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笔记 第五章 第六章个性心理

第五章个性心理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也叫人格,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二、个性的特征:(一)个性的整体性(二)个性的独特性人心不同,犹如其面

(三)个性的稳定性(四)个性的社会性

三、个性的结构

1、个性的动力结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的动力结构,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需要是个性积极的源泉。信念、世界观居最高层次。

2、个性特征结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个性的自我调节结构: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第二节个性的动力结构

一、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

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二)需要的种类

1、根据需要起源,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2、按需要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人的需要分为自下而上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

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的,只有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有高一级需要的产生和发展

(3)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具有更高的价值

(4)各级需要层次的产生与个体发育密切相关

二、动机

(一)定义: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三)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四)动机的种类

1、根据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可以将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

2、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可以将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4、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5、社会性动机包括成就动机、工作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三、兴趣

(一)定义: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二)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四、青少年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发展

1、学习动机的发展

(1)由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占支配地位,向远大的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占支配地位过渡(2)由不很自觉和稳定的学习动机,向自觉和稳定的学习动机转变

2、学习兴趣的发展

(1)兴趣更加广泛;(2)兴趣更加分化,更具选择性;

(3)兴趣更加深刻;(4)兴趣更加自觉和稳定

五、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亲和内驱力、自我价值感内驱力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

1、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2)作业越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作业越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越高

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3、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奖励比惩罚更能激发学习动机

4、适当开展竞赛

(二)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

2、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

3、培养学习兴趣

4、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

(三)帮助学生形成对学习成败的正确归因

六、信念:是个体对所获得的知识的真实性坚信并力求加以实现的个性倾向性

七、理想:是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八、世界观:指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形成的观点体系,是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第三节个性的自我调节结构

一、个性的自我调节结构一一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主体的我(1)和客体的我(me)

2、自我意识的结构

(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自我认识,属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一个人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图式、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自我体验,属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它包括自尊、自信、自卑、内疚、自豪感、成功感、自我效能感等。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

自我调节属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它包括自制、自主、自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节中最主要的方面

(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3、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1)对个体所处环境的选择作用(2)对个体生理特点的发挥和矫正作用

二、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

(一)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认知成分)

1、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的内涵及其关系

2、自我概念的组成

■现实自我“我是怎样一个人”

■理想自我“我想成为怎样一个人”

■镜中自我“别人是怎样看我的”

3、自我评价的途径

(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己(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3)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 (4)通过自己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己

4、 自我概念的矛盾与统一

五种统一类型:(1)积极型(2)现实型(3)庸碌型(4)虚假型(5)萎缩型

5、 自我概念的功效:(1)行为导向 (2)行为动力

(3)信息加工

(二) 自尊感(情感成分)

1、 自尊感(self-esteem )是一种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己有价值感,有重要感的体验。 它包含两种成分:一是自己尊重自己的情感体验,即自尊心;二是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情感体验,即尊重感。

2、 自尊感与自卑感一一自我接纳与自我排斥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的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态度

自我排斥,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的特征所持的一种消极态度

3、 自尊感的功效

1. 自尊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自尊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对个体行为的动力作用上

其次,对于个体行为具有有效的监控作用

第三,对个体行为具有矫正作用 (三) 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意志成分)

1、 自我控制表现为两个方面:发动作用、制止作用

2、 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的教育,是自我调节的最高级的形式。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一)

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特点 1.评价的独立性2.评价的概括性3.评价的适当性4.评价的广泛性5.评价的稳定性

(二) 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1.自我体验的丰富性2.自我体验的深刻性3.自尊感突出 (三) 青少年自我调节的特点:1.由被动性自我控制向主动性自我控制发展 2.由自我控制向自我教育发展

第六章 个性心理 (下)

第一节气质

五、 如何正确看待气质类型

(一) 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二) 气质本身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一、 什么是气质

(一) 气质:是指一个人先天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速度、 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二) 气质的特征:1、天赋性 2、稳定性 3、可塑性

二、 气质学说:(一)气质的体液 (二)气质的体型说 (三)气质的激素说:

三、高级神经活动与气质: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基本特性:强度、均衡性、灵活性

四、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1.胆汁质型(性情暴躁、动作迅猛)

2. 多血质(活泼型)(性情活跃,

3. 粘液质(稳重性)(性情沉静,

4. 抑郁质(抑制型)(性情脆弱,

四、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小结

1.胆汁质:

2. 多血质:

3. 粘液质:

4. 抑郁质: 动作灵敏) 动作迟缓) 动作迟钝) 精力旺盛、 反应敏捷、 容易兴奋 活泼好动 踏实自制 对事敏感 难以抑制、 情绪外显、 不易约束 兴趣易转 反应迟缓 容易疲劳

(三)气质对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是职业选择的一个依据。

六、气质研究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

(二)发扬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针对学生气质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四)正确剖析各种气质类型的优缺点,加强自我修养。

第二节性格

一、什么是性格

(一)性格(Character):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

对性格的理解:第一,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中。

第二,性格是一种比较稳定但又可变的心理特征。

第三,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二)性格特征

二、性格和气质的关系

(一)区别:

第一,从起源看:

气质是先天的,主要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

性格是后天的,是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二,有无好坏之分:

气质指人的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所以无好坏善恶之分;

性格主要指人的行为的内容,表现的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因此,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第三,从可塑性看:气质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

(二)联系:

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第一,气质影响性格的情绪特性和表现速度。

第二,气质还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时的难易程度。

另一方面,性格影响气质。性格可以掩盖甚至改变气质的某些特性。

三、性格的类型

1.内向与外向型说(荣格)内倾型、外倾型

2.社会价值类型说(斯普兰格)

3.特质论:

特质:指个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映的一种内在倾向。

(1)阿尔波特的特质论: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2)卡特尔的特质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

四、性格的形成

(一)生理因素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二)家庭因素对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1.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扮演的角色

2.出生顺序

3.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态度

4.家庭结构。

5.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

(三)社会环境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学校教育:1.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地位2.师生关系及教师的表率作用

(四)社会实践的作用

(五)自我教育和修养是良好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几种有效培养性格的途径

(一)榜样的力量(二)民主的教育方式(三)班级集体的力量(四)“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三节能力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才能一一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

二、能力的种类

根据能力的适应范围: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

根据能力的功能: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根据创造性的程度: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能力的结构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二)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三)吉尔福特的能力三维结构理论(四)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五)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1.语言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音乐智力

4.空间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我内省智力

四、能力的差异

(一)能力构成要素的差异(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1.智力超常2.智力落后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1.人才早熟2 .中年成才3 .大器晚成

五I、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一)能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二)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是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或自然前提(先天)

2.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后天)(1)家庭因素(2)学校教育(3)社会实践

3.非智力因素与能力的发展。(主观)(1)影响能力的表现(2)弥补能力的某些弱点

个性心理-普通心理学笔记

个性心理-普通心理学笔记 一、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 1.需要概述 1)概念 ●缺乏 ●不平衡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求知需要 ●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最高层次的需要 3)分类 ●缺失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成长需要 ●求知需要 ●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4)区分 ●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 ●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 2.动机概述 1)概念及产生条件 ●概念

●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 驱力 ●条件 ●内在的需要 ●外在的诱因 3.兴趣概述 1)兴趣及其种类 ●概念 ●认识倾向 ●积极的情绪体验 ●推动作用 ●种类 ●直接兴趣 ●不需要意志力 ●无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的 ●间接兴趣 ●需要意志力 ●有意注意 ●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引起的 二、第二节能力 1.能力及其类型 1)概念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为才能 ●才能的高度发展是天才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联系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从一个人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和质量上可以看出个人的能力高低 ●区别 ●概括水平不同 ●知识

●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技能 ●活动方式的概括 ●能力 ●某种活动是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 ●发展限度不同 ●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度 ●发展不同步 ●数量 ●“高分低能” ●速度 ●知识>技能>能力 3)能力的分类 ●活动范围的大小来分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创造性程度 ●模仿能力 ●创造能力 ●能力的功能不同 ●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 2.智力结构理论 1)智力也称智能 ●观察力 ●记忆力 ●注意力 ●想象力 ●思维力 核心 ●创造力 最高表现

心理学笔记 第五章 第六章个性心理

第五章个性心理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也叫人格,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二、个性的特征:(一)个性的整体性(二)个性的独特性人心不同,犹如其面 (三)个性的稳定性(四)个性的社会性 三、个性的结构 1、个性的动力结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的动力结构,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需要是个性积极的源泉。信念、世界观居最高层次。 2、个性特征结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个性的自我调节结构: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第二节个性的动力结构 一、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 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二)需要的种类 1、根据需要起源,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2、按需要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人的需要分为自下而上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 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的,只有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有高一级需要的产生和发展 (3)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具有更高的价值 (4)各级需要层次的产生与个体发育密切相关 二、动机 (一)定义: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三)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四)动机的种类 1、根据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可以将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 2、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可以将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4、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5、社会性动机包括成就动机、工作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三、兴趣 (一)定义: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二)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四、青少年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发展

心理学课堂笔记

心 理 学 课 堂 笔 记 09 数 二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远古的灵魂说) 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①心理学活动内容量很大,无法穷尽; ②心理学内容千变万化,情随事迁,因人而异带有相当大的情景性、主观性, 难以总结概括 所以舍弃心理活动内容而研究心理形式。 三、心理学的内容及基本结构 (1)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认识过程】(知)――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情) 【意志过程】(意) (2)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四、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①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 ②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③个性心理在心理过程中表现; ④个性心理一旦形成,又影响和制约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 (3)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二、任务 (一)心理学的理论任务(见P9) (二)心理学的应用任务 (见P10)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目予以研究,揭示其规律性,不加入任何主观臆想的成分。 (二)系统性原则(分析与综合的原则) 全面理清逻辑关系 (三)教育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有目的计划对人的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与记录从而得出结论,并对结论分析最终得出规律性结论。 分类时间(长期与定期)地点(自然与人为)内容(全面与重点)参

心理学精品笔记(专升本)

心理学精品笔记(专升本) 新乡学院朱方伟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 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认识过程是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组成;个性心理特征有能力,气质,性格组成。 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的过程,是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意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人在是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关系: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但它们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1)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对事物的情感体验,以及积极改造的意志行动,人的性格、能力、信念、世界观是不可能实现的。 (2)个性心理影响心理过程。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表现,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色彩。 事实上,既没有不带个性特征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心理的个性特征。 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 1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认识心理本质揭示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 ⑴研究心理和脑的关系;⑵研究心理现象和客观现实的关系;⑶揭示心理过程的 基本规律;⑷揭示个性心理的特点和形成规律;⑸探讨心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6 探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14.理论意义: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证;⑵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 心主义思想;⑶有助于临近学科的发展。

实践意义:⑴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⑵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⑶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⑷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19.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 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了(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76年,英国心理学家培因创建第一门心理学杂志《心理》。 人的心理的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是桑代克。 西方最早的心理专注是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被称为第三势力的心理学学派是人本主义学派。 23.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研究意识经验,强调内省法,感觉 意志激情三元素,情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詹姆士和杜威(研究意识,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1.否认意识,主张行为 2.反对内省法,主张实验法强调正常行为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考夫卡和韦特(反对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为整体)。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异常行为,强调无意识现象)。 认知学派代表人士皮亚杰和奈赛尔(注重儿童思维发展,分析智力结构,新研究法) 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重视人格,人的本性是善良的)。24.心理学研究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 则。 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研究任何心理现象都要必须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加以考察。 系统性原则:在对心理现象研究时,必须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各种心理现象放在整体的,动态的和相互联系的系统中进行分析。 发展性原则:我们必须把心理现象看做时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用变化的观点去认识人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个性心理

心理学个性心理 人是一个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学角度上的“个性心理”所决定的。个性心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人格特质、认知方式、情感体验、动机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独特个性。 人格特质是心理学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特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格特质可以分为多个维度,如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等。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情感体验和应对压力的方式。 认知方式也是个性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偏好和习惯。有些人倾向于分析细节,而有些人则更注重整体把握。这种认知方式的差异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方式、决策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体验和动机也是个性心理的重要因素。情感体验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感受和反应,而动机则是指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动力。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行为表现和反应,同时也与他们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价值观也是心理学个性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看法,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态度。 心理学个性心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人格特质、认知方式、情感体验、动机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独特个性,并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反应。了解个性心理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个性心理学自学考试是为了培养专业的个性心理学家而设立的。考试涵盖了个性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格理论、人格测评、人格形成与发展、人格障碍与治疗等。通过本考试,考生可以全面了解个性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人格研究的基本技能,为从事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的结构、类型、发展阶段、形成因素、影响因素等。 人格测评:包括自陈量表、投射测验、行为评定等测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人格测评和结果解释。

心理学-课堂笔记

《心理学》书本知识整理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形式以及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心理学一般为了方便,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它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a.认识过程简称“知”,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b.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伴随的情绪和情感,通称为情感过程,简称“情”。c.面对困难,人们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去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简称为“意”。 (2)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a.个性倾向性表现为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b.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普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师密切联系的。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带着个性的色彩。 2、心理现象不仅人有,动物也有;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4、心理内容:人的心理(意识)包括 个体社会化过程 心理过程 1、心理的实质是: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人的心理则是人 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2、(1)人的心理、意识是与动物反映形式根本不同的最高级的反映形式。(2)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个性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一、个性心理的意思 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个独特的思想过程,从中演变出个人不同的处事风格,进而成为个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只有在经过了一般的心理过程后,才会有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至定性。以致生活处事和思维有所差距,这就是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和心理活动都看作是个性的表现,向和个人特征的综合。二、个性心理内容: 个性心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性倾向性,一是个性特征。前者包括:需要、兴趣、信念….后者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一)个性倾向性与个性特征 个性倾向性: 需要、兴趣、信念….每个人对生活都有个人倾向,不同的需要、兴趣、信念… 由于个人的性格不同,所以需求也不尽相同,进而导致了生活社会的丰富多彩。由于个性的倾向需要的差异、生理的差异、精神的需求不同、、、由于需要不一样,所以带来的就是生活的不同和个性的不同。个性倾向性中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因此,了解个性倾向性的各成分很重要. 个性特征: 能力: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后,就有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本事,这就是能力。 气质:气质是个性的本质。 性格:是个性的外显表现,是显露的气质的外形,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外界现实的基本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人的个性心理就是这两部分的总和;人的个性是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最终形成了具有自我独特的个性。 (二)发生、发展及形成 发生:每个人几乎全都相似,刚出生并没有什么个性可言。 发展:随着身体的成长,越来越多的接触,知到的信息不断的增加,慢慢的个性就一点点的形成了,所以个性是后天形成的。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处在不同的环境下就能发展出不同的个性。 形成:由于后天通过环境中的学习、、、人的需要、兴趣、爱好、、、逐渐潜移默化、培育形成的。人的能力、品质、性格同样是后天培育形成的。 (三)如何培养个性 个性,是人执行一种行为的理念常态化,经常性的使用这种理念处理同类、同样的事情。自我个性,是基于自我本身的个性。个性,往往是相对表现出来,是相对其他人来识别你的行为理念或行为处理效果差异性。而培养个性,其实也是强化这种行为的理念,即经常性使用这种行为理念方案来处理事情。人处理事情,本身最终受到精神上控制、决定。决定(用这样的行为理念)这样做,而达到一种自己期待的效果,而达到效果会产生快感。所以想培养个性,首先你选择的个性(行为处理理念),是你喜欢(喜欢本身就是接触到,或是使用这个行为理念,会给你精神上带来快感,所以形成心理喜欢的心态~)即兴趣可以增强个性(增强使用这种行为理念)。 人做什么,都是一个目的效果,广义上是追求快感和平掉痛感~而形成快感,是由自我识别到他人或是自己认可的使用行为理念,来处理某事的效果,是良好,就会形成快感,反之就会形成痛感。即认可(使用行为理念及实际行为形成的效果

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 1.普通(或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 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心理两个方面。 3.通常把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即知、情、 意)统称为心理过程。 4.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都是人脑队客观事物的反映, 统称为认识过程或认识活动。 5.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倾向性;二 是个性心理特征。 6.人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与动机、兴趣与爱好、理想与信念、价 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等等。这是人的个性的动力结构系统。 7.能力、气质、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8.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 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系统从事心理物理学的实验而开始的。冯特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之父。9.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A.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认为人的经验可以分为各种元素,并把人的经验具体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B.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

目的。 C.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S ——R)行为模型,强调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 环境影响产生的。 D.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他们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 E.精神分析学派:佛洛伊德强调心理学主要研究无意识现象。 F.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这是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之后的心理学第三势力。 G.认知心理学:奈赛尔采用信息加工观点,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 10.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 果性原则。 第二章 1.科学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2.人的神经系统分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3.大脑两半球,是脑的高级部位,是人的思维、意识及智慧活动的 器官。 4.大部分成人的语言功能(包括言语、阅读、书写、数字运算和推 理等)主要在左半脑执行;而各种视觉空间、情绪、音乐、艺术和非语言刺激的加工,主要在右半球。 5.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基本单位。

心理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意识与无意识三大类。 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你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同属于人的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体验或感受。 意志过程是指由认知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人有意识的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三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意识和无意识(相互的区别) 意识就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是我们保持生活正常的心理部分,还包括我们从睡眠中醒来时对梦境内容的意识。无意识活动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的机制、揭示心里的本性。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兴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及个案研究法五种研究方法。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实验法可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测量法是指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所关联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调查法可采用两种不同形式进行,一种方法是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另一种是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 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活动样品分析法) 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称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讲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诞生了。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纳金斯发展了行为主义,被称为新行为主义。广泛应用于工厂、学校和医院,在行为矫正以及教学设计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精神分析学说是弗洛伊德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的。 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由于结构和机能不同,可以将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第三章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感觉是一切较

《心理学》经典笔记(超完整)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 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

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1)什么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 2、注意的种类: 种类目的性意志努力产生的条件或说规律 无意注意无不需要主客观条件 有意注意有需要目的、兴趣、组织和意志力 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熟练和系统化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人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的特性。(3)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和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4)注意转移: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记忆 (一)记忆及其类型 1、什么是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组成。相当于认知心理学的编码、存储、提取。 3、记忆的主要类型 (1)记忆对象分类 ①形象记忆;②逻辑记忆;③情绪记忆;④动作记忆。 (2)记忆阶段分类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含心理过程和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想) 感情过程(情绪、感情)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偏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色(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一般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意理学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丈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察看法 (二、)测试法 (三、)实验法 (四、)检查法 四、心理学的前生此生 今天心理学的两大热门: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害影响与之相应的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易脑的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的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剪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材会产生心理。 2、人的心理活动的全部内容都能够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照。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此中社会生活对人的心剪发展有更加重要的影响。(三)、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拥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响拥有主观性 2、心理反响拥有能动性 3、心理反响既受自然规律限制,又遇到道德规范限制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经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实作用于大脑,致使相应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2、实践查验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作业: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 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集体和社会意理。 (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品。 2、用事实说明心理是脑的机能。 答案:( 1)人的心理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的, 走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的心理。(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应,不一样的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一样的反应。3、如何理解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应。 答案:人的心理根源于客观现实,主假如社会现实。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人的心理就其反 映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就其反应形式如感知、思想、情绪、意志来说倒是主观的,是对客观的主观映象。 4、实验法的优弊端各有哪些 答案:(1)长处:借助特意的实验设施,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状况下进行的。这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 联系,并能够进行频频的考证。( 2)弊端: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形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 5、名词解说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含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品。也研 究集体和社会意理。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个体身上常常表现出来的实质的、稳固的心理特色,它主要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此中以性格为 核心。 一般心理学: 察看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和早先设置的情境中对行为进行察看,记录后剖析以及获取心理活动变化和发

新编心理学_重点笔记

新编心理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①(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 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个性 ②(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5。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至此,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1.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科学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实质也是科学的心理观。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 4。反射就是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5.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6.反射分作:无条件反射(狗看见食物流口水、眨眼、膝跳、呕吐等)和条件反射(狗听到主人脚步声流口水后天活动中)、操作性条件反射 最早研究的是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刺激(P21) 7。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独有的。 “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第三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的动力性。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3、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1)、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2)、先有心理过程,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心理特征。 (3)、个性心理形成后,对心理过程有制约作用。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动物在本能行为的基础上对这些信号刺激建立起暂时联系,形成条件反射。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没有心理现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有心理现象。 2、动物心理的发展历程; (1)、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 (2)、知觉阶段。 (3)、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 3、人类个体发展史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 4、心理是同脑密切联系着的。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实践不仅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基础,而且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 2、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能动: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改造客观事实) 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判断:大脑产生思想就象胆囊分泌胆汁一样。(×)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孕育和诞生 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历史,有一个很短达到发展历程。 一、理学的由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达到思想。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心理学的分支:(简单了解) 第四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作用 一、学科性质: 1、是一门基础学科。 2、是一门边缘学科。 二、心理学的作用 第五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与脑 第一节神经系统 一、基本单位 1、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

心理学章节归纳总结

心理学章节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概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个性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特征是性格,最为稳定的特征的是气质 心理学源于哲学 1866年。布罗卡发现了位于额叶的“言语运动中心”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顿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则强调对人的异常行为进行研究,特别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 第二章:【心里的实质】 心里的概念: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现象作为脑的机能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它以脑的神经活动为物质基础 反射的概念: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础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三个基本特征:强度平衡和灵活性 神经生理实验证明,大脑皮层可分为三大区域,即:感觉区运动区联络区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属于条件反射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通常在微弱的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提高,在强烈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 感觉对比的概念: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相互影响的表现 联觉: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蓝,青,绿产生寒冷的感觉。 军事上的伪装,混淆对象与背景的差异,主要利用知觉的选择性这一特性的规律 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字置于明处还是昏暗处,人们都会吧它的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为恒常性 错觉的概念: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产生不正确的知觉 第四章:【注意】 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的对象,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对象和范围。 即使集中注意,感觉的清晰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间接兴趣则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 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是维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 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要】: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人的主观原因:需要和兴趣

自考个性心理学知识点2

名词解释 第一章—第五章 1、个性倾向性 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是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其中包 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不同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 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成分,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心理过程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保证着人和客观现实的联系。包括认知、情感、意 志等心理活动。 4、心理状态 指在当前一刻相对稳定的心理背景,他是受机体内外刺激的影响,在大脑皮层中进 行的兴奋和抑制活动的独特的暂时状态,它影响着人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5、自我调节系统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它在心理结构上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6、本我 是个性结构的基本因素,是最原始的,雨与生俱来的非理性因素,是一些本能、欲望,如饥、渴、性等,其中以性本能为主。 7、建构 既包含对事物进行整理分类,记下行为过程的意思,也有解释世界,预测事件的意思。 8、动机 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9、定势 是未被意识到的对一定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借助这种活动可以满足某种需要。 10、诱因 激发和促进活动的外部刺激或情景都称之为诱因。诱因有明显的激发行动的作用。11、外加动机 是指推动行动的动机是外力诱发出来的。 12、内在动机 是指人的行动出自于人本身的自我激发,由于做某种事能引起兴趣,令人愉快,做这 种事情无须外力推动它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

13、成就需要 是指个人要积极活动并追求完美的自认为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工作的一种心理历程。14、挫折 指一个人在要达到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妨碍或干扰,当目标不能实现时 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15、心理冲突 个体常常面对几种同样向往的情况,也可能面对同样厌弃的情况,它要求个体必须在其中作出一种选择。 16、兴趣 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 17、直接兴趣 是对活动本身发送的兴趣。 18、间接兴趣 由活动后果的意思引起的兴趣。 第六章—第十章 1、理想 是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 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 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 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 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 也称爱和归属的需 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 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 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 “生物钟” 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 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 1.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里也研究动物心理,以人为主。 2.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边缘、交叉)学科。 3.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共性): 注意不是心理过程,是伴随心理过程的心理状态 A.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B.情绪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克服困难 (2)个性心理(个性) A.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基础)、动机、兴趣 B.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智力)、性格(后天,有好坏)、气质(先天,没有好坏) 4.心里是脑的机能,脑是心里的器官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1)额叶:组织活动 (2)顶叶:感受温度 (3)枕叶:视觉中枢 (4)颞叶:听觉中枢 (5)左脑理性:抽象脑,学术脑 (6)右脑感性:艺术脑、创造脑 (7)延髓(枕叶往下连接脖子的地方)“生命中枢”。 (8)反射的分类★ A.无条件反射:无意识的本能行为:迎风流泪、含梅流涎 B.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望梅生津 第二信号系统:词语、符号、观念:望梅止渴 (9)正诱导:加强兴奋负诱导:加强抑制 5.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心理具有客观性、主观性、能动性 6.1879(一把气球)德国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的诞生, 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7.西方心理学七大流派 (1)构造主意(德): 冯特、铁钦纳:人的经验由感觉、意向、经验构成 研究对象:意识结构 方法:实验内省法 (2)机能主意(美): 詹姆士:意识流 研究对象:意识功能 (3)行为主义(美):第一势力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研究对象:行为 方法:实验法 (4)格式塔(整体完形)(德) 苛勒:心理是一个整体,整体并不是各个部分的总和 研究对象:意识整体 (5)精神分析:第二势力 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释梦、联想、回溯

《心理学》复习资料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选择题、辨析题) 4.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容易改变)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不容易改变)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5、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历史相当短,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6、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整合和传送信息。 7、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突触(选择题) 8、(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2)骨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椎管内,由许多神经元聚集成的柱状构造,包括灰质和白质两种神经纤维。 (3)骨髓的两种功能:反射中枢、提供躯体与脑部之间神经双向传导的道路9、第一信号系统指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如声音、颜色、气味等。由这种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属于第一信号系统。(望梅止渴) 10、第二信号系统指由语言中的词汇组成的刺激物。它是具体信号的信号,是一种抽象和概况化的信号,它可以代替第一信号起作用。(弹梅生精)

1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 注意的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12、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3、客观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新异性○3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 14、人的主观状态:○1需要和兴趣○2情绪和知识经验 15、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6、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对活动目的任务的了解;(2)掌握相关知识技能;(3)激发兴趣 (4)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5)排除干扰,创设良好的活动条件 17、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又无需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 18、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1)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集中于某一件事物所持续的时间。注意的起伏也属于注意的稳定。(辨析题)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