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苏教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两篇说明文得基础上,这篇主要以学生得自主学习为主,尤其是针对顺说明序和说明方法得把握。从说明顺序上看,本文采用了多种说明顺序,学生在把握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可能不太全面,需要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来促进问题的解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方法。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为主,相互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情怀,引导学生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光荣革命传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方法,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难点: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课时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象征这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你去瞻仰过它吗?你知道上面都有什么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周定舫的脚步,一起去瞻仰这一纪念性的建筑。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字音

瞻仰矗立奠基砌墙镏金上溯五卅髻天堑镶嵌巍峨

2)词义

瞻仰:恭敬地看。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

矗立:高大而笔直的挺立。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永垂不朽:(英雄或伟人的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奠基挑衅旌旗天堑万年长存

2、请同学自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的题目有何特征?起到怎样的作用?

2)文章的段落结构及内容。

3、交流

1)文章的题目由一个正题和一个副标题组成,文章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标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建筑物。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说明,讴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瞻仰”意为恭敬地看,表示对革命先烈的万分崇敬。

2)作者的思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特写瞻仰感受。

第一段(第1节):点题开头,总领全文,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十幅浮雕。

第一层(2-5):具体介绍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

第二层(6-10):详细介绍了大碑座四周10块汉白玉浮雕的内容及意义。

第三段(第11节):瞻仰后的感受。

(三)合作学习

1、阅读1-6节,思考:

1)找出作者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特征的词语

2)2-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纪念碑的。

3)从2-6节中找出具体体现这些特征的语句,并说出说明方法。

2、小组讨论

3、交流

1)巍峨雄伟庄严

2)从纪念碑的位置、兴建时间和规模、题字和碑文、东西两侧的装饰和小碑座的四周、浮雕的规模五个方面介绍纪念碑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初步感受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雄伟和庄严,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了初步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五)布置作业

A类:抄写重点字词

B类:思考 2-5节,作者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

2-5节,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1)引导

①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句

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踏上台阶——到了平台

按作者的活动顺序来写,由远而近,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个形象。

②到了第二层平台,作者又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纪念碑的结构、题词、碑文和造型的?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

先正面后背面:题词(正面)——碑文(背面)

上-下-上: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碑顶

总的来说,本部分按空间顺序来写。

(三)举一反三

阅读6-10节,完成课后练习三表格后,说出这部分的说明顺序。

东-南-西-北的方位顺序;时间顺序,使瞻仰者清晰的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四)主旨

1、毛泽东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题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反复出现有什么深刻意义?

一共出现三次,第一次在远处望见,第二次是仔细瞻仰,第三次是看完浮雕后又一次瞻仰。这八个大字是碑的主题,表达了对人民英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的高度赞扬,集中体现了建碑的伟大意义——纪念在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这八个大字是本文的标题,也是文章中心思想的最集中精练的概括。以这个八个字贯穿始终,突出了中心。

2、跟随着作者的步伐,我们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想到这巍峨、雄伟、庄严的英雄纪念碑,你想说什么?用一句话表达。

(五)小结

是啊,没有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生活,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同学们不仅是崇敬、怀念先烈们,更要继承先烈们的精神,为祖国的将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布置作业

A类:完成目标练习

B类:选择一个建筑进行说明性的介绍

反思:

附:板书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活动顺序:广场——石道——碑前——台阶——平台(由远而近)

空间顺序: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由下而上)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方位顺序:东(2)——南(3)——西(2)北(3)(东——南——西——北)

时间顺序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学案3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学案 学习目标 深入理解说明对象、顺序、特征。 任务一 1.人民英雄指哪些人? 2.题词、碑文、浮雕三者所指代的人物是什么关系?完成下表。 任务二 1.本文整体内容是介绍(),主要内容是介绍()。 A.碑文 B.题词 C.碑顶 D.浮雕 E.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下面概括不能与其他三项并列的一项是()。 A.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经过 B.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各个部位 C.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 D.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 3.概括技能归纳:通常出错点为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主次不分、从属并列。 任务三 1.阅读第7-10自然段,画出游览线路图。 要求:说出理由。找出相关句子。 2.归纳说明顺序。

八大历史事件各有什么意义?找出议论句。 方法提示:学会识别表达方式。 (文章表达方式有五: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本文主要为说明,有少量议论句。正是这些议论句起了点明主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之作用。或者说:说明“画龙”,议论“点睛”。) 探究学习与常规训练 1.浮雕的介绍为什么不从碑正面写起? 2.找出文眼。说说它为什么说是文眼。 3.课堂语言练习 (1)换词练习。“落成”可否换成“建成”?“瞻仰”可否换成“参观”? 方法提示:注意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 (2)文中有反复修辞句。请找出来,说明其表达作用。 记忆:反复修辞形式上的效果为“强调突出”。 (3)第3自然段数字运用有何特点和作用? (4)第8自然段介绍“武昌首义”部分,哪些词语生动表现了起义军进攻之猛烈?哪些词语具体表现了起义成果之丰硕? 课余作业 1.查字典或词典,解释词语中划线字的含义。 上溯:旌旗:逾越: 永垂不朽:矗立:挑衅: 2.背诵碑文,有感情地朗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苏教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两篇说明文得基础上,这篇主要以学生得自主学习为主,尤其是针对顺说明序和说明方法得把握。从说明顺序上看,本文采用了多种说明顺序,学生在把握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可能不太全面,需要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来促进问题的解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方法。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为主,相互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情怀,引导学生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光荣革命传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方法,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难点: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课时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象征这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你去瞻仰过它吗?你知道上面都有什么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周定舫的脚步,一起去瞻仰这一纪念性的建筑。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字音 瞻仰矗立奠基砌墙镏金上溯五卅髻天堑镶嵌巍峨 2)词义 瞻仰:恭敬地看。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 矗立:高大而笔直的挺立。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永垂不朽:(英雄或伟人的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奠基挑衅旌旗天堑万年长存 2、请同学自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的题目有何特征?起到怎样的作用? 2)文章的段落结构及内容。 3、交流 1)文章的题目由一个正题和一个副标题组成,文章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标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建筑物。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说明,讴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瞻仰”意为恭敬地看,表示对革命先烈的万分崇敬。 2)作者的思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特写瞻仰感受。 第一段(第1节):点题开头,总领全文,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十幅浮雕。 第一层(2-5):具体介绍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 第二层(6-10):详细介绍了大碑座四周10块汉白玉浮雕的内容及意义。 第三段(第11节):瞻仰后的感受。 (三)合作学习 1、阅读1-6节,思考: 1)找出作者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特征的词语 2)2-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纪念碑的。 3)从2-6节中找出具体体现这些特征的语句,并说出说明方法。 2、小组讨论 3、交流 1)巍峨雄伟庄严 2)从纪念碑的位置、兴建时间和规模、题字和碑文、东西两侧的装饰和小碑座的四周、浮雕的规模五个方面介绍纪念碑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初步感受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雄伟和庄严,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了初步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五)布置作业 A类:抄写重点字词 B类:思考 2-5节,作者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说课稿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说课稿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本单元的中心是“建筑艺术”。建筑是科学,建筑是艺术;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通过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可以领悟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本单元是说明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了解常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说明文中的典型篇章,是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最佳范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2、说明的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3、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下边,我重点谈谈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导语设计): 同学们,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于天安门广场的南端,这座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正字(挂出小黑板,要求学生注音): 瞻(zhān)仰(yǎng)、矗(chù)立、奠(diàn)基、砌(qì)墙、 伟绩(jì)、镏(liǘ)金、上溯(sù)、五卅(sà)、朽(xiǔ)、幅(fǘ)、 天堑(qiàn)、镶(xiāng)嵌(qiàn)、发髻(jì) 2.补充解释下列词语: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巡捕:旧时代帝国主义在租界中的警察。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3.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三、学习新课: 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垌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课题十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型:新课预习+展示+反馈 学习目标1、学会阅读介绍建筑物文章的读书方法:移步换景 2、体会民族英雄的精神情怀 3、画出文中表示地点变换和时间变换的词句,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重点难点1、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起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2、仔细体味语言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这一特点,从中领悟对革命先烈的赞颂和崇敬之情 【知识链接】1、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2、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4、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学法指导】1、移步换景。独学,画出文中表示地点变换和时间变换的词句,理清作者行踪、观察点、对象。 2、一边被阅读,一边圈点表示时间,地点变换的词语,画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示意图。3.参照知识链接1,找出各语段使用的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做好旁批。 《预习案》 1.填字或注音。 zhān( )仰liú( )金上sù( ) 旌旗( ) 镶qiàn( ) yú( )越挑衅( ) 天qiàn( )五卅( ) diàn( )基 2. 自己找出5个在阅读中不会的字词并注音(小组成员都要到黑板书写展示) 3.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或者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小组成员都要到黑板书写展示) ①永垂不朽: ②风起云涌: ③勇往直前: ④丰功伟绩: ⑤慷慨激昂: 4.背诵碑文。碑文由起草,书写,请背诵(小组背诵,个人背诵)。 5(A).请根据课文画一个“人民英雄纪念碑”图,并向同学们简略介绍作者行踪,观察点与看到的对象。 《探究案》 一、文章第6-10段介绍了10幅浮雕,回答下列问题 6.十幅浮雕依次是(1)(2)(3)(4) (5)(6)(7)(8)(9)(10) 7.结合文本中表示顺序的词语,分析第6-10段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相结合) 8.根据课文语句,试分析第6-10的结构(总-分) 二、阅读三句碑文,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文本研读: 本文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风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学情说明: 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问答法,最后由学生发言、总结。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能有一点收获、有一点提高、发展。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是发展智力的关键。在说明文教学中开展语文活动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重视说明文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不知不觉地学好说明文,真正让说明文的教学课堂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使枯燥的说明文教学课堂变成生动有趣师生互动的课堂。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了解本文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找出作者的观察行踪。 3.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体会本文在语言中渗透的对革命先烈的赞颂之情,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5.教育学生懂得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光荣的革命传统。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学习说明文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如何完美结合在起说明事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在语言中渗透的对革命先烈的赞颂之情,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难点:体会本文在语言中渗透的对革命先烈的赞颂之情,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资料补充: 1、作者简介 周定舫(fǎng)(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采写及与人合写了很多优秀作品,如《建设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外》《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祖国的天常蓝水常清》等。 2、故事背景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建成。人民英雄纪 念碑落成后,全国人民热切希望及时了解这座雄伟建筑的有关情况,作者为此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问许多建筑师、雕塑家和建碑工人,并多次实地考察,最终以“瞻仰记”的形式写成此文。 读音释义: ①矗(chù)立:高耸地立着。 ②上溯(sù):从现在往以前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2苏教版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一、教学重点 理解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 理解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请学生说说画出来的一些表示数量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目标展示】 1.理解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2.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近代史和革命先烈们的光辉业绩。 【新知研习】 (一)讨论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1)回答了全国人民极为关注的问题 (2)点明了作者对纪念碑的总体印象和当时的心情。 (3)点题、总领全文。 (二)阅读2-5节,思考:文中通过哪些语句来说明纪念碑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巍峨——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 雄伟——他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庄严——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岩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装饰花纹象征……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 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作用:更具体地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 (三)阅读碑文,说说“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的时间含义,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几个历史时期的英雄? 三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1949年的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1919年的“五四运动”至1949年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 一千八百四十年——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四)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十幅浮雕分类,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8个历史事件? 东销毁鸦片烟 1839 旧民主主义 金田起义 1851 南武昌起义 1911 五四运动 1919 新民主主义 五卅运动 1925 西八一南昌起义 1927 抗日战争时期 1937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黄纱巾》是一本小说集,共收录文章29篇。所选文章均系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是广大少年儿童的上佳精神食粮。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教学构想】 是一篇说明文,讲授此课时,第一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作者采取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的组织材料的方法。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控说明的顺序,对文章作整体的掌控。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讲授此课时,我抛弃传统的细致讲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对课文作整体掌控后,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的展开中,掌控说明文的特点。最后共同分析语言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让学生领会说明文的特点。 3.学习在说明中运用描写的方法。 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事迹,鼓励学生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重难点]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观看图片;感知课文;设计活动;共同分析。 [教学步骤] 学生介绍纪念碑。了解文章内容。掌控文章特点。体会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干情形作一定的了解,加深 认识,并学会整理中心资料。) 一、导入 1.放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视察。 (不同角度摄影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对纪念碑的外观、基本构成作了解。) 2.请一位同学看着图片介绍纪念碑。 3.先不作评判,《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也是说明、介绍纪念碑的,请同学 们大声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说明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二、整体掌控课文 读完课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知道自由泛论。 (可以相互补充,学生很快就会发觉方位词的使用,说明时抓住事物的特 点,语言饱含情感等,教师适时做总结。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己的摸索和认识并 充分地肯定学生。) 三、分小组设计活动 1.学生当导游,介绍瞻仰的路线及瞻仰顺序。 (学生活动:画方位词;可以让多名学生尝试,相互补充;其他学生总结说明顺序。) 路线:(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超出(广场)一踏着(石道)一踏上(台阶)一到了(平台)一走下(台阶)一离开(纪念碑)。 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介绍lO幅浮雕) 东—一南——西(1839年——解放战争)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浏览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 壮、庄重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 地的伟人一样耸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11 人民英雄永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情智目标: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 ①感情目标: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②认识目标:体会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1学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互阅作业: 给下列生字注音 瞻仰()镏金()上溯( ) 重幔( ) 庑殿( ) 挑衅( ) 逾越( ) 天堑( ) (二)感情调节: 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一些特点 (三)自学 自学内容(一)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思路。 自学方法: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本文的结构是什么? 2、划分层次结构。 自学内容(二)初步理清说明顺序 自学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以及观察点。 思考: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我们面前来?(阅读2至5段,找出表明顺序的关键词语回答。) (四)质疑 (五)当堂练习: (六)知者加速: (七)教学反思: (八)作业:《同步练习》 课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情智目标: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 ①感情目标: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②认识目标:体会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互阅作业: 《同步练习》 (二)感情调节: (三)自学 自学内容(一)课文分析(6—10段)。 自学方法: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自学内容(二)重点语段的分析 自学方法:朗读第四段的碑文,思考: 1、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纪念的英雄究竟是哪些人? 2、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 (四)质疑 (五)当堂练习: (六)知者加速: (七)教学反思: (八)作业:《同步练习》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精品导学案苏教版【学习重点】 画出文中表示地点变换和时间变换的词句,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预习导学】 1注音或填字。 zhān( )仰liú( )金上sù( ) 旌.旗( ) 镶qiàn( ) yú( )越挑衅 ..( ) 天qiàn( ) 五卅.( ) diàn( )基 2.选词填空。 (1)我怀着万分(A. 敬仰 B. 崇敬 C. 尊敬)的心情,( A. 观看 B. 观赏 C. 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2)国民党认为不能(A. 逾越 B. 跨越 C. 超越)的天堑长江,被 (A. 英勇 B. 英雄C. 勇敢)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 3.阅读课文2~10段,按提示分析说明顺序。 (1)结合文本中表示顺序的词语,分析第2~3段的说明顺序。 (2)结合文本中表示顺序的词语,分析第4~5段的说明顺序。 (3)第6~10段介绍大碑座四周的十幅浮雕,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当堂检测】 阅读下边的语段,完成4~10题。 ①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②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③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4.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别意义。 B.传统: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案 (无答案)苏教版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瞻.仰()矗.立()镏.金()上sù() 五卅.()天qiàn()镶嵌.()发髻.()重幔.()小庑.殿顶() yú()越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需要掌握请写出来 2、本文从说明文分类来说,属于,说明文。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4、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探究 1介绍瞻仰纪念碑的路线是? 2全文看,作者介绍了那十幅浮雕,运用了那些说明顺序? 3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使用的表达方式(1、记叙(叙述) 2、描写 3、抒情 4、议论 5、说明) ①这是中国历史自古以来最大的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好高4.24米。() ②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③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的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 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四、课后积累 说明文知识点: 一、说明的方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等。 1.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3.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二、说明的顺序 在确定了说明的内容之后,就要进一步考虑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说明,才能说得条分缕析,中心突出。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定的条理性的。写说明文的时候,要认真研究所写事物的特点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事物的条理性,在这个基础上找出一个合理的顺序,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顺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比如介绍一个事件、一项运动、一种制作过程,往往都按这种顺序来说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里对十块浮雕的说明,显然是首先考虑到了它所反映的历史过程,按时间先后一一说明的。 2.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 3.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 B、首段 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分类和作用: 一、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七年级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教案及原文

七年级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教案及原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是一篇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说明文,选自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七年级语文的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范文以及原文,欢迎大家参阅学习。 七年级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一、教学目标(学生读) 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文章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体会其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感悟新知 1。正音正字。(学生读) 瞻( )仰矗( )立五卅( ) 奠( )基砌( )墙上溯( ) 镏( )金逾( )越发髻( ) 天堑( ) 不朽( ) 横幅( ) 重幔( ) 镶嵌( ) 峻峭( ) 挑衅( ) 2、补充解释下列词语。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怒形于色:形,显示、显露。

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其作用是什么?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 (二)、探究新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试着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文章副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3、仔细阅读文章2——10自然段,说说本文说明了纪念碑的哪些内容?由此我们判断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仔细研读7——10段,作者在说明纪念碑时运用了那种说明顺序?文中的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顺序。 5、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各举一例试着分析其作用。 (三)、归纳整理 (四)当堂测评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瞻仰( ) 矗立( ) 重幔( ) 髻子( ) liú( )金梭biāo( ) chān( )扶diǎn( )基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 (2)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 (3)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和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好处。 二、教学过程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2doc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引导学生从纪念碑的浮雕中了解我国的革命史,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3、体会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去过北京,见到过那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吗?今天,你能不能将了解的情况或见到后的感受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人民英雄纪念碑远今看上去都那么雄伟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生:纪念碑是对革命英雄的人民的纪念碑。 生:纪念碑和天安门相对,上面刻着大字,还雕刻着反映历史的图画。 师:(出示课件)这座耸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央的巨大石碑,从它奠基那天起,就在祖国人民的心中定格为一座永恒的丰碑,它凝聚了一个多世纪以来,革命英雄们的光辉业绩和不朽功勋,将永远激励着全国人民去缅怀和学习这些革命的伟大精神。1958年4月22日,新华社记者周定舫在纪念碑刚刚建成之际,及时了解了有关情况,写成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老师板书标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师:(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了解学习目标并且默默地记住。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选用你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阅读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想请同学告诉大家,⑴你从文章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注意:交流时要扣紧课文的参观顺序,抓住课文介绍的主要内容,而且语言努力做到简明、流利。⑵你对课文内容还存在着哪些疑问?(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好,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很认真,圈点评注的也很仔细。现在,哪位同学先来交流你读书收获了哪些信息? 生1:本文是由远到近的顺序介绍的 生2:本文依次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环境、兴建过程、规模、用料和纪念碑的结构及碑体上的内容。 生3:还有时间顺序。 生4:前面同学概括的太笼统,而且也不够全面。比如:在介绍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时,应该把“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纪念碑台阶前”等活动的地点交代清楚。 生5:而且,作者在说明纪念碑时,是采用的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题字),后背面(碑文)的空间顺序,这样介绍,再明确作者的观察点的同时,也明确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条理十分清晰。 师:好,这几位同学声音洪亮,分析的非常准确细致,清楚简洁,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要评价补充的? 生:我想在内容上补充几点。作者在介绍碑体上的内容时,主要介绍了题字、碑文、上面的装饰和造型,除了这些,文章还在写到了作者瞻仰时的心情和对纪念碑的总印象。 师:这位同学,你能否告诉大家作者的心情和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生:作者是怀着万分崇敬和无限怀念的心情瞻仰的纪念碑,对纪念碑的总体印象是巍峨、雄伟、庄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师:你同意这位同学补充的内容吗? 他读的怎么样?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介绍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苏教版七年级必修课程中的一篇人物传记。本文主要介绍了革命英雄焦裕禄同志的生平故事,以及其奋斗精神。其中,焦裕禄同志不断自我修正,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为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 1. 理解焦裕禄同志的家庭和成长背景,了解其革命生涯和奋斗精神; 2. 掌握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3. 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体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 讲述焦裕禄同志的家庭和成长背景; 2) 介绍焦裕禄同志的奋斗经历,用事例说明他为人民冬夜奔走、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 3) 介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鼓励学生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对社会的责任。 2. 教学难点 1) 学生理解和感受焦裕禄同志的真实情感; 2) 教师在呈现焦裕禄同志生命中的短暂、光荣时刻的同时,注意切入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四、教学方法 1. 听、讲、思考、分组讨论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上,通过听取教师的讲述、学生的阐述,集体讨论、分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 2. 问答式教学法: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文本难点。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合理添加相关知识点或历史文化背景等内容。

3. 视听结合教学法:由于焦裕禄同志生前没有视频和录音等 视听信息,且其事迹较为遥远,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全面地了解他的人生悲壮,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方式加强视听效果。 五、教学内容与流程 1. 学习篇章中的故事情境 1) 了解焦裕禄同志的出生及故乡情况,介绍他成长的环境和 家庭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他的成长及对革命事业的热情之源。 2) 介绍焦裕禄同志奋斗生涯中的先进事迹,如为了一个农村 老太婆“合麻脸”、开展积极主动的麻疹疫苗接种宣传、节水节能、节约用钱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他身上的精神力量,表明感受,讲述所理解的社会实践。 2. 学生活动 1) 听取教师说课,概括主要内容,并思考自己关注的问题。 2) 针对学习节选的文本,展开思考,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历史、背景、人物等相关信息,整理信息、搜集资料、分享发言。 3) 小组讨论,对选取的人物传记进行阅读、讲解、评价,增 强学生表达兴趣和能力。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简案)教案教学设计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简案)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首经典诗歌的学习和教学,使学生能够: 1. 了解胡耀邦同志的先进事迹,热爱祖国和人民,培育爱国 主义情感; 2. 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品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信仰之树;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深刻的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水平。 二、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的内容是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程"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 教材分析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中学生第二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经典诗歌,与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诗歌表达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初心和使命,迎接挑战,并坚守信仰的信念。本次教学将从诵读、举例、分析等多个角度逐步进行。 2. 情境营造:学生认知活动 导师会在讲台随意放置一些菜肴、水果、面包、果汁等物品,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同时向他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员所坚守的信仰和初心使命。学生可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员和胡耀邦同志的崇敬之情。 3. 诵读、听写与感受 老师会让学生背诵诗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并让学生对于诗歌中的道理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老师将用语言去解释这些道理,并引导学生回放胡耀邦同志的先进事迹。 4. 观看视频 学生将会观看一段视频片段,了解了胡耀邦同志的生平事迹以及在特殊时期洋溢出的坚毅的信念。通过观看此片段,学生们将不断的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魅力与崇高品质。

5. 文字分析 在文字分析部分,老师将分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首诗歌。分析这首诗歌的结构、语言和象征性语言,通过教师的分析和引导,学生们将更好的理解这首诗歌。 6. 情趣演绎 通过引导学生演绎民族英雄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关于胡耀邦同志崇敬之情,同时让学生们明白民族英雄的重要性,如他们的成就、素质等。 7. 思考探究 老师会结合现实的环境,对学生们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何落实初心?如何在共同的使命下继续向前发展,学生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辩论和探究,提高他们的领悟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困难与解决 教学困难存在于学生的神经过敏和语言能力不足。解决这些难题需要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特定的讲述技巧,并使用情景教育方法,以鼓励学生的思考和活泼学习的态度。 五、教学后期反馈与问题解决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节课主要教授有关人民英雄的知识点,介绍有关同志们的英勇事迹,使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有关人民英雄的精神和业绩,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民英雄的含义和概念。 2.掌握有关人民英雄的代表人物和事迹。 3.了解人民英雄精神和业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 1.学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感慨。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人民英雄的伟大意义。 2.唤醒学生的爱国之心,从而提高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1.人民英雄的概念 2.有关人民英雄的代表人物和事迹 教学重难点分析: 人民英雄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只有把握了人民英雄的定义,才能更好地理解人民英雄事迹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有关人民英雄的代表人物和事迹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需要在听讲和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内容,对比分析这些人物的事迹,理解其涵义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展示法

2.听讲法 3.问答法 4.课堂互动法 五、教学流程 Step1 自然铃声 课堂上播放自然铃声,减轻学生上课前的疲劳,帮助学生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 Step2 创设情境 通过介绍有关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价值。使学生的思想情感高度融入其中。 Step3 教师讲解和学生对话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人民英雄的概念和内涵,然后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有关人民英雄的代表人物和事迹。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民英雄的精神,了解与爱国有关的知识。 Step4 课堂互动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word学案1

《巍巍中山陵》学案 一、生字学习 1.字音 突兀(wù)灵柩(jiù)牌坊(fāng)门楣(méi) 穹(qióng)窿断垣(yuán)纤(xiān)细 2.形近字 3.多音多义字 二、词语积累 突兀:高高的突起。 龟趺:碑的龟形底座。 纤细:非常细小。 名胜: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的地方。胜,特指胜地。 滨:水边。 圃:种蔬菜,花草的园子或园地。 栩栩如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使之好像活的一样。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工笔: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意局部的描绘,区别于写意。 安详:从容不迫。 丫杈:树枝分开。 博爱:指对人类普遍的爱。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刘叙杰,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 2.中山陵的设计者 吕彦直(1894~1929),中国近代建筑师。字仲直,山东省东平县人,一说安徽省滁县人。生于天津,九岁随姊侨居法国巴黎。回国后在北京读书。191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进美国康奈尔大学,攻建筑学。毕业后回国工作,曾参加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和北京燕京大学的设计,首次提出采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中国民族形式的建筑。他曾与人合作在上海开设东南建筑公司,设计了上海银行工会等建筑。后又与他人合作开设真裕公司,1921年改为彦记建筑事务所。卒于1929年3月8日。 吕彦直在南京中山陵设计竞赛中获第一名,后又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设计竞赛中获得第一名,享有盛誉。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中国近代建筑中的杰作。 3.关于中山陵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所作。坐像的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 四个大字,亦是孙中山先生的手笔。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4米、深5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玉灵枢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芒业绩,教育学生懂得 ____成功果实来之不易,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荣耀的____传统。 2、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说明文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如何完美结合在一起说明事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在语言中浸透的对____先烈的赞颂之情,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速读课文一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根本内容。 2、查字、词典,解决生字、生词。 3、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搜集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所展示的历史事件的内容(任选一件),并把它整理成一个小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构造。 2、理解本文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找出作者的观察行踪。 3、品味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翻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发言后归纳:这座矗立于____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 ____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宏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开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下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____先烈之情的宏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挂出小黑板,要求学生注音) 瞻(zhān)仰(yǎng)矗(chù)立奠(diàn)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