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的旅游开发____以黄埔古村为例

城中村的旅游开发____以黄埔古村为例

城中村的旅游开发

━━━以广州黄埔古村为例

05历史(1)班200530870110 李宗华摘要:近年来,在诸多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乡地区,出现了日益增多的“城中村”现象,黄埔村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本文在收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黄埔村进行了实地调查与研究,着重分析黄埔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并提出了黄埔村旅游发展的建议与措施。关键词:城中村;旅游开发;黄埔村;广州

1 城中村概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城乡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城中村”、“城镇边缘村”等问题。城中村顾名思义是指位于城乡边缘带,一方面具有城市的某些特征,也享有城市的某些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还保持着乡村的某些景观,以及小农经济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农村社区。城中村的基本特征是城市和乡村的二元结构并存。

城中村虽然分布大江南北不同的城市,却有共性━━毗邻宽广整洁的马路和漂亮的高楼大厦,但是村内却横七竖八、杂乱分布着破旧的平房或楼房,狭窄的街巷横流的污水和随处乱扔的垃圾,满满当当的外来低收入人口和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有些还是“黄赌毒”的聚集地……

然而,城中村的改造并非一件易事。在经济方面,城中村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有数量不等的私房出租,他们不用工作,每天打打麻将、喝喝茶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租阶层”。在社会方面,城中村的建筑杂乱而稠密,出租屋租金低、隐蔽性强,管理松散、人口密度大,这种环境为犯罪分子藏匿提供了方便;此外,这些“食租阶层”,不愿劳动,这种风气严重影响了下一代。在环境方面,城中村是城市“脏、乱、差”的代名词,绝大部分城中村城市规划落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各种管线杂乱无章,污水随意排放、

垃圾成堆、蚊蝇滋生、生活条件恶劣;高密度的建筑和人口,使城中村存在巨大的消防隐患和疫情隐患。除了这些非常严重问题之外,城中村的改造涉及到政府、业主与开发商三方的利益,其中政府代表的是公共利益,业主代表的是集体利益,开发商代表的是个体利益,如何平衡这三者的利益,是一个非常艰巨的问题,也是目前有关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胡庆春,戴永光(2007)以广东省惠州为例,探讨了城中村的改造;丁洪建,邢海峰(2007)对城中村的问题、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就规划管理提出对策;张新全(2007)提出城中村改造理论框架……当然,还有许多学者专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实践方面,城中村的改造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深圳渔民村旧村改造、北京杨庄村改造、江苏省兴化市以人为本实施“城中村”改造……这些成功的案例,给现存的城中村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城中村的改造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本文即从实际出发,以广州黄埔村为例,探讨城中村的旅游开发模式。

2 黄埔村的历史沿革

广州的黄埔村位于海珠区原新滘镇东部,现属海珠区琶洲街管辖,在清代属番禺县茭塘司管辖。

自宋代以来,这里就是天然的良港,到了明清更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清康熙年

间,粤海关在广州设置九个挂号口,黄埔村是其中之一。1757年,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只保留粤海关,宣布封闭除广州黄埔港外的沿海其他所有对外开放的通商港口。武育干《中国国际贸易史》统计,以1817年为例,广东当年对外贸易的进口总值为2348万元,占全国60%,而通过黄埔港的进口总值为1971万元,占全省进口总值80%以上。作为清朝一口通商政策的受益者,黄埔村的发展是飞速的,从一个几百人的村子成为一个几千人的市镇,一片繁荣的景象。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上海、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上海港逐渐替代了广州港的地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船只增加,吃水量更深,而黄埔古港河道淤积对外贸易繁华的时代过去了。清同治年

间,黄埔海关迁至长洲岛,但仍用“黄埔”之名。

随后,黄埔村的经济逐渐衰退,由商业贸易为主转为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村庄。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村里凭借改革开放有利政策,逐步引起一些外商来投资办厂,使村的发展逐渐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2001年4月,曾作为黄埔村地标的琶洲塔下,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破土动工;同年10月,琶洲街道办事处成立,黄埔村“村改居”,黄埔村村民变成城市居民,黄埔村成为实际意义的城中村。

3 黄埔村旅游开发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第一,区位优势逐渐显著,交通便利。黄埔村位于海珠区东部,海珠区是广州新兴的城区,不同的老城区,亦不同于民展成熟的城区,它充满活力,将会成为广州城市建设的要地。近些年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新洲科技园的建成,使得黄埔村的区位优势逐渐显著。此外,黄埔村交通便利,地铁二号线,公车262号、137号、564号都经过此处,通向其他市区。

第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历史地位独特,文化资源底蕴深厚。黄埔村的建成不晚于宋代,明清一度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关口,对中国的近代化有着独特的地位。几千年的建设,一方面使黄埔村有独特的建筑,另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黄埔村的古建筑建造精良,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古建筑营造的村落空间环境反映了岭南地区明清时期民居的真实面貌,具有很高的艺术、文化和科学价值。黄埔村的文化深厚一方面体现在建筑方面,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宗祠文化、海洋文化。各种传说

第三,名人资源丰富。黄埔村中共有胡、冯、梁、罗四大姓氏家族,还有关、黄、卫、陈等小姓。从清代以来,黄埔村涌现一批著名的人物,名不虚传地成为人杰地灵的侨乡。

人称“黄埔先”的胡璇泽(1816~1880)就出生于黄埔村,他是19世纪中后期名噪一时的新加坡侨领,一身兼任中国、俄国和日本三国驻新加坡领事,还荣获澳大利亚的男爵和英国授予的CNG三等星爵位。他一生为新加坡的开发作出卓绝贡献,现在新加坡实龙岗二条半

石一带,有黄埔北路、黄埔南路、黄埔西路、黄埔涌和黄埔学校等,以此来记念胡漩泽。在黄埔村现在的胡氏大宗祠中,其后裔为他重新造了新的牌坊。外交家梁诚(1864~1917)12岁赴美留学,39岁任清政府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古巴等国外交官,在收回粤汉铁路主权和庚子赔款尾数时立下功劳。

另外,商业巨子梁韬、梁经国,专家学者胡栋朝、冯锐,军事家冯肇宪、梁广尧等。这些贤人志士为黄埔村的带来了国外先进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黄埔村的发展。

第四,客源优势。黄埔村进行旅游开发,有广阔的客源资源,主要有广州市民,港澳同胞,东南亚华人华侨。黄埔村所具如此之客源优势,一方面得益于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名人优势,另一方面,则是环境状况。黄埔村没有市中心的喧嚣,有的是安静和祥和,特别是走在幽静古朴的小村道上,心情变得平静,慢慢品味,回忆人生历程。

(2)劣势分析

第一,村民观念陈旧。转制后的农民主要靠出租房屋、摆摊获得收入,因为黄埔村虽然离市中心偏远,但交通发达,房屋租金低廉,引来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而许多村民都有自己房屋出租,能获得可观收入,成为“食租阶层”。他们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成天麻将桥牌,这种社会风气,不仅毁坏黄埔人勤劳精明的形象,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教育。

第二,近代建筑保护不当。黄埔村有着比较完整的建筑风格,保存也比较完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村中建筑的保护不当,成为旅游开发的一大劣势。(1)新旧混杂,破坏整体形象。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村民开始拆了古朴的建筑,建起了洋房,这极大地破坏了黄埔村的历史氛围,破坏了黄埔村的形象。(2)长年失修,古屋变危房。黄埔村的建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但是因多年失修,不少房屋都有所损坏。(3)改变用途,使用不当。记得有个公社改造成学校

第三,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隐患堪忧。由于经济利益的趋使,村民建房出租,使建筑密度增加,空间容量大大减小,原有系统不堪负

重。道路、排水、排污,供电、卫生等基础设施都未能更进,维护管理不规范。这种状况对黄埔村文物建筑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也是制约文物建筑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四,资金紧缺。黄埔村的文物建筑,未能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这与资金有很大关系。据调查,村中公祠、图书馆、庙宇的修造,大都是在港澳同胞及华人华侨的资金支持下得以进行的。可见,资金来源渠道是非常窄的,资金量也是不充足的,这严重制约黄埔村的保护与开发。

(3)机会分析

第一,新城区的开发和建设给黄埔村的发展带来机遇。随着广州城区的开发,城市建设向周边地区辐射。从目前来看,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新洲科技园的建成,可以看出城市建设的辐射作用,而附近的黄埔村就应该抓住这一机遇,进行旅游开发,打造旅游品牌。

第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就全国而言,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对城中村的改造,对古村落的建设有了极大的关注,一方面组织专家进行相关研讨会,另一方面把一些古村落和城中村纳入统一的规划中。就地方而言,广东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全面启动“全省古村落抢救与保护工程”;广州市政府也多次高校专家学者前往黄埔村进行考察研究。在众多政策关怀之下,给黄埔村的旅游开发带来的极大的机遇,而最重要的是,黄埔村要改变观念,牢牢抓住这一机遇。

第三,社会需求观念改变带来的机遇。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之下,广东成为全国的排头兵,迅速发展,而广州更是前沿城市,社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多,除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外,人们更多地需要社交需求,更多希望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此其一;其二,现代的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压力非常大,人们需要找一个安静闲适的地方进行自己放松,陶冶性情,以益身心。而这一切对黄埔村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遇。

(4)威胁分析

第一,来自邻近竞争对手的威胁。除了黄埔村之外,在广州还有其他的古村落,如小洲村、聚龙村、大岭村等等,它们开发相对早一

点,这对黄埔村的开发来说,是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威胁。

第二,来自外来文化的威胁。明清时期,黄埔村经济发达,人们的精神面貌,积极向进,勤劳精明。而现在村民成为所谓的“食租阶层”,不务正业,这一方面其自己原因所造成,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此外,急功近利、重经济不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有可能在旅游开发中造成威胁。

第三,来自利益分配的威胁。黄埔村进行旅游开发,将会涉及到村民、政府和开发商三方利益,这种利益分配是相关困难的,如果分配不当将对黄埔村旅游开发造成坏影响。村民

会考虑自身的权益,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权益,他们可能会不配合旅游开发,甚至破坏开发;而开发商则更大考虑经济效益,忽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要考虑到整体的保护,要整个村庄得以统筹发展,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的和谐。

从以上运用SWOT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基本结论:(1)黄埔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同时存在。(2)黄埔村具有良好的旅游价值及良好的资源,这是大好的优势(3)政府政策和政府行动都表明,对黄埔村进行旅游开发有明显的支持(4)劣势和威胁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即使不进行旅游开发,进行其他类型的城中村改造,同样存在这些劣势。概而言之,黄埔村进行旅游开发是可行性。

4 黄埔村旅游开发的建议

上文详细阐述了黄埔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得出黄埔村适宜开发旅游开发的结论。那么,如何进行开发呢?这是旅游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此,本文将给出黄埔村旅游开发的建议。

第一,硬件方面

确实保护黄埔村的整体风貌。黄埔村以古朴、宁静为特色,整体环境是其历史风貌的一部分。所以,应该从整体出发,保护好黄埔村的整体风貌。主要在江河、道路、建筑等基础设施下手,进行整治。

(1)江河:修复村内的酱园码头和南码头,对黄埔涌采取拓宽和疏浚河道措施,尽量恢复黄埔古港当年的岸线和江面景观。

(2)道路:村内的街巷保持原有的尺度、比例和步行方式,而在村周围的道路则要加以拓宽。另外,在村内建造一些小型的广场,让游人得以暂时休憩和娱乐。

(3)建筑:黄埔村的建筑主要有古民居、古祠堂和古庙宇,这些建筑颇有特色,但长期风吹雨打日晒,而又未能修缮,或多或少有所损坏。因此,修缮村内的传统民居祠堂和庙宇势在必行,同时,也要考虑注入旅游功能。另外,从整体形象考虑,强制拆除一些楼房;新建造的黄埔古港博物馆也应该改变一下,它太新了,不符合整旧如旧的原则。

第二,软件方面

有了硬件方面的修缮和完善,还是远远不够的。硬件设施往往更容易实现,而软件方面则有更大的难度。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黄埔村要保护好原来风貌,要发展旅游,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据调查了解到,黄埔村许多修缮资金都来源的港澳同胞支助,资金量显然是有限的。因此,黄埔村要拓宽渠道,积极引进资金,进行旅游开发。

(2)提高旅游服务意识:黄埔村作为一个城中村,具有城中村的特性,思想观念停留在农村的形态。那么如何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呢?首先,要从基础教育做起,培养黄埔村的新一代,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其次,引入旅游企业,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服务意识。

(3)

5 结语

参考文献:

[1] 胡庆春,戴永光. “城中村”改造规划探析——以广东省惠州市三新村为例[J]. 甘肃科

技. 2007(10)

[2] 张新全. 城中村改造理论框架浅析[J]. 甘肃科技. 2007(11)

[3] 刘金海. 城中村改造的四大转变及相关问题探讨[J]. 东南学术. 2007(6)

[4] 丁洪建,邢海峰. 城中村的问题、成因及规划管理对策[J]. 中国房地产. 2007(12)

[5] 李俊夫. 城中村的改造[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 沙文钟. 黄埔村史[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7] 言倩. 负洲傍海商贸名港----广州黄埔村考察[J].南方文物. 2005(3)

[8] 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名城明珠黄埔村[M]. 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

[9] 广州华侨研究会,中国人民政协广州市海珠区委员会,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凤浦古今:古黄埔港寻踪[M]. 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

[10] 孙宇澄,屈寒飞. 广州黄埔村现状考察与保护建议[J].南方建筑.2006(6)

[11]邓毅,蔡凌,彭长歆. 结合城市经营的黄埔古村规划----一次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的教学实践[J].南方建筑.2006(12)

The T ourism Development of Urban-village━A Case Study of Whampoa Village in Guangzho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Urban-village” in some areas with high urbanization level. And Whampoa Village is a typical case.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vast amount of data,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the ancient Whampoa Village on the spot. The paper is focused on analysis the 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Whampoa Village and bring some advices about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village, tourism development, Whampoa Village, Guangzhou

广州黄埔村调查研究报告

广州黄埔村调查研究报告 ——根据黄埔村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措施 2015年6月10日 目录 一、黄埔村的概况 (3) 二、黄埔村的旅游资源 (3) 三、黄埔村的现状及问题 (6)

四、对黄埔村的建议与措施 (6) 建议 (7) 措施 (9) 五、总结——对黄埔村未来发展的定位 (9) 摘要:本文基于对黄埔村进行的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分析黄埔村的历史及其现状,以此提出一些保护性规划的建议和措施。 一、黄埔村的概况 广州黄埔村位于海珠区新窖镇东部,旧属番禺县茭塘司管辖,其西面是琶洲岛,东面是珠江水域。这里在宋代时就是天然的良港,明代更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清康熙年间,粤海关在广州设置九个挂号口,黄埔村就是其中一个。据《重修北帝庙碑记》记载,该村至迟不晚于宋代就已经建成,村里有冯、梁、胡、罗四大姓,以及关、黄、卫、等小姓。原来在村的北面村口石额上分别刻有“凤蒲”、“凰洲”。据《清嘉庆一统志》记载,早在元代以后,由于珠江前河道

河水甚窄,不便航行。原来繁荣昌盛的扶胥古港,今南海神庙逐渐衰落,后航道河水较深。到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港口就迁到了黄埔村和琵琶洲一带的水域。黄埔村也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特别是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置粤海关,并在黄埔村南端的酱园码头设立黄埔挂号口后,黄埔村就成为中外贸易的必经之地和向外国商船征收关税之所。顿时中外商舶云集,贸易繁盛,进入黄金时代。1757年清政府撤销江、浙和闽海关,仅保留粤海关,所有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进行,黄埔挂号口作为贸易必经之地而闻名。 鸦片战争后,广州对外贸易的首要地位为上海所取代,黄埔古港也逐渐失去昔日的繁盛。酱园码头也由于逐年淤塞,终于因不利于海舶的停靠而被放弃。清同治年间,黄埔海关迁至长洲岛,但仍沿用“黄埔”之名。 随后,黄埔村的经济逐渐衰退,由商业贸易为主转为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村庄。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村里凭借着改革开放的有利政策,逐步引进一些外商来村投资办厂,使村的发展逐步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现代城中村模式。 二、黄埔村的旅游资源 。黄埔村古建筑建造精良,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是黄埔村最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古建筑营造的村落空间环境反映了岭南地区明清时期民间民居的真实面貌,具有很高的艺术、文化和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的自然环境与空间层次 古黄埔港是内河港口,因此黄埔村的地形也具有明显的水滨城镇特征,南临黄埔涌,在水路交通为主时期是进村的主要入口,为防御的需要,村外围环村开挖了护城河。此外,村内祠堂前面一般都有风水池塘,构成了村内丰富而有层次的自然环境。 (2)典型的明清古港城镇格局 黄埔村现在仍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格局。从保留着的昔日城镇的坊、街、里、巷的名称可以看出以前等级分明的道路系统。这些道路基本上是棋盘式格局,主要街道铺有长条形的花岗岩石块,可通马车。在村里形成两大商业中心:东市和西市,东市即黄埔直街,主要为黄埔村人所用;西市即今石基村海傍街,专为

毕业论文-“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摘要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普遍而又独特的现象。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提速,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中村也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形成。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因此,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在综述国内外对城中村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郊区城市化理论、二元结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分析城中村形成的原因,针对广州市城中村的类型、改造现状等情况,探讨广州市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改造的必要性,并由此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思路和对策。为了避免新的城中村现象出现的恶性循环,本文最后对此进行了再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二元管理结构;城中村改造;问题;对策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VILLAGES” RECONSTRUCTION ----TAKING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ABSTRACT Villages existing in China's urbanization is the universal and unique phenomenon.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urban size increasing dramatically speed, villages with urban development also forms gradually. City village reconstruction is a city of modernization way is a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work.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ization midtown 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problem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aking Guangzhou as the study area in this review, the research of villages, on the basis of suburban urbanization theory, using dual structure theo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villages in Guangzhou city, the type, the transformation situation villages such as Guangzhou villages,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 and the necessity of reform,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ity village reconstruction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avoid new villages phenomenon to appear vicious circle, this paper finally discusses this and think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 words:dual management structure; “urban-villages”reconstruction;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广州城中村改造实例分析

广州城中村改造实例分析 城中村是政府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先易后难的发展思路下的产物。广州的城中村是一个矛盾 的综合体。对于村民来说,城中村是他们世代留存下来赖以生存的最后资产;对于外来人口 来说,城中村是他们进入广州门槛最低的跳板;对于开发商来说,城中村是城市地价的洼地,是一块“诱人的奶酪”,但复杂的利益纠纷也使它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对于政府来说,城 中村可能是城市的“毒瘤”,“脏乱差”的代言,但同时也是廉租房市场的摇篮,廉价人力资源“蓄水池”。 本文从城中村的改造类型及实例分析,透视当前广州城中村的发展状态,再结合政府政策思 路解读及改造效果的反思,思考广州城中村发展的未来。 2、广州城中村改造类型及案例分析 受诸多现状条件的制约,不同的城中村有不同的改造方式。按改造手段分析,目前广州城中 村改造大致可以分三种类型: 2.1推倒重建式的改造 这类型多为政府主导——开发商跟进——村民合作的模式。这种相对彻底的改造被外界认为 是“重建”模式,但并不是简单的全拆+新建,还必须考虑对历史建筑的处理。从区位价值分析,许多城中村的存在是违反地理经济学规律的,面对那些建设强度不高且无太多历史建筑的城 中村,推倒重建似乎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受到庞大的改造资金、复杂的利益分配及对历史 人文的关注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改造模式在广州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实例:广州猎德村改造 猎德村改造是率先实现这种改造模式的一个典型例子,也是广州第一个正式启动的城中村改 造项目。猎德紧邻广州新的城市CBD珠江新城的核心位置,以开通猎德大桥为契机,并且得 益于自身区位价值所带来的巨大商机以及妥善的安置补偿策略,猎德村的改造得以高效地推进。 关于资金,市、区两级政府不花一分钱,实际上是“以地换钱”,全部由村集体融资完成。根 据估算,整个猎德村改造需要30多亿,改造资金来自靠近珠江新城商用地块的拍卖款项, 为拍得更多资金,容积率相应提高。在开发顺序上,先进行拆迁复建,村民安置房建好后, 再进行商用地块开发。 改造前与改造后的猎德村 评价:从经济效益分析,猎德村改造无疑是一个极为成功的案例。然而,之前的猎德,一片 还保留着大量古民居、古祠堂、古石板街、古河涌,保留着大量岭南水乡特色的地方,现在 已演变成现代高楼包围传统祠堂古建的形式,这种延续传统文脉的改造方式是否值得推广有 待商榷。此外,实施改造后很多村民都一夜间成为了千万富翁,这种非常规的财富增长所带 来的社会问题正在逐步发酵。 2.2保护控制式的改造 这类改造主要为政府主导模式,针对有大量历史遗存的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是划定保护 控制区域,制定发展控制措施。改造的思路也非常明确,就是在延续旧村文脉的同时提升旧 村活力,发展旅游经济;因属于注重社会文化效应的改造,所以在实施上要求政府对村发展 的严格把控,并且需要政府持续的资金投入来支撑。

城中村的旅游开发____以黄埔古村为例

城中村的旅游开发____以黄埔古村为例 城中村的旅游开发 ━━━以广州黄埔古村为例 05历史(1)班200530870110 李宗华摘要:近年来,在诸多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乡地区,出现了日益增多的“城中村”现象,黄埔村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本文在收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黄埔村进行了实地调查与研究,着重分析黄埔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并提出了黄埔村旅游发展的建议与措施。关键词:城中村;旅游开发;黄埔村;广州 1 城中村概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城乡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城中村”、“城镇边缘村”等问题。城中村顾名思义是指位于城乡边缘带,一方面具有城市的某些特征,也享有城市的某些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还保持着乡村的某些景观,以及小农经济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农村社区。城中村的基本特征是城市和乡村的二元结构并存。 城中村虽然分布大江南北不同的城市,却有共性━━毗邻宽广整洁的马路和漂亮的高楼大厦,但是村内却横七竖八、杂乱分布着破旧的平房或楼房,狭窄的街巷横流的污水和随处乱扔的垃圾,满满当当的外来低收入人口和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有些还是“黄赌毒”的聚集地…… 然而,城中村的改造并非一件易事。在经济方面,城中村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有数量不等的私房出租,他们不用工作,每天打打麻将、喝喝茶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租阶层”。在社会方面,城中村的建筑杂乱而稠密,出租屋租金低、隐蔽性强,管理松散、人口密度大,这种环境为犯罪分子藏匿提供了方便;此外,这些“食租阶层”,不愿劳动,这种风气严重影响了下一代。在环境方面,城中村是城市“脏、乱、差”的代名词,绝大部分城中村城市规划落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各种管线杂乱无章,污水随意排放、

黄埔村介绍

黄埔村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们知道,广州珠江边的一条小村,曾经是清朝唯一对外开放的口岸,海关就设立在那里。黄埔村,从一个乡村渡口衍生出一个世界大港,拉开了近代中国外贸史的序幕。百年沧桑。当昔日的辉煌逐渐消失在慢慢淤积的古港渡口,黄埔村沉默了。今天的黄埔村已经看不到昔日黄埔港口码头那种繁荣的景象,但依然保持着古朴的底蕴。一块青砖,承载着一段辉煌;一片瓦砾,掩盖着一个故事;一块碑石,铭刻着一处繁华。 黄埔村- 简介概要 黄埔村现还没有开发为旅游点。访古前的准备中,我没能找到黄埔村的示意图和旅游攻略,全凭直觉在村中游荡。马赛克、彩釉砖,依着手有余钱的村民们的审美理想建起的各式洋楼,簇新而热闹地夹道排列。但进村后很快就发现,黄埔村和广州其他“城中村”极大的不同:清洁、安静,空气中隐隐透着别样的沉静。青石板路光滑平整,早春桂花暗香沁鼻。大年初五造访,但村中却安然恬静得让人意外。可以想见,平日里村中更难有喧嚣了。 黄埔村 黄埔村- 建筑风格 村中巷道规整有序,任由我这外来人怎么转悠,总能找着方位和通路,并且很快就能找到村子布局的规律:村子呈平面网格布局,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即所谓广府乡村“梳式布局”。由巷子的排列和走向,能推断黄埔村的朝向:坐西北向东南。 镬耳屋!突然在路过的巷口瞥见只在图片上见到过的广府建筑——镬耳屋。朝阳洒在镬耳上,深青静穆的古屋恍然跃动,似老者微笑般亲近和温暖。继而,在相邻的巷子里,出现了更多的镬耳屋。我一一记下那些略带书卷味儿的古朴巷名:清风里、来燕里、淳庸巷、横辰里、中正里、申明大街…… 细看镬耳屋,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镬耳屋的山墙砌成镬耳状,故称“镬耳屋”。据说镬耳状的建筑防火和通风性能良好: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的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意义之说。 锚地的遗迹

黄埔古港古村旅游线路推荐

黄埔古港古村旅游线路推荐(最新整理)

可在市区搭乘以下线路公车 1、双层巴士 运营时间:7:00—21:30 经过站点:1.珠江泳场总站-2.中大北门西站-3.中大北门站-4.珠江广场站-5.广州大桥底站-6.新鸿花园站-7.赤岗塔站-8.广州塔东站-9.阅江西路西站-10.阅江西路中站-11.阅江西路东站-12.会展公园站-13.阅江中路站-14.会展中心码头站-1 5.会展中心北站-16.阅江中路东站-17.琶洲塔站-18.琶洲村站-19.黄埔技工学校站-20.杨青村站-21.黄埔村站-22.黄埔古村总站 游玩线路指引:游客下车后可看到黄埔村牌坊,进入古村里按照景区的五个功能区,即古村文化区(黄埔村牌坊、北帝庙、姑婆屋、日本楼)--古商业街古祠堂街(韩艳剪纸、印沁堂、一德堂、谷秋居、雍雅轩)--黄埔公园区(黄埔村人文历史博物馆、古情怀小屋明信片店、清源雅轩、马路边士多店、上善木韵)--古港美食区(猫记艇仔粥、奶婆姜撞奶、石基姑爷、古港人家)--纪念展示区(古港遗风、古港码头、粤海第一关展览馆)的顺序依次游玩。 2、公车299路运营时间:6:00—22:00 经过站点:1.罗冲围总站(松南路)- 2.罗冲围客运站- 3.富力半岛花园- 4.西场电器城- 5.和平新村- 6.东风西路- 7.广医- 8.中山纪念堂(市总工会)- 9.东风中路- 10.正骨医院- 11.大沙头码头- 12.大沙头- 13.滨江东路- 14.珠江泳场- 15.中大北门西- 16.中大北门- 17.中信乐涛苑- 18.下渡路口- 19.客村(新港西路)-20.珠影- 21.赤岗东- 22.赤岗- 23.磨碟沙- 24.园艺- 25.国际会展中心- 26.琶洲- 27.琶洲大桥南- 28.琶洲村- 29.黄埔技工学校- 30.石基村口- 31.黄埔

黄埔古港古村之人文地理篇

一、黄埔古港的历史背景 黄埔古港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广州千年商都的历史。黄埔古港在唐代已颇具规模,至宋、元时期更显重要,明朝时期达到鼎盛。在清代,黄埔古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著名的良港,在中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古村的地理环境与特点 黄埔村位于黄埔古港附近,背靠鱼珠码头,面向珠江,地理位置优越。黄埔村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村内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如古码头、古井、祠堂等。黄埔村以其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情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三、古港与古村的交通联系 随着城市的发展,黄埔古港与黄埔村周边交通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目前,有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可直达黄埔古港和黄埔村。游客可乘坐地铁或公交前往,也可选择自驾前往。 四、古村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黄埔村的建筑风格独特,多为明清时期的祠堂、书院、庙宇等建筑,其中以“八大家祠”最为著名。这些建筑多采用硬山顶、青砖墙、石脚等传统建筑元素,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此外,黄埔村的水乡风情也是其一大特色,村内水道纵横,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岭南水乡画卷。 五、古港与广州的城市发展 黄埔古港在广州的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唐代以来,黄埔古港一直是广州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为广州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黄埔古港也是广州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见证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历史。 六、古村的文化遗产价值 黄埔村作为广州市内保存最完整的岭南水乡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遗产价值。村内的古建筑、历史遗迹以及水乡风情等都是岭南文化的珍贵载体,对于研究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黄埔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七、古港与黄埔区的现代变迁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黄埔古港所在的黄埔区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如今,黄埔区已经成为广州市的一个重要工业区和港口物流中心,同时也是广州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之一。虽然现代化的建设已经使部分古港遗迹消失或被掩盖,但是其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依然重要。 八、古村的传统习俗与活动

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古村落是传统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与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是古村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出现了较多成果。这些研究大多关注单个古村落的发展,而对一个地区特别是对一个大都市的古村落群的发展关注较少。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都面临着在广州城市化背景下的旧村与空心村改造、产业升级转型与发展、环境治理等问题。在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背景下,在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推行国民休闲计划与发展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形势下,广州众多古村落如何进行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成为广州大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 一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条件分析 (一)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优势 1.广州古村落资源条件较为优越 广州古村落岭南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①在村落形态方面,大多为岭南特色的梳式布局,村落纵列房屋前后相连,横排以青云巷相隔,形成一个“梳”形,如白云区的石马村,从化的秋枫村、钟楼村,增城的瓜岭村,花都的塱头村、茶塘村等。同时广州古村落在梳式布局的基础上,演化成棋盘式、自由式、象形、城堡式等多种聚落形态。除了典型的广府村落外,还有较多防御性特点突出的客家村落以及广府—客家和谐共处的村落,如增城的莲塘村、贝坑村等。②在村落布局方面,广州古村落保持较为完整的村落结构,一般建于前低后高的缓坡上,后为山坡或风水林,前为半月形水塘;在平原受地形限制没有山的村落,也多以种植风水林形式加以处理,没有河流的多建水塘。一般在村头有一棵或数棵榕树、门楼或牌坊,村前多有水塘与晒场,不少村落在晒场前还有旗杆夹,在村落中有多间宗祠,一些村落还以宗祠为中轴线两边排列,甚至一些古村还有村墙、护村河、炮楼等。不少古村落布局还具有仿生学特点,如番禺大岭村整个村落的布局酷似鳌鱼,花都三华村呈“蟹”形。③在建筑形态方面,三间两廊式建筑较为普遍,镬耳屋、龙船脊、船屋、蚝壳屋是岭南古村落的景观特色,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古祠堂、古庙宇、古民居、古桥、古塔、古街巷、古码头、古店铺等古建筑,不少古建筑还保存着宝贵的建筑艺术与民间工艺,如灰塑、砖雕、石雕、木雕等。④在历史文化方面,广州古村落年代久远,基本上反映了广州乡村人口迁移、文化发展、产业演化等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如国

城市规划控制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建设

城市规划控制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建设 由于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存在,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中村的数量越来越多,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解决好城中村问题,就必须正视城中村的现状,敢于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从城中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系统探讨了城市规划控制区内的农村居民点的建设。 标签:城中村;城市规划;城镇化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便是城中村的问题。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城市发展中出现大量的城中村,这些城中村暴露了诸多的问题,如何改造和建设城中村,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系统探讨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1 城中村的概念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發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或是指在农村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通常所说的“城中村”,仅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 2 城中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影响城市形象 城市规划虽然对规划区范围都做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色彩设计等一系列的规划,但对于近期保留的城中村只能从原则上进行控制引导,在没有重大项目引进的前提下,无法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予以征迁。另一方面,城中村建设主体是区别与政府和开发商的广大农民,由于群体数量较大,意愿、审美和财力都难以统一,因此无论是天际轮廓线、建筑外观或景观设计与周边的城市环境都存在着较大的品质差距,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2.2 扰乱房地产正常秩序 城市规划确定保留的城中村在行政许可过程中根据村民自住的需求出发,仅确保满足其自身生产生活需要,对住宅高度和面积均有所限制,如我市对农居的宅基地面积限定上限为120m2,檐口高度上限10m,建筑总高度不超过12.5m,

广州市黄埔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探讨

广州市黄埔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探讨 摘要:本研究站在区域的高度,通过剖析黄埔区传统村落开发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在全面考虑传统村落保护的基础上,以多视角的观察,多方位的剖析,多思 路的解决方案,对广州市黄埔区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并提出旅游 发展模式,望能从更广阔的视角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提供拓展性的思路,促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良好发展,为黄埔区的城市发展作贡献。 关键词:黄埔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模式 广州黄埔区自古以来就是华南门户,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拥有传统 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南海神庙,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黄埔军校,改革开放前沿地—— 广州开发区,岭南文化中心地——横沙书香街、玉岩书院,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最有特色 的“四地”缩影。 黄埔区现有依然保留村落特征的自然村落约为118条,大部分村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遗产及生态资源,其中不乏已列入黄埔区古村落名单的传统村落,虽然保留着较为 完整的风貌建筑和特色的传统的街巷格局,除极少数能够得到较好保护外,黄埔区大多数村 落仍处于“散落乡间无人识、无钱修”的状态,几乎不为人所知,得不到有效保护,破败较为 严重。 一、黄埔区传统村落开发必要性 1、改善传统村落发展滞后情况 国家为促进旅游发展,推出一系列旅游相关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将为旅游市场迎 来新契机;另外,国家各部门推出发布印发一系列文件,包括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文件,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息息相关,旨在改善村落发展滞后状况,夯实村落产业基础,完善村落服务功能,优化村中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美好的村落环境。在以上政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尤为必要, 宜赋予传统村落以旅游功能。 2、传承与发扬宝贵的文化遗产 黄埔区的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据有关资料显示,黄埔区共有500多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这些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包括5大类别,包括古遗址类、古建筑类、古墓葬类、近现代重要遗 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石窟寺及石刻类。而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一般分布于区内各街道村落中,其中大部分不为人知,而传统村落的开发将有利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发掘潜在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 传统村落拥有当地传统的文化、建筑、艺术,反映了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黄埔区的传统村落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形成理想的人类聚居之地, 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潜在旅游资源。 二、黄埔区传统村落盘点 本研究首先对黄埔区下辖的14街道1镇的村落进行梳理,筛选出依然保留村落特征的村落,通过基础调研,根据黄埔区的各街道村落发展概况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度,对照传统村 落定义及特质属性,筛选出35个传统村落。详见下表: 根据黄埔区传统村落具有的文化遗产资源的数量多少,通过数据筛选与空间整合分析, 将35个村落分为三种类型进行统计研究。 一类传统村落: 在村域范围内具有文化遗产资源数量≥10个,且大部分已列入传统村落名单的村落;这 类型村落主要以保护为主,利用为辅。代表性村落有文冲村、庙头村、南湾村、姬堂村、长

产业思维下的广州城边村自我更新路径与经验

产业思维下的广州城边村自我更新路径与经验 作者:梅策迎,林品良 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2019年第5期 梅策迎林品良/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10000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广州地区的20 多个城边村发展现状,以黄埔、龙美、小洲村为代表,分析其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经济发展与转型遇到的问题,总结出三种不同的产业路径和实 际经验,为国内城乡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产业思维;城边村;自我更新 1 广州城边村发展概况 广州市现有行政村1 1 4 2 个,总面积占到全市域的8 0 % ,基本分为三种类型—城 中村、城边村、远郊村,其中城中村1 3 9 个、城边村1 1 4 个,从经济、环境、管理各方面与城市水平差距较大,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相对集中和有代表性。 本文研究的城边村是指处于半城市化和半乡村地区的乡村,产业类型比较多样,多以工业 为主;城市建设与用地布局较为混杂,土地低效化现象突出,用地蔓延破碎化,违法建设用地较多,同时居住大量外来人口,管理难度比较大。[ 1 ] 党的十九大提出“ 乡村振兴” 和“ 粤港澳大湾区” 战略,城边村如何融合发展,并切实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在 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的框架下如何进行主动改变和融入?本文试以产业思维的角度,分析广州 城边村发展历程,探索其特有的自我更新路径与经验。 2 广州典型城边村的发展模式 经过对广州2 0 多个城边村的实际调研,笔者发现这些村庄受到城市的相对区位影响而 产生不同于城中村以房地产整体改造为主的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有利用当地丰富的历史资源 来开拓旅游发展(如黄埔古村),有的则是利用优势的地理位置取得产业上的发展优势(如龙美村),还有小洲村利用靠近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的地理优势发展创意产业等。 2.1 黄埔古村 黄埔古村建于北宋,始称“ 凤浦”。康熙二十四年(1 6 8 5 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置粤海关,并在黄埔古村南边的酱园码头设立黄埔港口。黄埔古港作为当时中国对外的唯一通商口岸长达 8 0 多年,由一个滨海小渔村发展成为著名的十三行船舶港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黄埔古村面积3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 . 8 万。2 0 0 0 年纳入城市规划管理范围之后,编制了一系列规划作为保护开发指引,包括《黄埔村整治和保护规划(2 0 0 0 - 2 0 0 2)年)》、《黄埔古港古村历史文化景区近期建设方案(2 0 0 9)年》等。根据上述规划,当地政府对黄埔村的村容村貌、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及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项目 共加固和整饰居民房屋两百多套,完成北帝庙、黄埔公园两个公园的改造以及十余处绿化小景的修建。[ 2 ] 通过铺设三线下地等市政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立面整饰工程、水利河道工程 等实现了雨污分流和道路升级,彻底改善了黄埔村的人居环境。

广州市花都区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路径研究

广州市花都区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路径研究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对历史文化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让其发挥出既传承历史又映照未来的功能和作用,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尤其在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的广州,伴随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整体布局和变革步伐,整个城市都在发生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剧变,“三旧改造”的全面铺开无疑要成为推进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和探索如何对传统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和急迫,不仅需要学术研究的高度关注,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古村落保护性开发值得关注和反思的突出问题 随着自然经济的不断萎缩和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出路问题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为了在传统与现代的转换过程中保持一种相对和谐和稳定的社会局面,我们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选择了不触及深层矛盾和问题的渐进式解决方式。由于渐进式的改革没有让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这一问题的解决又是无法回避的,而且仅仅通过以征地拆迁让农村消亡为代价来换取城市化发展的做法也越来越受到抵制。于是,我们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要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等途径,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提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生产与生活水平。这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旧村改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因为人们期待通过旧村改造项目来实现农村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这其中所取得的成绩固然值得肯定,然而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对那些传统文化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更需要重新认识和反思。 (一)缺乏规划,盲目求新求洋,在建设中破坏 应该说,这些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确带来了农村发展面貌的重大改观,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等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观,而且涌现了一批面貌焕然一新、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但是,新农村建设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丰富内涵。如果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归结为或简单理解为旧村改造,这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偏误。在一哄而上的旧村改造热潮中,由于没有进行认真规划,只是让村民拆旧建新,结果在村容村貌发生新变化的同时,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被钢筋混凝土建筑取代

谈黄埔古村近代民居的人文艺术价值提现与再生

谈黄埔古村近代民居的人文艺术价值提现与再生 作者:杨乾明曾智林 来源:《设计》2015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以黄埔古村民居院落、大型宗祠及宗祠厢房开发实践为例,通过分析黄埔古村建筑群落的形制特点、文化源流,以及个性化艺术改造后形成的社会影响与潜在的商业价值,探讨在黄埔古村的开发过程中如何保留自身文化特色?如何实现并长久保有社会与经济效益?指出“提现”是目的,“再生”是手段,也是“提现”的长效机制。基于古村的开发实践,力求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途径、模式。 关键词:黄埔古村民居提现再生 中图分类号:J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062-03 黄埔古村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的琶洲岛上,属广州市海珠区,自北宋建村,已有千年历史,古广州的外贸名港与古村有着密切的关系,2012年广州市海珠区的黄埔古村因荣获广东“十大美丽古村”称号而备受瞩目,一时间,媒体争相报道,小村游人如织,古村旅游的开发更是如火如荼。然而,开发大多流于表面,现状的无序令人堪忧。从黄埔古村的历史发展文脉和现有历史文化遗存看来,古村旧民居的人文艺术价值提现与再生成为一个关乎民生福祉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提现”一词,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提取现金的意思,后来用到提取现车、实物等;“再生”一词,最早见于《太平广记》之《仙传拾遗,田先生》:“……或可再生耳。”,原意为死而复活的意思,生物学里的“再生”是指生物体对失去的结构重新自我修复和替代的过程,后在环保领域应用为再生资源、再生能源等;在人文艺术领域借用“提现”与“再生”的概念,能够直观表述抽象思维,“提现”就是要兑现实惠,“再生”就是要长久保有实惠,即如何更好地发掘出黄埔古村的人文艺术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使其既延续了城市文脉、保留了古村特色,又能够使古村的旅游经济寻得新的增长点,换言之,在黄埔古村的开发中如何保留自身的特色?如何立即得到实惠?又如何长久保有实惠?“提现”是目的,“再生”是手段,也是“提现”的长效机制,基于古村的开发实践,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途径、模式,是思考的主要问题,也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这里从实际案例展开研究。 1 因“居”制宜的特色开发。 1.1 基于民居院落的开发实践(案例一)

交通事故高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交通事故高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以武汉市汉阳区王家湾区域为例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进步,汽车已经走下了奢侈品的神坛,成为了许多城市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伴随着快捷生活,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也带来了拥堵、污染以及交通事故频发的诸多不利。有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从纵向上来分析,这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形势总体平稳,但从横向比较,我国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量,汽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全球的15%。此外,我国目前万车死亡率为7.6,日本以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万车死亡率平均控制在2至3之间。下面,笔者将围绕交通事故的特点、成因以及对策几个方面,以汉阳区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到一些可供决策部门参考的思路和想法。 一、汉阳区交通肇事案件的基本数据和主要特征 (一)、基本数据 以笔者所在的武汉市汉阳区为例,2007年至2011年,该区交通事故中,涉嫌刑事犯罪的共有108件,其中2007年16件,2008年18件,2009年25件,2010年32件,2011年上升至件,从这一组数据来看,交通肇事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主要特征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汉阳辖区内的交通肇事案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从肇事车辆的使用性质看,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总数有些下降,一般货运车辆事故还是比较突出,占整个生产经营性

事故的71.8%。 2、从事故原因看,驾驶员超速驾驶、违章驾驶仍然是导致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的原因。 3、从被害人来看,电动车(含摩托车)驾驶员在被害人中占重要比例,其中大部分摩托车、电动车驾驶员未安全驾驶、文明驾驶,负事故次要责任。 4、从事故双方人员结构看,事故双方(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中至少有一方系武汉周边市区的比例较大。 5、从事故发生地看,武汉市汉阳区的交通事故主要集中在王家湾十字路口路段、月湖桥路段、汉阳大道米粮村路段、龙阳大道及琴台大道路段。 二、交通事故频发原因分析 (一)、交通设施规划建设不科学 1、硬性规划不科学,主干道车流量饱和甚至超负荷运转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步伐的不断深入,汉阳区逐步形成了王家湾等几个新的商业中心,但相关的城市建设并没有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以王家湾区域为例,汉阳作为武汉的西大门,王家湾一直是蔡甸等远城区及周边市区进入武汉中心城区的主要通道,交通压力一直比较大,近年来,随着摩尔城、大洋百货等几个大型商场的出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不断发展,此区域内出现了进出城车流、购物休闲车流、前往经济技术开发区车流叠加的现象,原有的道路已不能满足高峰期的交通需求。当交通出现饱和时,争道、抢行等现象随之而来,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 2、配套建设不完备,人车争道 主要表现在人群密集的路口没有设置过街通道和天桥,或者通

探访黄埔古港——旧城区的规划与改造(最终版)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学生实践调研报 告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实践调研报告题目:探访黄埔古港——旧城区的规划与改造调研报告负责人:全体组员 所在院系:外国语学院 ***师:** 日期:2014年5月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学生实践情况简 探访黄埔古港——旧城区的规划与改造 黄埔古港码头所在的石基村位于海珠区,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其中纪念展示区由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点。兵营处设有营房、瞭望台、兵器架等. 现在的黄埔村仍是一派古朴景色。村中保留的大量遗迹和文物,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世代繁盛,见证了黄埔古港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也见证了广州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在文物专家的眼中,黄埔村俨然是一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活的博物馆,这里的建筑风格和哥德堡东印度公司迥异,但访客的感受完全可以对接——最有价值的历史就存在于当下人们的内心。 黄埔古港现在仍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格局,从保留着的昔日城镇的坊、街、里、巷的名称可以看出以前等级分明的道路系统。这些道路基本上是棋盘式格局,主要街道铺有长条形的花岗岩石块,在村里形成两大商业中心。村庄建筑布局合理与一般农村格局有明显不同,其建筑风格也极具有典型的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近几年来,广州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伴随了许多不利的因素,广州城市土地出现了过度开发的现象,城市街道原有格局被打破,再加上,商业经济、外来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以至于使得广州市的居住环境、城市管理都面临着紧张的困境。盘活广州旧城区居住街道,不仅可以使得旧城区的土地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同时对发展地域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有着重大的影响。广州的黄埔古港作为中国对外通商口岸约几百年年,又是著名侨乡。黄埔古港的规划保护工作正在继续中。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黄埔古港作为中国古代滨海城镇的总体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村内大部分古民居与祠堂、神庙等近代建筑及其整体风貌尚存,但却因年久失修建设缺乏规划管理而处于迅速的变化之中,原有的近代古港风貌渐渐消失。主要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新旧穿插,不相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村民拆旧建新,原有的传统街区风貌正在消失,近代建筑分布分

生态考察调研方案

生态考察调研方案 中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生态考察旅游资源丰富下面小编 为大家整理推荐了生态考察调研方案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20XX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创先争优从全面推荐向深化提升的重要一年九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正确 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为组织引导青年大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在学术调研服务社会的暑期实践中创先争优贯彻落实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 庆大会讲话中对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的要求组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赴皖南地区生态旅游主题 实践调研团队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迎党庆心连祖国践行科学发展观; 爱安徽走进皖南喜迎生态旅游热 二、日程安排(20XX年7月11日—7月21日) 1、前期申请:5月底(已完成) 2、方案拟定:6月5日前(已完成) 3、队伍组建、前期准备:6月15日前(已完成) 4、启动授旗仪式:6月30日 5、集中开展活动:7月12日—21日 三、活动内容

本次学术调研社会实践活动以“增知识、长才干、做贡献、树形象”为宗旨主要开展以下活动: 1、皖南生态旅游主题实践调研 2、西安世园会主题宣传 3、生态旅游座谈会 4、“生态旅游”宣传活动 5、生态知识教育 6、建党九十周年主题宣传 7、实践成果展 具体行程(草拟)安排如下: 全体成员活动前一天(7月15日)抵达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休整第一天(DAY1简称D1以此类推):上午参观考察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和新四军军部旧址为烈士哀悼关注红色生态旅游下午走访泾县健在革命烈士战友及革命烈士后代感受革命的红色精神为圆满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任务增加动力 D2:上午参观桃花潭景区领略诗人风采体会诗歌文化生态旅游访谈泾县群众搞社会调查下午给当地中学生进行一次爱心环保(生态知识)教育上一堂生动活泼的爱心环保(生态知识)课课后和他们进行一定的体育运动(友谊篮球赛、乒乓球赛等)连夜赶往黄山区 D3:调查黄山风景区了解其发展现状分析其旅游开发水平并提出具体建议晚上进行阶段性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