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理心理学》必背知识(2)

2011年10月自考《生理心理学》必背知识8

第八章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1.渴中枢——下丘脑前外测区。饥——下丘脑外侧区,饱中枢——旁室核和围穹窿区。性反射的初级中枢——脊髓腰段,雄性动物性行为中枢——性两形核,雌性动物性行为中枢——下丘脑的腹内侧核,两性动物的性行为还受更高级的脑中枢调节,颞叶皮层在性对象的识别和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颞叶损伤的人或动物均表现出严重的性功能异常。

2.情绪性攻击行为——动物种属内个体间为了争夺食物、领地或性对象而引起的攻击行为。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带有情绪色彩,所以有时称之为情绪性攻击行为。①母性攻击行为——与保护自身的生存无关,这是一种保存和延续种族的本能行为。哺乳期的动物为保护幼仔不受外来者的侵害,以猛烈地攻击驱逐外来者。②杀幼行为——是将幼仔杀死的行为。杀幼行为也是对种族延续有利的行为,雄性动物只有杀掉哺乳中的幼仔,才能使雌性动物较早地摆脱哺乳期而重新受孕。雌性动物的杀幼行为可能与幼仔多、过于拥挤或哺乳能力所不及引起的。母动物总是选择最弱小仔动物除掉以保证有强壮的后代延续种族。

3.根据杏仁核群的生理功能核系统发生等级,可将其分成两组结构:皮层内侧核和杏仁基外侧核。

4.下丘脑——防御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①对于情绪性攻击行为,基外杏仁核发生兴奋性调节作用,隔区产生抑制性调节作用;②对于捕食攻击行为,皮层内侧杏仁核实现着抑制性调节作用。

5.人类睡眠的种类及特点:

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1)在慢波睡眠中,脑电活动以慢波为主,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平行,从入睡期至深睡期,脑电活动逐渐变慢并伴随着逐渐加深的行为变化,表现为肌张力逐渐减弱,呼吸节律和心率逐渐变慢。

(2)在异相睡眠中,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离,脑电活动类似慢波睡眠的入睡期,以肌张力为代表的行为变化却比深睡期还深,肌张力完全丧失,还伴有快速眼动现象和桥脑-膝状体-枕叶PGO波周期性高幅放电等特殊变化。异相睡眠又常称为快速眼动睡眠。这种类型的睡眠与做梦的关系比慢波睡眠更为密切。

(3)慢波睡眠分为四个发展时期:①睡眠一期(入睡期),开始进入睡眠状态,清醒安静状态下的脑电活动(以8-13次/秒的α节律为主)。②睡眠二期(浅睡期),脑电活动更不规

则。被试已经入睡,并出现鼾声,但将其叫醒后自称没睡着。③慢波睡眠三期(中睡期),被试已经睡熟,但尚易叫醒。④睡眠四期(深睡期),不但睡熟还难以叫醒,被唤醒后报告做梦者人数极少,但梦魇或恶梦惊醒者多。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在慢波睡眠的四期。

(4)在慢波睡眠之后,常出现异相睡眠。此期睡眠者肌肉呈完全松弛状态,甚至肌肉电活动完全消失,睡眠深度似乎比慢波四期更深,体温仍较低,对外部刺激的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难以将睡眠者从此期立即唤醒。与行为变化相反,脑电活动为极不规律的低幅快波。在异相睡眠中,最有特征的行为变化是眼球快速运动,约每分钟60次左右。从异相睡眠中唤醒后,80%以上的人声称正在做梦,梦境形象生动,以视觉变幻为主。

(5)人的每夜睡眠大约由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换4-6个周期所组成,平均每个周期历时80-90分钟,包括20-30分钟异相睡眠和约60分钟的慢波睡眠。成人入睡后,必须先经过慢波睡眠1-4期和4-2期的顺序变化后,才能进入第一次异相睡眠。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次更替一个周期,异相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长。所以,后半夜睡眠中,异相睡眠时间的比例增大。

6.PGO波(06名):在异相睡眠中,最有特征性的行为变化是眼球快速运动,约每分钟60次左右,故异相睡眠又常称快速眼动睡眠。与之相应,眼电现象显著加强,在桥脑、外侧膝状体—枕叶皮层中可记录到周期性的高幅放电现象,称之为PGO波。

发作性睡病、猝倒、入睡前幻觉是异相睡眠中常见的障碍。夜游症、梦游症、夜惊症是慢波睡眠常见的障碍。

7.睡眠的功能:

(1)睡眠不仅对维持种族延续和个体生存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睡眠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易学习、形成记忆等多种功能。

(2)睡眠过程中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增高,在整夜睡眠的第一个慢波睡眠4期出现时达到高峰,随后生长激素沿血液循环达全身各处发挥生理作用。这恰好处于慢波睡眠4期之后的异相睡眠期。躯体组织各种细胞,特别是儿童骨骼细胞迅速分裂,蛋白质合成率也相应地迅速增加。说明睡眠有助于未成年机体的生长发育。

(3)异相睡眠总蛋白质合成率增加与睡眠之前受到各种刺激的信息编码和记忆储存有关。对整夜睡眠的梦分析表明,每夜睡眠中第一二两次异相睡眠的梦多以重现白天的活动内容为主,似乎对当天经历进行着重新整理核编码;第三四两次异相睡眠的梦多重复过去的经历甚至是儿时的体验;第五次异相睡眠的梦既有近事记忆又有往事记忆的内容。⑷这些事实似乎支持异相睡眠中蛋白质合成增加与信息编码、短时记忆以及长时记忆储存有关。有人认为儿童期接触很多新事物,需要编码和储存的信息较多,睡眠较多;老年人需要学习内容减少,睡眠也减少。

8.脑干网状结构在睡眠与觉醒中的重要作用

(1)60年代对睡眠机制的认识水平。①脑干以上横断脑(孤立脑标本)——在中脑四叠体的上丘和下丘之间横断猫脑,动物陷入永久睡眠状态;②脑干中间横断脑(桥脑中部横断)——动物70-90%时间处于觉醒状态;③脑干下位横断脑(孤立头标本)——在脊髓和延脑之间横断,动物维持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证明在延脑至中脑的脑干中,存在着调节睡眠与觉醒的脑中枢。④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桥脑下部的网状结构对睡眠起重要作用;脑干上部与下部的网状结构相互作用维持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

(2)70年代以来对睡眠机制的研究积累了相当多的科学事实,证明脑内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结构,其生理、生化过程的维持与转换对睡眠具有重要作用。①慢波睡眠的关键性脑结构:缝际核、孤束核和视前区、前脑基底部;②异相睡眠的关键性脑结构:桥脑大细胞区(“开细胞”)、蓝斑中小细胞(“闭细胞”)、外侧膝状体神经元(记录外侧外侧膝状体内PGO波的差异,可很快预测异相睡眠时眼动的方向)和延脑网状大细胞核等;③与睡眠有关的化学物质:单胺类、胆碱类和多肽等神经递质,特别是诱导睡眠肽和氨基丁酸受体蛋白。

(3)最近20年对于睡眠与觉醒周期的生物钟的研究取得较大的成果,认识到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自考资料

单选 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了情绪两因素理论。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语言运动区也叫做布洛卡区。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1973年,心理学家麦凯做了一项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B受暗示性表现为一个人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他们的行…信念出发,而是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人云亦云,没有主见。B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察问题的是非真伪。F理智反应实质上是一种意志行动的表现,即…积极进取的态度,勇于克服各种困难,排除阻碍,毫不动摇地朝预定目标迈进。K姿态表情可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L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能抑制激情、暴怒、愤慨和失望等情绪。 S洛克是经验主义 的奠基人。 S冯特是构造主义 心理学的奠基人。 S远刺激是指来自 物体本身的刺激, 如一定波长的光 线、一定频率的空 气振动。 S近刺激是指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刺激,如物体在网 膜上的投影。 S单眼线索是指用 一只眼睛就能感受 的深度线索。 S不随意注意是指 事先没有目的、也 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 S随意注意是指有 预定的目的,需要 一定意志努力的注 意。 S持续性注意是指 注意在一定时间内 保持在某个认识的 客体或活动上,也 叫做稳定性注意。 S面部表情是指通 过眼部肌肉、颜面 肌肉和口部肌肉的 变化来表现各种情 绪状态。 S语调表情是指通 过言语的高低、快 慢、轻重、长短等 变化来表现各种情 绪状态。 S认知风格是指个 人所偏爱使用的信 息加工方式,也叫 认知方式。 S选择性注意是个 体在同时呈现的两 种或者两种以上的 刺激中选择一种进 行注意,而忽略另 外的刺激。 S分配性注意是个 体在同一时间对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刺 激进行注意,或将 注意分配到不同的 活动中。 S情绪调节是个体 管理和改变自己或 他人情绪的过 程,…使情绪在生 理活动、主观体 验、表情行为等方 面发生一定变化。 S随意后注意是注 意的一种特殊形 式。从特征上讲,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 注意和随意注意的 某些特征 S社会需要是人类 特有的需要,如劳 动的需要…对维系 人类社会生活、推 动社会进步有重要 作用。 S人格是构成一个 人的思想、情感及 行为的特有统合模 式,这个独特模式 包含了一个人区别 于他人的稳定而统 一的心理品质。 S性格是表现在心 理活动的强度、速 度、灵活性与指向 性等方面的一种稳 定的心理特征,即 我们平时所说的脾 气、秉性。 S性格是一种与社 会相关最密切的人 格特征,在其中包 含许多社会道德含 义…周围世界的态 度,并表现在他的 行为举止中。 S自我调控是人格 中的内控系统或自 控系统,具有自我 认知…作用是对人 格的各种成分进行 调控,保证人格的 完整、统一与和 谐。 S自我认知是对自 己的洞察和理解, 包含自我观察和自 我评价。 S自我体验是伴随 自我认知而产生的 内心体验,是自我 意识在情感上的表 现。 S自我控制是自我 意识在行为上的表 现,是实现自我意 识调节的最后环 节。它包含自我监 控、自我激励、自 我教育等成分。 Y坚定性也叫顽强 性。它表现为长时 间坚信自己决定的 合理性…灵活地采 取对策,也不能放 弃那些明显不合理 的决定。 Y自然需要也称生 物学需要,它包括 饮食、运动、休 息…对有机体维持 生命、延续后代有 重要意义。 Z物质需要指向社 会的物质产品,并 以占有这些产品而 获得满足…对日常 生活必需品的需 要;对住房和交通 条件的需要等。 Z精神需要指向社 会的各种精神产 品,如对文艺作… 电影的需要等。这 些需要是以占有某 些精神产品而得到 满足的。 B鼻子是一种感 官,它所对应的感 觉是嗅觉。 B鼻子、眼睛、嘴 巴、耳朵、舌头、 皮肤等就是常见的 感觉器官。 D当人们处于注意 状态时,意识内容 比较清晰。 D当大脑处于安静 和休息状态时,β 波由α波取代。 D当心理活动或意 识指向某个对象的 时候,它们会在这 个对象上集中起 来,即全神贯注起 来。 D当观察者向前快 速移动时,视野中 的景物看起来也快 速连续活动…远处 物体流动速度小, 这种现象叫运动透 视。 D当人们专注于一 件事情时…在同一 时间内可以进入意 识的信息量是有限 的,意识很难在同 一时间内容纳过多 的东西。 D笛卡儿相信“天 赋观念”,即人的 某些观念不是由经 验产生,而是人的 先天组织所赋予 的。 D动机激活力量的 大小,是由动机的 性质和强度决定 的。一般认为,中 等强度的动机有利 于任务的完成。 D动机是个体能动 性的一个主要方 面…能推动个体产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超柱: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超柱仅实现同一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联络区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它们看见蛇也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力。因而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颞下回的一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生最大的反应,而且对多种其它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食物嗅觉与味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因此,将这类神经元称谓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第四章注意 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

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经典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具体地讲,脑内发展的外抑制是朝向反射形成的机制,而主动性内抑制过程――消退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 ★☆索科洛夫的朝向反应及如何解释(匹配理论) 索科洛夫在朝向反应的研究中发现,它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这一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这种反应的生理基础。具体地讲,这

2011年10月自考《生理心理学》必背知识2

绪论 1.兴奋性概念:是指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2.兴奋:功能活动的出现或由弱到强。 3.兴奋:动作电位的出现。 兴奋性:细胞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4. 比较兴奋与兴奋性:兴奋性是兴奋的前提和基础,兴奋是兴奋性的表现 5.不同标本兴奋性比较:阈值(衡量兴奋性高低指标) 阈值(阈强度):能引起机体、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例如在比较三组学生制作神经肌肉标本好坏时,常可用阈值来衡量制作结果:第一组阈值为4.1V;第二组阈值为4.9V;第三组阈值为8.9V。 (说明什么?)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反比关系 6.兴奋性是一种能力,因此它可以有、无之分,也有高、低之分。 7.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亦称细胞外液。 8.稳态定义: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0.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精确.作用局限、持续时间短 11.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作用部位广泛.作用持续时间长 12.自身调节特点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但有一定的意义 13.负反馈 (1)负反馈定义: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2)意义:由于负反馈控制具有加强或减弱的双向作用特点。因此,它的作用在于维持稳态。 14.正反馈 (1)定义: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2)意义:使整个调控系统处于一种不断的重复与加强状态。较为少见。 练习题 1、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A 阈电位 B 反应大小 C 阈强度D兴奋程度 2、正好引起神经纤维兴奋的刺激是()A阈刺激B阈下刺激C最大刺激 D 阈上刺激 3. 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A.细胞内液 B.脑脊液 C.血液 D.淋巴液 4.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A.固定不变 B.相对稳定C.随机多变 D.绝对不变 A.条件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光照一侧瞳孔时,另一侧瞳孔缩小,属于 2.看到酸葡萄引起唾液分泌,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3.回心血量增加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属于 4.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属于 5.见到可口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 6.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7.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属于 8.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9. 下列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降压反射 B.血液凝固过程C.分娩过程 D.排便和排尿反射 填空 1.生理学主要从、和三个不同水平进行研究。 2.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和两类。 3.兴奋细胞的兴奋能力称为,兴奋的标志是。 简答题

自考《生理心理学》要点重点摘要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 卡侬提出情绪丘脑学说,认为大脑皮层对丘脑的功能存在着抑制作用。 帕帕兹和麦克林提出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认为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 帕帕兹认为在边缘系统结构中,从海马经穹窿、乳头体、丘脑前核和扣带回,再回到海马的环路(帕帕兹环路),对情绪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环路中,下丘脑与情绪的表现有关,而扣带回与新皮层的联系和情绪体验更为密切。麦克林认为海马和颞叶皮层在情绪的体验中更重要。 关于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心理学经典理论,我们按其形成的历史时期不同,分别介绍了詹姆士-兰格理论、卡侬的丘脑学说、巴甫洛夫的皮层机能动力定型理论、林斯莱的情绪激活学说、帕帕兹-麦克林的边缘系统理论和塞里的应激学说,与这些理论形成的同时,还有许多著名的经典实验,对情绪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如假怒实验、怒叫反应和自我刺激实验等。 什么是假怒?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弓腰、竖毛、咆哮、嘶叫和张牙舞爪等。这些行为缺乏指向性,很难说动物伴有怒的内心体验,所以将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称作“假怒”。实验证明只要手术破坏边缘皮层、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解除,下丘脑机能亢进就会出现“假怒”。 我国生理学家卢于道和朱鹤年于1937年电刺激脑中枢,发现猫能发出呻吟的声音。1952年他们又深入研究了猫中脑的怒叫中枢。 下丘脑、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和颞叶皮层等均是情绪过程的重要脑中枢。 新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在情绪过程中的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答:下丘脑受着高级中枢的双重调节作用,既有兴奋性调节,又有抑制性调节。一些古老的脑结构,如隔区和皮层内侧杏仁核等结构以抑制性调节为主,新皮层和基外侧杏仁核,则以兴奋性调节为主。 皮电反应是由皮肤电阻或电导的变化而造成的。皮肤电阻或电导随皮肤汗腺机能变化而改变。交感神经兴奋,汗腺活动加强,分泌汗液较多。由于汗内盐成分较多使皮肤导电能力增高,形成大的皮肤电反应。皮肤电反应只能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脑唤醒、警觉水平的间接指标,但无法辨明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内容。

生理心理学自考100702014年改版全新——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理解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论述: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50%和 “论述”为20%。 3、试题难易程度分为较易、中等难度、较难三个层次。较难部分比例不超过30%,建议20%。 4、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5、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础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神经形态学 第二节神经系统功能的整体和细胞生理学基础 第三节遗传信息和神经信息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免考,49-58页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神经细胞学、组织学和解剖学统称为神经形态学,它们对脑和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分别采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肉眼观察的方法,得到解剖学上的脑大体解剖结构、神经组织的显微结构和神经细胞的超显微结构。三个层面上的科学知识,为理解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提供了形态学基础。关于神经系统功能,大体可分为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前者用于维持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后者是实现心理活动的基础。 本章所涉及的神经信息化学传递的分子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是理解记忆等认知活动以及情感、行为的重要基础,只有掌握它们,才能理解各章节所涉及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要求全面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掌握脑的主要结构;深入了解神经信息产生和传递的电学和化学机制;对神经冲动和突触后电位产生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神经递质和受体相结合的过程,要全面理解,并准确掌握相关的重要名词和概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脑的主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 识记: 一、神经细胞学 神经元25: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所以又将其称为神经元,神经系统的一切技能都是通过神经元实现的。 人脑大约有1011个神经元,都是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的。 突触25:视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的细胞结构,由突触前膜(轴突末梢、神经末梢(终扣或突触小体))、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突触间隙(前、后模之间的缝隙)。间隙因种类不同宽窄不一,电突触间隙约10〜15mm;化学突出间隙较宽约20〜50mm。 突触传递特点: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突触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这种单向传导保证了神经系统有序的活动;2、突触延搁;3、时间和空间总和效应;4、抑制作用;5、对药物敏感性。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将感受器传来的信息传向中枢神经系统)、中间神经元(又称联络神经元,将从感觉神经元中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中间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动作神经元(从中枢神经系统将信息带给肌肉和腺体)。 二、神经组织学 皮层功能柱、超柱29、30、97、98: 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所以称之为功能柱。功能柱是感觉的基础。有两种功能柱理论:特征提取功能柱和空间频率。 29:细胞生理学研究发现,处在同一柱内的神经细胞具有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能,称为功能主。30:最初,大脑皮层的柱状结构是在视皮层中发现的,具有相同感受野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结构分布,它们是视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称为功能柱。产生某一感觉的功能柱,进一步组合成超柱,是知觉产生的细胞基础之一。 97: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一一超柱。 98:超柱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而成,是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白质31:由百亿神经元轴突形成的纤维束构成的,实现着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浅层白质31:紧贴在大脑皮层之下的白质,实现着近距离大脑皮层之间的神经联系。 深层白质31: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的白质,实现着长距离皮层之间的神经联系,和两半球之间、以及皮层与皮层下之间的神经联系。 胼胝体31、33:是主要的深部纤维联系,实现这大脑两半球间的联系。肌胝体又两半球间交

生理心理学知识总结

1、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的科学 2、目前生理心理学的实验中采用的技术包括有神经解剖学的、脑外科手术的、电生理学的(电刺激和电记录)和生物化学的 3、神经解剖学的技术:组织学的方法:固定,切片,染色;追踪神经通路:溃变轴突的研究,氨基酸自体放射摄影求,辣根过氧化酶的研究 4、脑损毁求:吸出法,热烙,电损毁法,药物损毁法 5、神经系统分为中枢和周缘部分。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周缘部分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周缘的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和神经 6、脑供血的两套动脉:(一)颈总动脉,自颈的左右两边上升,其分支之一为颈内动脉,自颅底的动脉孔进入颅内,分支成为大脑的前动脉和中动脉,供给大脑半球大部分的血液(二)椎动脉,沿脊椎两侧上升进入颅底。在脑干的腹侧,合并成为一条基底动脉,其分支供给大脑半球的后部和脑干的血液。在大脑的底部,颈动脉和基底动脉连接成为韦利斯氏环,任何一条颅内动脉或椎动脉受伤或被堵塞,由于这个环路的存在,都不会严重影响脑的任何部分的供血 7、脑膜:共有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厚而硬,称为硬膜;中间的一层形似蛛网,称为蛛网膜,它软似海绵;紧贴在脑和脊髓表面的一层是软膜周缘的神经系统只有两层膜,没有蛛网膜 8、小脑幕:在大脑两半球之间,有一厚而硬的结缔组织的隔膜,称为小脑幕 9、脑:包括端脑、间脑、中脑、桥脑、延脑和小脑 10、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的皮质在系统的发生上出现的较晚,称为新皮质,边叶的发生较早称为旧皮质 11、中央沟:在额叶和顶叶之间有一条自上而下的沟,称为中央沟 12、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结构,杏仁核,隔,前丘脑和乳头体

13、基底神经节:是包在大脑皮质里面的几个大的神经细胞集团,包括其头部成为侧脑室底和外壁的尾状核,在出入大脑皮质的巨大纤维束—内囊外侧的豆状核。豆状核可分为两部,内部称为苍白球,外部称为壳核 14、杏仁核是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系统共有的 15、下丘脑控制自主控制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整合各种放射活动和组织与种族生死攸关的行为,如战斗、摄食、逃遁和交配等行为 16、中脑:是脑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紧接间脑的尾端,通常分为两部:背侧称为顶盖,腹侧称为被盖,顶盖有上丘和下丘两部分,合称为四叠体。下丘是听觉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上丘是视觉系统的一部分 17、网状结构是由许多核组成的一个相当大的结构,它在睡眠、惊觉、选择注意、维持肌肉张力和控制各种生命攸关的反射中起重要作用 18、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它们的神经节 19、自主神经系统是控制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系统 20、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副交感部分是维持体内的同化活动的,即管理补充能量的。同化和异化过程合起来成为代谢。虽然交感和副交感在机能上有相互拮抗的作用,但它们工作时是协作的 21、神经元以突起的多寡和模式,分为三个类型,(一)多极神经元,这类神经元有许多树突,一个轴突(二)双极神经元,这类神经元在胞体的一端有一个树突,另一端有一个轴突(三)单极神经元,这类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起,从胞体上生出后随即分成两支向两个方向延伸,一端是接受的,相当于树突,另一端是传出的,相当于轴突 22、胶质细胞的作用:支持;营养;分隔、绝缘;修复、再生 23、细胞的迁移:室管膜层的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增殖的细胞到了一阶段就迁移到它们将来发挥作用的区域,这一过程叫做细胞迁移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笔记自考资料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笔记自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研究对象与性质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研究并揭示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2、近代的主要研究 1861年,法国医生Broca,发现患失语症病人大脑损伤区域 1870年,Fritsch命名“运动区”17世纪,法国Descartes提出反射概念 3、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基本特点 (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子记录法(把生物细胞活动时伴随的微弱电流放大后输入阴极射线示波器或墨水笔记录器、磁带记录器等,便可把生物电活动记录下来。)(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CT、核磁共振技术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PET技术:脑细胞活动时要消耗一定的葡萄糖,这样,人体内注射经过加速器处理后的能放射正电子的葡萄糖,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三维摄影机描绘,可获得放射性物质在脑内的分布图。 5、冯特的贡献 于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是生理心理学这一学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或诞生的标志。 6、谈谈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关系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心理生理学是它的邻近学科,它们的研究对象基本相同,即都是探讨心脑关系的。但是它们在研究方向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别,生理心理学研究范围比较广,侧重研究生理过程对心理行为的影响,心理生理学研究范围比较窄,侧重于研究心理活动对生理活动的影响;在实验对象上,生理心理学多用动物做研究,很少用人作被试,心理生理学则多用人作被试。 7、神经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关系。

生理心理学知识点及复习材料

第一章行为神经科学的起 裂脑 1.胼胝体是连接大脑两边相应部分的大束神经纤维。 2.癫痫病人一边脑的过度活动,会通过胼胝体传递到大脑的另一半,于是大脑的两边都进行着强烈的活动并彼此刺激,导致泛化的癫痫发作。 3.切断胼胝体的神经外科手术(裂脑手术)可以极大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 4.大脑半球会从对侧身体接受感觉信息,也控制对侧身体的运动。 5.感觉信息交叉表征的一个例外是嗅觉系统。当一个人用左鼻孔嗅一朵花时,只有左半球接收到了这种嗅觉信息。 6.裂脑人人格方面也存在分裂。 研究目标:解释所研究的现象。 采用还原的解释,用简单的术语解释复杂的现象。 如及肌肉细胞膜的变化,特定化学物质的进入、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运动解释特定的肌肉运动。 行为神经学的生物学渊源 1.笛卡尔被称为现代哲学之父,主张世界是一个纯粹的机械实体。要理解世界,只有理解它是怎么运作的。这类反应不需要心理的参与,自动的发生,称这些反应为“反射”。他是二元论者,每个人都有心灵,不受宇宙规律支配的独特的人类属性。他第一个提出人类心灵和其纯粹的物理居所——脑的联系。心灵控制身体的运动,身体通过感官提供环境中的信息给心灵。 2.缪勒:提倡实验技术应用于生理学,而不仅仅是观察。只有实验的方法移走或隔离动物的器官,检验他们对不同化学物质的反应,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尽管所有的神经承载着相同的电冲动,但是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知觉不同的信息。开始了直接对脑进行实验的阶段。 实验性切除:切掉一块脑,观察动物不能够在做什么。布洛卡将实验性切除原则应用于人脑,观察中风导致的脑损伤病人的语言功能,发现布洛卡区。(前额叶制定运动的计划)。 4.赫尔姆霍茨:能量守恒定律,颜色视觉和色盲理论,发明了检眼镜,研究了听觉,音乐。第一个直接试图测量神经传导速度的科学家,大约每秒27米,神经传导的不只是简单的电信息。

自考复习资料—生理心理学 名词解释题汇总

自考复习资料—生理心理名词解释题汇总 1.外抑制:当机体进行某项活动,周围出现异常可怕的声音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怔一下,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种现象就是外抑制。简言之,现时活动以外的新异刺激所引起的抑制过程就是外抑制。 2.调节反射 3.注意机制中的警觉网络 4.非联想学习. 非联想式学习是因为行为变化仅由单一模式的刺激重复呈现而引起,与之相应在脑内引起单一感受系统的兴奋变化。 5.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大都是分子量较小 的简单分子,包括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肽类等30多种物质。 6.皮电反应 7.颈紧张反射向一侧扭转头部造成另一侧颈肌紧张时,可以发现颈肌紧张侧上下肢屈曲,而对侧(头面转向侧)上、下肢仍处于强直状态。这种现象就是~~。 8.晶态智力是人们知识和经验的结晶产物,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而毕生发展的智力,其脑结构基础是言语功能区和概念形成与存贮的大脑结构。 9.液态智力是指空间关系和形象思维在视、听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智力。它制约于各种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和边缘系统的解剖生

理特点 10.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框架,并对神经元发挥组织营养的功能,不直接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 11.顺行性遗忘病人智能正常,也没有知觉障碍,最突出的问题是难以形成新的长时记忆。对他来说,每天的每件事都与过去无关。海马和内侧颞叶损伤形成顺行性遗忘症 12.辐辏运动辐辏运动: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辐辏运动。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 13.朝向反射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14.双耳分听实验:双耳分听实验考查言语听觉功能的两半球不对称性,通过立体声耳机将成对的声音刺激(但内容不同)送至双耳,这样连续给予声音刺激,每次同时到达两侧半球的声音刺激内容不同。最后,请被试说出听到的声音内容,结果表明,言语性刺激的听觉能力以左侧半球(右耳)为优势居多,有侧半球(左耳)对音乐性刺激的分辨能力为优势者居多。证明了人脑言语功能中两半球的不对称性。 15.最后共同公路 16.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受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包括视觉失认症、听觉失认

自考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概念 【识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领会】 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二、心理学的分支 【领会】 心理学理论领域: 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心理测量学 5.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领会】 1.观察法-客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测验法-要求适应群体 3.实验法-条件限制 4.调查法-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 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整和控制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的概念 【识记】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 【领会】

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 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注意集中在对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的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 3.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心理紧张性也很低,因此,它才不断变化,不会停留在一个问题上。 4.睡眠状态-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可以讲,这个时候,注意已经基本停止了活动,只有受到很强的刺激,才会引起注意,转入有意识的状态。 二、生物节律 【识记】 生物节律 指生物的周期性变化。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日节律 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人的日周期实际是25小时。 【领会】 生物节律与睡眠 睡与醒是受内部节律调节的,如果不顾生物钟,而是在非正常时间睡眠,最常出现的情况是睡眠质量受损,如飞行时差。 三、睡眠与失眠 【领会】 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过渡期-α波、第二阶段-轻睡期-θ波、第三、四阶段-沉睡期-δ波、REM阶段-快速眼动睡眠

自考《生理心理学》必背知识(2)

2011年10月自考《生理心理学》必背知识8 第八章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1.渴中枢——下丘脑前外测区。饥——下丘脑外侧区,饱中枢——旁室核和围穹窿区。性反射的初级中枢——脊髓腰段,雄性动物性行为中枢——性两形核,雌性动物性行为中枢——下丘脑的腹内侧核,两性动物的性行为还受更高级的脑中枢调节,颞叶皮层在性对象的识别和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颞叶损伤的人或动物均表现出严重的性功能异常。 2.情绪性攻击行为——动物种属内个体间为了争夺食物、领地或性对象而引起的攻击行为。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带有情绪色彩,所以有时称之为情绪性攻击行为。①母性攻击行为——与保护自身的生存无关,这是一种保存和延续种族的本能行为。哺乳期的动物为保护幼仔不受外来者的侵害,以猛烈地攻击驱逐外来者。②杀幼行为——是将幼仔杀死的行为。杀幼行为也是对种族延续有利的行为,雄性动物只有杀掉哺乳中的幼仔,才能使雌性动物较早地摆脱哺乳期而重新受孕。雌性动物的杀幼行为可能与幼仔多、过于拥挤或哺乳能力所不及引起的。母动物总是选择最弱小仔动物除掉以保证有强壮的后代延续种族。 3.根据杏仁核群的生理功能核系统发生等级,可将其分成两组结构:皮层内侧核和杏仁基外侧核。 4.下丘脑——防御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①对于情绪性攻击行为,基外杏仁核发生兴奋性调节作用,隔区产生抑制性调节作用;②对于捕食攻击行为,皮层内侧杏仁核实现着抑制性调节作用。 5.人类睡眠的种类及特点: 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1)在慢波睡眠中,脑电活动以慢波为主,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平行,从入睡期至深睡期,脑电活动逐渐变慢并伴随着逐渐加深的行为变化,表现为肌张力逐渐减弱,呼吸节律和心率逐渐变慢。 (2)在异相睡眠中,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离,脑电活动类似慢波睡眠的入睡期,以肌张力为代表的行为变化却比深睡期还深,肌张力完全丧失,还伴有快速眼动现象和桥脑-膝状体-枕叶PGO波周期性高幅放电等特殊变化。异相睡眠又常称为快速眼动睡眠。这种类型的睡眠与做梦的关系比慢波睡眠更为密切。 (3)慢波睡眠分为四个发展时期:①睡眠一期(入睡期),开始进入睡眠状态,清醒安静状态下的脑电活动(以8-13次/秒的α节律为主)。②睡眠二期(浅睡期),脑电活动更不规

自考复习资料—生理心理学 填空题汇总

自考复习资料—生理心理学填空题汇总 1.在选择注意过程中,对干扰项发挥抑制作用的重要核团是__丘脑网状______核。 2.视网膜中央凹附近视敏度___高___,视感受单位___小_____。 3.在脑损伤病人和正常人中应用___双重分离技术_____和____双重任务法____实验方案能证明记忆系统是多样性的。 4.下丘脑是___神经内分泌_____和____内脏功能____功能的调节中枢。 5.视觉信息提取功能柱理论,目前答题有两种理论,即特征提取功能柱和____空间频率____功能柱。 6.大脑两半球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____左____侧半球语言功能和抽象思维能力优于_____右___侧半球。 7.脑的能源代谢物99%来自于__葡萄糖______。 8.视皮层神经元有3种不同形式的感受野,分别是___简单型_____、_复杂型_______和_超复杂型_______。 9.丘脑网状核在非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转换中起着闸门作用,___中脑网状结构_____的兴奋使丘脑网状核抑制,是非随意注意的基础。____额叶-内侧丘脑____的兴奋引起丘脑网状核兴奋,是随意注意的基础。 10.___视交叉上_____核是睡眠与觉醒周期的生物钟。 11.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髓质是由神经元的___轴突_____组成。 12.视觉信息特征提取理论中,目前大体有两种功能柱理论,即___特征提取功能柱_____理论和___空间频率柱_____理论。

13.人类在异相睡眠中眼球快速运动约每分钟____60____次左右,与之相应眼电现象显著加强,在脑桥等处可记录到周期性高幅放电现象,称之为__PGO_____波。 14.___超柱_____仅实现同一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知觉;_多模式感知细胞_______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知觉。 15.研究睡眠机制时,所建立的猫孤立头标本是在__脊髓与延脑______之间横断,此后猫保持__正常的觉醒与睡眠______状态。 16.视觉失认症包括统觉性失认症、联想性失认症、___颜色_____失认症和___面孔_____失认症。 17.对于睡眠与觉醒周期的生物钟研究发现,下丘脑的___视交叉上_____核在睡眠与觉醒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8.对情绪心理学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经典实验有:假怒实验、怒叫反应和___自我刺激实验_____。 19.外周神经系统是由( 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髓神经组成。 20.丘脑是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皮层下重要整合中枢。 21.记忆的双重分离现象能最可靠的证明(存贮)信息过程和(提取)信息过程是两个不同的记忆功能系统。 22.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系统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 23.在情绪的边缘系统研究中,两位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帕帕兹)和(麦克莱恩)。

生理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生理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生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经验背后生理机制的学科,它探 索了大脑和神经系统如何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本文 将对生理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探讨。 一、神经元与神经网络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 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形成的神经网络是人 类思维和情感产生的基础。 二、大脑结构与功能 大脑是掌控人体各种活动的中枢,它由脑干、小脑、中脑、间脑、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等部分组成。不同大脑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如 感知、运动、记忆和情感等。大脑皮层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中心,其 功能和结构高度复杂,包括了感官皮层、运动皮层、前额叶和颞叶等。 三、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接收和转化过程,而知觉则是根据感觉信 息构建起来的主观体验。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信息经过传递和处理后形成感知,感知的结果会受到许多因素的 影响,如注意力、情绪和经验等。 四、学习与记忆

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将学习到的信息储存和提取的能力。学习和记忆涉及到大脑中多个区域的协同作用,包括海马体、额叶和皮层等。记忆可以分为工作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它们在大脑中的存储和传递方式也有所不同。 五、情绪与情感 情绪是人类对特定刺激的内心体验,而情感则是对情绪的主观评价和反应。情绪与情感在大脑中的产生和调控涉及到多个神经途径和神经递质的参与,如多巴胺、血清素和内啡肽等。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认知、决策、社交和生理状态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六、意识与睡眠 意识是人类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知觉和认知,它涉及到大脑多个区域的协同作用。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生理状态,它对身体和大脑的恢复和调节至关重要。睡眠和意识在大脑中的产生和调控与多种神经递质和神经途径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生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经验背后生理机制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大脑、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现象,对于提升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山东自考生理心理学笔记.

导论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脑形态学是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学、神经组织化学、神经细胞学和超显微结构学的统称。 一、神经解剖学知识(重点掌握(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称之为植物神经。 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在脊髓中正 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新皮层。 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 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具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 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对机体的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被大脑两半球所遮盖,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大部分组成。 丘脑是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整合中枢。它将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功能。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底丘脑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调节肌张力,使运动功能得以正常进行。 中脑、桥脑和延脑统称脑干,它的腹侧由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传递神经信息。其中最大的一束是下行纤维-皮质脊髓束,又称锥体束。它主要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脑干的背侧面上下排列着12对脑神经核。中脑的背侧有4个凸出,称四叠体,由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组成,分别对视、听信息进行加工。脑干的背腹之间称被盖,由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和散在纤维中的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神经细胞组成,即脑干网状结构,其上下行纤维弥散性投射,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 小脑位于桥脑与延脑的背侧,其结构与大脑相似,外层是灰质,内层是白质,在白质的深部也有4对核,称之为中央核。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的紧张度,以便维持姿势和平衡,顺利完成随意运动。 二、神经细胞的基本知识

生理心理学原理

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3.《心理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大脑四个语言中枢:1视觉性语言中枢2听觉性3书写性4运动性。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他是组成整个神经系统的最大基本单位。由突体和突起组成。 4.、《注意》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

5、《感觉》一般地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特征:1.整体性。2.选择性。 ④知觉的理解性⑤知觉的恒常性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歪曲的知觉(对于物的的) 1.视错觉2.形重错觉3.运动错觉4.时间错觉5.方位错觉(对于人的)1首因效应2近因3光环4刻板(效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特征:1.整体性。2.选择性。④知觉的理解性⑤知觉的恒常性 6.、《记忆》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知识巩固的方式:(一)实际策略——科学识记1.目的明确2.积极思考3.感官并用.4.动手操作5.内容适量.6过度学习二:(保持策略——科学复习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结合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3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结合4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5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