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文言文

学习指南

1、了解文言文的概念

2、学习文言文的好处

3、了解文言文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

4、学习文言文

5、实战演练

6、课后练习

课堂引入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 董老师趣味文言文专题讲堂(一)

姓名 上课时间

“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子弟茫然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

知识讲解

一、何谓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在191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充实我们的文化知识积累。

第三、学习人文修养,会做人,会做事,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第四、为了考试的需要,文言文的出题比例在上升,重视程度在上升,作用日益显现,被人们的认可度在上升。

三、文言句子翻译技巧

【留】

在古文中,我们有些字词是不用具体去解释其意思的,包括有: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等,也无需翻译。

【释】

准确的翻译是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理】

所谓的理,就是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猛于虎也”,原次序译作“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昔有宋人,夜不能寐。忽闻犬吠…”忽闻犬吠的主语就省略了,在翻译的时候要把主语补充出来。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可以省略不翻。

真题精讲

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回答1—5题。(1 8分)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③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①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②耒:lěi,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③冀:jì,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宋人有耕者。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课堂练习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

智:聪明,聪慧,机智,这里的意思是“觉得…聪明”、“认为…是聪明的”

宋:指宋国。雨:yù,下雨。名词用作动词。坏:毁坏。筑:修补。盗:小偷。动词或用作名词。富:富有。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暮:晚上。而:表顺接。果:果然。亡:丢失。甚:表程度,很。而:表转折,却。疑:怀疑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1.翻译文言句子。

①天雨墙坏。

②其家甚智其子。

2.下雨墙坏后,他家的孩子说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3.当他家被盗之后,他有什么反应?(用原文回答)

4.用自己的话归纳寓言的寓意。

知识总结

1、什么叫文言文?

2、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3、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语句时,要灵活运用“五字真言”,结合全文内容和上下句语境,确定满足“信达雅”标准的译文。

【注意】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掌握上述的几个要点之外,还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另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白的去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课后作业

1、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选自《三字经》注)使动用法。上文“以身暖其亲之衾”中的“暖”,要理解为“使……温暖”,或“让……暖和”,意为用自己的体温使他父母的被子暖和。这种文言语法现象就叫“使动用法”。【启发与借鉴】

从小应懂得孝顺父母,而且宜从小事做起。

【思考与练习】

1、词语解释:①方;②则:③令;④播。

2、语句翻译

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2、愚人食盐

昔有愚者,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①盐。食之,甚美②,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④。天下之事皆然⑤,过则非唯⑥无益,反害之。

【文言知识】

适。“适”是个多义词,指“恰巧”,“正值”,“安逸”,也可指“到”,“到......去”。文中“适友人家”,意为到友人家去。又“适江南”,意为到江南去;“同适故乡”,意为一同到故乡去。

【注释】

①.益:增加②.甚美:(味道)很美。③.缘:因为④.患:害⑤.然:这样⑥非唯:连词,不仅、不只。

【启发与借鉴】

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思考与练习】

1.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请用原句表达:

2.解释:

①缘;②薄暮;③具;④唯;⑤已。

小学趣味文言文(3-5年级)教案资料

小学趣味文言文(3-5 年级)

学习指南 1、了解文言文的概念 2、学习文言文的好处 3、了解文言文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 4 、学习文言文 5、实战演练 6、课后练习 课堂引入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趣味文言文能力训练专题讲堂(一) 姓名 上课时间

子弟茫然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 知识讲解 一、何谓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语言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在191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趣味文言文及翻译

趣味文言文及翻译 1. 文言文童趣翻译 回忆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清楚地看到细微的东西,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像雷鸣,我自己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都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久了,脖子都僵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白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使蚊子冲烟而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像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2. 米颠趣味两则文言文翻译 米颠趣味两则文言文翻译: (米芾)知无为军,初入川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言事者闻而论之,朝廷亦传以为笑。 译文:米芾担任无为军事长官,刚刚到达州官坻,看见一块立石极为奇异,十分惊喜地说:“这奇石足以让我祭拜”。于是就命令部下给自己穿上官袍并手持笏板拜祭它,一边拜还一边喊着“石丈”。喜欢传话的人听到后就四处谈论这事,在朝廷百官中也把它作为笑话来传播。” 米元章守濡须,闻有怪石在河?,莫知其所自来,人以为异而不敢取,公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而惊,遽命设席,拜于庭下

文言文趣味故事2

women古代折狱故事连载八(原文、注释、译文) 三十一、沉夫呼妻选自《智囊补》① 湖州赵三与周生友善,约同往南都②贸易。赵妻孙氏不欲夫行,已闹数日矣。及期黎明,赵先登舟,因太早,假寐③舟中。舟子张潮利其金,潜移舟僻所,沉赵而复,诈为熟睡。周生至,谓赵未来,候之良久,呼潮往促。潮叩赵门呼:“三娘子!”因问:“三官何久不来?”孙氏惊曰:“彼出门久矣,岂尚未登舟邪!”潮复周,周惊异,与孙分路遍寻,三日无踪。周惧累④,因具牍呈县。县尹疑孙有他⑤,故害其夫。久之,有杨评事⑥ 者,阅其牍曰:“叩门便叫三娘子,定知房内无夫也。”又呼其舟中水手鞫之,吐实⑦,潮乃服罪。 【注释】 ① 本篇选自《折狱龟鉴补》。同一案例,明代祝允明《枝山前闻》中亦有记载,情节相类。 ② 南都——明人称南京为南都。 ③ 假寐——不脱衣服睡觉。 ④ 惧累——害怕受牵连。 ⑤ 有他——有奸情。 ⑥ 评事——官名,属大理寺,主管评判诉讼。 ⑦ 吐实——交代了事实。 【译文】 湖州赵三和周生是好朋友,约定一块到南都经商。赵三的老婆孙氏不同意他远行,已经争吵了几天。到行期清早,赵三先上了船,因为太早,便和衣睡着了。船户张潮贪图他的财物,偷偷地把船开到偏僻地方,将赵三沉到水中,然后开回原处,假装睡觉。周生来时,他说赵三还未到,等了好久。周生叫张潮前去催促赵三上船。张潮叩赵家的门叫道:“三娘子!”接着问:“三掌柜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上船?”孙氏大惊说:“他出门很久了,怎么还没有上船呢!”张潮回复周生,周生很惊讶,就同孙氏分路去找赵三,找了三天也没见到踪迹。周生连累自己,写了状子报县。县官怀疑妇人与人通奸,谋害了丈夫。过了很长时间,有个姓杨的评事,看了呈文说:“敲门就叫三娘子,一定是知道家中没

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15篇

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15篇 1. 月下问答 曹操和诸葛亮在月下相遇,曹操问:「夜色之下,谁更能洞察人心?」诸葛亮回答:「望眼欲穿,百无聊赖。」曹操不解,诸葛亮解释:「夜色黑暗,望得再多也看不清楚,百无聊赖。而洞察人心,则需用心调查,即使黑夜也无碍。」 2. 狼与羊 一只羊在山林里吃草,突然看到一只狼走来。羊慌忙逃跑,狼紧随其后。羊想到一棵大树上爬,狼却脚踏实地,稳步走过来,一抬头,看到了羊。狼大叫:「你在树上,我在地上,这是我们第十次见面了。」 3. 跳楼的大妇人 有一个女人上吊后想下来,于是她爬到了楼顶,在那里想要跳下来。一个人问她是否需要帮忙,这个女人回答说:「我没上去的时候,你就问我是否需要帮忙吗?」 4.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古代一个传说故事。牛郎和织女相爱,但他们不 能在一起。每年七月七日,他们在银河之上相遇,这一天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牛郎是一位好人,他为了迎娶织女,竟然前往天界,但后来两人被玉帝发现,他们被分开,并且牛郎的老母亲被杀,他流着泪泪涕交流。 5. 兔子的助走 一只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只乌龟。乌龟说:「你跑得真快啊,

小兔子。」兔子很骄傲,但周围的动物都嘲笑他,说他只是一只跑得快的兔子。于是兔子要一边走一边嘲笑其他动物。但他没有注意到乌龟,以致跑到泥地上摔了一跤。当他扶着树干站起来时,发现乌龟在他后面一路助走。兔子感激地对乌龟说:「我才注意到,令人无可奈何的反应,你一定真的很懂得体贴。」 6. 打狗棒 有一个人和他的朋友走在路上,突然,一只狗向他们扑来了。那个人用他的手指让狗停下,并抽出了一根打狗棒。这只狗听到了声音,到处乱跑。突然狗停住了,那个人扔掉了打狗棒。狗跑开了。 7. 面对猛妻 周瑜因绝症将赴阴间,劝孙权定储,说:“江东大姑娘多如牛毛,不如把我绑了嫁给你吧”。至于如何面对他猛妻,见神明后再说吧。 Cao Cao听到了这个故事,深入思考:「我如果也像周瑜那样,能给自己找个有钱的猛妻嫁吗?」 8. 李白的忠诚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作诗常有不当之处,所以被贬为庶民。但他并不接受这个安排,他自称:「仰岁同飞,落花未尽。虽贱未言,不意是君。」他的忠诚让他得到了千古留名。 9. 面对困境 北方的兵乱后,医生常常要离开生活的地方到别的地方接受医院的救助。有一个医生晚上出门走在零度的小山路上,当他看

童趣文言文的翻译3篇

童趣文言文的翻译3篇 童趣文言文的翻译1 【原文】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仰头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微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看它的纹路,所以经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将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翱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真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渐渐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真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

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认真观看,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与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文章主旨】 通过观看、想象与联想而得到的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主旨句: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文章赏析】 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该书原有六记,现存前四记,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与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与稚气烂漫的情趣。主要表达在: 一、忆写童趣,一线串珠 二、观看微小,凸显童真。 三、想象丰富,童心可爱。 童趣文言文的翻译2

趣味文言文

学习指南 1、了解文言文的概念 2、学习文言文的好处 3、了解文言文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 4、学习文言文 5、实战演练 6、课后练习 课堂引入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 董老师趣味文言文专题讲堂(一) 姓名 上课时间

“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子弟茫然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 知识讲解 一、何谓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在191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充实我们的文化知识积累。 第三、学习人文修养,会做人,会做事,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第四、为了考试的需要,文言文的出题比例在上升,重视程度在上升,作用日益显现,被人们的认可度在上升。 三、文言句子翻译技巧 【留】 在古文中,我们有些字词是不用具体去解释其意思的,包括有: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等,也无需翻译。 【释】 准确的翻译是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理】 所谓的理,就是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猛于虎也”,原次序译作“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昔有宋人,夜不能寐。忽闻犬吠…”忽闻犬吠的主语就省略了,在翻译的时候要把主语补充出来。 【删】

《历代笑话集》选摘趣味文言文 古代笑话 古文拓展阅读 好玩有趣幽默

1太原人 太原人夜失火,出物,欲出铜枪,误出熨斗,便大惊惋。谓其儿曰:“异事!火未至,枪已被烧失脚。”《笑林》 2把火觅钻火具 某甲夜暴疾,命门人钻火。其夜阴暝,不得火,催之急,门人忿然曰:“君责人亦大无道理,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易得耳。”孔文举闻之曰:“责人当以其方也。”《笑林》 4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入,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父老至曰:“吾非圣人,但事多矣。何以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笑林》 5山鸡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惶惜其金,惟怅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直十倍矣。《笑林》 6羊踏破菜园 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梦五脏神曰:“羊踏破菜园。”《笑林》 7煮箦为笋 汉人适吴,人设笋,问所煮何物,曰:“竹也。”归煮其箦,不熟,谓其妻曰:“吴人狡诈,欺我如此。”《笑林》 8射不着垛 唐宋国公萧瑀不能射,太宗赐射,俱不入垛。欧阳询作诗嘲曰:“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欲高番复下,应西还更东。十回俱着地,两地并擎空。借问谁为此,多应是宋公。”《启颜录》 9年老少卿

后魏孙绍为太府少卿,高帝问:“卿年几何?”曰:“臣年虽老,臣卿乃少。”遂迁正卿。《启颜录》 10大虫老鼠 陆长源以旧源为宣武军行司马,韩愈为巡官,同在使幕。或讥年辈相悬,录曰:“大虫老鼠,俱为十二属,何怪之有。”《谐噱录》 11就溺 顾恺之痴信小术,桓玄尝以柳叶绐之,曰:“此婵翳叶也,以自蔽,人不得见。”恺之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以珍重之。《谐噱录》12危诗 韩玄与顾恺之同在仲堪坐,共作危诗。以参军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仲堪眇一目,惊曰:“此太逼人。”因罢。《谐噱录》 13八百钱鸟 南阳太守张忠曰:“吾年往志尽,譬如八百钱鸟,生死同价。”《谐噱录》14喷嚏 玄宗与诸王会食,宁王对御坐歕一口饭,直及龙颜。上曰:“宁哥何故错喉?”潘绰曰:“此非错喉,是喷嚏。”《谐噱录》 15故是一凤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艾艾为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谐噱录》 16渐至佳境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谐噱录》 17我晒书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谐噱录》 18食盐醋 卢相迈不食盐醋,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何堪?”迈笑曰:“足下终日食盐醋,复又何堪?”《谐噱录》 19见屈原

中学文言文读本趣味故事选

中学文言文读本趣味故事选 1. 文言文幽默小故事 狼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2. 文言文幽默故事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

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提示] 如果说卖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话,那么,那个喜欢摆老资格、教训人的白胡子老头儿更加蠢笨。有些“老资格”总是喜欢按老经验、老规矩办事,他们不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考虑极简单的、甚至是一般常识范围内的问题,结果,出了很多馊主意。 3. 推荐几篇幽默简短的文言文故事及译文 1、抛锚道士、和尚、胡子三人过江。 忽遇狂风大作,舟将颠覆,僧道慌甚,急把经卷投入江中,求神救护。而胡子无可掷得,惟将胡须逐根拔下,投于江内。 僧道问曰:“你拔胡须何用?”其人曰:“我在此抛毛(锚)。” 译文:道士、和尚、胡子三人过江,突然遇到狂风大作,船将翻沉。 僧、道十分恐慌。急忙把经书抛入江中,求神救助。 胡子无物可掷,便将胡须一根根拔下,抛入江内。僧、道问他说:“你拔胡须干什么?”胡子答道:“我在此抛毛(音同锚)。” 2、过桥嚏一乡人自城中归,谓其妻曰:“我在城里打了无数喷嚏。”妻曰:“皆我在家想你之故。” 他日挑粪过危桥,复连打数嚏几乎失足,乃骂曰:“骚花娘,就是思量我,也须看什么所在!” 译文:有个乡下人从城里回到家,对妻子说:“我在城里时打了好几个喷嚏。”妻子说:“那都是因为我

【悦读3】——趣读文言文

悦·读3——文言文既简单又有趣 [趣味文言] 【1】笑话一担 秀才年将七十,忽生一子。因有年纪而生,即名年纪。未几又生一子,似可读书,命名学问。次年,又生一子。笑曰:“如此老年,还要生儿,真笑话也。”因名曰“笑话。”三人年长无事,俱命入山打柴,及归,夫问曰:“三子之柴孰多?”妻曰:“年纪有了一把,学问一点也无,笑话倒有一担。” 因:_____ 俱:_____ 及:_____ 孰:_____ 【2】吃橄榄 乡人入城赴酌,宴席内有橄榄焉。乡人取啖,涩而无味,因问同席者曰:“此是何物?”同席者以其村气,鄙之曰:“俗。”乡人以“俗”为名,遂牢记之,归谓人曰:“我今日在城尝奇物,叫名‘俗’。”众未信,其人乃张口呵气曰:“你们不信,现今满口都是俗气哩。” 酌:_____ 啖:_____ 因:_____ 以:_____ 鄙:_____ 遂:_____ 乃:_____ 【3】讥人弄乖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汝?”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于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 惟:_____ 何:_____ 锯傲:_____ 及:_____

【4】借称呼 一家父子僮仆,专说大话,每每以朝廷名色称呼。一日友人来望,父出外,遇其长子,曰:“父王驾出了。”问及令堂。次子又云:“娘娘在后花园饮宴。”友见说话僭分,含怒而去。途遇其父,乃述其子之言告之。父曰:“是谁说的?”仆在后云:“这是太子与庶子说的。”其友愈恼,扭仆便打。其父忙劝曰:“卿家弗恼,看寡人面上。” 僮仆:_____ 名色:_____ 僭分:_____ 述:_____ 愈:_____ 扭:_____ 弗:_____ [经典回眸] 卖油翁 ——欧阳修(北宋) 陈康肃公尧咨(zī)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shú)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shú)尔。”康肃笑而遣(qiǎn)之。 矜:______ 释:______ 睨:_____ 微:_____ 忿然:_____ 覆:______ 徐:______ 沥:_____ 唯:_____ 遣:_______ 1.尝射于家圃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

【文言原文】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 诣县。 “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 选自《笑林》,作者:邯郸淳。【对照注译】 原文注释译文 人,读《淮南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贫居】生活贫困。居:处于。【《淮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 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别人一子》, 起编撰的书籍,又称《淮南鸿烈》。 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自鄣叶】遮蔽自己的树叶。鄣: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 护,可以用来隐蔽自己”, 以】隐形”,同“障”,遮蔽。【可以】可以用来。挡掩 【遂】于树下仰取叶。【遂】于是,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 了的时 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伺】等待,侦候。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 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复】又,再。【分别】分辨。这枚树叶落到树底 下,树下原先已经有 能【复】【分别】。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 的那枚树叶。 扫取数斗【归】。【归】回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 回家中。 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障】遮蔽。【不】同“否”。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 见我【不】?”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 妻始时【恒】答言“见”。【恒】经常,常常。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 ,(妻子)于是就厌烦疲倦 很经过一整天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经日】经过一整天(表示时间 云“不见”。长)。【不堪】不能忍受。【绐(dài)】 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 哄骗。 【嘿】【然】大喜。【嘿】同“默”字。【然】⋯⋯的楚人暗自高兴。 样子。 【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赍(jī)】携带。【对面取人物】(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

趣味文言文阅读加翻译

趣味文言文阅读加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现在学生考试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下面是关于趣味文言文阅读加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当止不止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 注释: ①樵:打柴。 ②故:通“固”,本来。 ③嵌空:深陷的样子。 ④缭曲:曲折缭绕。 ⑤搏:抓,扑,捕捉。 ⑥ 窘迫:处境困窘急迫。 ⑦ 窦:孔穴。 ⑧ 蛇行:像蛇一样爬行。 ⑨ 蜿蜒:曲折延伸的样子。 ⑩ 灼:炙、烧。 【古文今译】 有个打柴的人,在山里行路遇到了一只老虎,他就躲到一个石洞里,老虎也跟着他进了洞。石洞本来幽深而曲折,打柴人翻来覆去向里走,洞渐渐地容不下老虎了,可是老虎一心想捉住打柴的人,就拼力强行向里走。打柴人处境困窘急迫,他看到旁边一个小洞,仅能容下一人,就象蛇一样爬了进去,没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到天空的光亮,最终,他反而走出山洞。打柴人就用力搬来几块石

头,堵住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架柴堆来烧老虎,老虎被烟火熏烧,怒吼声震动山谷,不到一顿饭工夫,就死了。这件事足可作为当止不止人的警戒啊。 二、齐人欲金 昔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é)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吕不韦《吕氏春秋·去宥篇》 【古文今译】 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得到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场去。他到出售金子的人住的`地方,乘机拿了金子就离开了。差役把他逮住,当官的审问他:“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要拿金子?”齐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看见人,只看到了金子。” 三、张丞相好草书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我忘之!” ——辗然子《拊掌录》 【古文今译】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但是擅长。同辈都讥笑他,他依然如故。一天,他忽然得到诗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满纸龙飞蛇动。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曲折怪僻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张丞相所写的询问他念什么字。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四、孟母教子诚信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韩诗外传》 【古文今译】

好玩的文言文

好玩的文言文 以下是几篇比较有趣的文言文: 1.《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趣的文言意思及例句

趣的文言意思及例句 趣的文言意思是有趣、有乐趣的意思。在文言文中,趣常用作形容词,表示有趣、有趣味的意思。文言文中的趣有时也可以用作名词,表示乐趣、乐事。 以下是关于趣的文言文例句和解释: 1. 例句:此书所载,颇有趣味。 解释:这本书所记载的内容,非常有趣。 2. 例句:吾闲居无聊,欲觅一些趣事消遣。 解释:我在闲暇时感到无聊,想找一些有趣的事情来消遣。 3. 例句:此地景物绮丽,远在他处,亦难寻得如此趣味。 解释:这个地方的景色非常美丽,即使在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这样有趣的景致。 4. 例句:听闻此事,不胜欢喜之情,实为一大趣事。 解释: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高兴,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5. 例句:读此书,实乃消除烦闷,增添生活趣味之良方。 解释:阅读这本书,确实是消除烦闷、增添生活乐趣的好方法。 在描述趣的文言文中,可以通过描写有趣的事物、有趣的人物、有趣的情节等方式来表达。可以运用形容词、动词、名词等丰富多样的词汇来描绘趣的场景。同时,还可以结合适当的比喻、夸张等修

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在使用词语时要准确无误,确保文章的表达清晰明了。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合理,段落明晰,以增强阅读流畅性。 为了让读者感受到趣的情感,可以通过真人的视角来叙述,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尽量避免机械生成的感觉,使文章更加自然流畅。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避免过多的自我介绍,以确保文章的内容独一性和流畅度。 趣的文言意思是有趣、有乐趣的意思。在文言文中,趣常用作形容词,表示有趣、有趣味的意思。描述趣的文言文可以通过描写有趣的事物、有趣的人物、有趣的情节等方式,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在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合理,段落明晰,使用准确的中文描述,以及避免重复和过多自我介绍,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课外文言文趣味原物在此

课外文言文趣味原物在此 孔子牙签 某古董店欲简一店员,店主执木梳之一齿问应试者曰:“此何物耶?”一年轻者对曰:“是为文物也,当年孔子用以剔牙!”店主不胜喜,曰:“得人矣,得人矣!” 甲乙相撞 有骑自行车途中相撞者,皆怒。起,捋袖捏拳。及两目相对,甲忽笑曰:“君以车拦吾,有何 事急商?”乙亦转怒为喜,曰:“欲与子交友而已。”一笑而散。 蠢猴捞月 众猴嬉戏树上。一猴见有藤蔓悬空而下,入一古井。会水中月影如镜,不胜喜,遂大呼众猴捞月。 猴闻声而集。有老猴曰:“事有可为有不可为者。可为而不为,是为懦夫;不可为而强为,乃蠢汉也。”是猴不听,曰:“祖辈捞月不成,吾以为羞。今有此藤相助,何难之有?”老猴苦劝不听,遂去。众猴亦散。 【断句】 桃花争誉 油菜花盛开人大声赞曰黄金一地黄金一地也桃花慕焉曰吾若嵌镶其间人必赞我红宝石也欲下蜂 阻之曰赞誉之词多言过其实子何必认真桃花不听纷纷飘落人见之喟然叹曰桃花飘落春将尽诚可悲也桃花大悔 纸鸢与鹰 纸鸢冲天,群雀以为妖魔,大呼救命,四散而逃。纸鸢见状①,摇头摆尾,

洋洋自得。会鹰至,见而大怒,詈②曰:“汝辈③借风升天,何能之有?升降由人,何用之有?随风招摇,何智之有?竟敢装神弄鬼,欺我鸟类?”径④断其索,纸鸢遂堕⑤。 注释:①状:形状,样子。②詈(lì):骂。③汝辈:你们。“辈”与“等”,放在人称代词后面,就相当于“们”,表示复指。如:吾辈、吾等,汝辈、汝等。④径:直,直捷了当。⑤堕(du?):坠落,掉下。 【附文】 乌鸦选美 凤凰告示曰:本王欲于某日,简一绝美者为世界小姐。是日,百鸟云集。中有一鸟,色彩斑斓, 挺立高处,气宇轩昂。凤凰遂简为世界小姐。众鸟近而视之——乌鸦也,拾众鸟之羽,凑成华丽外衣者也。遂詈之啄之,乌鸦现原形,落荒而逃。 猴母荐子 狮王告示曰:六一儿童节,本王欲简一美且健者,为儿童形像。是日,众兽带儿孙云集。一猴之子,鼻扁嘴歪,跛而无毛,其母亦欲狮王简焉,众兽大笑。是猴詈曰:“何笑之有?母之眼中,世间万物健而美者,唯有儿也!” 猴着人衣 一猴拾人衣,不胜喜,着而学人正步行走,大声曰:“一二一,一二一”——欲引他猴注目也。 有老猴曰:“子不着衣,猴也;子着人衣,不人不猴!”猴大怒,詈曰:“汝找死耶?多言一句,吾断汝后脚!” 【断句】

风趣幽默的文言文

风趣幽默的文言文 稻叶翻舞,秋风袭来,一位风趣幽默的文士坐在书案前。他手握毛笔,面对镇定自若的纸张,陷入沉思。突然,他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一抹灿烂的笑容浮现在脸上。 这位文士名叫王笑风,以其风趣幽默的文才而闻名江湖。他对于文言文的运用独具一格,总是偷偷在其中融入一些俏皮话和笑话,使得文言文不再枯燥沉闷,而是充满活力和趣味。 王笑风举起毛笔,开始挥洒起文采来。他写道:曩者,一位女儿家悄悄问道:“嘻嘻,尔所谓之爱情,何也?”余见其困惑,遂以幽默之辞答之曰:“夫爱情者,犹病毒也。初遇之时,如同感冒一般,让人头晕目眩,举步维艰;日久生情,犹如感染了疱疹,不疼不痒,却一生难除。”女子闻言,莞尔一笑,似乎恍然大悟。 王笑风停下毛笔,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胡须,深深陷入对文言文的思考。他意识到,文言文虽然古朴而庄重,但也可以通过幽默的方式来传达更多信息。 于是,他继续写下去:笑风又曰:“若有人问尔,吾对汝意何如,子则答之曰:风之所向,草木销落;太阳之热,使人心潮澎湃;磨难之经,使人更加堅強。故吾对汝之意,其如此也。”女子闻言,莞尔

一笑,心中不禁泛起一股温馨。 这样的段落,让人在阅读时无法抑制住内心的轻松和愉悦。王笑风善于运用幽默和俏皮的词句,使得文言文不再只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而是展现了自己的一种独特风格。 这个时代需要新鲜的气息,需要让人们远离繁忙的生活,找回内心的宁静和欢乐。王笑风用他的文字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感受,让他们在阅读文言文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能够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王笑风的文言文风格也在文坛引起了一阵风潮。越来越多的文人开始尝试运用幽默的手法来书写文言文,使得古老的文字焕发出新的生机。 正是王笑风这位风趣幽默的文士,为文言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趣味。他的作品让人们眼前一亮,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样一种古老的文字。在他的笔下,文言文成为了展现个人风格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成为了一种娱乐和享受的工具。

童趣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童趣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童趣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童趣 清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注释 1.余:我。 2.忆:回忆,回想。 3.稚:幼小,形容年龄小。 4.张目:张大眼睛。 5.对:面向,对着,朝。 6.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之物:微小的东西。 8.细:仔细。 9.纹理:花纹和条理。 10.故:所以。 11.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2.成:像。 13.私拟:我(把蚊子)比作。拟,比。私,私自 14.于:在。 15.则:那么,就。 16.或:有的。 17.果:果真。 18.项为之强(jiāng):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项,颈,脖颈。为,为此。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20.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徐,慢慢地。以,用。 21.使:让。 22.而: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

童趣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童趣文言文原文及译文童趣 清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注释

趣味文言文

趣味文言文 陈在衡不怕鬼 陈在衡先生,和蔼有风趣,年六十余。暮行郊野间,见二人笼灯(提着灯笼)前行,就火吸烟,久而不热(点燃)。其一人问曰:“君过首七(旧称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未耶?”陈讶其语,漫曰:”未也。”其人曰:“宜哉,阳气未尽故阴火不燃。”陈悟为鬼。佯曰:“世言人畏鬼,信乎?”鬼曰:“非也,鬼实畏人。”陈曰:“人何足(值得)畏?”曰:“畏啐(吹气)。”陈即长吸而啐之。二鬼退至三步外,张目怒陈曰:“汝非鬼耶?”陈笑曰:“实不汝欺,吾乃与鬼相近之人耳!”再啐之,各缩其半;三啐之而灭。 (达自《金壶七墨》) 两匠迁居 一人极好静,而所居介于铜铁两匠之间,朝夕聒耳,甚苦之,常曰:“此两家若有迁居之日,我宁可做东款谢。”一日,二匠并至曰:“我等欲迁矣,足下素许东道,特来叩领。”其人大喜,遽盛款之,席间问之曰:“汝两家迁徒何处?”答曰:“他搬我屋里,我搬他屋里。” 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饭,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善说谎 武陵一市井少年,善说谎。偶于市中遇一老者,老者说之曰:“人道你善谎,可向我说一个?”少年曰:“才闻众人放干了东湖,都去拿团鱼(甲鱼),小人也要去拿,顾不得闲说。”老者信之,径往东湖,湖水渺然,乃知此言即谎。 吾悟:一者,即知其人善谎,岂可信其言乎?二者,东湖浩渺,焉能放干?善说谎者在善信者广也。善信者必为贪小利者。 当止不止 清?纪昀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注释:①樵:打柴。②故:通“固”,本来。③嵌空:深陷的样子。④缭曲:曲折缭绕。⑤窘迫:处境困迫。⑥窦:孔穴。⑦蛇行:像蛇一样爬行。⑧蜿蜒:曲折延伸的样子。⑨灼:炙、烧。⑩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孔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

趣味文言短文

趣味文言短文 趣味文言短文(一) 张毓明编辑 一王戎识李 [原文]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 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⑥〔信然〕真是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探究·启示] 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因为在路边,如果不是苦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二邴原泣学——《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练习: 1、翻译下面句子: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2、解释文中红色字。 3、邴原泣的原因是什么? 三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yue)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练习: 1、给上面短文加上标点。 2、给上面短文用一个成语加上标题。 四 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