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1.目的: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到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

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

中药熏洗疗法 一、历史渊源 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部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称之为“气熨”、“溻渍”或“淋洗”等。早在《金匮要略》中已经记载:“狐惑之为病,……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 二、机理 中药熏洗疗法,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等作用。 三、适应症 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等。 四、禁忌症 (一)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二)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五、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六、注意事项 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七、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熏洗法 一、定义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目的 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证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 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所有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五、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病人体质及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病人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病人心理状况. 查看医嘱,转抄治疗卡。

(与评委)核对:1床张三右手腕扭伤外科消肿洗液熏洗一次。•大姐您好,我是你的管床护士,我叫xxx,您今天的治疗由我来做。为了更有效的核对,请您告诉我您的床号和姓名。 •大姐,我来看一下您的腕带。 •由于您右手腕扭伤,红肿疼痛,遵医嘱予消肿止痛治疗,附于外科消肿洗液熏洗一次,以减轻肿胀,缓解疼痛。您受伤超过24小时了吧。您以前做过熏洗治疗吗?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在薰洗过程中请您不要随意移动肢体,如果您感觉药液温度过高请及时告诉我,以免引起烫伤。 •来张姐我看一下您的右手腕部皮肤情况,局部皮肤红肿压痛,无破损.张姐,您以前对药物有过敏的吗?请问您怀孕了吗?不是在经期吧? •面向评委口述,患者神清精神可,右手腕部皮肤红肿压痛,无破损.无药物过敏史,既往体健,能配合此项操作. 六、熏洗法操作 1.洗手,准备用物,核对药液名称及有效期.口述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2。张姐,我来给您做熏洗了,您准备好了吗?请您不要紧张.张姐,我来帮您把袖子卷上去吧,以免弄湿了。 3。配制药液,消肿洗液与热水按1:1比例配好,测量温度,在50摄氏度到70摄氏度之间。 4。将熏洗盆放于床头桌或床旁椅上,张姐来把手腕部放在熏洗盆上方。感觉烫吗,您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吗,如果有什么不适,请及时告诉我,我会立即停止的.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中药熏蒸是一种通过煎汤并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也称为熏洗疗法。它可以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 中风后出现的症状,如半身不遂、肢体强痉、肢体瘫软、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关节肿胀、疼痛等,都可以通过中药熏蒸来缓解。 操作步骤 一、准备物品 需要准备毛巾(浴巾)、拖鞋、中药液、熏洗桶、熏洗锅或熏蒸机、水温计等物品,根据熏洗部位选用以上物品。

二、操作方法 1、四肢熏洗法 1)将一次性药液袋放入熏洗桶内,倒入煎好的药液,加 热水至所需容量。 2)患肢架于桶上,盖上有孔木盖,用毛巾围盖患肢及桶,使药液的蒸气熏蒸患部。 3)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毛巾测试药液温度,将患部浸入药 液中泡洗。 4)熏洗完毕后,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 并保持局部保暖。 2、局部熏洗法 1)将药袋放入熏洗锅内,加水至所需容量,加热。

2)患者躺在熏蒸床上,暴露熏洗部位,用毛巾盖住患部,使药液的蒸气熏蒸患部。 3)熏洗完毕后,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 并保持局部保暖。 4)整理床铺,清洁物品。 3、全身熏洗法 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整按键设置温度与时间。 2)将煎好的药液倒入熏蒸机内的药液,至所需容量。患 者坐在熏蒸机内,调整姿势至舒适位,盖好机盖,打开熏洗键按钮,开始熏洗。 3)熏洗完毕后,清洁皮肤,打开机盖,擦干,观察皮肤 情况,并保持全身保暖。

三、注意事项 1、熏蒸时要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暖避风,暴露部分尽可 能加盖衣被。 2、熏洗时药液不可过热,以防烫伤皮肤。 3、如果有包扎的病变,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应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好。 4、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全身熏洗及坐浴法。

中医护理之中药熏洗

中医护理之中药熏洗 在中医护理中,中药熏洗是其重要内容,其操作方法相对简单,效果较为明显。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中医护理的中药熏洗。 一、中药熏洗操作方法 中药熏洗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医疗法,旨在通过药物的蒸发和洗涤来调 理身体不适。其运用广泛,从全身的疾病到局部的病症都能寻求到适当的疗效。 1、分类 中药熏洗疗法主要通过三种不同的流程来实施:熏洗、淋洗与溻渍。每种方 式所适用的场景和效果略有不同。 熏洗法:熏洗法即通过药液的蒸汽直接熏蒸患部或全身。 淋洗法:将经过煮煎和过滤的药液,逐渐淋洗于患部或全身上。 溻渍法:通过药液浸泡的方式使药物渗透至患处。 除此之外,中药熏洗还可以根据疗效的不同部位分为全身熏洗和局部熏洗两种。 2、全身熏洗法 全身熏洗主要用于全身性的疾病治疗,操作较为复杂: 药物准备:挑选适当的药物放入适当的容器中,加水煎煮并过滤渣滓。 蒸汽熏蒸:药液倒入大型容器中,患者将身体或患病部位置于药物蒸汽上方,用塑料薄膜或布巾保持温度。 温度控制:待药液降至适宜的温度时,开始浸入药液中洗浴或淋洗。

清洁患部:熏洗后需用干净毛巾迅速擦干身体或患部,避免药液或汗液的残留。 3、局部熏洗法 局部熏洗一般适用于四肢或某一特定部位的治疗。常见的如手足熏洗法: 药液准备:选择合适药物,用水煮煎30分钟,然后倒入容器中。 局部熏蒸:利用热药液蒸汽,对患部手足进行熏蒸,外部封严防止蒸汽散失。 穴位按摩:药液温后,浸洗手足时可配合穴位按摩或毛巾湿敷擦洗。 水温控制:水温宜控制在50℃~60℃之间,量以浸没患处为准。 二、中药熏洗疗法的注意事项 1、确保药物使用的完全安全 在选择用于熏洗的中草药时,必须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和效用。切忌使用那 些对皮肤有刺激性或具有腐蚀性质的药材,比如生半夏和鸦胆子等。对于效用峻 猛或带有毒性的药物,如乌头、附子等,还需按照确诊的病症来严格控制用量和 使用方式。此外,一些未明确可用于内服的药材必须禁止口服,同时要防止药液 在操作过程中溅入口、眼、鼻等敏感部位。 2、对煎煮过程的精准控制 煎煮中药的过程中,不同药材的煎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鱼腥草、 薄荷等宜于煎煮的后期加入,而石决明、生附子等则应在煎煮的早期阶段进行煮制。另外,苍耳子、蒲黄等药材最好包裹后煎煮。这样的细致操作能确保药物的 疗效得到完整的体现,最大化地发挥其医疗作用。 3、环境温度与风向的合理控制 在进行中药熏洗治疗时,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冬季时,患者应注意 保持身体温暖,避免受寒;夏季则应防止风吹,因为全身熏洗后皮肤血管会扩张,

中药熏洗步骤

中药熏洗步骤 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通过药物煎煮后产生的蒸汽熏蒸和药液淋洗身体,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以下是中药熏洗的详细步骤: 1.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中医辨证,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中药熏洗的药物选择应根据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 2. 药物准备: 将所选的中药药材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对于一些质地较硬的药材,如矿石类、动物甲壳类,需要先进行煎煮提取有效成分。 3. 煎煮药物: 将清洗干净的药材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水。通常第一煎水量要没过药材5-10厘米,采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煎煮过程中要注意搅拌,防止药物煎煮不均。 4. 过滤药液: 将煎煮好的药液通过细筛或纱布过滤,收集药液。对于一些需要提取特殊成分的药材,可能需要采用多次煎煮的方法。 5. 调整药液浓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熏洗部位,调整药液的浓度。如果药液过于浓缩,可以适当加入温水稀释;如果药液过于稀释,可以再次煎煮浓缩。 6. 熏蒸: 将调整好浓度的药液倒入熏蒸器中,加热产生蒸汽。患者应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烫伤。熏蒸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舒适,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熏蒸。 7. 淋洗: 待药液温度降至适宜温度(一般在37-40℃左右),将药液均匀淋洗或浸泡患者的全身或局部患处。淋洗过程中,可以适当按摩,以增强药物的作用。 8. 洗浴: 在熏洗结束后,患者可以进行温水洗浴,将身上的药液残留物清洗干净。 9. 注意事项: (1)在熏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患者应保持空腹状态,避免进食。 (3)避免在月经期间进行熏洗。 (4)对于皮肤有破损、感染、过敏等情况的患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中药熏洗的评分标准-操作流程(口述)-注意事项

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分数: 项目内容分值扣分标准扣 分将中草药熙汤,趁热在患处皮肤进行熏烝、淋洗、浸泡6少_点-2目的以达到疏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用物治疗盘、熏洗盆及药液、温度计、一次性治疗巾、一次 准备性手套、纱布、弯盘、毛巾、手消剂5少一样-0.5素质仪表大方,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5少_点-1要求环境要求: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使用隔帘4少一点-1 1.核对医嘱。3未核对-3 2.核对床号、姓名、诊断,做好介绍解释,取得配合。10评估不全面酌 情 3.嘱排空大小便,取适宜体位,关闭门窗,使用隔帘。4少一点-1 4.测温度:测药液温度55 C,适宜熏蒸治疗。2温度/、适宜-2 5.熏蒸:卷裤脚,双脚放在熏洗架上,围治疗巾,注意6沾湿衣物-2 保暖,询1可有无不适。未围巾-2操未询问-2 6.观察:熏蒸5~10分钟,随时观察皮肤情况。4时间不适宜-2 未观察-2作7.熏蒸时间到了,解开治疗巾,放黄色垃圾袋。2用物放置错-1 8.再次测温度:测温度40 C,适宜熏洗。4温度/、适宜-2 药量不适宜-2 步9.淋洗:将双足轻轻放入药液中,询问温度是否适宜。6手法错误-4 未询问-2 戴手套用纱布淋洗双足,询1可有无不适。4未戴手套-2骤10.淋洗10~15分钟。放纱布到弯盘里,取毛巾擦干双足,8时间不够-4毛巾放治疗车下层。未擦干-2 用物放置错-2 11. X待注意事项:6少一点-2 ①熏洗后双足注意保暖,避免风寒。 ②平时要多休息,避免久站。 ③要穿一些宽松舒适的鞋袜。 12.整理: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感谢配合。3少一点-1 13.处理用物,洗手,脱口罩。3少一点-1 14.记录:部位、皮肤清洁情况、患者感受、疗效,签名。5少一点-1 技能操作正确、熟练、轻巧。5酌情扣分

中药熏洗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药熏洗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消毒解热、杀虫止痒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面、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2、治疗妇女会阴部痛痒等症状。 三、禁忌症 月经期、孕妇禁用。 四、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200ml、坐浴椅、盆、水温计、小毛巾、热水壶、弯盘。 六、操作步骤 1、遵医嘱配制药液。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医嘱,做好解释。 3、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4、药液200ml加水200ml至盆内,测量水温熏蒸温度为50-60度;熏蒸时间为10分钟,浸泡时间为20分钟。 5、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记录皮肤的情况,舒适程度。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遵医嘱实施中药熏洗。 2.护理评估 (1)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2)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 (3)孕妇及经期妇女不宜坐浴及外阴部熏洗。 (4)心、肺、脑病患者,水肿患者,体质虚弱及老年患者慎用。 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熏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4.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 5.暴露熏洗部位,注意遮挡,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隐

私。 6.熏蒸药液温度以50~70℃为宜,当药液温度降至37~40℃时,方可坐浴、冲洗,以防烫伤。 7.熏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 8.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调节药液温度。 9.中药熏洗后要休息30分钟方可外出,防止外感。 10.操作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若有不适,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处理。 11.操作完毕后,记录中药熏洗时间、温度及熏洗处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 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熏蒸技术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熏蒸技术 中药熏蒸技术是借用中药热力及药理作用熏蒸患处的一种外治技术。以中药蒸气为载体,辅于温度,湿度,力度的作用,促进局部的血液及淋巴的循环,有利于局部水肿及炎症的吸收,消除局部肌纤维的紧张和痉挛。临床广泛应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骨伤科、妇科、皮肤科及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当中。 一、基本操作方法 1.烟气熏法:利用所取药物,或研粗末,置于火盆或火桶中;或用纸片,将药末摊于纸上并卷成香烟状,点燃熄灭后而产生的烟气,对准某一特定部位进行反复熏疗,以达到治疗作用。也可用于室内的消毒灭菌,以预防疾病为目的。 2.蒸汽熏法:利用所取药物加清水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熏蒸某一特定部位。操作方法:①.取用一种特殊容器,将所用药物置于容器中加清水煎煮后,即对准患处或治疗部

位,边煮边熏;②.取出药液,倒入盆内,再趁热熏蒸。 3.现代“汽雾透皮”技术: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生产出的汽雾透皮设备,可进行全身、四肢及局部的汽雾给药,具有操作简便,保证药物的浓度和温度的稳定等优点。 4.给药温度及时间:一般将蒸汽温度控制在45℃左右,每次熏蒸时间设定为30分钟左右。另有研究证实:较高的熏蒸温度可以明显提高即时的止痛效果及远期治疗效果。但要注意,部分敏感部位不耐受高温,此时要注意降低蒸汽温度在人体体温上下。所以,临床应用时,应视具体情况调节蒸汽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特别提示】高血压、心脏病重症患者慎用,如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后立即停用。 二、常见疾病的熏洗治疗

(一)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瘫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多发于青壮年,多因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复因睡卧当风,感受外邪,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闭阻,手足太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濡养、约束,肌肉纵缓不收而成。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通络。 【组方】牙皂20g,荆芥15g、防风15g,蝉蜕12g、大黄12g、建曲12g。 【操作步骤】将中药装入药罐中,加清水1000~1500ml,煎煮沸后5~10分钟,仍在原煎药容器上,趁热熏蒸患侧面部,并以文火维持药液沸腾,使蒸汽持续而均匀,熏至面部微汗出为止。每次熏30~40分钟,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未愈,可以隔3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3个疗程无效,可改用他法。 (二)关格(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上多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食入即吐。中医认为其病机关键是脾肾虚衰,毒损肾络,其毒主要为湿浊、痰饮、瘀毒、药毒等。病人有时不愿或无法内服药物,此时应用中药熏蒸技术,可促进水、代谢产物等随汗液从皮肤排出,能够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

中药熏洗技术操作规程最新

中药熏洗技术操作规程最新 中药熏洗是中医药治疗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通过中药的熏蒸和水洗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中药熏洗操作规程是指在中药熏洗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疗效的达到。下面是最新的中药熏洗技术操作规程,共计1200字。 第一部分:准备工作(200字) 1. 操作环境准备:选择通风良好、无异味的房间作为操作场所。保持空气流通,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 2. 工具材料准备:准备好中药熏盅、紫外线灯、温度计、计时器、洗涤用具等工具和材料。确保工具材料的清洁和无损坏。 3. 中药配制:根据所需的治疗方剂,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并按照比例进行配制。确保中药的质量和比例的准确性。 第二部分:操作步骤(700字) 1. 洗护准备:首先,准备好患者需要洗护的身体部位,如病患的腿部、背部等。确保洗护部位的清洁和无异味。 2. 中药熏蒸准备:将准备好的中药材放入熏盅中,并将熏盅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使用紫外线灯对中药材进行照射,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3. 熏蒸操作:打开中药熏盅,等待熏气的产生。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控制熏蒸时间和温度。通常情况下,熏蒸时间为15-30分钟,温度为40-50摄氏度。 4. 患者进入:待熏蒸时间结束后,将患者引导至操作场所,并让患者适应环境。确保患者舒适、安全。 5. 洗护操作:将准备好的洗涤用具浸泡于温水中,让患者就位。将温水等温浸泡于患者需要洗护的身体部位,轻轻按摩,保持水温恒定。 6. 洗护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掌握洗护时间。通常情况下,洗护时间为15-30分钟,但不超过40分钟。 7. 洗护细节:在洗护过程中,患者需保持呼吸平稳,不宜过度活动。同时,护理人员需轻柔、有耐心地进行洗涤,并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8. 洗护结束:待洗护时间结束后,将温水放出,并将患者擦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度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9. 患者离开:让患者适应一段时间后,引导患者离开操作场所,确保患者安全。 第三部分:清洁工作(200字) 1. 工具清洁:将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清洁消毒,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2. 空间清洁:对操作场所进行清理,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目的】 中药熏洗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或浸浴,利用药物、水温和蒸汽的理化作用,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通畅气血的功效。 【适应症】 1、痹症导致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 2、腰酸背痛症、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 3、骨关节炎、肌腱炎、筋膜炎、腱鞘炎、脉管炎等; 4、慢性劳损、骨伤科急症期(48h)后的血瘀肿痛、骨折后关节屈伸不利、手指、足趾等各类骨质增生疾病。 5、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常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哮喘、伤风感冒、恶寒发热。 6、体癣湿疹、虫蛟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7、痛经、妇科带下症、阴痒、阴蚀等症。 【操作前准备】 1、遵照医嘱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评估患者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告知患者熏洗的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4、检查熏蒸机性能是否正常,检查电源是否正常。 【操作程序】 ◆自动温控熏洗床 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药液,剪刀,盖被,大毛巾2条,一次性中单,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物品。 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 2、遵医嘱核对药液后倒入熏洗容器,再次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打开电源开关,调节适宜温度。 3、协助患者到熏洗室,铺一次性中单,根据病情或医嘱确定熏洗部位。 4、取舒适卧位,暴露熏洗部位与熏洗容器正上方,盖好盖被,尽量不使热气散发。必要时用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 5、根据病人的皮肤情况及耐受程度,再次调节温度至患者感觉舒适。 6、根据医嘱设定熏洗时间,一般为30分钟。 7、熏蒸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有无不适,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防止烫伤。若

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熏洗法 一.界说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标的一种外治办法. 二.目标 1.缓解患者的关节痛苦悲伤.肿胀.屈伸晦气.皮肤瘙痒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腐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证 月经期.妊妇禁用坐浴. 四.护理及留意事项 1.冬季留意保暖,吐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合适,以防烫伤.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巧操纵进行 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改换消毒敷料. 5.所有物品需干净消毒,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防止交叉沾染. 五.评估 1.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病人体质及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形. 3.女性病人评估胎.产.经.带情形. 4.病人心理状态. 检讨医嘱,转抄治疗卡.

(与评委)查对:1床张三右手段扭伤外科消肿洗液熏洗一次.•大姐您好,我是你的管床护士,我叫xxx,您今天的治疗由我来做.为了更有用的查对,请您告诉我您的床号和姓名. •大姐,我来看一下您的腕带. •因为您右手段扭伤,红肿痛苦悲伤,遵医嘱予消肿止痛治疗,附于外科消肿洗液熏洗一次,以减轻肿胀,缓解痛苦悲伤.您受伤超出24小时了吧. 您以前做过熏洗治疗吗?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淋洗,以达到疏浚腠理,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感化的一种外治办法.在薰洗进程中请您不要随便移动肢体,假如您感到药液温渡过高请实时告诉我,以免引起烫伤. •来张姐我看一下您的右手段部皮肤情形,局部皮肤红肿压痛,无破损.张姐,您以前对药物有过敏的吗?请问您怀孕了吗?不是在经期吧? •面向评委口述,患者神清精力可,右手段部皮肤红肿压痛,无破损.无药物过敏史,既往体健,能合营此项操纵. 六.熏洗法操纵 1.洗手,预备用物,查对药液名称及有用期.口述须要时备浴巾屏风. 2.张姐,我来给您做熏洗了,您预备好了吗?请您没紧要张.张姐,我来帮您把袖子卷上去吧,以免弄湿了. 3.配制药液,消肿洗液与热水按1:1比例配好,测量温度,在50摄氏度到70摄氏度之间. 4.将熏洗盆放于床头桌或床旁椅上,张姐来把手段部放在熏洗盆上方.感到烫吗,您有什么不舒畅的感到吗,假如有什么不适,请实时告诉我,我会立刻停滞的.

中药熏洗技术操作规程培训

中药熏洗技术操作规程培训 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经常被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为了确保中药熏洗的操作规范和技术安全,进行中药熏洗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个完整的中药熏洗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内容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评估等。 一、培训目标 中药熏洗技术操作规程培训的主要目标是: 1. 理解中药熏洗的基本原理和适应症; 2. 学习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 3. 掌握中药熏洗的常用药材和药物配方; 4. 熟悉中药熏洗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5. 提高中药熏洗的技术操作水平。 二、培训内容 中药熏洗技术操作规程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熏洗基本原理:介绍中药熏洗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2. 中药熏洗适应症和禁忌症:详细介绍中药熏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不同疾病的中药熏洗药物选择。

3.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讲解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包括准备工作、操作顺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 中药熏洗配方和用量:介绍中药熏洗常用的药材和药物配方,以及用量的计算和调配方法。 5. 中药熏洗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强调中药熏洗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包括消毒、防护、药品储存和废弃物处理等。 6. 中药熏洗技术的实践演练: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练习,提高中药熏洗技术操作水平。 三、培训方法 中药熏洗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进行,具体包括: 1. 讲座式教学:由专业医师或医学教育者进行专题讲解,介绍中药熏洗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点。 2. 实践演练:组织学员进行中药熏洗的实际操作演示和练习,通过亲身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3. 观摩学习:学员观摩专业医师进行中药熏洗操作,了解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 4. 现场讨论和交流:组织学员进行现场问题解答、讨论和交流,加深对中药熏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书面材料和多媒体资料:提供相关的书面材料和多媒体课件,供学员学习和复习使用。 四、培训评估

中医熏洗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中医熏洗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1、四肢部位熏洗法 1床上铺好橡皮单,将盛有中药液的盆放于橡皮单上。 2将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盖住患肢及盆,使药液蒸汽熏蒸患肢。 3待药液不烫时,将患肢浸泡于盆内,约10分钟。 4泡毕,擦干患肢,撤去橡皮单,药液可留至下次再用一般每剂药液可泡2~3次。 2、眼部熏洗法 1将盛有药液之治疗碗上盖一带孔纱布,将孔对准患眼熏蒸。 2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取纱布蘸药液擦洗眼部。 3洗毕,根据需要用无菌纱布盖住患眼,胶布固定或戴上眼罩。 3、坐浴法 1将盛有煎好的中药液的盆放入坐浴架上,上盖一带孔的木盖。 2让病人暴露臀部,若有创面覆盖,则揭去敷料,将患处对准盖孔,坐于木盖上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撤去木盖,让病人将臀部坐于盆内泡洗。 4洗毕,擦干臀部。如需换药,则上药后敷盖无菌敷料。 1、跌打暖筋洗方 材料:地鳖虫、续断、骨碎补、五加皮、川牛膝各15克,红花、藿香、艾叶、防风、桂枝各10克,伸筋草30克 做法:所有材料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煎汤,趁热熏洗患处。 2、邓氏浴足基本方 材料:生姜6片,生葱根茎6条,川芎、枳壳、升麻、柴胡、红花各10克,桃仁12克,牛膝和赤芍各15克,桑寄生30克,黄芪或五爪龙60克 做法:所有材料放锅中,加适量水煎汤,煎好后加米醋、米酒各50克。 熏洗方法:熏洗后泡患足,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1、熏洗前。在熏洗前要先清洗患处皮肤,这样熏洗后的药水可以进行二次熏洗,不 必倒掉、不会浪费药材。 2、温度要适宜。熏洗时要趁热熏洗,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药汤的温度,如果温度太 高会烫伤我们的皮肤,可以在熏洗前先试一试,如果温度不能忍受就等稍凉时再熏洗。 3、熏洗后。患处熏洗后要用干净的干布擦干,另外,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到风寒侵 袭 1、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的初期,局部红肿热痛,炎症浸润比较明显,热毒壅盛,可用金 银花、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紫花地丁、青黛、贯众、大青叶、土茯苓、鱼腥草、大 黄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进行熏洗,控制局部炎症。 2、活血排脓,敛疮生肌 若肿疡已成,脓成尚未溃破或正气亏虚不能托毒外出者,可配伍黄芪、当归、川芎、 穿山甲、皂角刺等透脓托毒药,以达到促进患处早日液化成脓、脓出毒泄、肿痛消退的目的。对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已溃脓、烫伤感染或慢性溃疡等,可用苦参、黄柏、金银花、 黄芩、生甘草等清热解毒药物,同时配伍乳香、没药、当归、黄芪等活血祛瘀生肌收口药 物煎汤乘热浸泡患处,既能杀菌消炎,清洁创面减轻感染,同时也能使患部充血,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状况,有助于伤口愈合。 3、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软组织损伤挫伤或扭伤时,因瘀血积聚,常有肿胀、疼痛和关节运动功能障碍,或骨 折愈合遗留关节僵硬、肌腱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及机体功能障碍时,可使用威灵仙、独活、川乌、草乌、伸筋草、当归、红花、川芎、赤芍、乳香、没药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熏洗,能改善患部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的紧张压力,同时也能缓解皮肤、肌肉、肌腱及韧带的紧张或强直,早日恢复功能。 4、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疾患,可用荆芥、防风、浮萍、蝉蜕、 地肤子、白鲜皮等祛风止痒药熏洗,能使瘙痒减轻,皮肤肥厚变软,皮疹或增厚病变消散 脱落,逐渐使皮肤恢复正常。对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如手足癣、体癣、股癣等,还可配伍野 菊花、苦参、百部、黄芩、土槿皮、黄柏、土茯苓、蛇床子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杀虫药,增强疗效。 猜你感兴趣: 1.中医艾叶外涂祛斑方法和食疗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