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一、是非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

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则

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F1-F2;

②F2-F1;

③F1+F2;

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

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

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

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

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

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2.已知力F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度。

3.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等效的条件是

4.在平面约束中,由约束本身的性质就可以确定约束力方位的约束有

,可以确定约束力方向的约束有

,方向不能确定的约束有

(各写出两种约束)。

5.图示系统在A、B两处设置约束,并受力F作用而平衡。其

中A为固定铰支座,今欲使其约束力的作用线在AB成 =135°角,

则B处应设置何种约束

,如何设置?请举一种约

束,并用图表示。

6.画出下列各图中A、B两处反力的方向(包括方位和指

向)。

第二章平面力系

一、是非题

1.一个力在任意轴上投影的大小一定小于或等于该力的模,而沿该轴的分力的大小则可能大于该力的模。()2.力矩与力偶矩的单位相同,常用的单位为牛·米,千牛·米等。()

3.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该两力就组成一力偶。()

4.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它们的力偶矩相等,这两个力偶就一定等效。()

5.只要平面力偶的力偶矩保持不变,可将力偶的力和臂作相应的改变,而不影响其对刚体的效应。

()6.作用在刚体上的一个力,可以从原来的作用位置平行移动到该刚体内任意指定点,但必须附加一个力偶,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力对指定点的矩。()7.某一平面力系,如其力多边形不封闭,则该力系一定有合力,合力作用线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8.平面任意力系,只要主矢R≠0,最后必可简化为一合力。()

9.平面力系向某点简化之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则此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偶,且此力系向任一点简化之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10.若平面力系对一点的主矩为零,则此力系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合力。()

11.当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时,其主矩一定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12.在平面任意力系中,若其力多边形自行闭合,则力系平衡。()

二、选择题

1.将大小为100N的力F沿x、y方向分解,若F在x轴上的投影

为86.6N,而沿x方向的分力的大小为115.47N,则F在y轴上的投影

为。

① 0;

② 50N;

③ 70.7N;

④ 86.6N;

⑤ 100N。

2.已知力F的大小为F=100N,若将F沿图示x、y方向分解,

则x向分力的大小为 N,y向分力的大小为 N。

① 86.6;

② 70.0;

③ 136.6;

④ 25.9;

⑤ 96.6;

3.已知杆AB长2m,C是其中点。分别受图示四个力系作用,

则和是等效力系。

①图(a)所示的力系;

②图(b)所示的力系;

③图(c)所示的力系;

④图(d)所示的力系。

4.某平面任意力系向O点简化,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力R 和一个力偶矩为Mo的力偶,则该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为。

①作用在O点的一个合力;

②合力偶;

③作用在O点左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④作用在O点右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5.图示三铰刚架受力F作用,则A支座反力的大小

为,B支座反力的大小

为。

① F/2;

② F/2;

③ F;

④2F;

⑤ 2F。

6.图示结构受力P作用,杆重不计,则A支座约束力的大小

为。

① P/2;

3P;

②3/

③ P;

④O。

7.曲杆重不计,其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力偶,则图(a)

中B点的反力比图(b)中的反力。

①大;

②小;

③相同。

8.平面系统受力偶矩为M=10KN.m的力偶作用。当力偶M作用于AC杆

时,A支座反力的大小为,B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当力偶M作用于BC杆时,A支座反力的大小为,B支座反力的

大小为。

① 4KN;

② 5KN;

③ 8KN;

④ 10KN。

9.汇交于O 点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二力矩形式。即0)(,0)(=∑=∑i B i A m m F F ,但必须 。

① A 、B 两点中有一点与O 点重合;

② 点O 不在A 、B 两点的连线上;

③ 点O 应在A 、B 两点的连线上;

④ 不存在二力矩形式,∑X=0,∑Y=0是唯一的。

10.图示两个作用在三角板上的平面汇交力系(图(a )汇

交于三角形板中心,图(b )汇交于三角形板底边中点)。如果

各力大小均不等于零,则

图(a )所示力系 ,

图(b )所示力系 。

① 可能平衡;

② 一定不平衡;

③ 一定平衡;

④ 不能确定。

三、填空题

1.两直角刚杆ABC 、DEF 在F 处铰接,并支承如图。若

各杆重不计,则当垂直BC 边的力P 从B 点移动到C 点的过

程中,A 处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 方向的夹角从

度变化到 度。

2.图示结构受矩为M=10KN.m 的力偶作用。若a=1m ,各杆自重不计。则

固定铰支座D 的反力的大小为 ,方向 。

3.杆AB 、BC 、CD 用铰B 、C 连结并支承如图,受矩为M=10KN.m 的力偶

作用,不计各杆自重,则支座D 处反力的大小

为 ,方向 。

4.图示结构不计各杆重量,受力偶矩为m 的力偶作用,则E 支座反力

的大小为 ,方向在图中表示。

5.两不计重量的簿板支承如图,并受力偶矩为m 的力偶作用。试画出支座A 、F 的约束力方向(包括方位与指向)。

6.不计重量的直角杆CDA 和T 字形杆DBE

在D 处铰结并支承如图。若系统受力P 作用,则B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方向 。 7.已知平面平行力系的五个力分别为F 1=10(N ),F 2=4(N ),F 3=8(N ),

F 4=8(N ),F 5=10(N ),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8.某平面力系向O 点简化,得图示主矢R '=20KN ,主矩Mo=10KN.m 。

图中长度单位为m ,则向点A (3、2)简化得 ,向点B

(-4,0)简化得 (计算出大小,并在图中画出该量)。

9.图示正方形ABCD ,边长为a (cm ),在刚体A 、B 、C 三点上

分别作用了三个力:F 1、F 2、F 3,而F 1=F 2=F 3=F (N )。则该力系

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并用图表示。

10.已知一平面力系,对A 、B 点的力矩为∑mA (F i )=∑mB (F i )

=20KN.m ,且KN X i 25-=∑,则该力系的最后简化结果为 (在图中画出该力系的

最后简化结果)。

11.已知平面汇交力系的汇交点为A ,且满足方程∑m B =0(B 为力系平面内的另一点),若此力系不平衡,则可简化为 。已知平面平行力系,诸力与y 轴不垂直,且满足方程∑Y=0,若此力系不平衡,则可简化

为 。

四、计算题

1.图示平面力系,已知:F1=F2=F3=F4=F,M=Fa,a为三角形边长,若

以A为简化中心,试求合成的最后结果,并在图中画出。

2.在图示平面力系中,已知:F1=10N,F2=40N,F3=40N,M=30N·m。

试求其合力,并画在图上(图中长度单位为米)。

3.图示平面力系,已知:P=200N,M=300N·m,欲使力系的合力

R通过O点,试求作用在D点的水平力T为多大。

4.图示力系中力F1=100KN,F2=200KN,F3=300KN,方向分别沿边长

为30cm的等边三角形的每一边作用。试求此三力的合力大小,方向和

作用线的位置。

5.在图示多跨梁中,各梁自重不计,已知:q、P、M、L。试求:图(a)中支座A、B、C的反力,图(2)中支座A、B的反力。

6.结构如图,C处为铰链,自重不计。已知:P=100KN,q=20KN/m,

M=50KN·m。试求A、B两支座的反力。

7.图示平面结构,自重不计,C处为光滑铰链。已知:P1=100K N,P2=50KN,θ=60°,q=50KN/m,L=4m。试求固定端A的反力。

8.图示曲柄摇杆机构,在摇杆的B 端作用一水平阻力R ,已知:OC=r ,AB=L ,各部分自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欲使机构在图示位置(OC 水平)

保持平衡,试求在曲柄OC 上所施加的力偶的力偶矩M ,并求支座O 、A 的

约束力。

9.平面刚架自重不计,受力、尺寸如图。试求A 、B 、C 、D 处的约束

力。

10.图示结构,自重不计,C 处为铰接。L 1=1m ,L 2=1.5m 。已知:

M=100KN ·m ,q=100 KN/m 。试求A 、B 支座反力。

11.支架由直杆AD 与直角曲杆BE 及定滑轮D 组成,已知:AC=CD=AB=1m ,R=0.3m ,Q=100N ,A 、B 、C 处均用铰连接。绳、杆、滑轮自重均不计。试求支座A ,B 的反力。

12.图示平面结构,C 处为铰链联结,各杆自重不计。已知:半径为R ,

q=2kN/cm ,Q=10kN 。试求A 、C 处的反力。

13.图示结构,由杆AB 、DE 、BD 组成,各杆自重不计,D 、C 、B 均为

锵链连接,A 端为固定端约束。已知q (N/m ),M=qa 2(N ·m ),qa(N)2P ,

尺寸如图。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反力及BD 杆所受的力。

14.图示结构由不计杆重的AB、AC、DE三杆组成,在A点和D点铰接。已知:P、Q L0。试求B、C二处反力(要求只列三个方程)。

15.图示平面机构,各构件自重均不计。已知:OA=20cm,O1D=15cm,θ=30°,弹簧常数k=100N/cm。若机构平衡于图示位置时,弹簧拉伸变形δ=2cm,M1=200N·m,试求使系统维持平衡的M2。

16.图示结构,自重不计。已知:P=2kN,

Q=2 kN,M=2kN·m。试求固定铰支座B的反力。

17.构架受力如图,各杆重不计,销钉E固结在DH杆上,与BC槽杆为光滑接触。已知:AD=DC=BE=EC=20cm,M=200N·m。试求A、B、C处的约束反力。

18.重为P的重物按图示方式挂在三角架上,各杆和轮的

自重不计,尺寸如图,试求支座A、B的约束反力及AB杆内力。

19.图示来而结构由杆AB及弯杆DB组成,P=10N,M=20N·m,

L=r=1m,各杆及轮自重不计,求固定支座A及滚动支座D的约束反力

及杆BD的B端所受的力。

20.构架如图所示。重物Q=100N,悬持在绳端。已知:滑轮半径R=10cm,L1=30cm,L2=40cm,不计各杆及滑轮,绳的重量。试求A、E支座反力及AB杆在铰链D处所受

的力。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对

8、错

二、选择题

1、③

2、②

3、①

4、④

5、①③④

三、填空题

1、答:前者作用在同一刚体上;后者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答:90°

3、答:等值、同向、共线

4、答:活动铰支座,二力杆件;

光滑面接触,柔索;

固定铰支座,固定端约束

5、答:与AB杆成45°的二力杆件。

第二章 平面力系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对 10、错 11、对 12、错

二、选择题

1、①

2、③②

3、③④

4、③

5、②②

6、②

7、②

8、④④②②

9、② 10、①②

三、填空题

1、0°;90°;

2、10KN ;方向水平向右;

3、10KN ;方向水平向左;

4、a m /2;方向沿HE 向;

5、略

6、2P ;方向向上;

7、力偶,力偶矩m=-40(N ·cm ),顺时针方向。

8、A :主矢为20KN ,主矩为50KN ·m ,顺钟向

B :主矢为20KN ,主矩为90KN ·m ,逆钟向

9、一合力R =F 2,作用在B 点右边,距B 点水平距离a (cm )

10、为一合力R ,R=10KN ,合力作线与AB 平行,d=2m

11、通过B 点的一个合力;简化为一个力偶。

四、计算题

1、解:将力系向A 点简化Rx '=Fcos60°+Fsin30°-F=0

Ry '=Fsin60°-Fcos30°+F=F

R=Ry '=F

对A 点的主矩M A =Fa+M -Fh=1.133Fa 合力大小和方向R =R '

合力作用点O 到A 点距离

d=M A /R '=1.133Fa/F=1.133a

2.解:将力系向O 点简化

R X =F 2-F 1=30N

R V =-F 3=-40N

∴R=50N

主矩:Mo=(F 1+F 2+F 3)·3+M=300N ·m

合力的作用线至O 点的矩离 d=Mo/R=6m

合力的方向:cos (R ,i )=0.6,cos (R ,i )=-0.8 (R ,i )=-53°08’ (R ,i )=143°08’

3.解:将力系向O 点简化,若合力R 过O 点,则Mo=0

Mo=3P/5×2+4P/5×2-Q ×2-M -T ×1.5

=14P/5-2Q -M -1.5T=0

∴T=(14/5×200-2×100-300)/1.5=40(N )

∴T 应该为40N 。

4.解:力系向A 点简化。

主矢ΣX =F 3-F 1cos60°+F 2cos30°=150KN

ΣY=F 1cos30°+F 2cos30°=50KN 3 R ’=173.2KN

Cos (R ,i )=150/173.2=0.866,α=30°

主矩M A =F 3·30·sin60°=45KN 3·m

AO=d=M A /R '=0.45m

5.解:(一)1.取CD ,Q 1=Lq

Σm D (F )=0 LRc -

0211=-M LQ Rc=(2M+qL 2)/2L

2. 取整体, Q=2Lq

Σm A (F )=0

3LRc+LR B -2LQ -2LP -M=0

R B =4Lq+2P+(M/L )-(6M+3qL 2/2L )

=(5qL 2+4PL -4M )/2L

ΣY=0 Y A +R B +R C -P -Q=0

Y A =P+Q -(2M+qL 2/2L )

-(5qL 2+4PL -4M/2L )

=(M -qL 2-LP )/L

ΣX=0 X A =0

(二)1.取CB , Q 1=Lq

mc (F )=0 LR B -M -

02

11=LQ R B =(2M+qL 2)/(2L )

2.取整体, Q=2Lq

ΣX =0 X A =0

ΣY =0 Y A -Q+R B =0

Y A =(3qL 2-2M )/(2L )

Σm A (F )=0 M A +2LR B -M -LQ=0

M A =M+2qL 2-(2M+qL 2)=qL 2-M

6.解:先取BC 杆,

Σm c =0, 3Y B -1.5P=0, Y B =50KN

再取整体

ΣX=0, X A +X B =0

ΣY=0, Y A +Y B -P -2q=0

Σm A =0,

5Y B -3X B -3.5P -2

1q ·22+M=0 解得:X A =30KN , YA=90KN

X B =-30KN

7.解:取BC 为研究对象,Q=q ×4=200KN

Σmc (F )=0 -Q ×2+R B ×4×cos45°=0

R B =141.42KN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Σm A (F )=0

m A +P 2×4+P 1×cos60°×4-Q ×6+R B ×cos45°×8

+R B ×sin45°×4=0 (1)

ΣX=0, X A -P 1×cos60°-R B ×cos45°=0 (2)

ΣY=0,

-Q+Y A -P 2-P 1×sin60°+R B ×cos45°=0 (3)

由(1)式得 M A =-400KN ·2 (与设向相反)

由(2)式得 X A =150KN

由(3)式得 Y A =236.6KN

8.解:一)取OC Σmo (F )=0

Nsin45°·r -M=0,N=M/(r sin45°)

取AB Σm A (F )=0

RLsin45°-N '2rsin45°=0,N '=

21RL/r M=412RL 二)取OC ΣX=0 Xo -Ncos45°=0,Xo=412LR/r ΣY=0 Yo+Nsin45°=0,Yo=-412LR/r 取AB ΣX=0 X A +N ’cos45°-R=0,

X A =(1-412L/r )R ΣY=0 Y A -N ’sin45°=0,Y A =412RL/r 9.解:取AC

ΣX=0 4q 1-Xc=0

Σmc=0 -N A ·4+q 1·4·2=0

ΣY=0 N A -Yc=0

解得Xc=4KN ; Yc=2KN ;N A =2KN

取BCD

Σm B (F )=0

N D ×6-q 2×18-X 'c ×4=0

Xc '=Xc Xc '=Yc

ΣX=0 Xc '-X B =0

ΣY=0 N D +Y 'c -q 2×6+Y B =0

N D =52/6=8.7KN

X B =X 'c=4KN

10.解:取整体为研究对象,L=5m

Q=qL=500KN ,sin α=3/5,cos α=4/5,∑mA (F )=0

Y B ·(2+2+1.5)-M-2

1Q ·5=0 (1) ∑X=0, -X A -X B +Q ·sin α=0 (2)

∑Y=0, -Y A +Y B -Q ·cos α=0 (3)

取BDC 为研究对象

∑mc (F )=0 -M+Y B ·1.5-X B ·3=0 (4)

由(1)式得,Y B =245.55kN

Y B 代入(3)式得 Y A =154.55kN

Y B 代入(4)式得 X B =89.39kN

X B 代入(2)式得 X A =210.61kN

11.解:对ACD

∑mc (F )=0 T ·R-T (R+CD )-Y A ·AC=0

∵AC=CD T=Q Y A =-Q=-100(N )

对整体

∑m B (F )=0 X A ·AB-Q ·(AC+CD+R )=0

X A =230N

∑X=0 X B =230N

∑Y=0 Y A +Y B -Q=0 Y B =200N

12.解:取CBA 为研究对象,

∑m A (F )=0

-S ·cos45°·2R-S ·sin45°·R+2RQ+2R 2

q=0

∴S=122.57kN

∑X=0 -S ·cos45°+X A =0

∴X A =2(Q+Rq )/3=88.76kN

∑Y=0 Y A -Q-2Rq+S ·cos45°=0

YA=(Q+4Rq )/3=163.33kN

13.解:一)整体

∑X=0 X A -qa-Pcos45°=0 X A =2qa (N )

∑Y=0 Y A -Psin45°=0 Y A =qa (N )

∑m A (F )=0 M A -M+qa ·21

a+P ·asin45°=0

M A =-21

qa 2(N ·m )

二)DCE

∑mc (F )=0 S DB sin45°a+qa ·21

a-pcos45°·a =0

S DB =qa(N)21

14.解:取AB 杆为研究对象

∑m A (F )=0 N B ·2L ·cos45°-Q ·Lcos45°=0 N B =21

Q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m E (F )=0

-Xc ·L+P ·2L+Q (3L-L ·cos45°)

-N B (3L-2L ·cos45°)=0

Xc=2P+3Q-Q ·cos45°-3N B +2N B ·cos45°=2P+21

·3Q

∑m D (F )=0

-Yc ·L+PL+Q (2L-L ·cos45°)

-N B (2L-2L ·cos45°)=0

Yc=P+2Q-Q ·cos45°-Q+Q ·cos45°=P+Q

15.解:取OA , ∑m o =0 -0.2X A +M 1=0

X A =1000N 取AB 杆,F=200

∑X=0 S ·sin30°+200-1000=0

S=1600N

取O 1D 杆

∑m O1=0

O 1D ·S ·cos30°-M 2=0 M 2=207.85(N ·m )

16.解:一)取CE ∑m E (F )=0 M+Yc ·2=0,

Yc=-1kN-

∑Y=0 Y E +Y C =0,Y E =1Kn

∑X=X E =0

二)取ABDE ∑m A (F )=0

Y B·4-Q·4-Y E·6-P·4=0,Y B=6.5kN

三)取BDE ∑m D(F)=0

Y B·2+X B·4-Q·2-Y'E·4=0,X B=-0.75kN

17.解: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m A(F)=0

-M+Y B×0.4·cos45°×2=0 (1)

∴ Y B=500/2N

∑Y=0 Y A+Y B=0 (2)

YA=-YB=-500/2N

∑X=0 X A+X B=0 (3)

X A=-X B∴X A= -500/2N

取DH杆为研究对象,

∑m I(F)=0 -M+N E×0.2=0 N E=1000N

取BC杆为研究对象,

∑mc(F)=0

Y B·0.4·cos45°+X B·0.4·cos45°-N E·0.2=0

X B=2502N

∑X=0 X C+X B-N E·cos45°=0

X C=2502N

∑Y=0 Y C+Y B-N E·sin45°=0

18.解:对整体∑m B=0,L·X A-P(3L+r)=0

X A=P(3+r/L)

∑Y=0,Y A=P

∑X=0,N B=X A= P(3+r/L)

对AC ∑mc=0,

-(S AB+Y A)·2L-T’(L+r)+X A·L=0,S AB=0

19.解:取整体∑mA(F)=0

N D·AD-M-P(4+2+1)L=0,N D=18

∑X=0,X A+N D sinα=0

∑Y=0,Y A+N D cosα=0 tgβ=3/2,tgα=3/4

取DE ∑mc(F)=0

S BD·cosβ·3L+N D sinα·3L-PL-M=0,

S BD=-1.44N

(F=0,

20.解:取整体∑m A=)

X E L2-Q(3L1+R)=0,X E=250N

∑X=0,X A=X E=250N

∑Y=0,Y A=Q=100N

(F=0,

取ECGD ∑m D=)

X E L2-TR-S AC·4/5·2L1=0,S AC=189.5N

∑X=0,X D+Q-X E+S AC·3/5=0,X D=37.5N

∑Y=0,Y D=-S AC·4/5=-150N

第三章空间力系

一、是非题

1.一个力沿任一组坐标轴分解所得的分力的大小和这力在该坐标轴上的投影的大小相等。

()2.在空间问题中,力对轴的矩是代数量,而对点的矩是矢量。()

3.力对于一点的矩在一轴上投影等于该力对于该轴的矩。()

4.一个空间力系向某点简化后,得主矢R’、主矩M o,若R’与M o平行,则此力系可进一步简化为一合力。()5.某一力偶系,若其力偶矩矢构成的多边形是封闭的,则该力偶系向一点简化时,主矢一定等于零,主矩也一定等于零。()6.某空间力系由两个力构成,此二力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必为力螺旋。

()7.一空间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不是通过固定点A,就是通过固定点B,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只有5个。()8.一个空间力系,若各力作用线平行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最多有3个。

()9.某力系在任意轴上的投影都等于零,则该力系一定是平衡力系。()

10.空间汇交力系在任选的三个投影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则该汇交力系一定成平衡。

()

二、选择题

1.已知一正方体,各边长a,沿对角线BH作用一个力F,则该力

在X1轴上的投影为。

① 0;

② F/2;

③ F/6;

④-F/3。

2.空间力偶矩是。

①代数量;②滑动矢量;

③定位矢量;④自由矢量。

3.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F A、F B,且F A+F B=0,则此刚体;

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偶,其力偶矩矢分别为M A、M B,且M A+M B=0,则此刚体。

①一定平衡;②一定不平衡;

③平衡与否不能判断。

4.边长为a的立方框架上,沿对角线AB作用一力,其大小为P;沿CD

边作用另一力,其大小为3P/3,此力系向O点简化的主矩大小为。

①6Pa;

②3Pa;

③6Pa/6;

④3Pa/3。

5.图示空间平行力系,设力线平行于OZ轴,则此力系的相互独立

的平衡方程为。

①Σmx(F)=0,Σmy(F)=0,Σmz(F)=0;

②ΣX=0,ΣY=0,和Σmx(F)=0;

③ΣZ=0,Σmx(F)=0,和Σm Y(F)=0。

6.边长为2a的均质正方形簿板,截去四分之一后悬挂在A点,今

欲使BC边保持水平,则点A距右端的距离X= 。

① a;

② 3a/2;

③ 5a/2;

④ 5a/6。

三、填空题

1.通过A(3,0,0),B(0,4,5)两点(长度单位为米),且由A指

向B的力R,在z轴上投影为,对z轴的矩的

大小为。

2.已知F=100N,则其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Fx= ;

Fv= ;

Fz= 。

3.已知力F的大小,角度φ和θ,以及长方体的边

长a,b,c,则力F在轴z和y上的投影:Fz= ;Fv= ;

F对轴x的矩mx(F)= 。

4.力F通过A(3,4、0),B(0,4,4)两点(长度单位为米),若

F=100N,则该力在x轴上的投影为,对x轴的矩

为。

5.正三棱柱的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已知OA=OB=a,在平面ABED内有沿

对角线AE的一个力F,图中α=30°,则此力对各坐标轴之矩为:

m x(F)= ;

m Y(F)= 。

m z(F)= 。

理论力学习题册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 一.是非题 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二.选择题 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b(杆AB a(球A ) ) d(杆AB、CD、整体 )c(杆AB、CD、整体)

)e(杆AC、CB、整体)f(杆AC、CD、整体 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 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 A D B C E Original Figure A D B C E W W F Ax F Ay F B FBD of the entire frame )a (杆AB 、BC 、 整体 )b (杆AB 、BC 、轮E 、整体 )c (杆AB 、CD 、整体 )d (杆BC 带铰、杆AC 、整体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力场中的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力是位置的()函数 A:单值、有限、可积 B:单值、有限、可微 C:单值、无限、可微 D:单值、无限、可积参考答案:B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或适用条件的是() A:瞬时性 B:质点 C:惯性系 D:直线加速参考系 参考答案:D [单选题]在质心坐标系与实验室坐标系中观测两体问题时,() A:在质心坐标系中观测到的散射角较大 B:在实验室坐标系中观测到的散射角较大 C:在两种体系中观测到的散射角一样大 D:在两种体系中观测到的散射角大小不确定参考答案:A [判断题]两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矢量始终相等,这两点的运动轨迹一定相同()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惯性力对质点组的总能量无影响()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只在有心力作用下质点可以在空间自由运动。() 参考答案:错误 [单选题]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力是关于坐标的单值的、有限的、可微的函数,则在空间的每一点上都将有一定的力作用,此力只与该点的坐标有关,我们称这个空间为力场; B:保守力的旋度一定为0; C:凡是矢量,它对空间某一点或者某一轴线就必具有矢量矩; D:由动量矩守恒律(角动量守恒律)可知,若质点的动量矩为一恒矢量,则质点必不受外力作用。参考答案:D [单选题]某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其所属的状态参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外力中,方向一定相同的是:() A:加速度与外力; B:位移与加速度; C:速度与加速度; D:位移与速度。参考答案:A [单选题]下面关于内禀方程和密切面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密切面是轨道的切线和轨道曲线上任意点所组成的平面; B:加速度矢量全部位于密切面内; C:切向加速度在密切面内,法向加速度为主法线方向,并与密切面垂直; D:加速度和主动力在副法线方向上的分量均等于零。参考答案:B [单选题]力的累积效应包括() A:冲量、功 B:力矩、动量矩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画出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 1-2 画出下列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面均为光滑,未画重力的物体的重量均不计。 1-3 画出下列各物体以及整体受力图,除注明者外,各物体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a) (b)

(c) (d) (e) (f) 第二章平面一般力系 2-1 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铰车D 上,如图所示。转动铰车,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及滑轮转轴处的摩擦忽略不计,A、B、C三处均为铰链连接。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试求拉杆AB和支杆CB所受的力。 2-2 用一组绳悬挂重P=1kN的物体,求各绳的拉力。 2-3 某桥墩顶部受到两边桥梁传来的铅直力P1=1940kN,P2=800kN及制动力T=193kN,桥墩自重W=5280kN,风力Q=140kN。各力作用线位置如图所示,求将这些力向基底截面中心O简化的结果,如能简化为一合力,试求出合力作用

线的位置。 2-4 水平梁的支承和载荷如图所示,试求出图中A、B处的约束反力。 2-5 在图示结构计算简图中,已知q=15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6 图示平面结构,自重不计,由AB、BD、DFE三杆铰接组成,已知:P=50kN,M=40kN·m,q=20kN/m,L=2m,试求固定端A的反力。 图2-6 图2-7 2-7 求图示多跨静定梁的支座反力。 2-8 图示结构中各杆自重不计,D、E处为铰链,B、C为链杆约束,A为固定端,已知:q G=1kN/m,q=1kN/m,M=2kN·m,L1=3m,L2=2m,试求A、B、C 处约束反力。 图2-8 图2-9

(完整版)理论力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2. 空间任意力系向某一定点O 简化,若主矢0≠'R ,主矩00≠M ,则此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 ① 可能是一个力偶,也可能是一个力; ② 一定是一个力; ③ 可能是一个力,也可能是力螺旋; ④ 一定是力螺旋。 3. 如图所示,=P 60kM ,T F =20kN ,A , B 间 的静摩擦因数s f =0.5,动摩擦因数f =0.4, 则物块A 所受的摩擦力F 的大小为-----------------------。 ① 25 kN ;② 20 kN ;③ 310kN ;④ 0 4. 点作匀变速曲线运动是指------------------。 ① 点的加速度大小a =常量; ② 点的加速度a =常矢量; ③ 点的切向加速度大小τa =常量; ④ 点的法向加速度大小n a =常量。 5. 边长为a 2的正方形薄板,截去四分 之一后悬挂在A 点,今若使BC 边保持水平,则点A 距右端的距离x = -------------------。 ① a ; ② 3a /2; ③ 6a /7; ④ 5a /6。 二、填空题(共24分。请将简要答案填入划线内。) T F P A B ο 30A a C B x a a a

1. 双直角曲杆可绕O 轴转动,图 示瞬时A 点的加速度2s /cm 30=A a , 方向如图。则B 点加速度的大小为 ------------2s /cm ,方向与直线------------成----------角。(6分) 2. 平面机构如图所示。已知AB 平行于21O O ,且AB =21O O =L ,r BO AO ==21,ABCD 是矩形板,AD=BC=b ,1AO 杆以匀角速度ω绕1O 轴转动,则矩形板重心1C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 = -----------------, a = --------------。(4分) (应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3. 在图示平面机构中,杆AB =40cm ,以1ω=3rad/s 的匀角速度绕A 轴转动,而CD 以2ω=1rand/s 绕B 轴转 动,BD =BC =30cm ,图示瞬时AB 垂直于CD 。若取AB 为动坐标系,则此时D 点的牵连速度的大小为 -------------,牵连加速度的大小为 -------------------。(4分) (应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4. 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质圆盘, 可绕O 轴转动,其偏心距OC =e 。图示瞬时其角速度为ω,角加速度为ε。则该圆盘的动量 p =--------------,动量矩=o L ------------------------------------,动能T = -----------------------,惯性力系向O 点的简化结果 为----------------------------------------------------------。 (10分) (若为矢量,则应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m 3m 3m 4ο 03O A B A a B A ωD C 1O 2 O 1 C A B C D 1ω2 ωe C ε O

理论力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是非判断题 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 1.1.6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1.7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1.1.10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1.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 1.1.12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 1.1.13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 1.1.14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 1.1.15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 1.1.16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 1.1.17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 ) 1.1.18 如图所示三铰拱,受力F ,F1作用,其中F作用于铰C的销子上,则AC、BC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 )

完整word版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理论力学教科书课后习题及解析 第一章偶,大小是260Nm,转向是逆时针。 。.求图示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长度单位为m1习题4- 习题4-3.求下列各图中平行分布力的合力和对于A点之矩。 A点的矩是:(1) 解:平行力系对O(1) 解:取点为简化中心,求平面力系的主矢: B取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 求平面力系对点的主矩:O 点的主矩是:B 平行力系对 B RB向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且:M和一个力偶合成结果: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2) B. 理论力学教科书课后习题及解析

A,且:M向A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如图所示;R和一个力偶A 如图所示; 将,使满足:d R向下平移一段距离 B 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其几何意义是:。R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B,使满足:d R将向右平移一段距离A矩形面积,作用点通过矩形的形心。 A(2) 取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 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R。其几何意义是:RR最后简化为一个力,大小等于A三角形面积,作用点通过三角形的形心。点的主矩是:A平行力系对. 理论力学教科书课后习题及解析 列平衡方程: 。.求下列各梁和刚架的支座反力,长度单位为习题4-4m

解方程组: 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 解:(1) 研究AB杆,受力分析,画受力图:结果正确。 (2) 研究AB杆,受力分析,将线性分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理论力学教科书课后习题及解析

(3) 研究ABC,受力分析,将均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 解方程组:列平衡方程: 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解方程组: 结果正确。. 理论力学教科书课后习题及解析 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校核:

理论力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理论力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力的可传性适用于刚体和变形体。()2.平面上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可以简化成一个力。()3.在刚体运动过程中,若其上有一条直线始终平行于它的初始位置,这种刚体的运动就是平动。()4.两相同的均质圆轮绕质心轴转动,角速度大的动量矩也大。()5.质点系的动量为零,其动能也必为零。()6.刚体上只作用三个力,且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7.如图只要力F处于摩擦角之内,物体就静止不动。() 8.各点都作圆周运动的刚体一定是定轴转动。()9.两相同的均质圆轮绕质心轴转动,角速度大的动量也大。()10.质点系的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动量和动量矩。() 二、选择题: 1.将图a所示的力偶m移至图b的位置,则()。 A . A、B、C处约束反力都不变 B . A处反力改变,B、C处反力不变 C . A 、C处反力不变,B处反力改变 D . A、B、C处约束反力都要改变

m m a b A B C A C B 2.图示一平衡的空间平行力系,各力作用线与z 轴平行,如下的哪些组方程可作为该力系的平衡方程组( )。 3.如图所示,质量为m ,长为L 的匀质杆OA ,以匀角速度ω绕O 轴转动,图示位置时,杆的动量、对O 轴的动量矩的大小分别为( )。 A .12/2/12ωωmL L mL p O == B .12/02ωmL L p O == C .L mL L mL p O )2 1 (212/1ωω= = D .3/2/12ωω mL L mL p O == 4.点M 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其速度为 是有量纲的常数。则点M 的全加速度为( )。 A . B . C . D . 5. 动点沿其轨迹运动时( )。 A .若0, 0≠≡n a a τ,则点作变速曲线运动 z o y 1 F 2 F n F x F 3 ???? ???===???? ???===???? ???===???? ???===∑∑∑∑∑∑∑∑∑∑∑∑0 00.0 00.000 .000 .z y x y x z x M M M D M M Z C M Y X B M Y X A 2 22k R t k +2 222k R t k +2 244k R t k +2224k R t k +k kt v ,=

理论力学习题册答案

.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 一.是非题 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二.选择题 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 b(杆AB a(球A )

)c(杆AB、CD、整体) d(杆AB、CD、整体 )e(杆AC、CB、整体)f(杆AC、CD、整体 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

.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 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 A D B C E Original Figure A D B C E W W F Ax F Ay F B FBD of the entire frame )a (杆AB 、BC 、 整体 )b (杆AB 、BC 、轮E 、整体 )c (杆AB 、CD 、整体 )d (杆BC 带铰、杆AC 、整体

理论力学计算习题及答案

1.如下图所示,不计折杆AB 和直杆CD 的质量,A 、B 、C 处均为铰链连接。试分别画出图中折杆AB 和直杆CD 的受力图。 2.杆AB 、AC 用铰链连接如图,在A 处悬挂一重为p =10kN 的物体。杆重不计,求两杆所受的力。 3.在图示刚架中,已知q =3kN/m ,P =6kN ,M=10m KN ,不计自重,求固定端A 处的约束反力。 D q B P

4.外伸梁的尺寸及荷载如图所示。求支座A 、B 的约束反力。 5.图示结构的尺寸及载荷如图所示,A 处为固定端约束,C 为滑动铰支座,AB 杆和BC 杆之间通过铰链B 连接,q =10kN/m ,q 0=20kN/m 。求A 、C 处约束反力。 6.作杆AD 、BD 和整体的受力图。 7.水平外伸梁结构、约束和载荷如图所示。已知M =2qa 2,F =3qa ,求支座A 和B 的约束反力。 q 0 C D

8.如下图所示,重物G =40kN ,用钢丝绳挂在支架的滑轮B 上,钢丝绳的另一端绕在铰车D 上。杆AB 与BC 铰接,并以铰链A ,C 与墙连接。如两杆与滑轮的自重不计并忽略摩擦以及滑轮的大小,试求平衡时杆AB 和BC 所受的力。(11分) 答案解析 1. 解: 2. 解:因杆重不计,故杆AB 、AC 均为二力杆。以节点A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图。由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有 RB D 60 30

∑ =,0Y c o s 300o C F P -= 10 11.55c o s 300.866 C o P F ===∴kN ∑=0 X s i n 300o C B F F -= 1 0.511.555.782 B C F F ==?=∴kN 3. 解: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图所示。由平面任一力系平衡方程,有 ∑=0X 1302 A x F q +? ?= 1 34.52 A x F q = -?=-∴kN ∑=0Y 0A y F P -= 6A y F P = =∴kN ()0A M F =∑ 131202 A M q P M -??-?-= 4.5121026.5A M =++=∴m KN ? 4.解:以外伸梁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图。由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有 0c o s 600o x A x F F F =-=∑ 3A x F ∴= 012q 660sin 4,0=??+??--?=∑ 。 F M F M B A 7.79 B F ∴= B F q B P 0s i n 6020o y A y B F F F F q =+--?=∑

理论力学试题及答案

一、(42分)简要回答与计算下列各题 1、如图所示,各杆的自重不计,构件ABC 水平,M=6KN.m ,a=1m 。求A 处的约束反力。 2、如图所示,力F 通过A (3,4,0)、B (0,4,4)两点(长度单位为m ),若F=100N ,请给出力F 在X 轴上的投影,及F 对X 、Y 轴的矩。 3、刚体做平面运动,其平面图形(未画出)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L=0.2m ,两点的加速度垂直与AB 的连线,转向相反、大小均为2/2s m ,求图形该时刻的角加速度的大小,并在图上标明其转向。 4、如图所示AB 杆铅垂,A 点连一滑块可沿水平轨道运动,设B 点速度方向如图所示,其大小不为零,问这种运动是否可能,并说明理由。 5、质量为m 的均质圆盘,平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设 开始时圆盘静止,图中2 R r =。试说明圆盘将做何种运动。 6、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均质圆轮重P ,在水平面上只滚不滑。通过铰链A 带动一均质细杆AB 运动,杆长为R l 22=,重量也为P 。在

q L L L L 2L B E M D C A G1 G2 图示位置瞬时轮心O的速度为υ。试确定此时系统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和方向。 7、如图所示直角弯杆AC与直杆BC在C点铰接。BC中点 受力P作用,各杆重量不计,摩擦不计。尺寸如图所 示。试用虚位移原理求支座A的水平方向约束反力。 (用其他方法作不给分) 二、(20分)1、图示构架在E、G1、G2处铰接,各杆自重不计。已知:M=12kN·m,q=1 kN/m,L=2m。试求:(1)绳CD的拉力;(2)固定端B 的约束反力。 四、(18分)滑块B, D分别沿铅直和水平导槽滑动,并借AB杆和AD杆与圆轮中心A点铰接,设圆轮作无滑动滚动。图所示瞬时滑块D速度 D= 0.5 m/s,加速度a D= 0。己知AB=0.5m,AD=0.4 m。试求:(1)杆AD和杆AB的角速度;(2) 滑块B的速度和加速度。

理论力学试题库含答案

- - - 理论力学---1 1-1.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线沿同一直线。这是 (A)它们作用在物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B)它们作用在刚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C)它们作用在刚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它们作用在变形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假设F1 = - F2,则说明这两个力 (A)必处于平衡; (B)大小相等,方向一样;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平衡; (D)必不平衡。 1-3. 假设要在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 (A)同一个刚体系统; (B)同一个变形体; (C)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 (D)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1-4.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中的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作用围 (A)必须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 (B)可以在同一物体的不同点上; (C)可以在物体系统的不同物体上; (D)可以在两个刚体的不同点上。 1-5. 假设要将作用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其它点而不改变它的作用,则其移动围 (A)必须在同一刚体; (B)可以在不同刚体上; (C)可以在同一刚体系统上; (D)可以在同一个变形体。 1-6.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适用围是 (A)只适用于刚体的部; (B)只适用于平衡刚体的部; (C)对任何宏观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D)只适用于刚体和刚体系统。 1-7. 作用在刚体的同平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这是刚体平衡的 (A)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B)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C)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D)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1-8. 刚化公理适用于 (A)任何受力情况下的变形体; (B)只适用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变形体; (C)任何受力情况下的物体系统; (D)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理论力学题库(含答案)

理论力学题库(含答案) 理论力学---1 1-1.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线沿同一直线。这是 (A)它们作用在物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B)它们作用在刚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C)它们作用在刚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它们作用在变形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F1 = - F2,则表明这两个力 (A)必处于平衡; (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平衡; (D)必不平衡。 1-3. 若要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 (A)同一个刚体系统; (B)同一个变形体; (C)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 (D)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1-4.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中的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作用范围 (A)必须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 (B)可以在同一物体的不同点上; (C)可以在物体系统的不同物体上; (D)可以在两个刚体的不同点上。 1-5. 若要将作用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其它点而不改变它的作用,则其移动范围

(A)必须在同一刚体内; (B)可以在不同刚体上; (C)可以在同一刚体系统上; (D)可以在同一个变形体内。 1-6.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适用范围是 (A)只适用于刚体的内部; (B)只适用于平衡刚体的内部; (C)对任何宏观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D)只适用于刚体和刚体系统。 1-7. 作用在刚体的同平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这是刚体平衡的 (A)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B)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C)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D)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1-8. 刚化公理适用于 (A)任何受力情况下的变形体; (B)只适用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变形体; (C)任何受力情况下的物体系统; (D)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1-9. 图示A、B两物体,自重不计,分别以光滑面相靠或用铰链C 相联接,受两等值、反向且共线的力F1、F2的作用。以下四种由A、B所组成的系统中,哪些是平衡的? F1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一、是非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 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则 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F1-F2; ②F2-F1; ③F1+F2; 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 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 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 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 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

理论力学题库(含答案)

理论力学 ---1 1-1. 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线沿同一直线。这是 (A)它们作用在物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B)它们作用在刚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C)它们作用在刚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它们作用在变形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F1 = - F2,则表明这两个力 (A)必处于平衡; (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平衡; (D)必不平衡。 1-3. 若要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 (A)同一个刚体系统; (B)同一个变形体; (C)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 (D)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1-4.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中的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作用范围 (A)必须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 (B)可以在同一物体的不同点上; (C)可以在物体系统的不同物体上; (D)可以在两个刚体的不同点上。 1-5. 若要将作用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其它点而不改变它的作用,则其移动范围 (A)必须在同一刚体内; (B)可以在不同刚体上; (C)可以在同一刚体系统上; (D)可以在同一个变形体内。 1-6.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适用范围是 (A)只适用于刚体的内部; (B)只适用于平衡刚体的内部; (C)对任何宏观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D)只适用于刚体和刚体系统。 1-7. 作用在刚体的同平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这是刚体平衡的 (A)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B)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C)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D)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1-8. 刚化公理适用于 (A)任何受力情况下的变形体; (B)只适用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变形体; (C)任何受力情况下的物体系统; (D)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理论力学部分例题及习题答案

1-1-1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在画×)。 1.作用于刚体上的力是滑动矢量,作用于变形体上的力是定位矢量。(√) 2.二力构件的约束反力是其作用线的方位沿二受力点的连线,指向可假设。(√) 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4.若两个力相等,则这个力就等效。(×) 5.作用于A 点共线反向的两个力1F 和2F 且1F >2F ,则合力21F F R -=。(×) 6.力F 可沿其作用线由D 点滑移到E 点。(×) 7.两物体在光滑斜面m-n 处接触,不计自重,若力1F 和2F 的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且共线,则两个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 1-1-2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二力平衡公理适用于(1) ①刚体 ②变形体 ③刚体和变形体 2.作用与反作用公理适用于(3) ①刚体 ②变形体 ③刚体和变形体 3.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任何两上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其余的一个力的作用线必定。(2) ①交于同一点 ②交于同一点,且三个力的作用线共面 ③不一定交于同一点 4.作用于刚体上的平衡力系,如果作用到变形体上,则变形体( 3 )。反之,作用于变形体上的平衡力系如果作用到刚体上,则刚体( 1 )。 ①平衡 ②不平衡 ③不一定平衡 5.图示结构中,AC 、BC 自重分别为P 1和P 2,各杆受力如图①②③④。(3、4) 1.3 画出下列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假定各接触处光滑,物体的重量除注明者匀均不计。 1.圆柱体O 2.杆AB 3.弯杆ABC 4.刚架 5.杆AB 6.杆AB 7.销钉A 8.杆AB

1.4试画出下列各物系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假定各接触处光滑,物体的重量除注明者外均不计。 1.起重机构整体:轮O 、杆AB 、杆BC 2.平衡构架整体:AB 部分、弯杆BC 3.三铰拱整体:AB 部分、BC 部分 4.A 形架整体,AB 部分、BC 部分,DE 杆及销钉B (力P 作用在销钉B 上) 5.二跨静定刚架整体、AD 部分、EC 梁。 6.构架整体,杆AB (连同滑轮),杆AB 7.整体,杆O 2B (包括滑块B )、杆OA 8.整体,连杆AB 、圆盘O 、滑块B 9.整体,杆AB 、AC 、(均不包括销钉A 、C )、销钉A 、销钉C 10.上题中,若销钉A 、C 均与AC 杆固连,画出AC 杆受力图,又若销钉A 与AB 杆固连,画出AB 杆受力图。 2.0思考题 1.汇交力系(1F 、2F 、3F )作用,这四个力构成的力多边形分别如图(1)、 (2)、(3)试说明哪种情况不平衡,如果不平衡,力系的合力是怎样的? 2.用解析法求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需选定坐标系再建立平衡方程∑=0X F ,∑=0Y F ,∑=0Z F 。所选的X 、Y 、Z 各轴是否必须彼此垂直? 不!在空间,X 、Y 、Z 不共向;在平X 、Y 不共线。 4.圆轮在力偶距为M 的力偶和力的共同作用下平衡,这是否说明一个力偶可用一个合适的力与之平衡。 不。O 处的约束反力F ' 必须与F 等相反向、平行,构成与M 反向的力偶。 3.平面汇交力系、空间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空间力偶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数各为多少? 分别:2、3、1、3 5.在刚体上A 、B 、C 、D 四点各作用一力如图所示,其力多边形封闭,问刚体是否平衡?

理论力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2. 空间任意力系向某一定点O 简化,若主矢0≠'R ,主矩00≠M ,则此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 ① 可能是一个力偶,也可能是一个力; ② 一定是一个力; ③ 可能是一个力,也可能是力螺旋; ④ 一定是力螺旋。 3. 如图所示,=P 60kM ,T F =20kN ,A , B 间的静摩擦因数 s f =0.5,动摩擦因数f =0.4,则物块A 所受的摩擦力F 的大小为-----------------------。 ① 25 kN ;② 20 kN ;③ 310kN ;④ 0 4. 点作匀变速曲线运动是指------------------。 ① 点的加速度大小a =常量; ② 点的加速度a =常矢量; ③ 点的切向加速度大小τa =常量; ④ 点的法向加速度大小n a =常量。 5. 边长为a 2的正方形薄板,截去四分之一后悬挂在A 点,今若使BC 边保持水平,则点A 距右端的距离x = -------------------。 ① a ; ② 3a /2; ③ 6a /7; ④ 5a /6。 二、填空题(共24分。请将简要答案填入划线内。) 1. 双直角曲杆可绕O 轴转动,图示瞬时A 点的加速度2s /cm 30=A a ,方向如图。则B 点加速度的大小为------------2s /cm ,方向与直线------------成----------角。(6分) 2. 平面机构如图所示。已知AB 平行于21O O ,且AB =21O O =L ,r BO AO ==21,ABCD 是矩形板,AD=BC=b ,1AO 杆以匀角速度ω绕1O 轴转动,则矩形板重心1C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 = -----------------, a = --------------。(4分) (应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3. 在图示平面机构中,杆AB =40cm ,以1ω=3rad/s 的匀角速度绕A 轴转动,而CD 以2ω=1rand/s 绕B 轴转动,BD =BC =30cm ,图示瞬时AB 垂直于CD 。若取AB 为动坐标系,则此时D 点的牵连速度的大小为 -------------,牵连加速度的大小为 -------------------。(4分) (应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4. 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质圆盘,可绕O 轴转动,其偏心距OC =e 。图示瞬时其角速度为ω,角加速度为ε。则该圆盘的动量p =--------------,动量矩=o L ------------------------------------,动能T = -----------------------,惯性力系向O 点的简化结果 为 ----------------------------------------------------------。 (10分) T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