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药物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属于常见症状,但是该症状也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死亡率高达5%~20%[1],必须及时治疗。目前,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以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但是预后效果不理想。为此,本研究选择拉萨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靠疗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拉萨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67±17.69)岁,平均病程(5.36±4.29)h。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52±17.21)岁,平均病程(5.28±4.76)h。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包括:扩血管、溶栓、降压、降血糖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疗法:胺碘酮注射液(法国赛诺菲公司,150 mg/支),静脉推注150 mg(首次剂量,10 min推注完成),观察患者心律变化,若无改善在15 min后,再次推注150 mg,然后以1.0~1.5 mg/min静脉滴注,治疗持续24 h,24 h内胺碘酮用量1500~3500 mg;24 h静脉滴注结束后,采用盐酸胺碘酮片(天子福国际药业,200 mg/片)口服治疗,200 mg/次,3次/d 。患者持续用药7 d。观察组采用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法:胺碘酮用法同对照组;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上海现代哈森药业,门冬氨酸:850 mg/10 ml,钾:114 mg/10 ml,镁:42 mg/10 ml)40 ml,与250 ml葡萄糖注射液(5.0%)混合,静脉滴注,速度控制为4 ml/min,1次/d,连续治疗7 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率0.05)。

3 讨论

门冬氨酸钾镁片加小剂量乙胺碘呋酮片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分析

门冬氨酸钾镁片加小剂量乙胺碘呋酮片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片与门冬氨酸钾镁片联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8例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男41例,女37例,平均年龄(57.8±11.2)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同时应用胺碘酮片和门冬氨酸钾镁片,后者仅服用胺碘酮片。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研究组治疗1年的总有效率为77.5% (31/4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1年的总有效率52.6% (20/38),P<0.05。结论和单纯应用胺碘酮片比较,胺碘酮片和门冬氨酸钾镁片联用能够显著提高预防阵发性房颤发作的效果,同时并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bination with amiodarone and panang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male 41, age (57.8±11.2) years] with PAF and indi-cations for lipid-lowering therapy were assigned into amiodarone plus panangin group (group 1,n=40) aswell as amiodarone alonegroup (group 2,n=38) randomly.The follow-up duration for every patientwas one year. Results The overall efficacy rate in group 1was 77.5% (31/4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2 [52.6% (20/38),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amiodarone alone,amiodarone combined with panangin had a better efficacy aswell as a similar safety. 【Key words】Atrial fibrillation;Amiodarone;Panangin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胺碘酮是临床上常用的预防阵发性房颤发作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有效率仅在40%~60%,本院从2005年以来采用胺碘酮片与门冬氨酸钾镁片联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在本院心内科就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平均年龄(57.8±11.2)岁。病例入选标准为:①房颤发作频繁(>2次/月);②房颤发作时症状严重;③左房直径<45 mm。除外标准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扩张型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口服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 40例)和对照组(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38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而它们联合使用的疗效一直备受 关注。本文旨在分析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有效性,并探讨这 种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我们需要了解室性心律失常这一疾病的特点和治疗原则。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室壁 肌肉产生异常激动或传导不全,造成心室内异位冲动产生和传导异常,导致心室舒张期夹 杂收缩时心室内未完全充盈的血液被迫排入主动脉,引起心排量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可表 现为室性早搏、室速、室颤等,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心功能衰竭、甚至猝死。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则是控制心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复发和减少猝死风险。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多种心律失常均有疗效,特别是对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胺碘酮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的传导,延 长房室结、房室束、心室肌细胞的不应期,减慢心脏传导速度,抑制心脏异位兴奋点的活动,从而达到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门冬氨酸钾镁则具有增强心肌细胞的稳定性和抑 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以相辅相成,增加治疗效果。 有研究表明,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一项对 300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且治疗组的心室颤动复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应用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可以降低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次,减少患者的药物不 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除了对疗效的分析,我们还需要关注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作为 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是长期使用时会增加肝、肾功能损害、甲 状腺功能减退和电解质紊乱的风险。在使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代谢调整用药剂量和频次,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和电 解质水平,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综合分析有关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认为 这种联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合 理使用这些药物,才能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和安全性的最大化。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开 展更大规模、更深入的临床研究,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最佳 用药方案,以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药物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属于常见症状,但是该症状也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死亡率高达5%~20%[1],必须及时治疗。目前,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以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但是预后效果不理想。为此,本研究选择拉萨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靠疗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拉萨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67±17.69)岁,平均病程(5.36±4.29)h。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52±17.21)岁,平均病程(5.28±4.76)h。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包括:扩血管、溶栓、降压、降血糖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疗法:胺碘酮注射液(法国赛诺菲公司,150 mg/支),静脉推注150 mg(首次剂量,10 min推注完成),观察患者心律变化,若无改善在15 min后,再次推注150 mg,然后以1.0~1.5 mg/min静脉滴注,治疗持续24 h,24 h内胺碘酮用量1500~3500 mg;24 h静脉滴注结束后,采用盐酸胺碘酮片(天子福国际药业,200 mg/片)口服治疗,200 mg/次,3次/d 。患者持续用药7 d。观察组采用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法:胺碘酮用法同对照组;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上海现代哈森药业,门冬氨酸:850 mg/10 ml,钾:114 mg/10 ml,镁:42 mg/10 ml)40 ml,与250 ml葡萄糖注射液(5.0%)混合,静脉滴注,速度控制为4 ml/min,1次/d,连续治疗7 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率0.05)。 3 讨论

分析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分析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指心脏搏动的规律性和频率的异常,常见的心律 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 失常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 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疗效。美托洛尔是一种选择性 β1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它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舒张末压和阻滞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有效抑制心律失 常的发作。而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钾和镁的补充剂,钾和镁是心肌细胞兴奋性的调节因子,可以维持心脏细胞的正常兴奋传导。钾和镁的缺乏或异常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美托洛 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失常,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减 少心律失常的发作。 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失常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美托洛尔是一种相对 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对呼吸系统和血管的影响较小,因此较少出现支气管痉挛、外周血管收缩等不良反应。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生理性的补充剂,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正常代谢,对人体几乎没有毒副作用。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失常,可以在不增加 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失常具有较低的药物相互作用。美托洛尔主要通 过肝脏代谢,门冬氨酸钾镁则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两者的代谢途径和排泄途径不同,因此 在联合使用时,较少出现药物相互作用。而且,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失常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美托洛尔门冬氨 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失常,具有较低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对于多病合并、多药共用的患 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多项 临床研究表明,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疗效,在心率控制、 缩短房颤发作时间、减轻心绞痛症状等方面优于单药治疗。国际心律学会的指南中也推荐 了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应用指南,对其疗效和安全性给予了肯定评价。美托洛尔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在国际学术界已经得到了充分的 认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的效 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应用于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5月~2014年5月诊治的54例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27例予以胺碘酮治疗,研究组27例予以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猝死、抗室速有效等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可有效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心脏猝死几率,效果显著。 标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 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是由心力衰竭造成的严重综合征,患者射血能力受损或心室充盈,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临床多为心脏猝死,死亡率较高。本研究选取54例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对比胺碘酮单药治疗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5月~2014年5月诊治的54例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27例,男女比例为14:13,年龄59~84岁,平均年龄(73.19±10.35)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9.45±3.28)年;对照组27例,男女比例为15:12,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3.28±10.34)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9.32±3.14)年。按照NYHA (美国纽约心脏学会)分级法[2]评价患者心功能情况,将患者心功能分为Ⅰ-Ⅳ级,并进行详细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彩色超声等观察患者心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心功能情况等基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胺碘酮(盐酸胺碘酮片,辽宁绿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0779)口服3次/d,200 mg/次,2 w后观察患者病症情况逐渐减少剂量,调整为100~200 mg/次[3]。研究组患者予以胺碘酮口服治疗基础上的门冬氨酸钾镁(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山东潍坊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625),在5%浓度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40mL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1次/d,1个疗程为4 w。 1.3疗效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心脏猝死、抗室速有效、LVEF(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与相关并发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 效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快速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 常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引起的心脏节律紊乱,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甚至猝死。及时 有效地处理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胺碘酮是目前常用的抗心 律失常药物,而门冬氨酸钾镁则是具有保护心肌细胞和维持心肌细胞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本文将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 急性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病理性窦房结功能障碍、室上性心动 过速、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这些心律失常导致心脏节律紊乱,降低心排血量,严重时 可导致心脏骤停,危及患者生命。对于急性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需要采取积极、迅 速和有效的措施。 胺碘酮是一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 离子通道和抑制异常的自主节律起搏点,从而达到稳定心律、抑制心律失常的作用。胺碘 酮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于难治性室速、心房颤动 等复杂的心律失常有良好的疗效。一些研究还表明,胺碘酮可以通过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细胞对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胺碘酮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 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与胺碘酮相比,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更为综合。除了具 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外,门冬氨酸钾镁还具有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止 心律失常的再发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等多种作用。研究表明,门冬氨酸钾镁可以通过调节 心肌细胞内Ca2+离子浓度,减轻心肌细胞的收缩活动,改善心肌收缩功能;门冬氨酸钾镁还能减轻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维护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血再 灌注损伤。门冬氨酸钾镁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心肌损伤,防止心律失常的 再发。 基于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的上述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结果,有学者提出了急诊应用 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将胺碘酮和门 冬氨酸钾镁进行联合应用,既能够迅速控制心律失常,又能够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心肌损伤。一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心率稳定性,减少心律失常的再发,保护心肌细胞,改善患者的预 后。 在使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时,需要注意一些副作用和 禁忌症。胺碘酮有较明显的心脏毒性和甲状腺毒性,长期使用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肺 部炎症等不良反应。门冬氨酸钾镁则可能导致血清镁、钾离子浓度升高,引起心肌传导阻

倍他乐克联合盐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恶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倍他乐克联合盐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并发恶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倍他乐克联合盐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美治疗急性心急梗塞心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心急梗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与 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抗凝、扩冠)在常规的基础上使 用倍他乐克联合盐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美50-100ml+10%,结果;对患者的心律控制情况进 行对比分析,并且对两组患者的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加以分析,观察组的患者心律 失常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的心律失常率,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观察组的患者在使用 倍他乐克联合盐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美之后没有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心急梗塞的患者应 该尽早使用倍他乐克联合盐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美来降低出现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在临 床治疗上是一个十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倍他乐克联合盐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美;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急性心肌梗死对人的身体健 康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导致威胁的原因不是因为患者的受到急性心急梗塞的影响,而 是受到了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危害。根据调查显示,因为心电的不稳定性可以导致各类型的心 律失常,[1]在所有的心律失常当中,恶性的心律失常对人体的健康安全伤害最大,甚至会出 现恶性心律失常而导致猝死的案例发生。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并发症的治理 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选取了我院自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急性心肌梗 塞的患者100例,对并发症恶性心律失常进行观察与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所选取的患者都符合WHO AMI的诊断标准,并且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 组和挂插足各为50例。其中患者的年龄范围是六十二岁到八十四岁之间。使用倍他乐克联 合盐酸胺碘酮、门冬氨酸钾美的观察组患者如果有高血钾、严重低血压以及肾功能衰竭的情 况是不能够选入观察组进行治疗的。两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以及其他地方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所得到的试验数据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倍他乐克12.5~25 mg,口服,每日3次,并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患 者的心律失常以及血压的变化进行记录。观察组除给予倍他乐克(12.5~25 mg,口服日3次)以外,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耱250 nd静滴,盐酸胺碘酮450 mg+5% 葡萄糖注射液静点(15滴/min),1次/d。根据患者病情好转情况逐渐递减。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所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1.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所采集到的数据p值小于0.05,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 2结果 本次试验是针对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分析,门冬氨酸钾和倍他乐克联合盐酸胺 碘酮出现的早搏和其他情况心律失常的案例之后11例,低于对照组的30例,两者之间存在 着显著的差异性。而且观察组的患者之后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效果体会

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效果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胺碘酮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我院收治的10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均分为基础 组与联合组,基础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门冬氨酸 钾镁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与主要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基 础组,且相关指标优于基础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室性 心律失常患者的药物治疗,患者同时接受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应用。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效果;联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amiodarone and MWP in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Method: choose 104 cases of our hospital in 2017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basic group and combined group, basic group of patients accepted amiodarone treatment, the combined group of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nmda potassium magnesium treatment,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dicators.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combined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basic group, and the correlation index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basic group, and the data contras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potassium magnesium and amiodarone in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is better, and the scheme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ventricular arrhythmia; Potassium magnesium aspartate; Amiodarone; The effect; The joint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在发病之后自身感知功能 会出现严重下降,且在发病的一系列过程当中无法对病情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1]。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不够及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难度,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猝死症状。此外,室性心律失常带有很强的突发性, 患者病情的复杂性、不可预见性也会较为明显,如果患者出现一些意外事件,其 生命安全会受到极为严重的威胁[2]。本院针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选择将两种不同 药物联合用于治疗,收到较好的临床反馈,现根据研究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心脏疾病患者当中选择104例患有 室性心律失常的对象进行相关分析,所有患者接受临床相关检查后以及心电图检 查之后得以确诊,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且在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针对此次研究,将以下患者排除:精神功能障碍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全身感染患者、严重心衰患者、非自愿入组患者、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我院按 照随机均匀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基础组及联合组,每组各52例对象。 基础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为45—70岁;联合组患者当 中男性31例,女性为21例,年龄最小为46岁,最大为69岁,两组对象的基础 资料在比较后无任何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需要接受常规处理,包括降压治疗、溶栓治疗、降糖治疗、血管扩张等,基础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接受胺碘酮治疗。患者首次治疗时,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评价

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 效果评价 一、引言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还 可导致心跳骤停。目前,对于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已被 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本文旨在对急诊应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胺碘酮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的电生理活性来治疗心律 失常。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和β受体等,从而延缓心脏的传导速度和减慢心率,同时还可延长心肌细胞的不应期,抑制异物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2. 门冬氨酸钾镁 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镁离子补充剂,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和电位状态,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传导过程。镁离子还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系统减慢心室率和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对防止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 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联合应用,互补优势,从而有效地治 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 三、临床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的60例冠心病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包括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心动过速伴有心绞痛症状、经急诊心电图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或室性心动过速(VT),并接受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排除标准包括出 现心跳骤停、不稳定血压、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按急诊危重症抢救流程进行治疗,包括吸氧、静脉通路建立、心电监测等,同时予以胺碘酮静脉滴注(首剂300mg,维持剂量150mg/d,连续静脉泵注24小时)和门 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40mmol+镁硫酸镁4g,静脉泵注24小时)。观察心率、血压、心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 四、临床疗效评价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辅助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辅助治疗心律 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辅助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时间为2020年01月至2021年05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两组,在临床治疗方案上,一组(n=34)给予胺碘酮治疗,设为胺碘酮组,一组(n=34)给予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设为联合组。两组连续药物治疗28d。比较用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血清钾(K)、血清镁(Mg)指标差异。结果:用药前,两组LVEF、CO、血清K、血清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联合组LVEF、CO、血清K、血清Mg水平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方案中,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血清钾、血清镁浓度,减轻心律失常症状,药物联合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心律失常;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激动和传导系统功能障碍而引发的症状[1]。临床治疗心律失常,多给予胺碘酮药物治疗,该药物具有阻断钾离子内流,阻滞心电传导速度的作用,起到促进心室收缩,减轻心律失常症状的效果[2]。但由于心律失常患者机体钾、镁离子偏低,因此在用药方案上,还可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提高血清钾、血清镁浓度,促进临床症状改善[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时间为2020年01月至2021年05月,全部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两组,胺碘酮组34例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44~79岁,平均

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

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应用于急性 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者,应 用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的效果。方法:对2020年5月~2022年4月间收 治的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者11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胺碘酮治疗) 各59例,对比2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均 明显增高,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hs-CRP和BUN明显下降、FT3明 显提高,同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9.31%,有效率 更高,优于参照组的76.27%。结论: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AMI并发室 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改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预后及安全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应用;胺 碘酮;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迅速[1],室性心律失常为常见心律失常,严重危及患 者健康及生命,治疗的难度较大,治疗中有效的终止室性心律失常为治疗的关键。胺碘酮与门冬氨酸钾镁常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本研究对联合应用于AMI室性心 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20年5月~2022年4月间收治的AMI并发室性心律失 常者118例,联合组59例,其中男27例,女32例,年龄 44~68岁,平均年龄(55.2±4.3)岁;病程1~8.5h,平均病程(5.1±1.2)h。 参照组59例,其中男28例,女31例,年龄 40~67岁,平均年龄 (55.0±3.7)岁;病程0.5~8.0h,平均病程(5.5±14)h。2组一般资料对比 无差异性,p>0.05,有可比性。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及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_0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及对心 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及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经抽签随机将上述入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胺碘酮,观察组提供常规治疗+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心功能增强效果,发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PR间期和QRS 时限,发现治疗前后变化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若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可显著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患者临床疗效。 标签: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冠心病;心律失常 胺碘酮目前常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改善作用。研究发现,门冬氨酸钾镁同样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在临床上,配合胺碘酮使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联合使用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并分析上述给药方案对此类患者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特定区间(2016年1月~9月)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在53~78之间,平均年龄61岁;病程0.5~3.1年,平均病程1.6年。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其中Ⅰ级患者22例,Ⅱ级患者38例,Ⅲ级患者47例,Ⅳ级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并已经排除对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注射不适人群。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患者。两组以上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胺碘酮,观察组提供常規治疗+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药物经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给予静脉滴注(血糖异常者改用生理盐水),严格控制注射计量。观察2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治疗情况,观察时间为1周。观察两组患者在给药期间的心电、血压变化,对比24 h动态心电图,对患者的心电图PR 间期、QRS时限进行测量和记录,分析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探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探析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1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中25例治疗显效,13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参照组中9例治疗显效,20例治疗有效,12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0.73%(29/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心动过缓2例,低血压1例,浅静脉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参照组中1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心动过缓3例,低血压2例,浅静脉炎5例,心力衰竭加重1例,转氨酶上升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5%(14/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可广泛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群体中。该类患者的起病急,且病情发展快,还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1,2]。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本文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本院收治的部分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被确诊。其中男40例、女4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4.3±3.5)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8例,Ⅲ级32例,Ⅳ级2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1例。排除标准: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循环衰竭患者予以排除。且所纳入的患者均具有知情权。 1. 2 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取150 mg胺碘酮与20 ml葡萄糖溶液混合,在1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之后维持剂量控制在1 mg/min,连续滴注6 h后,以0.5 mg/min的滴注速度继续维持用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给药,200 mg/次,3次/d,连续口服1周。参照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治疗,药物剂量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3 疗效判定标准[3,4] 经治疗,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或室性早搏的减少程度>85%为治疗显效;患者经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或室性早搏的减少程度50%~85%为治疗有效;患者经治疗未达到显效及有效的判定标准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