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 同伴互助

小组合作 同伴互助
小组合作 同伴互助

小组合作同伴互助

一、背景介绍

最近我校开展了“以导引学以练促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课题,通过“编制导案,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巡视指导;表达交流,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提质提能”等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帮助,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学会评价、学会创新的教学活动,这与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二者都致力于“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可是由于学生水平有限,不少学生想参与却表达不出来,甚至不敢不想参与。这就需要探索一种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鼓励开口“说话”的办法。我“晒课”的内容是module 1 unit 3 lesson 3 weddings(婚礼),我尝试了“小组合作、同伴互助”活动形式来帮助学生合作与互助。

二、教学案例描述

weddings(婚礼)的学习内容为学习、了解、比较印度尼西亚和希腊的婚庆习俗。为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本土婚庆习俗和文化,我组织学生4人一组,利用周末时间向家人或通过其它途径了解当地的婚庆习俗。学生返校后,每个小组推1人为主汇总,并在课堂上进行陈述。

在当天”晒课”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许多学生谈到了非常细节的习俗,如缘萍同学谈到新郎迎接新娘时要带一把红雨伞,一路打开接到洞房,表示新郎以后要为新娘“遮风挡雨”;

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东巩镇双坪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受各国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实践中去,并有效地将其运用到各种学科的教学之中。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地各校在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探究性品质,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深刻性和灵活性。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助,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扩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课堂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中的首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功能,促进了个体学习,使合作学习与个性化自主学习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很多专家、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其成功的经验给了我们如下启示:合作学习应该是严密而有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多方位的交流与互动,即交互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有效的,即要求做到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当然,在探索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学生犹如天马行空,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有的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过于格式化,合作学习成了学生开小会等。 有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了《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为我校在小组探究学习中创出一条新路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开展“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全体教师能意识到自主课堂在现代教育中的决定作用,有了自主课堂才能既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才敢

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教师必须通过专业发展更新自己的专业结构和内容。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之一的同伴互助有助于教师把培训获得的知识、技能向课堂及教学行为的转化。小学教师同伴互助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科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专业化同伴互助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认识到,教育创新必须与教师的发展同步。因此,教师专化成长就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名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长的有效途径,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更重要的是,同伴互助有助于突破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绝,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新型的学校文化,而这种新型的学校文化又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一、同伴互助的含义 同伴互助对应于英语中peer coaching。与peer instruction(同伴指导)、peer supervision(同伴监督)等是同一概念的不同提法。关于同伴互助的界定,学者们的看法不一。Galbrait等(1995)认为,同伴助是一种增进归属感与改进教学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通过经验分享,提供反馈、支持与协助的过程来达 到熟练旧技巧、学习新技巧、解决教学问题等目标;Minor和Preston(1991)认为,同伴互助是教师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各种有系统的课堂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彼此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改进既有教学略,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成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历程。 综上所述可知,同伴互助是两个或多个教师同伴一起组成的伙伴关系。它立足于教学实践,其价值诉求在于通过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它倡导协作交流与互动,是教师共同进步的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改进或建构新技能,提高教学绩效。同伴互助具有互惠的共同体、交互活动和多元化评价等特征。 二、同伴互助的类型 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 (一)组织型 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这种形式是多样性的,比如,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参加教研沙龙等。 (二)自发型 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实际上,这种形式的互助是大量的,具有经常性的特点。比如,同级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或是师徒结对学习等。 三、同伴互助的主要方法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方法、形式有:专业对话、协作、帮助这三种。 (一)专业对话 专业对话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对教学活动涉及到的各种问题,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切磋研讨,对一些问题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专业对话是借助他人力量和团体力量的较好形式。教师之间多项互动、智慧共享的“对话”是“研究共同体”的有效运作机制。研究表明“教师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没有好的纪律,就没有好的成绩,良好的班级秩序是对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检验。把班级同学平均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管理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学生也越来越喜欢。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下,“90”后学生的激情、热情、创新、主动及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尝试着把小组合作学习制度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做如下: 一、合理分组,并选拔组长 1. 合理分组。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日常表现等进行分组,确定序号。每个组要有好、中、差三个档次,组与组之间要势力均衡,按座位每组8人左右,这样能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当然,一个小组的成员确定后,会根据具体情况个别调整组员。 2. 选出组长。每组让小组成员选一名值得信任和能力较强的同学当组长,负责组织、分配各项工作,负责收组员作业,最后交到科代表处,分配值日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并负责统计每周得分和月得分。 二、根据实际制定班规

1. 加分部分:(1)课堂发言受到老师表扬一次得1分;(2)作业被表扬得1分;(3)单科考试成绩前8名的同学得1分;(4)卫生被政教处表扬得1分;(5)好人好事一次得1分。 2. 扣分部分:(1)上课(包括自习课)迟到、早退、睡觉、讲小话、吃零食、不交作业、上课请假、忘值日者一人一次扣1分;(2)不穿校服、仪容仪表不合格者一人一次扣1分;(3)乱扔垃圾、乱倒水、乱吐口香糖、座位下卫生不合格者一人一次扣1分;(4)上课(包括自习课),说话,打闹、上课传纸条、看杂志、小说、玩手机、MP3、MP4者一次扣2分;(5)旷课、顶撞老师等严重违纪行为交政教处。 三、以小组合作方式参与班级日常管理的奖惩方法 组长每天纪律学生加减分情况,一周后将本组组员得分做和,统计小组总得分情况,积分最高的前两个小组为最佳小组,小组成员获得物质及精神奖励,班级积分最高的前10名为优秀个人,予以物质及精神嘉奖,积分最低的两个小组为后进组,予以卫生等方面惩罚。 四、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成效 1. 组员之间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互相帮助。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每名同学都是小组的一员,日常表现会影响小组的考核成绩,每名同学都不想因为自己较差的表现而连累组员,这就促使学生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严

“自主互助合作型课堂”反思与体会

“自主互助合作型课堂”反思与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27T17:26:13.0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9期上供稿作者:高洋 [导读]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生来就具有某些兴趣才能,教育就是促进这种才能的生长。” 高洋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三中学056200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培养合作精神、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为侧重的“小组合作学习”被运用到课堂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了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有效地丰富了教学形式,提升了教学效率,体现了学生为本的教学核心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从内容、形式还是师生的定位,都有值得探讨的课题,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一些教学的反思与感悟。 一、小组合作学习被“程式化”,应赋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 例如关于《列举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为了能说明等可能的概念,同时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许多教师让学生进行抛一枚与两枚硬币的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进行实验,每组进行10次,再由教师进行数据的汇总。通过分组的实验,学生对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两种可能,对二枚硬币出现两个正面、两个反面、一正一反、一反一正四种情况,有了感性的认识,可实验结束,整节课时间已过一半。课后我们教师进行分析,认为这种内容的小组合作在初一已进行过,对于本堂课已无必要。 反思: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运用,首先应考虑它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小组学习是我们老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否每课必用,应值得我们深思。例如:上一现象即使不合作、不讨论学生已非常清楚,只是教学者为合作而合作的一种程式化的安排。所以,教学设计你应想一想:一是你设计的合作活动有无必要?二是你设计的合作内容与形式是否贴近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课程意图? 感悟:做得之以体验,思得之以升华。加强创新精神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合作学习的开展应忌程式化,在形式与内容上要合理配置、有效选择。其所涉及的问题要使学生认为值得讨论,所采纳的形式不应脱离学生实际,要使学生有感而发;实施的过程要有层次与梯度,使学生认为合作团体的智慧大大超越个体的见解,仅仅依靠个人去完成有较大的难度。 二、小组合作学习被“自由化”,应着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现象:在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的话音未落,学生心领意会,“叭”的一声,前排的同学立即转向后排,教室里开始出现热烈的讨论声。 反思:表面的热闹不应是合作学习的追求目标。上述现象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的“自由化”。由于问题的不明确或问题的难或易,各小组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情景:1、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各小组成员各不作声,既不讨论也不进行分析或计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片茫然,就等老师宣布讨论结束和出示问题的结论;2、有些小组的讨论往往会成为个别学生的一家之言,其他学生人云亦云;3、小组成员或站或坐,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大家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本不去听其他同学的见解。这种合作与讨论看似热闹,实际效果非常牵强,实质上这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感悟:合作学习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组长的培养、角色的分工、操作的实效都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败,应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平衡性,明确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职责与任务,积极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 三、小组合作合作学习被“随意化”,应注重师生关系的定位与评价 现象: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看学生操作,就是在教室是踱方步,或者干脆在教室里坐着旁听;有的到小组中,把自己的旨意授给学生,等学生回答问题时侃侃而谈、滴水不漏,教师与学生皆大欢喜,但这对于小组讨论的目的是完全背离的。 反思: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生来就具有某些兴趣才能,教育就是促进这种才能的生长。”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或忙于小组之间赶场,但难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象,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的作用。 感悟:《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的精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 小组合作学习宜分四个阶段进行:(1)独立思考阶段。这一阶段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指导自学、行间巡视、深入学情、帮助学困生等。待学生心有所得或久思而无获心存疑虑之时,再引导学生开展组内交流。(2)组内合作阶段。这一阶段教师的工作是精心设计论题,选择适宜的讨论方式,并走下讲台,参与小组的讨论,了解学情,做好调控。(3)组际交流阶段。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组织提醒其他小组仔细倾听、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汇报小组的结论,不应对汇报者进行“启发”、“诱导”。待小组阐述完本组观点后,教师应激发其他小组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可以补充、完善,可以指出对方结论中的“症结”。(4)集体认同阶段。教师应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对正确的结论或方法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对不完整、不准确、不完善之处,应予以补充、改进、完善;对于产生分歧或无法解决的,应予以精讲、点拨,因为这时教师的讲才是学生所期待的、最需要的,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当然也是高质量、高效率的。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步骤与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量化实施细则与方案 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教学,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同时减轻学生负担,实现我要学,我愿学,进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 二、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体系 1.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 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长期顺利进行的基础,小组的划分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业成绩、认知基础、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个性特点、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性别搭配、交往能力、人际关系等,重点按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行合理分组。可以老师指定也可以自荐自选或民主决定,总之要保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并能有助于小组内部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每个小组6人,按综合能力推选出组长一名,负责作业和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纪律和卫生。6名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分别编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这种组合保证了各小组力量均衡竞争激烈。 2.充分组长管理带动作用 建立学习小组后,组长要为每一位小组成员明确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组长是小组的第一责任人,他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内

容以及不同的学科特点定期对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提出要求,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给予明确的定位。 3.学习小组合作的评价: 公平公正的评价奖励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奖励运用恰当,能充分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奖励的方式很多,在此主要讲一下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教师有效地评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碰撞、对接进而升华的较高境界。 三、课堂评价的原则与评价细则 1.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要把握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①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②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③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2.课堂学习小组量化评分细则 ①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充分,坐姿端正,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状态良好。教师每节课前候课时就要关注学生的课前准备状况,既要关注物品的准备又要关注状态的准备,然后根据各组课前准备情况为小组加1—3分,起初可以告诉学生为什么加分,时间长了就成为手到擒来的一个动作,不会浪费多长时间,却有助于学生朗好习惯的养成。

教师同伴互助

“教师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蒋红梅 在本学期学校开展的“教师同伴互助”活动中,我与同组的凌境老师结成了互助,我们已经由原来的帮教中“升华”上来,我和凌境老师都积极主动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法,我从中收益良多。现在对本学期同伴互助工作作出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发扬优点,客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教学观念达共识。 结合新课程,教育教学观念,在互相学习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观念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真备课。平时备课和同伴互助的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作业。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课件,课后及时对课件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教学模式同进步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物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另外要加强说课和评课,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在这一阶段里,我们努力学习,不断地充实

自己,锻炼自己,对听的每节课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把所有评价都记录在听课本上,再进行二次反思,不断的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对听的每节课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把所有评价都记录在听课本上,在进行二次反思,不光是对自己,而且也针对同伴老师的课。通过一学期的同伴互助的活动,我们逐步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和教研水平。增强了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精讲精炼,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集思广益共提高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疑问之外,都积极征求同伴老师的意 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伴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 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客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 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本学期,我们针对课堂 作业的设计,课前预习的安排,课后作业的安排,实验课的教 学,课外实验的开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集思广益,商讨出适 合教材、结合课堂、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小组合作学习 ——班级的自主管理的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班级的自主管理的心得体会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中逐渐的深化,班级的自主管理也能够借助小组合作来展开。班级的方化建设,其实也就是各个小组在班级里的文化建设,班级班风、学风的提升,其实也就是小组相对应的提升。下面谈谈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利用小组合作展开工作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一、分组。 把学生分成5~8个组,在充分了解全班学生各方面的基础上,根据男生,女生的特点,根据各个学生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及兼顾宿舍的原则实行分组,最好刚开始就要学生在充分了解分组的原则上让学生自愿分组,然后再综合考虑实行调配。分组一般4~8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要取一个有“战斗力”、且非常有个性的名字,持续地体验成功,造就具有成功心态的学生,促动学生的共同进步。组长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小组的特点,要在每个小组都同意的原则下选优秀的小组长,小组长必须能够带动整个小组共同进步。 二、小组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方式能够多种多样,但是都是以激励为主。平时管理的评价能够通过德育分实行评价,各种活动在展开过程中的评价能够由小组长负责,同时也要由班主任积极主动地评价。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意识,激励学生持续提升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增强对每个小组及其成员的激励评价。对小组活动实行评价时能够采用小组内组员自我评价和组与组之间互评相结合的方法。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动,互相监督。比如在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纪律遵守情况时就能够采用。组内组员自我评价能够明确每人的责任,组与组互评能够互相竞争,互相提升,倡导规范的班风班纪。另外还要注意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三、小组的自主管理 平时的纪律、卫生、学习、辅导等等理应充分地由小组为单位实行自主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纪律,学习两大方面。这时班主任的角色发生的根本的改变,班主任是目标要求的制定者和监督者,是课堂管理的督导员,服务员等。通过学生与学生的协助,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解决事情的效率。通

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互助

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互助 怎样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效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组织不好,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率。那么,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呢? 一、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有利于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益,促进组内成员共同提高。分组的原则是异质共存,相互依赖,优势互补,方便学习。具体做到: 1、性格互补。多种性格的学生都有:有内向型、外向型的;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的,等等。 2、优差搭配。指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素质方面好、中、差的学生都有。 3、男女共组。男女共组,可以发挥性别优势,克服单一性别带来的性向负面影响。 4、背景差异。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搭配在一组,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信息,不同的经验,丰富学生的阅历。 5、四人为佳。每组人数以4人为佳,前后桌同学组成一组。小组人数太多,由于时间限制,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相对减少;座位间隔太远,不能方便地参与活动,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 6、组内同质。即组与组之间,总体学习水平等条件基本平衡。这样才能为组与组之间公平公正的竞争创造条件,促进学习积极性。

二、选好组长 实践证明,没有组长的组织协调,小组内的学习活动常常会处于混乱无序状态,直接影响小组学习的正常进行和效率的提高。怎样选组长呢? 首先,组长要尽量选择那些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集体意识较强的同学担任。 第二,对组长要进行指导、培养、帮助,尤其是建组的初期,教师要告诉同学应该怎样做,做什么。 第三、组长要轮换。要明确组长的任期,使人人都有机会当组长,人人都能当组长,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这方面的锻炼,培养责任感。 第四、组长的产生方式最好是由组内成员自己推选。但刚刚开始时,可以老师提名,组内成员表态同意,先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以给后面的同学起一个示范作用。 三、建立常规 组内要有一套学习的常规,这是小组学习有序进行的保证。 学习常规分为两部分: 一是设立岗位,明确职责。 组内要设一个主持人,一般由组长担任,主要负责组织分工,任务分解,组织本组人员进行学习,协调内部关系,安排发言顺序等;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情况和结果;一个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一个报告员,负责需要时,代表本组回答教师提问,向全班报告本组学习情况和研究结果。各岗位要经常轮换,以让大家都得到锻炼和体验。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组内互助学习助推历史课堂高效、有趣 长清三中陈学栋 众所周知,史地政生这些科目课时少,历史课时每周只有两课时,课时少,但教学内容并不少,特别是初三历史教学,六本历史书加上乡土教材共七本书,教学任务特别繁重,考试难度还比较大,历史课的受重视程度也是不言而喻,历史教育和教学早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就要求我们历史老师必须有勇气承认这个现实,想方设法让历史教育走出困境。根据历史学科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历史学科特点,我们认为必寻找一种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方法。 基于五年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根据我们的经验,在新授课和复习课方面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小组评价。 一、新授课。 新授课做好下列几个环节的落实,是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几个环节即: 1、定标自学,全面把握。 我们历史组的学案是四大块: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拓展延伸和夯基达标,我们的预习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当然视情况而定,有的课内容太多或者是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等,预习也可以安排在课下完成,预习时要求学生先把学案放在一边先通读教材一遍,然后精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对学案中设计的框架在书中找出要点做好标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杜绝学生只对学案中的填空感兴趣,填完学案就完成任务的消极心理,也是为了后边的展示做的充分的准备。 2、互动合作,解决问题。 在学案完成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会那样的问题,完成之后由同桌之间、

小组之间口头交流相互找错纠错。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在这一阶段完成。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记录员作记录。 3、交流反馈,突破难点。 这一环节,把各小组记录员提供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出来,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解决,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 4、精讲提升,点拨拓展。 首先教会学生把握住知识结构。历史这一学科是一看就会,老师所起的作用就是点拨。我们习惯首先教会学生理清历史线索,一个单元有一个单元的线索,每课有每课的框架,每个知识点由每个知识点的结构,都要让学生做好笔记并记住。 其次要点拨一些记忆的技巧和方法。虽然我们倡导素质教育,但历史课还是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去记忆,如果是单纯要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我们不妨找一些记忆技巧教给学生,既克服了学生的记忆困难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记忆窍门有很多,试举几例:⑴抓住线索,纲举目张:如1949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在教材上是一段共六行学生要死记硬背的话至少需要十分钟的时间,考点不多但却是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我们给学生归纳了简短的几个字四国两纪一纲领:即:四国:确定国旗、国歌、国都、国名,两纪:确定了纪年法,纪念碑的修建,一纲领:共同纲领,这样在二三分钟的时间里就解决了记忆困难。⑵编造歌诀,趣味记忆。历史课中能编很多顺口溜来记忆如近代史上的条约内容都可以找到顺口溜来记忆如《南京条约》我们编得顺口溜是:《南京条约》有四项:“割赔开商,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⑶数字记忆法,像《马关条约》就可以用数字来概括了:“1厂2亿3岛4埠”。⑷谐音记忆法:《南京条约》的五处通商口岸可以用“光下不能上”来记,《马关条约》的四处通

浅谈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体会

浅谈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学科小组合作学习体会 薛屯乡中心小学 一年一班

我校进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已经有一年多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全程都在参与实践教学工作。随着这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我仅就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谈一谈个人的粗知拙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确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可以了解和借鉴他人的观点,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2.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和 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优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发现,实现了兵教兵、兵练兵效果的最大化。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是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特点,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引导

学生学习《草坪青青》一课时,教师就出示了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从图中找到关键字,这样的设计既揭示了本课的主题,又营造了欢快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激发兴趣。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和文本的特点,富有启发性、可操作性。设计这种自问自答式的题目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寻求合作,引导合作、探究。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小组成员之间展开积极的合作探究是小组合作实施过程中的核心步骤,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效果。这一步骤主要有以下几项任务: (1)根据学习任务组内成员做好责任分工,让每个成员在组内都担当特定的角色。 (2)组内成员根据自己承担的责任,分工合作展开积极的探索,利用大家的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集体对合作研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从而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集体成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平等的参与者要深入学习小组当中,积极参与研讨,适时点拨,恰到好处地进行有效指导。 4.评价反思 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其他师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

“同伴互助”活动方案

建华镇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 “同伴互助”活动实施方案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为了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教师专业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营造一种人人学、人人帮,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继续开展教师“同伴互助”结对活动。为进一步明确职责,增强责任感,特制定本方案。 一、同伴双方承担的职责 1、每组同伴教师要有互助主题。 2、每学期初结对双方共同制定互助计划,写明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听课评议、竞赛设计、撰写论文等方面的具体互助计划,每学期末结对双方共同写好互助总结。 3、了解和掌握教学常规工作,每月至少互听1次课,每学期至少相互听、评课5次,汲取同伴的教育教学精髓,课后及时评价,共同研究改进措施,听课人做好听课评议记录,被听课人要写好课后反思并在教案和听课记录上注明“同伴互助研讨课”。 4、每次考试后结对双方共同进行一次教学质量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制定整改措施并积极落实整改措施。

5、要经常和同伴一起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做好《读书笔记》(即我校教师“五个一工程”之读一本好书笔记),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教育教学故事、教学随笔等并争取发表。 6、注意积累、保留同伴互助活动的各种相关材料。每学期末必须上交的材料有:学期初共同制定的同伴互助计划;学期末共同完成的同伴互助总结;同伴互助听评课记录;同伴互助读书笔记。 二、学校评价考核 学年结束,学校将对结对双方的具体执行情况,执行过程情况、互助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做为个人年度相关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的依据之一。(资料积累情况,做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活动时间 2017年9月——2018年7月 延安市安塞区建华镇初级中学 二零一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管理

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管理 备合作的理念和技能。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班级作为一个学校的基层组织,其管理水平的好处,下则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则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当前班级管理的方法繁杂多样五花八门,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种模式:放任式、专制式、自主式。放任式不可取,专制式有时也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我们更提倡自主化班级管理。反思我校目前班集体建设工作的现状,第一感觉就是我们的班主任确实太辛苦了。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学校的特殊性,我校的学生中午在学校用餐,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是从早管到晚,一丝也不敢松懈;其二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班主任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只要勤恳地工作,一心扑在班级管理工作上,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对学生“眼眼顾到”,一定能把班级工作做好。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老师总感觉管得很累,效果却事倍功半,不尽人意:学生缺乏自觉性——老师在与不在完全两个样,缺少主动性——凡事要老师过问,没有老师在场,学生什么事都没法解决。再究其原因,我认为是老师只倡导“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自上而下的注入模式,过分强调了管教的功能,忽视被管教者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总要求学生这样那样,完全被按班主任的意愿去干,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这必然压制了学生主体人格的发展。这样的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实际上,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成功,必须能够自我管理。只有具备了自我管理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人,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才能事业有成。早在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就说过:“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会自我管理的人,而不是一个靠别人来管理的人”。而新时代需要的德育工作模式更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模式,它要求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的、被动的约束看管为积极的、主动的自我鼓励、自我管理,高度重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和积极发展,实现德育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起来,让班主任轻松起来,由此,我想到了“无为而治”这一词。我们不妨到老子那儿去汲取一点道家的智慧:顺应自然求发展,道

小组互助合作模式”初探心得

“小组互助合作模式”初探心得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呢?下面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第一,小组文化建设是关键。 小组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需要 用评价的手段拉动小组内互助学习的积极性,综合起来,这就是一种文化。 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 到了各位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成了他们培植兴趣提升能力的平台,成 了他们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我发现学生 失去了开始的好奇,也没有了刚开始时的兴趣,出现了明显的疲塌现象。原因之 一就是没有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做引导。只有在小组内形成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 和正确的集体舆论,当问题出现时,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才有不竭的进取动力, 反之,如果小组内没有积极的文化,即使本来努力的同学,也会慢慢地失去进取 心。 因此我们在使用“小组”这一课堂的基本教学单位时,要下力气抓好小组的 内部文化建设,做到“用文化凝心聚力”。 一、显性小组文化建设 1、科学划分小组 一般是六人一组,全班可根据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小组。组内人员的 搭配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情况要优、中、 差结合(2)学生个人性格外向与内向结合。这样的搭配有三个好处:一 是有利于学习互补,以优促弱;二是有利于纪律的相互约束,互相提醒; 第三、最大的好处是性格的相互影响,外向型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表 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内向型学生,这样就逐渐地使内向的学生 也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 2、创设组标及组歌 在老师的引领下,每小组的同学尝试着建设他们各小组的组标:它一般要包 括组名、口号和各个小组成员在上面的签名。像坚持组、奋进组,雏鹰组、永不

1:1自主互助合作探究 共同提高课堂效率

1:1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共同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时间压缩,但课程内容并没有减少。这样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 1 抓好预习、课堂检测相互纠正中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会学会很多东西,对一些简单的知识做到真正的品味、消化、收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把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为了使这一过程更有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学生的预习深入了,预习变成了有指导性的学习,他们不仅扫清字词拦路虎,还通过查阅资料,课内外结合来更深入地了解马上要学习的知识点。而且,他们通过练习册自主预习中给出的重点问题以及语文课后研讨与练习的思考题,在老师的点拨下,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组布置任务。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课文的重点学习内容,通过课前的思考,他们是带着自己的思考走进课堂。而且,对于学习的内容也带着自己的问题。有了最初的扶,我们期待在以后,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学会预习,更高的期望是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去利用课外资源,如何合作讨论,如何学习语文。比如朱自清的一课的基础知识,生字词语的预习、作家作品的预习情况,就交给一些平时不爱完成作业的同学,不仅让他们感到有事可做,还提高了他们的兴趣。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及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问题这一块,就放手交给平时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完成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如《春》这一课全文可分三部分大家都知道,但每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用了哪些修辞、从哪些角度来写的,作用是什么。在布置预习时就让他们大概了解,并在书中作全点勾画。其次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在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和困惑,学生与学生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互相纠正补充。对课文的疑问可以从课题、难懂的词句、课文内容、课文写法等方面质疑,其他组可以补充,教师加以指点。课堂着重解决学生预习中的疑问。把一些学生可自己解决的问题放到预习这一环节中,大大减轻了课堂的负担。教师根据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大大简化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使得教师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很多问题。这既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也大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诵读感知、整体把握时让学生自主互助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长期以来,中小学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从阅读顺序到阅读的结果,着力点关注的是文本的局部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题搞不清楚。通过教育改革,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笔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取得了可喜成效,在反复诵读教材时,要采取各种形式,自由读、互相读,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独到的发现。如学习朱自清的《春》的精彩文段欣赏,第二部分(2—7段)①春草图,②春花图,③春风图,④春雨图,⑤迎春图。笔者就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

【新人教5上数学】小组合作自主管理模式探究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模式探究 在班级管理中,单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很难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如何发挥班级所有成员的主观能动作用至关重要。抛开调动班级科任教师协同管理的积极性不说,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显然十分必要。因此,如何调动所有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各项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把教师从繁杂的班级琐事中解放出来,就成为众多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我在深入反思以往班级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有效地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成为良好的班集体,真正使班级管理进入素质化的轨道;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管理,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竞争,学会了自励,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一、“小组自主管理”的内涵 “小组自主管理”就是以班级内所成立的各个学习小组都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为基本形式,在明确各小组的管理职责的前提下,开展在小组分工管理的基础上对班级实施合作管理活动,促成班内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和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小组自主管理完全面向全体学生,完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所有学生都能去表现自我和发挥才干,通过班规的约束和在合作管理中相互学习和促进,真正地使学生自己能完善自我,并产生浓厚的自豪感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促使班集体内达到了一种“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争当主人;我为小组作贡献,我为班级争光彩”的良好境界。 二、“小组自主管理”的操作过程 1.查摸底,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首先做好对班级学生的调查工作,为成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做好铺垫。我采用了观察询问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入学后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和了解,逐个分析学生的原有素质、如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

浅谈班级互助合作小组建设

浅谈班级互助合作小组建设 西屯中学:焦双梅 新课改在我校开展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互助合作小组的建立,有力的推动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通过互助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大大提高。如今,大部分学生已学会自觉地、积极有效地进行预习和自学。通过预习,把自己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疑点带到课堂上来,让小组成员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思维得到锻炼,就连平时上课不敢发言的学生,在小组内也能积极踊跃发言。在上课时,小组成员常常会为一个问题争的面红耳赤,对学生来说,学习再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课堂四十五分钟不再是难熬的时光,而是一次伟大的冒险。 我担任九年级物理教学已经三年多了,原来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上课做其他作业的有之;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的有之;不积极思考问题,左顾右盼的有之。通过互助合作小组的开展,学生首先养成了一种刻苦的学习态度,一种对任何一门课都负责的精神。每个学生都想在小组讨论中听到自己的声音,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上物理课时,每个同学都仔细聆听,认真讨论,他们轻易不问我,除非有非常难的问题,他们才开口。对于课本中的每一个活动探究题,同学们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每次,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只听见他们热烈的讨论,却没看见一个人放弃。最终,他们的答案竟是那样“标准”,这是互助的魅力,这是合作的结果。但是,互助合作小组建设在我校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我们的互助合作小组建设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施行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

样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互助合作小组建设进行简单的回顾与小结。 1.班级互助合作小组的建立有效的提高了预习质量。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旧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他们养成了死板、僵化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自学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以前,老师也让学生预习,但是大部分学生预习时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该预习什么,班级互助合作小组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老师在前一节课结束时,已经布置了预习任务,在老师预习提示的指导下,学生紧密合作,预习时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相互请教,有的问题,经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在预习过程中就把问题解决了,预习的质量大大提高。 2.互助合作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它有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组内,学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其次:它有利于缓解师生之间的对立与隔阂。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成权威,学生则常常扮演顺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生生交流有其天然的优点,作为同龄人,他们的年龄相仿,经历相似,便于进行沟通和交流。再次:“兵教兵”会达到“双赢”的结果。优秀通过讨论、讲解锻炼了自己,后进生通过讨论,培养了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3.班级互助合作小组的建立改变了班级管理方式。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班级被划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互助合作小组和“一帮一”制度的建立,为班级提供了新的管理方法,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