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

9.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9.1.1 正弦定理

学 习 目 标

核 心 素 养

1.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重点)

2.理解正弦定理及其变形的结构形式,并能用正弦定理解

决三角形度量和边角转化问题,会判三角形的形状.(难点) 3.能根据正弦定理确定三角形解的个数.(难点、易错点) 1.借助正弦定理的推导,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素养.

2.通过正弦定理的应用的学习,培养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的素养.

关于正弦定理的发现历史,一般认为是中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天文学家阿布瓦法(940~998)提出并证明了球面三角形的正弦定理,而平面三角形的正弦定理的证明最先是纳绥尔丁­图西(1201~1274)给出的.我国清代数学家梅文鼎(1633~1721)在他的著作《平三角举要》中也给出了证明,而且还给出了正弦定理的完整形式.

思考:三角形中的边与其所对的角的正弦值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12a ·h a =12b ·h b =1

2c ·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S =12ab sin C =12bc sin A =1

2ac sin B .

(3)S =1

2(a +b +c )·r (r 为内切圆半径).

2.正弦定理

3.解三角形

(1)一般地,我们把三角形的3个角与3条边都称为三角形的元素.

(2)已知三角形的若干元素求其他元素一般称为解三角形. 思考: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 [提示] 需要两角和一边或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拓展]

1.正弦定理的常用变形式

在△ABC 中,若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其外接圆半径为R .则 (1)a sin B =b sin A ,b sin C =c sin B ,a sin C =c sin A ; (2)sin A ∶si n B ∶sin C =a ∶b ∶c ;

(3)a sin A =b sin B =c sin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R ;(证明见类型4[探究问题]) (4)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可以实现边到角的转化) (5)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可以实现角到边的转化)

2.三角形中边角的不等关系

(1)若A >B >C ,可得a >b >c ,则sin A >sin B >sin C ; (2)若sin A >sin B >sin C ,可得a >b >c ,则A >B >C .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正弦定理不适用于钝角三角形.

( ) (2)在△ABC 中,等式b sin A =a sin B 总能成立. ( )

[提示] (1)×.正弦定理适用于任意三角形. (2)√.由正弦定理知

a sin A =b

sin B

,即b sin A =a sin B .

[答案] (1)× (2)√

2.在△ABC 中,sin A =sin C ,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B [因为A ,

C 是△ABC 的内角,所以A +C <π,又因为sin A =sin C ,所以A =C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

3.在△ABC 中,已知a =3,b =5,sin A =1

3,则sin B =( )

A.15 B .59 C.5

3

D .1 B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sin B =b sin A

a =5×

1

33=59

,故选B.]

4.在△ABC 中,若sin A a =cos B

b

,则B 的大小为___________.

π4 [由正弦定理知sin A sin A =cos B sin B

, ∴sin B =cos B ,又∵B ∈(0,π),∴B =π4

.]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例1】 (1)在△ABC 中,已知a =18,B =60°,C =75°,求b 的值; (2)在△ABC 中,已知c =10,A =45°,C =30°,求a ,b . [解] (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A =180°-(

B +

C )=180°-(60°+75°)=45°.

根据正弦定理,得b =

a sin B sin A =18sin 60°

sin 45°

=9 6. (2)法一:∵A =45°,C =30°,∴B =180°-(A +C )=105°. 由

a

sin A =c sin C 得a =c sin A sin C =10×sin 45°

sin 30°

=10 2. ∵sin 105°=sin 75°=sin (30°+45°)=sin 30°cos 45°+cos 30°sin 45°=2+64, ∴b =

c sin B sin C =20×2+6

4

=52+5 6. 法二:设△ABC 外接圆的直径为2R ,

则2R =c sin C =10sin 30°

=20.

易知B =180°-(A +C )=105°, ∴a =2R sin A =20×sin 45°=102,

b =2R sin B =20×sin 105°

=20×

2+6

4

=52+5 6.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任一边解三角形的方法

(1)若所给边是已知角的对边时,可由正弦定理求另一角所对边,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

(2)若所给边不是已知角的对边时,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再由正弦定理

提醒:若已知角不是特殊角,往往先求出其正弦值(这时应注意角的拆并,即将非特殊角转化为特殊角的和或差),再根据上述思路求解.

[跟进训练]

1.在△ABC 中,a =5,B =45°,C =105°,求边c . [解]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A +B +C =180°, 所以A =180°-(B +C )=180°-(45°+105°)=30°. 由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c =a ·sin C sin A =5×sin 105°sin 30°=5×sin 60°+45°

sin 30°

=5×sin 60°cos 45°+cos 60°sin 45°

sin 30°

=5

2

(6+2).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例2】 在△ABC 中,分别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 =1,b =3,A =30°; (2)a =1,b =3,B =120°. [解] (1)根据正弦定理,sin B =

b sin A a =3sin 30°1=3

2

. ∵b >a ,∴B >A =30°,∴B =60°或120°.

当B =60°时,C =180°-(A +B )=180°-(30°+60°)=90°, ∴c =

b sin C sin B =3

sin 60°

=2; 当B =120°时,C =180°-(A +B )=180°-(30°+120°)=30°=A ,∴c =a =1. (2)根据正弦定理,sin A =

a sin B

b =sin 120°3

=1

2. 因为B =120°,所以A =30°,则C =30°,c =a =1

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的方法

(1)根据正弦定理求出另一边所对的角的正弦值,若这个角不是直角,则利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看能否判断所求的这个角是锐角,当已知的角为大边所对的角时,则能判断另一边所对的角为锐角,当已知的角为小边所对的角时,则不能判断,此时就有两解,分别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 (3)根据正弦定理求出第三条边.

[跟进训练]

2.已知△ABC 分别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 =2,c =6,C =π

3;

(2)a =2,c =6,A =π

4.

[解] (1)∵a sin A =c

sin C ,

∴sin A =

a sin C c =2

2

. ∵c >a ,∴C >A .∴A =π

4

.

∴B =5π12,b =c sin B

sin C =6×sin

12sin

π

3=3+1.

(2)∵a sin A =c

sin C ,

∴sin C =

c sin A a =3

2

. 又∵a

3

.

当C =π3时,B =5π12,b =a sin B

sin A =3+1.

当C =2π3时,B =π12,b =a sin B sin A =3-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例3】 在△ABC 中,已知B =30°,AB =23,AC =2.求△ABC 的面积. [解] 由正弦定理,得sin C =

AB ·sin B AC =3

2

, 又AB ·sin B <AC <AB ,故该三角形有两解:C =60°或120°. 当C =60°时,A =90°,

S △ABC =12

AB ·AC ·sin A =23;

当C =120°时,A =30°,

S △ABC =12

AB ·AC ·sin A = 3.

所以△ABC 的面积为23或 3.

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求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已知两边及其夹角的情况下求得的,所以在解题中要有目的地为具备两边及其夹角的条件做准备.

[跟进训练]

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若tan A =3,cos C =5

5

. (1)求角B 的大小;

(2)若c =4,求△ABC 的面积. [解] (1)∵cos C =

55,∴C ∈⎝

⎛⎭⎪⎫0,π2,

∴sin C =25

5

,tan C =2.

又∵tan B =-tan(A +C )=-tan A +tan C

1-tan A tan C

=-3+21-3×2=1,且0<B <π,∴B =π4.

(2)由正弦定理b sin B =c

sin C ,得

b =

c sin B

sin C =4×

2225

5

=10,

由sin A =sin(B +C )=sin ⎝ ⎛⎭

⎪⎫π4+C 得sin A =310

10

∴△ABC 的面积S △ABC =1

2bc sin A =6.

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探究问题]

1.已知△ABC 的外接圆O 的直径长为2R ,试借助△ABC 的外接圆推导出正弦定理. [提示] 如图,连接BO 并延长交圆O 于点D ,连接CD ,则∠BCD =90°,

∠BAC =∠BDC ,

在Rt△BCD 中,BC =BD ·sin∠BDC , 所以a =2R sin A , 即

a sin A =2R ,同理

b sin B =2R ,c

sin C

=2R , 所以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 2.根据正弦定理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解决哪些类型的解三角形问题? [提示]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2)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

【例4】 在△ABC 中,若sin A =2sin B cos C ,且sin 2

A =sin 2

B +sin 2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思路探究] ①A =π-(B +C ).

②边角转化,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解] 法一:在△ABC 中,根据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R 为△ABC 外接

圆的半径).

∵sin 2

A =sin 2

B +sin 2

C , ∴⎝ ⎛⎭⎪⎫

a 2R 2

=⎝ ⎛⎭⎪⎫

b 2R 2

+⎝ ⎛⎭⎪⎫

c 2R 2

, 即a 2

=b 2

+c 2

∴A =90°,∴B +C =90°, 由sin A =2sin B cos C ,

得sin 90°=2sin B cos(90°-B ),

∴sin 2

B =12

.

∵B 是锐角,∴sin B =2

2

, ∴B =45°,C =45°,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法二:在△ABC 中,根据正弦定理,得

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sin 2

A =sin 2

B +sin 2

C , ∴a 2

=b 2

+c 2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 =90°. ∵A =180°-(B +C ), sin A =2sin B cos C , ∴sin(B +C )=2sin B cos C .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0, 即sin(B -C )=0.∴B -C =0,即B =C .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变条件)若将题设中的“sin A =2sin B cos C ”改为“b sin B =c sin C ”,其余不变,试解答本题.

[解]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得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 ∵b sin B =c sin C ,sin 2

A =sin 2

B +sin 2

C , ∴b ·b 2R =c ·c

2R ,⎝ ⎛⎭⎪⎫

a 2R 2

=⎝ ⎛⎭⎪⎫

b 2R 2

+⎝ ⎛⎭⎪⎫

c 2R 2

, ∴b 2

=c 2

,a 2

=b 2

+c 2

, ∴b =c ,A =90°.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思考,主要看其是不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要特别注意“等腰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

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区别.

(2)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一般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利用正弦定理转化为角的关系(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或边的关系,再用三角恒等变换或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如因式分解、配方等)求解,注意等式两边的公因式一般不能约掉,而要移项提取公因式,否则有可能漏掉一种形状.

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

【例5】 在△ABC 中,若a cos 2C 2+c cos 2A 2=3b 2

,求证:a +c =2b .

[思路探究] ①已知等式中有边a ,b ,c ,则要想到边化角的变形公式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②cos 2

α=1+cos 2α2

.

[证明] 因为a cos 2C 2+c cos 2A 2=3b 2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2C 2+sin C cos 2A 2=3sin B 2,

所以sin A ·1+cos C 2+sin C ·1+cos A 2=3sin B

2,

即sin A +sin A cos C +sin C +sin C cos A =3sin B , 所以sin A +sin C +sin(A +C )=3sin B , 所以sin A +sin C =2sin B ,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a +c =2b .

1.已知或所求等式中只有边的关系就用边化角的变形公式. 2.已知或所求等式中只有角的正弦的关系就用角化边的变形公式.

3.已知或所求等式中既有边的关系也有角的关系,就尝试使用这两组变形公式.

[跟进训练]

4.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1+tan A tan B +2c

b =0,则A =________.

2π3 [由正弦定理可得1+tan A tan B +2sin C sin B

=0, 故1+sin A cos B cos A sin B +2sin C sin B =0,sin A +B cos A sin B +2sin C sin B

=0,

sin C cos A sin B +2sin C

sin B

=0.

因为B ,C ∈(0,π),所以sin C sin B ≠0,所以1

cos A +2=0,

即cos A =-1

2

.

因为A ∈(0,π),所以A =

2π3

.]

知识:

1.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类型及解法

类型

已知条件

一般解法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任意一边

A ,

B ,a

b =a sin B sin A ,C =π-(A +B ),

c =a sin C sin A

A ,

B ,b a =b sin A sin B ,

C =π-(A +B ),c =b sin C sin B

A ,

B ,c

C =π-(A +B ),a =c sin A sin C ,b =c sin B sin C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A ,b ,a

sin B =

b sin A a ,C =π-(A +B ),

c =a sin C sin A

(解的个数不一定唯一)

2.利用S =2ab sin C =2ac sin B =2bc sin A 可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方法:

1.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的两条途径

(1)化角为边.将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利用正弦定理化角为边,再根据多项式的有关知识(分解因式、配方等)得到边的关系.利用的公式为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

(2)化边为角.将题目中所有的条件,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再根据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得到角的关系.利用的公式为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

2.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 (1)边化角.考察角的关系主要有:

两角是否相等;三个角是否相等;是否有直角等. (2)角化边.考察边的关系主要有:

两边是否相等;三边是否相等;是否满足勾股定理等.

- 11 -

1.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B .A <B C .A ≥B D .不能确定

A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B ⇔a >b ⇔A >B ,故选A.]

2.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B =30°,b =2,则a

sin A 的值是( )

A .2

B .3

C .4

D .6 C [由正弦定理可得

a

sin A =b sin B =2sin 30°

=4.] 3.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且满足a

cos A =b

cos B =c

cos C ,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由

a

cos A

b

cos B

c

cos C

和正弦定理

a

sin A

b

sin B

c

sin C

,可得

sin A cos A =sin B

cos B

=sin C

cos C

,即tan A =tan B =tan C ,所以A =B =C . 故△ABC 为等边三角形.]

4.在△ABC 中,已知a =8,B =60°,C =75°,求A ,b ,c . [解] A =180°-(B +C )=180°-(60°+75°)=45°.

由正弦定理b sin B =a sin A ,得b =a sin B sin A =8×sin 60°

sin 45°

=4 6.

由a sin A =c sin C ,得c =a sin C sin A =8×sin 75°sin 45°

=8×

2+6

422

=4(3+1).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 正余弦定理是初中数学中不可避免的知识点之一,也是高中数 学中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在实际应用中,正余弦定理有着广泛 的应用,因此掌握正余弦定理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 将介绍正余弦定理的知识点及在高考考试中的应用。 一、正余弦定理的概念 正余弦定理也叫余弦定理,是解题方法中的三角函数法。它适 用于求三角形的任意一边或角,无论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可以应用。正余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 一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与这两边对应的角的余弦值的 积的两倍之差。 二、正余弦定理的公式 设三角形ABC中,a、b、c是三角形的三边,A、B、C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则正余弦定理的公式如下: ①cosA=(b²+c²-a²)/2bc

②cosB=(a²+c²-b²)/2ac ③cosC=(a²+b²-c²)/2ab 其中,a表示边BC对应的角,b表示边AC对应的角,c表示边AB对应的角。 三、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1、求任意三角形的边长 求三角形的边长是初学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应用之一。那么设一个三角形,已知除一边外的两边及夹角,用正余弦定理求另一边的长度。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中,a=9,b=12,∠C=120°,求c。 解:根据正余弦定理中的公式③cosC=(a²+b²-c²)/2ab,可以推导出c²=a²+b²-2abcosC,

代入数值:c²=9²+12²-2×9×12×cos120°。cos120°=-0.5,所以 c²=169,c=13。因此,三角形ABC的边长c=13。 2、求三角形内的角度 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度量也是三角形解题的基本应用之一。用正 余弦定理解题时,需要掌握反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应用。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中,a=8,b=10,c=12,求∠A、∠B、∠C。 解:设三角形ABC中,∠A、∠B、∠C对应的边长分别为a、b、c。根据正余弦定理的公式,可以得到: cosA=(b²+c²-a²)/2bc=7/10,∠A=cos⁻¹(7/10)=45.58°; cosB=(a²+c²-b²)/2ac=1/5,∠B=cos⁻¹(1/5)=78.46°; cosC=(a²+b²-c²)/2ab=3/5,∠C=cos⁻¹(3/5)=53.13°。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第7讲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学生用书P82]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2.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 (1)S=ah(h表示边a上的高); (2)S=bc sin A=ac sin_B=ab sin C; (3)S=,其中p=(a+b+c). 1.辨明两个易误点 (1)在利用正弦定理解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

边的对角,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时,有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所以要注意分类讨论. (2)在判断三角形形状时,等式两边一般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 2.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如图,设=a,=b, =c. 则c=a-b, 所以|c|2=(a-b)2 =a2-2a·b+b2 =|a|2+|b|2-2|a||b|cos C. 即c2=a2+b2-2ab cos C. 同理可证a2=b2+c2-2bc cos A. b2=c2+a2-2ca cos B. 3.三角形解的判断 A为锐角 A为钝角或 直角 图 形 关 系 式 a=b sin A b sin Ab 解 的 个 数 一解两解一解一解 1. 在△ABC中,A=45°,C=30°,c=6,则a等于( ) A.3 B.6

C.2 D.3 B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a===6. 2. 在△ABC中,已知a=5,b=7,c=8,则A+C=( ) A.90° B.120° C.135° D.150° B [解析] cos B===. 所以B=60°,所以A+C=120°. 3.在△ABC中,若a=18,b=24,A=45°,则此三角形( ) A.无解 B.有两解 C.有一解 D.解的个数不确定 B [解析] 因为=, 所以sin B=·sin A=×sin 45° =. 又因为a

(完整版)必修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必修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正弦定理 1:定理内容: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公式变形 (1)R A a C B A c b a 2sin sin sin sin ==++++ (2)?? ???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或R 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3)?? ???B c C b A c C a A b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4)R abc A bc B ac C ab S ABC 4sin 21sin 21sin 21====? 以下是ABC ?内的边角关系:熟记 (5)B A B A b a >?>?>sin sin (大边对大角) (6)B A B A cos cos (7)?? ???+=+=+=)sin(sin )sin(sin )sin(sin B A C C A B C B A 思考A cos 与)cos(C B +的关系 (8)2 cos 2sin C B A += (9)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 AC DC AB DB = 思考题: 1:若B A sin sin =,则B A ,有什么关系? 2:若B A 2sin 2sin =,则B A ,有什么关系? 3:若B A cos cos =,则B A ,有什么关系? 4:若2 1sin > A ,则角A 的范围是什么?

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例1:已知ABC ?,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10,45,60=?=∠?=∠a B A . (2)?=∠==120,4,3A b a . (3)?=∠==30,4,6A b a . (4)?=∠==30,16,8A b a . (5)?=∠==30,4,3A b a . 思考:在已知“边边角”的情况下,如何判断三角形多解的情况 判断方法:(1)用正弦定理:比较正弦值与1的关系 (2)作图法:用已知角所对的高与已知角所对的边长比较. 练习:(1)若?=∠==45,12,6A b a ,则符合条件的ABC ?有几个? (2)若?=∠==30,12,6A b a ,则符合条件的ABC ?有几个? (3)若?=∠==45,12,9A b a ,则符合条件的ABC ?有几个? 例2: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形状. (1)C B A 2 22sin sin sin =+. (2)C B A cos sin 2sin = (3)B b A a cos cos = (4)A b B a tan tan 22=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 三角形常用公式:A +B +C =π;S =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 ca sin B ; 2.三角形中的边角不等关系:A>B ?a>b,a+b>c,a-bb 时有一解. 5.余弦定理 a 2=b 2+c 2-2bccosA .c 2=a 2+b 2-2abcosC .b 2=a 2+c 2-2accosB . 若用三边表示角,余弦定理可以写为 、 6.余弦定理应用范围: (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可求出三个内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可求出第三边. 7 . 三角形面积公式

课堂互动 知识点1 运用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题1在△ABC 中已知acosB=bcosA,试判断△ABC 的形状. 【分析】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可以将三角形中的边用角表示,也可将角用边来表示.从中找到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 【答案】解法1:由扩充的正弦定理:代入已知式 2RsinAcosB=2RsinBcosA sinAcosB-cosAsinB=0 , sin(A-B)=0 A-B=0 ∴A=B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 解法2:由余弦定理: 2 222 2222bc a c b b a c b c a a -+?=-+? 22b a = ∴ b a =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 巩固练习 1.在?ABC 中,若2 2 2 2 sin sin 2cos cos b C c B b B 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在ABC ?中,已知a 2tanB=b 2 tanA,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3.已知ABC ?中,有 cos 2cos sin cos 2cos sin A C B A B C +=+,判断三角形形状. 知识点2 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问题中正、余弦定理的选择:(1)在下述情况下应首先使用余弦定理:①已知三条边(边边边),求三个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边角边),求其它一边和两角;(2)在下述情况下应首先使用正弦定理:①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边边角),求其它一边和两角;②已知两角和任一边(角角边、角边角),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例题2 在△ABC 中,已知3= a ,2= b ,B=45? 求A 、C 及 c . 【分析】在解斜三角形应用过程中,注意要灵活地选择正弦定和余弦定理,解得其它的边和角 【答案】解法1:由正弦定理得:23 2 45sin 3sin sin = == b B a A ∵B=45?<90? 即b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 9.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9.1.1 正弦定理 学 习 目 标 核 心 素 养 1.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重点) 2.理解正弦定理及其变形的结构形式,并能用正弦定理解 决三角形度量和边角转化问题,会判三角形的形状.(难点) 3.能根据正弦定理确定三角形解的个数.(难点、易错点) 1.借助正弦定理的推导,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素养. 2.通过正弦定理的应用的学习,培养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的素养. 关于正弦定理的发现历史,一般认为是中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天文学家阿布瓦法(940~998)提出并证明了球面三角形的正弦定理,而平面三角形的正弦定理的证明最先是纳绥尔丁­图西(1201~1274)给出的.我国清代数学家梅文鼎(1633~1721)在他的著作《平三角举要》中也给出了证明,而且还给出了正弦定理的完整形式. 思考:三角形中的边与其所对的角的正弦值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12a ·h a =12b ·h b =1 2c ·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S =12ab sin C =12bc sin A =1 2ac sin B . (3)S =1 2(a +b +c )·r (r 为内切圆半径). 2.正弦定理 3.解三角形 (1)一般地,我们把三角形的3个角与3条边都称为三角形的元素.

(2)已知三角形的若干元素求其他元素一般称为解三角形. 思考: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 [提示] 需要两角和一边或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拓展] 1.正弦定理的常用变形式 在△ABC 中,若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其外接圆半径为R .则 (1)a sin B =b sin A ,b sin C =c sin B ,a sin C =c sin A ; (2)sin A ∶si n B ∶sin C =a ∶b ∶c ; (3)a sin A =b sin B =c sin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R ;(证明见类型4[探究问题]) (4)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可以实现边到角的转化) (5)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可以实现角到边的转化) 2.三角形中边角的不等关系 (1)若A >B >C ,可得a >b >c ,则sin A >sin B >sin C ; (2)若sin A >sin B >sin C ,可得a >b >c ,则A >B >C .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正弦定理不适用于钝角三角形. ( ) (2)在△ABC 中,等式b sin A =a sin B 总能成立. ( ) [提示] (1)×.正弦定理适用于任意三角形. (2)√.由正弦定理知 a sin A =b sin B ,即b sin A =a sin B . [答案] (1)× (2)√ 2.在△ABC 中,sin A =sin C ,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B [因为A , C 是△ABC 的内角,所以A +C <π,又因为sin A =sin C ,所以A =C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 3.在△ABC 中,已知a =3,b =5,sin A =1 3,则sin B =( ) A.15 B .59 C.5 3 D .1 B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sin B =b sin A a =5× 1 33=59 ,故选B.]

【高中数学】高中数学正弦与余弦定理和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高中数学正弦与余弦定理和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三角函数正弦与余弦的学习,在数学中只要记住相关的公式即可。日常考试正弦和余 弦的相关题目一般不会很难,是很多数学基础不是很牢的同学拿分的好题目。但对于有些 同学来说还是很难拿分,那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正弦定理的应用领域 在解三角形中,有以下的应用领域: (1)知道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边,解出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3)使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度之间的转换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弦 正弦定理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 a/sina=b/sinb=c/sinc=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其次,余弦的应用领域 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与角关系的一个重要定理。直接应用它可以解决寻找已知三 角形第三边或角度的问题。如果将余弦定理变形并适当地转移到其他知识中,它将更方便、更灵活地使用。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1) a=2rsina,b=2rsinab,c=2rsinac; (2)sina:sinb:sinc=a:b:c;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其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且该比值都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已知三角形是确定的,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由于该三角形具有不稳定性, 所以其解不确定,可结合平面几何作图的方法及“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定理和三角 形内角和定理去考虑解决问题 (3)相关结论:A/Sina=B/SINB=C/sinc=(A+B)/(Sina+SINB)=(A+B+C)/ (Sina+SINB+sinc)C/sinc=C/sind=BD=2R(R为外切圆半径)

高中数学 正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基础知识理解 1.正弦定理 (1)S =1 2ah (h 表示边a 上的高); (2)S =12bc sin A =12ac sin B =1 2ab sin C ; (3)S =1 2r (a +b +c )(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 二:基础知识应用演练 1.(2012·广东高考)在△ABC 中,若∠A =60°,∠B =45°,BC =32,则AC =( ) A .43 B .2 3 C. 3 D.3 2 2.在△ABC 中,a =3,b =1,c =2,则A 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 3.(教材习题改编)在△ABC 中,若a =18,b =24,A =45°,则此三角形有( )

A .无解 B .两解 C .一解 D .解的个数不确定 4.(2012·陕西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π 6,c =23, 则b =________. 5.△ABC 中,B =120°,AC =7,AB =5,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1选B 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A =AC sin B ,即32sin 60°=AC sin 45°,所以AC =323 2 ×22=2 3. 2选C ∵cos A =b 2+c 2-a 22bc =1+4-32×1×2=1 2 ,又∵0°B ?a >b ?sin A >sin B . (2)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A 为锐角 A 为钝角 或直角 图形 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b 解的个 数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1)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2012·浙江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b sin A =3a cos B . (1)求角B 的大小; (2)若b =3,sin C =2sin A ,求a ,c 的值.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系列-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一、三角形中的各种关系 设ABC ?的三边分别是,,a b c ,与之对应的三个角分别是,,A B C .则有如下关系: 1、三内角关系 三角形中三内角之和为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A B C π++=,; 2、边与边的关系 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任意两条边的差都小于第三边,即 ,,a b c a c b b c a +>+>+>;,,a b c a c b b c a -<-<-<; 3、边与角的关系 (1)正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意一条边与它所对应的角的正弦之比都相等,即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这里,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注1:(I )正弦定理的证明: 在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证明: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这 里,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证:法一(平面几何法): 在ABC ?中 ,作CH AB ⊥,垂足为H 则在Rt AHC ?中,sin CH A AC = ;在Rt BHC ?中,sin CH B BC = sin ,sin CH b A CH a B ∴== sin sin b A a B ?= 即 sin sin a b A B =

同理可证: sin sin b c B C = 于是有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作ABC ?的外接圆⊙O ,设其半径为R 连接BO 并延长,则可得到⊙O 的直径BD ,连接DA 因为在圆中,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所以90o DAB ∠= 于是在Rt DAB ?中,sin 2AB c D BD R = = 又因为在同一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所以D C ∠=∠ 2sin sin 2c c c R c C D R ∴ === 故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这里,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法二(平面向量法) (Ⅱ)正弦定理的意义: 正弦定理指出了任意三角形中三边与其对应角的正弦值之间的一个关系式,也就是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Ⅲ)正弦定理适用的范围:

高中正弦余弦定理的解析

高中正弦余弦定理的解析 一、考点回顾: 1、正弦定理: ⑴定理内容: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 B ac C ab A bc S ABC sin 21sin 2 1sin 2 1= = = ? ⑵公式的变形: ①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②R 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 = ③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④ a b c a b c = = =2R sin A +sinB +sinC sinA sinB sinC ++= ⑶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斜三角形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其它的边和角 2、余弦定理: ⑴定理内容:,cos 22 2 2 A bc c b a -+=?bc a c b A 2cos 2 22-+= ,cos 22 22 B ca a c b -+=?ca b a c B 2cos 2 2 2 -+= C ab b a c cos 22 22-+=,?ab c b a C 2cos 2 22-+= ⑵公式的变形: 变一: ()()()22 2 2 A a b c 2bc 1cos A b c 4bccos 2 =+-+=+-

变二: 222ABC b c a 4S cot A +-= 变三: 222sin A+sin B-2sinAsinBcosC=sin C ⑶应用余弦定理解以下两类三角形问题: ①已知三边求三内角; 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和其它的两个内角 3、解三角形: 解斜三角形,就是利用三角形的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条件必须满足3个,就是在斜三角形三角三边六个元素中,必须已知其中的三个,而已知三个角时,三角形不确定,所以三个条件中至少要有一条边.这样我们可以把已知条件分为三种类型: ① 已知三边.由定理可知,要用余弦定理开解; ② 已知两角一边.因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所以实际是已知三角一边,由定理可知,不管 是已知夹边还是对边,用正弦定理都可以解; ③ 已知两边一角.这种类型要注意.由定理可知,若是已知夹角要用余弦定理来解.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进行总结并归纳为口诀: “三边必定用余弦,还有两边夹一角;正弦两边一对角,双角必定用正弦.” 4、射影定理:a =b cos C +c c os B , 二、思维拓展: 注意正余弦定理的边角互换功能 对于正、余弦定理,同学们已经开始熟悉,在解三角形的问题中常会用到它其实,在涉及到三 角形的其他问题中,也常会用到它们两个定理的特殊功能是边角互换,即利用它们可以把边的关系 转化为角的关系,也可以把角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从而使许多问题得以解决 例1:在△ABC 中已知a =2b cos C ,求证:△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法一:欲证△ABC 为等腰三角形可证明其中有两角相等,因而在已知条件中化去边元素,使只剩 含角的三角函数由正弦定理得a = B A b sin sin ∴2b cos C = B A b sin sin ,即2cos C ·sin B =sin A =sin (B +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0

正弦与余弦定理和公式高中数学知识点梳理

正弦与余弦定理和公式高中数学知识点 梳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正弦定理的应用领域 在解三角形中,有以下的应用领域: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3)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弦 正弦定理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a/sinA=b/sinB=c/sinC=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其次,余弦的应用领域 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1)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 c; 在一个三角形

中,各边与其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且该比值都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已知三角形是确定的,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由于该三角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其解不确定,可结合平面几何作图的方法及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去考虑解决问题 (3)相关结论:a/sinA=b/sinB=c/sinC=(a+b)/(sinA+sinB)=(a+b+c)/(sin A+sinB+sinC) c/sinC=c/sinD=BD=2R(R为外接圆半径) (4)设R为三角外接圆半径,公式可扩展为:a/sinA=b/sinB=c/sinC=2R,即当一内角为90时,所对的边为外接圆的直径。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还需要知道它的几个变形sinA=a/2R,sinB=b/2R,sinC=c/2R asinB=bsinA,bsinC=csinB,asinC=csinA (5)a=bsinA/sinB sinB=bsinA/a 正弦、余弦典型例题 1.在△ABC中,C=90,a=1,c=4,则sinA 的值为 2.已知为锐角,且,则的度数是( ) 3.在△ABC中,若,A,B为锐角,则C的度数是() 4.若A为锐角,且,则A=() 5.在△ABC中,AB=AC=2,ADBC,垂足为D,且AD= ,E 是AC中点, EFBC,垂足为F,求sinEBF的值。

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定理公式非常多,所以一定需要总结归纳。为了让同学们对三角函数有个更深的记忆。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公式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公式大全 余弦定理 对于边长为a、b、c而相应角为A、B、C的三角形,有: a^2 = b^2 + c^2 - 2bc·cosA b^2 = a^2 + c^2 - 2ac·cosB c^2 = a^2 + b^2 - 2ab·cosC 也可表示为: cosC=(a^2 +b^2 -c^2)/ 2ab cosB=(a^2 +c^2 -b^2)/ 2ac cosA=(c^2 +b^2 -a^2)/ 2bc 这个定理也可以通过把三角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来证明。 如果这个角不是两条边的夹角,那么三角形可能不是唯一的(边-边-角)。要小心余弦定理的这种歧义情况。 延伸定理:第一余弦定理(任意三角形射影定理) 设△ABC的三边是a、b、c,它们所对的角分别是A、B、C,则有 a=b·cos C+c·cos B,b=c·cos A+a·cos C,c=a·cos B+b·cos A 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公式 正弦定理 对于边长为 a, b和 c而相应角为 A, B和 C的三角形,有: sinA / a = sinB / b = sinC/c 也可表示为: a/sinA=b/sinB=c/sinC=2R 变形:a=2RsinA,b=2RsinB,c=2RsinC 其中R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它可以通过把三角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并使用上述正弦的定义来证明。在这个定理中出现的公共数 (sinA)/a是通过 A, B和 C三点的圆的直径的倒数。正弦定理用于在一个三角形中(1)已知两个角和一个边求未知边和角(2)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角和边的问题。 上面的推论是三角测量中常见情况,也是很容易就掌握的要领。

(经典)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最全证明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证明方法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主要考查有关定理的应用、三角包等变换的能力、运算能力及转化的数学思想.解三角形常常作为解题工具用丁立体几何中的计算或证明,或与三角函数联系在一起求距离、高度以及角度等问题,且多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 1.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其他形式: ① a = 2RsinA , b =, c sinO; ③ a : b :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弦定理 (1)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 ——王彦文宵铜峡一中 丁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火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a2=, b2=, c?=. 若令C= 90°, WJ c2=,即为勾股定理. (2)余弦定理的变形:cosA =, cosB=, cosC^. 若C为锐角,则cosC>0,即a2 + b2 ; 若C为钝角,贝U cosC<0,即a2+ b2.故由a2+ b2与c2值的大小比较,可以判断C为锐角、钝角或直角. (3)正、余弦定理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实现边角,余弦定理亦可以写成sin2A= sin2B+ sin2C—2sinBsinCcosA,类似地,sin2B= ________________ ; sin2C= _________ _S 意式中隐含条件A+ B+ C= TT . 3.解斜三角形的类型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用 理.只有一解. (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 角,用定理,可能有 L如在△ ABC中,已知a, b和A时,解的情况如表: ②sin A=2R' sinB= A为锐角 A为钝角或 直角 图 形 关 系 式 a= bsinA bsinAb 解 的 个 数 ①②③④ (3)已知三边,用理.有解时,只有一解. (4)已知两边及火角,用理, 必有一解.

高中数学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 (一)复习指导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基础知识 1. 三角形中的有关公式 (1)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角和为π,这是三角形中三角函数问题的特殊性,解题可不能忘记!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 (2)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注意:①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 ii A B C R R == 2c R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②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若运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两解. (3)余弦定理:222 2222cos ,cos 2b c a a b c bc A A bc +-=+-=等,常选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形状. (4)面积公式:111sin ()222 a S ah a b C r a b 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如ABC ∆中,若C B A B A 22222sin sin cos cos sin =-,判断ABC ∆的形状(答:直角三角形)。 特别提醒:(1)求解三角形中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A B C π++=这个特殊性: ,sin()sin ,sin cos 22 A B C A B C A B C π++=-+==;(2)求解三角形中含有边角混合关系的问题时,常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 2、求角的方法:先确定角的范围,再求出关于此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要注意选择,其有二:一是此三角函数在角的范围内具有单调性;二是根据条件易求出此三角函数值)。 (三)解题方法指导 例1.在△ABC 中,a ∶b ∶c =3∶5∶7,则其最大角为____. 例2.在△ABC 中,有acosA=bcosB ,判断△ABC 的形状. 例3.在△ABC 中,∠A=60°,面积为310,周长为20,求三条边的长. 例4.在一条河的对岸有两个目标物A ,B ,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取相距32里的C ,D 两点,并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且A ,B ,C ,D 在同一个平面内,求A ,B 之间的距离. 例题解析 例1解:因为三条边中c 边最大,则角C 最大,根据余弦定理,21cos -=C ,所以⋅=3 π2C 例2解:由正弦定理,a=2RsinA ,b =2RsinB ,代入有2RsinAcosA=2RsinBcosB ,即sin2A=sin2B ,所以2A=2B 或2A=π-2B .即A=B 或2 π=+B A ,所以△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例3解:因为310sin 2 1==∆A bc S ABC ,所以bc=40,又a +b +c=20,a2=b2+c2-2bccosA ,解得三条边为5,7,8. 例4分析:在很多实际测量问题中,都离不开解三角形,根据相关条件画一张比较清晰的直观图,可以帮我们找到解题的思路. 要求AB ,可以把AB 放到一个三角形中,看看这个三角形中还有哪些条件,然后可以根据正余弦定理求值. 解:中△ACD 中,∠ACD=120°,∠ADC=30°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系列-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一、三角形中的各种关系 设ABC ∆的三边分别是,,a b c ,与之对应的三个角分别是,,A B C .则有如下关系: 1、三内角关系 三角形中三内角之和为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A B C π++=,; 2、边与边的关系 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任意两条边的差都小于第三边,即,,a b c a c b b c a +>+>+>;,,a b c a c b b c a -<-<-<; 3、边与角的关系 (1)正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意一条边与它所对应的角的正弦之比都相等,即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这里,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注1:(I )正弦定理的证明: 在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证明: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这里,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证:法一(平面几何法): 在ABC ∆中 ,作CH AB ⊥,垂足为H 则在Rt AHC ∆中,sin CH A AC =;在Rt BHC ∆中,sin CH B BC =

sin ,sin CH b A CH a B ∴== sin sin b A a B ⇒= 即sin sin a b A B = 同理可证:sin sin b c B C = 于是有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作ABC ∆的外接圆⊙O ,设其半径为R 连接BO 并延长,则可得到⊙O 的直径BD ,连接DA 因为在圆中,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所以90o DAB ∠= 于是在Rt DAB ∆中,sin 2AB c D BD R == 又因为在同一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所以D C ∠=∠ 2sin sin 2c c c R c C D R ∴=== 故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这里,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法二(平面向量法) (Ⅱ)正弦定理的意义: 正弦定理指出了任意三角形中三边与其对应角的正弦值之间的一个关系式,也就是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