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临床论文

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临床论文
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临床论文

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180例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诊刮组、安宫黄体酮组、妈富隆组),观察和随访三组患者,三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三种方法对围绝期功血患者均有效,但妈福隆组疗效优于前两组且药物副反应小。结论:诊刮术后联合妈福隆规律用药,能相互取长补短治疗围绝经期功血。

【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血;治疗方法;妈富隆;安宫黄体酮【中图分类号】r7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29-0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约为妇科门诊患者的10%[1],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妇女是功血的多发人群,笔者将三种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作出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180例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平均年龄46.5岁,表现为无排卵性功血,主诉均为不规则阴道出血,经过全血细胞分析、肝肾功、b 超及其他常规检查,排除妇科器质性病变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疾病,所选患者要求一般情况好,血压均在正常范围(120/80mmhg),血红蛋白≥80g/l,肝功能正常,无其他合并症,阴道出血时间10d~

2018中国药师协会性激素化验单解读考试答案

性激素化验单解读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下列哪项不是绝经后性激素补充治疗的适应症() ? A.骨质疏松症 ? B.阴道干涩 ? C.子宫内膜异位症 ? D.反复泌尿系感染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下列哪项不是性激素补充治疗的禁忌症() ? A.子宫肌瘤 ? B.耳硬化症 ? C.肾功能障碍 ? D.可疑乳腺癌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计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应使用标准计量治疗 ? B.应在开始激素补充治疗时用大剂量缓解症状,之后减至标准计量? C.应根据性激素化验值决定最初治疗计量 ? D.应使用最低有效计量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开始时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建议在卵巢功能减退并出现绝经症状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 B.建议在月经紊乱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 C.建议在血雌激素水平下降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 D.建议在达到平均绝经年龄后预防性开始激素补充治疗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5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用药途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口服给药是最佳给药途径 ? B.最接近天然孕激素结构的是醋酸甲羟孕酮,其次是地屈孕酮 ? C.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低 ? D.经阴道给药剂量应高于口服给药剂量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B.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C.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无关 ? D.就此问题尚无共识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与肿瘤的发生风险,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5年内,不增加患者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 B.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5年以上,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不确定 ? C.激素补充治疗是否增加卵巢上皮性癌风险不确定 ? D.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5年以上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随访,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应建议患者在初始激素补充治疗的1、3个月两次随诊观察疗效及副反应? B.激素补充治疗的副反应主要出现在开始治疗的半年以后 ? C.使用激素补充治疗应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以5mm为警戒值 ? D.用药一年及以后至少每年复查1次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对于性激素水平的测定哪种说法是不恰当的() ? A.经期第3天测FSH>10I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 B.21岁,不规则出血10余天,P低水平,为无排卵性功血 ? C.FSH、LH升高,E2低,为卵巢性闭经 ? D.FSH、LH、E2均低水平,为下丘脑或垂体性闭经

子宫内膜厚度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意义

子宫内膜厚度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3-04-25T15:57:09.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夏淑琴王进 [导读] 围绝经期功血是临床常见病,本文对86例患者进行子宫内膜厚度的测量及阴道出血量的观察,间接判断体内激素变化,指导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夏淑琴王进(浠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黄冈 438200)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279-02 围绝经期功血是临床常见病,本文对86例患者进行子宫内膜厚度的测量及阴道出血量的观察,间接判断体内激素变化,指导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我院2003年7月-2006年7月来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患者,年龄40-52岁,平均(43.3±4.2)岁,出血时间最短的11d,最长断续半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血红蛋白80g/L以上,通过询问病史、妇科检查,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排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疾病,血常规检查初步排除血液病,86例患者均在一年内经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报告为单纯性或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初步判定尚无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征象。 1.2 方法: 1.2.1 子宫内膜厚度与出血量的关系:以自身正常的月经量作对照判定出血量,见表1: 表1 86例子宫内膜厚度与阴道出血量的分布 子宫内膜厚度(cm) 超月经量相当于月经量少于月经量 <0.8 2 5 2 0.8~ 5 9 4 1.1~ 9 12 2 1.3~ 9 11 2 ≥1.5 8 5 1 1.2.2 治疗方案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出血量,选择激素治疗方案:①子宫内膜<0.8cm,出血量超过或近似月经量用苯甲酸雌二醇2mg/d肌注,止血后减量至1mg/d,共20d,后7d合用黄体酮20mg/d肌注,停药撤药性出血后第5d改用口服倍美力,安宫黄体酮序贯疗法治疗3个月;②子宫内膜<0.8cm,出血量少于月经量直接口服倍美力和安宫黄体酮序贯疗法治疗3个月;③子宫内膜≥0.8cm患者,出血量超过或近似月经量者,均用三合激素(苯甲酸瞧二醇1.5mg、黄体酮12.5mg、丙酸睾丸酮25mg)1ml,每日肌注1次或2次,5d停药,待撤药性出血后,内膜在0.8-1.2cm者,用口服避孕药;内膜在1.2cm以上者,用后半周期疗法口服安宫黄体酮20cm,治疗3个月;④子宫内膜≧0.8cm,出血量少于月经量者用黄体酮20mg,丙酸睾丸酮25mg止血,每日肌注1次,连用5d,待撤药性出血后仍用后半周期疗法口服安宫黄体酮20mg3-6个月。对于子宫内膜达到1.5cm,出血量多者,立即采取诊刮,然后每日口服安宫黄体酮4mg和甲基睾丸素5mg,连续20d为一周期,连用2-3个周期。 1.2.3 疗效判定①止血有效:有激素药物治疗后5d内阴道流血完全停止者或血未完全停止,但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停药撤药性出血5-7d阴道流血停止者;②止血无效:用激素药物治疗5d未使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或撤药性出血后仍有阴道出血者。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结果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 86例患者平均子宫内膜厚度1.31cm(0.5-2.5cm)子宫内膜≧1.1cm以上者,占68.6%(59/86),出血量多者中子宫内膜增厚者占72%(54/75),说明子宫内膜增厚与阴道出血量呈正相关,根据子宫内膜厚度采用不同的激素治疗方案,其有效率96.5%(83/86),其中3例效果不显,均采用诊刮后止血,无效率3.5%(3/86)。 3、讨论 围绝经期功血的原因是卵巢的卵泡对性激素敏感性下降或下丘脑——垂体对性激素正反馈调节的反应性降低而出现黄体功能不足,排卵停止,雌、孕激素水平和比例失常或完全没有孕激素而导致月经紊乱和不规则阴道出血。 围绝经期血清中雌激素水平个体差异大,阴道出血时间的长短、量的多少等表现主要起决于血清中雌激素的水平及下降的速度;本文通过对子宫内膜厚度间接判断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和子宫出血的机制,并依照围绝经期功血的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的原则进行激素治疗。 3.1 激素止血方法 ①子宫内膜修复法:子宫内膜<0.8cm,说明体内雌激素水平偏低,可能不足以使子宫基底细胞增生修复其内膜而导致出血,此时给予一定量的雌激素,可迅速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使其内膜增生修复,达到止血目的;②药物性刮宫:围绝经期功血多为无排卵性功血,对于子宫内膜≥0.8cm,给予三合激素或孕、雄激素的目的是提高血中雌激素水平,促使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同时孕激素使处于增生过长的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和减少撤药性出因的量,雄激素能拮抗雌激素的作用,能增强子宫平滑肌的张力,减少盆腔充血,从而减少阴道出血量。 3.2 调整月经周期:由于围绝经期功血多为无排卵性功血,在止血的前提下,还需调整月经周期,巩固疗效,使患者有一个时间缓解恐怕的心理,恢复贫血状况,同时雌、孕激素对丘脑——垂体——卵巢轴具有反馈调节作用。目前,有些B超医生不重视子宫内膜厚度的测量,妇科医生不注重子宫内膜厚度而盲目滥用药物,使激素治疗围经经期功血的止血效果难以奏效,甚至造成医源性出血。 综上所述,通过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出血量来选择激素止血的方案和调整月经期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也说明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于用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钟瑜主编、实用妇产科超声彩色图谱.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142-144. [2]赵曼曼王萍刘书丽.B超监测下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意义.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0):621

围绝经期妇女激素补充治疗的利弊探讨

围绝经期妇女激素补充治疗的利弊探讨 摘要】现阶段国内有超过20%的女性正处在绝经期,绝经期的妇女大多数都正忍受着各种绝经期不适症状带来的烦恼,但只有少部分的女性目前接受激素治疗。面对这么低的治疗率,医生与患者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对有适应证的绝经期女性应该积极地采用激素治疗的方法。本文对围绝经期妇女激素补充治疗必要性以及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绝经期激素治疗存在的误区,以供参考。 【关键词】绝经期;激素;治疗 1、围绝经期妇女激素补充治疗必要性分析 绝经是到达一定的年龄后没,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的中老年女性就认为这是一种机体正常衰老过程,任由其自由发展。但是,这是做法在医学上是大错特错的,现阶段多种对老年女性造成困扰的慢性疾病例如风湿病以及骨质疏松等都有可能是从绝经期开始的,医生与患者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对有适应证的绝经期女性应该积极地采用激素治疗的方法。女性中老年期的健康与绝经期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调查显示,在绝经期8到16年内妇女非常容易患上骨质疏松或者市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慢性疾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最好办法是在围绝经期采取激素补充治疗,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只有1%的绝经女性曾接受过激素治疗。因为激素补充治疗除了能治疗骨质疏松外,还能改善中老年女性潮热、潮汗症状,以及改善绝经相关生殖道泌尿道症状。 2、关于绝经期激素治疗存在的误区 我国女性对于绝经期普遍存在三大误区。第一是不知道自己到了绝经期;第二是知道自己到了绝经期,虽然有很多身体上的问题,却没有引起重视,没有采取应对措施;第三是知道自己到了绝经期,也想采取措施,却不了解应对绝经期症状的正确方法。根据女性健康倡议(WHI)一项数据调研显示,45~65岁之间有绝经症状的女性中,仅有1%接受了治疗。很多妇女甚至医务人员对激素补充治疗上存在认识误区,最常见的是担心增加患癌风险以及会发胖等。实际研究发现,正确应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疗的女性,患内膜癌、乳腺癌的比率要少于未应用激素治疗的女性。对乳腺癌发生的说法尽管目前仍有争论,但研究显示,长期使用雌激素10年以上,乳腺癌的发生危险才可能略有增加。但只要定期进行监测,出现问题可早期发现,所以还是比较安全的。 事实上,女性面对绝经期出现的种种不适症状,不应报以消极忍耐的态度,而应积极治疗,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消极对待或者服用保健品改善绝经期症状的观念都是错误的,尤其是服用不明成分、不明剂量的保健品,不仅不能改善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其安全性也值得怀疑。对于年龄超过40岁的女性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出现月经紊乱并伴有绝经期症状,应该先到妇产科或者绝经期科室,检查一下体内激素水平,判断是否进入绝经期,从而对症下药。 3、绝经期激素的最佳补充时间分析 对于激素补充要趁早,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栓的风险会越来越高;及早开始激素补充(早于45岁),对于附壁血栓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果在65岁之后才开始激素补充,则显著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另外,早期补充雌激素的益处很多,比如雌激素会使脂肪分布更合理、改变血脂成分,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抑制骨丢失并促进肠内钙的吸收、改善性功能及生活质量。除了激素补充治疗,在饮食上要健康均衡,多摄入蔬菜、水果、粗粮、鱼和瘦肉,减少盐的摄入、规律运动及控制体重。围绝经期是激素补充的最佳“时间窗”。所谓围绝经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选岀正确答案。)1、围绝经期症状评估使用以下哪个评分系统?() 矿 A.生活质量评分系统 B.Kupperman d C.Morisky 问卷 [P D.QLQ-C30 问卷 2、缓解围绝经期症状,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A.性激素 B.植物药或中药 £ C.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食、运动) 惘 D.以上都是 3、下列哪项不是绝经后性激素补充治疗的适应症?() c A.骨质疏松症 IC B.阴道干涩 庐 C.子宫内膜异位症 D.反复泌尿系感染 4、下列哪项不是性激素补充治疗的禁忌症?()

A.子宫肌瘤 B.耳硬化症 C.肾功能障碍 D.可疑乳腺癌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剂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应使用标准剂量治疗 B.应在开始激素补充治疗时用大剂量缓解症状,之后减至标准剂量 C.应根据性激素化验值决定最初治疗剂量 D.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开始时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建议在卵巢功能减退并出现绝经症状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B.建议在月经紊乱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C.建议在血雌激素水平下降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D.建议在达到平均绝经年龄后预防性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ir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中孕激素的使用,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孕激素可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有保护作用 B.建议周期添加孕激素(10-14天),不推荐持续使用孕激素 C.子宫切除后的女性不用常规补充孕激素

D.脑膜瘤患者禁用孕激素治疗

D.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 5年以上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用药途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口服给药是最佳给药途径 B. 最接近天然孕激素结构的是醋酸甲羟孕酮,其次是地屈孕酮 C. 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低 D. 经阴道给药剂量应高于口服给药剂量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B.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C .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无关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与肿瘤的发生风险,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 5年内,不增加患者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B.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 5年以上,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不确定 C. 激素补充治疗是否增加卵巢上皮性癌风险不确定 ir D.就此问题尚无共识 [C io 、

围绝经期的症状和激素治疗方案

围绝经期的症状和激素治疗方案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是女性正常得生理变化时期,大多数妇女没有任何不适,也有些会出现一些征状,俗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一、围绝经期妇女有哪些症状 1.月经改变:大多数妇女月经变化从40岁左右开始,少数妇女可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甚至造成严重贫血。 2.泌尿生殖道改变:生殖器官开始萎缩,粘膜变薄,宜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 3.神经精神症状:主要为面色潮红,阵发性发热、出汗等血管舒缩症状,情绪不稳定,激动易怒,失眠抑郁,记忆力减退。 4.心血管系统变坏化:血压易波动,常出现高血压,心前区闷痛不适,心悸等。 5.骨质疏松:从40岁左右,女性骨质开始缺钙,如不补充,可发生骨质疏松。 6.皮肤:常言说“女人是水做的”其实是雌激素做的,围绝经期女性因为雌激素减低,可出现皮肤松弛,皱纹逐渐增多,有的出现皮肤瘙痒,毛发开始变白脱落。 二、如何平稳度过绝经期 正常情况下,60岁以后衰老是正常的,60岁以前衰老一定要积极挽救,在绝经

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了。有些女性会出现像潮热和阴道干燥这样的不适症状。激素替代疗法也叫激素疗法、绝经期激素疗法和雌激素替代疗法,是对绝经期症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1.绝经过渡期治疗:绝经过渡期的标志为月经周期不规律,可伴有或不伴有低雌激素症状。有低雌激素症状者,应先除外甲状腺疾病等其它因素。有子宫者应先采用孕激素定期撤退治疗,每月加孕激素10一14天,如醋酸甲羟孕酮4一8mq/d,如果低雌激素症状改善不明显,应加用雌激素,如补佳乐1mg,1次/d,连服 21一28天,无子宫者无需使用孕激素。 2.绝经后激素治疗:可选用雌孕激素序惯联合或连续联合方案。 ⑴.序惯联合方案:补佳乐1mq,1次/d,连服21一28天,其中后10一14天加孕激素如醋酸甲羟孕酮4一8mq。 ⑵.连续联合方案:补佳乐1mq,1次/d,同日服用甲羟孕酮2mg/d。对于绝经 早期症状严重者,可先用序惯联合方案,其中补佳乐1mg,1次/d,症状缓解后根据个体化需求渐减量。绝经时间较长(绝经大于等于5年、年龄较大不愿有月经者,建议用连续联合方案。无子宫者不加用孕激素。 激素治疗提倡在绝经过渡期或绝经后期早期开始应用。不推荐60岁以上妇女开始应用雌激素预防骨质疏松症

围绝经期症状与激素替代治疗 (1)

糖尿病患者用HRT时应密切观察血糖,若血糖升高,应停药,且进行内科治疗。(5)胆石症:雌激素可增加胆管胆固醇分泌,降低鹅脱氧胆酸盐池,改变胆汁中胆酸成分,刺激胆固醇酯化,加快乳糜微粒残留物的清除,并增加胆石形成指数。近来研究还发现雌激素抑制Oddi括约肌动力[7]。应用HRT者胆囊切除术RR为211,随应用时间延长(>10年)RR上升为216,HRT被认为是碎石后胆结石复发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绝经后应用HRT胆石症会增加215倍。在用HRT中,出现右上腹疼痛者,应作超声检查,发现胆石症,酌情减量或停药。在随访中出现胆石增大者应停药。 (6)肝肾功能:性激素在体内主要于肝脏内代谢,均为脂溶性物质,经过肝脏代谢形成水溶性物质,然后自肾脏经尿液排出。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禁用HRT,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者应停药。 2 性激素替代治疗的随访和监测 211 监测及随访的目的 用HRT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明显疗效,但有短期副反应及长期毒副反应,甚至发生癌变。在用药过程中个体状况会不断发生变化,整个用药过程中需要对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随访监测。其目的:(1)判断治疗目的是否达到;(2)个体风险/受益是否发生改变;(3)评价是否需要继续进行HRT或调整方案。212 随访时间 不论哪种制剂及方案均需进行监护,初剂6~8周复查,以后3~6个月复查。了解疗效、依从性、副反应,进行剂量调整或药物更用或停止用药。 213 监测内容 21311 症状随访 胃肠道症状、睡眠障碍等低雌激素引起症状,了解症状有否改善,也可采用Kuppeman及Greene评分进行比较。 21312 一般检查 测血压及体重。 21313 盆腔检查 妇科检查及阴道超声检查(TVS)。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应<4mm,如超过6mm,宜行分段诊刮术。若每周厚度增加>012mm为增生过度。 21314 乳腺监测 患者自查,医师手法检查乳腺,辅助诊断可使用乳腺红外仪、超声仪、钼靶检查仪检查乳腺。21315 心血管监测 测血脂、心电图、心脏彩超、心功能检测等,也可与心内科医师共同随访、监测。 21316 血液化验 性激素、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检验。 参考文献 1 邵敬於.性激素的临床应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77 2 华嘉增.妇女保健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94 3 Hendersor BE,Pike MC,Casagrande J T.Breast Cancer and the es2 trogen window https://www.360docs.net/doc/5b4376319.html,ncet,1981,2:3632364 4 Lubin F,Ruder AM.Overweight and changes in weight throughout adult life in breast caner.Etiol Am J Epidemiol,1985,122:5292588 5 Rossouw DE,Anderson G L,Prentice RL,et al.Risks and benefits of estrogen plus progestin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 princi2 pal results from the Women’s Health Intiative randomized control2 lecl trial.JAMA,2002,288:321 6 林守清.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保护作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2):719 7 陈晨.雌激素、孕激素与消化道.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2, 29(3):184 (2004-04-20收稿 2004-05-16修回)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内分泌研究室(710061) E2mail:denjour@https://www.360docs.net/doc/5b4376319.html, 文章编号:1005-2216(2004)08-0456-03 围绝经期症状与激素替代治疗 吕淑兰 曹缵孙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指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的期间。 1 围绝经期症状 可分为近期症状和远期症状。近期症状主要以植物神经和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为主,伴有泌尿生殖系统萎缩。远期症状主要是骨质疏松、老年痴呆和血脂代谢异常[1]。111 月经紊乱 月经的变化常从绝经过渡期开始,表现为无排卵周期增加,月经紊乱。可有以下3种表现:(1)周期延长,经期缩短,继之月经稀发,经量逐渐减少直至自然绝经。(2)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有时甚至大出血,有时淋漓不断,多需治疗干预,然后逐渐过渡至绝经。(3)少数妇女40岁以后突然出现闭经,此后月经不再来潮。112 血管舒缩症状 最常见且最特殊的是潮热,其次为多汗、心悸、眩晕、胸闷。潮热和多汗是体温调节障碍,也是绝经期特有的症状。表现为日间的潮热和夜间的出汗。出现潮热时患者突然感到面部、颈部与胸部发热,伴有局部皮肤片状发红,大量出汗,汗后又有畏寒。开始发热集中在躯体上部,而后由上而下扩散至全身。持续时间为30s至5min。症状轻者每日发作数次,重者10数次或更多,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睡眠和生活。85%的患者此症状可持续1年以上, 25%~50%的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年,约10%~15%的妇女持续10~15年或更长。 113 精神、神经症状 主要精神症状为激动易怒、忧郁、焦虑、多疑、情绪低落和不能自我控制等。 114 泌尿生殖系统萎缩症状 (1)泌尿系统:绝经后因尿道变短、黏膜变薄、括约肌松弛,表现为尿急、尿频、排尿困难、夜尿或张力性尿失禁等。(2)生殖系统:绝经后生殖器

分析综合护理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分析综合护理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6-13T10:22:21.3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作者:高艳秋 [导读]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高艳秋 讷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讷河市 1613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妇科收治的5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护理,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9.1±2.9)d,观察组(5.3±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贫血发生率 70.0%,观察组 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 70.0%,观察组 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综合护理;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又称功血,是妇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多为内分泌紊乱引起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其中月经周期紊乱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如病情迁延不愈,可引发贫血,甚至可出现出血性休克等症状[1]。据统计,妇科患者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发生率为 10%~15%,且其中约 50%的患者处于更年期[2]。本文对 5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对缩短功能性子宫出血止血时间及改善预后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 50 例患者均为近两年我院妇科收治的功血患者,其基础体温均为单相型,其病情均经诊断性刮宫、临床症状分析被确诊为功血,其排除标准是:患有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有应用孕激素的禁忌症、发生妊娠相关疾病。这50 例患者发生阴道出血的时间为 10d-27d,平均出血时间为(17.3 ±4.2)d,其年龄为 16-48 岁,平均年龄为(20.2 ±6.8)岁,其中有 25例已婚患者,有25 例未婚患者。将这50例功血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25例患者。在实验组患者中,有 14 例已婚患者,有 11 例未婚患者,其年龄为 20-35 岁,平均年龄为(20.6 ±5.9)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 15 例已婚患者,有 10例未婚患者,其年龄为 20-35 岁,平均年龄为(21.3±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基础护理。营造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病区内禁止大声喧哗,护理工作不应安排在患者休息的时间,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睡眠。病房内设置温湿度剂,以患者舒适为宜。定期消毒,保持病室空气流畅。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保持卧床休息,可适当进行翻身、抬腿等活动,观察患者阴道出血量,做好记录,如患者出血量大,应立即给予止血,或提高做好相关医疗器材的准备,及时给予输血等对症治疗。保持患者外阴清洁,使用温水清洗,使用PP 粉溶液清洁会阴,预防阴部感染。 用药护理。由于患者多需采用激素治疗,用药时应严格遵医嘱,且禁止在临床症状减轻时自行停药或减量。因此,护士应详细告诉患者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激素治疗的原理、使用方式、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正确用药的意识。护士发药后,在确认患者服用后方可离开,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停药后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停药后的阴道出血情况、出血量等情况。 日常生活护理。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性,避免劳累过度,饮食上注意结构合理,多食含铁、蛋白质及维生素类食物,以改善机体代谢、增强自身免疫功能,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阴道出血、贫血情况。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总满意 =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平均停止出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贫血 3 例,贫血发生率 5.1%,对照组患者发生贫血 12 例,贫血发生率 20.7%,两组患者贫血发生率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 <0.05)。 3.讨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内分泌疾病,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两大类,排卵型主要是指有排卵功能的青春期或育龄期妇女,而无排卵型主要是指更年期妇女,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失调、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症状,治疗上,排卵型患者主要以调整月经周期、止血及促进排卵等为主,而无排卵型患者则主要以减少月经出血量及止血为主。有关研究表明,紧张、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与功血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已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综合护理方案已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 女性从青春期初潮至更年期绝经过程中,均可能会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可见不规则出血等。传统护理方法是在治疗的同时开展护理并指导患者如何用药,该护理模式操作简单且无固定的规程模式,不利于统一管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的医疗理论不仅是将救治患者作当作医护人员的基本准则,更重要的是如何保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组研究中,通过围绕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观察发现,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停止出血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且患者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这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激素治疗的指南

绝经期管理与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单位:来源:中国妇产科在线编者: 2014-2-18 阅读3200 当前评论:0条我要评论收藏在2009年指南的基础上,经多次讨论修改,形成了新版绝经期管理和激素补充治疗指南,较之2009 版指南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绝经是一种生命现象,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则是近70年左 右的事。绝经是现代人类寿命逐渐延长的产物,是一个在进化中被忽略的状态。绝经的本 质是卵巢这一妇女必不可少的器官的功能衰竭,由于其伴随着涉及多个系统的多种绝经相 关症状,并与骨质疏松症等许多极大占用医疗资源的老年慢性疾病相关,长期以来得到了 专业人士和大众的关注。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therapy,HRT)经历了几十年 的历程,在历代学者的潜心研究和不断实践下,目前已经确认,HRT可以有效缓解绝经相 关症状,在绝经早期(治疗“窗口期”)使用,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对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健康管理十分必要。 HRT的发展过程极其崎岖坎坷,相关研究也从未中断。在本世纪初期完成的妇女健康 干预研究(WHI)等结果曾引起了巨大争议和轰动,但在近10年对历史资料充分研讨的基础 上,又对HRT停药或继续用药10年后的一些数据进行再分析,催生了一批新的指南和共识。这些指导性建议中的共同之处是:(1)HRT作为一种医疗措施,应该在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的情况下应用;(2)HRT应尽可能在雌激素缺乏的早期开始使用(即“窗口期”理论);(3) 不同的HRT药物,特别是孕激素,具有不同的风险和益处;(4)一项研究的结论只能适用于 该项研究所采用的药物和该项研究所针对的人群。为了使国各级医师更好地管理和防治绝 经期相关疾病,更新知识,并与国际接轨,国绝经研究领域的各位专家在参考了国际绝经 协会、北美绝经协会、美国分泌学会和亚太绝经协会的最新HRT指南¨剖后,结合我国的 具体情况,在我国2009版指南‘6 o的基础上多次讨论修改,形成了“绝经期管理与激素 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依据本指南,特别制定了实施路线图‘7 o,为各级 医师顺利开展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较之2009版指南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中国 妇女由于传统上对于激素类药物的恐惧心理,极影响了HRT的应用,本指南对此也进行了 相应的说明。HRT必须遵循治疗规,严格掌握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适宜人群中推广 使用,避免滥用,使适龄妇女在低风险情况下获得最大收益。 一、相关名词和解释 1.绝经:绝经(menopause)是指妇女一生中的最后1次月经,是一个回顾性概念,一 般需要在最后1次月经12个月之后方能确认。绝经的真正含义并非指月经的有无,而是指 卵巢功能的衰竭。 2.人工绝经:人工绝经(artificial menopause)是指通过各种医疗措施导致卵巢功能 衰竭。单纯子宫切除的妇女,如卵巢功能正常,不是绝经,不需要进行HRT,但其卵巢功 能衰退可能早于未行子宫切除的妇女,应密切观察卵巢功能变化,及时开始HRT。 3.绝经前期:绝经前期(pre·menopausalperiod)是指卵巢有活动的时期,包括自青 春期到绝经的一段时期。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围绝经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 期,它包括从临床上、内分泌学及生物学上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一直持续至最后一次月经后的1年,即绝经过渡期加绝经后1年。此期起点定义模糊,但目前大多学者以闭经3~12个月或频繁出现不规则月经为起点,发生在 39~51岁之间,持续时间平均约4年[1]。围绝经期妇女最显著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育能力丧失,最终卵巢内卵泡耗竭,不能分泌雌激素,导致绝经、生殖道的萎缩以及一系列退行性病理改变,如月经紊乱、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生殖道肿瘤等。 1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 1〃1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变化在围绝经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变化首先发生在卵巢,由于卵巢的衰老,卵泡不可逆地减少,引起下丘脑-垂体的变化。据一项人类卵巢的研究表明:正常妇女37~38岁时卵泡数目降至25000个,此时卵泡闭锁开始加速,40岁时降 至8300个[2]。有研究表明:妇女进入绝经过渡期最早期的内分泌改变是经前期抑制素-A水平下降,卵泡刺激素(FSH)可正常,如月经第3天血清抑制素-B水平下降是目 前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最早指标[3]。在卵泡数目下降的同时,卵泡对促性腺激素(Gn)敏感性降低,卵巢内卵泡

发育缓慢或不充分,可出现排卵正常但黄体功能不全,血孕 激素水平降低;随着卵巢储备的功能继续下降,血雌激素明 显降低,对下丘脑-垂体负反馈亦减弱,使FSH、黄体生成激 素(LH)分泌增加,在高Gn作用下,卵巢间质分泌雄激素增 多,卵巢内相对增高的雄激素/雌激素比例的内环境进一步 阻碍卵泡正常发育而无排卵,同时加快剩余卵泡的闭锁,使 卵巢分泌雌激素出现波动性不稳定状态,无孕激素的对抗, 临床上可表现月经稀发或发生功血。当卵巢内残留卵泡对 Gn不反应,卵泡活动即停止,此时FSH、LH继续升高,卵 泡分泌雌激素甚微,不足以刺激子宫内膜增殖达出血阈值 以上,临床上表现为绝经。 绝经后卵巢内虽有少量卵泡但活动停止,此时性激素 合成极微,虽然雄烯二酮是绝经后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但 它大部分来自肾上腺,仅一部分由卵巢分泌, 且循环中雄烯二酮水平仅是绝经前的一半,绝经后血睾酮产生总量下降 约25%,而大多数妇女绝经后卵巢睾酮分泌量多于绝经前 期,原因是伴卵泡和雌激素的消失,升高的Gn促使卵巢间 质组织分泌更多的睾酮。绝经后卵巢几乎不产生雌激素, 故血循环中雌激素从绝经前雌二醇为主过渡到绝经后雌酮 为主,雌酮主要由雄烯二酮与睾酮在脂肪、肝脏、肾、脑等非内分泌腺部位芳香化而来,而雌二醇大都在周围脂肪组织

围绝经期用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白文佩 写在课前的话 围绝经症状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因为围绝经期、绝经期是女性必经的生理过程,在世界范围内,中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人口众多。我们国家在2000年时,50岁以上的妇女约为1.2亿,到2030年将增加到2.8个亿,占人口的1/8。在围绝经期,超过50%的妇女经历更年期症状,这些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多个系统而且复杂多变。还有三害的特点:增加医疗的负担、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影响寿命。 一、围绝经症状 (一)围绝经症状的临床表现 首先典型的更年期的症状是血管舒缩症状,表现为无诱因,突然潮热、脸红、开始出汗。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种有不同的差别,日本人的潮热低,大概是20%;欧美人的潮热是高的,60~70%;中国人的潮热在50%左右。神经精神的症状表现为忧郁、焦虑、多疑等。心血管系统的症状表现为高血压、假性心绞痛、心悸等。骨关节肌肉的症状表现为疼痛、骨质变疏松、骨关节炎等。背部肌肉的疼痛是骨质疏松的一个早期信号。脊柱骨丢失骨质,骨质变疏松,人体为了保持直立,后背部的竖脊肌保持紧张的状态,乳酸堆积,表现为背部的酸痛。另外因为激素的低落,骨关节发生一些退行性的变化,骨关节炎也疼痛。 更年期皮肤的改变:皮肤色素沉着,皮肤皱纹增加和衰老,尤其是皮肤皱纹的增加,皮下的一些弹力纤维的分布与雌激素密切相关,缺雌激素,皮下弹力纤维的成分减少,皮肤变得多褶,有皱纹。生殖器官:子宫萎缩、宫颈萎缩、卵巢功能减退。泌尿系统:尿道萎缩、压力性尿失禁、尿频、感染。性功能的改变:性欲降低,性交痛和性高潮缺乏。 它可以影响到夫妻关系,因为阴道的萎缩,上皮的层数减少,弹性下降,会造成性交疼痛,性交后出血,性欲低下,女性的自信心下降,影响夫妻的关系和谐。 (二)漏尿和泌尿系统感染 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就像水龙头,年轻时水龙头拧得紧,不易漏水,随着年龄的增加,器官组织退化,水龙头拧不紧,就会漏尿。如下图为绝经后女性的外阴,她的外阴是豁开的。本来女性的尿道又短又宽,绝经后盆地肌肉松驰,导致阴道松驰。另外阴道内缺乏雌激素,正常的细菌乳酸杆菌比例减少,而其他致病细菌增加,这些细菌因为阴道松驰而聚集到会阴口。

黄体酮治疗更年期功血76例

更年期功血是更年期妇女常见的一种病,主要因为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不断衰退,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因退行性变而不能排卵,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对抗,造成子宫内膜不能呈分泌期改变,子宫无法通过正常收缩闭合螺旋小动脉而导致出血不止。因此,理论上如果能够让内膜完全脱落或修复后,即使未脱落的内膜萎缩变薄而达到止血目的。采用黄体酮治疗的目的是使子宫内膜发生完伞的分泌期改变,停药后子宫内膜完全脱落后止血。因孕激素治疗并不会影响患者的卵巢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用孕激素治疗前后性激素无明显变化,从而使部分患者对黄体酮治疗无效果,而需要行手术治疗,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中医采用滋补食疗方——清宫阿胶膏治疗围绝经期功血76例,疗效显著,随访一年未复发现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 1.1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围绝经期难治性功血患者7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6例,年龄43~53岁,平均47.56岁;对照组20例,年龄43~55岁。本次就诊前所有患者均曾行诊刮术而诊断为功血,予以中西药及正规疗程的性激素(包括妈富隆、安宫黄体酮、妇康片等)治疗,停药后复发。 1.2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中医辩证为崩漏,中医认为妇女七七天癸竭,肾气衰弱,冲任虚衰而致,以肾虚为主。由于更年期妇女肾气渐衰,脏腑功能失利,脾气虚弱,往往统摄无权而造成崩漏,因此更年期功血以脾不统血型更多见证见暴崩或淋漓不止、色淡质稀、乏力气短、面色胱白、眼睑浮肿、舌淡胖、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固摄冲任。中医采用清宫阿胶膏,补肝肾、健脾、

围绝经期应用激素补充治疗102例临床效果观察

围绝经期应用激素补充治疗102例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3-05-06T10:43:55.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虞赛华 [导读] HRT是指通过对围绝经期出现综合症症状者补充性激素,以维持身体性激素浓度,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虞赛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中心卫生院 315131)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160-02 【摘要】目的为了减轻或缓解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症状。方法选取2008年-2010年围绝经期病人愿意接受激素补充治疗(HRT)且有随访条件者102例,治疗前均进行个体化风险/受益评估,采用激素补充疗法,单纯孕激素及雌、孕激素周期疗法。结果性激素补充疗法能明显减轻围绝经期的症状(尤其是血管舒缩症状)。结论性激素补充疗法可以缓解围绝经期综合症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围绝经期激素补充治疗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围绝经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其基本生理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以至完全丧失,常可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血管舒缩症状、生殖道萎缩及骨质疏松等症状。为了减轻围绝经期症状。我院根据患者的需要应用激素补充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08年-2010年在妇科门诊病人中,有围绝经期综合症症状且愿意接受HRT者102例,年龄在45-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岁,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年限为1-5年不等,平均为 2.2年,排除精神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忧郁、焦虑,心悸、疲倦、紧张、烦燥、易激动、失眠、潮热、盗汗、睡眠障碍等、注意力不集中等)。 1.2 方法:对上述102例患者初步进行HRT前评估:通过询问病史,常规妇科检查,乳腺B超及子宫内膜厚度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女性激素测定(FSH大于等于40单位、LH、雌激素及孕激素下降)权衡利弊后排除禁忌症,与患者进行耐心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单用孕激素(安宫黄体酮片)2-20 mg每日一次,周期使用,或戊酸雌二醇1-2mg/日,连用21-28天,后10-14天加用安宫黄体酮4-6mg/日,停药2-7天后再开始新一周期。有条件随访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肝、肾功能及B超检查。 1.3 检查与评估:用kuppennan改良评分法来评估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1]潮热出汗4分,失眠、烦燥、焦虑各2分,睡眠中断、心悸、疲倦、紧张、情绪抑郁、躯体痒感的痛感、易哭、注意力不集中各1分。每种症状的评分程度分别乘以0、1、2、3后计算总分。每月评分1 次,自行对照评分。 2、结果 2.1 治疗前后围绝经期症状评分(Kupperman改良记分法):治疗前20.2±4.1,治疗后1个月12.5±4.2,治疗后2个月8.7±5.6,治疗后3个月7.3± 3.5,治疗后6个月5.7±3.4,治疗前后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5或P<0.01)。 2.2 上述用药者发生轻微头痛8例,乳房胀痛6例,随访2年未发现乳腺癌,体重增加不明显、血糖未明显改变。B超检查子宫内膜无增厚,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 3、讨论 3.1 HRT是指通过对围绝经期出现综合症症状者补充性激素,以维持身体性激素浓度,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HRT包括单用孕激素、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等。对于有子宫的妇女,每月给予孕激素不短于10-14天。 3.2 HRT的应用原则:应在有适应症而无禁忌症,综合考虑治疗目的和风险的前提下,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而进行生理性的补充,应个体化用药,在使用过程中加强随访和监控。 3.3 HRT是缓解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如血管舒缩症状及相关的睡眠障碍等)的首选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在出现与绝经期相关症状时,即可开始应用HRT[2],原则上是越早越好。 因此,我们应大力开展围绝经期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对HRT的认识,自觉接受HRT,安全有效地使用HRT,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现代女性对其健康和生活质量越加关注,HRT只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应用,就能使HRT治疗获最大益处、最小风险,甚至无风险,在围绝经期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多喝牛奶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安全渡过围绝经期。 参考文献 [1]岳灵英.性激素替代疗法98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50. [2]郑建华,孙宇辉.老年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11):8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