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

2.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

3.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4.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6.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7.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8.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学科”。

9.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10.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11.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12.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的。

13.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过程

15.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或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17.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18.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需要为中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9.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

20.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21.青少年是指11、12岁~18、19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

2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23.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

困扰足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展的状态.

24.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

二、选择、填空

1.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记忆的种类分为: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3.记忆表象的两个特征: 直观性和概括性

4.思维的两个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5.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6.情绪的种类: 心境、激情、应激

7.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8.区分双趋斗争、双避斗争、趋避斗争(86页)

9.区分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94页)

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关系和

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11.动机在人的活动中具有以下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

12.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的,一般能力是指人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

所共有的一些基本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人在专业活动中所必需的能力;一般能力即智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13.区分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类型对照表(130页)

14.社会促进作用和懈怠作用(235页,了解)

15.服从产生的两大基本原因: 一是合法权利; 二是责任转移

16.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模式:1.课程模式 2.咨询心理辅导模式 3发展性心理

辅导模式

17.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69页)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3)豁朗阶段:(4)验证阶段:

18.随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

(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排除外界干扰

(5)刺激物的性质

19.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7页)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道德性原则

20.知觉的特征.(48页)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照表

四.简答

1. 复习(55页)

第一,及时复习:根据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规律.学习之后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 第二,分配复习:同样的复习时间,由于分配方式不同,复习效果也不同.

第三,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在复习时不要单纯地一遍一遍地反复阅读,最好在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以前就结合阅读,尝试着回忆.回忆不起再进行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也长.

第四,复习方法多样化:复习最忌单调重复,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倦和疲劳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影响复习效果.

第五,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多种感官参与复习会使复习过程变成听说读写想的综合活动,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2. 性格与能力的关系(132页)

(一)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方向和能力的发展水平.

有虚心好学勤奋刻苦性格的人,他的学业成绩就会优异,人也会变得更聪明.

优良的性格既可补偿某种能力的不足,又能促进人的能力发展.

(二).能力影响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的方式.有才能的人,在待人接物活动中可

能是谦逊谨慎、大智若愚,也可能变得趾高气扬恃才傲物.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性格对气质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影响

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掩饰或改造这气质,使其服从与实践活动的要求.

(2).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特点,使性格的表现涂上气质的特色.

比如同是勤劳的品质,多血质的人常常是充满热情去工作,粘液质的人则不动声色、从容不迫地工作.

(3)。气质能影响性格的发展速度.

比如,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由于神经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因此他们比粘液质更容易形成果断和勇敢的性格.

3.从众产生的原因(238页)

(1)群体的内聚力程度

(2)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3)个体需求和个性特征

(4)群体的规模

4. 影响班集体凝聚力的基本因素(259页)

1.群体目标的正确性

2.来自班级外部的压力

3.群体成员心理满足程度

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

5.群体内部冲突的解决状况

5.动机在人的活动中具有以下功能

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6.识记效果的影响因素(53页)

(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睹和任务,对识记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月明确,效果越好.因为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后,人们就能把全部注意集中到识记的对象上去,并采取各种方法去实现它.(彼得逊的16个单词实验证明有目的的组当时就记住14个单词,2天后记住9个单词,而无目地的组当时记住10个, 2天后只记住6个单词.前者效果明显比后者好) (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材料的性质不同,识记效果也不一样.实验证明识记直观形象的材料比识记词的材料效果要好些,识记视觉性质的材料比识记听觉性质的材料效果好些.

(3)识记的方法:同样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效果也会不同.因此要提高识

记效果,需要有良好的识记方法.如直观形象识记法,谐音识记法,特征识记法,归类识记法等.

7.注意产生的条件

(1)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保持的条件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4、排除外界干扰

(2)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

(4)随意注意保持的条件

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4、排除外界干扰

(5)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客观因素:1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 2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 3 刺激物的变化性4刺激物的新异性

主观因素:1人的个性倾向性 2 人的心境如何

8.注意的特征(1234)

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对象上。

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和几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与学习的关系1、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习者的不随意注意2、采用活动组织的方式着重培养学习者的随意注意3、展开自我指导训练,培养学习者善于利用两种注意的规律。

五.简述

1.挫折后的表现形式及应对(80页)

个体遭受挫折后的行为反应主要有积极,消极和妥协三种表现形式.

积极的表现方式有

(1).升华:如在受挫折后将敌对、愤懑等情绪转化为奋发图强、争取上进等积极情绪.

(2).补偿:“堤外损失堤内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改变策略:指遭受挫折后,通过总结经验,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

消极的表现方式有:

(1).攻击行为:如动手打人,破口大骂,讽刺打击等

(2).固执行为:如就是做一件事失败了.自己不去分析失败原因总结教训,而是重复无效的行为.

(3).退化行为:如无理取闹,大发脾气,盲目轻信,听从他人等

(4).白日梦:就是在线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就在自己的幻象中获得满足.

(5).逆反:放任自己对任何事都盲目或故意地反抗,对立,抵制与排斥.

妥协的表现方式有

(1).自我安慰;葡萄心理,葡萄本来就是甜的,但是由于自己吃不到,就硬说它是酸的,以表明自己并非吃不到,而是不愿意吃

(2).自我整饰:就是收挫折后把自己的真实情绪掩盖起来,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3).推诿:如教师教学水平低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差,却一味强调学生的基础不好等.

应对策略

(1)情景转移:受挫者的消极情绪反应总是会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因此设法使受挫者离开或者创造条件改变引起挫折的情景.

(2)精神宣泄:是指采取不危害他人及社会的方式将内心的困扰发泄或表达出来,而不是自己过分压抑自己.

(3)代偿转移: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未能达到的愿望,减轻挫折感.

(4)心理咨询:通过请教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员,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解决或减轻心理压力.

(5)宽容受挫者:对于受挫者,周围的人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关怀他,力所能及的帮助.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69页)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3).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4).培养优良的个性

(5).思维的品质

3.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的因素(143页)

遗传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可能性个体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遗传和环境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总的老说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

现实性之间的辨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范围,个体的社会生活、教育条件决定了他在这个范围内的实现水平。

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形成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闭锁性、复杂性、动荡性的特点。

4.心理健康的标准.(325页)

1. 正式现实,接受现实

2.正确评价自己和悦纳自己

3.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4.4.乐观进取,反应适度

5.5.智力正常,人格完整

6.6.心理行为符合心理年龄特征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及答案

各位同学,这份资料结合了老师在2班划的重点和我们班划的重点(因为我们2个班的重点稍微有点不同),是我们2个班的新旧学委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课本上整理的答案,所以,难免会出现错误,请大家谅解,谢谢! 第一章 1、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语言、表情和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将要调查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问题,让调查对象回答,以此来搜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3、科学心理学是那年诞生的,创始人是谁? 1879年诞生,创始人是冯特 4、什么是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一种,是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 2、一切心理现象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3、反射的种类有哪些? 反射按照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放射。 非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如眨眼、吸吮,膝眺等都是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4、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①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②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 5、安慰剂效应(参考《心理学与生活》) 又名伪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安慰剂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探究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学分支 1.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思维、研究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2.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发展过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

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包括观念、态度、信念和群体行为等方面。 4.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态度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关注个体差异和特质的形成。 5.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心理问题,主要用于治疗和咨询等领域。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语言和动作等得出结论的方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形式。 2.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和操纵因果关系,从而研究心理现象的 方法。具有高度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 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编制问卷,并由被试者填写回答的方法,用 于收集大量的主观信息和量化数据。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对个体或群体的深入观察和分析,通过详细记录 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其特点和问题。 四、经典实验

1.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变化,揭示了权威和社会角色对行为的影响。 2.小阿尔伯特实验 小阿尔伯特实验通过条件反射,研究孩子们对于特定刺激的恐惧和冲动反应。 3.皮格马利翁实验 皮格马利翁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团体情境中的从众行为,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相互模仿和追随他人。 五、心理疾病 1.抑郁症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 2.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 3.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4.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6.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7.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8.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学科”。 9.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10.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11.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12.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的。 13.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过程 15.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或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17.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18.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需要为中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9.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 20.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21.青少年是指11、12岁~18、19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 2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23.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1、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 2、心理特征:①需要和动机一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 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的证明材料:①人们的生活经验、②临床的事实、③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④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3、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只能叫感受性,不能叫心理现象;②蚯蚓是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感觉器官; ③脊椎动物如:猫、鸽子、草蛇等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④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心理发展到思维的萌芽状态;⑤只有人类才有了思维,这是人和动物的木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4、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心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又是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2、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3、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4、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5、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6、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和中间学科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九章 1、【表象】:又称意象,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2、【想象】: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3、【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在人们在过去感知事物的基础上,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4、【想象表象】:想象表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 5、【再造想】:再造想是根据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6、【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一、简述双重编码理论的重要内容。 答:人脑中存在两种信息编码和贮存系统。意识表象系统,它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贮存、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知觉;一是言语符号系统,用言语听觉,抽象概念或命题形式进行信息加工。在信息加工中,两种系统可能重叠,也可能一种占优势。在一定条件下,表象和言语可以互译,言语可以通过译码以感性形象再现,表象也可用言语贮存起来。 二、创造想象依赖于哪些条件? 答:(1)创造动机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动力。 (2)原型是激发创造想象的起点。 (3)灵感是产生创造想象的重要条件。 (4)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创造想象中是不可缺少的。 三、表象的特征是什么? 答:(1)直觉性:表象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表象的形象比较暗淡模糊,不稳定、易变动,无论人如何努力,表象也不会持续太久,几秒钟后就会发生变动; 表象的想象不完整。 (2)概括性:表象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是人多次知觉的结果。它通常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 要特征。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为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第十章 1、【具体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形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2、【逻辑思维】:又称理论思维。当人们面临的任务是理论性的,要运用概念和命题进行判断,推理,以求得合乎规律的结论时,这种思维是逻辑思维。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一、绪论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 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 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 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 “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 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 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 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 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 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心理学知识点非常广泛,以下就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通过实验方法和观察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采用实验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其中,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进行控制和观察,从而得出结论。 3.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的过程和结构,包括注意力、记忆、学习、解决问题、决策等。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在处理信息时常常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4. 情感心理学:情感心理学研究人类情感的产生、表达和调节机制。情感对人类的决策、行为和身体健康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情感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情绪对人的思维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5.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特别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研究发现,人的个性和人格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

6.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行为往往受到周围社会群体的影响。 7.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人格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人格有多个维度,例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 8. 心理障碍与治疗: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障碍的产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疗法等。 9.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心理学的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 10. 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测量与评估研究设计和开发各种心 理测量工具,包括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用于研究人类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 这些是心理学中的一些常见知识点,但并不穷尽全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到人类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提高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期末复习整理

*同辈效应 指同龄人群体因生活在类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经受类似的历史大事而对群体成员进展产生的影响。 比方,9.11 大事对当代美国人的影响 请你举一个同辈效应的例子 同辈效应是怎样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预备?例如,与网络消灭之前的那一代相比,网络使用成为习 惯的这一辈有些什么优势和缺乏? *重要问题 1连续变化与阶段性变 2先天和后天〔遗传与环境〕 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进展中的作用问题,长 期以来始终存在着争议。从历史上看,主要存 在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遗传打算论 根本观点: ·儿童心理进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打算的。 ·儿童心理进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养的自我进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进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养的自我进展和自我表露,不能转变它的本质 •高尔顿名人家谱调查:两者比率的差异是力气由遗传打算的证明。高尔顿从家谱调查中得出了一条“遗传定律”: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 •格达特的家族调查:K 氏有两个不同的世系,一是 K 氏与一个正常女子的合法婚姻所生的后代,一是 K 氏与一个低能的酒吧女子的不正值关系所生的后代。通过对两个世系各近 500 人的调查,觉察后者中低能与道德败坏的比率大大超过前者。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复演说 个体心理的进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洁重复,也属于遗传打算论。 “一两的遗传赛过一吨的教育” 评价:家族不仅在遗传上有联系,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处于一样的环境。 由家族内的相像性得出遗传因素的打算作用过于确定。 〔二〕环境打算论 根本观点: 儿童心理的进展完全是由环境打算的 这种理论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个体心理进展的作用 但片面强调和机械地对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 •代表人物:行为主义者 •华生〔J. B.Watson〕:S-R公式“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 •斯金钠〔B. F. Skinner 〕通过“操作”、“强化”任意塑造人的行为 “正如一个雕刻师塑造一块烂泥一样” 〔三〕二因素论 遗传打算论和环境打算论都具有片面性和确定性 根本观点:儿童心理的进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打算的 〔四〕相互作用论 根本观点: •儿童心理的进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对心理进展作用的大小依靠于环境的变化 •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代表人物:皮亚杰〔J. Piaget〕瓦龙〔H. Wallon〕 3.关键期与敏感期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进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别时期,此时特定的大事会造成重大影响。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2、Newell 和 Simon 认为,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其一般结构如图所示: 3、唐德斯减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 ①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问。 ②应用(经典实验):库珀、谢帕德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包括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实验;科拉克、蔡斯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 4、斯腾伯格加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 ①含义:完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②前提条件: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③实验目的: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④实验逻辑:若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则它们是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的;若两个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则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⑤应用: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提取过程中,有四个独立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刺激编码阶段)、识记项目的数量(顺序比较阶段)、反应类型(决策阶段)、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反应组织阶段)。 5、“开窗”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的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所以称为开窗实验应用汉密尔顿和霍克基的字母转换实验,证明了字母转换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码阶段、转换阶段和存储阶段;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认知、发展到社会和临床心理学。本文将总结一些心理学的重 要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这门学科的基础概念和理论。文章将按照不 同的子领域划分,逐一介绍心理学的各个方面。 1.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考、知觉、记忆和语言等认知过程。在认 知心理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信息处理理 论认为人类处理信息的方式类似于计算机。人类接收来自环境的信息,通过感知、注意、记忆等过程进行处理,最终产生行为。而模式识别 则是指人类如何从环境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和模式。 2.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的发展变化。这个 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爱因斯坦的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人类的发展 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任务。例如,婴 儿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而青少年阶段的主要任务 是发展自我认同。 3.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和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其中一个重要 的概念是群体动力学,它指的是个体行为在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社会认知也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人们是如何感知和解释 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

4. 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理论是心理动力学理论,它研究潜意识对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临床心理学还包括诊断和治疗心理障碍的方法和技术。 5. 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探索认知过程在大脑中的神经机制。它通过结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思维、感知和行为的神经基础。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是用于研究大脑活动的常用工具。 以上只是心理学的几个重要领域和概念的简要总结。心理学还有许多其他的理论和方法,涵盖了更广泛的主题,如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思维和行为,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引言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领域。作为大学心理 学研究的基础,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理论 非常重要。本文将总结一些大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点,以帮助你进行 复和巩固。 感知与知觉 - 感知是指通过感官器官来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而知觉则是 在感知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 - 知觉的主要原则包括: 选择性注意、完整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近似原则等。 - 感知与知觉的错误包括: 错觉、幻觉和偏见。 研究与记忆 - 研究是指通过获取经验和知识来改变行为的过程。 - 记忆是指在研究后保存、储存和再现信息的能力。 - 研究和记忆的主要理论包括: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和认知研究等。

- 长期记忆又可以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显性记忆包括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隐性记忆包括过程记忆和条件反射。 情绪与情感 - 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状态,包括愉快和不愉快的经验。 - 情感是指个体对于情绪的主观评价和反应。 - 情绪和情感的主要理论包括: 六种基本情绪理论、心理收益和心理成本理论等。 发展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学科领域。 - 发展心理学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不同阶段的研究。 -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系统发展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等。 人格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的稳定特质和个性差异的学科。

-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特质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等。 - 人格测试是评估个体人格特质和特点的工具,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项目性测验。 总结 大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复对于理解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感知与知觉、研究与记忆、情绪与情感、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基础知识点。希望这份复总结能够帮助你巩固知识,为大学心理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 参考书籍:《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心理过程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本文将对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心理学的原理。 一、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过程的分支学科。它关注人类信息处理、记忆、学习、决策等方面的机制。其中,以下几个知识点值得关注: 1. 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的选择性关注能力。它影响我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处理。注意力可以分为主动注意力和被动注意力,主动注意力是有意识的选择性关注,而被动注意力是对突发刺激的自动反应。 2.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经历过的事件、信息的储存和回忆能力。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是对刺激的短暂保持,短时记忆是对信息的短暂储存,而长时记忆是对信息的长期储存。 3.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习可以分为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是指通过刺激关联来形成条件反射,操作条件作用是通过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联来形成学习。 二、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它关注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以下是一些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理解过程。它包括人格特质的感知、他人行为的解读、社会角色的认知等。社会认知对我们理解他人的行为和预测他们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2. 形成印象:形成印象是指个体对他人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过程。它受到外貌、 言行、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印象的过程可以分为初步印象和确认性印象两个阶段。 3.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力。它可以通过顺从、归因、群体决策等方式产生。社会影响对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需要我们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以下是一些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1. 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它包括 身体发育、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等方面。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少年期。 2.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社会化对个体的人格形成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学校和同伴关系是社会化的重要环境。 3. 老年发展:老年发展是指人类进入老年后的心理变化和适应过程。它包括身 体健康、认知能力、情感状态等方面的变化。老年发展对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心理学涵盖了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了解这些心理学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机制,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希望本文对读者对心理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大一心理学期末知识点

大一心理学期末知识点 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科学,对于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动至关重要。大一的心理学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心理世界的机会。期末考试将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检验。下面将对大一心理学期末考试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神经系统与感知 神经系统是我们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和处理的关键。其中包括感觉器官、神经元和脑部结构。大脑是人类感知和思考的中心。在感知方面,我们需要了解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大脑的感知处理以及感知的错觉和修正。 2. 学习与记忆 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记忆是指将学习到的信息存储并在需要时进行回忆的过程。在学习与记忆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等,以及记忆的类型和存储过程。 3. 情绪与动机

情绪是人类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反应。动机是驱使我们行动的内部状态或外部刺激。在情绪与动机方面,我们需要了解情绪的分类、产生原因和调节方式,以及动机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4.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发展。在发展心理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发展任务,如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社会化过程和心理发展异常,如自闭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5.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是个体内部固定而稳定的心理特质组合。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人格的理论和测量方法,如特质理论和自我概念等。同时,我们还要了解群体行为和社会影响等相关概念。 以上仅是大一心理学期末考试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准备考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学习方法: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当我们谈论心理学时,我们通常会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医生或治疗师与一位坐在沙发上的患者,两人坐在诊所里谈论着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然而,心理学是一个更广泛,更多样化的主题,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和观点。心理学的范围包括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校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等许多分支。本文将在不同层面上总结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点。 1. 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和其代表人物 心理学早期的发展,被认为是对生物学和哲学的一种回应,因为当时人们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了解很有限。自那时起,它已经发展成为对行为,思考和情感的研究。以下列出了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广义来说,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学派,其中包括了如Watson、Pavlov等人的思想。他们主要研究一个人是如何学习行为的,并且将重点放在了环境刺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上。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被称为20世纪后期出现的学派,它的代表人物有:Miller、Broadbent、Chomsky、Kahneman等人。认知心理学侧重于思维和记忆等过程,这些过程能够帮助我们处理信息,并且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有Maslow、Rogers 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更进步的心理学,其核心理念是关注个体的精神健康和幸福。这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人类是善良的,而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而不是受到环境或社会的限制。 心理动力学:心理动力学的代表人物有: Freud、Jung等人。心理动力学是心理学领域历史最悠久的领域之一,注意理解个体行为的潜意识因素和内心经验。 2. 心理学中的系统视角 对于学习心理学的人来说,一个透彻的理解是它的研究领域和如何理解不同系统(例如,整个个体、集体、家庭)在其中如何作用。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1. 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研究物性。 2.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学科性质) 3.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心理学之父)。 4. 心理学诞生标志:莱比锡心理实验室。 5. 心理学研究中的七大流派: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结构和代表人物:詹姆斯。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传统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主张研究行为和用实验代表人物:魏特墨、考夫卡。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观点:人的行为源于欲望与动机;以 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⑥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 ⑦ .认知心理学派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6. 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7. 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的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动态的)、心理特 征(稳态的)、心理状态(暂时性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兴趣,信念,动机,世界观,需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灵感。 8. 认知,情感,意志,简称知、情、意,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①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知活动;③.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9.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密切联系。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制约心理过程;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10. 意识即心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前意识、潜意识。 11. 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①.年节律:②.月节律28天(月亮的圆缺);③日节律(24小时节律);④90分钟节律。 12. 睡眠状态是一种心理现象,有两种状态即快速眼动睡眠和非眼动睡眠相互转换。 13. 唯物主义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是社会化的结果(心理的实质)。 14. 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及构造 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15. 左脑:意识功能,通过语言和逻辑表达内心世界。右脑:潜意识功能,通过情感和形①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内容。 ②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流派) ③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方法。 ④ .格式塔心理学派一 种组织的意义。 ⑤ .精神分析学派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可以从动态性和意识性两个维度进行划分。从动态性维度来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从意识性维度来看,心理现象可以分为意识和无意识。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认为心理学 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强调 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XXX,他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 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

的研究方法,而内省法是不科学的。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XXX、考夫卡和XXX,他们主要研究人的知觉过程,认为 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XXX,他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儿童人格发展 阶段理论。意识理论包括意识、前意识(可控)和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又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口唇期、肛门区和性器区。 4、在潜伏期(6岁-12岁),孩子的玩伴通常是同性的。 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期)则是两性期。 6、人本主义是心 理学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包括XXX和XXX。这个流派认 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正常人,相信人类有无限的潜能,而这些潜能能否得到发挥或实现,则完全取决于环境和条件的影响。20世纪的心理学巨大思潮包括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 7、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人的认知心理过程,而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则研究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的态度,注重科学方法)、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和道德性原则。心理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预、引导、讲授、练、归纳、复。心理学在其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研究发展。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相对持久性变化。 2、研究的基本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基本过程) 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P41-44 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创造等过程。其中,感知是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注意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记忆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用的过程,创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过程。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基本过程。 3、研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的影响因素)

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P45-50 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研究者的个体差异、研究环境、研究任务和研究策略等。个体差异包括认知差异、情感差异和动机差异等,研究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研究任务包括任务难度和任务类型等,研究策略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等。 4、研究的评价方法有哪些?(研究的评价方法) 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P51-53 研究的评价方法包括测验、观察和自我评价等。测验是通过考试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是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行为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进行评价的方法。这些评价方法可以相互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5、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理论的应用) 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P54-56 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例如,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教师可以合理安排研究任务,避免研究负荷过大;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

心理学史知识点期末完整版整理

名词解释: 1内省法:在实验控制条件下的内省观察。具体地说,就是把被试置于标准化了的、从而可以重复操作的情境之中,使被试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做出自我观察报告。 2分化: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某一特征以使其形成选择性反应的过程,其关键因素也是强化。 3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指个体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火的某些新的反应,或使现存的行为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4自我效能:指个体对成功地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 5满足延宕:指个体为了将来得到较大的、更有价值的酬赏,经由自我控制而宁愿舍弃即刻的、价值较低的奖赏物的过程 6心理防御机制:指面对焦虑是,人们采取的非理性的、歪曲显示的方法来减轻焦虑,类似于“皇帝的新衣” 7集体潜意识:指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8人格面具:我们在公众场合根据要求表现出来的、而与我们自身的实际想法相违背的一面。 9次级自主性:从伊底的冲突中发展起来并作为健康地适应生活的工具的那些自我机能,即指最初服务于伊底的防御机制而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结构,摆脱了冲突的领域。 10基本最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支配,冷漠、行为前后不一致,不尊重孩子的个人需要,不能给予孩子真诚的指导,轻视孩子、缺乏可信赖的温情,强迫孩子偏袒父母中的一方,对孩子不公平,不遵守承诺等等。 11社会性格:同一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是性格结构的核心部分。 12社会潜意识: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共同受社会压抑而未达到意识层次的那部分心理领域,社会潜意识由社会不允许其成员所具有的那些思想和情感所组成 13、基本人格结构:指同一文化或制度背景下的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 14言语报告法:行为主义者通过被试的言语报告来研究他人的行为 15期待:有机体关于客观事件意义 16认知地图: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大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17潜伏学习:指未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的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冯特为实验内省法制定了具体的规则 2冯特所说的统觉相当于当代实验心理学中所说的“选择性注意” 31892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成立,霍尔被推举为第一届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4霍尔于1883年在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 5闵斯特伯格:《意志的活动》 6詹姆斯是双重记忆理论的最初提出者 7*铁钦纳成立实验主义者协会,著作:《心理学纲要》《心理学入门》《实验心理学》《心理学教科书》《系统心理学:绪论》 8高尔顿是最具首创精神的心理学家之一。(个体差异领域) 9、1896年杜威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此文成为机能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被认为是美国机能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10安吉尔的心理学观点标志着芝加哥机能心理学思想体系基本形成。 11卡特尔1890年首先提出“心理测验”的概念和心理测验标准化的思想。 12武德沃斯提出S—O—R模式,这一主张对后来新行为主义提出“中介变量”的观点产生启迪。 13霍尔对儿童与教育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复演论”奥古斯丁:《论自由意志》《论灵魂不朽》《论灵魂两元》 14苛勒到康那利群岛的西班牙属地腾纳列夫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著作:《价值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心理学中的动力学》《图形后效》

《心理学》期末必考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必考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导引 第一章心理学概观 第一节啥是心理学 一、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2、科学的基本特征: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 二、 1、心理学的目标: (1)描述:客观地陈述事实,别涉及价值推断,也别寻求缘故,不过将研究咨询题的有关现象呈现出来。如认知能力和心理社会能力的进展趋势; (2)解释:揭示事实的缘故,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如抑郁性不差异的ABC理论; (3)预测:依照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恐怕某种事物或现象在未来发生的也许性。如判不分析; (4)操纵:采取措施,使事物朝着人们所希翼的方向进展,幸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如书写考试焦虑可提高考试成绩。 描述和解释属于理论任务,预测和操纵则属于应用任务 第二节心理学的办法 一、 科学办法的6个基本步骤:观看;对咨询题举行定义;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和检验假设;发表研究结果;建构理论 二、要紧研究办法 1、观看法: (1)定义:是由研究者直截了当观看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办法。 (2)优缺点: 优点:适合特点的研究咨询题;所观看的行为是亲眼所见,其行为和心理非

常少干扰,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被观看者别懂自个儿正在被观看,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看者处在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预期行为的浮现;自然条件下行为难于按照人的主观意愿进展,结果难于重复;观看结果易受无关因素妨碍。 (3)注意事项:观看者效应;观看者偏差;拟人化错误 2、实验法: (1)定义:操纵无关变量。控制自变量从而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办法。 (2)优缺点: 优点:能操纵无关变量,推论因果关系;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有打算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可使某种行为在别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观看验证。 缺点;有点咨询题无法以实验的办法举行探讨。 (3)典型概念: 安慰剂效应:指没有实验控制时,被试的行为也发生了改变 3、相关法: (1)定义:了解两种变量之间关联到啥程度的办法 (2)优缺点: 优点:适合研究别容易被控制或者因伦理学缘故无法控制的心理现象;能够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甚至做出预测。 缺点: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4、调查法: (1)定义:预先拟定所要了解的咨询题,让被调查者回答这些咨询题以获得研究所需资料的办法 (2)优缺点: 优点:简单易行,相对别受时刻空间的限制,别需要太复杂的设备;能在短时刻内调查最多对象,获得大量资料 缺点: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受被试妨碍大,别合作的态度落低研究效度;访谈法要研究者投入大量人力和时刻;咨询卷编制的质量和适用范围也会妨碍结果(3)注意事项:样本的代表性;恰当的言语表达;受过培训的调查者;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