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在教育学发展中,有很多教育专著,如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

撰写的《大教学论》,以及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

版的《普通教育学》等。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二、教育及其发展

教育的概念包括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的发展

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

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研究的人,教育影响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

学生间的中介,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同时教育也会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成为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甚至可以促进民主。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也密不可分,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发展。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同时,教育还可以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

教育与科技文化密切相关。科技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观念,以及影响教育的数量、质量、内容、方法和手段。而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则包括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以及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此外,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也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而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成熟和环境。其中,遗传是人身心发

展的前提,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对象。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

发展的方向和方面,加速了个体发展,并且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

5.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

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六、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

的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提出的总要求。

2.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和指导功能。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既重视个人发展又重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1.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

三)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坚持

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

神和实践能力。

七、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1.学校教育制度的涵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

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2.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三个过程。

壬寅学制是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是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壬戌学制受美国教育制度影响,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

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初等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普通中学)。

1.师生关系的意义: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同时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

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要求: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

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4.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方法:要转变学生角色,转变教师角色,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5.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民主合作式的

师生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的反映。这种关系有以下特点:爱生尊师,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6.课程的内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

总和及课时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7.课程的意义: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研究和发

展的基础。

8.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和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

9.制约课程的因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

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10.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

的教学提出的统一的要求和具体规格,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学校、教师应透彻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神,按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落实教学。课程标准是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1.新课程标准的功能:指导教材编写、指导教学、帮助

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指导教师组织教学、指导课程评价。

1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沿(课程性质、课程基本

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术语解释、案例)。

1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新课程结构主要包括

社会实践、科技、人文、艺术、体育等领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新课程也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学生自主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设立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立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同时从小学至高中设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也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新课程结构的特征包括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资源的特点包括开放性、价值潜在性和多质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包括共享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

教学的意义在于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手段,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以及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的任务包括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会学生研究,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中包括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教学过程的规律包括教学相长性规律、教学发展性规律和教学教育性规律。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应用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法和实验法。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与答疑以及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实施要求包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包括全面发展的教学观,重结论更应重过程,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以及交往互动的教学观和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教育评价的作用在于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和增值探索的过程。其作用包括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和教学作用。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实证化评价和人文式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表现性测验评价;评定量表评价法;行为检核表评价法;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成长记录评价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应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评价应发挥教育功能,实施形成性评价,并采用绝对评价法。

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的意义在于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实现教育目标

的条件和保证。德育的目标包括思想品德规范方面、思想品德心理方面和思想道德能力方面。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注意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与法制和纪律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理想教育、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德育过程的规律包括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德育原则应包括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激励性原则、自我管理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德育的八大原则包括导向型、疏导性、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材施教、知行统一、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德育的途径包括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以及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包括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包括全面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争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以及评定学生操行。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包括创造性的设计班集体目标、合理的确定

班级角色位序、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建构“开放、多维、

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以及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

化环境。

课外活动的涵义是指学校和校外机关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以外组织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的意义包括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特长、以便人才选拔、经受锻炼、提高独立活动能力、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有利于三者结合教育。课外活动的任务包括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扩大、加深、巩固课堂所学,发展学生智能、组织有益的娱乐活动,丰富课余生活。课外活动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军事活动、公益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的形式包括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包括由学校和教师直接组织、由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以及由家庭配合学校组织。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学知识点 1.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学记.. 2.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4.孟禄—“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 5.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 6.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8.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着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9.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 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10.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1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永 恒性.. 12.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 会性.. 13.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4.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 坏..” 15.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 16.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 17.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18.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知、情、意的统一.. 19.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0.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 21.“产婆术”——苏格拉底.. 22.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 23.昆体良——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 2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着作.. 25.裴斯泰洛奇—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 育家.. 26.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 27.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28.洛克——白板说.. 29.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 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30.华生——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 31.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近朱者赤、孟母三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32.华生——外铄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在教育学发展中,有很多教育专著,如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 撰写的《大教学论》,以及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 版的《普通教育学》等。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二、教育及其发展 教育的概念包括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的发展

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 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研究的人,教育影响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 学生间的中介,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同时教育也会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成为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甚至可以促进民主。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也密不可分,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发展。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填空题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 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填空题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填空题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著作《政治学》中;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和谐发展”。 ……PS: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局部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表达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 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开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开展功能、社会开展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开展历程: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开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代表人物:(意)维多利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别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C后期:教育的终身化。(法)保罗﹒朗格——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时机均等。 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开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开展概况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 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 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 间,保尔•朗格朗(法国));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 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 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前苏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形态: 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 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 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 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 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 教育的终身化; 2. 教育的全民化; 3. 教育的民主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一旦被认识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教育学的任务:研究并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发展经历的阶段:1. 萌芽阶段;2. 独立形态阶段;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阶段;4. 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学记》:战国后期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 喻系统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 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萌芽阶段: 中国:孔子《论语》儒家与墨家合称显学。春秋战国时期,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西方: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理想国》,以培养未来统治者为教学目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除奴隶外都应受教育。 和谐教育思想:以灵魂论为基础、以培养优良公民为目标、以德智体和谐发展为内容、 以音乐陶冶为途径。最早提出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教育。 独立形态阶段: 1.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00个教育学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

100个教育学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世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士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教育学的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的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是以研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人类的认知、情感、道德、文化等方面,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育学研究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知识点,下面 就教育学的几个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目标与任务 1.教育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中所要达成的预期效果,反映出教 育工作的本质要求,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方向和标准,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目标可以分为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两类。 2.教育任务的概念 教育任务是在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从社会的需要出发、 考虑教育现实条件,制定的教育工作任务。教育任务是教育活动中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操作方案,是指导教育投入和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 二、教育方式与方法 1.教育方式的概念 教育方式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观点、方法、手段等的总称。教育方式包括内容的组织、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师的角色定位、学生的参与等方面。

2. 教育方法的概念 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为达到教育目标,根 据教育特点和要求,使用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包括讲述法、探究法、讨论方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 三、教育评价与监控 1.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是指根据教育目标、任务与实际效果的要求, 对学生、教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测评、监控和改进。教育评价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 2.教育监控的概念 教育监控是指在教育评价的基础上,对教育系统各个方 面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地、全面地、深入地检查、督导和改进。教育监控的目的是对教育活动的质量进行管控和提升,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德育工作 1.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以德性为核心的一种教育过程,旨在培养学生具 有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发展健康的人格和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德修养和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 2.德育的任务 (1)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完整版)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 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和教育事实的学科。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分支。以下是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整理: 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包括教育的价值、教 育的理想、教育的人性观等。重要的教育哲学理论有进化主义教育哲学、 实证主义教育哲学、人文主义教育哲学等。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 学习和记忆、思维和创造、情感和意志等。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有行为 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变迁和教育的社会差异等。重要的教育社会学理论有功能 结构理论、社会交往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等。 4.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估和教学等。重要的教育方法学理论有问题解决教学法、合作学习 和个性化教育等。 5.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学研究对学生、教师、教学过程和教育机构 进行评估和评价,包括成绩评价和素质评价等。重要的教育评价学理论有 传统评价理论、综合评价理论和能力评价理论等。 6.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包括教育软件、教育硬件和网络技术等。重要的教育技术学理论有多媒体教学理论、 网络教学理论和智能教育理论等。

7.教育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和教育法规,包括教育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重要的教育法学理论有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的法 理基础和教育法规的实施效果等。 8.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经济决策,包括 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投资的效益和教育经济政策等。重要的教育经济学 理论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育经济决策的理性分析和教育经济政策的评 价等。 9.教育社会工作学:教育社会工作学研究教育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学校社会工作、家庭教育指导和社区教育等。重要的教育社会工作学 理论有社会工作理论、教育社会服务的模式和教育社会工作的方法等。 10.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学校 组织管理、教育领导和教育管理政策等。重要的教育管理学理论有管理科 学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和领导理论等。 以上是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整理,涵盖了教育学的各个分支和相关理论。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 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1 1、在中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以及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等特点和规律。 4、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5、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的第三步为产婆术,也叫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6、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7、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遗传素质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0、1902年晚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也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1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示范者角色(榜样);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研究者、学习者、学者角色。 12、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重点汇总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重点汇总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 握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教育学的学习中,有一些常考的知识点是必须 要掌握的,下面就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汇总。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自我完善和 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 济学、教育法学等几个方面。其中,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它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原则等问题;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 的学习、发展、心理健康等问题;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化作用等;教育经济学是研究 教育的经济问题,包括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等;教育法学是研究 教育法律问题,包括教育法规、教育管理等。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的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教育 组织论等。教育目的论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教育内容论是研究教育的内容和范围,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教育方法论是研究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实践、讨论等;教育组织论是研究教育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包括学校、教育机构等。 四、教育学的教育实践 教育学的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教育教学实践 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学理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教育管理实践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中运用教育学理论,实现教 育目标的过程。 五、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国际化、多元化、实践化、创新化等。国际化 是指教育学的研究范围和视野逐渐扩大到国际层面,与国际教育学界 进行交流和合作;多元化是指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逐渐多样化, 包括跨学科研究、多元文化研究等;实践化是指教育学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 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着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着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代表人物:(意)维多利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篇1 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而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来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1)教学是学校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与学校其他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并列; (2)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3)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3.简述谈话法及其运用的基本要求。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4.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遵循如下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5.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目的明确 目标制定得当,使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内容正确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教育的历史 原始教育的特点 1. 非独立性——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2. 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具有原始均等性 3. 原始性——形式、手段和内容极为简单,水平低下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的教育。 第一、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 第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实际。 第四,机械性与刻板性。 近代教育的特点: 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控制,公立教育崛起。 第二、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第三、教育的世俗化。 第四,教育立法的实施。 3、教育的定义,广义狭义。 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德育”是同义词。 4、教育的八个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 2、教育的生产性 3、教育的历史性 4、教育的继承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6、教育的长期性 7、教育的民族性 8、教育的阶级性 5、教育的要素与作用 1、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学校教育,教育者则主要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 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源,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层于主导地位。 2.学习者 第一,学习者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二,学习者具有独特个性,身心不断发展完善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教育学40个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40个常考知识点汇总01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和教育问题的论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相长”等。 【3】捷克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他提出了“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段教学法”。 【5】美国杜威(进步教育代表人)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6】卢梭在其代表作《爱弥儿》中认为教育的目的和根本是“归于自然”。 【7】洛克在其代表作《教育漫画》中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8】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9】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10】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02 【11】教育的概念: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12】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3】教育本质属性: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4】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对人的身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调整版)

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形态: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从非制度化教育是中演化而来的,是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美国教育家、非学校化的倡导者伊里奇:学校教育体系是“组织化”、“同质化”、“仪式化”,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破坏性”,妨碍真正学习和教育,降低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导致人们没有创造性,对出乎意料事物的惊奇和对事物的想象和对生活的热爱。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建立与其上的学校化社会,取代之“教育网络”。)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洛克《教育漫话》在健全人格方面,学校教育无法取代,今日学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学校教育: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发展;为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改良我们的学校。)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传统的教育:一个社会的传统风尚对个体的发展具有教育性,“国民性”由国家或民族的社会传统塑造。 社会制度: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对个体的态度、行为和信念的塑造作用。一个方面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个体德行的发展和形成。 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指个体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经验中所获得教育。 4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根本错误:非科学。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根本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的目的的角度来论述起源问题,从而把教育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6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教育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根底,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开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开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含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开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觉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开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开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局部是在1912年。 15.中国公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含在教育学、治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含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根底,促进学生开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实质教育论( 知识为主)。26.《学记》中:“学而等〞表达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表达循序渐进原则。 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法。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根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1.学校德育的根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34.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