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研究生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成为人们追求知识和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环,研究生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研究生高等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我国就有培养学者、士人的传统。然而,直到20世纪初,研究生教育才逐渐建立起来。20世纪50年代,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开始形成完善的制度。

二、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和层次结构

研究生教育根据学科分类可以分为学术型、专业型和专业学术型。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具备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具备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则强调培养既具备学术深度,又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层次结构上,研究生教育主要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是在本科学习后继续深造的学生,主要培养其研究能

力和创新能力;博士研究生则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的学位,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人才。

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和改革。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术能力

的培养,但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代研究生教育开始引入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如工程实践、创新实验等。

同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导师不

仅是学术指导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合适的导师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建立科

学的导师制度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四、研究生教育的评价体系

研究生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研究生教育的评价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学术评价和社会评价。学术评价主要关注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学术活动和学术能力;社会评价则注重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应该是综合的、科学的,并且要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相匹配。

五、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高级专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当前研究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一方面,研究生培养的专业方向需要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应该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竞争力。

六、结语

研究生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研究其相关知识点对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需要学校、导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

力。将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研究生教育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和机遇。

高等教育学知识考点

第1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 1.中世纪大学 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的。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2.柏林大学(洪堡时期)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教育原则,发展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 ? 2.威斯康星思想(p135)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莫里尔法案》与“赠地学院”。“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二.简答题 ? 1.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高等教育学相对教育科学属于应用学科或分支学科;高等教育学相对高等教育学科群属于基础学科或基本学科。 ? 2.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推动;高等教育部矛盾的推动;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 三.论述题 ? 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考试大论坛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部结构越来越复杂。第2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一.名词解释 ? 1.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性质任务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 ? 2.社会本位价值观 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 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强调公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考试大论坛 ? 3.个人本位价值观 个人本位价值观是从个人需要、个体理智发展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 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人理智获得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 强调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通适教育) 二.简答题 ? 1.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 两种价值观的产生是历史的产物;两种价值观都具有自己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要采取整合思路,不要单向抉择, 针对时弊动态调整, 结合国选择。 三.论述题 ? 1.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高等教育的外部规律). (1)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 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 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潜在的制约因素。 (2)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教育的政治功能:政治教育(个体政治化)、培养政治法律人才、推进政治发展; 教育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专门人才结构)、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的传承、选择与创造。 ? 2.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高等教育的部规律).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3章高等教育目的 一、名词解释 ? 1.教育方针

研究生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研究生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成为人们追求知识和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环,研究生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研究生高等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我国就有培养学者、士人的传统。然而,直到20世纪初,研究生教育才逐渐建立起来。20世纪50年代,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开始形成完善的制度。 二、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和层次结构 研究生教育根据学科分类可以分为学术型、专业型和专业学术型。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具备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具备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则强调培养既具备学术深度,又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层次结构上,研究生教育主要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是在本科学习后继续深造的学生,主要培养其研究能 力和创新能力;博士研究生则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的学位,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人才。 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和改革。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术能力 的培养,但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代研究生教育开始引入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如工程实践、创新实验等。 同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导师不 仅是学术指导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合适的导师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建立科 学的导师制度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四、研究生教育的评价体系

研究生高等教育学

研究生高等教育学 研究生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研究生阶段高等教育的学科,主要围绕研究生高等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生高等教育学关注的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旨在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多样。首先,研究生高等教育学关注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与使命。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才,提高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能力。研究生高等教育学通过研究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探讨如何培养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研究生高等教育学关注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与学科前沿、科学研究密切相关,既要注重学科基础的扎实,也要注重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研究生高等教育学研究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探索适合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研究生高等教育学关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是研究生高等教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研究研究生培养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可以改进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高培养效果。 研究生高等教育学还关注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与发展。研究生教育的

管理与发展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生高等教育学研究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模式、管理机制和管理政策,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为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研究生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研究生阶段高等教育的学科,关注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等方面。研究生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旨在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与使命、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质量保障与评估、管理与发展等方面,可以不断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研究人才,为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1 第一章 绪论 1. 在英国,1963 2. 3. 4. 高等教育学:((2 (3 )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这一特 殊教育活动。 5. 6. (记忆:大学的3 大职能——教学、 7. 8. 4。 9. 10. )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新性(3)情绪情感内容丰富(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两极性的特征 ——非好即坏)(411. 12.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3.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从非制度 14. 15. 16. 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7. 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要坚持3 原则:(1(2(3 18.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个)——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19. 20. 为什么学习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自解: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2)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 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21.3条标准:(1)需要长时间学习(2)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不可替代和垄断(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22.:(1)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能力(3)对学生需求市 场做出反应(4)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5)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章 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上)(外国部分) 1. 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 堂。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21题) 合的原则(三)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四)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五)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行结合的原则(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2、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任务是:(一)、确保教学的正确方向(二)、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三)、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四)、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促使教学科学化;(五)充分调到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迟延性和长效性;(二)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三)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 (四)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 (五)教师劳动成果评价的特殊性 (六)教师劳动还具有无私性。 4 、从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看,在环节管理过程中,必须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注意教学环节的整体联系;(2)在教学环节上,首先要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另外教师充分引进现代的手段;(3)教学环节管理中还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管理;(4)、21世纪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教育,即培养学生“爱学”“会学”“学会”的素质和能力。 5、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体制改革的趋势。(1)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2)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时间能力和总和素质考核的比重,逐步建立灵活的招生考试制度(3)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第六章(1个) 10、高等教育结构P146: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1、专业P202: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2、学科P205: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按学科体系设置专业使培养的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13、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P226: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14、狭义课程P235: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 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 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5、广义的课程P235:则是指学校有计划 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 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16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P240:是指按照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 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 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 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7、教学大纲P242: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 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 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8、教材P245: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 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9、教学方法P265: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 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 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 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20、教学评价P288: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 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 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21、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P370:就是教育 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 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应。 第二部分:简答(共34题) 第一章(9题)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P5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 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 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P7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 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 发展(4)此外,高校是政治思想的重要策 源地 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P9 (1)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 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 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 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总之,经济发展是 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 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 的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 度,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4、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P11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 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 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5、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P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精辟地 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所具有的经济 价值。(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 技术而发挥再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的功能。 (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 术而发挥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P25 要2方面来看:一是从高校发展历史来 看;二是从高校性质来看。培养专门人才 主要途径是教学,所以重视教学、提高教 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当前的本科教 学工作评估的意义就在于此。 7、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P26 (1)现代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具有明显优 势:(2)学科比较齐全,基础学科研究更 显实力; (3)研究队伍素质高、数量较多;(4)图 书资料、仪器设备、研究经费比较到位;(5) 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比较频繁。所以,高校 教师在任何国家都是科研的重要主力军之 一。 8、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P27 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有:教学服 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等。(1) 教学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 办技术人才培训等 (2)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 咨询等(3)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 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4)装备服务, 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 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 心等向社会开放。总之,高校社会服务包 括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 装让等诸多形式。 9、当代高校的社会职能。P25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 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第三章(6题) 1、评述高校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 (先述:解释概念;后评:产生—现状— 发展轨迹) 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 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 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 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 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 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斯巴 达的军事教育可以说是以社会为中心的价 值观的源头,持有社会本为观点的人以社 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社会与个体的关 系结构类似于“有机体”与“细胞”的关 系机构,社会作为有机体,出游决定性、 中心的地位,社会是目的,而个体则处于 从属的地位。 2、评述高校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 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 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 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 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 务。雅典的自由教育可以说是西方以个人 为中心的价值观的源头,持个人本为观点 的人将立足点移至个体,个体与社会的结 构关系类似于“有机体”与“环境”的关 系,个体作为有机体,而社会则成了个体 生存发展的必然条件,是个体实现自己生 命价值与发挥潜力的舞台,个体存在与发 展是目的,社会是为个体生存与发展服务 的。 3、评述高校的专才教育。P64 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 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教授某一学科 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 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具有 四个明显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 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 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 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 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 适应社会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 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 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 4、评述高校的通才教育。P64 通才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 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 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他实行 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 感的陶冶,并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 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 展受影响。 5、评述专才教育、通才教育的内涵及其相 互联系。P64 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 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教授某一学科 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 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具有 四个明显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 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 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 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 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 适应社会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 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 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通才是 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 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 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他实行的是一种 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并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 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 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 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通才教育与 专才教育作为两种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 既有相斥的一面,又有联系的一面。专才 教育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基础 不扎实专业训练难以深入。 6、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融合。P65 (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 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 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 和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 度结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时现 有国情的选择。 第七章(6题) 1、简述高校教师的作用。P171 (1)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 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 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 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2、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P172 (1)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 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教师劳动特 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3)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 高度协作意识 3、如何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P174 (1)坚持在职进修为主、脱产进修为辅。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 (3)建立激励机制。 4、简述当前大学生问题的研究中应加强的 几个方面。P192 (1)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由于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模 糊,有的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性不强。 2)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分化严重,家庭条 件好的奢侈,困难生比重达,学费生活费 难解决。(3)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两极分 化。(4)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5、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P199 (1)在教育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 强。(2)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 之上。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 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 6、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P200 (1)加强理解和沟通。 (2)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树立为学生服 务思想。(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以 学生为本。 第九章(3题) 1、简述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P220 (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 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包含智力 与创造力;自学能力与科研能力)。(3)促 进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 德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2、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P222 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一 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 径。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提高教学质量 的一个基本条件。这是由教学具有效率高、 系统性强、能综合完成多方面任务的特点 决定的。教学司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但 并非唯一途径,只有教育活动与其他途径 紧密联系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大学生学习特点分析。P223 (1)独立性的增强;(2)学习的自主性增 强;(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第十章(3题) 1、课程体系优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教 材P239 见老师课件的归纳) 所谓优化课程体系就是从目标出发调 整各方面的比例,并以最后是否达到目标 要求作为衡量标准。具体措施: (1)课程体系必须服从专业的培养目标。 不能以教师需要来设置课程或课时安排。 (2)要从剖析专业所需的结构和能力结构 入手,削枝强干,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即要突出主干课程。(3)根据人才市场和 培养目标的变化,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但 不能过于频繁和随意。 2、简述高校教学计划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P240 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校培养目标 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 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它的组成: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课 程设置;主要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学年 编制等。 3、简述课程建设的内容。P249 教师梯队建设;内容、体系的改革;教学 设施的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组 织与管理等。 第十一章(4题) 1、高校教师备课有哪些要求。P255 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广泛阅读和积累有 关材料,在此基础上补充或删减有关内容;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并 反映到教案中。 2、大学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P257 遵循教学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 法;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使用准确、生动、 清晰的教学语言;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善 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 3、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意义。P264 (1)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充 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有利于 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发展,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机动 性。(3)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 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4)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 化,促进高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和新课 程的不断增加,推动教学管理制度的改 革。 4、大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P275 选择依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教学 规律和原则;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水 平和知识基础;教学条件等。(“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判断是否“贵在 得法”就是看选择教学方法是否有科学依 据。) 第十四章(3题) 1、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P381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_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一、高等教育发展简况 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学机构。 (3)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大学开始围绕着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组织其教育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基于知识分化、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2、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1)规模化: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 (2)中心化:逐渐走进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3)综合化: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目标、内容、过程、教育方法)的趋势。 (4)国际化:20世纪50年代后日益明显,即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是把国际的、全球的、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职业准备课程更多开设,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 (6)终身化: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提供教育一体化,注重教育的整体性。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二、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 1、个别研究阶段: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研究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20世纪70年代,有组织的研究在西方的高等教育已开始。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筹备工作会议。 三、认识高等教育学 1、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1)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2)任务:在于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个问题. 2、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3、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1984年7月,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这是国内第一套《高等教育学》,被认为是该学科最早、影响较大的一本专著。 四、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最普遍方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 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

高等教育学(1-14章) 一、名词解释. 1、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系统,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案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最早的教育方针:是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都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最新的教育方针是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8、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9、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0、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代表人物:卢梭 11、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代表人物:涂尔干 12、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13、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14、学制: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15、高校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执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16、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7、教案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18、教案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案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案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19、课程的定义:狭义是指被列入教案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案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20、高等学校专业教案计划(简称教案计划):是指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21、教案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案指导文件。 22、教案组织形式,简称教案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案任务,教案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现出来,即在教案中如何控制教案活动的规模,安排教案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案活动的场所。 23、学年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案,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案制度。 24、学分制:是与学年制相对应的教案制度,据《国际高等教育百科全书》的解释,是指衡量某一种教案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就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25、教案方法:就是在教案中为完成一定的教案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案途径或教案程序,是以解决教案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 演变:(1)中世纪的大学是近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是在仿造行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机构。(2)中世纪时,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来指代。(3)资产阶级革命后,特别是工业革命时期,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起来,这样,大学教育开始基于中等教育基础上,并且不断地制度化、正规化。 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美国把中等后的教育等同为高等教育。《苏联百科全书》:“高等教育是继中学教育后在高等学校里所获得的专门教育,是国民经济、科学和文化各部门中具有高等技能的专家所必备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程度上一般分为专修科、本科和研究生班。”;《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理解:(1)潘懋元教授:“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胡建华:“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因此,高等教育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体系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从高等教育在整个体系的位置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根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本教材的观点: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2)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各级内容的影响;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 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文化影 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文化 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 育的实施;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 教育特色的形成。(二)高等教 育的文化功能:高等教育具有选 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高 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 功能。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一)培 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 使命(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 的重要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 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 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1997年邓小平同志强 调“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高等 学校,应当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 面军。”(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 校职能的延伸 教学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 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 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 技术咨询等。 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 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 装备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 装备,如仪器设备、实验室、计 算机中心等向社会开放。● 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概念:是国 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 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 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 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 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 指导思想:反映教育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教育的培养目标:这是 核心内容,对应培养什么样的人 作出规定。实施的途径:如何贯 彻教育方针。如教学、科研、社 会实践活动等。 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 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 量要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区别:第 一,“教育目的”是理论性术语, 是学术性概念,是教育学原理或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内容或范 畴,体现的是理论上所要追求的 终极教育价值;而“教育方针” 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 于教育政策学或教育行政学范 畴,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根本 指导思想或行动纲领。第二,教 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的质量 规格作出规定,是针对人的发展 而言,指向受教育这个体;而教 育方针反映的则是国家对教育 事业整体的要求和希望,定位的 是教育事业在国家上层建筑或 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第 三,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是教 育工作者和学生通过教育活动 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教育方针则 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具 有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教 育发展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 标。(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的核心 和基本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 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 践的教育方针。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 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 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而高等 学校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高等 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才的特 殊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最终 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出来的。 二者之间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 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 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人的 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诸方面 的发展所构成的,以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包括德育、 智育、体育等方面,他们共同构 成了全面发展教育。在全面发展 教育中,各组成部分既相互独 立,又是辩证统一的。其中德育 是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 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德 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 术教育。●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应该从受 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 会出发。高等教育必须尊重受教 育者的人格,发展受教育者的个 性。高等教育的目的也在于促进 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 理性方面的发展,即培养和谐发 展的个人。主要代表人物:卢梭、 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斯宾塞 等。基本特点:倡导人性本性, 强调教育的个人价值尊重人的 自然本性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 位 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应当根据 社会的需要来确定。高等教育的 目的也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 服务的人才。代表人物:柏拉图、 洛克、凯兴斯泰纳、赫尔巴特。 基本特点:重视教育的社会价 值;重视培养公民及其所承担的 社会责任 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 人本位说”:要充分考虑社会历 史的时代背景。既要看到两种观 点的合理之处,也要看到其局限 性。寻求适合中国历史与现实背 景及其教育状况的抉择与整合 的思路。 通才教育及其特征:通才教育是 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 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 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 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 的陶冶。特征:知识的基础性和 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 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 性;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 受影响。 专才教育及其特征:专才教育是 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才教 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 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 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 能的人才。特征: 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 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学内容与 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 应用。比较注重学生工作能力的 培养。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 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 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 发展。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通 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作为两种人 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既有相斥的 一面,又有相联系的一面。专才 教育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 基础,基础不扎实,专业训练难 以深入。反之,博而不约,博而 不专,也很难攀上科学的顶峰。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融 合: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 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 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与专才 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人的和谐发 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 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通才教 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 情的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 原则:发展速度要适度 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效益规模; 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发展终 身教育。● 学制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制度 (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 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 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 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 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学 制),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 的部分,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 校的系统。学制规定各级各类学 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 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的沿革: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壬寅学制:近代第一个学制,只颁 布而未实行;癸卯学制:第一 个以法律的形式颁布并得以执 行的学制;壬戌学制:国统区学 制,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 特征:高等专科学校:目标:培 养初级专业人才。生源:高中应 届毕业生或初中毕业生。修业年 限:2~3年或5年。/大学和专 门学院:目标:培养高级专门人 才。生源:高中应届毕业生。修 业年限:4年或5年。/研究生院 目标: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修业 年限:硕士2~3年,博士3~4 年。 弹性学制的特征:1、选择性: 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服务中根据 自己要求作出选择。2、灵活性: 可以根据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在 高校之间寻求合作与交流,满足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3、多样 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 求,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 主体性: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 异,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主体 性完善的需要。 弹性学制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学》考点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 客观题 1. 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和延展性。 2. 196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 3. 20 世纪 60 年代,第一所开放大学在英国出现。 4. 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主观题 1. 高等教育学意义作用? 引导观念更新(我国 30 多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可以看到高等教育学研究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对高等教育实践的观念引导作用。) 服务政策咨询(我国高等教育学经过 30 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其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高等教育学研究在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服务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努力。) 推动实践发展(30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成长是以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为背景的,改革与发展主题的转换不断给研究提出新的课题。而高等教育学研究的许多成果也确实对高等教育实践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第二章%%%%%%%%%%%%%%%%%%%%%%%%%%%%%%%%%%%%%%%%%%%%%%%%%%%%%%%%%%%%%%%%%%%%% 客观题 1. 西方古国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场所。 2. 中国古代教育源远流长,其中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萌芽。 3. 大学旨在培养统治人才,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官学衰败、私学繁荣的局面。在这些私学中,有一部分已经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性质,最著名的当属齐国的稷下学宫。 5.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号称宋代四大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 6.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7.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教学: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早期有四大学科,文、法、医、神。 8. 大学的一项新的社会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也通过洪堡和柏林大学的推动而得以确立。 9. 范海斯明确了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职能。服务社会 10. 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1862 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 1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 12. 通儒院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 13. 1998年8月29号,9 届人大 4 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3年,教师法;1995年,教育法;1996年,职业教育法。 14. 2003年底,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一举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15. 马丁·特罗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当一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时,该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当毛入学率处于15%到50%之间时,则该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当毛入学率超过50%时,则意味着该国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主观题) 1. 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是什么? 体现在洪堡提出的两个基本原则上(柏林大学基本原则):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