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性“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与调节效应——基于内外在目标-生活满意度视角

农村女性“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与调节效应——基于内外在

目标-生活满意度视角

凌宇

【摘要】为了解自我效能感在农村女性内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与调节作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欲望指数量表与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湖南省8个县的378名农村女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女性的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与期望的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均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农村女性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在内在目标-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自我效能感是中介变量,非调节变量;而在外在目标-生活满意度关系中,自我效能感既是中介变量也是调节变量.自我效能感是农村女性内在目标预测生活满意度的部分中介因素,是外在目标预测生活满意度的完全中介因素和调节因素.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外在目标对生活满意度影响越大.【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4)002

【总页数】5页(P56-60)

【关键词】农村女性;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内在目标;外在目标

【作者】凌宇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4.6

目前,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以女性为主,占总从业人员的53. 2% 。[1]农村女性在家庭关系中处于重要结点位置,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2]农村女性的生活满意度是她们对其生活质量

的主观评价,也是体现她们幸福水平的重要标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李辉等人以云南、河南两地的农村女性为对象的研究显示,农村女性生活满意度受其所处的环境、心理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3]张义祯研

究发现,相对于人口因素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于当前农村老年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更大。[4]孙灯勇的研究表明,留守女性整体幸

福感指数中等偏上,其中经济状况幸福感和社会环境幸福感状况满意度偏低。[5]

可见,在现有的研究中,农村女性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关注的内容大多比较宽泛,没有具体阐述特定的社会心理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而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多的具体理论支持。

为具体分析农村女性自我效能感对内、外在目标、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探讨提高农村女性生活满意度的方法与途径,笔者拟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接受调查的农村女性来自湖南省所属的南岳、湘阴、醴陵、望城、江华、湘乡、桃源、新化8个县。共378人,年龄在25岁到60岁之间,其中25-34岁组115人,35-44岁组191人,45-60岁组71人;大专文化76人,高中文化173人,初中文化87人,中专文化42人;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45人,1万到2万之间的

166人,2万到3万之间的88人,3万元以上的79人;务农妇女218人,打工

妇女160人;已婚妇女312人,未婚妇女66人。生活满意度的一般情况在调查

结果部分体现。问卷调查由当地妇联工作人员统一组织,以地区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现场自填问卷,当场收回。

研究工具为:1)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with-life Scale)。该量表由5个条

目构成,为7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1-7级,得分越高则生活满意度越高,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6] 2)欲望指数量表(Aspiration Index)。该量表由Kasser和Ryan 编制,由 35个条目组成,分七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采用7 级评分,从“完全不重要”到“非

常重要”分别评定为1-7级。在七个分量表中,经济成功、社会认同、外表有吸

引力为外在目标,自我接纳、归宿感、团体情感和身体健康为内在目标。研究表明该量表的中文版的信度、效度良好。[7] 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8]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按1-4级评分,总分的理论范围是10到40分,总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王才康等人进行了该量表中文

版的修订与验证。信效度检验表明,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分半信度为0.90。

[9]研究数据采用 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分析。

一、自我效能感与内外在目标、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10]一般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和面对新事

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11]内在目标如自我接纳、归属感、团体情感以及身体健康等,是与关系、自律和完成的心理需要相一致的追求,这种追求是在个体内部得到满足感。外在目标是包括经济成功、社会认同、外表有吸引力以及受欢迎程度等方面在内的个体欲望水平,关注的是获得外在的奖励或社会赞扬。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决定了个体活动时的情绪状态和效率。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女性的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与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均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内在目标、外在目标也呈显著正相关(表1)。

表1 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与内、外在目标的相关性注: *** p < 0.001生活

满意自我效能感内在目标内在目标生活满意 1自我效能感 0.520*** 1内在目

标 0.269*** 0.273*** 1外在目标 0.202*** 0.351*** 0.431*** 1

Deci 和Ryan关于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对外部利益的过分关注会干扰人们对内部需要的追求,并影响自我的整体性和自我实现。[12]行为主义者则认为,当自我能有效获得外部利益时就能更好地自我调节,外部成就应该与心理健康存在正相关。[13]目标结构研究者认为追求积极未来目标的个体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14]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外在目标还是内在目标,都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支持了行为主义者的观点,表明农村女性的生活满意度与其内、外在目标呈正相关关系。

总之,综合国内的许多研究发现,不管针对哪个群体,他们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大都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的相关分析也说明,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效能感高的农村女性一般都对自己各方面能力比较自信,精力较为充沛,对生活多持乐观态度,表现出来的整个精神面貌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因此,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农村女性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

二、自我效能感在内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一般而言,如果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会改变内、外在目标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作用,则自我效能感是调节变量;如果内、外在目标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继而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生活满意度水平,则自我效能感是中介变量。所以,自我效能感既可以做调节变量也可以做中介变量。为了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内、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的作用,使用层次回归进行分析。先分析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再检验其调节效应。

1.自我效能感在内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Baron 和Kenny [15] 提出中介效应检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自变量(X)能显著预测中介变量(W)和因变量(Y);(2)控制自变量(X)后,中介变量(W)能显著预测因变量(Y);(3)控制中介变量(W)后,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预测作用明显降低。如果控制中介变量(W)后,自变量(X)对因变量(Y)仍有显著的预测,就存在部分中介

效应,如果控制中介变量(W)后,自变量(X)对因变量(Y)无显著的预测,就存在完

全中介效应。

以下具体验证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在内在目标-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效应。首先,将变量中心化,其次,建立三个回归方程:自我效能感(W)对内在目标(X)的回归方程、生活满意度(Y)对内在目标(X)的回归方程、生活满意度(Y)对内在目标(X)和自

我效能(W)的回归方程。

内在目标可以分别预测生活满意度与自我效能感(ps<0.01),所以满足条件⑴。表2列出了层次回归结果,在第三步中,控制了内在目标(自变量X)后,自我效能感(中介变量W)仍可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因变量Y),满足了条件(2)。同时,从第三步可以看出,控制自我效能感后,内在目标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明显降低,内在目标对生活满意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由中介变量引入前的0.269下降到中介变

量引入后的0.138,说明存在中介效应。由于此时的内在目标仍能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所以是部分中介效应,而非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所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0.273×0.479/0.269=48.6%。

表2 自我效能在内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注:R2为测定系数;B为回归系数;SE为标准误;β为标准化回归系数标准化回归方程 R2 B S E β t p第一步 Y=0.269X 0.072 1.756 0.325 0.269 5.398 0.000第二步

W=0.273X0.075 1.718 0.313 0.273 5.496 0.000第三步 Y=0.479W+0.138X 0.2850.498 0.900 0.047 0.297 0.479 0.138 10.534 3.027 0.000 0.003

2.自我效能感在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外在目标可以分别预测生活满意度与自我效能感(ps<0.01),所以满足条件⑴。表1 列出了层次回归结果,在第三步中,控制了外在目标(自变量X)后,自我效能感(中介变量W)仍可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因变量Y),满足了条件(2)。同时,从第三步可以看出,控制自我效能感后,外在目标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明显降低,外

在目标对生活满意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由中介变量引入前的0.202下降到中介变

量引入后的0.022,说明存在中介效应,同时此时的外在目标已不能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因此是完全中介效应。

表3 自我效能感在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注:R2为测定系数;B 为回归系数;SE为标准误;β为标准化回归系数标准化回归方程 R2 B SE β t p第一步 Y=0.202X 0.041 1.019 0.255 0.202 3.990 0.000第二步

W=0.351X 0.123 1.706 0.234 0.351 7.274 0.000第三步 Y=0.512W+0.022X 0.2700.531 0.113 0.049 0.238 0.512 0.022 10.850 0.475 0.000 0.635

已有研究已多次验证个人欲望水平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而对于具体影响机制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研究所关注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农村女性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总体评估,是农村女性总体自信心的体现,不同的欲望水平在不同的自我效能感作用下也许会产生不同的生活满意度,这也是本研究考察其中介作用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农村女性群体中,自我效能感在欲望指数的内、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都存在中介效应,不同的是其在内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在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效应。这说明农村女性为自己所确立的内、外在目标都会通过其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其总体的自信水平,影响到其生活满意度,而其外在目标更是完全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其生活满意度起作用,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农村妇女为自己确立较高的内、外在目标时,都能相应地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三、自我效能感在内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1.自我效能感在内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通过做Y=aX+bM+cXM+e的层次回归分析,可以检验自我效能感是否为调节变量。第一步,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第二步,做Y对X、M

和XM的回归得R22,如果R22显著大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

的回归系数检验,如果回归系数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见表4。

由于第二步中乘积项WX的回归系数不显著(t=0.687,p=0.493),R2的变化只有0.001,所以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不显著。不过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的主效应是显著的,即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会改变生活满意度的变化,而调节效应不显著只是说明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不会改变内在目标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表4 自我效能感(W)在内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注:R2为测定系数;B 为回归系数;SE为标准误;β为标准化回归系数变量 R2 B SE β t p第一步内在目标 0.285 0.900 0.297 0.138 3.027 0.003自我效能感 0.498 0.047 0.479 10.534 0.000第二步内在目标 0.286 -0.077 1.453 -0.012 -0.053 0.958自我效能感 0.335 0.242 0.323 1.384 0.167内在目标*自我效能感 0.034 0.049 0.246 0.687 0.493

2.自我效能感在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由于第二步中乘积项WX的回归系数显著(t=2.167,p=0.031),R2的变化达到0.009,所以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显著,说明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会改变外在目标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表5)。

表5 自我效能感(W)在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注:R2为测定系数;B为回归系数;SE为标准误;β为标准化回归系数变量R2 B SE β t p第一步内在目标 0.270 0.113 0.238 0.022 0.475 0.635自我效能感 0.531 0.049 0.512 10.850 0.000第二步内在目标 0.279 -2.643 1.294 -0.523 -2.043 0.042自我效能感 0.245 0.141 0.236 1.734 0.084内在目标*自我效能感

0.091 0.042 0.699 2.167 0.031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在调节效应的分析中,农村女性自我效能感在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而在内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则没有调节效应。

这说明农村女性的自我效能感能够调节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农村妇女,其外在目标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越大。有研究者认为过度追求外在目标会降低个人的生活满意度,会有更多的心理健康损害,这说明外在目标与内在目标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可能起到不同作用。本研究虽然显示了内、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均呈正相关,但却只有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会被自我效能感调节,表明较之内在目标,外在目标会有更多的波动性和暂时性,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也更容易受其他因素如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综上可知,农村女性的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与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均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农村女性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农村女性自我效能感在内、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都存在中介效应。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农村妇女为自己确立较高的内外在目标时,都能相应地提高生活满意度。农村女性自我效能感在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而在内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则没有调节效应,说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农村妇女,其外在目标对生活满意度影响越大。

总之,农村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她们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多处于社会的较低层次,缺乏强烈的成就动机、竞争精神及社会参与意识,她们思想较为狭隘,在遇到各种社会压力时,心理承受能力差,依附思想较严重,碰到困难缺少积极应对方式。但同时她们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农村妇女的生存状况与生活质量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基于此,应当采取开设农村妇女心理课堂,开展农村妇女自立自强的相关宣传,扶持农村女性就业、创业,增强农村女性参与社会活动意识,建立农村女性心理关爱体系等政策措施,帮助农村女性树立适当的内、外在目标,提高农村女性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李靖,徐雪高,陈兰,等.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十二五”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5):2-8.

[2]顾秀莲.建设新农村需要更多妇女带头人[N].中国妇女报,2006- 02- 26.

[3]李辉,李芸,唐立.农村女性生活满意度的Logistic 回归分析——以云南、河南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6):13-16.

[4]张义祯.农村老年妇女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东南学术,2010(5):168-176.

[5]孙灯勇.留守农民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4-68.

[6]Eunkook S,Diener E,Shigehiro O,et al.The shifting of life satisfaction judgments across culture:emotions versus norm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2):482-452.

[7]唐海波,邝春霞,姚树桥.欲望指数中文版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15-17.

[8]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187- 188.

[9]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10]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1):39-42.

[1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行为医学杂志社,2001:191.

[12]Deci EL,Ryan RM.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self:Integration in personality.In R Dienstbier.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M].Perspectives on motivation 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1,38:237- 288.

[13]Bandura A.Self- regulation of motivation and action through internal standards and goal systems.In L Pervin.Goal concepts i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M].Hillsdale,NJ:Erlbaum,1989:19- 85.

[14]Emmons RA.Abstract versus concrete goals:Personal striving level,physical illness,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2,62:292-300.

[15]Baron RM,Kenny D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 Pers Soc Psychol,1986,51:1173-1182.

组织社会化策略与自我效能感匹配的实证研究:以领导支持风格为调节

组织社会化策略与自我效能感匹配的实证研究* ---以领导支持风格为调节变量 胡冬梅1,2,陈维政1 (1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0064;2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成都610039) 摘要:文章从组织、员工协同作用的视角,研究了组织社会化策略与员工自我效能感的匹配类型与非匹配类型在组织社会化内容、工作满意度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同时也研究了领导支持风格在匹配类型、非匹配类型与组织社会化内容影响上的调节效应。并通过对217个企业样本的分析得出如下 结论:(1)自主型、接受型与冲突型、消极型在组织社会化内容、工作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2)组织社会化内容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3)人际关系社会化维度显著负向影响离职意 向;组织政治社会化维度显著正向影响离职意向。(4)领导支持风格正向调节自主型与组织社会化内容之间的关系;领导支格负向调节冲突型与组织社会化内容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组织社会化策略;自我效能感;领导支持风格;工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00(2011)00-0000-00 一、引言 企业怎么样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这是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心理学、组织生态学目前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1]。为了应对企业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使企业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员工作为人力资源的载体,他们能否适应企业是组织社会化理论所研究的焦点。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社会化理论已经对员工如何适应企业成为企业的“圈内人”作出了很多贡献。比如,Jones从组织的视角[2]研究了企业社会化员工的策略和方式;还有研究者从员工的视角[3][4]以及组织-员工匹配的视角[5][6][7][8]探索了员工怎样从“圈外人”变成“圈内人”的过程;在2010年陈卫旗认为员工适应企业的过程不是静态的,而是员工和企业之间互动以达到员工—组织匹配的动态的过程,并通过实证证实了组织的“序列/固定”策略、“社会支持”策略和个体的“行为管理”策略之间可以显著提高员工与组织的价值匹配[9]。 虽然研究成果颇多,但仍没有考虑组织社会化策略、员工个体特征协同对员工组织社会化的影响。根据权变理论的思想,对不同特征的员工应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再加上受积极心理学的影响,最能代表员工积极心理特征的自我效能感成为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首先研究组织社会化策略与员工自我效能感匹配对组织社会化内容、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接着探讨了领导支持风格的调节作用,并选取本土化样本对研究问题进行验证。 二、理论回顾与研究设计 组织社会化是员工对企业的持续不断的适应过程,通过这种适应员工了解企业的价值观、目标、文化形成企业期望的行为错误!未定义书签。[9]。也就是说,组织社会化内涵的本质就是员工的适应过程,这一观点是从有组织社会化以来都不会变化的[10]。组织社会化策略与员工个体特征对组织社会化的影响研 收稿日期:2011-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感知的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研究(编号:70972107)”,四川大学211工程项目成果,主持人:陈维政。 作者简介:胡冬梅(1971—),女,西华大学副教授,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陈维政(1951—),男,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约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农村女性“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与调节效应——基于内外在目标-生活满意度视角

农村女性“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与调节效应——基于内外在 目标-生活满意度视角 凌宇 【摘要】为了解自我效能感在农村女性内外在目标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与调节作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欲望指数量表与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湖南省8个县的378名农村女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女性的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与期望的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均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农村女性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在内在目标-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自我效能感是中介变量,非调节变量;而在外在目标-生活满意度关系中,自我效能感既是中介变量也是调节变量.自我效能感是农村女性内在目标预测生活满意度的部分中介因素,是外在目标预测生活满意度的完全中介因素和调节因素.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外在目标对生活满意度影响越大.【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4)002 【总页数】5页(P56-60) 【关键词】农村女性;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内在目标;外在目标 【作者】凌宇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4.6

目前,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以女性为主,占总从业人员的53. 2% 。[1]农村女性在家庭关系中处于重要结点位置,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2]农村女性的生活满意度是她们对其生活质量 的主观评价,也是体现她们幸福水平的重要标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李辉等人以云南、河南两地的农村女性为对象的研究显示,农村女性生活满意度受其所处的环境、心理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3]张义祯研 究发现,相对于人口因素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于当前农村老年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更大。[4]孙灯勇的研究表明,留守女性整体幸 福感指数中等偏上,其中经济状况幸福感和社会环境幸福感状况满意度偏低。[5] 可见,在现有的研究中,农村女性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关注的内容大多比较宽泛,没有具体阐述特定的社会心理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而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多的具体理论支持。 为具体分析农村女性自我效能感对内、外在目标、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探讨提高农村女性生活满意度的方法与途径,笔者拟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接受调查的农村女性来自湖南省所属的南岳、湘阴、醴陵、望城、江华、湘乡、桃源、新化8个县。共378人,年龄在25岁到60岁之间,其中25-34岁组115人,35-44岁组191人,45-60岁组71人;大专文化76人,高中文化173人,初中文化87人,中专文化42人;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45人,1万到2万之间的 166人,2万到3万之间的88人,3万元以上的79人;务农妇女218人,打工 妇女160人;已婚妇女312人,未婚妇女66人。生活满意度的一般情况在调查 结果部分体现。问卷调查由当地妇联工作人员统一组织,以地区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现场自填问卷,当场收回。 研究工具为:1)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with-life Scale)。该量表由5个条

分布式领导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_教师合作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基于TALIS2018上海教

分布式领导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_教师合作与教师自 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基于TALIS 2018上海教师数据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教育管理和领导研究中,传统上将校长作为唯一的领导者,然而,教育领导作为一种集体行为,越来越受到学术和实践界的重视。分布式领导理论强调,在教育环境中,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也能对教学和学校管理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分布式领导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并考察教师合作与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二、分布式领导对教师合作的影响 分布式领导理论认为,领导并不仅仅指校长或教育管理层,而是由学校中的各个成员共同承担的领导行为。研究表明,分布式领导有助于塑造积极的学校氛围和支持教师合作。分布式领导通过鼓励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知识共享、资源互助和共同努力,从而增强教师合作的程度。因此,我们预测分布式领导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将通过教师合作来实现。 三、分布式领导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评价和信心。分布式领导能够提供支持和鼓励,激发教师的自主性和自我反思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分布式领导与教师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教师在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具有决策权和责任感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调动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因此,我们还预测分布式领导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将通过教师自

我效能感来实现。 四、教师合作与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教师合作作为分布式领导的表现之一,通过共享知识和经验、协作解决问题等方式,能够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不仅能够提高工作质量,增加创新能力,还能够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进一步推测教师合作与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分布式领导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五、基于TALIS 2018上海教师数据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TALIS 2018上海教师数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数据分析,考察分布式领导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并验证教师合作与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六、预期的结果和讨论 基于前述假设,我们预计分布式领导对教师工作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同时,教师合作和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即分布式领导通过增强教师合作和教师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提高。这一研究结果将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实施分布式领导的依据,推动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七、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通过对TALIS 2018上海教师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分布式领导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积极影响,并验证了教师合作和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这对于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学校管理者应注重激发和培育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同时提高分布式领导的实施水平,以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和教学质量。

基于教育场域理论的中介效应模型的构建及检验——以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基于教育场域理论的中介效应模型的构建及检验——以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基于教育场域理论的中介效应模型的构建及检验——以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引言: 本文基于教育场域理论,旨在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的影响,并构建了一个中介效应模型,旨在检验家庭教养方式对劳动素养的影响是否通过中介变量的传递而实现。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本研究旨在提供一种可行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作用机制。 一、教育场域理论的概述 教育场域理论是弗洛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它认为社会机构和环境对个体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教育场域理论强调了家庭作为一个主要的社会机构对个体的教育和社会化起到重要作用。在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中,教育场域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总和。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家庭教养方式划分为两类:一是积极参与型教养方式,即父母积极参与、鼓励和引导子女的学习和工作;二是消极放任型教养方式,即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和工作较为放任和不关心。 实证研究表明,积极参与型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具有积极影响。父母的积极参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增强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从而

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而消极放任型教养方式会导致大学生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较为消极,对个体的劳动素养有负面影响。 三、中介效应模型的构建 为了进一步探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将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自我调节是指个体通过规划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的能力,而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中实现成功的信心和预期。 根据教育场域理论,我们假设家庭教养方式通过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来影响劳动素养水平。积极参与型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劳动素养水平。相反,消极放任型教养方式会降低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劳动素养水平。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设计的问题,收集家庭教养方式、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劳动素养等多个变量的数据。然后,我们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数据分析,并运用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 五、预期结果和讨论 我们预期,在大样本数据分析后,将得到以下结论:积极参与型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劳动素养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作用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实现的。这一发现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家庭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劳动素养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为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提供一种有力的指导。

挑战性-阻断性压力(源)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挑战性-阻断性压力(源)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自我效能 感的调节作用 张韫黎;陆昌勤 【期刊名称】《心理学报》 【年(卷),期】2009()6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挑战性-阻断性两类不同性质的压力源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重点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309名飞行签派员为研究对象,数据分析采用层级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现:⑴阻断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与离职倾向呈正相关,而挑战性压力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的正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⑵挑战性-阻断性压力与身心紧张都呈正相关;⑶一般自我效能感调节阻断性压力与身心紧张、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但对离职倾向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在面临阻断性压力时,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其身心健康水平、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而离职倾向没有明显差异;⑷一般自我效能感调节挑战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但对身心紧张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挑战性压力会提升其工作满意度,降低其离职倾向,而对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则恰恰相反。 【总页数】9页(P501-509) 【关键词】挑战性-阻断性压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身心紧张;调节作用 【作者】张韫黎;陆昌勤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9;C93 【相关文献】 1.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角色超载和情绪枯竭的关系: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 [J], 刘得格 2.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员工沉默行为:组织认同的调节作用研究 [J], 余盼盼;彭朋; 3.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与员工沉默行为:组织认同的调节作用研究 [J], 余盼盼;彭朋 4.挑战性压力源对员工工作重塑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与促进定向的中介效应 [J], 张敏;林凤 5.挑战性压力源对员工工作重塑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与促进定向的中介效应 [J], 张敏;林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幸福感诸因素

影响幸福感的诸因素 幸福是个古老的话题,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 的。”虽然学术界直到近代才开始对幸福感进行系统的测量与研究, 但人们对幸 福主题的兴趣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1967年威尔逊(Wilson)回顾了关于幸福感 的研究,他在《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中对幸福感研究领域作了总结。自那以来 的30多年,有关幸福感的研究已硕果累累,为人类建构幸福生活、规划美好的 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价值的科学知识。 财富与幸福 幸福首先必须有物质生活条件。金钱能产生幸福吗?财富与幸福感存在着何 种关系? 迪纳等(Diener,1995)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国内总产值与幸福感的水平之 间具有高相关。盖尔卢珀与英格尔哈特(Gallup,1976;lnglehart,1990) 也证实了 国家的财富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在世界价值调查 II 中,研究者也 发现,生活满意的平均分数与国家购买力之间具有高相关性,它表明幸福感水平 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一方面可能是经济因素的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也可 能是经济发展具有超越物质生活的广泛的效果,因为物质生活的满足促进了其他 领域的满意感,增加了其他方面的特性,例如平等,从而直接导致非物质领域的 满足。 有趣的是,另外一些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的研究却发现, 尽管高度工业化的 国家其财富奇迹般地增长,但幸福感水平却并没有显示出相应的变化。许多富裕 国家中财富的增长并没有伴随幸福感的提升,经济增长与幸福感的关系并不是简 单的直线关系。在最近的研究回顾中,迪纳等(2000)概括了财富和幸福感的相关 研究:(1)富裕国家的人们比贫困国家的人们更幸福; ⑵ 在最近的10年里,发 达国家财富的增加并没有导致幸福感的增加;(3)国家内财富的差异与幸福感仅 有微弱的正相关;(4)个人财富的增加不一定导致幸福感的增加;(5)强烈追逐财 富和金钱的人并不比那些不追求财富与金钱的人幸福。 这些研究引起了心理学家 受到边际递减规律的影响,当个人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更多的金钱并不必然会 带来 影响幸福感的诸因素-- --作者:苗元江 【原文出处】:社会 【文摘】 :学术广角 【原刊地名】:沪 【原刊期号】: 200404 【原刊页号】:20〜23 【复印期号】:7 【分类号】:B4 【内容提 要】: 【英文文 摘】: 【作者简介】:苗元 江 【正 文】 作者:苗元江 来源: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 发布时间:2007-1-11 21:33:33

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现状与展望

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陈亚萍李晓东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年第02期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心理学领域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部分。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对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相关变量的研究、现状及差异性研究、培养干预研究三个方面展开,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发现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不足,总结出六个角度的未来研究方向,其中涵盖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研究工具的单一,研究对象年龄阶段不均衡,相关变量的综合考察,干预措施的针对性等。对于将来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以及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研究进展述评 一、概述 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是指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预期是认知与行为的中介,是行为的决定因素[1]。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具有领域特殊性,因此应用于各个不同的领域,研究的对象也非常广泛。以“自我效能感”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里能够搜索到2000-2012年里共7496个结果。该文对教育领域里以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述评。学习自我效能感又叫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能否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2]。 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文献概况 在中国知网上以“学习自我效能感”或者“学业自我效能感”为主题词,检索到文献共738篇(2000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前八年共220篇,近五年共518篇,可以看到近年来关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非常之多(表1)。其中,从研究对象来看,小学生18篇,占2.4%;中学生227篇,占30.8%;大学生183篇,占24.8%。其他的对象包括硕士研究生,高职生,中职生等。从研究科目来看,英语151篇,数学38篇,物理29篇,生物11篇,语文11篇,体育18篇。按学科来看,效能感最初是心理学概念,但是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文献160篇,教育学500多篇。针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来说,学困生或者学业不良的学生111篇,学优生、中等生59篇,偏科生13篇。 表1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文献检索年份分布情况 三、研究方法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唐健 【摘要】目的:研究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情绪智力与学习投入之间关系的影响.方法:筛选出197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填写情绪智力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相关问卷调查.结果:(1)显示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够对学习投入产生积极的预测作用.(2)显示情绪智力能够对学习投入产生正 向的预测作用.(3)显示出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视作是情绪智力和学习投入之间的中 介变量,并发挥出有效的中介作用.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4)009 【总页数】3页(P119-121)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情绪智力 【作者】唐健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4 1 引言 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持续投入状态,并且这种状态属于积极的情绪,具有活力、奉献和专注的品质.学习投入能够反映学生积极的心理面貌,有助于激发

学生的乐观向上等积极品质,从而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学业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能否成功完成学业任务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看作是自我效能感相关理论经过长期发展适用于学生学习方面的产物.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高效地执行学习任务,还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投入程度等.因此,推测出假设1:学业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学习投入. 情绪智力是个体感知和识别自我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并利用这些情感信息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由感知、使用、理解和调节情绪这四种能力组成.良好的情绪智力有助于个体及时了解自我,保持积极心态,处理好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和困难,从而对学习会表现出更多的投入行为.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对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这样的假设2:情绪智力能够正向预测学习投入.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其学习能力的主观估计,这种主观估计关乎着个体成功地达到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成绩.张晓州等人的研究表明:高三学生的情绪智力能够正向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较高情绪智力的个体更容易感受和控制个人情绪,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享受更愉快的生活,从而显示出更高的自信水平.这种自信心会影响学生在学业方面的表现,具有较高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方面表现得更投入.基于这样的分析,提出假设3: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够视作是情绪智力以及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变量,并发挥出有效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运用相关量表调查了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如何来预测其学习投入的情况,为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用的方法为随机抽样调查,以某高校为目标筛选出200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回收到197份达到标准的问卷,最终的问卷回收率大约有98.5%.研究对象中

情绪管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工作满意度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情绪管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工作满意度与自我效能感 之间的中介作用 赵静; 杨庆宇; 万娟; 薛芳 【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9(044)011 【总页数】4页(P1537-1540) 【关键词】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工作满意度; 情绪管理能力; 自我效能感 【作者】赵静; 杨庆宇; 万娟; 薛芳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蚌埠233030;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安徽蚌埠233004; 蚌埠医学院护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指医学生在完成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教育专业课程后,接受某一学科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使所学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朝着某一方向逐渐深化的教育过程[1],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3]。目前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各项配套政策也较为齐全,在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5]。我国住院医师规培起步

较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虽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的培训制度[6],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7]。 有研究[8-10]发现,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提升情绪智力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情绪、工作满意度、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11]。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以住院医师规培学员为研究对象,考察工作满意度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探讨情绪管理能力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向某省5所国家级住院医师规培基地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表及网络版问卷,参与对象以匿名方式现场自愿或在网络平台填写问卷调查表。经过人工及网络后台检查,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52份。其中男160人,女192人;年龄21~35岁;学历层次:专科61人,本科137人,硕士154人。 1.2 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内容,在查阅文献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医院规培基地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由管理人员通过规培基地内部网络或现场向学员发放问卷,学员按照自愿原则,以匿名方式在网络平台或在现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人口学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所在地、规培医院所在地、工资水平等19个条目。 1.3.2 短式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 共20个条目,分为总体满意度、内在满意度和外在满意度3个分量表,该量表应用广泛,其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已被反复证实[12-13]。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代表“非常不满意”,2代表“不

地方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满意度关系研究: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地方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满意度关系研究: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作者:王思聪王梦笛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9年第10期

摘要:为了解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现状,探讨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对邢台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进行了统计处理后发现,性别对于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有影响作用,男生的外在动机得分和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满意度存在着密切相关,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能够正向预测学习满意度,并且自我效能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满意度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学习动机; 学习满意度; 自我效能感; 地方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0-128-003 自美国教育委员会于1966年使用CIRP来测量入学新生满意度后,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迫切需要,国内外诸多高校也纷纷开展大学生满意度调查,以期对学校教育和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然而先前的满意度调查多从学校管理视角开展,对学校软硬件等服务进行调查,虽然全面但缺乏针对性。大学生才是构成高校的主体,开展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学习。胡元林(2018)指出,学习满意度是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微观主体和宏观质量的有效连接点。因此,有必要对学习满意度进行专门研究。 学习满意度(learning satisfaction)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郑田,1985)。国外对学习满意度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十余年,测评量表和模型成果十分丰富,并且发现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总体感受基本决定了学习满意度(Mai.L,2005)。近些年来,国内也兴起了对学习满意度的研究,理论研究重点集中于对学习满意度内涵的探讨和评价体系的构建(王国强,沙嘉祥,2002;王蕙,张武强,2012)。实证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对于影响因素的研究,有研究探查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满意度的关系,指出学习动机的强弱会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造成直接的影响作用(张翔,陈素霞,赵必华,2011;张蕾,2017)。也有研究(成媛,2015;张春梅,2016)指出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满意度有着正向预测作用。 但是过去的满意度研究主要以重点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而中国劳动力的重要构成主体则为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地方普通院校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多方面与重点院校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那么学习满意度现状和影响因素是否也会存在不同?并且过去的研究中关于影响因素间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丰富,没有研究对学习动机、学习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而班杜拉(1995)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强弱或增强或者削弱动机。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满意度的作用机制,希望为地方院校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提高和办学质量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选取河北省邢台市某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网络问卷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计422份,其中男生134人,女生288人。 1.2方法

青少年成就目标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青少年成就目标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王雪;赫然;白湧沨 【摘要】文章研究分析并探讨青少年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邯郸市两所中学293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初中男生的掌握回避目标显著低于女生.(2)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的自我效能感都显著高于初二年级的学生.(3)初一年级学生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心情愉快的程度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对健康的担心程度显著低于初一、初三年级学生.(4)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在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5)001 【总页数】5页(P97-101) 【关键词】青少年;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 【作者】王雪;赫然;白湧沨 【作者单位】邯郸学院教育学院, 河北邯郸 056005;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邯郸学院科研处,河北邯郸 056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4 一、问题提出

1967年Wanner Wislson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幸福感的研究综述《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1],自此以后关于幸福感的概念众说纷纭。本研究采用的观点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这一评价是其根据自定的标准产生的综合性评价[2]。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青少年对自身的幸福感体验也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青少年处于个体成长发育的特殊时期,该群体不仅面临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而且还面临各种学业压力。尽管在物质生活上他们是幸福的,但是对于这个群体自身所感受和评价的幸福感哪些是源于学习动机,亦或仍受到其他因素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思考。 学习是青少年的首要任务,学生对于学习活动、学习目的以及学业成就的知觉被称之为成就目标[3]。Elliott等将个体的成就目标定向分为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4]。国内学者郭德俊认为成就目标是个体对成就情境的一种认知。早期常把成就目标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后来研究者提出四分法,将成就目标分为:掌握-接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5]。一般认为有积极的成就目标定向的个体,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着乐观的期待与希望,能够向着自己的美好目标而努力,幸福感体验较高。我国学者对初中生的研究已经发现掌握目标对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有正面影响[6]。本研究假设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掌握目标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成绩目标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 德国心理学家 Ralf Schwarze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应对不同情境的需求或面临新环境时的一种总体性自信心,能在较广泛的情境中对个体进行判断与预测[7]。白学军等人的研究中掌握接近、成绩接近均与能力效能和行为效能呈显著正相关;成绩回避目标与能力效能和行为效能呈显著负相关;掌握回避与能力效能呈显著负相关[8]。吴洁等人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9]。在以往的研究中,自我效能感常常作为中介因素在成就动机和考试焦虑 [10]、学业成绩[11]等因素间起到中介作用。Chan等人的研究表明自

高校科技工作者政策感知水平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r——基于创新自我效能感与工作认同度的调节效应

高校科技工作者政策感知水平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r——基于创新自我效能感与工作认同度的调节效应 宁甜甜;宋至刚 【摘要】高校科技工作者作为高校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具备巨大的创新潜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推动和激发高校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能.文章以高校科技工作的创新行为为切入点,重点探索高科技工作者对相关政策的感知程度对其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并引进工作认同度和创新自我效能感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政策感知水平、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工作认同度对于创新行为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工作认同度在二者之间起到了显著调节作用.由此提出促进高校科技工作者创新行动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名称】《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19)005 【总页数】7页(P450-456) 【关键词】高校科技工作者;政策感知水平;创新行为;创新自我效能感;工作认同度【作者】宁甜甜;宋至刚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天津3003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6

近年来,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求与国际竞争形势日益严峻的双重作用下,国家强化了对创新创业事业的关注力度,国家仅2015年就出台三十余项政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创新的本质和关键,归根到底首先要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生力军,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有一批高水平和创新型的大学作为重要支撑,他们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双重使命。在科技创新方面,高校科技工作者是这一使命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因此对于高校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的研究和创新潜能的激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在以往有关个体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体因素方面,研究者指出,个人的情感体验(Oldham,Cummings,1996)[1]、 知识结构(Amabile,1988)[2]、认知水平(Shalley,2009)[3]、内在动机(卢小君等,2007)[4]等都是可能发挥作用的因子;组织因素方面,有研究者(Woodman,1993)[5]指出,组织中的文化、架构、资源、福利、薪酬、发展战略等都是可以影响创新行为的方面;还有的研究者从其他角度提出领导力水平、工作特征(王先辉等,2010)[6]、关系与社会网络等因素均会对创新行为产生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总结以往成果,研究范围已经覆盖的比较全面,但在个人认知因素方面有关个人心理和感知因素变量还鲜少有所涉及,这种对于外界环境、工作和自身的心理感知会演变成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与外在态度,进而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再者,从研究对象来看,以往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企业、科技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和创意团队上,高校科技工作者作为高科技知识储备力量,有关他们创新行为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研究选取高校科技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对其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将个人对外界政策环境的了解、知晓和应用程度,即政策感知水平;个人对自身创新能力的认知和定位,即创新自

人际关系对心理韧性的效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人际关系对心理韧性的效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吴贤华;满丛英 【摘要】心理韧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探讨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问卷对471有效被试进行施测.结果:人际关系通过表达积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0.14×0.15=0.02,p<0.05)与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0.29×0.41=0.12,p<0.05)对心理韧性起不完全中介作用(Β=0.27,p<0.001).结论:可以通过重视人际关系训练、人际关系交往与情绪归因训练、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来提升心理韧性水平,提升大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期刊名称】《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9)001 【总页数】5页(P75-79) 【关键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心理韧性 【作者】吴贤华;满丛英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生命健康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 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紧密联系,开展挫折教育,提升心理韧性水平是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心理韧性(resilience)又译为心理弹性、复原力、压弹及抗逆力,一般指曾经历或正经历严重压力/逆境的个体,其身心未受到不利处境损伤性影响甚或愈挫弥坚的发展现象。[1] 在心理韧性的众多影响因素当中,人际关系质量对促进心理韧性提升起重要作用。根据关系文化理论(relational-cultural theory)观点,所有的心理成长都在人际关系中形成,脱离人际联结将会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人际联结能力有助于提升心理韧性水平。Jordan[2]指出:“人际联结为孩子们筑起防御(危险的)堡垒,……促进成长的人际联结当位居心理韧性概念之内核”。实证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对心理韧性有积极预测作用。比如,Losel[3]研究发现人际关系预测心理韧性水平。Flores[4]等人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质量有助于提升心理韧性水平。还有研究指出,是人际关系而不是个人特质对心理韧性起作用。[5]另外,经过一项30年的纵向研究发现,受到来自于家庭、同伴、老师的支持个体有助于提升心理韧性水平。[6]席居哲等人[7]认为支持性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心理韧性水平提升。我们认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认知观念,改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升心理韧性水平。 Caprara① 转引自王玉洁,窦凯,刘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修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5-50.认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信念,而这种信念会影响个体情绪调节的实际效果,同时也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按照关系文化理论中所有的心理成长都是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的观点,人际关系质量与实践将影响到社会交往中个体的情绪体验与情绪调节的信念。而具有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在面对挫折、失败、创伤等不利情境时,也易于形成较强的心理韧性。因此,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能在形成心理韧性特质过程中有着重要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文化影响着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圈子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可能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预测作用。② 转引自田学英.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结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而且已有实证研究表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神经质、尽责性与心盛之间的中介作用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神经质、尽责性与心盛之间的中介作用梁三才;吴海梅 【摘要】以412名大学生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神经质、尽责性与心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神经质与表达积极情绪效能、调节消极情绪效能、心盛呈负相关;(2)尽责性与表达积极情绪效能、调节消极情绪效能、心盛呈正相关;(3)表达积极情绪效能、调节消极情绪效能与心盛呈正相关;(4)神经质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盛,同时尽责性不仅直接影响心盛, 还能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盛. 【期刊名称】《心理与行为研究》 【年(卷),期】2017(015)005 【总页数】5页(P709-713) 【关键词】神经质;尽责性;心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作者】梁三才;吴海梅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西 安 710062;广西北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北海 5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9 幸福感是指个体以个人的经验、人际关系、情感、整体功能为基础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估(彭怡, 陈红, 2010)。近年来,研究者试图采取一种整合的观点来阐 释幸福感,进而提出新的阐述幸福感的“心盛”理论。Keyes(2007)认为,心

盛是一种完全、高度心理健康的表征,心盛者常常充满热情活力,对生活充满积极情感、心理和社会功能完好。Seligman(2011)认为,积极心理学的主题是福祉,而福祉测量的标准则是心盛,并且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就是增加个体的心盛。心盛被看作是最高水平的幸福感,包括积极情绪、沉浸体验、人际关系、人生意义、自我实现五个要素,简称PERMA。综上所述,心盛是一种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一种高度幸福的理想状态,达到心盛的个体不仅充满幸福感和积极情绪,而且具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和意义以及乐观、善良、乐于助人等特点。心盛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国外大量研究探讨如何使个体达到心盛状态。然而,国内心盛研究才刚起步,尚没有开发出测量心盛的有效工具。 人格特质是影响个体幸福感的最可靠、最稳定的指标之一。大量研究探讨人格特质与幸福感的关系,发现尽责性和神经质与幸福感关系最为密切。有研究发现,神经质、尽责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各方面显著相关,并且神经质能负向预测积极情感与生活满意度,而尽责性能正向预测积极情感(Diener, Oishi, & Lucas, 2003; Steel, Schmidt, &Shultz, 2008)。鉴于心盛与幸福感具有内在联系,因而神经质、尽 责性与心盛密切相关。此外,有研究发现,神经质、尽责性不仅与心盛相关,而且能显著预测心盛(Villieux, Sovet, Jung, & Guilbert,2016)。然而,人格特质相对稳定,很难做到通过改变人格特质进而使个体达到心盛状态。因此很有必要探讨神经质、尽责性影响心盛的中介机制,进而可以通过对中介变量干预而使个体达到心盛状态。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形成、保持、回避和抑制能力的评价及对内部情绪调控的信心或者信念,分为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和调节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Caprara,Alessandri, & Eisenberg, 2012; 汤冬玲, 董妍, 俞国良,文书锋, 2010)。研究表明,神经质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负相关,尽责性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正相关(张萍, 汪海彬, 2015; 赵鑫等, 2014)。由于高神经质个体不善

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盛建国;高守清;唐光旭 【摘要】Using SCL‐90 ,the GSES and the revised PARS‐3 scales to measure 1084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pplied AMOS validation exercise effect hypothesis model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for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to explore the exercise mechanism of men‐tal heal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Different exercise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effect is different ,six months or more of the same amount of exercise to the mental health effect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2 ) Exercise ,self‐efficacy to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has negative prediction (R2 = 0 .094 ,P< 0 .05 ) .3 ) Mid‐dle school students'exercise influenc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mental health test of goodness of fit index is good ,the amount of exercise ,exercise perseverance and self‐efficacy af‐fect middle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of the path coefficient is 0 .141 .Exercise amoun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mental health ,but indirectly affect mental health by improving the self‐efficacy ,and there is intermediary effect in physical activity .It reveals that there i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in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xercise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and provides a clear direction for physical training and guidanc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采用SCL‐90、GSES和修订的PARS‐3量表,对1084名中学生进行测量,运用AMOS验证体育锻炼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假设模型,以期为探索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体育锻炼对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