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教育学二级学科。主要是运用教育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以及研究教育发展中的管理规律的科学,确保高等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该硕士点设有三个研究方向:高等工程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本学科点已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有1人,其余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

本学科点开设如下专业学位课程: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统计学等。

本学科点目前承担高等教育研究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4项,校级3项,发表相关论文31篇。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与业务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和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和健康的体魄、心灵。

2.系统掌握高等教育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现代教育与管理手段来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

3.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能力。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机构和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三、研究方向

1.高等工程教育管理

主要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2.比较高等教育

主要研究有代表性的国外知名大学的主要特征、教育思想、政策以及大学内部的教学与管理,并研究全球背景下的国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着重对国外同类大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办学理念、办学特点等进行研究,为教育教学改革,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3.终身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主要研究终身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大学及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员工继续教育的理论及技术问题。包括人力资源潜能发挥的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组织内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培训研究,以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及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1.学习年限

全日制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一般不超过4年。

2.应修学分

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必修课(含必修环节)不低于19学分。

五、课程设置

3

4

六、学位论文

每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40篇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或国外研究动态介绍的数量不得少于15篇,写出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在开题报告过程中由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评审。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九月完成,硕士研究生写出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同时结合文献阅读完成专业外语学习、翻译两篇以上(含二篇)外文资料、译成中文,要求理解正确、文字通顺。开题报告采用学生答辩的方式,开题报告应该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关键问题和创新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可能的困难、论文详细研究进度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字数5000—10000字。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由导师根据情况写出评语,开题报告完成后,记1学分。开题报告未通过的,限3个月内重新开题,重新开题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位授予暂行实施细则》。

七、中期考核及分流

中期考核及分流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实践要求

1.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次为期1个月的社会调查,训练调查研究的基本能力。

2.协助导师进行科研工作;协助导师进行教学工作。

3.至少听5次学术报告,并有证明;参加各专业组织的学术报告会,并有证明。

九、其它

开展理论研究,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教育学二级学科。主要是运用教育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以及研究教育发展中的管理规律的科学,确保高等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该硕士点设有三个研究方向:高等工程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本学科点已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有1人,其余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 本学科点开设如下专业学位课程: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统计学等。 本学科点目前承担高等教育研究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4项,校级3项,发表相关论文31篇。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与业务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和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和健康的体魄、心灵。 2.系统掌握高等教育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现代教育与管理手段来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 3.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能力。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机构和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三、研究方向 1.高等工程教育管理 主要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英语)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初、中等学校英语教学的骨干教师和科研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热爱教师职业和英 语教学工作,有志于教学、教学改革的实 践与研究。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二)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英语专业基础,能通过阅读专业文献了解国内外英语 学科教学理论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教育 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英语教学方面视野 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 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三)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方法 (一)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 1.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2.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复试。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含撰写学位论文)。 四、课程设置 除统一的公共学位课程外,本专业还设置如下学位基础课程和必、选修课程以及实践教学(所选总学分不得低于36分): (一)专业必修课 1.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 3学分 2.英语学习论3学分 3. 英语教学论 3学 分 4. 学习策略研究 3学 分 5. 教学法研究2学分 (二)专业选修课 1.外语教育的语言艺术 2学分 2.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2学分 3. 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2学 分 4.英语课程标准2学分 5. 应用语言学2学分 五、教学方式 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学员实践活动结束后,须提交一份教案及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本学科情况介绍-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教育学现为广州大学重点学科、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1995年获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5个二级学科6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首席学科带头人为刘晖教授。学科成员4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有博士学位者15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名,广东省思想宣传战线“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2名,广州大学教学名师2名。学科带头人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刘晖教授是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教育规划与政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其他方向带头人均有全国或省的相关专业委员会兼职。 经过长期累积,本学科形成了依托合作、凸现应用、交叉研究的科研特色,突显了本土化、应用性和综合性。在地方院校发展战略与办学特色、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珠三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广东省学前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课程改革的文化分析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在国内相关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学科成员科研能力较强,团队合作良好。近五年来,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权威刊物《教育研究》上5篇,《课程·教材·教法》上4篇);出版各类科研著作20余部。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3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4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9项),纵向经费164.1万元;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5项,经费53万元;国际合作项目2项,经费10.50万元。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其中,国家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能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发展最新成果,具备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胜任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成为适应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式-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本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公共学位课、一级学科学位课、二级学科指定选修课和任选课的学习为主,辅以自学和研讨会等学习形式,并适当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和业务实习。在达到一定的学习要求的基础上,需进行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报告的撰写。此外,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公开出版的教育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译)文1篇以上(含1篇)。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 教育学) 适用专业: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案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较高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教案、研究、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系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律与政策、教育史、课程与教案论等方面的教案、科研或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研究方向 (一)教育学原理 .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 .德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基本理论 (二)课程与教案论 .课程论 .教案论 .教案心理学 (三)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四)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五)比较教育学 .基础教育比较研究 .教师教育比较研究 (六)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管理 .高校德育 (七)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经济学 .教育管理学 .教育法律与政策 三、修业年限、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修业年限为年。 总学分不低于学分,其中公共课程(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语)学分;学科基础课程学分;专业主干课学分,选修课至少学分;专业英语课学分;教案实践学分。 完成规定的总学分、文献阅读、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并考核合格,准予毕业,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 .培养环节 ()文献阅读。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各方向硕士生都要研读本方向的经典文献,阅读和考核要求是通过通读,能够对教育学发展史、基本理论与理论脉络、学术流派及主要观点有基本了解,并就一些重要内容和学术观点有独立思考。经典文献阅读力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课内阅读督促课外阅读。 ()学习与研究计划。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计划制定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 ()课程学习。该环节注重硕士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论文工作。该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尽早进入论文研究阶段。 ()实践教育。该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的态度和能力。采取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形式,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发挥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努力体现“尊重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 对研究生的培养,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五、课程学习与考核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培养 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政治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与专业领域 招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其本科专业应为人文社科类师范专业或非师范专业。 三、学制与学习方式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2年。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年主要进行实践教学,包括到基础教育工作岗位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 四、培养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从基础教育领域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负责做好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实施。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倡导教学改革,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能力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4学分) 1外语(4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3.教育原理(2学分)

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第一章培养目标 国家教育硕士(Master of Education,简称M.Ed.)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高级教育专门人才。该培养方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研究方法; 2. 熟悉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 3. 具备教育政策分析和教育改革能力; 4. 具有教育管理和组织能力; 5. 能够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和课程设计; 6. 具备教育评价和教育统计分析能力; 7.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8. 具备高素质的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领导能力。 第二章培养内容 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教育和科研训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包括课程设置、教育评价、教育统计、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教育: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实践教育活动,包括教育实习、课堂观摩、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教育项目管理等实践经验的积累。 3. 科研训练: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科研训练课程的学习,学会科研课题的选择、科研方法的运用以及科研成果的撰写与发表。 第三章培养模式 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采取全日制和在职两种培养模式,学制为两年。全日制培养模式适用于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全日制学生,其培养期程与学习进度相对紧凑,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在职培养模式适用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职工,其培养过程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灵活性较高,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所有课程和实践要求。 培养过程中,学生将参与由指导教师、教务处组织的定期学术报告和研讨活动,以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还需要完成一定的教育实习任务,以加强实践教育的锻炼。 第四章培养评价

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是一种高等教育研究生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教育领域的高级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育领域专业人才。教育学硕士课程通常需要两年时间完成,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研究论文。以下是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1.教育学硕士培养目标 教育学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教育学理论和实践能力、教育管理和决策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具备以下特点:(1)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深的教育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 (2)具有教育管理和决策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组织教育事业。 (3)具有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能够在教育领域开展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 (4)具有跨学科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教育领域快速变化的需求。 2.教育学硕士培养课程设置 教育学硕士培养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管理与决策、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选修课程包括教育领域的相关专业课程,如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等。

3.教育学硕士培养论文要求 教育学硕士论文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符合一定的学术标准和要求。硕士论文要求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理论和知识,能够独立进行教育研究和实践,具有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硕士论文的选题应与教育学领域相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具有创新性。 4.教育学硕士培养评价标准 教育学硕士培养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学术成果、学术水平、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学术成果包括硕士论文和其他学术论文;学术水平包括教育学理论和方法、教育实践和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包括教育管理和组织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等;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 总之,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有高级理论和实践能力、教育管理和决策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的教育领域专业人才而设计的。在硕士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研究论文的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教育领域快速变化的需求。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要求 1.学术素养与学科基础:学生要通过系统学习教育学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形成严谨的学 术素养和较扎实的学科基础。 2.研究能力:学生要通过独立参与教育研究项目、完成一定规模的教 育研究成果和参与学术会议等途径,提高独立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3.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 生的教育与发展能力,灵活运用教育理论与实践,促进教育创新与发展。 4.学科交叉与多元化:加强学科交叉与多元化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 与其他学科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推进教育学的研究与发展做出贡献。 三、培养课程设置 1.教育学基础课程:教育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 济学、教育法律,教育技术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政策与管理、教育发展研究、 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心理学研究等。 3.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研究方向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包括教育创新与、教育统计学、教育领导与管理、教育经济、教育法律等。 四、实践环节

1.科研项目:学生在研究生期间要参与教育科研项目,有机会独立承 担小型教育研究项目,具备科学研究及报告撰写的能力。 2.实习实训:学生在研究生期间需要参与一定时间的实习实训活动, 可以选择到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相关单位进行实践,参与教育实际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3.学术交流: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与 其他学者进行交流与讨论,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拓宽学术视野。 五、学位论文 学生在研究生期间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经过答辩合格后获得硕士 学位。学位论文应该具备研究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对教育学领域有一定 的理论或实践价值。 六、培养方案的评价与改进 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成果以及就业 情况,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同时,注重与社会相关部门 和教育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根据教育的实际需求,进行培养目标和课程设 置的调整。 以上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一个简要概括,具体的实施细节 和具体课程设置还需根据不同学校和研究生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的教育和发展。为了培养 更多的高素质教育学人才,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方案应运而生。 一、培养目标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 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 以下能力: 1. 具有深厚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广泛的教育学知识; 2. 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教育学研究; 3. 具有扎实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研究; 4. 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道德品质,能够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 二、培养内容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学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方面的知识; 2.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3. 教育学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学的各个领域,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等方面的知识; 4. 学术素养和道德品质:包括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知识。 三、培养方式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学习:学生需要修读一定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2. 学术研究:学生需要开展一定的学术研究,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3. 学术交流:学生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4. 实践教学:学生需要参与教学实践,了解教育实践的现状和问题,提高教学能力。 四、培养成果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论文: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 2. 学术成果:学生需要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如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学术奖励等; 3. 教学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4. 学术影响:学生需要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为教育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教育学人才而制定的。通过这个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涌现出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 升和专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这里介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 科教学培养方案,旨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一、专业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系统的学科教学理论基础; 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开展学科教学相关的 研究工作; 3.培养学生具备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科教学 工作; 4.培养学生具备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 际教学工作。 二、培养方案组成 1.课程学习 学生需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 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必修课程包括学科教育专业理论、教育 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研究方向确定。 2.科研训练 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或科研实践活动,了解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和研 究进展,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科研训练的内容可以包括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学生还需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

3.实践教学 学生需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实践教学活动,掌握实际教学方法和技巧,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实践教学的内容可以包括教 学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思、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4.论文撰写 学生需根据研究方向和课题要求,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完成一篇学 术论文。论文需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体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科研 能力。 三、培养方案具体安排 1.入学前培训 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学科教学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学校可以组织入 学前培训,包括学科教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术研究方法的培训等。 2.课程学习 学生通过参加课堂学习、研讨会、学术报告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学习 学科教学的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科教学能力和素质。 3.科研训练 学生在培养期间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并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 4.实践教学 学生通过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实践教学活动,融入教学团队中,了 解实际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全日制教育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硕士)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英语) (4201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社会主义;拥护的领导,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和理论,坚持“三个代表”;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和创新精神;富有社会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踏实,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2.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了解英语课程与教学学科的当前状况和发展前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有新的见解;第二外语应具有一定的笔译能力及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文献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研究方向 中学英语教学(英语教育思想与行为、英语教材与课程、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四、学习方式、学制及学分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2年,应修36学分。 五、课程设置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一年时间安排理论课程学习,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第二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2学分) 5.课程与教学总论(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高级口语(2学分) 2.高级写作(2学分) 3. 二语习得(2学分) 4.科研方法与学位论文写作(2学分) 5.语言学导论(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选修6学分) 1. 英美文学欣赏(2学分) 2. 英语语言教学导论(2学分) 3. 英语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2学分) 4. 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 5.英语教师行动研究(2学分) 6.心理语言学(2学分) 7.英语语言测试(2学分) 8.中考与高考研究(2学分) 9.认知语言学(2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结合实践教学内容,适当开设专业选修课。由学科负责人对硕士研究生参加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考查与评定。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英语教育见习(1学分) 2.英语教育实习(3学分) 3.英语教学田野研究(2学分) 4.学术活动(2学分) (五)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须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高级英语、高级写作。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须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论。 六、教学及培养方式 (一)教学方式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 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实际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科研实践及毕业论文为一年半。 三、研究方向 1.教学原理 2.课程原理 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语文、数学)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三大部分。应修总学分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10学分,专业学位位课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选修课12学分。入学前CET-6考试成绩达到425分以上或取得CET-6合格证书的研究生免修英语读写和英语听说课程。 (一)必修课 1.公共学位课(10学分) (1)自然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二选一) 2.5学分(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学分(3)英语 6学分 2.专业学位课(10学分) (1)教育学原理 3学分 (2)学习理论 3学分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2学分 (二)选修课 1.方向选修课 (1)教学原理方向(10学分) 教学原理 3学分 教学设计与教学技术学 2学分 学科教学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美术、音乐) 3学分 国外教学理论流派 2学分 (2)课程原理方向(7学分) 课程原理 3学分 课程设计与课程评价 2学分 国外课程理论流派 2学分 (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语文)(7学分) 小学语文教学原理 3学分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 2学分 小学语言教材研究 2学分 (4)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数学)(7学分) 小学数学教育学 3学分 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2学分 数学教材理论 2学分 (5)任意选修课 教学思想史 2学分 教育心理学问题研究 2学分 教学艺术论 2学分 教学测量与评价 2学分 基础教育改革实验 2学分 中小学课程问题研究 2学分 (三)补修课程 随本科生修读或安排集中授课,并参加考试或考查。补修本科课程成绩必须达到学校本科教学规定的合格要求并记入成绩档案,但不记学分。补修课程为: 1.中国教育史 2.外国教育史 3.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四)实践教学

教育学原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原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学原理专业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学生对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原则具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能力,能够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解决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以下是一个关于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示例。 一、专业培养目标 1.掌握教育学原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深入研究教育学原理相关的问题,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中。 2.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教育学原理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创新,并能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3.具有教育学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教育学原理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 4.具备一定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能力,能够参与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工作,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5.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培养周期和总学分要求 三、培养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原理导论、教育学原理研究方法等。 2.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方法学、教育哲学等。

3.选修课程:包括教育政策与管理、跨文化教育、教育评价等。 四、实践环节 1.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和教育实验等。 2.实践报告:研究生需完成一定的实践任务,并撰写实践报告,反映 实践位置的调查和研究情况。 五、研究和论文要求 1.研究课题选择:研究生可以选择教育学原理领域的一个研究课题进 行深入研究。 2.论文撰写:研究生需要按照学院和教研室的要求撰写论文,并通过 学术评议。 3.学术交流:研究生需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发表学术论文。 六、评价与考核 七、硕士学位授予条件 1.顺利完成培养计划,并通过相应考核。 2.成绩合格,能够独立进行教育学原理相关科研工作。 3.成功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以上是关于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一个示例,具 体的培养方案可以根据学校和专业的要求进行具体调整。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教育管理专业(试行)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管理工作,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四)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五)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且具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实践教学)。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二)课程列表

(三)专业必修课程说明 教育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分为教育管理理论,学校管理,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和教育政策研究这四个模块。 如上表所示,专业必修课程“教育管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对应于教育管理理论模块;“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和“教育组织行为学”是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下的课程;“教育管理学”对应于学校管理模块,“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模块下的课程。 专业必修课课程介绍见附件。 五、培养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六、必修环节(实践教学)的实施 必修环节(实践教学)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完整的管理与评价制度,有序组织实施。必修环节(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其中校外集中实践不少于1学期。校内实训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教育见习应在第一学期完成,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应在第二学年完成。有充足的实践实训设施和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能切实保障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水平的小学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熟练掌握所从事学科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 (三)能够使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小学教育实际中存有的问题,擅长总结提升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创造性地展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要求,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法。 (五)能使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报考条件与招生对象 具有学士学位,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具有三年以上中小学教学或管理经历,热爱本职工作,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较强,身心健康。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采用脱产学习与在职攻读学位相结合的方法:第一年脱产学习;第二、三学年回原单位学习,每年集中若干次集中授课,同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 四、课程设置 按一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每个学员至少修满35学分。具体为。 (一)学位课程(15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 2.教育学原理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4.教育心理学3学分3学分3学分3学分

5.英语3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程(15学分) 1.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3学分 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3学分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4.教育政策与法规3学分 5.教育技术学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5学分) 1.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研修2学分 2.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2学分 3.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2学分 4.中国教育史2学分 5.外国教育史2学分 6.学科学习理论与方法2学分 7.学科教学设计案例分析2学分 五、教学方式 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在实行撰写学位论文之前,每个学员都要提交开题报告,提交时间在第三学期末。 学位论文选题以研究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主;在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参加。 学位论文评审、答辩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实行。答辩通过者,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的现代教育理论或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教育管理时间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教学一2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 基本学制为2.5-3年。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 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公共课(18学分) 1.学位课(12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 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 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 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 2.非学位课(6学分) 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 (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 1.专业基础课(12学分) 教育管理学60学时 3 学分 教育统计与测量60学时 3 学分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60学时 3 学分 管理心理学60学时 3 学分 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教育法学40学时 2 学分 教育评价40学时 2 学分 教育经济学40学时 2 学分

德育理论与实践40学时 2 学分 青少年心理学40学时 2 学分 (三)必修环节(2学分) 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 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 五、考核要求 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 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 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合格后记1学分。 3.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论文答辩应有详细的纪录。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不授予学位。具体请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七、教学实践 采取分散实践和集体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坚持课内与课外衔接,校内与校外互补,教育理论与学科前沿相互渗透的原则,结合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学校组织教育见习、学术报告等教学实践活动;教育硕士研究生本人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根据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实践内容不断进行更新。 八、专业课程内容简介 --------------------教育管理学-------------------- 课程名称:教育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0学时学分:3 学分 开课学期:3 考试形式:开卷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从宏观与微观交融的视角综合研讨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

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学位是为了培养具备较高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能力的 专业人才,帮助他们在教育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和领导地位。本文将 介绍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并探讨其中的关键要点。 一、教育硕士培养目标 教育硕士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专业人才: 1. 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深入的学术研究能力; 2. 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在教育实践中提出合理建议并 解决问题; 3. 具备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实施高质量的教育 课程; 4. 具备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领导和管理教育机构; 5. 具备教育政策分析和决策能力,能够参与教育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6. 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教师 合作。 二、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1. 课程设置 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专业课程、研究方法和实践课程。专 业课程包括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等核心课程,旨在提供

学科知识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课程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撰 写的能力。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 用于实际教育情境中。 2. 导师制度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通常包括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会被分配一个 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导师将负责监督学生的研究进展,并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对于学生的学 术成长至关重要。 3. 学位论文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通常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 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并 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规范,需要体现学生对教 育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4. 实习与实践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通常要求学生进行一定时长的实习或实践活动。 实习和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育情境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和实践活动还为学生 提供机会与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 三、教育硕士培养的评价与考核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的评价与考核体系是保证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 手段。评价与考核可以包括课程成绩、学位论文评审、实习和实践报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教育学原理专业培养符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学学术功底,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野和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教育学研究、教学和教育管理人才。本专业注重奠定硕士生的教育学理论基础,注重培养硕士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强调对现代教育科学学术理论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要求毕业生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独立从事教育学原理及相关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本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科群中的一个二级基础学科,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位点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把教学和科研放在第一位,并注重学位点自身建设,时刻关注教育实际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行动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明确的发展目标。目前,根据教学和科研人员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以及学校发展的要求,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形成了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德育原理、教育美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评价等主要研究方向,并在上述领域取得了许多海内外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三、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教育基本理论方向:主要倾向于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四个现代化需要的人才;教育改革于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原教育学研究;教育理论的比较研究;教师教育以及教育发展中的基本问题研究。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注重在理论上整合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成果,并努力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现实相结合,试图建立一种更丰富的原理、技术与方法有机统一的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在实践上注重联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力求在学习教育研究方法论原理的同时,掌握教育研究的技术与具体方法,在学习技术和方法训练的同时,主动将这些技术和方法运用的教育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对教育理论发展的反思,对教育功能与价值的探索,对教育经济学在实施义务教育方面的运用,以及如何提高教育评价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研究。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在教育理论界有相当影响。 教育哲学方向:注重对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哲学考察研究,着重探讨在社会转型条件下教育的目的、任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中国传统教育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西方教育哲学思想的借鉴和批判。在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的结合研究方面有其知识能力结构和方法论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道德教育和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方面的研究独具特色,目前已为国内学术界广泛关注。 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学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同时,注重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学校发展与定位研究,区域教育规划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如关于义务教育管理与资源配置的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定位研究,特别是对学校管理与规划的研究,显示出较高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