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笑话集》选摘趣味文言文 古代笑话 古文拓展阅读 好玩有趣幽默

1太原人

太原人夜失火,出物,欲出铜枪,误出熨斗,便大惊惋。谓其儿曰:“异事!火未至,枪已被烧失脚。”《笑林》

2把火觅钻火具

某甲夜暴疾,命门人钻火。其夜阴暝,不得火,催之急,门人忿然曰:“君责人亦大无道理,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易得耳。”孔文举闻之曰:“责人当以其方也。”《笑林》

4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入,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父老至曰:“吾非圣人,但事多矣。何以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笑林》

5山鸡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惶惜其金,惟怅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直十倍矣。《笑林》

6羊踏破菜园

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梦五脏神曰:“羊踏破菜园。”《笑林》

7煮箦为笋

汉人适吴,人设笋,问所煮何物,曰:“竹也。”归煮其箦,不熟,谓其妻曰:“吴人狡诈,欺我如此。”《笑林》

8射不着垛

唐宋国公萧瑀不能射,太宗赐射,俱不入垛。欧阳询作诗嘲曰:“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欲高番复下,应西还更东。十回俱着地,两地并擎空。借问谁为此,多应是宋公。”《启颜录》

9年老少卿

后魏孙绍为太府少卿,高帝问:“卿年几何?”曰:“臣年虽老,臣卿乃少。”遂迁正卿。《启颜录》

10大虫老鼠

陆长源以旧源为宣武军行司马,韩愈为巡官,同在使幕。或讥年辈相悬,录曰:“大虫老鼠,俱为十二属,何怪之有。”《谐噱录》

11就溺

顾恺之痴信小术,桓玄尝以柳叶绐之,曰:“此婵翳叶也,以自蔽,人不得见。”恺之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以珍重之。《谐噱录》12危诗

韩玄与顾恺之同在仲堪坐,共作危诗。以参军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仲堪眇一目,惊曰:“此太逼人。”因罢。《谐噱录》

13八百钱鸟

南阳太守张忠曰:“吾年往志尽,譬如八百钱鸟,生死同价。”《谐噱录》14喷嚏

玄宗与诸王会食,宁王对御坐歕一口饭,直及龙颜。上曰:“宁哥何故错喉?”潘绰曰:“此非错喉,是喷嚏。”《谐噱录》

15故是一凤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艾艾为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谐噱录》

16渐至佳境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谐噱录》

17我晒书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谐噱录》

18食盐醋

卢相迈不食盐醋,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何堪?”迈笑曰:“足下终日食盐醋,复又何堪?”《谐噱录》

19见屈原

散乐老崔嵬善弄痴,大帝令给事捺头向水下,良久。帝问之,曰:“见屈原,云:‘我逢楚怀王,乃沉汨罗水;汝逢圣明君,何为亦来此?”帝大笑,赐物百段。《群居解颐》

20明年与尔同岁

艾子行,出邯郸道上,见二媪相与让路,一曰:“媪几岁?”曰:“七十。”问者曰:“我六十九,然则明年,当与尔同岁矣。”《艾子杂说》

21城外一火窃盗未获

秦破赵于长平,坑众四十万,遂以兵围邯郸。诸侯救兵,列壁而不敢前。邯郸垂亡。平原君无以为策,家居愁坐,顾府吏而问曰:“相府有何未了公事?”吏未对,新垣衍在坐,应声曰:“唯城外一火窃盗未获尔。”《艾子杂说》22蛤蟆夜哭

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也,故惧诛而哭;汝蛤蟆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艾子杂说》23其父其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事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也,每以布囊取来。”其父愀然而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艾子杂说》

24水骨

东坡尝举“坡”字问荆公何意。公曰:“‘坡’者‘土’之‘皮’。”东坡曰:“然则‘滑’者‘水’之‘骨’乎?”荆公默然。《调谑编》

25长年术

蒲传正知杭州,有术士请谒,盖年逾九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传正接之甚欢,因访以长年之术。答曰:“某术甚简而易行,他无所忌,唯当绝色欲耳。”传正俯思良久,曰:“若然,则寿虽千岁何益!”《遯斋闲览》

26应举忌落字

柳冕秀才性多忌讳,应举时,同辈与之语,有犯落字者,则忿然见于词色。仆夫误犯,辄加杖楚。常语“安乐”为“安康”。忽闻榜出,亟遣仆视之。须臾,仆还,冕即迎问曰:“我得否乎?”仆应曰:“秀才康了也。”《遯斋闲览》27学士院题

有人于学士院题云:“李伯阳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杨大年见之,索笔云:“马文渊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遯斋闲览》

28门上书午字

李安义谒富人郑生,辞以出,安义于门上大书午字而去。或问其故,答曰:“牛不出头耳。”此亦昔人题鳯之意。《遯斋闲览》

29竹诗

钱塘有学人作《竹诗》献东坡云:“叶攒千口剑,茎耸万条枪。”公曰:“此竹叶似太少。”其人未喻,公笑曰:“十竹方生一叶,岂云多耶?”《遯斋闲览》30看灯

司马温公在洛阳闲居。时上元节,夫人欲出看灯,公曰:“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曰:“兼欲看游人。”公曰:“某是鬼邪?”《轩渠录》31硬雨

绍兴十七年五月初,临安大雨雹,太学屋瓦皆碎。学官申朝廷修,不可言雹,称为硬雨。《轩渠录》

32目眇

梁元帝一目眇,为湘东王时,尝登其宫以望,其侍臣曰:“今日所谓‘帝子降于北渚。’”帝疑其戏之,答曰:“卿道‘目眇眇兮愁予’耶?”《善谑集》33肉得酒而更久

晋刘伶好酒,人或喻以酿具先朽,明酒非保生之具。答曰:“君不见酒得肉而更久耶?”《善谑集》

34非常不敢说

五代时冯瀛王门客讲《道德经》首章,有“道可道,非常道”。门客见道字是冯名,乃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籍川笑林》

35好占便宜

有人说话好占便宜,尝曰:“我被盖汝被,汝毡铺我毡。汝若有钱共相使,我若无钱使你钱。上山时汝扶我脚,下山时我扶汝肩。定知我死在汝后,多应汝死在我前。”《籍川笑林》

36大排口号

有太守初视事,三日大排,乐人口号云:“为报吏民须庆贺,灾星退去福星来。”太守喜问谁所撰,对曰:“本州自来旧例。”《籍川笑林》

37礼夕行令

村俗取妇礼夕,有秀才、曹吏、医人、巫者同集,行令,取本艺联句。曹吏先曰:“每日排衙次第立。”医人曰:“药有温凉寒燥湿。”秀才曰:“夜深娘子早梳妆。”巫者曰:“太上老君急急急。”《籍川笑林》

38捶胸献上

有人家富而悭,从弟入京告行,不得已与千钱、一壶,作简曰:“筋一条,血一壶,右件捶胸献上,伏惟铁心肝人留纳。”《籍川笑林》

39故相远派

有一故相远派,在姑苏嬉游,书其壁曰:“大臣相再从侄某尝游。”有士人李璋,素好戏谑,题其旁曰:“混元皇帝三十七代孙李璋继至。”《拊掌录》·远派:远的支派,同姓而关系疏远。

40水出高原

安鸿渐有滑稽清才,而复惧内。妇翁死,苦于路,其孺人性素严,呼入繐幕中诟之曰:“路哭何因无泪?”渐曰:“以帕拭干。”妻严戒曰:“来日早临棺,须见泪。”渐曰:“唯。”计既窘,来日以宽巾纳湿纸置于额,大叩其颡而恸;恸罢,其妻又呼入窥之,妻惊,曰:“泪出于眼,何故额流?”渐对曰:“岂不闻自古云水出高原?”闻者大笑。《拊掌录》

41石学士

石曼卿隐于酒,谪仙之才也。然善戏,尝出游报宁寺,驭者失控,马惊,曼卿堕马,从吏遽扶掖升鞍。市人聚视,意其必大诟怒。曼卿徐着鞭谓驭者曰:“赖我是石学士也,若瓦学士,岂不破碎乎?”《拊掌录》

42昌州海棠独香

李丹大夫客都下,一年无差遣,乃授昌州倅。议者以去家远,乃改授鄂州。渊材闻之,乃吐饭大步往,谒见其人,言:“丈夫改鄂倅,有之乎?”李曰:“然。”渊材怅然曰:“谁为丈夫谋?昌,佳郡也,奈何去之?”李惊曰:“供给丰乎?”曰:“非也。”“民讼简乎?”曰:“非也。”曰:“然则何以知其佳?”渊材曰:“海棠无香,昌州海棠独香,非佳郡乎?”闻着传以为笑。《拊掌录》43贼诗

闽地越海贼曰郑广,后就降,补官,官同强之作诗。广曰:“不问文官与武官,总一般。众官是做官了做贼,郑广是做贼了做官。”《拊掌录》

44刘徳臣妄辩

里人有刘徳臣者,虽好学,但不通义理,惟务妄辩,常对人言:“班固好文章,因何不入《文选》?”人曰:“《两都赋》、《燕然山铭》,皆固文也,何为无之?”德臣曰:“此乃班孟坚文章,非班固也。”人默然笑之。不知孟坚乃固之表字也。《事林广记》

45钱大王说梦

钱大王一日得梦,对近侍言:“吾昨梦至一处,有死狗一只,钵中盛鳖数个,廷下见栢木一茎,其栢为雷震碎:吾疑此梦,未知凶吉?”近侍奏曰:“大王合寿一百岁。”大王曰:“何以知之?”近侍曰:“死狗者,死狗三十六;钵中鳖,鳖钵六十四,其数恰是一百。廷中栢碎,是知一百岁也。”大王乃喜,闻者即笑。《事林广记》

46陈大卿言疥疮五德

陈大卿患疥疮,上官者笑之,公曰:“君无笑,此疾有五德,可称在众疾之上。”其人询之曰:“何谓五德?”公曰:“此未易言。”上官曰:“君试言之。”公曰:“不上人面,仁也;喜传于人,义也;令人叉手揩擦,礼也;生罅指节骨间,智也;痒必以时,信也。”上官闻此语,大笑之。《事林广记》

47秦士好古

秦朝有一士人,酷好古物,价虽贵必求之。一日,有人携败席踵门告曰:“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秦士大惬意,以为古,遂以附郭田易之。逾时,又一人持古杖以售之,曰:“此乃大王避狄,杖策去豳(bin)时所操之箠也,盖先孔子之席数百年,子何以偿我?”秦士倾家资与之。既而又有人持朽椀一只,曰:“席与杖皆未为古,此椀乃桀造,盖商又远于周。”秦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

之宅而予之。三器既得,而田资磬尽,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把太王之杖,执桀所作之椀,行丐于市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事林广记》

48嘲客不辞酒

外道多虎伤人,有客贩卖瓷器,忽撞见一虎开口近前,其客慌忙将一瓷瓶投之,其虎不去,客又将一瓶投之,又不去,一担瓷瓶投之将尽,只留一只,乃高声云:“畜生畜生,你去也只是这一瓶,不去也只是这一瓶。”《事林广记》49嘲客久住

有客到人家久住不去,主人厌之。一日,引客至门前闲望,忽见书上有一鸟大如鸡,主人云:“且待取斧斫倒树,捉此鸟与吾丈下饭。”客云:“只恐树倒时鸟飞去了。”主人云:“你不知这呆鸟往往树倒不知飞。”《事林广记》50嘲客吃食无厌

有人养一虎,毛文可爱,每日将谷与他吃,不吃;又将米喂它,又不吃;将饭菜与它,都不吃。忽有一小儿经过,被他一口吃尽;又有一丈夫过,又被它和衣服尽数吃了。主人乃大声云:“畜生,许多物不吃,元来你吃人无厌饱时。”《事林广记》

51好奇

江西古喻萧太山,好奇之士也,名其堂曰堂堂堂,亭曰亭亭亭。越陈持节某提举江西日,萧延饮,遍历亭馆,次观其扁,至洞,公因戏之曰:“此何不名之曰洞洞洞?”萧为不怿。《稗史》

52讳名

钱大参良臣,自讳其名,其幼子颇慧,凡经史中有“良臣”字辄改之。一日,读《孟子》“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遂改云:“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可笑,可笑。《稗史》

53九百相戏

冯道、和凝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曰:“九百。”和性褊急,顾吏诟责曰:“吾靴何用一千八百?”冯举右足曰:“此亦九百。”《群书通要》

(案当时称人憨痴为九百)

54出令相谑

元丰中,高丽遣一僧入贡,颇辨慧,赴筵,设晕酒自如。令杨次公接伴,一日,出令曰:“要两古人姓名争一物。”沙门曰:“古人有张良,有邓禹,争一伞,良曰:‘良(凉)’伞。禹曰:‘禹(雨)伞。’”次公曰:“古人有许由,有晁错,争一葫芦,由曰:‘由(油)葫芦。’错曰:‘错(醋)葫芦。’”《楮记室》55假人

人有鱼池,苦群鹚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鹚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为不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鹚仍下啄飞止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鹚不能脱,奋翼声假假,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权子》

56张氏雀鼠

张士简名率,嗜酒洒脱,忘怀家务。在新安遣家童载米二千斛还吴,耗失大半,张问其故,答曰:“雀鼠耗也。”张笑曰:“壮哉雀鼠。”《山中一夕话》57牡羊

艾子畜羊两头于囿,羊牡而好斗,每遇生人,则逐而触之,门人辈往来,甚以为患,请于艾子曰:“夫子之羊,牡而猛,请得阉之,则降其性而驯矣。”艾子笑曰:“尔不知今日无阳道的更猛里。”《艾子后语》

58噬犬

艾子晨饭毕,逍遥于门,见其邻担其两畜狗而西者。艾子呼而问之曰:“吾子以犬安之?”邻人曰:“鬻诸屠。”艾子曰:“是吠犬也,乌乎屠?”邻人指犬而骂曰:“此畜生昨夜盗贼横行,畏顾饱食,噤不则一声。今日门辟矣,不能择人而吠,而群肆噬啮,伤及佳客,是以欲杀之。”艾子曰:“善。”《艾子后语》59索书

游宗谦过王百谷,王方作字,不及寒温。游诟曰:“尔以尔书佳耶?莆中当粪耳。”后将行,欲索书,不便索,令侍儿范鹿转去,王不语,便书。书毕,谓范鹿曰:“对相公道,粪又担几石去矣。”《露书》

60邢矮

邢进士身矮,尝在鄱阳遇道。盗既有其资,欲灭之以除患,方举刀,邢谕之曰:“人业呼我为邢矮,若去其头,不更矮乎?”盗不觉大笑失刀。《露书》

61琵琶结果

沈生谓予有送枇杷与一令者,错写作“琵琶”。令笑口号曰:“‘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适有客在坐,足之曰:“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令大叹赏。《露书》

62僧在

一里尹管解罪僧赴戍。僧故黠,中道,夜酒里尹,致沈醉酣睡;己取刀髡其首,改绁己索,反绁尹颈而逸。凌晨,里尹寤,求僧不得,自摩其首髡,又索在项,则大诧惊曰:“僧故是在,我今何在耶?”夫人具形宇内,罔罔然不识真我者,岂独里尹乎!《应谐录》

·髡(kun):剔去头发。·绁(xie):捆绑。

63盲苦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已。过者告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应谐录》

·楯(shun):栏杆。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沈通“沉”。

64学偷

一偷儿黠甚,终生行窃无犯。垂老,子虑其术终于其身,日恳传焉。父曰:“吾何传,为之即是。”子一夕乘间入富室卧内,有大柜,偶未鐍;不得出,中夜徬徨,夜阑益棘,不得计,故弹指作鼠啮声。主人寤闻之,虑鼠啮衣籍,亟起发鐍逐鼠,偷儿子跃出逸归。对其父曰:“父奈何秘不儿传,几濒死所矣。籍第令计不出是奈何?”父曰:“即此是矣,吾又何传。”故善教者,道而弗牵,开而弗达,使人继其志可尔。《应谐录》

65拙对

河南一士夫,延师教子,其子不慧,出对曰:“门前绿水流将去,”子对云:“屋里青山跳出来。”士夫甚怒。一日,士夫偕馆宾诣一道观拜客,道士有号彭青山者脚跛,闻士夫至,跳出相迎。馆宾谓士夫曰:“昨日令公子所谓‘屋里青山跳出来’,信有之矣。”《谐史》

66二措大言志

有二措大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耳,它日得志,当吃饱饭了便睡,睡了又吃饭。”一云:“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五杂俎》·措大:旧时称贫寒读书人,有轻慢意。

67猪肉加酥

李载仁,唐之后也,避乱江陵,高季兴署观察推官,为性迂缓,一日,将赴召,方上马,部曲相殴,载仁怒,命急于厨中取饼及猪肉,令相殴者对餐之,复戒曰:“如敢再犯,必以猪肉中加之以酥。”闻着笑之。《五杂俎》

68宗汉之讳

有宗室名宗汉,自恶人犯其名,谓“汉”字曰“兵士”,举宫皆然。其妻供罗汉,其子授《汉书》,宫中人曰:“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罗兵士,太保请官教点兵士书。”都下哄然,传以为笑。《五杂俎》

69放火三日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五杂俎》70南皮佐史总姓王

唐沧州南皮县丞郭务静初上典,王庆通判案,静曰:“尔何姓?”庆曰:“姓王。”须臾,庆又来,又问:“何姓?”又曰:“姓王。”静怪愕良久,仰看庆曰:“南皮佐史总姓王。”《五杂俎》

71钉铰者

有人以钉铰为业者,道逢驾幸郊外,平天冠偶坏,召令修补,讫,厚加赏赍。归至山中,遇一虎卧地呻吟,见人举爪示之。乃一大竹刺。其人为拔去。虎衔一鹿以报。至家语妇曰:“吾有二技,可以致富。”乃大署其门曰:“专修补平天冠,兼拔虎刺。”《五杂俎》

72雨惧抽税不肯入城

申渐高南唐优人。建国初,军储未实,征敛无艺,久旱祷雨无应。上一日举觞苑中,谓宰臣曰:“近京三五十里外皆报雨足,独京中无雨,何也?”诸相未对,渐高进曰:“雨惧抽税,不肯入城。”上悟,即日下诏,停一切额外之征,信宿间膏雨随足。《谐语》

·艺:限度。·信宿:连续两夜。

73三百瓮黄齑无处消破

苏曰:“王状元未第时,醉堕汴河,为水神扶出,曰:‘公有三百千料钱,若死于此,何处消破?’明年,遂登进士。有久不第者,亦效之,佯醉落河,河神亦扶出,士大喜曰:‘我料钱几何?’神曰:‘吾不知也,但三百瓮黄齑无处消破耳。’”《谐语》

·齑(ji):切碎的腌菜或酱菜。

74蒿荐当被

苏曰:“贫家无阔蒿荐,与其露足,宁且露手。佯谓人曰:‘君观吾侪,有顷刻离笔砚者乎?至于困睡,指犹似笔也。’小儿子不晓事,人问:‘每夜何所盖?’辄答云:‘盖蒿荐。’嫌其太陋,挞而戒之曰:‘后有问者,但云盖被。’一日,出见客,而荐草挂须上,儿从后呼曰:‘且除面上被。’所谓‘作伪心劳日拙’者也。”《谐语》

·蒿荐:草垫子。

75捕蝗

钱穆甫为如皋令,岁旱蝗,而泰兴令独绐郡将云:“县界无蝗。”已而蝗大起,郡将诘之,令辞穷,乃言:“县本无蝗,盖自如皋飞来。”乃檄如皋请严捕蝗,无使侵邻境。穆甫得檄,辄书其纸尾,报曰:“蝗虫本是天灾,即非县令不才,既自敝邑飞去,却请贵县押来。”未几,传至都下,无不绝倒。《谐语》76眼热

王文成初封新建伯,某公艳之,适王带冕入朝,有帛蔽耳,笑曰:“先生耳冷乎?”王曰:“我不耳冷,先生眼热。”《雅谑》

77背后眼

陈音入朝,误置冠缨于后。及睹同列垂缨,俯视颔下,而骇曰:“吾何独无。”一人持其缨而正之曰:“公自有缨,独无背后眼耳。”《雅谑》

78得丈人力

有以岳丈之力,得中魁选者,或作语嘲之曰:“孔门弟子入试,临揭晓,先报子张第十九,人曰:‘他一貌堂堂,果有好处。’又报子路第十三,人曰:‘他粗人也中得高,全凭那一阵气魄。’又报颜渊第十二,人曰:‘此圣门高足,屈了他

些,’又报公冶长第五,人骇曰:‘此子平日不见怎的,如何倒中正魁?’或曰:‘全得他丈人之力耳。’”《雅谑》

79金眼睛

党进命画工写真,写成大怒,责工曰:“前日见你画大虫,尚用金箔贴眼,偏我消不得一双金眼睛乎。”《雅谑》

80换鱼字

李章赴邻家小集,主人素吝,既进馔,主前一鱼,特大于众客者。章从旁见之,即请于主曰:“每见人写蘇字,其鱼字或在左,或在右,何也?”主曰:“古人作字,不拘一体,从便移易耳。”章即引手取主前鱼示众曰:“从主命,今日左边之鱼,亦合从便移过右边。”一座为之喷饭。《雅谑》

81呆刺史

刺史孙彦高,被突厥围城,不敢出厅视事。征发文符,俱于小窗接入。及报贼登垒,乃锁州宅门,身入柜中,令奴曰:“牢掌钥匙,贼来慎勿与。”《雅谑》82呆子

吴中某富翁有呆子,年三十,倚父为生。父年五十矣,遇星家推父寿当八十,子当六十二。呆子泣曰:“我父寿止八十,我到六十以后,那两年靠谁养活?”《雅谑》

83呆县丞

长洲县丞马信,山东人,一日乘舟谒上官,上官问曰:“船泊何处?”对曰:“船在河里。”上官怒,叱之曰:“真草包。”信又应声曰:“草包也在船里。”《雅谑》

84遇偷儿

乡居有偷儿,夜瞰迂公室,公适归遇之。偷儿大恐,并弃其所窃来羊裘而遁。公拾得之大喜。自是羊裘在念,每夜归,门庭晏然,必蹙额曰:“何无贼?”《雅谑》

85被殴不言

迂公遭酒人于道,见殴,但叉手听之,终不发言。或问:“公何意?”曰:“倘毙我,彼自抵命,吾正欲其尔尔。”《雅谑》

86刳马肝

有客语马肝大毒,能杀人,故汉武帝云:“文成食马肝而死。”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故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客戏曰:“马无百年之寿,以有肝故也。”公大悟,家有畜马,便刳其肝,马立毙。公掷刀叹曰:“信哉,毒也。去之尚不可活,况留肝乎?”《雅谑》

87矮坐头

家有一坐头,绝低矮。迂公每坐,必取瓦片支其四足。后不胜烦,忽思得策,呼侍者,移置楼上坐。及坐时,低如故,乃曰:“人言楼高,浪得名耳。”遂命毁楼。《雅谑》

88惊潮

海上每遇八月,潮声夜吼。至正间,有达鲁不花者初至,闻此,夜不敢卧,因呼门者问之。门者从睡中失答曰:“潮涌上来也。”不花惊趋入内,呼其妻曰:“本冀做官荣耀,不意今夕共作水鬼。”合门号恸。外巡更夫闻哭,以为有变,传报正佐,诸官皆颠倒衣裳来救。不花恐水涌入,坚闭不纳。同僚破扉排墙而入,见不花夫妇及奴婢,皆升堂大呼救我。同僚询之其实,忍笑而散。《雅谑》89红米饭

近一友有母丧,偶食红米饭,一妇孺以为非居丧者所宜。诘其故,谓“红,喜色也”。友曰:“然则食白米饭者,皆有丧耶?”《雅谑》

90诱出户

朱古民文学善谑一日在堂生斋中,汤曰:“汝素多知术,假如今坐室中,能诱我出户外立乎?”朱曰:“户外多风寒,汝必不肯出;倘汝先立户外,我则以室中受用诱汝,汝必从矣。”汤信之,便出户外立,谓朱曰:“汝安能诱我入户哉?”朱拍手笑曰:“我已诱汝出户矣。”《雅谑》

91靳阁老子

丹徒靳阁老,有子不肖,而其子之子却又邓第。阁老每督责之,即应曰:“翁父不如我父,翁子不如我子,我何不肖?”阁老大笑而止。《雅谑》92死后佳

叶衡罢相归,一日病,问诸客曰:“我且死,但未知死后佳否?”一士人曰:“甚佳。”叶惊问曰:“何以知之?”士人曰:“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归矣。一死不返,以是知其佳也。”满座皆笑。《雅谑》

93员外郎

石中立为员外,与同列观上南园所蓄狮子。同列曰:“县官日破肉五斤饲之,吾侪反不及此。”石曰:“然,吾侪做官,皆员外郎,敢比园内狮子乎?”众大笑。《雅谑》

94借牛

有走柬借牛于富翁者,富翁方对客,讳不识字,伪启缄视之,对曰:“知道了,少停我自来也。”《笑林》

95堵子

一武官出征,将败,忽有神兵助阵,反大胜。官叩头请神姓名,神曰:“我是堵子神。”官曰:“小将何德,敢劳堵子尊神见救?”答曰:“感汝平昔在校场,从不曾一箭伤我。”《笑林》

96颂屁

一士死见冥王,王忽撒一屁,士即拱揖进辞云:“伏惟大王,高耸尊臀,洪宣宝屁,依稀丝竹之音,仿佛麝兰之气。”王大喜,命牛头卒引去别殿以御宴。至中途,士顾牛头卒谓曰:“看汝两头弯弯,好似天边之月;双眸炯炯,浑如海外之星。”卒亦甚喜,扯士衣曰:“大王御宴尚早,在家下吃个酒头了去。”《笑林》97做屁

一秀才死见冥王,自陈文才甚敏,王偶撒一屁,士即进前词云云。王喜,命延寿一年。至期死,复诣王。适王退朝,鬼卒报有秀才求见,王问何人,鬼卒曰:“就是那做屁文字的秀才。”《笑林》

98名读书

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象个下雪的。”《笑林》

99问孔子

两道学先生议论不合,各自诧真道学,而互诋为假,久之不决,乃共请正于孔子。孔子下阶,鞠躬致敬而言曰:“吾道甚大,何必相同?二位老先生皆真正道学,丘素所钦仰,岂有伪哉?”两人各大喜而退。弟子曰:“夫子何谀之甚也?”孔子曰:“此辈人哄得他去勾了,惹他甚么?”《笑林》

100遇偷

一贫士素好铺张,偷儿夜袭之,空如也,骂而去。士摸床头数钱追赠之,嘱曰:“君此来虽极怠慢,然人前万望包荒。”《笑林》

·包荒:掩饰。

101戴笆斗

有避债者,偶以事出门,恐人见之,乃顶一笆斗而行,为一债家所识,弹其头曰:“所约如何?”姑应约:“明日。”已而雨大作,斗上点击无算,其人慌甚,乃曰:“一概明日。”《笑林》

102扛

有欠债屡索不还者,主人怒,命仆辈潜伺,扛之以归。至中途,仆暂歇,其人谓仆曰:“快走罢,歇在此,又被别家扛去,不关我事。”《笑林》103拿屁

官坐堂,众人中撒一屁,官问:“甚么响?拿过来。”皂禀云:“拿不着的。”官云:“如何作弊,定要拿来。”皂将纸包一屎块回云:“正犯走了,拿得家属在此。”《笑林》

104三阿弟

汉时有一神相来访刘玄德,刘使观相。相者曰:“汝相甚好,白面而白心。”因令相云长,相者曰:“汝相甚好,赤面而赤心。”刘闻之,急握张翼德手曰:“三阿弟险矣,莫相罢。”《笑林》

105风水

有酷信风水者,动辄问阴阳家。一日,偶坐墙下,忽墙倒被压,亟呼救命,家人辈曰:“且忍着,待我去问阴阳先生,今日可动得土否?”《笑林》106鰕

和尚私买鰕食,鰕在热锅里乱跳,乃合掌低声,向鰕曰:“阿弥陀佛,耐心,少时红熟,便不疼了。”《笑林》

107中人

玉帝修凌霄殿,偶乏用,欲将广寒宫典与人皇。因思中人亦得一皇帝方好,乃请灶君下界议价。既见朝,朝中讶之曰:“天庭所遣中人,何黑如此?”灶君笑曰:“天下哪有中人是白的?”《笑林》

108夹被

暑月有拥夹被卧者,或问其故,答曰:“绵被太热。”《笑林》

109问令尊

一人远出,嘱其子曰:“如有人问你令尊,可对以小事出外,请进拜茶。”又以其呆,恐忘也,书纸付之。子置袖中,时取看,至第三日,无人来问,以此纸无用,付之灯火。第四日忽有客至,问令尊,觅袖中纸不得,因对曰:“没了。”客惊曰:“几时没的?”对曰:“昨夜烧了。”《笑林》

·没:同“殁”。

110糟饼

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止啖糟饼二枚,即有酣状。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曰:“非也,食糟饼耳。”归以语妻,妻曰:“便说饮酒,也粧些门面。”夫颔之。及出,遇此友,问如前,以吃酒对。友诘之曰:“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的。”友笑曰:“仍是糟饼。”既归而妻知之,咎曰:“酒如何说熯?须云热饮。”夫曰:“已晓矣。”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友问曰:“尔吃几何?”伸指曰:“两个。”《笑林》

·熯(han):煎、焙。

111骆驼蹄

乡人入城见鬻骆驼蹄者,倚担睨视。鬻者欺其乡人,谓曰:“你识得这物,当输数枚。”其人笑曰:“难道这物也不晓得?是三个字。”鬻者心念曰:“是矣,你且说第一个字。”其人曰:“落。”鬻者遽已服输,既啖毕,鬻者曰:“我只是放心不下,你且说完看。”乡人曰:“落花生。”《笑林》

112悔棋

两人下象棋,旁观者往出小恭,再至,则两人俱不见矣。遍觅之,乃在门角落里夺車。《笑林》

113不请客

一人性极吝,从不请客。一日,邻人借其家设宴。有见者,问其仆曰:“汝家主今日请客乎?”仆曰:“要我家主请客,直待那一世来。”主人闻而骂曰:“谁要你许他日子。”《笑林》

114不留客

远客来久坐,主家鸡鸭满庭,乃辞家中乏物,不敢留饭。客即借刀,欲杀己所乘马寄餐。主曰:“公如何回去?”客曰:“凭公于鸡鸭中借一只,我骑去便了。”《笑林》

115合种田

有兄弟合种田者,禾既熟,议分之。兄谓弟曰:“我取上截,你取下截。”弟讶其不平。兄曰:“不难,待明年,你去上,我取下,可也。”至次年,弟催兄下谷种。兄曰:“今年种了芋艿罢。”《笑林》

·芋艿:即芋头。

116引避

甲乙同行,甲望见显者车盖,谓乙曰:“此我好友,见我必下车,我当引避。”不意正避入显者之家,显者既入门,诧曰:“是何白日撞匿我门内?”呼仆辈殴逐之。乙问曰:“向说好友,何见殴辱?”曰:“他与我惯是这等取笑的。”《笑林》117银会

有人拉友作会,友固拒之,不得,乃曰:“汝若要我与会,除是跪我。”其人即下跪,乃许之。傍观者诮曰:“些许会银,左右是要还他的,如此自屈,吾甚不取。”答曰:“我不折本也,他日讨会钱时,拜我的日子正多哩。”《笑林》118快揖

一人以作揖甚快,屡得罪于人。或教之曰:“汝揖时口念正月二月至十二月,乃完一揖,则自迟矣。”一日,遇友于途,如其言作揖,又迟甚,及揖完,友已去矣。乃问傍人曰:“是那一月去的?”《笑林》

119属犬

一酒客讶同席者饮啖太猛,问其年,对以属犬。曰:“早是属犬,若属虎,连我也都吃了。”《笑林》

120豆腐

一人留客饭,止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以鱼肉中各和豆腐。其人择鱼肉大啖,客问曰:“兄尝云:‘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答曰:“见了鱼肉,性命都不要了。”《笑林》

121吃素

猫项下偶带数珠,老鼠见之,喜曰:“猫吃素矣。”率其子孙诣猫言谢。猫大叫一声,连啖数鼠。老鼠急走,乃脱,伸舌曰:“他吃素后越凶了。”《笑林》122千里马

关公乘赤兔马,日行千里。周仓握刀从之,日亦千里。公怜之,欲觅一良马赐焉,而遍索无千里者。止一马,日行九百,乃厚价市之赠仓。仓乘马从公,一日差百里,两日差二百里。仓恐失公,仍下马步行,又不忍弃马,乃以索攒马蹄,悬之刀头,掮之而飞走。《笑林》

123露水桌子

一人偶于露水桌子上以指戏画“我要做皇帝”五字,仇家见之,即掮桌赴府,首彼谋反。值官府未出,日光中,露水已灭迹矣。众问:“汝掮桌至此何为?”答曰:“我有桌子一堂,特把这张来看样,不知老爷要买否?”《笑林》·首彼:出面告他。首:出头告发。

124忌僧

公性酷忌僧,口讳僧字,遇诸涂,必索水滌目;如狭巷不及避,肩相摩,必解衣涣之,七日而后服。有馈以诗扇者,中有“竹院逢僧”之句,辄掷还曰:“咄,此悔君当自受之。”《迂仙别记》

125何必挑土

黄驾部圃中凿池起土,累岸如丘,草丛生之。公一时游池上,抠衣拨草而过,心厌之,谓黄曰:“尔时开池,何必挑土?不挑,是草应在水底矣。”《迂仙别记》126十七字诗

正德间徽郡天旱,府守祈雨欠诚,而神无感应。无赖子作十七字诗嘲之云:“太守出祷雨,万民皆喜悦;昨夜推窗看,见月。”守知,令人捕至,责过十八,止曰:“汝善作嘲诗耶?”其人不应。守以诗非己出,根追作者。又不应。守立曰:“汝能再作十七字诗则恕之,否则罪置重刑。”无赖应声曰:“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守亦哂而逐之。此世之所少,无赖亦可谓勇也。《七修类稿》

127觅利太守

正德间嘉兴太守罗以新丝锅铁照斤数而易人网巾钢针。唐夏侯彪以万钱货鸡子几何,候鸡母抱儿成鸡,然后收之;以万钱货笋若干,待其成竹,然后纳官。吁,古今岂无对耶!《七修类稿》

128三笑事

嘉靖庚子,杭有稳婆,为人收生,反生子于产家。而医人因急症死于病家者。又有蔡仓官权巡捕,而为强盗劫掠,一时畏盗,口称爷爷。好事者作一绝曰:“稳婆生子收生处,医士医人死病家;更有一般堪笑者,捕官被盗叫爷爷。”《七修类稿》

129荒年转语

嘉靖乙巳,天下十荒八九。吾浙百物腾涌,米石一两五钱。时疫大行,饿殍横道。予友金玉泉珊除夜作二转语,词虽近戏,事则实焉。录之,不惟见时之荒,亦足发人之一笑耳。“年去年来来去忙,不饮千觞饮百觞;今年若还要酒吃,除却酒边酉字旁。”(饮水也)“年去年来来去忙,不杀鹅时也杀羊;今年若还要鹅吃,除却鹅边鸟字旁。”(杀我也)《七修类稿》

130庐山道士

庐山九天使者庙有道士,忘其姓名,体貌魁伟,饮啖酒肉,有兼人之量;晚节服饵丹砂,躁于冲举。魏王之镇浔阳也,郡斋有双鹤,因风所飘,憩于道馆,回翔嘹唳,若自天降。道士且惊且喜,焚香端简,前瞻云霓,自谓当赴上天之召,命山童控而乘之,羽仪清弱,莫胜其载,毛伤背折,血洒庭除,仰按久之,是夕皆毙。翌日,驯养者诘知其状,诉于公府。王不之罪。处士陈沆闻之,为绝句以讽云:“啗肉先生欲上升,黄云踏破紫云崩;龙腰鹤背无多力,传语麻姑借大鹏。”《谈言》131知无涯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里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数生。”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姜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人土产;皆坐不知故也。余闻四明有蚶田,岭南有乳田。夫蚶也,乳也,皆有血气,人皆意其胎、卵生也;而四明人之种蚶也,用蚶水洒田中,一点一蚶,期至而收之,如收五谷,量亩多少。岭南人之种乳也,用米粉洒田中,久之,粉皆成形如蚕蛹,及期而收之,捣碎遂成乳。假令不经闻见,则必执蚶与乳之必不出于田,与执姜之从树结,菱之自从土产者,一也。乃知物理无穷,造化无尽,盖一例以规物,真瓮鸡耳。《雪涛小说》132一伙滑吏

四明丰翰林讳坊,号南禺,有口才。里中致仕驿承某,绘一像,具币请丰作赞语。南禺题其额曰:“才全德备,浑然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中正和乐,粹然无复偏倚驳杂之弊。”丞读之,喜甚。时人莫测所谓,或叩其旨。丰曰:“公不谙下文乎?则其为人也,亦成矣。”

又宁波县令,遣吏向南禺索药方。丰乃注方云:“大枫子去了仁,无花果多半边,地骨皮用三粒,史君子加一颗。”归以观县令,令览之,笑曰:“丰公嘲尔。”吏请其故,令示之曰:“以上四语,谓一伙滑吏耳。”南禺之巧心类若此,然恃其舌好凌人,时颇嫉之。《雪涛谐史》

133判鼠

嘉靖间一御史,蜀人也,有口才。中贵某,欲讥御史,乃缚一鼠虫,曰:“此鼠咬毁余衣服,请御史判罪。”御史判曰:“此鼠若问笞杖徒流太轻,问凌迟绞杀太重,下他腐邢。”中贵知其讥己,然亦服其判断之妙。《雪涛谐史》·中贵:有权势的太监。

134橄榄与枣

北人与南人论橄榄与枣孰佳,北人曰:“枣味甜。”南人曰:“橄榄味虽辣,却有回甜。”北人曰:“待你回得甜来,我却甜了一会。”《雪涛谐史》

《历代笑话集》选摘趣味文言文 古代笑话 古文拓展阅读 好玩有趣幽默

1太原人 太原人夜失火,出物,欲出铜枪,误出熨斗,便大惊惋。谓其儿曰:“异事!火未至,枪已被烧失脚。”《笑林》 2把火觅钻火具 某甲夜暴疾,命门人钻火。其夜阴暝,不得火,催之急,门人忿然曰:“君责人亦大无道理,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易得耳。”孔文举闻之曰:“责人当以其方也。”《笑林》 4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入,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父老至曰:“吾非圣人,但事多矣。何以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笑林》 5山鸡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惶惜其金,惟怅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直十倍矣。《笑林》 6羊踏破菜园 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梦五脏神曰:“羊踏破菜园。”《笑林》 7煮箦为笋 汉人适吴,人设笋,问所煮何物,曰:“竹也。”归煮其箦,不熟,谓其妻曰:“吴人狡诈,欺我如此。”《笑林》 8射不着垛 唐宋国公萧瑀不能射,太宗赐射,俱不入垛。欧阳询作诗嘲曰:“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欲高番复下,应西还更东。十回俱着地,两地并擎空。借问谁为此,多应是宋公。”《启颜录》 9年老少卿

后魏孙绍为太府少卿,高帝问:“卿年几何?”曰:“臣年虽老,臣卿乃少。”遂迁正卿。《启颜录》 10大虫老鼠 陆长源以旧源为宣武军行司马,韩愈为巡官,同在使幕。或讥年辈相悬,录曰:“大虫老鼠,俱为十二属,何怪之有。”《谐噱录》 11就溺 顾恺之痴信小术,桓玄尝以柳叶绐之,曰:“此婵翳叶也,以自蔽,人不得见。”恺之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以珍重之。《谐噱录》12危诗 韩玄与顾恺之同在仲堪坐,共作危诗。以参军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仲堪眇一目,惊曰:“此太逼人。”因罢。《谐噱录》 13八百钱鸟 南阳太守张忠曰:“吾年往志尽,譬如八百钱鸟,生死同价。”《谐噱录》14喷嚏 玄宗与诸王会食,宁王对御坐歕一口饭,直及龙颜。上曰:“宁哥何故错喉?”潘绰曰:“此非错喉,是喷嚏。”《谐噱录》 15故是一凤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艾艾为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谐噱录》 16渐至佳境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谐噱录》 17我晒书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谐噱录》 18食盐醋 卢相迈不食盐醋,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何堪?”迈笑曰:“足下终日食盐醋,复又何堪?”《谐噱录》 19见屈原

朱文君明清笑话小古文教学《性媛》

朱文君明清笑话小古文教学《性媛》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母语的微笑 ——《明清笑话集?一人性缓》课堂实录 执教:《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朱文君 班级:无锡市坊前实验小学四(5)班 整理与点评:无锡新区小学语文工作室曹丽芳毕小伟 (一) 师:人跟人不一样,就比方说有好人和坏人。看看我像好人还是坏人, 生:好人。 师:凭什么说我是好人, 生:凭直觉。 师:你的直觉不错~人还有内向和外向之分。有的人很开朗,整天乐呵呵的。有的人很内向,总是闷闷不乐。你看我像哪一种, 生:外向的人。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非常爱笑。 师:对。这就叫察言观色,看他的表情,听他说话。这就能判断他是个怎样的人。我不仅是个好人,是个开朗的人。我还是个急性子的人。相信不相信, 生:相信。我也是。(笑) 师:跟我一样啊,那我们握握手。(握手)你说急性子好不好啊, 生:不好。 师:我也深有感受,急性子经常会把好好的事弄糟。前段时间,我就出了这么个事儿。(师讲述故事)那天,我看见我的一个朋友穿了一双新鞋子,非常漂亮。就问她:“给我看看你的鞋,多少钱呀,”她拿起一只鞋子给我看,说:“五十

……”“哎呀,这么便宜这么好看的鞋子,我也去买。”我放下鞋,拔腿就去了商场。到了商店,找了那双鞋,一看价格,一百~我急了,对售货员说:“你们有没有搞错,我有一个朋友,昨天刚在你这里买的,才五十块钱。这么今天就涨到一百块钱,”可那个售货员坚持说,这鞋一直就是这个价格。气死我了。我掉头就回来了。朋友见到我说:“你怎么那么性急啊,我话还没说完呢。”她拿起另一只 鞋:“我这一只也是五十~”(众大笑) 点评:幽默一种语言的艺术,用幽默的方式来营造课堂轻松的氛围,是教学的特殊需要。说其特殊,要义在于教师的幽默要与文本内容相契合。朱老师之所以要选择讲述做事冒失的“急性子”的幽默,那是因为教学内容是有关“慢性子”的幽默,一正一反,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使得这种幽默收到加倍的效果。 (二) 师:那慢性子好不好, 生:也不好。 师:不要轻易下定论。我们来看一个慢性子的故事。 出示:一人性缓。 师:(师读此句)什么意思, 生:一个人性子很慢。 师:句子里没有“慢”字,你怎么弄出个“慢”字, 生:句子里有个“缓“字。 师:哦,我们常说“缓慢”,缓就是慢,慢就是缓。对不对呀,(生点头)刚才句子里只有一个“性”,你怎么弄出个“性子”呢,刚才说“缓”就是缓慢,那“性”就是—— 生:性子、性格。

《杨氏之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杨氏之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杨氏之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杨氏之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作品原文 梁国杨氏⑴子九岁,甚⑵聪惠⑶。孔君平⑷诣⑸其父,父不在,乃⑹呼儿出。为设⑺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⑻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⑼闻孔雀是夫子⑽家禽。” 注释译文 ⑴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⑵甚:很,非常。 ⑶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⑷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人称“孔廷尉”。 ⑸诣:拜访。 ⑹乃:就;于是。闻:听说。 ⑺设:摆放,摆设。 ⑻示:给……看。曰:说。 ⑼未:没有 ⑽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作品翻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

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课文道理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解读文章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不约时间来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并且还可以看出孔君平很有礼貌。并与小儿关系很好。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有杨梅。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21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聪慧、能言善辩的孩子。他的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

《杨氏之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杨氏之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 作品原文 梁国杨氏⑴子九岁,甚⑵聪惠⑶。孔君平⑷诣⑸其父,父不在,乃⑹呼儿出。为设⑺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⑻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⑼闻孔雀是夫子⑽家禽。” 注释译文 ⑴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⑵甚:很,非常。 ⑶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⑷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人称“孔廷尉”。 ⑸诣:拜访。 ⑹乃:就;于是。闻:听说。 ⑺设:摆放,摆设。 ⑻示:给……看。曰:说。 ⑼未:没有 ⑽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作品翻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课文道理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解读文章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不约时间来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并且还可以看出孔君平很有礼貌。并与小儿关系很好。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 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 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 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21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某某某表达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 子是个聪慧、能言善辩的孩子。他的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 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 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 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 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 说的话才立得住脚。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既没有伤了两家的和气,又让人一笑而过。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 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举例如下: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 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要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文中的"家禽”吴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 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

部编版 《杞人忧天》-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6 杞人忧天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其人舍.然大喜 (4)若.屈伸呼吸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个成语。 B.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C.《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题目是原来就有的。 D.“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表明,杞人的担心是无根据的。4.本文主要使用哪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杞国忧天者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1.①同“无”,没有②告知,开导③同“释”,解除,消除(4)你 2.(1)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2)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3.C 4.语言描写。胆小怕事,患得患失。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亡,通假字,同“无”,没有。晓,本义,告知,开导。舍,通假字,同“释”,解除,消除。若,一词多义,你。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积气,积聚的气体。亡,同“无”,没有。(2)若,你。躇步跐蹈,都是踩踏的意思。奈何,怎么,为何。其,它,指大地。 3.C.题目是编者加的,不是原来就有的。故选C。 4.第一问:考查描写方法。读文可知,选段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忧天者与开导者的对话,所以主要使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第二问: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读文可知,忧天者“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因为担心天地崩坠,就日不能食,也不能寐,可知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开导者打消了他对于天塌的担心,不想他又担心地会陷落,可知他是一个患得患失的人。 【点睛】 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前言 如何系统地学习《古文观止》-2022年初升高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之《古文观止·明文》

如何系统的学习《古文观止》 前言: 记得红楼梦中写贾宝玉,除了背下四书、诗经之外,不过背了几十篇“左传”、“国语”、“唐宋古文”。这大概是曹雪芹“夫子自道”。 常凯申教导刚从苏联回国的儿子蒋经国写作:背诵三五十篇古文,一生作文无碍,能背一百篇,可成当世文章高手。 一、为什么要学习古文观止 (一)、《古文观止》名字的由来 《古文观止》是康熙三十四年正式问世的。到今天,已经整整流传了320年了。《古文观止》中的“古文”,就是“古代散文”的意思,“观止”一词则来源于成语“叹为观止”,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到鲁国去访问,鲁国用歌舞招待他,季札是一位欣赏水平极高的人,他对每个歌舞都进行了评价,而且评价得非常到位。当演出进行到舜时代的舞蹈时,季札感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就是说,这个舜时代的舞蹈已经是最好的舞蹈了,不用再看下面的其他舞蹈了。《古文观止》用“观止”一词,就是说:《古文观止》这本书,已经把中国古代最好的散文名篇都集中在一起了,你看完这本书,别的书就不用再看了,这说明这本书的编选者对自己编选的这本文集,是充满自信的。 其实,这本书的两位编选者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是两位乡村私塾教师——吴楚材、吴调侯,他们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学术成就和名望。但是《古文观止》这本书在后来的中国文化史上、文学史上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的确是一个奇迹。 (二)、《古文观止》有三个不可思议的地方。 1、《古文观止》编选者地位低,但是《古文观止》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高。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是两位乡村私塾教师,地位很低。我们看看另外的三部古文选集,这些古文选集的编选者地位要比《古文观止》编选者的地位高得多。《昭明文选》的编选者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太子萧统。《古文辞类纂》的编选者是清代文坛领袖、桐城派古文的代表人物姚鼐。《经史百家杂钞》的编选者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但是,在当今名家推荐书目上,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这三部古文选集的踪影了,而《古文观止》却几乎登上了所有的名家推荐书目。 2、《古文观止》学术含量低,但是《古文观止》名气最大。 《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这三部古文选集学术含量很高,其编选者都有自己的文学主张,还有一套很成熟完整的文学理论,可是,现在除了文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之外,这三部古文选集,一般读者都已经不太熟悉了。《古文观止》学术含量最低,其编选者,没有任何独立的文学主张,也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学理论,而《古文观止》却是家喻户晓。 3、《古文观止》起点低,但是《古文观止》影响最大。 《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都是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选本,选的都是名家代表作,具有经典色彩,起点很高。而《古文观止》只是私塾、中小学的启蒙教材,起点最低。但影响最大。著名作家巴金说:“《古文观止》的200多篇古文,是我文学上的真正的启蒙教材”。著名学者金克木说:“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事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 (三)、《古文观止》的四大优点 1、第一个优点是“全”。 《古文观止》几乎涵盖了中国散文整个发展历史,而且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名篇。有时,为了追求“全”,《古文观止》编选者还采取了一些灵活的原则。《古文观止》本来是散文选本,一般不收对偶的骈文和押韵的赋,但是,为了使《古文观止》尽可能多地反映古代文章创作的全貌,有些特别有名的骈文和赋,《古文观止》也破例收了进来。比如《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前赤壁赋》、《秋声赋》、《陋室铭》、《北山移文》等等。此外,《古文观止》还把一些作者不确定的文章也收了进来,例如,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李陵的《李陵答苏武书》、刘禹锡的《陋室铭》、苏洵的《辨奸论》,这些文章有冒名顶替的“伪作”嫌疑,但这些文章文笔好,《古文观止》的编选者,搁置争议,把这些著作权有争议的作品也收了进来。因为《古文观止》不是搞学术研究,只是想给学生们提供一本比较好的古代散文选本,所以,文章是谁写的,并不重要,只要文章写得好,就收进来。

文言文教学建议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建议 初中教材所选文言文系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为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却让学生深感其“苦”,探究其因在于教法死与学法死。本文就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光彩,提出自己的策略:一、着力于诵读积累以悟“文”;二、着力于有趣的活动设计以悟“文”;三、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学文言文要注意“三要三不要”。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人教版初中阶段的教材共编排有45课文言诗文,其中有35课是精读篇目。在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名家美文篇目里,有泰山的壮美,有世外桃源的宁静;有小石潭的悄怆幽邃,有洞庭湖的浩浩汤汤;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有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立功之豪迈气概,有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国破家亡之悲愁;有木兰替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传奇,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每一课都令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这些倾注了无数古人心血的诗篇佳作,脍炙人口,传唱千古,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可谁知,到了今天,文言文却成为莘莘学子口中的青橄榄,虽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却难以忘却。然而苦从何来?首先苦在教法死——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以

背诵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其次苦在学法死——死记硬背。“无可奈何花落去”,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死板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谈“古文”色变,失去了学习文言诗文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既不能举一反三,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不能触类旁通,活学活用。更由于当今社会时尚文化的功利特点助长了师生们的功利心态,使得文言文教学只为考试而服务,原本精彩绝伦、饶有趣味的作品,在教学中只剩下了对付考试所需的字、词、句,文言文教学演变成了机械化的操练,如是何趣之有?何味之有?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困境,教师亦陷入困惑之中。 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光彩?我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着力于诵读积累以悟“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记诵诗词散文名句佳篇,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着力于记诵积累以悟“文”。但未解其义未悟其文就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几种引导学生诵读悟“文”的方法: 1.反复诵读以悟文意:一读读准字音,解决文字障碍。明确通假字要读本字字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读yuâ;“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一 《古文观止》是本好书,是中华礼貌智慧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自我读起此书时,背过的古文可是就寥寥数文。实在是好文众多,只得走马观花般学习皮毛,而在观止的选传中,犹独钟情于《战国策》李斯的谏逐客书与三国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李斯敢写谏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对的,表现其的勇敢与智慧,文章结构紧凑,举例充分,论理十足,可谓是绝。诸葛孔明写《出师表》,表现他正直,为梦想奋斗的精神品格。下头我就选谏逐客书二段来品析。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2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写谏逐客书时,正为秦王因韩国实施「疲秦计画」,而大怒。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范围之内,于是李斯将谏章呈给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销逐客令。试问;如果谏章不能打动秦王,那么秦王会不会以叛党的名义杀了他。答案是肯定的。从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胆量,从容,淡定,真学才识。从文中看,亦如此。第一段以“臣闻……”作为起始,一连串的因果实例摆出,环环相扣,层次明了,之后说明为何不 赞成,否定秦王的决议。第二段“夫物。”,我犹以为重要,一针见血。突出中心。 这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也让我对作者感到敬佩,也让我对自我感到愧疚。想想自我在生活学习中无法自立,也没有像作者那样有主见,遇事懦弱胆小。不能沉着应对,应对一些物质的事物,也不能够地应对。所以我立志学习作者的这种精神品格。而我也很庆幸读了这本让我很惬意,很享受,很有启发的书。 没错,就是它—《古文观止》。 吴楚材(1655~1719),名乘权,字子舆,号楚材,浙江山阴州山(今绍兴)人。幼受家教,勤奋好学。16岁时,患足疾,一病数年,仍手不释卷。疾愈,学问大进,在家设馆授徒。曾多次应考,但屡试不中。与侄吴调侯共同编成《古文观止》一书。 吴调侯,为清朝康熙年间人,籍贯属绍兴府山阴县。与其叔吴楚材二人均饱览经典,皆不宜仕途而埋没民间;都长期从事私塾教学,因合编《古文观止》而留名后世。 -------------------------------------------------------------------------------------------------

读小古文学写作文.提高篇

读小古文学写作文.提高篇 古文,因为离我们的时间距离非常遥远,而让我们感到有些陌生,甚至在阅读的时候,往往会被其中难懂的字词所苦恼。 可是古文真的如此晦涩吗?自从读了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我对古文的印象 有了根本的转变。文中写道: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 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这些发人 深思句子,虽然经过千百年,但现在读起来,仍然会让警醒。 当然,和其他人一样,在我刚刚接触古文时候,也曾经有一些厌倦的感觉,许多字连 读都读不出来,会读了也经常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把一篇不长的古文读明白,要费很大 的功夫。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坚持阅读了许多古文,能顺利地理解其中的含义的时候,我才对古文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特别是读了《醉翁亭记》,因为它那高深莫测的意义, 高山流水般的文韵,例如,当我读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好像身临其境,来 到了这片生机盎然的琅琊山之中,无法自拔,差点就要被这琅琊景色所征服。现在,我竟 然对古文有着莫名的喜欢,正如我为你们介绍的这一段《醉翁亭记》似的。所以,我可以 毫不犹豫的说:读古文就像读一首诗。 为什么古文如此优美动人呢?因为古文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就仿佛是一把可以 打开古代文学宝库的金钥匙,点燃心灵火焰的火把!集录许多优美古文的《古文观止》, 是一本有着最优美、最有意义的古文集,如果大家读了我的作文,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想和 我一起读古文,就要读这本书喽,相信你也会沉浸在这令人流连忘返的诗词中。 这有一些小朋友写的,你可选择一篇,喜欢的话望采纳谢谢《小古文》乐趣多星期二,我们开始学习小古文。 我一看,怎么这么难懂呀!什么“汝前行,吾后行。”呀?后来,朱老师一解释我才 明白。 小古文第一篇叫《放风筝》。老师给我们读了一遍后,让我们说说自己的理解,结果 大部分同学们都不会,只有李馥丞会,老师只好叫李馥丞,说完后,老师连声夸赞说:“好!好!非常棒!”并在黑板上写“李馥丞组词法”!以后同学们都用了“李馥丞组词法”!星期五,我们已经学到了第二单元最后一课《日月星》了,老师让我们说完意思后 又让我们看右下方的这道题,然后让我们编一个:什么、什么、什么,三者之中,谁最好,谁次之,谁又次之。 潘晨举手了,他兴冲冲地说:“潘晨、孙绮悦、赵韩一,三者之中,潘晨最聪明,孙 绮悦次之,赵韩一又次之!”这时候,教室里传出了一阵哄堂大笑,朱老师也笑弯了腰, 脸也笑得变形了。放学了,刘家成说:“马桶、大便、小便,三者之中,马桶最好,大便 次之,小便又次之。”

专题05文言文阅读-解析版-江苏省各地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5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2021·江苏苏州·五年级期末)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甚:______诣:______示:______闻: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请写出这两句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极,非常拜访给……看听见,听说 2.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甚聪惠:非常聪明。甚:非常。 孔君平诣其父: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诣:拜访。 孔指以示儿曰: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示:给……看。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闻:听见,听说。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与人物形象的分析。 (1)考查了文言文字句的翻译。要求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示”的意思为:给……看;“曰”的意思为:说;“未”的意思为:没有;“家禽”的意思为:家里的小鸟。 这句话的意思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 六下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第1篇 学生分析: 本班六年级有学生19人,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敏捷,自读自悟的能力强。在六年级开学伊始就让学生接触这两篇文言文,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善于观察事物,实事求是。可以让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的学习。二是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教材分析: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步入六年级的第一课。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四、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讨论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1)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2)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a谁学下棋?

《杨氏之子》文言文(6篇)

《杨氏之子》文言文(6篇) 《杨氏之子》文言文1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初次学习古文,学生普遍感到很新鲜。但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一种好的“第一印象”?该让他们学到些什么呢?我首先在备课上下了一番功夫。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如,原版的《世说新语》,《古代汉语》书,编写了一份具体详细的教学预案。 为了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帮助他们先弄清古文与现代文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文言文是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文是以双音节词。为此,我给同学们作了一个比较:我们现在说“祖父”是一个人,就是爷爷;但是古代说“祖父”就是爷爷和父亲两个人。我们现在说“妻子”是指一个人,在古代“妻子”就是指夫人和孩子。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诣”指拜,还有“未”、“闻”、“示”等。我让同学们回家去认真预习,借助语文教材和《词语手册》上的注释,对这些单音节词进行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带着同学们读古文。我便示范,便告诉同学们:读古文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语速要慢。可让学生尝试了读第一遍后,发现学生是一字一停地读,没有古文的韵味。于是我又范读了一遍,再采取领读、学生练读的方法,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虽然所花时间很长,但是,我不觉得浪费。我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是越读越好,越读越有兴趣。读着读着,学生终于找到了读古文的感觉。 我以“教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为本,引导学生借助语文教材和《词语手册》上的注释进行学习,再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半堂课后,我发现学生确实老练了许多,他们饶有兴趣地和同学探讨古文的深层意思,而且摇头晃脑地朗读,或是文绉绉地细读,给你一种返古的感觉。随着入情入境地流朗读、品味,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当学生理解了文意,深入体会本文语言精妙时,我抛出了本文的`中心问题:杨氏之子的应答妙在何处?有学生马上轻松地作了解答:杨氏之子也顺着孔君平的思路,巧妙地用姓氏作答。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有趣的汉字》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3、《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书法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书法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写书法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点 字的结构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 字的结构。 四、教学资源 历代汉字的演变材料、字体 五、教具与学具 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讲授新课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2、书法的分类: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1)篆书: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2)隶书: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便于书写。 (3)楷书: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4)行书: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写得规矩一点而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5)草书:章草-------又称隶草,其字形特点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但仍存隶书的形势,字字区别不相连绵;今草--------相传是后汉的张芝从章草加以演变而成。 七、作业布置 感受汉字特有的美,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些汉字,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创作一张新颖、有趣的作品。 4、《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一等奖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年级下语文言文阅读集训专练篇(Word版1-7周突破)

四下语文言文阅读集训专练篇(Word版1-7周突破) 四下文言文(1-2周) 第一周 画龙点睛 张僧繇①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②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③,因④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 选自《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注释】①张僧繇(yáo):梁代画家。②每:常常。③诞:荒唐。④因为:于是,就。 1.文中的“__________”一词表示时间短,我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和它意思相近。 2.张僧繇不给龙点睛的原因是() A.画四龙于壁 B.点之即飞去 C.一龙乘云腾去上天 D.未点眼者皆在 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龙乘云上天”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语“画龙点睛”就出自这篇古文,在这里是用来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多用于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须臾示例:霎时一刹那 2.B 3.示例:说时迟,那时快,那条龙刚被点上眼睛,天空中一声巨响,雷声大作,狂风突起,暴雨骤至,只见它昂首长吟,摆摆尾巴,纵身腾上天空,消失在云雾之中。 4.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加一两句重要的话,能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译文】

《砚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砚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砚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简介 《砚眼》选自明-冯梦龙的《古今谭概》。这本书是一部笑话集,也是一部幽默小品集,共分36部。作者冯梦龙从历代正史及野史笔记中搜集了大量可笑和有趣的故事,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及各种怪态、病态,既可使读者消遣自娱,也可以益智自警,是一部很具启发意义的读物。 作品原文 砚眼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仆往,以一金易归。仆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前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重点字词 1、于:在。 2、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3、尝:曾经。 4、佳:好的。 5、砚:砚台。 6、议:议论。 7、定:确定。 8、既:已经。 9、还:返回。 10、邸:官办的旅馆。 11、使:派。 12、往:前往。 13金:银子。

14、易:换。 15、归:返回。 16、持:拿。 17、坚:坚持。 18、是:正确。 19、鸲鹆:鸟名,俗称“八哥眼”。 20、何:为什么。 21、幸:幸好。 22、余:多余。 23、平:使.......平坦。 24、大:非常。 25、门人:此指仆人。 26、邸:官办的旅馆。 27、向:先前、早先。 28、值:遇见 作品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官办的旅店之后,他让仆人前往集市,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让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句子翻译 1.公讶其不类:陆庐峰因砚台的不相同感到惊讶。 2.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主旨引导 这方砚台之所以博得陆庐峰的厚爱,因为它有这个可贵之处:有个“八哥眼”,这正是它的奇妙之处。可是陆庐峰的仆人却不明白,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八单元【单元内容概述】

【单元核心目标】 1.阅读风趣的文章,不仅从中得到愉悦,还能感受到语言表达中的智慧。 2.能够抓住人物对话中的谐音,文章修辞(类比、拟人等),自我调侃,遣词造句等处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 3.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从中获得启示,尝试着仿照文章的表达方式,运用形象的类比等修辞,生动有趣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了解“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艺术形式。多采用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或形式,表达作者对于世人人情的看法。能够从漫画标题、提示语、内容等角度欣赏和思考。 【单元任务群目标】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1.了解颜体楷书的基本知识,初步感受《颜勤礼碑》等颜体书法的魅力,增强对书法文化的热爱。 2.组织一次讲笑话比赛,并积极参与其中。 【单元任务群设计】 21 杨氏之子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文言文行文简要精当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感受《世说新语》这本文 学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精练的语言。 语言运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思维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审美创造:尝试阅读《世说新语》,激发阅读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解析】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 课文配有一幅杨梅插图,与文中“为设果,果有杨梅”相照应。这是这杨梅引发了主客之间一场风趣的对话。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杨梅,并理解杨梅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聪”等4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聪”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文言文吗?(出示课件3) 2.出示图片,学生举手回答。

读《古文观止》有感

读《古文观止》有感 读《古文观止》有感 1 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是无与伦比的。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一点也不假,《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古文观止》这部书是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两叔侄编选评注的。它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它的__,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上起东周、下至明末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古文观止》里我最喜欢的__是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

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的光辉典范。 卷一周文中的《子鱼论战》它讲述了宋襄公不听司马子鱼的劝告,使得自己的军队全军覆没。我们在生活也是如此,要多听取别人的建议,然后在自己做决定。《古文观止》中的文言文虽然难读,但是自身蕴含这丰富的文学色彩。是我们所有学生的必须品。 由于时间有限我只是读了一遍《古文观止》,我深深的了解这对于我远远不够,所以我还会更细更慢的咀嚼这部作品,让自己能体会到文言之美,开卷有益古人诚不欺。《古文观止》,智慧的光芒! 读《古文观止》有感 2 我爱读书,尤其是爱读有营养,有味道的书。那,什么书有营养,什么书有味道呢?我认为吧,书中的营养是指书里蕴含的哲理,让读者读完之后可以在思想上前进一大步;书中的味道又是指作者的写作风格要独树一帜,不要太大众化,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如此说来,所谓“读书”,乃读者与作者的交流互动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