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管控流程

制程管控流程

1. 简介

制程管控是一种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管理方法。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制程管控流程,以帮助企业实现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

2. 目标

制程管控的目标是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缺陷和浪费,并提高客户满意度。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 控制产品缺陷率

- 减少生产成本和废品

- 提高产品交付准时率

- 改进生产过程和工艺

3. 流程步骤

制程管控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1:明确目标和要求

确定制程管控的目标和要求,包括产品质量指标、生产效率和

其他关键绩效指标。

- 步骤2:制定管理计划

制定制程管控的计划,包括确定关键过程和参数,建立数据收

集和分析方法,以及制定纠正措施和改进策略。

- 步骤3:数据收集和分析

收集和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如生产速度、温度、湿度等。利用统计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 步骤4:制定控制措施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调整关键参数、改进工艺和操作指导等,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步骤5:实施和监控

实施制定的控制措施,并监控其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以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 步骤6:评估和持续改进

定期评估制程管控的效果和绩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4. 建议

在实施制程管控流程时,建议企业遵循以下原则:

-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造假和误导。

- 使用合适的统计工具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促进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合作和共享。

-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优化制程管控流程,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 不断研究和创新,积极探索和采纳先进的制程管控理念和方法。

制程管控流程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制程管控,并持续改进和优化制程管控流程,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用户满意度。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 制程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是用来描述制程质量控制的步骤和流程的图表,通过该流程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制程质量控制的整体流程和各个环节的关联关系。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制定质量控制策略:确定制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和策略,包括制定合理的质量指标和控制标准。 2.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质量控制的时间节点、控制方法和控制点等。 3. 进行质量检测: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根据质量控制计划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原材料的检测、生产过程的检测和最终产品的检测等。 4. 分析质量数据:对质量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了解产品质量的状况和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 5. 采取纠正措施:根据质量数据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包括调整生产参数、改进工艺流程和培训操作人员等。 6. 持续改进:根据质量控制的效果和反馈,进行持续改进,优化质量控制流程和方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设计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 清晰明了:流程图应该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制程质量控制的各个步骤和环节,让读者一目了然。

2. 逻辑严谨:流程图的步骤和流程应该按照实际的质量控制流程进行排列,逻辑严谨,确保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3. 标识符合规范:流程图中的各个符号和标识应该符合国际通用的标准,比如使用矩形表示步骤、使用菱形表示判断、使用箭头表示流程等。 4. 字体规范:流程图中的文字应该清晰可读,字体大小和字体样式应该统一,以保证流程图的整体美观和可读性。 5. 配色协调:流程图的配色应该协调一致,使用明亮的颜色来突出重点和关键步骤,使用柔和的颜色来表示普通步骤。 6. 图例齐全:流程图中应该包含一个图例,用来解释各个符号和标识的含义,方便读者理解。 7. 简洁明了的说明:流程图的边缘或底部应该包含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用来解释整个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目的和内容。 通过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更好地了解制程质量控制的流程和步骤,提高质量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制程管控流程

制程管控流程 1. 简介 制程管控是一种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管理方法。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制程管控流程,以帮助企业实现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 2. 目标 制程管控的目标是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缺陷和浪费,并提高客户满意度。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 控制产品缺陷率 - 减少生产成本和废品 - 提高产品交付准时率 - 改进生产过程和工艺

3. 流程步骤 制程管控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1:明确目标和要求 确定制程管控的目标和要求,包括产品质量指标、生产效率和 其他关键绩效指标。 - 步骤2:制定管理计划 制定制程管控的计划,包括确定关键过程和参数,建立数据收 集和分析方法,以及制定纠正措施和改进策略。 - 步骤3:数据收集和分析 收集和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如生产速度、温度、湿度等。利用统计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 步骤4:制定控制措施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调整关键参数、改进工艺和操作指导等,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步骤5:实施和监控 实施制定的控制措施,并监控其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以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 步骤6:评估和持续改进 定期评估制程管控的效果和绩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4. 建议 在实施制程管控流程时,建议企业遵循以下原则: -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造假和误导。 - 使用合适的统计工具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促进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合作和共享。 -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优化制程管控流程,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 一、引言 制程质量控制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活动,确保产品的质 量达到预期的要求。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描述制程质量控制的流程和步骤。本文将详细介绍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标准格式及其相关内容。 二、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标准格式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通常采用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展示,以下是其标准格式的详 细说明: 1. 图表标题:在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顶部,应标明清晰的图表标题,以便读 者快速了解图表的主题和内容。 2. 流程图符号: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中应使用统一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控制活动 和步骤。常用的符号包括圆圈(表示起始和结束)、矩形(表示活动或步骤)、菱形(表示判断或决策)等。 3. 控制活动和步骤的描述:每个控制活动和步骤都应配有简明扼要的描述,以 便读者理解其含义和目的。描述应使用清晰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词汇。 4. 控制活动和步骤的顺序: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应按照控制活动和步骤的逻辑 顺序进行排列,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控制流程的顺序和关系。 5. 控制活动和步骤的连接线: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中的控制活动和步骤之间应 使用连接线进行连接,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流动。连接线应使用箭头表示流动的方向,并标明控制活动和步骤的顺序。

6. 控制活动和步骤的编号:为了方便跟踪和引用,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中的控 制活动和步骤应进行编号。编号应按照控制活动和步骤的顺序进行,以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7. 控制活动和步骤的时间节点:在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中,可以标明每个控制 活动和步骤的时间节点,以表示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时间节点可以以具体的日期和时间表示,也可以使用相对的时间表示(例如:T1、T2等)。 8. 控制活动和步骤的输入和输出: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中的每个控制活动和步 骤应明确指出其输入和输出。输入是指进入控制活动或步骤的数据、材料或信息,输出是指离开控制活动或步骤的数据、材料或信息。 9. 控制活动和步骤的负责人: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中的每个控制活动和步骤应 指定负责人,以便确定责任和追踪问题。负责人可以是具体的人员姓名或岗位名称。 三、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内容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内容应根据具体的制程质量控制需求进行设计和编写。 以下是一个示例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内容描述: 1. 质量检验流程 1.1. 接收原材料 1.2. 进行外观检查 1.3. 进行尺寸测量 1.4. 进行性能测试 1.5. 判定是否合格 1.6. 记录检验结果 2. 制程监控流程

公司制程异常控制流程(制程异常改进通知单、生产停线通知单)

制程异常控制流程 1.0目的: 完善*产品质量系统管理机制,使品质异常能及时有效处理,稳定和提升,实现 品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目前生产*产品在制程中品质异常的处理。 3.0术语和定义: 3.0.1制程品质异常控制: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3.0.2 适用于批量200套以上。 4.0职责: 质量部:主要负责来料与制程品质的监控并客观记录相关数据,及时反应不良现象并配合分析各种制程异常,召集相 关部分及时有效的处理制程异常,在保证品质的基础 上提高产量,对于制程品质异常无法立即解決提出停 线要求,针对后续改善对策进行效果验证至对策有效 为止,《生产部停线通知单》经质量部最高主管签字生 效。 生产部:按照相关流程及文件进行生产,客观记录相关数据,及时反应不良现象并配合分析各种制程异常,及时对 不良产品做好外观与功能的维修。 生技部:对制程不良现象及时进行工艺分析、验证并优化工艺流程,制定改善对策, 同时跟进生产实施情况;负责机器设备的调校、巡检、维护,使机器设备 处于正常运转;由于制程\工艺或设备问题造成停线,《生产部停线通知单》 经过生技部最高主管审核确认。

产品部:在中试过程中出现制程异常造成停线,由生产反馈给产品项目组,同时《生 产部停线通知单》发产品部最高主管签字生效。 生管部:根据生产反馈的异常(缺料)及品质超标停线,对生产排程及时进行修改, 以免产能造成浪费。 商务部:在异常情况下影响订单出货的及时与信安做沟通协调,对于*与信安双方技术部门确认多次无法维护的不良板 与整机,与信安沟通确认处理方式;并对于来料方面造 成的异常损失负责追踪供应商索赔。 5.0工作程序: 5.1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根据对产品质量的严重性考虑制定纠正及预防措施: 1) 客户品质投诉。 2) 物料半成品、成品出现不合格,超出品质目标。 3)质量体系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 4) 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 5) 其他异常情况。 5.2 SMT与整机段生产产品质量目标要求: 5.2.1对SMT生产中产品:SMT炉后与波峰炉前、测试工序出 现的不合格品总不良 超过1%或1小时内同位置出现相同故障3PCS,W/S炉后执锡工序出现单项 超5%,W/S炉后目检单项超过1%或总不良超2%时,由质量部发出《制程 异常改进通知单》,1小时仍未改善由质量部填写《生产停线通知单》停线 改善,待改善OK后方可正常生产。具体见下表《SMT

制程品质管控作业办法

制程品质管控作业办法 简介 制程品质管控是制造企业重要的品质保障手段之一,可以帮助企业保证产品的 稳定和一致性,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制程品质管控作业办法是描述制程品质管控操作流程和方法的文档。 制程品质管控作业流程 制程品质管控作业流程是实施制程品质管控的关键,下面是流程的详细解释: 1.初步检查:在制造生产的初期,需要进行初步检查,包括工艺和设备 的确认,生产操作流程的合理性等基本检查。 2.设定关键控制点:分析全过程,将制造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确定下来, 这些关键点是后续制程品质管控的依据。 3.设定检查标准:在关键控制点设定完成后,需要对这些关键点详细制 定检查标准,判定和执行的依据。 4.样本抽取检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抽样品进行检查,时间和样本 数量需要再次确认,确保检验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检验时需要依据之前设定的检查标准进行操作。 5.记录结果分析:将抽样检查到的品质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确保数据 精确可靠,同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反馈。 6.品质问题解决:在发现品质异常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处理,以确保产品 符合质量要求。 7.经验总结:在制程品质管控的全过程中,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分析成 功和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操作流程。 制程品质管控方法 制程品质管控方法是具体实施制程品质管控的操作方法,下面是具体的制程品 质管控方法: SOP规程的预设 制定SOP规程,以确保所有人都对操作规程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SOP规程包括规程的类型、制定标准、制定原则及其编制的要求等。

程序管理 1.相关人员评审制程问题 2.确认检查点 3.解决问题 4.业务流程的维护 维护设备 设备维护应包括预防性维护、校正和维护计划,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同时,维护工作应是计划及合规的,工作记录要详细,并由经验丰富人员检查确保维护计划得到完整、有效的实施。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制程品质管控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在制造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和预防问题,减少资源损失和不必要的工作量。数据分析应包括市场品质问题分析、生产过程问题分析及其对流程的影响分析等。 教育和培训 对制程品质管控的人员,应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制品品质控制方法、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品质管理水平。 结论 制程品质管控是制造行业中的重要制品品质管理方法,本文描述了制程品质管控的操作流程和方法,通过有效的制程品质管控可以有效降低生产风险和降低质量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是一种用于描述制程质量控制过程的图形化工具。它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了制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制程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流程。下面将详细介绍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标准格式和具体内容。 一、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标准格式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通常采用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展示,包括开始节点、结束节点、各个环节的处理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连接线。下面是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标准格式: 1. 开始节点:通常用一个圆圈表示,表示制程质量控制流程的开始。 2. 处理节点:用矩形框表示,表示制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和步骤。每个处理节点应该明确描述该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 连接线:用箭头表示,表示不同处理节点之间的流程顺序和关联关系。箭头指向下一个处理节点,表示流程的顺序。 4. 结束节点:用一个圆圈表示,表示制程质量控制流程的结束。 二、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具体内容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但通常包括以下环节: 1. 制程质量目标确定:在制程质量控制流程的开始,需要明确制程质量的目标和要求。这一环节通常由质量管理部门或相关负责人完成,包括确定制程质量的指标、标准和目标。

2. 制程质量计划制定:在制程质量目标确定后,需要制定制程质量计划。这一 环节通常由质量管理部门或相关负责人完成,包括确定制程质量的具体控制措施、方法和流程。 3. 制程质量控制执行:在制程质量计划制定后,需要执行制程质量控制措施。 这一环节通常由生产人员或相关负责人完成,包括按照制程质量计划进行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监督。 4. 制程质量检验:在制程质量控制执行后,需要进行制程质量的检验。这一环 节通常由质量检验部门或相关负责人完成,包括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检验和测试,以确保制程质量的达标。 5. 制程质量问题处理:在制程质量检验中,如果发现制程质量存在问题,需要 及时处理。这一环节通常由质量管理部门或相关负责人完成,包括对制程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定位和解决。 6. 制程质量记录和分析:在制程质量控制流程中,需要记录制程质量的相关数 据和信息,并进行分析。这一环节通常由质量管理部门或相关负责人完成,包括制程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对制程质量的改进和优化。 7. 制程质量控制流程的结束:制程质量控制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结束节点, 表示制程质量控制流程的结束。 以上是一份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标准格式和具体内容的详细介绍。在实际应 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制程质量控制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实际的控制要求。制程质量控制流程图的制作和使用能够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掌握制程质量控制的流程和要点,提高制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制程品质管制程序

制程品质管制程序 制程品质管制程序是一种用于确保产品制造过程中品质稳定的管理方法。它通过监控和控制制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指标,以及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合格率。本文将介绍制程品质管制程序的基本原理、流程以及常用的工具和方法。 一、制程品质管制程序的基本原理 制程品质管制程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制程中各项参数和指标进行监控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合格率。其核心思想是在制程中建立一套稳定的控制机制,通过持续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制程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保证产品的品质符合要求。 二、制程品质管制程序的流程 1. 确定关键参数和指标:首先需要确定制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指标,这些参数和指标对产品的品质有重要影响,并在制程中进行监控和控制。 2. 设置控制限:根据制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指标的统计数据,可以通过统计方法确定控制限。控制限是一个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则表示制程中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 监控制程:在制程中,需要对关键参数和指标进行持续的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制程中的异常情况。可以使用图表、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监控。 4. 分析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制程中的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可以使用因果分析、故障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5. 纠正措施的实施:根据异常情况的分析结果,需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恢复制程的正常状态。纠正措施可以包括调整参数、更换设备、改变工艺等。 6. 持续改进:制程品质管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对制程中的问题进行持续的分析和改进,以提高产品的品质。 三、常用的工具和方法 1. 控制图:控制图是制程品质管制中常用的工具,它可以直观地显示制程中的数据变化情况,并通过设置控制限来判断制程是否正常。 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制程品质管制中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制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数据的规律和异常情况。 3. 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用于找出制程中异常情况的原因的方法,通过分析制程中的各种因素,找出与异常情况相关的因素。

生产制程管理程序

生产制程管理程序

2-4-4.生产计划制订. 审批确认主管原案作成规章控制中心

3-3-3-1.领料员根据PMC下达(de)生产任务填写领料单,应详细注明物料名称、型号、规格(DIE应包括已测\未测、已目检\未目检、A类\B类,已测品还应注明PASS 或 FAIL以及BIN NUMBER,如须区分客户还应填写客户名称)、数量. 3-3-3-2.领料员应仔细核对仓管发放(de)实物与领料单上(de)型号、规格、数量是否相符,确 认无误后签名. 3-3-4.PCB焊接 3-3-4-1.根据PCB焊接标准,将需先焊接跳线(de)PCB安排焊接,按照各型号焊接跳线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8 类别 生产制程管理程序编号RG-08-03 程序生效日期 版次A 3-3-4-2.品保抽检按照PCB焊接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 3-3-5.挑DIE 3-3-5-1.作业人员按照挑DIE作业规程进行作业.将DIE放入TRAY盘,TRAY盘之间应放静电防护纸. 3-3-6.DIE 目检 3-3-6-1.作业人员按照DIE 目视检验标准进行作业.将破损、缺角等不良DIE挑出. 3-3-7.DIE TEST 3-3-7-1.作业人员按照DIE TEST作业规程进行测试、分类、标识和记录(de)作业.并填写(DIE)测试流程卡. 3-3-7-2.品保按照DIE 目视检验标准对PAD点目检,如出现探针点超出PAD范围或PAD点上无探针点则判定为不良. 3-3-8.洗板和擦板 3-3-8-1.针对PCB来料表面有油脂等脏污,安排用清水清洗,并用烤炉烘干. 3-3-8-2.经过焊接(de)PCB和返工板,应用橡皮擦擦板,去除金手指上(de)松香、线渣等杂物. 3-3-9.排板 3-3-9-1.将PCB整齐排列放置在铝盘内,每个铝盘放30 EA PCB,PCB之间保持5mm 以上间隔,禁止裸手操作,接触PCB应戴防静电指套,防止汗渍附着在上面导致打线易掉线. 3-3-10.上片(点胶贴片) 3-3-10-1.根据DIE大小将适量红胶点在PCB中间方形铜箔贴片区中央. 3-3-10-2.将DIE按照作业指导书上(de)正确方位黏在已点红胶(de)PCB上. 3-3-11.烘烤(烤红胶) 3-3-11-1.已排板上片(de)铝盘应在100℃±5℃烤炉内烘烤15分钟,使DIE固定在PCB上. 3-3-12.打线(WIRE Bonding)

制程管理流程

制程管理流程 制程管理是指对制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通过全面监控和优化各个环节,使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制程管理流程是指在制程管理中所需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和流程,下面将详细介绍制程管理流程。 一、制程规划 制程规划是制程管理流程的第一步,它是针对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规划和安排。在制程规划阶段,需要明确产品的质量目标、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等关键要素,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制程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产品的制造工艺和流程,以及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二、制程参数的确定 在制程管理中,制程参数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制程参数是指对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度量和控制的指标。通过对制程参数的监控和调整,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纠正,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三、制程能力的评估 制程能力的评估是制程管理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是通过对制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评估制程的稳定性和能力,以确定制程的偏差和变异程度。通过制程能力的评估,可以判断制程是否稳定,是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四、制程监控和控制 制程监控和控制是制程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制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制程中的偏差和异常,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制程监控和控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异常报警和纠正措施等环节,通过有效的监控和控制,可以确保制程在可控范围内运行,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五、制程改进和优化 制程改进和优化是制程管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制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发现制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制程改进和优化的目标是提高制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制程的偏差和变异,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六、制程审核和验证 制程审核和验证是制程管理流程中的最后一步。通过对制程的审核和验证,可以确认制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确保制程管理流程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制程审核和验证主要包括对制程文件和记录的审查、对制程参数和控制措施的验证等内容,通过制程审核和验证,可以确保制程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制程管理流程是对制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方法,通过制程规划、制程参数的确定、制程能力的评估、制程监控和控制、制程改进和优化以及制程审核和验证等环节,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

制程控制(IPQC)巡回检查及巡检内容与流程、作业要求与异常处理程序、7大手法、8大原则、9大步骤

制程控制(IPQC)巡回检查及巡检内容与流程、作业要求与异常处理程序、7大手法、8大原则、9大步骤 一、目的及职责: 1、目的:巡检生产过程,有效检查及控制各工序生产状况能完全符合产品的质量要求。 2、职责: ⑴、生产线员工:负责本工位产品的自检。 ⑵、生产领班:负责监督和跟踪生产与品质达成状况及指导员工正确作业。 ⑶、制程控制(IPQC): ①、负责制程的巡检与监督异常处理。 ②、认真按时填写巡检报表,检测、记录静电环佩带,检测、记录1次/1H。 ③、测量、记录烙铁温度1次/1H,烙铁是否有接地防漏电措施。 ④、确定有合格的首件、样板。 ⑤、用首件、样板校对仪器、治具是否正常;确定在仪校有效期内;确认设置的参数与产品要求一致。 ⑥、员工操作是否与作业指导书一致,下拉前5个产品是否从前跟到后,再次抽检5个/2H/工位,进行确认。 ⑦、新产品、新员工是否重点巡查,特采、代用、试产、

让步放行的必须重点稽核、记录情况及结果反馈。 ⑧、作业定格定位摆放,无堆积,轻拿轻放,员工是否自检、互检合格品才下拉。 ⑨、不合格品是否有标识,不合格品是否准时记录。 ⑷、相关部门:参与并协同制程异常的分析及处理。 ⑸、生产技工:负责车间机器设备的调试。 二、制程控制(IPQC)作业要求: ①、制程控制(IPQC)巡检时必须依据SIP,工程蓝图,SOP,物料清单,工艺标准对产品的外观,尺寸,装配,包装,性能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巡检记录。 ②、巡检的频次:抽检产品的数量及检查项目等根据SIP 进行。 ③、当客户对重点管制项目做SPC管制时,必须根据检验规范的要求进行。 ④、当发现异常时应通知车间及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改善,必要时应对责任部门发出PDCS。 三、制程控制(IPQC)现场巡检内容: ①、检查该产品相关的作业文件是是否齐全。 ②、检查生产设备与治工具是否定期保养,并留下书面记录。 ③、工艺参数的设定是否与工艺参数要求相符。 ④、产品生产环境包含了温度,湿度,洁净度,光照度,

制程管制流程

制程管制流程 制程管制是指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通过设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序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产品达到设计要求。下面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制程管制流程。 1. 制定管制计划 在开始进行制程管制之前,首先需要制定一个管制计划。该计划要明确管制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关键工序和监控点,以及设定管制参数和控制限。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管制方法和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所需资源。 2. 建立统计过程控制系统 为了实施制程管制,需要建立一个统计过程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报告管理。首先,需要设置合适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将相关数据实时采集到数据库中。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对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生成报告并进行传达。 3. 设定管制参数和控制限 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实际生产情况,制定适当的管制参数和控制限。这些参数通常是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艺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在设定管制参数时,应考虑最佳工艺参数的范围,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要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可接受范围,确定相应的控制限。控制限是设定在管制参数的上下限,用于监控和调整工艺参数。

4. 实施管制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实施一系列管制措施来确保产品质量。首先,要及时收集和分析生产数据,通过与设定的管制参数和控制限进行对比,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正常。如果发现生产参数超出控制限,则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使生产过程恢复到正常状态。同时,还需要对管制参数进行周期性的监测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5. 进行制程改进 制程管制不仅是实施控制和调整,还要进行持续的改进。通过对生产数据和管制结果的分析,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基于分析结果,可以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如质量功能展开、六西格玛等,来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6. 完善记录和报告管理 为了使制程管制的结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记录和管理,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报告管理系统。在管制过程中,要及时记录生产数据和管制措施,并保留相关的记录和资料。此外,还应定期制作管制报告,对生产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制程管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控制和调整措施。通过建立合理的管制流程和实施科学的管制方法,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

制程品质管控作业办法

制程品质管控作业办法 一、概述 制程品质管控作业办法是针对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而制定的一系列流程。目的是为了确保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一致性,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维护公司信誉度,降低不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二、制程品质管控作业流程 1. 制定品质管理计划 根据生产过程和产品特点制定品质管理计划,包含以下内容: •品质目标:明确产品的品质标准和目标。 •品质管理流程:制定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管控流程和质量指标。 •品质管理程序:制定不同控制区域和步骤标准程序,规范生产流程。 •人员职责:确定品质管理责任人和质控人员责任。 •数据收集和分析:确定收集品质数据的方法,规范品质数据管理。 2. 制定作业文件 根据品质管理计划制定作业文件,包含以下内容: •作业指导书:明确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流程、规范和注意事项。 •变更通知单:规定生产过程中变更管理的方法和程序。 •检测记录表:记录过程中检测数据和结果,作为品质控制依据。 3. 进行品质监控 生产过程中质控人员根据品质管理计划和作业文件进行监控和控制,包含以下 内容: •生产操作的监控: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标准化。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和分析实际生产数据,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 •品质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修正生产过程中的缺陷。 •管理数据文件:将数据文件留存,进行记录。 4. 检查和审核 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检查和审核,包含以下内容: •外观检查:对不合格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与标准保持一致。

•处理方案:对不合格品提出处理方案,避免不良品成为客户最终产品。 •回溯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回溯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修正。 •校审资料:制定审核流程和校审资料,确保品质通过。 三、品质管理流程图 以下是品质控制流程的示意图: 品质管理流程 四、总结 制程品质管控作业办法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项必要工作,有效的品质管控可以 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公司声誉度。在日常生产过程的掌控中,需严格按照品质管理计划和作业文件进行操作,意识到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将对保证产品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新产品(线)首次生产制程许可管控流程

1、目的 Purpose: 确保新产品首次生产、新生产线首次生产、阶段停产产品重新投入生产时能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Scope: 适用于公司的模块、系统等硬件产品的生产。 3、定义 Definition: 【阶段停产】指已量产过的产品停止生产一个周期以上,周期是指企标中规定的型式试验周期。 4、引用文件Reference 5、职责 Responsibilities: 5.1制造部/PQC 按查检表要求完成生产前准备,提出生产前查检要求。 按要求提交首检样品,PQC进行首检并填写报告。 生产前查检通过后开始试生产,首检和安规一致性检查通过后进行批量生产。 5.2工艺工程部 按查检表要求完成生产前准备 对首检样品进行测试,以确认工装、ATE工作正常,并填写报告。 5.3质量工程部 按查检表要求进行生产前查检 按安规报告进行一致性检查,并填写报告。 出现质量问题时,组织处理并采取改善措施。 5.4 OQA 按查检表要求进行生产前查检 对首检样品进行检验,并填写报告。

5.6供应链质量部 批准制程认可及批量生产 6、工作程序和要求 Procedure and Requirements 6.1 原则 6.1.1 新产品首次量产、产品在新生产线上首次生产、阶段停产产品重新投入生产前,必须 进行生产前查检,查检通过后才能开始生产。属同一系列的产品,查检可一同进行。 6.1.2 生产前查检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物料、生产指导文件、作业环境等, 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对于有安规认证要求的产品,还需进行安规一致性检查。 6.1.3 生产前查检由制造部/PQC提出,各责任部门责任人按查检表要求进行确认、签字。全 部查检完成后,最终由制造部、工艺工程部会签,供应链质量部批准生效。 6.2 生产前查检 6.2.1 满足6.1.1条件下,如有生产需求,由制造部/PQC提出查检要求,各责任部门依照相 关标准、工艺规范等技术文件及相关质量文件要求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文件: 工艺流程图 过程(质量)控制计划PMP 工位操作指导书 6.2.2 按照生产前查检表,各查检责任人逐项确认。如查检结果为不合格,则进行改善(或 要求相关部门)后,重新进行查检。 6.2.3 查检表经审批通过后,该生产线才可以开始试生产。 6.3 首检 6.3.1 满足6.1.1条件下,制造车间将按照工艺流程要求完成送老化以前全部生产工序的前 2~3个产品,作为首检的样品,进行特别标识(加贴标签或在流程卡醒目写明)后,送PQC检测。 6.3.2 PQC按照工位操作指导书(调测说明)要求进行检测,出具PQC首检报告,并将检测

生产制程物料管控程序

1.目的 保证生产制程中物料,半成品,成品数量符合订单数。利于各个订单物料损耗管控及各物料生产品质状况及时了解情况。 2.管控流程 2.1 生产批量订单流程: 2.1.1 产线收到生产计划后提前四小时到一天通知仓库备料,并通知后焊组进行后焊料领料安排。后焊组 按计划数量(仓库备料数)进行当面数量核对领料,A、B类料需一一点清数量,C类料按物料损耗比率进行领料,无需一一点数,按整包或电子称均可(如:螺丝,开关类);领料完成后签收领料单并所有物料转入后焊组保管。A、B类会产生的少料现象按超领进行仓库领料,C类料产生的少料按实际情况由主管核实是否按超领料还是正常更换料及补料等。 2.1.2 后焊组按计划进行产品生产,编订流水号(流水号要求有年份,月份日期,流水号,如:10年07 月24日01号,即10072401)。制程中物料,半成品,包括制程中测试位的产品,均由后焊组进行管控,直到完成后焊当天的所有工序。后焊组长将后焊好后待老化的产品转出由班长保管并安排产品老化。 2.1.3 测试位半成品管控。测试OK产品进入下一工序,测试NG产品在报表上及时记录不良现象;即时 将不良品转给跟线维修进行维修,如跟线维修堆机当天清不完拉线不良品时,则测试员将不良转入维修货架,在维修记录单上记录数量并与维修确认签收。维修员将维修记录在报表的同时需将流水号同时记录,维修好的产品转出给到测试员时当面确认清楚并相互签收。测试员进行返修后测试,如再次测试不良时,则前面所贴的不良标贴继续保留并新增加一张不良标贴,再次将返修品转给维修进行第二次返修。维修在所有修过的产品上必须加贴兰色标记标贴。 2.1.4 产品老化后由班长转入测试组,测试组进行老化后产品测试,OK产品转入组装组安排产品组装, 数量二组之间当面对清,组装测试后组装组交接给班长并安排震荡,此段过程由组装组进行相关物料,半成品保管。测试NG产品同2.1.3项方式安排维修并相关管控。组装不良品由组装组长安排产品维修。 2.1.5 班长安排震荡后将产品转入到测试组安排测试,OK产品进行入库,NG产品送入维修组,作业方式 同2.1.3。 2.1.6 所有经过测试NG产品流入维修组产品(在维修组待机时由维修组保管相关半成品,成品等),流入流 出由测试组保管此数量,直到良品流入到各组中。 2.1.7 需要从库存单出货,或是直接生产订单出货的产品,震荡测试后由班长安排进行第二次老化,老化 后再转入测试进行测试及远距离测试。测试良品转入包装组进行产品包装。此段由包装组进行相关物料,产品保管,一直到出货给业务部签收。不良品同2.1.3项方式安排维修并相关管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