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理心理学串讲资料 (六)

自考"生理心理学"串讲资料(六)

第六章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什么是记忆痕迹理论?我们用现在的观点如何认识它?(重点题)(问答题)

答:60-70年代间形成的记忆理论,将人脑内的记忆过程大体分为两类,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前者的脑机制为神经回路中生物电反响振荡;后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生物化学与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这就是盛行20多年的记忆痕迹理论。现在的观点认识-不足之一:实验说明了短时记忆痕迹的电学活动性质,但不能由此认为短时记忆痕迹仅仅是反响回路的电学活动。70年代以来许多实验室都证明,海马结构中存在着三突触回路,在三突触回路中还存在着长时程增强效应,可能是从短时记忆痕迹转化为长时记忆痕迹机制之一。

然而在长时程效应中,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参与,而且任何一个突触传递都包括复杂的化学传递机制。所以就短时记忆痕迹的本质来讲,把它仅仅归结为神经元回路反响的电学活动是60年代理论的历史局限性表现。不足之二:研究说明脑形态结构与功能均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习记忆能力与脑结构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精确说明长时记忆痕迹究竟与哪几项脑结构或突触变化有关。

突触前合成、存储和释放递质的功能以及突触后受体的变化虽与学习记忆有一定关系,但对长时记忆痕迹来说也不是特异性的机制。神经信息在突触传递中的化学机制是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基础,当然也包括长时记忆痕迹的形成;但并不是特异性的。所以关于长时记忆痕迹的突触理论或脑结构变化理论都未能得到特异性的证据支持。

长时记忆的脑形态学基础?(填空)(问答题)

传统记忆痕迹的最后一个观点,即长时记忆痕迹是突触或细胞的变化。虽然记忆痕迹理论形成时,人们对突触化学传递的知识还很少,但根据当代积累的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把这一论断归结为3方面含义:突触前的变化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环节;突触后变化包括受体密度、受体活性、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内信使的变化;形态结构变化包括突触的增多或增大。他们对比了生活环境、学习能力和脑结构变化的关系。这一研究足以说明脑形态结构与功能均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习记忆能力与脑结构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精确说明长时记忆痕迹究竟与哪几项脑结构或突触变化有关。

海马的记忆功能

海马:不仅与学习记忆有关,还参与注意、感知觉信息处理、情绪和运动等多种生理心理过程的脑调节机制。

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这条环路是30年代就认识到的边缘系统的主要回路,称为帕帕兹环。

海马结构与情绪体验有关,近些年发现,内侧嗅回与海马结构之间存在着三突触回路,它与记忆功能有关。

海马的两个记忆回路:帕帕兹环和三突触回路。

三突触回路具有什么特性,怎样证明?它可能是什么样的机制基础?(问答题)

答:3突触回路是海马齿状回内嗅区与海马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的机能特性,长时程增强现象,成为支持长时记忆机制的证据。

实验:长时程增强(LTP)现象,即电刺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出细胞外的诱发反应。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25分钟之后增强了2.5倍,说明电刺激穿通回路引起齿状回神经元突触后兴奋电位的LTP,因而这些神经元单位发放的频率增加。后来他们又报道,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电活动的LTP现象可持续数月的时间。他们认为,由短暂电刺激穿通回路所引起的三突触神经回路持续性变化,可能是记忆的重要基础。

柯萨可夫氏记忆障碍(填空)(名词解释)(选择)

1887年俄国精神病学家柯萨可夫,将长期酗酒而造成的记忆障碍特点归结为:遗忘加虚构。慢性酒精中毒者最初出现轻微的顺行性遗忘,即对刚刚发生的事不能形成新的记忆;随后又出现逆行性遗忘,即对病前近期发生的事情选择性遗忘,对早年的事情仍保持良好记忆。既不能形成新的记忆,又丧失对某些往事的记忆,而且对自己记忆力的这种严重变化又缺乏自知之明,面对别人提问时,竟不自觉编造谎言以虚构内容填补记忆空白。

顺行性遗忘症:对早发生的正常事情不能形成新的记忆。

顺行性遗忘的病人有哪些特点?哪部分受损伤引起该症状?(重点题)(问答题)

答:切除了大脑两半球的内侧颞叶和海马。术后该人智力测验成绩正常;对手术前的近事和远事记忆良好;衣着整洁,能与人交谈,虽然说话的语调平淡,但词汇的使用、句子的表达和发音都很正确;对别人的话,甚至笑话都能正确理解。这位病人智能正常,也没有知觉障碍,最突出的问题是难以形成新的长时记忆。对他来说,每天的每件事都与过去无关。海马和内侧颞叶损伤形成顺行性遗忘症

记忆形态的多样性:(填空)(选择)正常人的记忆,既有寄存和存贮信息的功能,又有回忆或提取信息的功能。海马损伤的病人只能回忆和提取信息,不能形成新的长时记忆;此外一些脑外伤的病人,在伤后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形成新的记忆,却不能回忆起伤前的近事。这些都说明,记忆可以分离为不同系统。这种双重分离现象能最可靠地证明,寄存或存贮信息的过程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记忆功能系统。这在认知神经心理学中称为双分离技术。双分离技术和双重任务法是多重记忆系统研究的重要途径。

哪些事情能说明记忆的多重性?(选择)请被试看一封信,并告诉他看完后要详细讲出信中的内容。在被试看信的同时,室内放音乐。当被试讲述完信的内容时,顺便问他对听到的音乐有何看法。这时,这个人实际上完成了双重记忆任务。一个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信的内容,另一个次要任务是记住听到了什么音乐。这种实验称为双重任务法。

在双重任务的记忆研究中,次要任务大多数都不事先告诉被试。采用双分离技术和双重任务实验方案,在脑损伤病人和正常人中发现多种形态的记忆系统。一大类记忆是可以用口头或笔头表达的,与之对应的是难以言传的非表述性记忆。当你向别人讲述昨天参加的朋友婚礼时,你脑海里会浮现出婚礼的一幕幕情景,这就是情景性或情节性表述记忆;假如你帮助同学补数学课,这是一种语义性表述记忆。一些人形象性的情景记忆能力很强,讲起过去的事来活龙活现;但对干巴巴的哲学理论或数学问题的表述能力就差一些。我们说此人情景性记忆力强,语义记忆较差。一些思维型个性特征的人,语义记忆能力强,情景性记忆稍差些。可以两种记忆系统是可以分离开的。

(选择)非描述记忆有更多的表现形态,包括程序性记忆、习惯性记忆、间接性事物的联想记忆和内隐性记忆等。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使一个孤立的动作变成连续的、协调的、自动化的运动旋律,即非表达性程序记忆。

非表述记忆是内隐性记忆,指本人并未觉得已经记住的事,经过测查可证明在脑内留下了深刻印象。

心理学自考资料

单选 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了情绪两因素理论。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语言运动区也叫做布洛卡区。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1973年,心理学家麦凯做了一项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B受暗示性表现为一个人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他们的行…信念出发,而是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人云亦云,没有主见。B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察问题的是非真伪。F理智反应实质上是一种意志行动的表现,即…积极进取的态度,勇于克服各种困难,排除阻碍,毫不动摇地朝预定目标迈进。K姿态表情可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L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能抑制激情、暴怒、愤慨和失望等情绪。 S洛克是经验主义 的奠基人。 S冯特是构造主义 心理学的奠基人。 S远刺激是指来自 物体本身的刺激, 如一定波长的光 线、一定频率的空 气振动。 S近刺激是指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刺激,如物体在网 膜上的投影。 S单眼线索是指用 一只眼睛就能感受 的深度线索。 S不随意注意是指 事先没有目的、也 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 S随意注意是指有 预定的目的,需要 一定意志努力的注 意。 S持续性注意是指 注意在一定时间内 保持在某个认识的 客体或活动上,也 叫做稳定性注意。 S面部表情是指通 过眼部肌肉、颜面 肌肉和口部肌肉的 变化来表现各种情 绪状态。 S语调表情是指通 过言语的高低、快 慢、轻重、长短等 变化来表现各种情 绪状态。 S认知风格是指个 人所偏爱使用的信 息加工方式,也叫 认知方式。 S选择性注意是个 体在同时呈现的两 种或者两种以上的 刺激中选择一种进 行注意,而忽略另 外的刺激。 S分配性注意是个 体在同一时间对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刺 激进行注意,或将 注意分配到不同的 活动中。 S情绪调节是个体 管理和改变自己或 他人情绪的过 程,…使情绪在生 理活动、主观体 验、表情行为等方 面发生一定变化。 S随意后注意是注 意的一种特殊形 式。从特征上讲,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 注意和随意注意的 某些特征 S社会需要是人类 特有的需要,如劳 动的需要…对维系 人类社会生活、推 动社会进步有重要 作用。 S人格是构成一个 人的思想、情感及 行为的特有统合模 式,这个独特模式 包含了一个人区别 于他人的稳定而统 一的心理品质。 S性格是表现在心 理活动的强度、速 度、灵活性与指向 性等方面的一种稳 定的心理特征,即 我们平时所说的脾 气、秉性。 S性格是一种与社 会相关最密切的人 格特征,在其中包 含许多社会道德含 义…周围世界的态 度,并表现在他的 行为举止中。 S自我调控是人格 中的内控系统或自 控系统,具有自我 认知…作用是对人 格的各种成分进行 调控,保证人格的 完整、统一与和 谐。 S自我认知是对自 己的洞察和理解, 包含自我观察和自 我评价。 S自我体验是伴随 自我认知而产生的 内心体验,是自我 意识在情感上的表 现。 S自我控制是自我 意识在行为上的表 现,是实现自我意 识调节的最后环 节。它包含自我监 控、自我激励、自 我教育等成分。 Y坚定性也叫顽强 性。它表现为长时 间坚信自己决定的 合理性…灵活地采 取对策,也不能放 弃那些明显不合理 的决定。 Y自然需要也称生 物学需要,它包括 饮食、运动、休 息…对有机体维持 生命、延续后代有 重要意义。 Z物质需要指向社 会的物质产品,并 以占有这些产品而 获得满足…对日常 生活必需品的需 要;对住房和交通 条件的需要等。 Z精神需要指向社 会的各种精神产 品,如对文艺作… 电影的需要等。这 些需要是以占有某 些精神产品而得到 满足的。 B鼻子是一种感 官,它所对应的感 觉是嗅觉。 B鼻子、眼睛、嘴 巴、耳朵、舌头、 皮肤等就是常见的 感觉器官。 D当人们处于注意 状态时,意识内容 比较清晰。 D当大脑处于安静 和休息状态时,β 波由α波取代。 D当心理活动或意 识指向某个对象的 时候,它们会在这 个对象上集中起 来,即全神贯注起 来。 D当观察者向前快 速移动时,视野中 的景物看起来也快 速连续活动…远处 物体流动速度小, 这种现象叫运动透 视。 D当人们专注于一 件事情时…在同一 时间内可以进入意 识的信息量是有限 的,意识很难在同 一时间内容纳过多 的东西。 D笛卡儿相信“天 赋观念”,即人的 某些观念不是由经 验产生,而是人的 先天组织所赋予 的。 D动机激活力量的 大小,是由动机的 性质和强度决定 的。一般认为,中 等强度的动机有利 于任务的完成。 D动机是个体能动 性的一个主要方 面…能推动个体产

自考生理心理学试题

浙江省20X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1.1874年,( )发现了“语言感觉区”。 A.布罗卡 B.维尔尼克 C.拉施里 D.巴甫洛夫 2.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 ) A.新皮层 B.灰质 C.髓质 D.中央皮层 3.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 )电活动两大类。 A.引导 B.诱发 C.叠加 D.其他 4.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因膜内外带电离子浓度差造成膜内外大约负70至90毫伏 的电位差,称之为( )电位。 A.动作 B.去极化 C.反极化 D.静息 5.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这称为( ) A.辐合 B.分散 C.共轭运动 D.调节反射 6.存在许多记录和研究眼动规律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 )描记术,近年来更出现了许多精密的专用眼动仪。 A.通用眼动仪 B.眼电图 C.多导生理仪 D.EOG仪 7.对感受野施以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反应。 A.开 B.闭 C.诱导 D.聚合 8.对视觉信息特征的提取,存在两种功能柱理论,分别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和( )功能柱理论。 A.颜色 B.眼优势 C.方位 D.空间频率 9.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和( )等,它们的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 A.痛觉 B.本体觉 C.温度觉 D.运动觉 10.( )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 体,或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A.遗忘症 B.MBD C.巴金森氏症 D.失认症 11.( )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著中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则。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布罗卡 D.维尔尼克 12.( )是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和快速α条件反射形成中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脑结构。 A.大脑 B.间脑 C.中脑 D.小脑 13.1966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如果电刺激由约100 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2.5倍。以后发现这种增强效应可持续数月。这种现象被称为( )效应。 A.长时记忆 B.记忆干扰 C.长时程增强 D.长时程抑制 14.葡萄糖及其感受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胆囊收缩素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在摄食行为的调节中均有一定的作 用,这些物质是随( )运行的,作用距离远,发挥生理效应的环节多,所需时间较长。 A.神经系统 B.反馈回路 C.上行激活系统 D.血液 15.下丘脑分泌的与性行为有关的激素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正中隆起、( )、弓状核、视上核和旁室核。 A.视交叉 B.视前区 C.外侧膝状体 D.内侧膝状体 16.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更换一个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交替周期,( )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加。 A.异相 B.慢波一期 C.慢波二期 D.慢波三期 17.由不良的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称之为( )遗忘症。 A.顺行性 B.逆行性 C.柯萨可夫 D.心因性 18.当电刺激大脑的某些区域时,动物会出现追求刺激的强烈欲望,这些区域称为( ) A.惩罚中枢 B.奖励中枢 C.饥中枢 D.饱中枢 19.脊髓运动神经元发挥最后共同公路的功能时,存在着许多生理现象:聚合、分散、闭锁、( )和分数化。 A.易化 B.耽搁 C.开放 D.整合 20.( )是防御和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和攻击行为。 A.丘脑 B.下丘脑 C.中脑 D.大脑皮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_______神经系统和_______神经系统两部分。 2.中脑、_______和_______统称为脑干。 3.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_______神经和_______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亢,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4.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_______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_______。 5.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_______,内层是由5种_______组成的神经层。 6.音强的神经编码较为复杂,可分为_______反应编码、调频式编码和_______分工编码。 7.神经活动的模式匹配理论认为,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活动模式之间的_______,是_______的生理基础。 8.在脑手术中,仅用局部麻醉、头脑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如果大脑两半球的面部运动代表区和辅助运动区受到弱电流刺激,则会发出 “嗷”的叫声,这种现象称为刺激的_______效应;与此相反,如果在病人讲话时给予相同的刺激,则会使讲话中断、停止或语句发生错误,这一现象称为刺激的_______效应。 9.无论是_______性失水还是_______失水,它既会通过复杂的体液环节作用于肾脏,使水潴留在体内,又会通过脑内渴中枢引起机体的 摄水行为。 10.人类的睡眠可分为_______睡眠和_______睡眠。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直接瞳孔反射和间接瞳孔反射 2.帕帕兹环 3.双耳分听试验

自考《生理心理学》要点重点摘要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 卡侬提出情绪丘脑学说,认为大脑皮层对丘脑的功能存在着抑制作用。 帕帕兹和麦克林提出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认为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 帕帕兹认为在边缘系统结构中,从海马经穹窿、乳头体、丘脑前核和扣带回,再回到海马的环路(帕帕兹环路),对情绪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环路中,下丘脑与情绪的表现有关,而扣带回与新皮层的联系和情绪体验更为密切。麦克林认为海马和颞叶皮层在情绪的体验中更重要。 关于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心理学经典理论,我们按其形成的历史时期不同,分别介绍了詹姆士-兰格理论、卡侬的丘脑学说、巴甫洛夫的皮层机能动力定型理论、林斯莱的情绪激活学说、帕帕兹-麦克林的边缘系统理论和塞里的应激学说,与这些理论形成的同时,还有许多著名的经典实验,对情绪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如假怒实验、怒叫反应和自我刺激实验等。 什么是假怒?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弓腰、竖毛、咆哮、嘶叫和张牙舞爪等。这些行为缺乏指向性,很难说动物伴有怒的内心体验,所以将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称作“假怒”。实验证明只要手术破坏边缘皮层、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解除,下丘脑机能亢进就会出现“假怒”。 我国生理学家卢于道和朱鹤年于1937年电刺激脑中枢,发现猫能发出呻吟的声音。1952年他们又深入研究了猫中脑的怒叫中枢。 下丘脑、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和颞叶皮层等均是情绪过程的重要脑中枢。 新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在情绪过程中的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答:下丘脑受着高级中枢的双重调节作用,既有兴奋性调节,又有抑制性调节。一些古老的脑结构,如隔区和皮层内侧杏仁核等结构以抑制性调节为主,新皮层和基外侧杏仁核,则以兴奋性调节为主。 皮电反应是由皮肤电阻或电导的变化而造成的。皮肤电阻或电导随皮肤汗腺机能变化而改变。交感神经兴奋,汗腺活动加强,分泌汗液较多。由于汗内盐成分较多使皮肤导电能力增高,形成大的皮肤电反应。皮肤电反应只能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脑唤醒、警觉水平的间接指标,但无法辨明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内容。

2020年10月浙江自考生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所记录到的EEG多以8至13次/秒的节律变化为主要成分,因此,这一节律被称为基本节律或( )波。 A.α B.β C.γ D.δ 2.声音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有两种基本形式:锁相-时差编码和( )编码。 A.时间差 B.方位差 C.强度差 D.频率差 3.脑震荡以后,有些病人会无法回忆起受伤的原因和经过,但却对以往的事情能保持良好的记忆,这称为( )遗忘症。 A.顺行性 B.逆行性 C.柯萨可夫 D.心因性 4.1966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2.5倍。以后发现这种增强效应可持续数月。这种现象被称为( )效应。 A.长时记忆 B.记忆干扰 C.长时程增强 D.长时程抑制 5.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研究任务和学科性质完全一致,两者的差异是,在( )上略有不同。 A.研究对象 B.研究方法 C.研究水平 D.研究对象和方法 6.神经组织学根据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的方式将脑与脊髓的组织划分为灰质、( )、神经核和纤维束。 A.白质 B.红质 C.胞体 D.边缘系统 7.与睡眠有关的化学递质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胆碱类神经递质和多肽,特别是诱导睡眠肽和( )。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5-羟色胺 D.γ-氨基丁酸 8.( )是指观察缓慢运动的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追随运动的最大角速度为50度/秒,超过这一速度时,追随运动必须与快速扫视相结合。 A.追随运动 B.随意眼动 1

生理心理学自考100702014年改版全新——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理解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论述: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50%和 “论述”为20%。 3、试题难易程度分为较易、中等难度、较难三个层次。较难部分比例不超过30%,建议20%。 4、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5、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础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神经形态学 第二节神经系统功能的整体和细胞生理学基础 第三节遗传信息和神经信息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免考,49-58页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神经细胞学、组织学和解剖学统称为神经形态学,它们对脑和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分别采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肉眼观察的方法,得到解剖学上的脑大体解剖结构、神经组织的显微结构和神经细胞的超显微结构。三个层面上的科学知识,为理解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提供了形态学基础。关于神经系统功能,大体可分为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前者用于维持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后者是实现心理活动的基础。 本章所涉及的神经信息化学传递的分子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是理解记忆等认知活动以及情感、行为的重要基础,只有掌握它们,才能理解各章节所涉及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要求全面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掌握脑的主要结构;深入了解神经信息产生和传递的电学和化学机制;对神经冲动和突触后电位产生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神经递质和受体相结合的过程,要全面理解,并准确掌握相关的重要名词和概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脑的主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 识记: 一、神经细胞学 神经元25: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所以又将其称为神经元,神经系统的一切技能都是通过神经元实现的。 人脑大约有1011个神经元,都是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的。 突触25:视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的细胞结构,由突触前膜(轴突末梢、神经末梢(终扣或突触小体))、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突触间隙(前、后模之间的缝隙)。间隙因种类不同宽窄不一,电突触间隙约10〜15mm;化学突出间隙较宽约20〜50mm。 突触传递特点: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突触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这种单向传导保证了神经系统有序的活动;2、突触延搁;3、时间和空间总和效应;4、抑制作用;5、对药物敏感性。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将感受器传来的信息传向中枢神经系统)、中间神经元(又称联络神经元,将从感觉神经元中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中间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动作神经元(从中枢神经系统将信息带给肌肉和腺体)。 二、神经组织学 皮层功能柱、超柱29、30、97、98: 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所以称之为功能柱。功能柱是感觉的基础。有两种功能柱理论:特征提取功能柱和空间频率。 29:细胞生理学研究发现,处在同一柱内的神经细胞具有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能,称为功能主。30:最初,大脑皮层的柱状结构是在视皮层中发现的,具有相同感受野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结构分布,它们是视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称为功能柱。产生某一感觉的功能柱,进一步组合成超柱,是知觉产生的细胞基础之一。 97: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一一超柱。 98:超柱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而成,是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白质31:由百亿神经元轴突形成的纤维束构成的,实现着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浅层白质31:紧贴在大脑皮层之下的白质,实现着近距离大脑皮层之间的神经联系。 深层白质31: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的白质,实现着长距离皮层之间的神经联系,和两半球之间、以及皮层与皮层下之间的神经联系。 胼胝体31、33:是主要的深部纤维联系,实现这大脑两半球间的联系。肌胝体又两半球间交

自考复习资料—生理心理学 名词解释题汇总

自考复习资料—生理心理名词解释题汇总 1.外抑制:当机体进行某项活动,周围出现异常可怕的声音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怔一下,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种现象就是外抑制。简言之,现时活动以外的新异刺激所引起的抑制过程就是外抑制。 2.调节反射 3.注意机制中的警觉网络 4.非联想学习. 非联想式学习是因为行为变化仅由单一模式的刺激重复呈现而引起,与之相应在脑内引起单一感受系统的兴奋变化。 5.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大都是分子量较小 的简单分子,包括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肽类等30多种物质。 6.皮电反应 7.颈紧张反射向一侧扭转头部造成另一侧颈肌紧张时,可以发现颈肌紧张侧上下肢屈曲,而对侧(头面转向侧)上、下肢仍处于强直状态。这种现象就是~~。 8.晶态智力是人们知识和经验的结晶产物,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而毕生发展的智力,其脑结构基础是言语功能区和概念形成与存贮的大脑结构。 9.液态智力是指空间关系和形象思维在视、听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智力。它制约于各种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和边缘系统的解剖生

理特点 10.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框架,并对神经元发挥组织营养的功能,不直接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 11.顺行性遗忘病人智能正常,也没有知觉障碍,最突出的问题是难以形成新的长时记忆。对他来说,每天的每件事都与过去无关。海马和内侧颞叶损伤形成顺行性遗忘症 12.辐辏运动辐辏运动: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辐辏运动。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 13.朝向反射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14.双耳分听实验:双耳分听实验考查言语听觉功能的两半球不对称性,通过立体声耳机将成对的声音刺激(但内容不同)送至双耳,这样连续给予声音刺激,每次同时到达两侧半球的声音刺激内容不同。最后,请被试说出听到的声音内容,结果表明,言语性刺激的听觉能力以左侧半球(右耳)为优势居多,有侧半球(左耳)对音乐性刺激的分辨能力为优势者居多。证明了人脑言语功能中两半球的不对称性。 15.最后共同公路 16.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受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包括视觉失认症、听觉失认

自考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概念 【识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领会】 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二、心理学的分支 【领会】 心理学理论领域: 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心理测量学 5.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领会】 1.观察法-客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测验法-要求适应群体 3.实验法-条件限制 4.调查法-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 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整和控制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的概念 【识记】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 【领会】

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 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注意集中在对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的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 3.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心理紧张性也很低,因此,它才不断变化,不会停留在一个问题上。 4.睡眠状态-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可以讲,这个时候,注意已经基本停止了活动,只有受到很强的刺激,才会引起注意,转入有意识的状态。 二、生物节律 【识记】 生物节律 指生物的周期性变化。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日节律 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人的日周期实际是25小时。 【领会】 生物节律与睡眠 睡与醒是受内部节律调节的,如果不顾生物钟,而是在非正常时间睡眠,最常出现的情况是睡眠质量受损,如飞行时差。 三、睡眠与失眠 【领会】 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过渡期-α波、第二阶段-轻睡期-θ波、第三、四阶段-沉睡期-δ波、REM阶段-快速眼动睡眠

最新山东自考生理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 导论 一、神经解剖学知识 *神经系统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外周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 *大脑皮层颞叶听觉。枕叶视觉。顶叶躯体感觉。额叶运动功能。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边缘叶: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 *.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 *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对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杏仁核在嗅觉、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形成中具有一定作用 *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组成。 *丘脑是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整合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底丘脑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调节肌张力,使运动功能得以正常进行。 *中脑、桥脑和延脑统称脑干,腹侧由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传递神经信息。 *小脑位于桥脑与延脑的背侧,调节肌肉的紧张度,以便维持姿势和平衡。 二、神经细胞的基本知识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整体水平神经生理学: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刺激后10毫秒内出现的为早成分,代表接受刺激的感觉奇怪发出的神经冲动;10-50为中成分;50后为晚成分。潜伏期50-150毫秒的正向波P1波;150-250负向波N2波;250-500正向波P3波 *细胞神经生理学: “全或无”:规则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级量反应,其电位的幅值随阈上刺激强度增大而变高,反应频率不变。 神经元单位发放或神经干上的动作电位,其脉冲的峰电位上升部分与膜的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形成,膜处于钠膜状态;峰电位的下降部分与复极化和反超计划过程而形成,此时膜为钾模状态。 三、分子神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逆信使:神经信息在细胞传递过程中,突触后释放一种更小的分子,迅速逆向扩散到突触前膜,调节化学传递的过程,将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逆信使。已知的逆信使有腺苷和一氧化氮。 第二章 感觉 *神经生理学将特化的感觉系统,统称为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感觉系统 *感受器的适应:随着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度下降,感受阈值增高,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感受野: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第一节 视觉生理心理学 *.眼功能实现,依靠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和光感受机制。 一、视觉信息的产生 *随意性眼动: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 *非随意的眼动:微扫视: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注视。注视期间,眼睛并非绝对不动;事实上此时眼睛发生快速微颤。微颤运动保证视网膜不断变换感受细胞对注视目标进行反映,从而克服了每个光感受细胞由于适应机制而引起的感受性降低。追随运动:观察缓慢运动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的角速度最大可达50°/秒。观察运动物体时,眼睛追随运动和扫视运动周期变换,眼睛出现不自主的震颤,眼球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的追随运动为慢相,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扫视运动为快相。震颤是慢相和快相交替的过程。 *视杆细胞是明暗,颜色在于视锥细胞。蓝紫色420纳米,绿色530纳米,红色560纳米 *眼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网状结构 二、视觉信息的传递 *视网膜外层是色素上皮层,由色素细胞组成,产生和储存一些光化学物质。内层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从外向内依次为视感受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足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V1区与简单视感觉有关,V2区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V4区主要与颜色觉有关。 三、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 *神经节细胞和外测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是同心圆式的感受野。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呈现同心圆式,其中心区和周边区之间总是拮抗的。 *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细胞基本相似,形成中心区和周边区相互拮抗的同心圆式的感受野。 *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分三种类型:简单型、复杂型、超复杂型。简单型感受野面积较小,引起开反应和闭反应的区均呈直线型,两者分离形成平行直线,但两者可以存在空间总和效应;复杂型感受野大,呈长方形且不能区分出开反应与闭反应区,可以看成是由直线型简单感受野平行移动而成;超复杂型感受野的反应特性与复杂型相似,但有明显的终端抑制,即长方形的长度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效应。 *简单型的细胞感受野是直线形,与图形边界线的觉察有关;复杂型和超复杂型细胞为长方形感受野,与对图形的边角或运动感知觉有关。 *.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 *特征提取功能柱:方位柱与颜色柱是两套相互独立的机能单位,但颜色柱与眼优势柱重叠关系。皮层神经元按其发生最大反应的频率不同,分成许多功能柱,称为空间频率柱。每一种图像的基本特征在单位视角中重复出现的次数就是 该特征的空间频率。 第二节 听觉生理心理学 *人频谱为20-16000赫兹,对400-1000赫兹的最敏感。 *德国黑尔姆霍兹听觉共振假说; 位置理论:在基底膜整体振动时,不同部位上最大敏感振动频率却存在微小差异;频率理论:不同频率声波引起与之频率相同的神经 元单位发放,因而能感知不同音高的声刺激;美国贝克西行波学说:声波从外耳经中耳引起卵圆窗的振动,在内耳的传播以行波方式进行 *内耳音高编码:细胞分工编码和频率编码。低频声刺激以频率编码为主,高频声刺激以细胞分工编码 为主。各个神经元有其自己最敏感的反应频率,此频率上给出单位发放频率变化所需的音强最低。颞横回内侧对应于耳蜗基部高音敏感 区,颞横回外侧对应于耳蜗顶部低音敏感区。 *在外周和中枢内对音强编码的机制较为复杂,可分为极量反应式编码、调频式编码、细胞分工编码。听皮层由外侧向内侧的细胞感受声音的最适频率逐渐增高,对不同音强发生最大反应的听皮层细胞,在听皮层的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列 *对音色编码,频率自动分析机制和细胞凤编码机制 *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锁相-时差编码(内侧上橄榄核)和强度差编码(外侧上橄榄核)。前者由声波达两耳之间的时差所形成的空间定位;后者由声波强度在两耳之间差异所形成的声源空间定位效应 *味觉通路:舌的味觉传入冲动均达脑干孤束核,在这里交换神经元后上行至桥脑味觉区,最后达大脑皮质的前岛叶,这里是最高级味觉中枢。 *嗅觉通路:主要经外测嗅纹止于

山东自考生理心理学笔记.

导论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脑形态学是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学、神经组织化学、神经细胞学和超显微结构学的统称。 一、神经解剖学知识(重点掌握(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称之为植物神经。 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在脊髓中正 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新皮层。 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 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具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 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对机体的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被大脑两半球所遮盖,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大部分组成。 丘脑是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整合中枢。它将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功能。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底丘脑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调节肌张力,使运动功能得以正常进行。 中脑、桥脑和延脑统称脑干,它的腹侧由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传递神经信息。其中最大的一束是下行纤维-皮质脊髓束,又称锥体束。它主要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脑干的背侧面上下排列着12对脑神经核。中脑的背侧有4个凸出,称四叠体,由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组成,分别对视、听信息进行加工。脑干的背腹之间称被盖,由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和散在纤维中的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神经细胞组成,即脑干网状结构,其上下行纤维弥散性投射,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 小脑位于桥脑与延脑的背侧,其结构与大脑相似,外层是灰质,内层是白质,在白质的深部也有4对核,称之为中央核。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的紧张度,以便维持姿势和平衡,顺利完成随意运动。 二、神经细胞的基本知识

自考“心理学史”串讲资料(6)

自考“心理学史”串讲资料(6) 第三节本尼克 1.本尼克著有《道德的物理学纲要》。 2.本尼克与赫尔巴特不同,他认为心理学是哲学的基础而不是相反。他反对一切先验论,不信奉固有不雅念,而推崇洛克的认识论。他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必需用考察实际经验并寻其原因的方法进行研究;但不同意借助数学或生理学。 一、原始材能说 本尼克认为,人生来不存在如知觉、记忆这类材能,只有原始材能,即简单的感觉材能和运动材能。这些原始材能不是被动的,是活动的,是冲动,它们主动地寻求外部刺激,并与这些刺激彼此作用,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能力。 二、痕迹说 本尼克认为心不是一大群的不雅念,而是一大群的冲动。这些冲动与外部刺激彼此作用后留下痕迹。因此,与这种痕迹相应的经验,以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再现,并能以此痕迹为基础发展出更复杂的过程。 第四节洛采 1.洛采的《医学心理学》曾被称为第一部生理心理学的书。其实这部书的许多论点并没有以系统的实地的研究做按照,大部分是以几个原理推演并仅以一般不雅察作证明。 2.简述洛采的部位标识表记标帜说 洛采的部位标识表记标帜说是洛采在心理学史上有影响的关于空间知觉的学说。 他认为,外界刺激虽然具有空间的关系,但是人直接得到的却只是特殊感觉而不是空间形式。如触觉空间,皮肤与外物接触时,由于皮肤的每一部位,在厚度、软硬、紧张度和皮下组织等方面,都与其他部位不同,因此每个部位都会形成由上述特色所构成的标识表记标帜;此标识表记标帜就是相应的皮肤部位的标识表记标帜。由于肢体屡屡移动,最终这些标识表记标帜就结合成了一个空间体系。 洛采认为视觉也存在着部位标识表记标帜。 第十一章近代西方心理学(九) 实验心理学的酝酿时期 一、缪勒 1. 缪勒试图把人和动物的生命以及化学和物理学作为一个统一体加以论述。 2. 缪勒在1833年及其后颁发了《人类生理学手册》。 3……神经特殊能力说:缪勒认为,人的各种感官是有所分工的,(如眼只对光反应,耳只对声音产生反应,而舌只能反应味觉等等),它们之间不能互相代替。各种感官只有一种适宜的刺激物。在特殊条件下,其他刺激有时也会引起某个感官的活动;但只能使此感官发生惯有的特殊的感觉…… 4.对于神经的特殊能力说,很早以前,博内就提出了正确的见解。博内认为,感觉机构是适应于它的刺激而发展而成的,所以视觉机构是特别适宜于感觉光波的器官,听觉神经机构则是特别适宜于感觉声波的器官。各种感觉神经机构的特殊作用是由于反映各种外界刺激而逐渐发展而成的。 二、韦伯 1.在心理学史上是韦伯第一个将实验法与数学测定法结合起来对感觉问题进行了研究。 2. 两点阈限:韦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人对皮肤所受两刺激的感觉辨别的准确度。他将被试刚好能觉察出两点刺激的两脚规距离称为“两点阈限”。

自考复习资料—生理心理学 填空题汇总

自考复习资料—生理心理学填空题汇总 1.在选择注意过程中,对干扰项发挥抑制作用的重要核团是__丘脑网状______核。 2.视网膜中央凹附近视敏度___高___,视感受单位___小_____。 3.在脑损伤病人和正常人中应用___双重分离技术_____和____双重任务法____实验方案能证明记忆系统是多样性的。 4.下丘脑是___神经内分泌_____和____内脏功能____功能的调节中枢。 5.视觉信息提取功能柱理论,目前答题有两种理论,即特征提取功能柱和____空间频率____功能柱。 6.大脑两半球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____左____侧半球语言功能和抽象思维能力优于_____右___侧半球。 7.脑的能源代谢物99%来自于__葡萄糖______。 8.视皮层神经元有3种不同形式的感受野,分别是___简单型_____、_复杂型_______和_超复杂型_______。 9.丘脑网状核在非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转换中起着闸门作用,___中脑网状结构_____的兴奋使丘脑网状核抑制,是非随意注意的基础。____额叶-内侧丘脑____的兴奋引起丘脑网状核兴奋,是随意注意的基础。 10.___视交叉上_____核是睡眠与觉醒周期的生物钟。 11.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髓质是由神经元的___轴突_____组成。 12.视觉信息特征提取理论中,目前大体有两种功能柱理论,即___特征提取功能柱_____理论和___空间频率柱_____理论。

13.人类在异相睡眠中眼球快速运动约每分钟____60____次左右,与之相应眼电现象显著加强,在脑桥等处可记录到周期性高幅放电现象,称之为__PGO_____波。 14.___超柱_____仅实现同一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知觉;_多模式感知细胞_______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知觉。 15.研究睡眠机制时,所建立的猫孤立头标本是在__脊髓与延脑______之间横断,此后猫保持__正常的觉醒与睡眠______状态。 16.视觉失认症包括统觉性失认症、联想性失认症、___颜色_____失认症和___面孔_____失认症。 17.对于睡眠与觉醒周期的生物钟研究发现,下丘脑的___视交叉上_____核在睡眠与觉醒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8.对情绪心理学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经典实验有:假怒实验、怒叫反应和___自我刺激实验_____。 19.外周神经系统是由( 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髓神经组成。 20.丘脑是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皮层下重要整合中枢。 21.记忆的双重分离现象能最可靠的证明(存贮)信息过程和(提取)信息过程是两个不同的记忆功能系统。 22.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系统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 23.在情绪的边缘系统研究中,两位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帕帕兹)和(麦克莱恩)。

10月自考《生理心理学》必背知识

绪论 1.兴奋性概念:是指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2.兴奋:功能活动的出现或由弱到强。 3.兴奋:动作电位的出现。 兴奋性:细胞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4. 比较兴奋与兴奋性:兴奋性是兴奋的前提和基础,兴奋是兴奋性的表现 5.不同标本兴奋性比较:阈值(衡量兴奋性高低指标) 阈值(阈强度):能引起机体、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例如在比较三组学生制作神经肌肉标本好坏时,常可用阈值来衡量制作结果:第一组阈值为4.1V;第二组阈值为4.9V;第三组阈值为8.9V。 (说明什么?)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反比关系 6.兴奋性是一种能力,因此它可以有、无之分,也有高、低之分。 7.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亦称细胞外液。 8.稳态定义: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0.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精确.作用局限、持续时间短 11.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作用部位广泛.作用持续时间长 12.自身调节特点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但有一定的意义 13.负反馈 (1)负反馈定义: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2)意义:由于负反馈控制具有加强或减弱的双向作用特点。因此,它的作用在于维持稳态。 14.正反馈 (1)定义: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2)意义:使整个调控系统处于一种不断的重复与加强状态。较为少见。 练习题 1、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A 阈电位 B 反应大小 C 阈强度D兴奋程度 2、正好引起神经纤维兴奋的刺激是()A阈刺激B阈下刺激C最大刺激 D 阈上刺激 3. 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A.细胞内液 B.脑脊液 C.血液 D.淋巴液 4.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A.固定不变 B.相对稳定C.随机多变 D.绝对不变 A.条件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光照一侧瞳孔时,另一侧瞳孔缩小,属于 2.看到酸葡萄引起唾液分泌,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3.回心血量增加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属于 4.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属于 5.见到可口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 6.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7.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属于 8.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9. 下列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降压反射 B.血液凝固过程C.分娩过程 D.排便和排尿反射 填空 1.生理学主要从、和三个不同水平进行研究。 2.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和两类。 3.兴奋细胞的兴奋能力称为,兴奋的标志是。 简答题 1、兴奋性与兴奋的比较;与阈值的关系 2、何谓机体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