病变时,能直达病所,较内服药物有一定得优势。临床上,中药熏洗疗法治疗疖、痈、痔、软组织损伤、骨折、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病、脂溢性皮炎、手足癣、湿疹等疾病,疗效显著、

3.易学易用,容易掌握:军队官兵经过短时间学习,即可掌握中药熏洗得操作方法、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对于简单得疾病,可自行诊断治疗;对于病情复杂者,可在医生得指导下自行治疗。

4、经济简便:熏洗疗法不需要配置特殊得医疗设备,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经济实用。5。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熏洗疗法就是在人体局部或患处进行得治疗,可根据病人得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很少发生副作用。当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时,可以及时终止治疗,或者更换其她熏洗药物,即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就是较安全得疗法之一。

四、熏洗疗法得操作方法

熏洗疗法借助于蒸汽与药物得熏洗,可用于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病症得治疗、在具体实施中药熏洗时,根据操作流程得不同,可将熏洗疗法分为熏洗法、淋洗法、溻渍法;根据具体实施得部位不同,可将熏洗疗法分为全身熏洗法与局部熏洗法。

(一)根据具体操作流程分类

1.熏洗法: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水煎煮,过滤去渣后,将药液倒入容器中(脸盆、水桶、浴盆或浴缸),将患病部位置于药物蒸汽上直接熏蒸。为了保持疗效,多在熏蒸部位之外加上塑料薄膜或布单,以避免药物蒸汽散失与温度降低过快导致熏蒸效果降低。待药液温度降低(以不烫为度)时,将患部浸入药液中洗浴或淋洗患部、熏洗完毕后,迅速用干毛巾拭去身体或患部上得药液或汗液,用适宜物品盖住患部或身体、此法多用于治疗全身疾病。

2.淋洗法: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水煎汤,过滤去渣后,趁热装入小喷壶或小嘴茶壶内,连续不断地淋洗患处,或用消毒纱布蘸药汤连续淋洗患处。淋洗时,可用手轻轻按伤口四周,用镊子持消毒棉球擦拭伤口得脓液,使脓液及坏死组织随药汤而出,以淋洗干净为度。淋洗完毕后,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常规换药。此法多用于治疗疖、痈破溃流脓或创伤感染、皮肤溃疡等,尤其就是发生于腹部及腰背部者、

3、溻渍法: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水煎煮,过滤去渣后,将药液倒入盆中,于盆上放置带孔横木架,将患肢放在横木架上,外盖布单或毛巾,不使热气外透,进行熏蒸,待药

汤不烫时,再用消毒纱布、干净布或干净毛巾,蘸药汤热渍患处,稍凉时再换热汤,连续乘热溻渍患处。此法多用于治疗四肢或头面部得疾患。

(二)根据治疗疾病得范围及熏洗部位分类

1. 全身熏洗法:将煎煮后得药液后倒入容器(浴盆或浴池)中,先在盆内放一小木凳,高出液面10cm左右,令患者坐在小木凳上面,外罩塑料薄膜或布单,勿使热气外泄,使入浴者头部外露,进行熏疗。待药液不烫时,患者浸于药液内,再淋洗、浸渍全身,以汗出为度、熏洗疗法多用于全身疾病得治疗。

2、局部熏洗法:根据熏洗部位得不同,可将局部熏洗法分为头面熏洗法、眼熏洗法、手足熏洗法、坐浴熏洗法。

(1)头面熏洗法:将药物煎液倒入清洁消毒得脸盆中,先俯首与面盆保持一定得距离,趁热熏蒸面部,待药液温度适宜后,进行沐发、洗头、洗面、此法多用于治疗头面疾病,但面部急性炎症性渗出明显得皮肤病应慎用。

(2)眼熏洗法:将所选用药物煎煮滤清后,倒入小杯子中,先俯首,使眼杯与眼窝边缘

紧紧贴住,然后仰首,并频频瞬目,进行熏蒸。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用消毒纱布或棉球浸药液,不断淋洗眼部。使用时,洗剂必须过滤,以免药渣进入眼内。一切器皿、纱布、棉球等必须消毒、此法多用于治疗眼科疾病,眼部有新鲜出血与恶疮者忌用。

(3)手足熏洗法:将所选药物加水煎煮,然后将滤过得药液倒入瓷盆或木桶内,外罩布单,将患处手足与容器封严,趁热熏蒸,然后待药液温后浸洗手足,洗足时可以用手摩擦双足得穴位。水温以50℃~60℃为宜。根据患病部位得不同,决定药液量得多少,如洗足以药液浸没两足踝部为宜。此法多用于治疗四肢疾病。

(4)坐浴熏洗法:将所需药物煎汤后,去渣,趁热将药液置盆中,先熏蒸,待药液温度适

宜时,浸洗肛门或阴部、药液温度以40℃~50℃为宜、此法多用于治疗肛门及会阴部位疾病。对肛门脓肿已化脓者,则应先手术切开引流后,再行坐浴熏洗疗法、

五、熏洗疗法得注意事项

中药熏洗疗法方便易行,疗效确切。然而,在具体实施时,还需在辨证论治、合理用药得基础上,采用正确、安全得熏洗方法,以免不良反应得发生、

1.确保用药安全:在选择熏洗得中药时,对皮肤有刺激性或腐蚀性得药物不宜使用,若生半夏、鸦胆子等;作用峻猛或有毒性得药物,如乌头、附子等,应根据病情,严格控制用量、用法。未提及可内服得中药,一律禁口服,并且防止药液溅入口、眼、鼻中。

2. 注意药物煎煮方法:煎药得过程中,需注意不同得中药在煎煮方法上有一定得差别,鱼腥草、薄荷、荆芥、藿香、佩兰等宜后下,石决明、生附子、石膏等宜先煎,苍耳子、蒲黄、车前子等宜包煎,从而保证药物疗效得发挥。

3.保暖避风:熏洗治疗时,冬季应注意保暖,夏季要避免风吹、全身熏洗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旺盛,全身温热出汗,必须待汗解,穿好衣服后再外出,以免感冒。

4。温度适宜:熏洗得具体温度应按熏洗部位、病情及年龄等因素而定、一般以不烫为宜,不可太热,以免发生皮肤烫伤。在熏洗过程中,药汤必须保持一定得温度,药汤不宜过冷,否则不利于药物吸收、如果药汤稍凉时,可再加热,这样使用持续温热得药物进行熏洗,疗效更佳。

5、饥饱适中:空腹、疲劳时洗浴易发生低血糖休克,饱腹洗浴则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因此饱食、饥饿时,以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洗浴。

6.熏洗禁忌: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肾脏病等患者,忌用熏洗疗法。妇女月经期间不宜进行洗浴或坐浴。

7、注意观察:尽管熏洗疗法安全方便,但在具体实施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得病情就是否有缓解。若患者无效或病情加重,则应立即停止熏洗,并改用其她治疗方法。若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应立即停止熏洗,并给予对症处理。在全身熏洗过程中,若患者发生不适时,应停止洗浴,让患者卧床休息,必要时上医院就诊

中药熏洗法

中药薰洗操作流程图

中药薰洗操作评分标准单位科室姓名 主考教师考核日期

[物品准备] 治疗车1、治疗盘1、中药液、胶单、中单、大毛巾、小毛巾、水温计、治疗卡、擦手液、渭良伤科由 [概念]: 薰洗法—是利用中药煎汤趁热在患难与共处进行薰洗、热洗或浸泡的方法。 [目的]: 止痛消炎、利水消肿、活血祛瘀、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操作方法] (一)熏法 熏法是采用加热后的药物热气熏蒸肌肤(患处和特定的部位),使皮肤毛孔扩张,药气自毛孔而入,加上热气的作用,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治疗、预防疾病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 (二)洗法 洗法是用中草药的药液直接清洗或浸泡患处体表及特定部位,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并被表皮吸收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 (三)蒸法 蒸法是利用中草药在煎煮过程中产生的蒸汽熏蒸患处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 (四)气雾吸入 气雾吸人法是将制成气雾状的药物直接通过口、鼻吸人呼吸道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 (五)浸泡法 浸泡法是指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 [操作要领] 1.注意水的温度:40-45度,薰时大于45度,待40-45度后再用洗。 2.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太大力引起疼痛。 3.皮肤有伤口、有皮肤病的禁用薰洗法,以免引上伤口感染和传染。 4.每日1-2次。 5.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关门窗;要保持病人的自尊,必要时要加屏风。 6.操作时间为全过程30分钟。 [病情观察] 1.注意病人的反应,如皮肤有无红肿,有无过敏。 2 1、为什么要注意面色和呼吸的变化呢: 答:有些人对某些中药液有过敏反应,出现过敏反应的主要表现为: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喉头水肿和肺水肿引起,表现为胸闷、气促伴濒死感。

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草药煮制成汤水,利用蒸气 使药性渗入人体,达到疏通经络、温通经络、消肿止痛等治疗目的。下面 将详细介绍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如下: 步骤一:准备中药材 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材。常用的中药材有生姜、草果、艾叶、薰衣草等。将中药材洗净,切碎备用。 步骤二:煮制药水 将切碎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中小火慢慢煮沸。待药 水变浓稠,香味扩散开来时,即可关火。 步骤三:准备熏洗工具 盛装适量药水的盆或桶,大小要合适,能够容纳受治疗部位。可以准 备一个椅子让患者坐在上面,确保患者舒适。 步骤四:开始熏洗 患者将受治疗的部位暴露出来,将药水倒入盆中,患者受治疗部位放 入盆中,保持药水不溢出。患者可以坐在盆边或椅子上,靠近盆,身体尽 量与药水接触。 步骤五:保持熏洗时间 熏洗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左右,可以根据具体状况调整时间。患者 在熏洗过程中可以感到药水的温热,适当增减药水的温度来调整熏洗温度。

步骤六:结束熏洗 熏洗结束后,将药水倒掉,可以用温水清洗患者的受治疗部位,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步骤七:注意休息 熏洗结束后,患者应该保持休息,避免受风、着凉等不适因素。 注意事项如下: 1.确保熏洗环境安全 进行中药熏洗时,要选择安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易燃易爆的物品。 2.温度适宜 熏洗药水的温度要适宜,不要过热,以免烫伤皮肤。一般来说,药水的温度应该在40-50度之间。 3.注意保持热度 在熏洗过程中,要及时加热药水,保持温度。可以用电热器、火炉等方式进行加热。 4.防止烫伤 进行熏洗时,要小心保护好受治疗部位周围的健康皮肤,避免烫伤。 5.切勿用药过多 熏洗时使用的中药材要控制好用量,不要使用过多,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中药熏洗步骤

中药熏洗步骤 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通过药物煎煮后产生的蒸汽熏蒸和药液淋洗身体,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以下是中药熏洗的详细步骤: 1.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中医辨证,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中药熏洗的药物选择应根据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 2. 药物准备: 将所选的中药药材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对于一些质地较硬的药材,如矿石类、动物甲壳类,需要先进行煎煮提取有效成分。 3. 煎煮药物: 将清洗干净的药材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水。通常第一煎水量要没过药材5-10厘米,采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煎煮过程中要注意搅拌,防止药物煎煮不均。 4. 过滤药液: 将煎煮好的药液通过细筛或纱布过滤,收集药液。对于一些需要提取特殊成分的药材,可能需要采用多次煎煮的方法。 5. 调整药液浓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熏洗部位,调整药液的浓度。如果药液过于浓缩,可以适当加入温水稀释;如果药液过于稀释,可以再次煎煮浓缩。 6. 熏蒸: 将调整好浓度的药液倒入熏蒸器中,加热产生蒸汽。患者应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烫伤。熏蒸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舒适,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熏蒸。 7. 淋洗: 待药液温度降至适宜温度(一般在37-40℃左右),将药液均匀淋洗或浸泡患者的全身或局部患处。淋洗过程中,可以适当按摩,以增强药物的作用。 8. 洗浴: 在熏洗结束后,患者可以进行温水洗浴,将身上的药液残留物清洗干净。 9. 注意事项: (1)在熏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患者应保持空腹状态,避免进食。 (3)避免在月经期间进行熏洗。 (4)对于皮肤有破损、感染、过敏等情况的患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精讲

中药熏洗疗法 一、历史渊源 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部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称之为“气熨”、“溻渍”或“淋洗”等。早在《金匮要略》中已经记载:“狐惑之为病,……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 二、机理 中药熏洗疗法,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作用。 三、适应症 适用于内痔脱垂、嵌顿、术后水肿、外痔肿痛、脱肛、肛周湿疹等。 四、禁忌症 1.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2.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3.内痔出血量较大时,缝合伤口术后禁用。 五、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约1500ml左右。 2.患者准备:排净大小便。 3.一般在药中加水1500ml左右,沸后20分钟,在将芳香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4.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暴露患者臀部,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臀部坐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5.无菌纱布擦干。 6.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

增加熏洗次数。 六、注意事项 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七、应急预案 1.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2.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健康教育处方十 高热病 1、绝对卧床休息。 2、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饮水,每日入液量应大于2500ml。尤其用激素消炎药等药物降温时大量饮水。 4室内通气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5、用酒精、冰袋物理降温时有以下部位禁用冰袋:(1)枕后(2)耳廓(3) 阴囊(4)心前区(5)腹部(6)足心。血小板减少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 6注意口腔卫生,每日应用1/5000洗必泰漱口液含漱。 7退去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着凉。 健康教育处方十一

中医护理之中药熏洗

中医护理之中药熏洗 在中医护理中,中药熏洗是其重要内容,其操作方法相对简单,效果较为明显。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中医护理的中药熏洗。 一、中药熏洗操作方法 中药熏洗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医疗法,旨在通过药物的蒸发和洗涤来调 理身体不适。其运用广泛,从全身的疾病到局部的病症都能寻求到适当的疗效。 1、分类 中药熏洗疗法主要通过三种不同的流程来实施:熏洗、淋洗与溻渍。每种方 式所适用的场景和效果略有不同。 熏洗法:熏洗法即通过药液的蒸汽直接熏蒸患部或全身。 淋洗法:将经过煮煎和过滤的药液,逐渐淋洗于患部或全身上。 溻渍法:通过药液浸泡的方式使药物渗透至患处。 除此之外,中药熏洗还可以根据疗效的不同部位分为全身熏洗和局部熏洗两种。 2、全身熏洗法 全身熏洗主要用于全身性的疾病治疗,操作较为复杂: 药物准备:挑选适当的药物放入适当的容器中,加水煎煮并过滤渣滓。 蒸汽熏蒸:药液倒入大型容器中,患者将身体或患病部位置于药物蒸汽上方,用塑料薄膜或布巾保持温度。 温度控制:待药液降至适宜的温度时,开始浸入药液中洗浴或淋洗。

清洁患部:熏洗后需用干净毛巾迅速擦干身体或患部,避免药液或汗液的残留。 3、局部熏洗法 局部熏洗一般适用于四肢或某一特定部位的治疗。常见的如手足熏洗法: 药液准备:选择合适药物,用水煮煎30分钟,然后倒入容器中。 局部熏蒸:利用热药液蒸汽,对患部手足进行熏蒸,外部封严防止蒸汽散失。 穴位按摩:药液温后,浸洗手足时可配合穴位按摩或毛巾湿敷擦洗。 水温控制:水温宜控制在50℃~60℃之间,量以浸没患处为准。 二、中药熏洗疗法的注意事项 1、确保药物使用的完全安全 在选择用于熏洗的中草药时,必须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和效用。切忌使用那 些对皮肤有刺激性或具有腐蚀性质的药材,比如生半夏和鸦胆子等。对于效用峻 猛或带有毒性的药物,如乌头、附子等,还需按照确诊的病症来严格控制用量和 使用方式。此外,一些未明确可用于内服的药材必须禁止口服,同时要防止药液 在操作过程中溅入口、眼、鼻等敏感部位。 2、对煎煮过程的精准控制 煎煮中药的过程中,不同药材的煎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鱼腥草、 薄荷等宜于煎煮的后期加入,而石决明、生附子等则应在煎煮的早期阶段进行煮制。另外,苍耳子、蒲黄等药材最好包裹后煎煮。这样的细致操作能确保药物的 疗效得到完整的体现,最大化地发挥其医疗作用。 3、环境温度与风向的合理控制 在进行中药熏洗治疗时,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冬季时,患者应注意 保持身体温暖,避免受寒;夏季则应防止风吹,因为全身熏洗后皮肤血管会扩张,

中医熏洗疗法的原理

中医熏洗疗法的原理 中医熏洗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它通过使用草药的烟气或草药煮 熏的水汽来治疗疾病。该疗法基于中医理论,主要通过热力和草药所含的 药效成分来调理人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熏 洗疗法的原理。 首先,热力疗法是中医熏洗疗法的基础。热力可以通过扩张血管、促 进血液循环,以及增强新陈代谢来起到治疗作用。中医独特的拔罐疗法便 是运用了热力疗法,通过在皮肤上施加负压,使局部出现瘀血,进而扩张 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氧气供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熏洗疗法同 样也利用了热力疗法,通过药材的热汽或烟气浸透到患者的身体,使皮肤 的微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病变局部的代谢和营养供应。 其次,草药药效也是中医熏洗疗法的重要原理。中草药的药效主要源 于其所含的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甙类、生物碱等。这些活性成分可以 通过药物的烟气和水汽途径进入人体皮肤和经络,达到特定的治疗效果。 比如,一些具有杀菌抗炎作用的草药可以通过烟气途径进入人体,对皮肤 上的炎症和感染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另外一些活血化瘀的草药可以通过 草药煮熏的水汽直接进入皮肤深层和经络,刺激穴位,改善血液循环,消 除淤血和瘀血。 最后,中医熏洗疗法也依赖于经络穴位的作用。中医认为,人体内部 存在着一种通络系统,经络通过全身、内外脏腑,将体内的精气血液输送 和调节各个组织器官。熏洗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达到调理经络 和脏腑功能的作用。熏洗疗法的热气和烟气会聚集在经络的穴位上,然后 渗入皮肤深层和经络,进而刺激经络,消除淤血和瘀血,恢复经络的通畅。

综上所述,中医熏洗疗法的原理主要包括热力疗法、草药药效和经络 穴位作用。通过这些原理的综合作用,熏洗疗法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同时,熏洗 疗法还具有简单易行、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熏洗疗法仍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适 合每个人,因此,患者在接受熏洗疗法时,应该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接 受专业的诊疗。

中药熏洗作用及适用范围

中药熏洗作用及适用范围 前言 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将从中药熏洗的定义、作用机制、适用范围以及常用中药熏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定义与作用机制 中药熏洗是将中药材制成熏洗剂,通过皮肤吸收或直接作用于患处,以达到治疗疾病、舒缓症状的目的。中药熏洗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产生疗效: 1.经络疏通:通过中药成分的渗透作用,促进经络的疏通,改善气血运行, 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2.消炎镇痛:中药熏洗剂中的药物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肿胀和 疼痛。 3.杀菌和抗感染:一些中药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能够对感染 部位进行杀菌,促进伤口愈合。 4.促进新陈代谢:中药熏洗能够促进患处的新陈代谢,加速伤口愈合,恢复 组织功能。 适用范围 中药熏洗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的治疗,下面将具体介绍几种常见的适应症: 1. 皮肤病 中药熏洗对于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等皮肤病的治疗非常有效。它能够改善皮肤的湿疹、干燥、瘙痒等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2. 骨关节疾病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滑膜炎等骨关节疾病,中药熏洗能够通过疏通经络、消炎镇痛的作用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关节肿胀。

3. 呼吸道疾病 中药熏洗也适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通过熏洗作用,中药能够渗透到呼吸道黏膜,起到消炎、祛痰、平喘的作用。 4. 神经系统疾病 中药熏洗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如面瘫、神经痛等。它能够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等作用,促进神经的恢复和修复。 常用中药熏洗方法 中药熏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熏洗方法: 1. 湿敷法 将熏洗剂涂抹在棉布上,然后敷在患处,用保鲜膜包裹密封,保持20-30分钟。这种方法适用于面部、背部等部位的湿疹、痤疮等疾病的治疗。 2. 薰蒸法 将中药熏洗剂倒入蒸锅中,加热蒸汽,让患者面对蒸汽进行蒸熏。这种方法适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3. 温浴法 将中药熏洗剂加入温水中,患者将患处或全身浸泡在中药水中进行熏洗,每次15-30分钟。这种方法适用于全身性皮肤病的治疗,如银屑病、荨麻疹等。 4. 洗浴法 将中药熏洗剂加入温水中,患者使用中药水进行患处洗浴,每次15-30分钟。这种方法适用于局部皮肤病的治疗,如湿疹、痤疮等。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药熏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中药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熏洗疗法历史悠久,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熏洗疗法是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强身保健的方法,尤为历代医家重视。中药熏洗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优点,尤其对湿疹、荨麻疹、软组织挫伤、冻疮等军队常见病、多发病疗效较好,值得在基层军队推广应用。熏洗疗法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把中药煎煮后,先利用蒸汽熏蒸,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一般而言,熏洗疗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熏洗疗法包括烟熏、蒸汽熏和药物熏洗三种方法,狭义的熏洗疗法仅指药物熏洗。 一、熏洗疗法的作用 中药熏洗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同内治法一样,均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的功效,可使得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重新调整和改善,促进机体的恢复,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1.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的初期,局部红肿热痛,炎症浸润比较明显,热毒壅盛,可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紫花地丁、青黛、贯众、大青叶、土茯苓、鱼腥草、大黄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进行熏洗,控制局部炎症。热毒较甚,兼有血瘀证时,还可配伍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等凉血活血药物,加强疗效,促进局部炎症渗出物早日吸收而散瘀消肿。 2.活血排脓,敛疮生肌:若肿疡已成,脓成尚未溃破或正气亏虚不能托毒外出者,可配伍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等透脓托毒药,以达到促进患处早日液化成脓、脓出毒泄、肿痛消退的目的。对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已溃脓、烫伤感染或慢性溃疡等,可用苦参、黄柏、金银花、黄芩、生甘草等清热解毒药物,同时配伍乳香、没药、当归、黄芪等活血祛瘀生肌收口药物煎汤乘热浸泡患处,既能杀菌消炎,清洁创面减轻感染,同时也能使患部充血,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状况,有助于伤口愈合。 3.活血通络,行气止痛:软组织损伤(挫伤或扭伤)时,因瘀血积聚,常有肿胀、疼痛和关节运动功能障碍,或骨折愈合遗留关节僵硬、肌腱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及机体功能障碍时,可使用威灵仙、独活、川乌、草乌、伸筋草、当归、红花、川芎、赤芍、乳香、没药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

中药熏洗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药熏洗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消毒解热、杀虫止痒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面、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2、治疗妇女会阴部痛痒等症状。 三、禁忌症 月经期、孕妇禁用。 四、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200ml、坐浴椅、盆、水温计、小毛巾、热水壶、弯盘。 六、操作步骤 1、遵医嘱配制药液。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医嘱,做好解释。 3、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4、药液200ml加水200ml至盆内,测量水温熏蒸温度为50-60度;熏蒸时间为10分钟,浸泡时间为20分钟。 5、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记录皮肤的情况,舒适程度。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遵医嘱实施中药熏洗。 2.护理评估 (1)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2)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 (3)孕妇及经期妇女不宜坐浴及外阴部熏洗。 (4)心、肺、脑病患者,水肿患者,体质虚弱及老年患者慎用。 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熏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4.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 5.暴露熏洗部位,注意遮挡,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隐

私。 6.熏蒸药液温度以50~70℃为宜,当药液温度降至37~40℃时,方可坐浴、冲洗,以防烫伤。 7.熏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 8.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调节药液温度。 9.中药熏洗后要休息30分钟方可外出,防止外感。 10.操作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若有不适,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处理。 11.操作完毕后,记录中药熏洗时间、温度及熏洗处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 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 1.适应症 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 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2.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煎汤外洗 5.禁忌症 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 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灌肠疗法规范 1、适应症 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 2.作用通便、降浊、排毒。 3、辨证用药选取生大黄、蒲公英、木香、红花、生龙牡、丹参等药物,可根据病情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者厚朴、枳壳等药物加减。 4、治疗方法一般采用的有保留灌肠、高位灌肠、不保留灌肠等。 5、禁忌症 ①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严重痔疮者 ②早期妊娠、肠道手术后、不明原因肠出血者 ③精神障碍者。

三耳穴贴敷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糖尿病、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2.作用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 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②皮肤破损 四穴位注射 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2.作用缓解消渴肠病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营养神经,改善消渴痹症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3.选穴足三里 4.治疗方法消渴肠病腹痛654-2穴位注射,以解痉止痛。消渴痹症甲钴胺、维生素B1穴位注射以营养神经。 5、禁忌症 ①有晕针史者 ②精神障碍者 ③有出血性疾病者 五中药贴敷 1. 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适用于糖尿病肠病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等。各种病症眩晕、高血压病。

中药熏洗作用及适用范围

中药熏洗作用及适用范围 一、前言 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它利用中草药的特殊成分和功效,通过熏蒸或浸泡等方式作用于人体表面或局部,达到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温通经络、消肿止痒等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熏洗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二、中药熏洗的作用 1. 清热解毒 中药熏洗可以通过蒸发挥发的方式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渗透到皮肤表面,从而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例如,采用黄芩、连翘等清热泻火类中草药进行熏洗可以有效缓解皮肤湿毒引起的红肿、潮湿和发疹等问题。 2. 祛风止痛 某些中草药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如川芎、桂枝等。这些中草药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表面或者温通经络达到祛风止痛的目的。

3. 温通经络 采用温热的中药熏洗,可以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温通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例如,采用桂枝、当归等温通经络类中草药进行熏洗可以有效缓解寒性疼痛和经期不调等问题。 4. 消肿止痒 某些中草药具有消肿止痒的功效,如苦参、黄柏等。这些中草药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表面或者温通经络达到消肿止痒的目的。 三、中药熏洗的适用范围 1. 皮肤湿毒 皮肤湿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它表现为皮肤潮湿、红肿发疹、剧烈瘙痒等。采用清热泻火类中草药进行中药熏洗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2. 风寒湿性关节炎 风寒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局部红、肿、热、疼为主要表现的风湿

性关节炎。采用温通经络类中草药进行中药熏洗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3. 经期不调 经期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它表现为月经量、周期和时间的异常。采用温通经络类中草药进行中药熏洗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4. 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它表现为皮肤干燥、红肿发疹、剧烈瘙痒等。采用消肿止痒类中草药进行中药熏洗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四、注意事项 1. 中药选择 在选择中草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中草药,避免过敏或者不良反应。 2. 温度控制

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疼痛和行动不便,而中药熏蒸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 中药熏蒸疗法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而且效果持久。它通过促进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不是通过药物或其他外部手段。中药熏蒸疗法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在进行中药熏蒸疗法时,患者需要前往专业的中医诊所或医院,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疗法,它可以缓解多种疾病的症状,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如果大家正在遭受疼痛或行动不便的困扰,不妨尝试一下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因其独特的疗效和温和的治疗方式而备受推崇。本文将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理解其价值和潜力。

中药熏蒸疗法通过加热中药材产生蒸汽,再利用这些蒸汽熏蒸患者的身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熏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多个领域。 中药熏蒸疗法的原理可以追溯到传统的中药学和物理学。在中药学中,不同的药材具有不同的药性和功效,通过科学配比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物理学认为,熏蒸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等。中药熏蒸疗法还涉及到化学反应,例如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 在临床应用方面,中药熏蒸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例如,内科领域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外科领域的关节炎、肌肉劳损等疾病,妇科领域的痛经、产后恢复等疾病,以及五官科领域的鼻炎、喉炎等疾病。中药熏蒸疗法还被用于美容养颜、保健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中药熏蒸疗法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材,并进行科学配比。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加热,煮沸后产生蒸汽。再次,患者脱去衣物,暴露患处,坐在熏蒸仪内接受蒸汽熏蒸。根据患者的感受和病情调整药方和熏蒸时间,治疗结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