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非常典型的中介调节效应的文献一定要好好看用到的几个理论

分享一篇非常典型的中介调节效应的文献一定要好好看用到的几个理论非常典型的中介调节效应的文献一定要好好看用到的几个理论

中介调节效应是指一个变量(中介变量)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起媒介的作用,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在研究中介调节效应的过程中,有几个经典的理论被广泛运用。本文将分享一篇非常典型的研究文献,该文献运用了这些理论,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中介调节效应的存在。

首先,我们将介绍中介调节效应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机制。中介变量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媒介变量,在研究中,我们通常希望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经过中介变量的作用而实现。中介调节效应的产生与中介变量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作用方式密切相关。中介变量可以将自变量的影响传递给因变量,同时也可以调节这种传递效果。因此,中介调节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文章使用的几个经典理论。第一个理论是社会认知理论,该理论提出人们通过对自身与环境的信息处理来构建认知架构,并将其用于解释和预测行为。在中介调节效应的研究中,社会认知理论被用于解释人们是如何根据中介变量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和判断。该文献中,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即个体的中介变量解释和判断会受到其社会认知偏差的影响,这将进一步影响中介调节效应的存在与阐释。

第二个理论是动机激励理论,该理论强调了人们的动机对行为的调

节作用。在中介调节效应的研究中,动机激励理论被用于解释人们通

过中介变量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的动机。该文献中,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即个体的动机水平会影响其对中介变量的注

意和重视程度,进而影响中介调节效应的大小和方向。

第三个理论是情绪调节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情绪对人们的认知和行

为的调节作用。在中介调节效应的研究中,情绪调节理论被用于解释

人们在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判断和解释过程中,情绪的作用。该文献中,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即情绪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个体对

中介变量的感知和情感反应,从而影响中介调节效应的表现。

通过文章的阅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三个理论在研究中介调

节效应时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也能看到研究者如何运用实证

研究来验证中介调节效应的存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研

究者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即中介调节效应在特定条件下会显著存在,

并受到社会认知、动机激励和情绪调节的影响。

总结起来,本文分享了一篇非常典型的研究文献,该文献通过运用

社会认知、动机激励和情绪调节等理论,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中介

调节效应的存在。通过阅读该文献,我们对中介调节效应的基本概念

和作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思考。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这些理论在中介调节效应的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希望通过这篇文献的分享,能够为读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启示,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和实践应用。

分享一篇非常典型的中介调节效应的文献一定要好好看用到的几个理论

分享一篇非常典型的中介调节效应的文献一定要好好看用到的几个理论非常典型的中介调节效应的文献一定要好好看用到的几个理论 中介调节效应是指一个变量(中介变量)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起媒介的作用,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在研究中介调节效应的过程中,有几个经典的理论被广泛运用。本文将分享一篇非常典型的研究文献,该文献运用了这些理论,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中介调节效应的存在。 首先,我们将介绍中介调节效应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机制。中介变量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媒介变量,在研究中,我们通常希望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经过中介变量的作用而实现。中介调节效应的产生与中介变量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作用方式密切相关。中介变量可以将自变量的影响传递给因变量,同时也可以调节这种传递效果。因此,中介调节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文章使用的几个经典理论。第一个理论是社会认知理论,该理论提出人们通过对自身与环境的信息处理来构建认知架构,并将其用于解释和预测行为。在中介调节效应的研究中,社会认知理论被用于解释人们是如何根据中介变量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和判断。该文献中,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即个体的中介变量解释和判断会受到其社会认知偏差的影响,这将进一步影响中介调节效应的存在与阐释。

第二个理论是动机激励理论,该理论强调了人们的动机对行为的调 节作用。在中介调节效应的研究中,动机激励理论被用于解释人们通 过中介变量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的动机。该文献中,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即个体的动机水平会影响其对中介变量的注 意和重视程度,进而影响中介调节效应的大小和方向。 第三个理论是情绪调节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情绪对人们的认知和行 为的调节作用。在中介调节效应的研究中,情绪调节理论被用于解释 人们在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判断和解释过程中,情绪的作用。该文献中,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即情绪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个体对 中介变量的感知和情感反应,从而影响中介调节效应的表现。 通过文章的阅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三个理论在研究中介调 节效应时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也能看到研究者如何运用实证 研究来验证中介调节效应的存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研 究者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即中介调节效应在特定条件下会显著存在, 并受到社会认知、动机激励和情绪调节的影响。 总结起来,本文分享了一篇非常典型的研究文献,该文献通过运用 社会认知、动机激励和情绪调节等理论,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中介 调节效应的存在。通过阅读该文献,我们对中介调节效应的基本概念 和作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思考。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这些理论在中介调节效应的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希望通过这篇文献的分享,能够为读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启示,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和实践应用。

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一、概念 中介效应或者调节效应并非分析方法,而是一种关系的描述,研究人员需要结合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两种关系进行分析。 中介效应 中介作用是研究X对Y的影响时,是否会先通过中介变量M,再去影响Y;即是否有X->M->Y 这样的关系,如果存在此种关系,则说明具有中介效应。比如工作满意度(X)会影响到创新氛围(M),再影响最终工作绩效(Y),此时创新氛围就成为了这一因果链当中的中介变量。 调节作用 调节作用是研究X对Y的影响时,是否会受到调节变量Z的干扰;比如开车速度(X)会对车祸可能性(Y)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关系受到是否喝酒(Z)的干扰,即喝酒时的影响幅度,与不喝酒时的影响幅度是否有着明显的不一样。 二、研究步骤 (1)中介效应 中介作用的分析较为复杂,共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1步:确认数据,确保正确分析。 中介作用在进行具体研究时需要对应使用研究方法(分层回归)去实现;中介作用分析时,Y一定是定量数据。X也是定量数据,中介变量M也是定量数据。 第2步:中介作用检验 检验中介效应是否存在,其实就是检验X到M,M到Y的路径是否同时具有有显著性意义。 中介作用共分为3个模型。针对上图,需要说明如下: ●模型1: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回归分析 ●模型2:自变量X,中介变量(M)和因变量(Y)的回归分析 ●模型3:自变量X和中介变量(M)的回归分析 ●模型1和模型2的区别在于,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中介变量(M),因而模型 1到模型2这两个模型应该使用分层回归分析(第一层放入X,第二层放入M)。 在理解了中介分析的原理之后,接着按照中介作用分析的步骤进行,如下图:

社会心理学中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区别 BARON 英文文献翻译版

社会心理学中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区别 BARON 英文文献 翻译版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Reuben M. Baron and David A. Kenn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1986, 51(6), 1173-1182) 本文,作者试图区分多层次下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属性。首先,作者设法让理论家和研究者意识到不要混淆调节与中介两个概念。在概念与战略上精心推敲,很多方面调节与中介存在差异。然后,作者超越教学上的公式,在控制与应激,态度和个性特征等更广泛范围,描述这些差异的概念化与战略化应用。最后,作者还给出了既包含调节又包括中介和分别包含这两种情况的因果关系中最有效地应用调节与中介差别的具体分析步骤提纲。 第三方变量的调节效应是指将自变量进行划分以使其对给定因变量产生最大效应。第三方变量的中介效应是指自变量经由它能够影响因变量的生成机制。 一、调节变量 1、调节变量的特征 一般来说,调节变量是定性(如,性别,种族,阶层)或定量(如,回报大小)变量,影响自变量(IV)或预测变量(PV)与因变量(DV)或效标变量(CV)之间关系的方向和/或强度。在相关分析中,调节变量是影响其它两个变量之间的零次相关(the

zero-order correlation)的第三方变量。在更熟悉的方差分析中,自变量与通过操控设定为某种条件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代表一个基本的调节效应。 从图1看,如果路径C显著,调节变量的假设得以支持。也许预测变量的和调节变量的效应(路径A与路径B)也显著,但是与检验调节变量的假设在概念上并不直接相关。此外,调节变量与预测与效标变量无关为交互作用提供了清晰的解释。从图1可以清楚表明的另一个调节变量的特性是,不像中介变量和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测变量是中介变量的前因变量),调节变量和预测变量都是产生某种效标效果的因果变量的前导或外生。也就是说,调节变量总是作为自变量,而中介从结果到原因的角色变化取决于分析的重点。 2、检验调节作用 调节作用意味着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因调节变量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统计分析必须测量和检验当调节变量发生作用,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不同效应。测量和检验不同效应部分倚赖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测量水平。考虑四种情形: 情形1,调节变量与自变量都是类别变量。 情形2,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连续变量。 情形3,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自变量是类别变量。 情形4,调节变量与自变量都是连续变量。 注意,为了讨论方便,作者将类别变量都假设为二分变量。 情形1: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二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效应的变化是另一个二分变量的函数。统计分析即为2*2ANOVA,调节作用表现为交互作用。我们也许要测量在调节变量不同水平下自变量的简单效应,但是这些只能在调节变量与自变量交互作用引起因变量变化时才能被测量。。 情形2:这种情形下,调节变量是二分变量,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测量这种类型的调节效应的典型方法是对每一水平的调节变量分别做相关分析,然后检验其差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作用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作用 摘要采用梁宝勇、程诚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梁宝勇和郝志红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郑日昌、邓丽芳和张忠华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所大学6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以缓冲心理应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部分中介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 关键词心理弹性,心理应激,心理健康,中介作用。 1 引言 心理弹性是一种能够使个体在压力、危机、挫折或创伤下仍能积极适应、茁壮成长的心理品质。是个体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弹性不仅仅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韧不拔,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心理弹性的研究从崭新的视角聚焦于人们积极品质与能力,以此应对压力情境或克服逆境,它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近20余年来最热门的心理学研究课题之一。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证明应激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个体适应生活的能力,但强烈持久的应激。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梁宝勇,1994)。相关研究也证明,应激并不必然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虽然心理应激与身心困扰症状显著相关,但大多数研究发现两者只有较低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多在0.12-0.40之间(梁宝勇,1994)。因此。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可能有某些调节或中介因素发挥着缓解或减少应激对心理健康消极影响的作用。 研究已经证实,心理弹性是个体健康适应应激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心理弹性作为个体的保护性资源能够抵御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并促进积极的心理结果,维护和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心理弹性和心理困扰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心理弹性可以直接预测心理困扰,在心理健康中起到重要作用。 心理弹性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中所起的具体作用是一个热点问题。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与应激、适应、心理困扰存在密切关系。作为人格特征的心理弹性为缓冲应激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和促进积极适应做出了贡献。Friborg等人(2006)的研究发现,高心理弹性比低心理弹性个体感知到更少的心理困扰,表现出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Pinquart(2009)对德国青少年的研究发现。心理弹性与较低水平的心理困扰相关,心理弹性缓解了日常琐事应激对学生心理困扰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是应激和心理困扰的调节因素。Friborg等人(2006)的研究同样验证了心理弹性对应激和心理困扰具有调节效应。 目前,心理学研究者聚焦于用各种心理模型来阐释心理作用的机制,如积极

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方法论文献

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方法论文献 这篇经典论文由Baron和Kenny撰写,系统地讨论了中介变量和调节 变量的概念、研究策略以及统计分析等方面。该论文为中介效应和调节效 应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方法。 2. Hayes, A. F. (2024).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 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 Guilford Press. 这本由Hayes撰写的专著全面介绍了使用回归方法进行中介效应和调 节效应分析的步骤和技巧。书中提供了详实的示例和SPSS、SAS和R代码,有助于读者理解和应用这些分析方法。 该论文由Preacher和Hayes合著,介绍了用于多中介变量模型中间 效应的渐近和重采样策略。论文比较了不同的中介效应估计方法,并提供 了理论和实证基础,以帮助研究人员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4. Jaccard, J., & Turrisi, R. (2003). Interaction Effects in Multiple Regression. Sage Publications. 这本书由Jaccard和Turrisi撰写,详细介绍了在多元回归分析中进 行调节效应分析的方法。书中通过大量实例和图表,阐明了调节变量在回 归分析中的作用和解释。 5. Long, J. S., & Freese, J. (2024). Regression models for categorical dependent variables using Stata. Stata Press.

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分析

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分析 中介效应是指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通过中介变量的作用来实现。即 自变量通过中介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可以将中介效应分为部分 中介效应和完全中介效应。部分中介效应是指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同时 经过中介变量和其他直接路径进行传递,而完全中介效应是指自变量对因 变量的影响完全通过中介变量进行传递。 调节效应是指IV和DV之间关系的强度和方向会因一些调节变量(moderator)的存在而发生变化。调节变量可以改变IV和DV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调节IV对DV的影响作用。调节效应可以分为加法调节和乘法 调节。加法调节指当调节变量存在时,IV对DV的效应大小会发生变化, 而乘法调节则指IV对DV的效应关系会发生变化。 下面将分别详细介绍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分析过程。 中介效应分析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研究变量:从已有的理论和文献中确定IV、中介变量和DV。 2.收集数据:收集与研究的变量相关的数据。 3.进行初步分析:计算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如均值、标准差等。 4.运用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来检验IV对DV的影响,同时控制其 他相关变量的影响。 5.检验中介效应:使用统计软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可以通过以下几 种方法进行: a. Sobel检验:通过计算标准化的间接效应的标准误差进行检验。

b. Bootstrap法:通过随机抽样技术计算间接效应的置信区间。 c.间接效应比较法:通过比较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大小来判断是否 存在中介效应。 6.解释中介效应:如果存在中介效应,可以通过将中介变量加入回归 分析模型,并观察IV对DV的影响是否减弱或消失来解释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分析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研究变量:从已有的理论和文献中确定IV、调节变量和DV。 2.收集数据:收集与研究的变量相关的数据。 3.进行初步分析:计算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如均值、标准差等。 4.运用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来检验IV对DV的影响,已知是否存 在调节效应。 5.检验调节效应: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 a. Sobel检验:通过计算调节效应的标准误差进行检验。 b. Bootstrap法:通过随机抽样技术计算调节效应的置信区间。 c.直观检验:通过观察IV对DV的效应在不同调节变量水平上是否发 生变化来判断调节效应是否存在。 6.解释调节效应:如果存在调节效应,可以通过观察调节变量的影响 大小和方向来解释这种调节效应的意义和解释。 总结来说,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通 过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来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通过中介变量或 调节变量的作用来实现。中介效应分析通过检验间接效应的大小和置信区

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

调节变量(Moderator) vs 中介变量(Mediator) 1、调节变量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 。Y与X 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 来刻画,它是M 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 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 Y=aX+bM+cXM+e 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Y对X 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2、做Y对X、M和

XM的回归得R22,若R2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 M的取值分组,做 Y对 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的层次回归分析。 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一是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二是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χ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如果χ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时,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最方便的是Marsh,Wen和Hau提出的无约束的模型。 3.中介变量的定义

资质过剩感知对员工情绪劳动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资质过剩感知对员工情绪劳动的影响:一个有调节 的中介模型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探讨资质过剩感知对员工情绪劳动的影响,并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解析这一影响过程。资质过剩感知,即员工感受到自身的能力、技能和知识超过了工作要求的程度,是一种重要的工作心理状态。情绪劳动则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为了符合组织规定的情绪表达规则而进行的情绪调节活动。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资质过剩感知对员工情绪劳动的影响机制,还能为组织管理和员工个人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首先回顾了资质过剩感知和情绪劳动的相关研究,梳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揭示资质过剩感知如何通过中介变量影响员工的情绪劳动。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直接效应,还纳入了调节变量,以更全面地解析影响过程。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本文梳理了资质过剩感知、情绪劳动以及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则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运用统

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揭示资质过剩感知对员工情绪劳动的影响机制,以及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这些结果对于组织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工作需求,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员工个人来说,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劳动状况,以及如何调整心态、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解析资质过剩感知对员工情绪劳动的影响机制。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将为组织管理和员工个人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随着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研究,员工资质与情绪劳动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资质过剩感知,即员工认为自身所具备的资质和能力超出了工作要求的感知,这一概念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情绪劳动,作为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管理和表达情绪的行为,也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关于资质过剩感知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

锻炼自我认同、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的中介或调节效应

锻炼自我认同、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的中介或调节效应 杨健梅;王琳 【摘要】The essay explores the possible interactions among exercise self-identity , social comparison and exercise behavior in a sampl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wo models are examined using self-report data:1)a mediation model which propose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comparison and exercise behavior mediated by exercise self-identity and 2)a moderation model proposing an association between exercise behavior and self-identity moderated by social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partial mediation of the social comparison -exercise behavior relationship by self-identity in females; and in male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of social comparison with exercise behavior in the prediction of self-identity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exercise behavior and exercise self-identity showed only significant among male students who believed to exercise equally much or less than peers. At last, the essay discusses the merits and shortcomings.%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在锻炼自我认同、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或调节效应。采用被试自我报告形式收集数据,考察两个理论假设:1)锻炼自我认同对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的中介模型;2)社会比较对锻炼行为和锻炼自我认同的调节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对女性被试,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的关系部分被锻炼自我认同解释;对男性被试,在预测锻炼自我认同时,社会比较和锻炼行为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那些知觉到锻炼投入水平和同辈相当或更低的男性被试,锻炼行为和锻炼自我认同显著相关。

导师指导对徒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r——一个调节中介效应模型

导师指导对徒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r——一个调节中介效 应模型 李小聪;王惠 【摘要】以组织正式师徒关系双方为研究对象,构建导师指导与徒弟创造力影响的调节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机制和导师组织代表性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发展、社会心理、角色模范对徒弟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韧性在职业发展、社会心理和徒弟创造力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导师组织代表性显著调节职业发展、社会心理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导师的组织代表性越高,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导师组织代表性调节了心理韧性在职业发展、社会心理与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期刊名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9 【总页数】5页(P37-41) 【关键词】导师制;职业发展;社会心理;组织代表性;创造力 【作者】李小聪;王惠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1;河海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8;淮阴工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是组织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组织的创新,归根结底,离不开员工个体创造力的提升。因此,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成为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之一。创造力是指员工针对组织的产品、服务、程序等产生的一些新颖而有用的想法的能力。大量实证研究探索了促进或阻碍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如员工个人特质、内在动机、领导风格等。经文献梳理发现,以往研究集中关注了员工个体、领导两类主体对创造力的影响,而忽视了对员工导师与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导师制被认为是“一个年长、经验丰富的资深者(导师)与一个年轻、经验缺乏的资浅者(徒弟)之间的指导关系”。导师制是企业组织中培养员工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式。导师指导促进徒弟薪酬增加和晋升[1],增强徒弟工作满意度[2]、组织承 诺[3]、人际关系[4]等。例如,Seibert等(2001)[5]实证研究发现导师指导可以提 升徒弟薪酬水平和职业满意度;Allen等(2005)[6]发现导师指导促进徒弟工作满意度和内在工作动机。经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中较少关注组织导师制模式中,导师指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Dong等(2015)实证研究表明,导师指导会正向影响徒弟创造力,但未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基于以上研究的不足,文章着力探讨导师指导与徒弟创造力的关系,扩展导师制及创造力现有研究成果,解决组织代表性差异对导师指导功能与徒弟创造力的关系问题,对于提升徒弟创造力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以下三方面:首先,以组织中存在的正式师徒关系双方为研究对象,探讨导师指导与徒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其次,重点探讨徒弟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与徒弟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力求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揭开导师指导作用的“黑箱”;最后,结合已有研究基础和组织代理人理论,将导师组织代表性纳入研究框架。基于导师组织代表性差异探究导师指导、徒弟心理韧性与徒弟创造力关系

关系利益影响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机制研究--中介与调节效应检验

关系利益影响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机制研究--中介与调节效应检 验 刘力 【摘要】The paper has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relational benefits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through test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perceived value and moderating role of switching cos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xcept for special treatment benefits, confidence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perceived value partially mediate the effect of confidence benefits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the effects of social benefits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fully mediate the effect of confidence benefits on customer loyalty. Switching costs positively moderate the effects of confidence benefits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and the effect social benefits on customer loyalty. That is to say , when the customers perceive the high switching cost,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feel satisfied with the current relationship and tend to maintain the current relationship with enterprises with higher loyalty.%文章通过检验感知价值的中介效应和转移成本的调节效应,分析了关系利益影响顾客满意和忠诚的作用机制,结论如下:信任利益和社会利益两个维度显著正向影响顾客满意和忠诚,但特殊待遇利益维度对顾客满意和忠诚的影响不显著;感知价值在信任利益维度对顾客满意的影响以及社会利益维度对顾客满意和忠诚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信任利益维度对顾客忠诚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转移成本正向调节信任利益维度对顾客满意和忠诚的影响以及社会利益维度对顾客忠诚的影响。即当顾客感

中介效应重要理论及操作务实

中介效应重要理论及操作务实一、中介效应概述中介效应是指变量间的影响关系(X→Y)不是直接的因果链关系而是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变量(M)的间接影响产生的,此时我们称M为中介变量,而X通过M对Y产生的的间接影响称为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的一种,模型中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当中介变量不止一个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的不等于间接效应,此时间接效应可以是部分中介效应的和或所有中介效应的总和。在心理学研究当中,变量间的关系很少是直接的,更常见的是间接影响,许多心理自变量可能要通过中介变量产生对因变量的影响,而这常常被研究者所忽视。例如,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更有可能存在如下关系:eq \o\ac(○,1)就业压力→个体压力应对→择业行为反应。此时个体认知评价就成为了这一因果链当中的中介变量。在实际研究当中,中介变量的提出需要理论依据或经验支持,以上述因果链为例,也完全有可能存在另外一些中介因果链如下:eq \o\ac(○,2)就业压力→个体择业期望→择业行为反应;eq \o\ac(○,3)就业压力→个体生涯规划→择业行为反应;因此,研究者可以更具自己的研究需要研究不同的中介关系。当然在复杂中介模型中,中介变量往往不止一个,而且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也都有可能同时存在,导致同一个模型中即有中介效应又有调节效应,而此时对模型的检

验也更复杂。以最简单的三变量为例,假设所有的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则中介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表示如下: Y=cx+e1 1) M=ax+e2 2) Y=c’x+bM+e3 3) 上述3个方程模型图及对应方程如下: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中介效应的检验传统上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依次检验法、系数乘积项检验法和差异检验法,下面简要介绍下这三种方法:1.依次检验法(causual steps)。依次检验法分别检验上述1)2)3)三个方程中的回归系数,程序如下: 1.1首先检验方程1)y=cx+ e1,如果c显著(H0:c=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2),如果c不显著(说明X对Y无影响),则停止中介效应检验; 1.2 在c显著性检验通过后,继续检验方程2)M=ax+e2,如果a显著(H0:a=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3);如果a不显著,则停止检验;1.3在方程1)和2)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后,检验方程3)即y=c’x + bM + e3,检验b的显著性,若b显著(H0:b=0被拒绝),则说明中介效应显著。此时检验c’,若c’显著,则说明是不完全中介效应;若不显著,则说明是完全中介效应,x对y的作用完全通过M 来实现。评价:依次检验容易在统计软件中直接实现,但是这种检验对于较弱的中介效应检验效果不理想,如a较小而b较大时,依次检验判定为中介效应不显著,但是此时ab 乘积不等于0,因此依次检验的结果容易犯第二类错误(接受虚无假设即作出中介效应不存在的判断)。2.系数乘积项

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喻承甫;刘莎;吴涛;张卫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1 38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了学校联结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冲动性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父母体罚仍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2)学校联结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关系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3)冲动性对中介路径"父母体罚→ 学校联结→ 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低冲动性有助于缓冲父母体罚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风险效应. 【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00)004 【总页数】7页(P92-98) 【关键词】青少年;父母体罚;网络游戏成瘾;学校联结;冲动性 【作者】喻承甫;刘莎;吴涛;张卫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 网络游戏成瘾是当前国际性重大心理卫生问题,尤其是在东南亚及华人地区。网络游戏成瘾是网络成瘾的一种重要亚型,是指个体不能控制地、过度地和/或强迫性

地玩网络游戏而造成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损。[1]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青少年 不仅网络游戏使用人群数量大,网络游戏成瘾流行率也很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10—19岁青少年网民达1.43亿,且其中67.9%的青少年玩网络游戏。此外,调查研究表明,相较于欧洲(1.4%—9.4%)、美国(7.6%—9.9%)等国家地区的同龄人,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流行率更高(2.2%—21.5%)。[2]可见,中国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异常严峻。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与其在当前及未来很长时间内的不良适应显著关联,如低学业成绩,不良同伴功能,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以及烟酒使用等风险行为。[2]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 的关键期,若在此时期将大量时间花在网络游戏上,将严重阻碍其身心发展。 在人类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以及网络游戏产业日益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青少年在充分享用互联网技术的同时不对网络(游戏)成瘾,是人类社会当前及未来很长时间内不可回避的重大科学与实践课题。因此,本研究拟考察父母体罚、冲动性和学校联结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一)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 家庭是个体的第一个以及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众多影响因素之中,家庭因素一直受研究者的极大关注。阶段环境匹配理论(the stage-environment fit theory)指出,家庭环境与儿童青少年发展需求的匹配对于其健 康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满足儿童青少年的能力、关系和自主等基本心理需求,从而促进其积极发展,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妨碍了儿童青少年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进而导致适应不良。[3]近年来,有关父母体罚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4]父母体罚(parental corporal punishment)是指 父母为纠正或控制孩子的行为,使用身体的力量故意使孩子遭受非躯体损害的疼痛。

变革型领导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次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分析

变革型领导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次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分 析 张毅;游达明 【摘要】已有文献对变革型领导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研究 鲜有着墨,其关系作用机制仍未被探明.以认知心理学ABC理论的逻辑为研究思路, 在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路径中同时引入来自个体层次和团队层次的认知变量——员工心理授权和团队心理安全感,深入分析两个认知变量在关系中的中 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从理论上构建变革型领导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次中介效应、调节效应理论模型,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 【期刊名称】《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12(025)005 【总页数】6页(P87-91,96) 【关键词】变革型领导;员工心理授权;团队心理安全感;员工创新行为;中介效应;调 节效应 【作者】张毅;游达明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83;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长沙410205;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领导风格的研究者认为,领导行为特别是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员工的创新行为能产生积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领导行为对员工创新的直接作用,对于变

革型领导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内在机制却鲜有研究[1]。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因为一直缺乏合理的解释框架而被视为“黑箱”,且至今仍未打开[2]。 1985年美国心理学家Ellis创建了著名的ABC理论,为深析这一“黑箱”内部机 制提供了理论的逻辑思路。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人类情 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 (Belief)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起因。因此,可以说个体 的行为反应不是外界刺激直接作用行为主体的后果,而是取决于行为主体对刺激的认知评价和心理体验。于是,同一个体面对同一刺激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3]。因此,研究行为主体面对刺激的认知过程对解释现实中个体的行为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企业员工在面临领导授权的心理体验时,会有作出创新行为的倾向[4];同时,员工在面临因为自己的创新行为可能会遭到同事阻止,甚至破坏与同事的和谐关系的风险时,员工会有回避创新的表现[5-6]。对于这些研究结论,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考:是否员工只要有被授权的心理体验,变革型领导在任何 情境下都能促进其创新行为的出现吗?创新团队只要提供一个充满心理安全感的组织情境,即使员工没有心理授权的体验,变革型领导也能促使员工主动进行创新行为吗?员工心理授权与团队心理安全感在变革型领导作用于员工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进行具体的解答,本研究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跨层次的理论分析,进一步探明变革型领导、员工心理授权和团队心理安全感作用于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 大量研究证明变革型领导风格与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工作绩效等存在正相关的关系[7-10]。但对其中中介作用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11]。探明这些 中间的作用机制无论对丰富变革型领导理论还是管理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用SPSS及AMO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中介效应重要理论及操作务实 一、中介效应概述 中介效应是指变量间的影响关系(X→Y)不是直接的因果链关系而是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变量(M)的间接影响产生的,此时我们称M为中介变量,而X通过M对Y产生的的间接影响称为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是间接效应的一种,模型中在只有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当中介变量不止一个的情况下,中介效应的不等于间接效应,此时间接效应可以是部分中介效应的和或所有中介效应的总和。在心理学研究当中,变量间的关系很少是直接的,更常见的是间接影响,许多心理自变量可能要通过中介变量产生对因变量的影响,而这常常被研究者所忽视。例如,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更有可能存在如下关系: ○1就业压力→个体压力应对→择业行为反应。 此时个体认知评价就成为了这一因果链当中的中介变量。在实际研究当中,中介变量的提出需要理论依据或经验支持,以上述因果链为例,也完全有可能存在另外一些中介因果链如下: ○2就业压力→个体择业期望→择业行为反应; ○3就业压力→个体生涯规划→择业行为反应; 因此,研究者可以更具自己的研究需要研究不同的中介关系。当然在复杂中介模型中,中介变量往往不止一个,而且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也都有可能同时存在,导致同一个模型中即有中介效应又有调节效应,而此时对模型的检验也更复杂。 以最简单的三变量为例,假设所有的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则中介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表示如下: Y=cx+e 1 1) M=ax+e 2 2) Y=c’x+bM+e 3 3) 上述3个方程模型图及对应方程如下: 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中介效应的检验传统上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依次检验法、系数乘积项检验法和差异检验法,下面简要介绍下这三种方法: 1.依次检验法(causual steps)。依次检验法分别检验上述1)2)3)三个方程中的回归系数,程序如下: 1.1首先检验方程1)y=cx+ e 1,如果c显著(H :c=0被拒绝),则继续检验方程2),如果c 不显著(说明X对Y无影响),则停止中介效应检验; 1.2在c显著性检验通过后,继续检验方程2)M=ax+e 2,如果a显著(H :a=0被拒绝),则 继续检验方程3);如果a不显著,则停止检验; 1.3在方程1)和2)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后,检验方程3)即y=c’x + bM + e 3 ,检验b的显著性,若b显著(H0:b=0被拒绝),则说明中介效应显著。此时检验c’,若c’显著,则说明是不完全中介效应;若不显著,则说明是完全中介效应,x对y的作用完全通过M来实现。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 摘要:在测试人口学变量调节效应的同时,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验证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修订版)和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对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和主观幸福感,但其体育锻炼现状却不容乐观;性别在体育锻炼、同伴关系和主观幸福感中差异显著(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体育锻炼、同伴关系与主观幸福感间两两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同伴关系和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并分别解释变异的3.1%和4.4%;同伴关系在体育锻炼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在体育锻炼解释主观幸福感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其效应占总效应值的13.91%。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体育锻炼、同伴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综合影响,以及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性别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观幸福感;同伴关系;中介效应;调节效应 中图分类号:G 804.8 文章编号:1009783X(2015)02016507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The study seek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on subjective well being (SWB),and verify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as well a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eer relationship.Through using the 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 (PARS3),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Revised Edition),and the Sport Friendship Quality Scale of Chinese Youth (SFQSC),this paper makes investigation on 330 college students (age=20.72±1.840;Male=160,female=170).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good peer relationships and SWB,while the status of their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is,however,not optimistic.Gender differences in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peer relationships and SWB are significant (male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students).There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peer relationships and SWB.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regression effect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is significant on peer relationship and SWB,and then explains 3.1% and 4.4% of the variance in them.Moreover,the regression effect of peer relationship is significant on SWB on the basis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The peer relationship has 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