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记忆研究综述

情绪与记忆的研究综述

摘要:情绪在记忆中占据着优势地位。从二者的生理基础来看:杏仁核是情绪的神经基础重点,而海马是记忆的神经基础,二者通过内嗅皮层进行间接的联系。杏仁核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情绪和记忆的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工作机制。杏仁核通过对海马、内嗅皮层、海马回等内侧颞叶和前额叶施加影响,来影响记忆。此外,杏仁核还通过调节压力相关激素来影响记忆。

关键词:情绪;记忆;杏仁核;海马;压力相关激素

记忆一直是认知心理学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最常用分类方法是被根据内容本身是否可以被有意识的提取,将记忆分为陈述性和非陈述性记忆。根据记忆材料是否具有情绪维度和唤醒度,记忆又可以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和中性记忆(neutralmemory)。自从Kleinsmith 和Kaplan 在1963 年首次报告了情绪在记忆中的优势地位后,情绪记忆一直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情绪与记忆之间的作用机制则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1]。

姜媛等采用实验法,考察了288 名中小学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使用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与不同类型情绪材料时记忆的效果。结果表明:快乐情绪的记忆效果好于悲伤情绪;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策略记忆效果要好于表达抑制型的情绪调节策略;快乐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悲伤材料[2]。可见,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作用蛮大的。那情绪是如何影响记忆的呢?记忆又是如何影响情绪呢?二者的生理基础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就尝试从情绪记忆的脑基础和激素基础两个方面,来探讨情绪与记忆之间的作用机制。

1、情绪记忆的脑基础

情绪记忆的神经基础重点在杏仁核,其中的杏仁核回路是情绪调节的关键[1]。杏仁核是通过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评价刺激的,在这个加工过程中,杏仁核应被理解为是一种构成情绪的网络性组合连接的组织,而不仅仅是一个情绪的中心点。从大体上说,情绪的基本回路是:情绪刺激从感官经感觉丘脑皮层携带信息首先到达杏仁核并立即触发先天性粗略的情绪,同时刺激从感官经感觉丘脑皮

层到达前额叶等高级区域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向下传递到杏仁核产生精细的情绪以及对刺激事件意义的意识[3]。

理解了情绪的基本环路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杏仁核。杏仁核是一个多核团的集合体,不同的核团其实是有不同的功能的。理解各个核团的不同功能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杏仁核的内部工作机制。杏仁核按不同的细胞类型划分为外侧核(LA)、基底核(B)、附属基底核(AB)以及中央核(CE)。从当前主流的模型看来,LA 是信息传递中转站,接受来自丘脑、海马和皮质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的不同性质来激活不同靶区。LA 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带有多种类型的细胞受体,如GABA(γ 氨基丁酸)受体、阿片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和M型乙酰胆碱受体等,因此LA 是记忆中发生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potentiation,LTP)的主要区域。而CE 是LA 的靶点,经LA 处理的信息被投射到CE,再由CE 传送给下游脑区。但是也有新观点认为CE 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侧核的投射,其本身也具有可塑性,可以直接接受并处理来自感觉区的信息;而且LA 与CE 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一类称为中间细胞(intercalated cell, ITC)的群体介导。AB和B 主要在场景相关的条件反射中接受来自海马的信息,并将其传送到CE,此过程似乎不需要LA 的参与。如果此过程中带有场景信息,则LA 会同时与海马发生联系,并且在海马诱发LTP,形成较为稳定的场景情绪记忆;反过来海马也能够通过激活杏仁核中的AB 和B 来影响下游的信息传导[1]。

众所周知,记忆的神经生理基础是海马。海马是对各种高级认知过程,特别是对记忆和空间思维起重要作用的部位。但是海马与杏仁核并无直接联系。海马回下脚是海马主要的外层机构,海马回下脚将信息投射到内嗅皮层,内嗅皮层再将信息传递到杏仁核,这就是情绪与记忆可能发生联系的机制[3]。恐惧条件反射是我们研究大脑中情绪记忆相关脑区活动的重要手段,许多利用条件反射范式设计的实验为脑结构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线索。国外的一些心理学家就使用恐惧条件反射范式,探索了杏仁核与海马的联系。例如,Bechara 等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发现,杏仁核损伤的病人不能建立起条件反射,但却能够清楚地知道条件刺激(CS)是伴随着非条件刺激(US)这一事实;相反,海马损伤的病人能够建立起条件反射,但不能说明原因;杏仁核与海马都损伤的病人则既不能建立条件反

射,又不能解释实验过程[1]。这说明海马与杏仁核在得到不同类别的厌恶性刺激作用时,是分别独立地进行操作的,即海马对记忆起作用,杏仁核对情绪的发生起作用。

除了海马外,杏仁核还通过与大脑周边的其他脑结构的联系来影响记忆。比如前面说的作为杏仁核与海马联系的中导系统的内侧颞叶内嗅皮层,还有前额叶。对于内侧颞叶(除内嗅皮层外,还包括嗅缘皮质、海马旁回等),Dolcos等让被试回忆一年前看过的情绪图片和中性图片,同时进行fMRI扫描,结果发现,情绪图片的成功提取较之中性图片引起了杏仁核,海马和内嗅皮质更强烈的激活[1]。对于前额叶,我们知道它是大脑认知控制的重要部位,而且记忆材料的知觉当然少不了感觉皮层的参与。Greenberg等人在一项关于自传式回忆(自传式回忆中的内容多是带有情绪)的fMRI实验中发现,与普通的语义提取任务相比,在自传式事件提取中杏仁核,海马和右下额回(right inferior frontal gyrus)发生了更明显的激活[1]。

2、情绪记忆的激素调节

我们知道人体生理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神经调节具有作用迅速、准确,范围小,持续时间短的特征,因此在情绪记忆中常与条件反射一起讨论(当然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也必需包括激素的作用);而体液调节效应较缓慢,但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鉴于情绪记忆强烈、持久的特点,在其生理机制的研究中激素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1]。

在人类生活中,当人类接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时,体内压力相关激素水平就会上升,人脑中的压力相关激素有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等。此外,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分别通过与大脑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影响中枢去甲肾上腺素系统,从而调节记忆。而还有一个事实是,杏仁核能够调节大脑中压力相关激素,因而杏仁核通过调节压力相关激素来影响记忆。因此可以说杏仁核是记忆中激素调节的核心部位。

Strange等[39]用fMRI观察被试在情绪词编码与提取中的脑区活动,发现相对于中性词,情绪词汇编码时杏仁核被激活,而提取时海马被更强烈的激活。但如果学习前让被试服用40mg的心得安,则编码时的杏仁核与提取时的海马均未

表现出更显著的激活,尽管在提取时血液中心得安的含量已经降到正常水平。这个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体内压力相关激素传入到大脑之后,首先作用于杏仁核中的肾上腺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使其神经可塑性发生变化,促使杏仁核向包括海马在内的周边脑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最终导致了记忆的增强。因此杏仁核通过皮质下通路以最快速的方式接收到情绪信息后,便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血液中压力激素水平的上升,随后这些激素又反过来作用于杏仁核,进而诱发更为复杂的生理事件,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以杏仁核为中心的激素反馈回路,只有彻底弄清这其中每一步所发生的具体生理变化,才能从神经机制上真正的理解情绪记忆。

3、总结

本文侧重于情绪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在以杏仁核为中心的基础上讨论了神经调节系统,以及在以脑区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讨论了激素调节。总的说来,我们认为情绪记忆的建立是以杏仁核为核心的神经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回路使大脑能够以最迅速的方式接受到来自外界的情绪信息,并且是高等生物应激反应的基础;激素调节作用长久、广泛,是情绪刺激最终能够形成长时记忆的关键因素,也是情绪记忆研究的重点。当情绪记忆发生时,大脑中杏仁核,海马以及其他相关区域通过神经回路和激素交流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情绪事件被长期,深刻的记在了脑海中。

参考文献

[1] 吴润果,罗跃嘉.情绪记忆的神经基础.心理科学进展2008,16(3):458~463

[2]姜媛,沈德立,白学军.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第4期:75~80

[3]孟昭兰主编.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情绪对大脑记忆功能的影响

情绪对大脑记忆功能的影响情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会对我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情绪还会对大脑的记忆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情绪对大脑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中的机制。 一、情绪对记忆的效应 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而每种情绪都对记忆产生独特的效应。在积极情绪下,人们更容易记住与积极体验相关的事物,比如喜悦、满足和乐观等。相反,在消极情绪下,人们更容易记住与消极体验相关的事物,比如悲伤、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的影响还可以延续到记忆的长期保持阶段,即人们更容易长时间保持对具有情绪价值的信息的记忆。 二、情绪对记忆加工的影响 情绪对大脑记忆功能的影响可以通过影响记忆加工过程来解释。记忆加工是指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可供存储和检索的内部表示的过程。研究发现,情绪能够在记忆加工的各个阶段产生影响。 首先,在注意力加工阶段,情绪可以引导我们的注意力朝向与情绪一致的信息。例如,在积极情绪下,人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于积极的刺激,从而提高对这些刺激的注意力加工和记忆效果。同样,在消极情绪下,人们也会更容易关注与消极刺激有关的信息。

其次,在编码阶段,情绪可以增强记忆的深度和意义。情绪化的经历会刺激我们的大脑区域,促进记忆的形成和储存。这可能与情绪激活下的神经系统活动有关,在情绪化的事件中,注意力更集中,大脑对信息的编码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记忆的效果。 最后,在检索阶段,情绪可以通过调节大脑区域的活动来影响记忆的检索过程。研究发现,在与情绪一致的环境中,大脑的活动更加活跃,这有助于记忆的检索和回忆。 三、情绪与记忆障碍的关系 除了对记忆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外,情绪还与记忆障碍有关。长期暴露在慢性压力和消极情绪中的人更容易出现记忆受损的情况。这是因为慢性压力和消极情绪会导致大脑体内应激激素的增加,损伤海马体和杏仁核等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进而影响记忆的正常功能。 四、对情绪记忆研究的启示 对情绪对大脑记忆功能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记忆的机制,并为人们改善记忆能力提供指导。 首先,了解情绪对记忆加工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调控注意力和情绪来提高记忆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或工作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情绪状态,专注于与学习或工作相关的事物,从而提高记忆的效果。 其次,对情绪与记忆障碍的关系的研究可以提示我们,正确处理情绪对记忆的影响至关重要。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记忆的正常发展,而消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中性材料记忆的研究综述精品

【关键字】活动、情况、条件、成绩、领域、质量、认识、问题、机制、有效、密切、充分、合理、持续、保持、发展、加深、提出、发现、研究、位置、关键、情绪、热点、成果、基础、需要、环境、倾向、资源、能力、方式、作用、任务、关系、增强、调控、调节、形成、丰富、纠正、管理、教育、方向、促进、适应、提高、关心、有效性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中性材料记忆的研究综述-教育心理学 论文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中性材料记忆的研究综述 李娜邱芳 摘要:情绪、情绪调节策略和记忆的关系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对于进一步认识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形成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情绪作为影响源时对中性材料记忆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在此过程中对记忆的调节作用等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中性材料记忆 在我们周围环境的中,存在大量的情绪性刺激,以往研究证实它们对我们的记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中性材料的学习记忆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不同的情绪作为影响源会促进或者损害我们对中性材料的记忆,那我们又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去调控这种影响呢?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利于人们有效的利用情绪对记忆的促进作用,合理使用情绪调节策略减少情绪对记忆的损害,从而提高中性材料记忆的效率。 1.情绪对中性材料记忆的影响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围绕这一主题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按记忆材料的类型可以分为:情绪材料记忆与中性材料记忆两种。情绪性材料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通常是与情绪诱发材料的内容密切相关,此时研究讨论的是对唤醒情绪刺激材料的记忆。而

情绪与记忆

姓名:韦微学号:09121022 情绪与记忆 摘要:情绪和记忆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非常关注的问题, 也是目前记忆研究和情绪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章综述了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关键词:情绪记忆情绪唤醒内隐记忆 认知和情绪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独立研究到结合研究的过程, 那么, 是什么促使对二者的研究结合起来的呢? 心理学家埃利斯( Ellis H C) 总结出如下3 点原因: 第一, 人们发现情绪状态对认知过程的影响非常明显, 而弄清这些影响是什么及这些影响是怎样产生的, 这对于认知心理学家来讲非常重要。第二, 对情绪状态进行引发和控制的技术有所发展,从而使情绪状态在研究中可以成为自变量。第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记忆与认知的理论必须解释情绪在认知中的作用, 这样, 才能使认知理论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情绪和认知系统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子系统, 所有信息加工过程都含有情绪成分。在这里我主要介绍情绪与记忆的关系。 情绪与记忆分别是人的感情过程和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 两者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不同情况下会产生相互影响。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比如, 母婴依恋、亲人去世等这些事情都搀杂着复杂的情感。人一生中对某一事件的记忆可能会燃起我们同样的情绪经历, 更确切地说, 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 经历相同的情绪可能会使我们不可预料地回想起某些特殊事件。心理学给记忆下的定义是: 人脑对经历过的事情的反映,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四个基本环节。情绪和记忆的密切关系给我们提出了几个有趣的问题: 情绪和记忆怎样互相影响? 在什么条件下情绪怎样引发对先前事件的回忆? (一)情绪唤醒水平对记忆的影响 在研究界,心理学家一般将情绪性刺激可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情绪的唤醒水平,即兴奋或平静的程度;一是情绪的效价,即积极的情绪或消极的情绪。研究发现,对记忆产生影响的是唤醒水平,与情绪效价关系不大。不论是记忆编码期或编码后的情绪唤醒,都会对记忆有促进作用,但记忆编码期的情绪唤醒,是情绪对记忆产生影响的前提条件。先前的研究认为,杏仁体的活动与负性情绪有关,且对事后的记忆成绩有预测功能。虽然单纯的恐惧刺激(负性情绪)可引发杏仁体的激活,但不会导致再认成绩的提高,而情绪性记忆的成绩随着编码期全身生理唤醒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说明,在杏仁体激活的前提下,若要产生记忆促进效应,还必须伴随有足够水平的全身生理唤醒。另外,一些对动物的实验研究表明,向动物注射内生压力荷尔蒙可有效提高动物的记忆能力,但是LaⅡy Cahill等人发现,即使提高被试的内生压力激素水平,如果没有相应的记忆编码期的生理唤醒配合,照样无法产生对记忆的促进作用。此外,一些实验也表明,通过药物控制来提高个体的生理唤醒水平,就能有效地提高记忆水平;反之,如果向被试注射口一肾上腺素拈抗剂,将会消除隋绪对记忆的促进作用。因此,以上实验说明,相当程度的情绪唤醒水平对记忆有促进作用。 (二)情绪对记忆内容的影响 1.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上个世纪末,研究者主要是从事个体情绪状态影响记忆的实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情绪刺激物内容相对情绪态而言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更大。这类实验主要集中研究情绪对工作记忆任务的前期注意阶段和后期加工阶段的影响。首先。对于工作记忆注意阶段的

情绪 文献综述

情绪文献综述 情绪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将通过对情绪这一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情绪的基本概念、情绪与认知、情绪与健康以及情绪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指一种个体内在感受和外显行为的反应,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状态。情绪的种类有很多,如喜悦、愤怒、恐惧、悲伤等。Clore和Ortony(1988)认为,情绪可以被视为一个三元(评价、生理反应和目标)系统,其中评价为情绪的核心,反映了个体对环境或经验的评价。 二、情绪与认知 情绪和认知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许多研究表明,情绪可以影响人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决策。例如,情绪正向的个体通常更倾向于选择风险性更高的行为,而情绪负向的个体则更倾向于选择保守的行为。另外,情绪也可以影响注意力、思维、记忆等认知过程。例如,情绪正向的个体相对于情绪负向的个体更能够快速地识别出愉快的面孔。研究人员认为,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在个体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情绪与健康 情绪与健康之间也有密切关系。许多研究表明,情绪的不健康表达与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例如抑郁症和心理应激症。另

外,情绪的调节也会影响健康。研究表明,情绪调节良好的个体通常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负面情境,不易出现心理应激等健康问题。 四、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进行掌控和调节的过程。有些个体天生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而有些个体则需要通过训练来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等。近年来,研究者们对情绪调节的训练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综上所述,情绪是个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认知、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的调节和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情绪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综述

情绪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综述 情绪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综述 引言: 情绪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体验,是心理学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人员通过对情绪的分析和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复杂性。然而,在情绪研究中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综述。 一、情绪定义的争议: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概念,其定义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主张情绪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状态,而其他人则认为情绪是一种社会文化构建的现象。这些不同观点在情绪研究中导致了理论的多样性。未来的研究需要尝试找到一个更明确的情绪定义,以促进研究领域的统一性和进一步的发展。 二、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一方面,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比如情绪状态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记忆和决策等。另一方面,认知也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体验,比如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情绪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综合性。 三、情绪的个体差异: 人们对于情绪体验存在着个体差异,即不同个体对于情绪的感受和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部分差异可以归因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仍有一部分差异缺乏明确的解释。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关注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差异对于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影响。

四、情绪的测量方法: 情绪的测量是情绪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测量方法主要依赖于被试自报的方式,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性的局限。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客观的生理指标(如血压、心率、皮肤电脉的变化)和神经影像学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来测量情绪。这些新的测量方法可以提供更客观、准确的情绪数据。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情绪测量方法,以满足复杂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需求。 五、情绪调节的机制: 情绪调节是人类调适情绪的一种重要机制。虽然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情绪调节的理论模型,然而这些模型仍然存在着一些争议。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入探究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社会因素和环境影响,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情绪调节模型。 结论: 情绪研究在心理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依然存在着一些未解决的问题。情绪定义、情绪与认知关系、情绪的个体差异、情绪的测量方法和情绪调节机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情绪的本质和心理活动的复杂性。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为人类情绪的理解和情绪调节的研究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架构 综上所述,情绪研究在心理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首先,情绪的定义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精细化,以便更准确地描述情绪的本质。其次,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需要深入探索,以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调节机制。此外,个体差异在情绪体验和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

情绪的记忆效应情感对记忆形成和回忆的影响

情绪的记忆效应情感对记忆形成和回忆的影 响 情绪的记忆效应:情感对记忆形成和回忆的影响 人们往往通过情感来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然而,情感不 仅仅是一种体验,它还能对我们的记忆产生深远的影响。情绪的记忆 效应是指情感对记忆形成和回忆的影响,它能够加深我们对于特定事 件的记忆,同时也可以改变我们对于过去事件的回忆。本文将探讨情 绪如何影响记忆的形成和回忆,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实验和研究成果。 情绪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影响我们的记忆:第一种是情感增强效应,即情感可以增强我们对于记忆事件的记忆。许多研究表明,在情绪强 烈的情境下,我们更容易记住相关的信息。例如,一个人在紧张的考 试中可能会更容易记住自己经历的种种细节,因为情绪上的激动会增 强他对于这些细节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此外,情感也可以通过激活海 马体等与记忆形成相关的脑区,来增强记忆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第二种是情感一致性效应,即情感可以改变我们对于过去事件的 回忆。研究表明,当我们的情绪状态与过去事件的情感一致时,我们 会更容易回忆起相关的记忆片段。例如,当我们心情愉悦时,更容易 回忆起以前开心的经历,而当我们心情沮丧时,更容易回忆起以前的 悲伤经历。这种情感一致性效应可能是由于情感的激活能够引起脑内 相关记忆的联想和唤醒,从而促进相关记忆的回忆。

除了情感增强效应和情感一致性效应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情绪记 忆效应也值得关注。例如,情绪可以引起记忆的优先选择效应,即我 们更容易回忆起与情感相关的记忆片段,而对于与情感无关的记忆片 段则容易遗忘。这是因为情感的激发可以调节脑内的注意力分配,从 而使与情感相关的信息更容易被存储和回忆。 此外,情绪还可以影响我们对于记忆事件的评估和判断。研究表明,情绪状态可以改变我们对于过去事件的主观评价,使我们更倾向 于记住与情感一致的信息,并对与情感不一致的信息进行偏差的处理。这说明了情绪对于记忆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记忆的形成和回忆过程, 还可以涉及到我们对于记忆的解读和建构。 尽管情绪的记忆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它也存在 一些限制和变化。例如,情绪的记忆效应可能受到个体差异和文化差 异的影响,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此外,情感对记忆的影响也可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即情感的激 活对记忆的影响可能是短暂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总之,情绪的记忆效应是指情感对记忆形成和回忆的影响,它可 以增强我们对于特定事件的记忆,改变我们对于过去事件的回忆,以 及影响我们对于记忆事件的评估和判断。情绪的记忆效应不仅是心理 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对我们理解记忆机制和促进记忆能力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关于情绪管理的研究综述

关于情绪管理的研究综述 情绪管理指的是个体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如何通过意识技能的行动方式,使情绪状态更加理性、稳定。情绪管理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尤其在职场、教育、家庭等社会生活中,情绪管理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本篇研究综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情绪管理进行总结: 一、情绪管理的理论基础 情绪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情绪智力、自我效能、认知行为理论和情绪调节理论。情绪智力包括情感知觉、情感表达、情感理解和情感管理等四个方面,是情绪管理的核心能力。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的信心,是情绪管理的重要预测因素。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情绪和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来调节情绪。情绪调节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如何选择、运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以达到情绪管理的目的。 二、情绪管理的相关研究 情绪管理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情绪智力、情绪表达、情境情绪、情绪调节策略和情绪管理干预等方面。情绪智力在情绪管理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情绪智力高的个体更容易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情绪表达是指个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研究发现,情绪表达方式对于情绪管理有重要作用。情境情绪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所体验到的情绪,情境情绪的出现对于情绪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是指个体选择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同的情绪调节

策略对情绪管理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情绪管理干预是指通过培训、训练等方式,提高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研究发现情绪管理干预对于个体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三、情绪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情绪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职场、教育、家庭等领域。在职场中,情绪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在教育中,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学习成绩和自我调节能力。在家庭中,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沟通,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 总之,情绪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心理能力,对于个体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究情绪管理的机制和方法,为实践应用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情绪调节对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分析

情绪调节对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学习与记忆已成为每个人的重要课题。然而,学习和记忆这两个过程受情绪的影响往往被人们忽视。本 文将分析情绪调节对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并探讨情绪调节对提高学习 与记忆效果的重要性。 一、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1.1 情绪对注意力的调控 学习是一个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状态 会对注意力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个体对学 习任务的注意力,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抓住重点、集中精力。相反, 消极的情绪会分散个体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果。 1.2 情绪对思维的调节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思维的调节上。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负面的情绪则可能抑制学 习者的思维灵活性,限制他们的创新能力。 1.3 情绪对信息加工与记忆的影响 情绪调节还对信息加工与记忆产生着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情绪与 记忆存在密切联系。良好的情绪能够增强学习者对信息的加工和记忆,提高学习成果的保持。而负面的情绪则可能干扰信息的加工与记忆, 导致学习内容的遗忘。

二、情绪调节在学习与记忆中的应用 2.1 情绪调节训练 由于情绪对学习和记忆的重要影响,情绪调节训练成为提高学习效 果的一种重要方法。情绪调节训练通过培养积极的情绪、提高情绪表 达与理解能力,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应对学习过程中的负面情绪,提高 学习效果。 2.2 正向情绪引导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正向情绪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状态。 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热爱,从 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学习环境也能 促进学生的正向情绪产生。 2.3 情绪调节与技巧训练相结合 情绪调节可以与各类技巧训练相结合,提高学习与记忆效果。例如,使用情绪调节策略来缓解学习压力,应用记忆技巧提高记忆效率等。 通过综合运用情绪调节与技巧训练,可以使学习与记忆效果得到有效 提升。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情绪对定向遗忘影响的研究综述

情绪对定向遗忘影响的研究综述 【摘要】定向遗忘是指由主试的“遗忘”指令所引起的记忆内容的受损,强调个体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情绪对定向遗忘的影响主要受情绪材料、个体情绪状态、人格特质和个体经历等方面的共同作用。本文从情绪材料、情绪状态、特殊人群和以往研究不足与展望四个方面分析概括,主要目的是让人们对定向遗忘和情绪相关的研究有更多的了解,为国内外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关键词】情绪;定向遗忘;研究综述 1引言 主动遗忘情绪性记忆,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地忘记带有情绪色彩的记忆内容,但多为带来痛苦的负面情绪记忆。对不同个体定向遗忘的研究也主要关注于消极特质的个体和特殊经历的患者。 2情绪材料 在情绪材料方面,情绪性词汇、图片、面孔以及自传体的事件等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词汇的定向遗忘效应比图片更强,负性情绪性图片的唤醒度比负性词汇要强。实验材料的差异可能是负性情绪记忆有意遗忘的效果不统一的原因。 2.1 情绪词

定向遗忘实验的情绪词,一般选用词频较高的正性、负性和中性词,并在实 验前对词语的效价、唤醒度和熟悉度进行评分。大部分结果都支持负性词的定向 遗忘效应小于中性词,中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强于正性和负性词,其结果的不同 主要在于不同效价的词汇之间定向遗忘效应差异是否显著,以及负性词是否同样 可以被有意遗忘。研究发现遗忘负性词并不比遗忘中性词更难,但被试会倾向于 记住负性词[1]。尽管材料的情绪性可能会干扰定向遗忘效应,但被试在正性词、 中性词和负性词都表现出明显的定向遗忘效应,说明了个体对情绪性信息也能主 动遗忘,只是负性词更不容易忘记。 2.2 情绪图片 图片效价、唤醒度的控制会对最终的实验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 有意遗忘效应仅出现在中性情绪图片条件中,当使用唤醒度较高的情绪图片和中 性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时,只有中性材料才具有定向遗忘效应,被试不能够对情绪 性材料产生定向遗忘[2]。负性情绪图片会干扰有意遗忘,相比于中性图片,被试 更难以忘记以及更容易记住负性图片。由此可见,不同情绪性材料的定向遗忘机 制是不同的。 3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影响识记主体定向遗忘效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者在积极情绪、负性情绪和中性情绪中主要关注被试的消极情绪对实验材料的定向遗忘效应,更有研究者把消极情绪状态具体化为压力情绪状态、妒忌情绪状态等考察定向遗 忘效应。 有的学者发现情绪诱导组和中性组均存在定向遗忘效应,相对于中性材料, 情绪性材料更难去有意识地进行遗忘,在消极和积极情绪中,被试者回忆出更多 与自身情绪一致的内容;情绪状态与情绪性材料存在交互作用,情绪性材料在同 一情绪状态下的定向遗忘效应相比其他条件下有所减弱。在三种情绪状态下,受

记忆力与情绪的关系

记忆力与情绪的关系 记忆力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情绪能够对人的记忆产生积 极或消极的影响,而记忆力又能够影响情绪的调节。本文将探讨记忆 力与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如何通过调节情绪来提升记忆力。 一、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情绪对记忆能力有直接影响。积极的情绪,如喜悦、愉快,能够提 升记忆力。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在情绪愉快的状态下更容易记住信息,更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调取记忆。这种情绪的积极影响能够促进认知过程,加强注意力的集中,从而增强记忆效果。 相反,消极的情绪,如忧虑、压力,会对记忆产生负面影响。一些 研究发现,当人们处于焦虑或紧张状态下,记忆力往往会减弱。这可 能是因为消极情绪会干扰认知过程,使注意力分散,导致信息被忽略 或记忆不准确。 二、记忆对情绪的调节 记忆力也可以影响情绪的调节。人们的记忆会通过情绪的回想被重 新激活,从而影响情绪体验和情感反应。当人们回忆起一段愉快的记 忆时,会感受到相应的积极情绪,如快乐、满足。而回忆消极的经历 则可能引发消极情绪,如悲伤、恐惧。 这种记忆对情绪的调节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人 们常常通过回忆美好的记忆来提振情绪,使自己更加愉悦。例如,在 压力大的时候,回想一些过去的成功经历,能够增强自信心,缓解焦

虑情绪。而将过去的痛苦经历抛诸脑后,也能够减轻悲伤或恐惧的情绪体验。 三、调节情绪以提升记忆力 基于记忆力与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调节情绪,从而提升记忆力。 1.培养积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记忆力的提升。可以通过与朋友交流、参与喜欢的活动、听音乐等方式来提升情绪,从而增强记忆的效果。 2.采取压力管理策略:有效管理压力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锻炼、冥想、呼吸练习等方法来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情绪,提升记忆力。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情绪和记忆力都有积极的影响。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提升记忆力和情绪。 4.利用记忆回忆的调节作用:当情绪低落时,可以回忆起一些愉快的事情,或者与朋友分享美好的回忆,从而改变情绪状态。 结论: 记忆力与情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记忆力的提升,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影响记忆的准确性和效果。同时,记忆力也可以通过调节情绪来实现更好的表现。因此,我们应当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积极调节情绪,从而提高记忆力,提升生活质量。

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情绪和认知

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情绪和认知 神经科学研究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其中涉及到的情绪和认知研究更是引起了 广泛的兴趣。情绪与认知是人类复杂思维的两个主要方面,他们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以及决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情绪通常被定义为一个主观的体验,这种体验通常会伴随 着生理的变化,包括心率和血压的升高、肌肉的紧张等等。但是,情绪不仅仅是一个主观的体验,它也和行为反应与思考紧密相关。 一些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情绪能够影响我们的记忆能力。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 更容易地记住那些与我们明显情绪相关的事件,而且这种记忆更容易被吸收到长期记忆中。 许多神经科学研究还表明,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和决策制定。研究表明,体验过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的人在注意力和决策制定方面的表现往往会有所不同。 而认知是指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它涉及到感知、记忆、判断、思考等方面。 在最近的神经科学研究中,认知过程往往被视为人类大脑的信息处理系统,并且这个系统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作出不同的响应。 认知的研究重点通常会放在注意力、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等方面。例如,一些 研究表明,注意力可以影响信息接收和加工的速度和准确性。另外,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也都是帮助我们进行判断和决策制定的关键能力。 情绪和认知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为处理情绪和处理认知信息都需要相 应的大脑区域和神经途径的参与。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情绪的影响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表现。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在焦虑情况下,我们的大脑会偏向于使用一种更快的但不那么准确的信息处理策略。而当我们处于轻松愉悦的情绪状态时,我们的大脑更倾向于使用一种更耗时但更准确的信息处理策略。 总的来说,情绪和认知的关系复杂多变,研究者们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这个领域以了解人类的大脑和心理。期望未来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会不断推进我们对人类思维复杂性的理解。

脑波与记忆和情绪的关系

脑波与记忆和情绪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记忆和情绪之间的紧密联系。比如,当我们回想起童年时的欢乐时光,不禁会感到心情愉悦;而当我们面临重大考试或者面试时,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但是,我们是否知道,这种联系也 与大脑的生物电活动密切相关呢?这里,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脑波 与记忆和情绪的关系。 脑波是指人脑发出的生物电信号,这些信号可以通过脑电图等 设备进行记录和分析。脑波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Delta波、Theta波、Alpha波、Beta波和Gamma波。每一种类型的脑波都与不同的脑区、生理状态和认知活动相关。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 下不同类型的脑波和它们与记忆和情绪的联系。 Delta波是一种极慢的脑波,频率在0.5-4Hz之间。这种脑波通 常在深度睡眠和昏迷状态下出现,用于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由于Delta波主要出现在睡眠状态下,因此与长期记忆及情绪的关 系相对较小。 Theta波的频率在4-8Hz之间,通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放松 状态。例如,在进行娱乐活动如看电视、听音乐或者进行冥想时,

就容易产生Theta波。与Delta波不同的是,Theta波还常常出现 在轻度睡眠和空想状态下。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Theta波可以影响记忆的形成和回忆。例如,在学习新知识时,Theta波会出现 在海马体和额叶,帮助存储新的信息。而在回忆旧事时,Theta波 会出现在记忆相关的脑区,促进已有知识的提取和连接。而情绪 方面,Theta波还与人们的愉悦和放松状态相关,且可以通过音乐 等来引导情绪状态。 Alpha波出现在8-14Hz的频率范围内。它通常出现在人们专注 而放松的状态下,并在视觉或听觉刺激缺乏的时候显现。Alpha波 还与注意力调节和意识状态相关。与Theta波不同的是,Alpha波 会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变弱或消失。研究表明,在应对负面情 绪和情绪调节时,Alpha波的增强可以减轻焦虑和压力,且在颜面 神经反射性抑制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Beta波的频率在14-30Hz之间,是一种快速而低振幅的脑波信号。这种脑波表明我们正在进行思考和集中精力的活动。与Alpha 波不同的是,Beta波的频率增加和振幅减小会相应的加强注意力 和提高反应速度。Beta波还可以调节情绪的反应,例如,当我们 感到紧张和不安时,Beta波的神经活动会增强,有助于情绪调节。

记忆力与情绪的关系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记忆力与情绪的关系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记忆力是人类大脑复杂而神奇的功能之一,它负责记录和存储各种 信息,从而构建人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然而,人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记忆的产生和存储过程。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 也可以是消极的,具有广泛而复杂的特点。 首先,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记忆的形成和提取。当人们经历快乐、兴 奋或满足等积极情绪时,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增加,这种化学物质可 以促进信息的编码和存储。例如,人们在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时,通 常能够轻松地回忆起其中的细节,这是因为积极情绪下的大脑对这些 记忆进行了强化和巩固。 然而,消极的情绪也会对记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人们经历愤怒、 压力或悲伤等消极情绪时,体内产生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 会对记忆过程造成干扰。研究表明,消极情绪会导致人们的工作记忆 受损,难以及时记住和处理信息。此外,长期的抑郁症状也会导致记 忆下降和认知功能的衰退。 此外,我们还必须意识到,情绪与记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记忆恐惧回路是情绪和记忆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例子。当人们经 历某种威胁或恐惧的情境时,大脑中的杏仁核会被激活,释放出应激 性神经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与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等与记忆相关的 结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与恐惧有关的记忆。这种记忆可以促使人们 在遇到相似情况时作出适当的回应,以保护自身免受威胁。

然而,当情绪不断重现或过度放大时,它也可能成为记忆失真的源头。当人们在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负面情绪中,如焦虑或抑郁,他们 对事情的看法会偏向消极,记忆也会受到影响。这样的情绪倾向可能 导致记忆偏差,使人们更容易回忆起与负面情绪相关的事物,而忽视 或忘记与积极情绪相关的事物。这种现象被称为心境依赖性记忆。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并设法调 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以促进良好的记忆表现。保持积极的心态、均衡 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应对压力的策略都可以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认知 功能。 总的来说,情绪和记忆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积极的情绪 有助于记忆的形成和提取,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干扰记忆过程。同时,记忆也会影响情绪的产生和回忆。通过了解和管理情绪与记忆之间的 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

海马体与情绪调节情绪与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

海马体与情绪调节情绪与记忆之间的相互作 用 海马体是人脑内重要的情绪调节中心之一,同时也在记忆的形成和存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与情绪与记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将从海马体对情绪的调节作用、海马体对记忆的影响以及情绪与记忆在海马体中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海马体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海马体作为情绪调节的关键结构之一,可以通过与下丘脑、杏仁核等大脑区域的相互连接,对情绪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当人处于焦虑或抑郁等情绪状态时,海马体的功能活性会发生相应变化。海马体被认为参与了情绪记忆和情绪调节的整合过程,它能够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和识别进行调节,从而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反应。此外,海马体还可以通过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影响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进一步调节情绪状态。 二、海马体对记忆的影响 海马体在记忆的形成和存储中起到重要作用。它被认为是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化的关键结构之一。 海马体的损伤或病变可以导致记忆功能的受损。研究发现,患有海马体受损的患者在空间学习和记忆任务中表现出明显的困难。而对于健康人来说,海马体参与了新信息的编码过程,可以将信息进行整合和存储,形成记忆的基础。

此外,海马体还能够通过与其他大脑区域的连接,参与到记忆过程 的不同阶段,如记忆的检索和再认。它与大脑皮质的相互作用,使得 记忆能够得以巩固和提取。因此,海马体在记忆的整个过程中都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 三、情绪与记忆在海马体中的相互作用 海马体既参与了情绪的调节,又参与了记忆的形成和存储,情绪与 记忆在海马体中展现出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情绪状态可以对海马体的记忆功能产生影响。高度情绪化的 体验事件会使情绪与记忆紧密结合,促进记忆的形成与存储。而情绪 状态的消极变化则可能干扰海马体的正常记忆过程,导致记忆问题的 出现。 另一方面,海马体对情绪的调节也会对记忆产生影响。海马体的情 绪调节作用能够影响记忆的加工和注意力的分配,进而影响记忆的存 储和检索。情绪调节的效果有助于提高记忆的质量和效率。 总结起来,海马体与情绪调节情绪与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海马体对情绪的调节作用可以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反应,而海 马体对记忆的影响则关系到个体的记忆能力和认知功能。情绪与记忆 在海马体中的相互作用也进一步表明了情绪和记忆是密切相连的心理 过程。 虽然目前对于海马体与情绪、记忆之间关系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突破,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具体的机制

记忆力与情绪的相互影响

记忆力与情绪的相互影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记忆力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 无论是开心的时光还是不愉快的经历,都会对我们的记忆产生深远的 影响。这种相互作用既复杂又丰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了解。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始于我们对事物的注意力。我们注意力的方向往 往受情绪的支配。当我们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时,我们的注意力会更 加集中,更容易将信息存储到长期记忆中。相反,当我们情绪低落或 焦虑时,注意力会分散,并且很难集中精力进行记忆。这就解释了为 什么在愉快的时刻,我们能够记住更多的细节,而在困难或不快的时刻,我们容易忘记事情。 另一个与情绪有关的记忆现象是回忆。当我们经历一种强烈的情绪时,特定的事件往往会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更深刻的痕迹。这就是为 什么一些人能够清晰地回忆起特定时刻的原因,无论是喜剧片中的一 个搞笑片段,还是一次令人窒息的悲伤。这些情绪强烈的记忆,往往 激发我们的感情,并且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记忆节点。 另一方面,记忆也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 特定事件的记忆会有所改变。我们的记忆可能会受到其他信息的影响,以及我们对该事件的情绪解读。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我们回忆一些不 快的经历时,会引发情绪上的痛苦。我们的记忆会勾起当时的情绪, 让我们恢复到那个时刻的情感体验中。 此外,记忆力与情绪还可以通过反馈循环来相互影响。当我们回顾 过去,回忆起愉快的情绪经历时,我们感觉更加快乐和满足。相反,

当我们回忆起不愉快的经历时,我们可能会陷入负面情绪中。这种记忆对情绪的影响会进一步影响我们对将来的期望和情绪状态。因此,我们的记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尽管情绪和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最大程度地利用这种相互关系。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保持积极的情绪来增强我们的记忆能力,例如参加活动、与朋友交流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心理疗法和情绪调节技巧来处理不快的情绪体验,以减少其对记忆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记忆力与情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影响。情绪可以影响我们对信息的注意力以及记忆的存储和回忆过程,而记忆也可以通过引发情绪和影响情绪回路来影响我们的情绪体验。了解和利用这种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增强记忆力,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记忆规律研究综述范文

记忆规律研究综述 摘要: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它的研究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现有的记忆规律、记忆的生理机制、记忆的科学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记忆的界定记忆的分类记忆的生理机制记忆的科学方法 记忆和学习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记忆力是成才的先决条件。我们都深有体会:学习的过程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那么究竟什么是记忆?它又有什么规律呢? 一、记忆的界定 从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1885年采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记忆过程以来,学习和记忆一直是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最为活跃的方向之一,不同的学派对学习和记忆的现象和规律也有着不同的论述和研究。 以艾宾浩斯为代表的学派所涉及的研究多是可以容纳大量材料,并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因此,他们对记忆的限定只局限于长时记忆。二次大战后,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只容纳有限几个项目并保持短暂时间的记忆的研究。由此,人们对记忆开始新的认识,即人的记忆不仅包括长时记忆,也包括短时记忆。 目前,国内不同权威版本的《普通心理学》对记忆的定义如下: A.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叶奕乾等, 《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204)。 B.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C.记忆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3](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D.记忆是对因经验所学得并保留之行为,在需要时不加练习即可重现的心理历程[4]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 国外关于记忆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1)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信息的能力 (Matlin, 1998); (2)获取信息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使之保持或修复的心理过程 (Ashcraft, 1994)。 (3)“我们叫做记忆的东西,乃是在人们的头脑中重现无意识内容的能力,并且它还是我们可以清晰地辨别我们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内容联系的第一种功能。”(C. G. Jung writes) 分析以上几种观点,我们不难发现:记忆就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个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可以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从向脑内存储到再次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记忆。 记忆至少包含着两种事实存在,一是物化的记忆内容,二是动态的记忆过程,对这两点的

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报告

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报告

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 摘要:本实验抽取了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大一二本科生共60名被试,被试分为三组,分别对他们进行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的诱导,以词语归类作为干扰任务,主要考察三种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显著,正性情绪下成绩最高,中性次之,负性情绪下最差;不同情绪状态对词语归类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数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情绪状态前瞻记忆基于时间 文献综述 1.前瞻记忆: 1.1含义: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PM),是指对未来某一时刻完成某项或某些意向活动的记忆,即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生活举例:一定得记得下课后把活动的海报贴出去;记得十分钟后把电磁炉关了等。前瞻记忆是相对于回溯记忆而提出的,是一种特殊的长时记忆。回溯记忆是指对过去已发生事件或行为的记忆。生活举

例:昨天买衣服花了多少钱;早饭吃的什么等。 1.2 分类: 根据线索的类型,Einstein和McDaniel把前瞻记忆区分为基于时间(Time-based PM)的和基于事件(Event-based PM)的两种前瞻记忆类型。虽然Kvavilashvili (1992)提出了基于活动的前瞻记忆,但目前研究中多采用前两种前瞻记忆类型。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是指记得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者是在某个时间段之后完成意向行为。生活举例:10分钟后要记得吃药。在这个活动中,时间是目标线索,吃药这一行为成为了前瞻记忆的目标任务。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是指某个特定事件触动了意向行为的执行。举例:看见鞋摊了,所以要买双鞋。这时,鞋摊成了目标线索,激发买鞋行为的执行,从而完成了前瞻任务。研究发现,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较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需要更多的自我发动的认知过程,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具有更多的提取自发性、动力特性等。 1.3影响前瞻记忆的因素: 对前瞻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中。第一,年龄因素。以往研究中的研究

情绪以及呈现方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实验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启动情绪以及呈现方式对大学生内隐 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启动情绪以及呈现方式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和外 显记忆的影响 【摘要】: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尤其是情绪与记忆的关系是认知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以前主要集中在抑郁或焦虑个体的情绪状态对其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通过各种手段引发被试的实验性情绪,从而研究这种实验性情绪对个体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情绪启动方式引发被试的实验性情绪,考查启动的情绪对正常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情绪启动下,材料的呈现方式(分类呈现或随机呈现)不同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影响是否有差异。 【关键词】:情绪启动、呈现方式、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1 引言 1.1 情绪启动的相关概念 启动最初出现在认知心理学中,被定义为一种研究测验情境对测验成绩影响的技术,也就是说测量首次呈现的刺激对目标刺激操作任务影响程度的技术。一般来说,首次出现的刺激被称为启动刺激,目标刺激被称为靶刺激,这样的实验模式通常被称为启动范式。而启动效应则是指经验对当前任务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样一种实验范式被运用到对情绪的研究中,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经典的研究情绪的实验范式,即情绪启动研究范式。情绪启动效应也就是指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具有相同的情绪效价时,即都是积极的或者都是消极的时,启动刺激的呈现将加速对目标刺激的加工;反之,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情绪效价相反时,启动刺激的呈现则会阻碍对目标刺激的加工。在典型的情绪启动研究中,一般先呈现积极或消极的启动刺激,

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呈现目标刺激,让被试对目标刺激进行效价的评定,再以反应时或错误率为指标来衡量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影响。 就概念而言,已有文献中,情绪启动至少已包括如下三种含义:1、指个体对于 在情绪效价上与启动刺激相似的靶刺激更为敏感,主要体现在加工速度和注意选择上;2、指个体先行加工具有一定情绪效价的刺激后,使得后继加工也易于蒙上相应的情绪色彩;3、视个体的情绪状态即为一种准备状态(启动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将对个体的认知活动产生影响,是为情绪启动。 根据被试是否能察觉到启动刺激,情绪启动又分为阈上情绪启动和阈下情绪启动。所谓阈上情绪启动,也就是被试能够察觉到启动刺激的存在;而当将启动刺激的呈现时间减少到几十毫秒,十几毫秒甚至是几毫秒时,或者是启动刺激掩蔽呈现,被试无法意识到启动刺激的存在,这样的情绪启动被称为阈下情绪启动。在目前研究引发的个体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的实验中, 1 / 13 启动刺激呈现的方式多为阈上呈现,即情绪诱发(induce,arouse,produCe等);而采用阈下呈现刺激的方式引发情绪,即情绪启动(prime)的实验并不多见。但是目前国内的文献并没有对此加以严格区分,都称为情绪启动。[1] 1.2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相关概念及由来 所谓外显记忆就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个体在外显记忆下能够运用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并能意识到记忆活动的过程,能意识到自己在主动的搜索记忆,而除了我们意识到的记忆以外,还有一种对我们影响更大的记忆—内隐记忆。内隐记忆就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