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精品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

《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精品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

作者:马锦才

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13期

马锦才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银川 750002)

摘要:本文以《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精品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为例,分析该课程在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特点,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提出了以典型零件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模式,对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典型零件载体教学做一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791(2011)05(a)-0218-01

1 制造业呼唤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

地走向世界,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势产品。我国制造业要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要真

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要有先进的制

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

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高呼唤我国高职课程教学要适应市场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建立全新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主要目的

“机械图样”作为表达设计思想,进行技术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是在机械制造业中用

来指导与组织生产、完成零部件和机器的制造最重要的技术文件。由于其任务无法用人文语言

代替完成,因此,图样被誉为“工程技术界的通用语言”,在机电行业各岗位起核心支撑作用。

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培养学生绘

制和阅读工程图样,正确理解和运用技术要求,并能熟练运用于零件加工、质量分析、零部件装配、设备拆装与维修等工作岗位和生产过程的职业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

思维能力。

3 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精品课程教学改革,正是为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工作过

程系统化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经过广泛的企业调研和认真的岗位分析讨论、专家论证后,对传统的《画法几何学》与《机械制图》的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并结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课程的知识整合而成的。我们确定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任务驱动、能力递进”为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调研和岗位、能力、知识、课程

分析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保障措施。突出工学结合,体现职业性要求。

4 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建设自2008年开始启动,至2009年完成。依照校企合作教改方向,组建了多元化

课程建设团队和教学团队。课程组成员包含企业与学校、本科与高职(专业基础)、本校与外校、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等各种组合,实现老中青结合、各学历层次结合;在课程规划上,通过对知识交叉的课程体系改革、多重思维训练的教学手段改革以及多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改革,以“图”为核心,以实用为标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具体主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

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改革。

4.1 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机电工程系《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开发团队通过企业调研、岗位分析、专家论证后,对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作了系统的修改,通过整合、优化,使教学体系更为符合职业教育特色,内容选取也更为合理。

4.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典型零部件为载体,以完成生产中常用的减速器、齿轮油泵等及其典型零部件图纸的识读与绘制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整合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真实

的生产过程将整个课程教学过程设置为九个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分成若干个任务,从对减速器等机构的拆装、测绘等真实任务入手,引入完成任务必需的国家标准、制图技能等,按照

轴套、轮盘、箱体等典型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从初始的抄画图纸,读绘简单零件图,到分组合作测绘,完成产品的全套图纸,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使学生掌握识读、绘制各种机械图样的技能。

4.3 教学方式的改革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工学结合,利用实训和实际生产条件,把制图教学与生产实际融为一体,在教学做中巩固教学效果,提高

教学水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图”的运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巩固和

提高学生正确理解技术要求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正确查阅技术资料和运用国家标准的能力。

4.4 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充分利用教材、板书、挂图、模型、实物零件、实训环节等传统教学资源的优势,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展示多媒体资

源和网络资源形象、灵活、方便的特性,使学生可以不受师资、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进行

机动灵活的学习和训练,使教师全方位、多形式的与学生进行更形象、直观、方便、灵活的交互,使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让枯燥乏味的制图教学,变得形象生动。

5 结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对以减速器、齿轮油泵及其典型零件为载体的零部件测量、绘图的工作过程中,不仅能熟悉和正确运用制图国家标准;熟练掌握轴套类、盘盖类、叉架类、箱体

类等典型零件绘图与读图方法和步骤;掌握装配图的绘制与阅读方法;能正确选用和使用常用量具,具有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合理选择、标注和检测的能力;更能养成严谨精细、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经过课程组教师的辛勤努力,多年的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已成为我院机电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国家示范专业建设的省级精品课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技术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M].中国职业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学雯.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经验借鉴与校企合作规范操作使用手册(第1版)[M].2009.

[3]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报,2009(3).

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既具有系统的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它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图样,而图样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掌握和运用好这样的特殊语言,对于机械类专业的中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将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前期准备,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图》课程源于我国工科院校的建立和发展,其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机电类专业一直是我校的骨干专业。学校各级教学组织历来都十分重视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从事机械制图教学的教师均能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因而,机械制图的教学在我院一直保持良好的教学质量。 早期的《机械制图》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沿袭老的制图课程体系,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尤其注重图解方法和二维图形的表达。机械制图教学采取既重视学科基本理论教学,又注重手工仪器绘图技能的培养训练。所配备的学时比较多,学生的制图基本功也比较扎实。 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自动绘图逐渐由过去的梦想变为现实,《机械制图》课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计算机绘图(Computer Graphics)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逐渐影响着世界工业的发展,也使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受到强烈的冲击。旧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已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因而,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引入课堂不仅是急社会之需要,而且也是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引领了教育技术的深刻变革,计算机的日趋普及导致绘图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革的要求,我校从 2005年开始面向机械类专业开展计算机绘图教学,计算机绘图教学正式铺开。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论文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论文 1机械加工岗位工作过程调查分析 高职《机械制图》课程要改革,要适应“工作本位学习”形式的要求,首先要对“工作本位学习”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从上述可知,“工作本位学习”的实施过程是在工作现场完成的,是把完成任务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完全结合在一起,工作即课程,课程即工作。那么,对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调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高职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一线人才构成比例为:机械零件加工人员为60%,机械装配人员为20%,机械维修人员为10%,现场工艺和管理人员为10%。我们选择比例最大的机械零件加工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工作过程进行调查,整理如下。 通过上表零件加工的工作过程可以知道,图纸和工作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工作过程的36个步骤中,有24个步骤与图纸有直接的关系,其余步骤也有间接的关系。通过对上述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图纸的作用贯穿于整个零件加工工作过程之中; (2)图纸产生在工作过程之前; (3)图纸是下达工作任务的依据; (4)图纸在工作过程中处于指导性地位; (5)工作者的工作过程自始至终是理解图纸内涵、服从图纸指令、遵循图纸规定、执行图纸要求、实现图纸设计思想的过程。 上述调查和分析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工作者、图样三者之间的关系,也给高职《机械制图》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2“工作本位学习”的基本内涵 从20世纪末开始,工作本位学习(workbarninglearning)以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得以迅速的发展与普及,它是一种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在工作现场创造新的学习机会的大学层次课程的学习计划。“工作本位学习”本质上是一项在工作现场进行的、以工作任务为单位组织,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建构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强调

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判断题备课讲稿

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 制判断题

1.国家制图标准规定,图纸大小可以随意确定() 2.比例是指图样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3.2:1是缩小比例。() 4.绘制机械图样时,尽量采用1:1的比例() 5.使用圆规画图时,应尽量使钢针和铅笔芯垂直于纸面。() 6.丁字尺与三角板随意配合,便可画出65度的倾斜线。() 7.国家制图标准规定,可见的轮廓线用虚线绘制。() 8.国家制图标准规定,各种图线的粗细相同。() 9.制图标准规定,图样中标注的尺寸数值为工件的最后完成尺寸。() 10、图样中书写汉字的字体,应为长仿宋体。() 11、画圆的中心线时,其交点可心是点画线的短画。() 12、当圆的直径过小时,可以用线实线来代替线点画线。() 13、尺寸标注不应封闭。() 14、非回转体类零件的主视图一般应选择工作位置。() 15、表达一个零件,必须画出主视图,其余视图和图形按需选用。() 16、铸造零件应当壁厚均匀。() 17、上下偏差和公差都可以为正,为负和为0。() 18、线段平行于投影面,其投影反映实形或实长,这种性质称为直线的类似性。() 19、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只有两种:平行、相交() 20、基本视图有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仰视图和后视图六个。() 21、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22、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应以细波浪线表示,当所表示的局部视图是完整的,且外轮廓线又成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不画。() 23、斜视图的画法不存在“三等”规律。() 24、沿轴向等距分布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螺旋线形成的螺纹为多线螺纹。() 25、同一条螺旋线上的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称为导程Ph。() 26、内、外螺纹连接时,螺纹的五要素不一定要一致。()

《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调研报告

《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方面必须满足后续课程(专业课程)的内容需求,另一方面更需考虑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对其相关能力的要求。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化,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在改革,毕业生工作岗位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对学生技能的需求,特作了以下调研报告。 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近年来根据高职高专层次特色,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进行课程整合,形成的一门全新的高职高专类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作图方法以及熟练掌握AutoCAD绘图方法;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识图、绘图能力; 在本课程改革建设中,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构建“双证课程”体系 1.科学的课程整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理论教学做到“必需、够用”,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我们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贴近生产实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CAD)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手工绘图的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人们意识到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掌握CAD绘图技能就象掌握电脑打字一样重要,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改革,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科学的整合,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合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在教学过程中,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内容相互渗透,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侧重识图、CAD绘图,增加实训环节(测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构建“双证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职业教育法》和《劳动法》均明确规定在职业院校推行“双证制度”,在高职院校推行“双证制度”,将使学校教学与职业岗位具体要求更加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推行“双证制度”的关键措施是实施“双证课程”,即在课程教学中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施《机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文章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对机械制图学科的教学内容改革、教材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尝试,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材师资队伍教学软工程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是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因此,在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工科各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和纽带,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被喻为工程技术界的通用语言,同时又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通行证。学生制图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水平。因此,提高学生制图能力一直是制图教师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学生制图能力包括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求能绘制和识读中等难度的机械图样。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淡化理论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淡化理论部分。几何作图知识在中学时已学过,制图课中少讲或不讲。点、线、面是组成立体的基本要素,其投影过程可放在立体三视图中讲解,并主要介绍投影特点,淡化或放弃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简化立体表面交线。立体的表面交线包括截交线和相贯线,均为形状复杂的曲线。生产中,技术人员在遇到此类图线问题时,常近似地用一般曲线代替。立体与平面相交形成的表面交线叫截交线,分为平面立体截交线和回转体截交线,在教学过程中,回转体截交线部分只介绍圆柱截交线的画法,而圆锥、圆球截交线只需介绍其种类及形状。立体与立体相交形成的表面交线,叫相贯线,相贯线的画法非常复杂,实际绘图时,可以采用近似画法,教学中应重点分析什么情况下形成相贯线以及相贯线的形状。 3.将CAD 绘图有机融入制图教学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绘图已完全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图,AutoCAD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绘图软件,绘图时被广泛应用。在制图教学中,将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穿插到组合体三视图后面,文字标注、尺寸标注、块操作等内容穿插在零件图和装配图后面,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制图知识的同时,又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集中讲授立体尺寸标注。机械制图课程中,有关尺寸标注的内容有尺寸注法(国标)、基本几何体尺寸标注、截断体和相贯体尺寸标注、组合体尺寸标注、零件图尺寸标注、装配图尺寸标注。由于零件图和装配图尺寸标注时需要考虑零件和装配体的实际加工和工作条件,因此需单独讲授,其余部分应集中讲授,使尺寸标注内容脉络清晰,便于掌握。 5.灵活处理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包括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等,这部分内容零散,涉及的概念和术语较多,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教

职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职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学的需要和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上对机械制图课教学进行了改革研究。《机械制图》课程建设 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综合能力课程观;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职业 能力为标准,改革创新课程评价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 升学生利用CAD等绘图软件的绘图能力,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 能力。以适应现代科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 地提高了机械制图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职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机械制图》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既有理论又重实践的技术基础课,它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和贯彻始终的作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它实质上是根据投影理论研究用二维平面的“图”来表达三维空间的“物”的一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为后续专业奠定基础。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空间想象力较差,这也是学习该课程的最大障碍。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合理、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这就需要在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并将AutoCAD、CAXA三维建模等新技术与制图课有机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能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本人结合制图课的特点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与尝试。 目前《机械制图》课程存在问题: 1.不少院校的《机械制图》教学仍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在教师的安排下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循规蹈矩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强烈创新欲望和自我表现意识,习惯于记忆教师讲过的、书本上现成的知识或答案,难以激发出创新意识。 2.由于机械制图课程长期形成的系统的投影几何学的知识不足,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难以理解和完成比较复杂的投影关系;对相似的原理和概念缺乏比较和鉴别,运用时往往容易出错;作图速度较慢;国家标准意识不强。 3.加上缺乏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制图课依然是学生感到难学的一门课。问题的实质是:面对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学校的课程改革跟不上新形势,仍然按照传统的模式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过程,造成课程质量低下。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我校这几年进行了《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探索。 一、现代教学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综合能力课程观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课堂讲授知识、学生课后进行练习为主要形式。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主动参与的机会少、积极思考与提出问题的也少,掩盖了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差异。这样的教学观念已不适应目前的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作为学习指导者,设计教学的情景和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提问,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也就

《机械制图》课程建设规划

《机械制图》课程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以《“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十四五”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为建设依据,以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为目标,顺应专业形势发展,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行规划。 二、课程建设基础 (一)课程定位 《机械制图》课程属于校级达标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既有理论又重实践的技术基础课,将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专业制图、识图和测绘基本技能准备,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它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和贯彻始终的作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机械制图》课程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对接国家职业能力等级证书、“1+X证书”标准、行业领先的证书标准,体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二)课程师资团队 拥有多媒体教室,制图模型,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且应用效果好。开发原创短视频、微课等资源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建设类型、形式多样、能学辅教的教学资源。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 (四)课程内容与考核 本课程主要讲述有关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实际技能,采用“教、学、做”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读图和绘图的能力。 课程内容附表

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引导其全面发展。 (五)课程教材 《机械制图》课程使用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机械制图(多学时)》第2版。本书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是在2010年出版的第1版的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学反馈,吸收新知识、新规范修订而成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的基本知识、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零件表达与零件图识读、装配体表达与装配图识读、常用零部件的测绘、第三角画法、专用图样等。每章均有导言、小结和适量思考题。配套习题册。本书配套动画、三维模型等多种数字化资源,在书中以二维码形式呈现,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享受立体化阅读体验。 三、课程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1.学校领导班子重视建立全员育人的协同体系。 我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统筹安排行政和教学等部门工作,协调各方资源做好课程改革的整体规划,构建了全员参与的育人体系。首先,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机械制图》课程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本专业教师团队共同参与改革;其次,搭建专业部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便于专业课教师进一步了解专业目标和内容,为专业融入当下的新技术、新技能提供建议;最后,专业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以及1+X证书考核,以赛促教,形成赛教证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此作为突破口,让学生有参与度,让学生有成就感,让学生真正对理论和实操要求较高的《机械制图》课程做到弄通弄透。 (二)不足 2.《机械制图》教学师资人才缺乏。 当前,我校本专业师资队伍中,仍缺乏擅长机械制图课程开发的专业教师。由于本校加工制造类专业均要开设《机械制图》课程,涉及的班级和学生人数较多,教学的任务较为繁重,针对本课程教学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同时,老教师逐渐退休,而新进教师的专业领域不擅长机械制图课程的开发,影响机械制图教学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3.《机械制图》课程网络资源不完善。 《机械制图》是一门兼理论和实操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需要学生同时掌握制图、识图、互换性与测量和机械基础等内容,国家标准规范较多,理论较难。根据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性,教学思路及过程应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对教材进行剖析,细化教学知识点,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过程需要时间较长,互联

机械制图课程建设方案

《机械制图》课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汽车类专业基础课,根据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岗位标准和技术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本课程是以典型零件和典型机械部件装配图为载体,要求学生掌握识读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通过教、学、做于一体的任务驱动型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画图能力、读图能力,树立贯彻国家标准意识,形成“机械图样的识读、测绘和公差的分析”的工作能力。该课程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纵向起到承上启下的链接与支撑作用。学生必须首先学好这门课,才能为以后更进一步学习《AutoCAD》、《UG设计》、等制造类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横向又与岗位实际环境、学生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学生成才志向相对接。因此,本课程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应市场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遵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地整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建设目标 针对职业院校旨在提高学生应用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学-画”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根据此类课程的性质以及岗位对接的要求,制定《机械制图》课程的建设思路,主要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案、教学课件、任务工单、教学动画及实训视频进行设计、创新,建设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 1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的恒心和耐力,学生特长得到发挥。 2.教师进行课程教材的开发。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校本教材。 3.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初步优化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有适应工厂

生产生活的能力。 4.形成汽车专业品牌课程。 三、建设内容 1.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是以“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突出重点、提高水平”为方针,以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依据,采用“引进、聘任、送培、下企业、帮带”等措施,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和结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完善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 第一年度目标 1)成立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不断进步,提高业务水平。 2)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3)每学期开展互相听课,每位成员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多总结、多改进。 4)每月集中研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二年度目标 1)力口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类课程“双师型''教师应达到70%以上。 2)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力口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在现有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调整结构,通过选派教师到现场顶岗实践,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 第三年度目标 1)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机械制图为例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机械制图为例 摘要: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分析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及教学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工科”背景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通过采取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线上教学平台资源,围绕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 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旨在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改革 0引言 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 机械类及近机类等工科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也是学生步入大学校园最先 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设计表达能力,是所有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学习、掌握的通用技术语言。学生对于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课 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完成。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 地位,因此,新工科背景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 学效果尤为重要。 1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 1.1课程设置 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包括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两部分内容。根据应用型本科院 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机械类专业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年,分为上、下两 个学期完成授课。近机类专业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1.2课程教学概况

机械制图作为大一新生首次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制图基本 知识和技能、投影法和基本原理、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等。按机械制图 教学大纲要求,需要学生学习内容较多,分配的课时量又比较有限。目前课堂教 学模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实物模型、PPT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学生多为 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基本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高校生源多样性、空 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差异性等,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 情况,教师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要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知识水平 较高和知识水平薄弱这两极学生无法兼顾,导致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培养稍显欠缺,互动不足、动手实践环节设置不足。 1.3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即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考核方式。目前多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加权计算得到,该评价方式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固定且较高。而教学过程评价仅 为30%左右,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学习情况。 2教学改革与探索 2.1优化教学内容 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深度、广度不同,课程分配学时亦 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专业特点,将教学内容与专业特色结合,让学 生更好的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如电气工程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不同类型电 气图,使学生对于课程与专业的关系了解更深刻。 在选用机械制图配套教材方面,尽量选用应用型、实用性较强的立体化教材。学生学习过程中,若出现想象不出的形状,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更直观 的看到所对应的三维图形,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混合式教学模式 1. 构建线上教学平台资源

开放教育“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开放教育“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机械制图”是开放远程教育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但近年来,学生期末考试通过率较低,特别是浙江省很多教学点合格率甚至不到20%,学生往往因为该课程耽误了毕业时间,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何根据开放远程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生源基础和学校现有教学技术,运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机械制图;多媒体;开放教育;数控专业 随着开放教育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我国又是个制造业大国,社会对数控专业技术性人才需求猛增。近五年来,全国开放教育数控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很多同学对“机械制图”这门专业课程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为例,历年来,期末考试的合格率较低,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该课程耽误了正常的毕业时间,有些学生甚至放弃了该课程考试,转为其他专业或其他学校就读。然而“机械制图”对于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画图能力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因为作为开放远程教育的学生,很多时间都是以自学为主,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因空间想象能力缺乏及本身课程乏味,很多学生在学习初期就放弃了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一、适应现代远程教育数控专业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对我们教学者来说是授课的最终目标,而对学生来说则是最终学习的目标。它涵盖了教学的主要方向,也包括了教学的主要内容、侧重点及教学要求的深度等,是教学活动最根本的归宿。对于“机械制图”教师要做好导学,以三视图为基础,三面投影为讲解要点,绘制图样为重点进行演示讲解。同时要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重点的范围、地位以及作用,也要掌握与其相关课程前后的衔接关系,考虑和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使他们的学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2)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内容包括:一是教师“教”的设计,对新课程进行导学;新授内容分几个层次,各层次的教学如何激发开放远程教育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紧抓要点、分化难点,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通俗化;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方法;怎样引导启发,教会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各要素学习的时间分配及练习题库的选择等。二是学生“学”的设计,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及归纳总结等落到实处。三是信息的反馈及相应对策的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和进度,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3)评价教学效果和目标的设计。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最

基于绿色设计的高职光伏《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与实训课题研究2200字

基于绿色设计的高职光伏《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与实训课题研究2200字 面向工业4.0,构建“基于绿色设计”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体系,随着光伏工程图样的国际化,结合光伏发电专业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绘制机电图样和读图能力,开展光伏产品图样绘图有的教学改革,绿色设计、绿色制造方法研究。进一步拓宽职业技术教育机械制图教学的研究领域,涉及机械制图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制图教学内容的项目化研究、教学手段和实训课题的全方位改革。 毕业 光伏绘图;光伏制图教学改革;实训项目化研究;绿色设计 1 高职光伏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注重学生绘图技能、识读光伏产品图样和解决光伏产品安装能力的培养。以光伏企业生产和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形成机电技术职业能力、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应用性技术人才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绘图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械制图方法、光伏产品绿色设计和光伏创新设计方法。 2 形成一支实力较雄厚、学历层次较高、研究领域广泛、实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老、中、青结合,年龄梯队合理。发挥中老年教师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独到,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的优势,以老带新,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课程教学的高质量。 开展AUTOCAD、CAXA计算机绘图教师培训,提高在职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邀请企业产品设计专家、教授到校讲授光伏绘图、辅助制造和光伏产品设计。邀请企业培训部到校指导,培训教师光伏绘图、辅助制造和光伏产品设计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开展了高校教育心理学、高校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取证和研究,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3 开展《光伏产品绘图和设计》课程项目化和学习情景教学课题研究 3.1从整体上对机械制图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初步掌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图纸识读、测量和绘图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 3.2 结合光伏发电专业要求,进一步提高机电制图和读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查阅各种技术资料,如有关光电图样国家标准、手册、图册、规范等。 3.3 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考核训练)成绩由平时成绩、绘图设计图纸二部分组成,比例为4?U6,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4 制图教研活动的主要领域包括 《高职机械制图技能十项实训课题研究》:强化实践环节,延伸知识的学习链,突出《手工机械制图十大技能》实训,如:现场徒手绘图技能;绘立体图技能;尺寸标注技能;应用第三角投影读图技能;读英文光伏电器原理图图技能;应用公差配合的技能;测量绘图技能;从事机械安装和光伏产品装配技能;选用光伏标准件的技能;光伏工程技术交流技能等。 5 构建光伏制图课程的主要特色 5.1 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把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三维造型设计与工程制图的传统经典内容紧密结合,尝试机械制图学院统一命题考试与学生自选创新设计题目考试相结合考试模式,尝试了计算机绘图上机操作开卷考试和学生自选创新设计题目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使学生从机械地模仿性学习向探索性学习转变。 5.2 紧密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制图技能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和绘图技能模块化训

浅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

浅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机械制图》课是当前职业技术学校师生普遍反响较难的一门课程,课程的难点是学生识图、绘图技能的培养,在复杂的立体转化为平面和平面转化为立体的空间认识、立体思维活动中,大多数的学生都存在难以适应的情况。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解决好哪些关键因素才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适应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空间认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和识图绘图的技能呢?下面根据我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经历谈如下几点: 一、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信心 由于《机械制图》课程难学,许多学生在还没有接触课程之前已经有畏难情绪,在学习中一但遇到困难那么更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学好课程的信心对《机械制图》课的成功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根底性工作。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课程的意义和价值。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们去追求某种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要在学生初次接触课程的时候,讲清课程特点、内容、用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认为这门课有东西可学,有微妙可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冲动和探索愿望。在“绪论”课的教学中通过对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是设计、制造、使用中外重要技术资料,以及人们开展和交流科学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

同时还要说明,任何机械设计和制造人员,如果缺乏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就无法从事技术工作,以最简单的车工和钳工生产实习为例,如果看不懂图,就无法生产零件。让学生们意识到,学好机械制图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可能有重要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愉快学习是开展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关键因素。兴趣和信心的产生开展往往是与探索的愉快、发现的欢乐等愉悦的情绪体验严密相连的。愉快学习来自于师生的和谐相处、情感的愉快交流,以及富有创意的学习情境的创造。因此,教师要把教学的过程精心设计成“教”、“学”双方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对教学的内容要反复加工、整理,充分把握好重点和难点,运用直观、生动又富有情趣的方法组织教学和解决问题。如“物体的三视图”是重点,而“补图”或“补线”是难点。无论是在讲课、辅导、还是在答疑过程中都要努力去创造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设置一些比照、多解的题目,启迪学生寻求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品尝到跳起来采摘智慧之果的乐趣。再如,讲完尺寸标注之后,可设置一个尺寸改错题让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更正;组合体读图可设计一些多解题让学生思考;讲“剖视图”,“断面图”时可设置表达方案相比照等等。这样能活泼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每堂课都有所得,不仅培养了学生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更让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的情感体验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从而使兴趣从初级水平开展到高级水平,进而提升到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和根本原理的兴趣点,并在愉快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和评价方案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及评价方案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任务 《机械制图》是职业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重要基础课,它主要研究图示方法、标注方法、制图标准、机械常识和制图技能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图理论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并且熟悉国家有关的制图标准,从而达到制图和识图的最终目标。 二、学生现状 我校学生毕竟是从初中升上来的技校生,对专业的认识并不深刻,相关课程的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对机械常识、制图标准都不尽了解,教材上的内容对他们来说理论性过强,实用性相对教少,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本课程的教学与企业实际紧密联系,课程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三、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学习正投影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掌握机械制图及其相关 标准的规定, 了解和掌握机械类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 2、能力目标:根据机械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理 论课的系统学习和训练,中专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绘制和识读机械 图样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绘图实际技能。 3、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不断培养和提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 达能力,完成空间立体和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掌握作图的

技能与技巧,提高作图的质量与速度。同时机械图样是指导生产 的重要基础技术文件,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因而,只有通过大量的作业实践才能切实掌握,并逐步树立一切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4、素质目标:在学习完机械制图有关的理论知识后,对学生安排一段实践,集 中对所学知识以及相关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练习和检验是非常必 要的,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通过连续进行有关机 械方面的专业课的实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最终达到走上 工作后,能较快地适应并承担应职岗位地工作 5、德育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修养,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态度,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包括工作态度、质 量及安全意识等。特别是安全生产的意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 程中,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 6、其它目标: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将注意对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如: (1).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 (2).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对学生将来的继续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四、教学手段 为达到上述的能力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拟进行下述课改措施:

机械制图课程建设方案

机械制图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方案 (一)建设思路 针对职业院校旨在提高学生应用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XX公司根据此类课程的性质以及多年类似课程的研发经验,制定《机械制图》课程的建设思路,主要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案、教学课件、教学动画及实训视频进行设计、创新。1.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突出教学的功能性 •教材内容的组织不仅注重突出“学什么教什么”的问题,而且更加强调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不仅体现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而且更加突出教学的功能结构。 •教材作为内容载体的同时,融入认知工具和方法。 •教学功能模块:情景导入—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 2.创新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及结构模式,提供可 “便捷化”应用的“剧本式”教学活动

项目领导组行业协会负责 人、学校领导、 XX公司领导组 成 负责项目组管理,制 定项目整体目标、对 项目进行顶层设计, 负责各类资源调配、 人员组织与分工,项 目进度管理与控制。 组织指导组职教专家、XX 公司课程设计 师 对项目组成员提供项 目咨询指导,包括理 论与实践辅导,同时 协调建设整体进度、 协调研讨会和相关工 作、提供课程开发理 论、开发的学习与培 训。 设计组学校选拔3~ 10名骨干老师 联合行业企业根据课 程内容梳理工作情 景,编写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实训 视频教学脚本以及解 说词等教学实施资 料,提供专业教育教

学理论知识;组织或搜集相关素材;配合开发组拍摄素材。 开发组XX公司开发团 队 在学校提供的电子教 材、电子教学方案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设 计,出版纸质版教材。 同时制作相关动画资 源、拍摄实训素材、 制作实训视频并进行 后期剪辑、制作教学 课件。 第二阶段筹备阶段 筹备阶段主要是分析目前学校课程教学的真实情况,提前梳理和预判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师和实施人员的衔接配合,教师脚本开发能力评估等。根据梳理的情况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为后续内容的制作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筹备阶段制作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