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一)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克拉克的工资理论

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在其著作《财富的分配》中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他认为,劳动和资本(包括土地)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它们各自的产品价值,同时也就决定了它们各自所取得的收入。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可以说是现代工资理论之先驱,它懈释了工资的长期水平,也适用于短期工资水平的确定。

克拉克的工资理论主要运用的是静态分析,他是在没有任何经济扰动的情况下,在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人口、资本、技术、组织、消费倾向等)没有变化的条件下,经济自发力量对于财富生产和分配的决定所起的作用的分析。他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即厂商雇佣的最后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劳动的边际产品。在假定其他生产要素的投人不变的条件下,当劳动的投人增加时,其所增加的产量开始以递增速度增加,到一定量后,由于每一单位劳动所分摊的机器设备、原料等逐渐减少,会出现技术供应不足。因此,如果继续增加劳动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少于前一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品。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克拉克就是用边际生产力概念来解释工资水平。他认为工人的工资水平是由最后追加的工人所生产的产量来决定。如果工人所增加的产出小于付给他的工资,雇主就不会雇佣他;反之,如果工人所增加的产出大于所付给他的工资,雇主就会增雇工人。只有在工人所增加的产出等于付给他的工资时,雇主才既不增雇也不减少所使用的工人。

马歇尔的工资理论

英国剑桥学派的著名领袖、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以供求均衡价格论为基础,建立起供求均衡工资论,从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说明工资的市场决定机制。马歇尔认为,工资是劳动这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均衡的价格。他引入边际劳动生产力理论和劳动的生产成本理论,用前者来说明劳动的需求价格,用后者来说明劳动的供给价格。从需求方面看,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或劳动的边际收益产量。厂商愿意支付的工资水平,是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从供给方面看,工资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劳动力的生产成本,即劳动者养活自己和家庭的费用,以及劳动者所需的教育、训练费用;

第二,劳动的负效用,或闲暇的效用。工资水平的决定被认为是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

马歇尔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当时各种新旧分配理论的大综合,他既吸收了古典学派的有关分配理论的思想,也吸取了边际学派的边际革命的精髓。他将注意力从分配份额的大小转向稀缺性资源的配置,并把要素投入报酬与要素生产贡献联系起来,这在经济学上是一大贡献,以至于他的分配理论很长时间都居于主导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马歇尔的分配理论莫定了经济学中工资理论的基础,其后的许多研究是在他所莫定的市场工资决定机制的基础上展开的。比如集体谈判工资理论就是在市场决定机制的基础上。对市场运行主体作用的研究,直到今天,集体谈判工资理论对建立规范的企业工资制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它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19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会组织的成长和壮大,工会作为一个重要的主体参与了工资的决定。这一事实也反映到经济学的研究上,一批学者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阿尔弗雷德·韦伯就是其中一位。1897年,韦伯在他的《工业民主》一书中,首次将谈判同工资决定挂上了钩。而后,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塞西尔·庇古、约翰·希克斯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集体谈判工资学说认为,由于工会的作用,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模型让位于非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模型。工资不再由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关系来确定,而是由工会组织代表劳动者和资本家通过集体协议的方式来确定。

庇古在其《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建立了一种短期工资决定模型,这一模型讨论了劳资双方赖以达成协议的工资上下限。庇古认为,当工资率通过集体交涉决定。而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自由竞争决定时,工资率不再是由劳动供求双方决定的单一点,而存在一个“不确定性范围”。工会最初的工资要求决定这个范围的上限,工会认为工资上限以外的工资率会对其会员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雇主最初愿意提供的工资决定这个范围的下限,认为低于此限度就难以保证生产所需的劳动供给。不确定性范围的长度与雇主对劳工的需求弹性以及雇工对工作的需求弹性均成相反方向运动。在上下限工资率之间,经过提议、让步或反提议等一系列过程,工会逐渐降低其原有的工资期望值,雇主也会逐渐提高其愿意提供的工资。工资的决定取决于双方的谈判技巧和谈判力量。希克斯对于集体谈判条件下的工资决定机制也进行了纯理论分析。他还试图把工会纳人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尤其是在运用边际生产率理论进行劳动力需求分析的时候。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工会及集体谈判能够影响工资的观点,后来的新古典主义者在和制度学派的论战中通过对工会垄断力量与作用的比较研究后认为,工资谈判本身只是一种形式、手段和方法,它不能确定工资水平,工资水平的长期趋势由生产率决定。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试卷附参考复习资料

宿迁市宿豫区职教中心函授站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课程考试试卷 主办高校专业名称 考试日期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20小题 , 每小题1分,共2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支付并列人成本的工资费用被称为() A. 工资总额 B. 工资成本费用 C. 人工费用 D. 人工成本费用 2、根据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在资本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水平取决于工人人数。工人人数越少,则工资水平()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D. 有升有降 3、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下列表示收入相对平均的是() A. 0.2以下 B. 0.2—0.3 C. 0.3—0.4 D. 0.4以上 4、19世纪初期,提出“按比例分配”的空想主义者是() A. 圣西门 B. 傅立叶 C. 欧文 D. 马布利 5、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市场工资率 B. 劳动供给的质和量的选择 C. 劳动计量 D. 按量付酬 6、以劳动者的技术业务水平或个人特质为基础确定工资结构的工资等级制度是 () A. 年资型工资制 B. 职位型工资制 C. 职能型工资制 D. 多元性工资制 7、工资等级制度又称为() A. 标准工资制度 B. 基本工资制度 C. 序列工资制度 D. 职能等级工资制度 8、适用于企业中担任管理职务和专业技术植物的人员的等级工资制是()

A. 岗位等级工资制 B. 技术等级工资制 C. 职能等级工资制 D. 职务等级工资制 9、奖金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正确的制订() A. 奖励等级 B. 奖励金额 C. 奖励条件 D. 奖励项目 10、企业税后提取的公益金用于() A. 弥补亏损 B. 扩大生产 C. 发放奖金 D. 职工集体福利 11、1915年起,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来四种主要的工作评价体系,下列对它们按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排列法、分类法、要素比较法、计点法 B. 排列法、要素比较法、计点法、分类法 C. 排列法、分类法、计点法、要素比较法 D. 排列法、要素比较法、分类法、计点法 12、从价值构成看 , 相对工资或劳动分配率是指( )。 A.M/V B.V/(V+M) C.V/(C +V+M) D.M/(C+V+M) 13、就工业经济社会中如何确定短期货币工资而言 , 迄今为止作出最好解释的工资理论是( )。 A.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B.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C.劳资谈判工资理论 D.集体交涉理论 14、当基尼系数等于 1 时 , 表明收入分配( )。 A.完全平均 B.相对平均 C.差距相对合理 D.绝对不平等 15、影响和制约工资水平的最重要、最根本因素是( )。 A.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增长速度 B.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C.农业的生产状况 D.人口的数量与规模 16、影响和决定劳动者工资的各种主要因素分解开来 , 然后根据各因素分别设立工资标准的工资制度是( )。 A.年资型工资制 B.职位型工资制 C.职能型工资制 D.多元型工资制

(成本管理)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增加一单位的产量(Output)随即而产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称为边际成本。由定义得知边际成本等于总成本(TC)的变化量(△TC)除以对应的产量上的变化量(△Q):总成本的变化量( Changes in Total Cost)/ 产量变化量( Changes in Output) 即: MC(Q)=△TC(Q)/△Q或MC(Q)=lim=△TC(Q)/△Q=dTC/dQ(其中△Q→0) (如右下图) 分数表达式 理论上讲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的增加量(这个总成本包括不变和可变成本)。 随着产量( Output)的增加,边际成本会先减少,后增加: 当产量很小时,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而产量很小,随着企业雇佣更多的员工进行生产,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也开始变大,假设增加的第一个工人对产量的贡献是10,那么增加的第二个工人对产量的贡献可能是15甚至更高,第三个会是30。。。这对应生产函数( Production Function)曲线的第一个阶梯,即边际产品( Marginal Product)随着投入( Input)的增加以递增的比例( Increasing Rate)增加(就是说增长率不是常数而是递增的,从生产函数的斜率可以看出,斜率越大增长率越大),在这一阶段产量的增加速度超过成本的增加速率,从而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员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变得拥挤,这时候每增加的一个员工依然会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但是这个利用率的提高会慢慢减慢下来(就好比,从不及格的50分增长到70比从80分增长到100分容易一个道理),这对应生产函数的第二个阶梯,即生产函数的斜率逐渐从第一个阶梯时的最大值减少到0,当员工增加到某一程度,再增加一个员工时,这个员工对产量的贡献将会是0,即边际产量为0,在这一阶段时,产量的增加速率从最大值逐渐减小到零,而成本的增加速率(每个员工的费用,加上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大于产量的增加速率,从而边际成本增大。 即从边际成本曲线( Marginal Cost Curve)可以看出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递增。 而边际成本递增的根本原因就是边际产品的递减原则(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

薪酬福利管理操作流程

薪酬福利管理操作流程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XX农村银行(以下简称“本行”)薪酬福利管理的操作流程和控制要点,旨在加强本行的薪酬福利管理,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职业生涯与本行共同成长。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行所有劳动合同制在岗员工的薪酬福利管理。 3定义、缩写与分类 3. 1定义 薪酬福利管理:是指本行为完善对员工薪酬福利的管理,依法保障员工劳动权益,从确定薪酬结构,制定薪酬计发办法,明确薪酬计发依据,组织计发核算,以及核定各项社会保险福利缴费基数,依法代扣代缴等环节实施一系列规范化管理的过程。 3. 2缩写 无 3. 3分类 本行员工福利可分为:法定福利和其他补充福利 1)法定福利:是指本行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为职工依法缴纳的各项福利开支,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2)其他补充福利:是指在国家法定福利之外,由本行自定的福利项目,包括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节日福利、体检、独生子女费、差旅费、进修学习奖励等。 4职责与权限

5原则与基本规定 5.1基本原则 1)基本保障原则:本行员工收入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员工的基本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生活。 2)按劳取酬原则:本行员工个人收入高低要与其业务水平高低、岗位责任大小、工作质量好坏、贡献多少密切挂钩,本行将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劳动成果,薪酬分配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克服平均主义。 3)绩效挂钩原则:本行员工的收入要与本行综合经营效益直接挂钩,增效增资、减效减资,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要低于综合效益增长幅度。 4)风险控制原则:本行通过建立风险调节基金,兼顾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有效控制工资的过快增长,防止工资超分配,提高本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5)公平监督原则:本行应构建薪酬管理内部监督和集体协商机制,严格执行薪酬分配集体决策制度,确保薪酬分配的公平、合理。 6)依法缴纳原则:本行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依法为员工缴纳并代扣代缴个人各类社会保险福利,为员工建立可持续的职业生涯保障。 5.2 基本规定 1)本行的薪酬福利日常管理工作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 2)本行员工实行绩效工资制,薪酬由基本工资、岗位责任工资和效益工资三个部分构成: a)基本工资二保障工资+工龄津贴+学历(职称)津贴,本行员工的基本工资按月足 额计提发放,以保障基本生活。 保障工资为本行所在地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并随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动而调整。 员工工龄月津贴额原则上按每年 2 元标准计发。学历(职称)津贴二者就高选择一项。享受学历津贴的,必须为国民教育系列和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学历,且持有正式毕业证书,从获得证书的下月起按月发放,其他学习证书、证明、结业证书等均不得享受学历津贴;享受职称津贴的,必须为经济、会计、法律、计算机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并予以聘任,从聘任下月起按月发放。(参照附件一) b)岗位责任工资。是本行根据员工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考核分配的 工资。员工岗位责任工资的基本标准按照上年度本行考核等级和员工所在岗位责任大小确定(附件一),并根据员工等级考核办法进行岗位系数动态调整。 c)效益工资。是根据本行经营等级、当年实现综合效益情况及职工贡献情况分配的工资。由本行按照《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分配到分支机构,并由分支机构考核分配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

工资理论与薪酬管理考题及答案

《工资理论与薪酬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拉克计划199 是由艾伦W拉克于1933年提出的,其基本原理类似于斯坎伦计划,都强调鼓励员工的合作与参与,只是在计算奖金支付基准时采用了更为复杂的公式。拉克计划使用一个增加值公式来计算生产力,以拉克比率作为奖金发放的基准。其计算公式为;拉克比率= 增加值 计划参与人的雇佣总成本(薪金、工资、工资税和边缘薪酬) 增加值=净销售额-原料成本、购买供给和服务的成本 斯坎伦计划198 该计划由联合钢铁工人工会的官员约瑟夫。斯坎伦于1937年首次提出的,该计划最核心的特点在于强调员工的参与及合作,它通过手艺的分享与非配机制来推广员工间相互合作的管理哲学;同时推崇通过积极参与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成一致,激励员工通过实现个人目标而实现团体目标;最终与员工分享由于他们的成本节省而带来的收益。 斯坎伦计划包括包括下列5个基本要素:合作理念(philosophy of cooperation)、认知(identity)、技能(competence)、融合系统(involvement system)和分享利润构成(sharing of benefits formula)等。其核心是设计一个促进合作、参与和利润分享的新型的劳资关系和企业管理系统 斯坎伦计划在分享收益时,一般通过计算斯坎伦比率作为奖金支付的基准,基本公式为: 斯坎伦比率= 劳动成本/产品销售价值 其中产品销售价值是销售收入和存货价值之和,斯坎伦比率较小时,说明劳动力成本较之于产品销售价值较低,这个比例越小,劳动力成本就获得了越多的节省,节省而来的收益就作为奖金分配给大家。 利润分享计划201 利润分享计划是当公司达到利润目标时,将一部分利润作为奖金分配给员工。利润分享计划一般是针对公司的全体员工,所以也可以作为组织奖励计划话的一种形式。 利润分享计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现金现付制(Current Profit Sharing),即每隔一段

边际成本及计算方法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实际上是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 理论上来讲: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递减的增加,从而边际成本下降,也就是说的是规模效应。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通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例如,生产某种产品10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5 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50元。若生产101个时,其总成本5 040元,则所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40元,即边际成本为40元。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因为,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总固定成本就会递增。由此可见影响边际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产量超过一定限度(生产能力)后的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总固定费用的阶段性增加。 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边际成本的作用: 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没有涉及边际收入、边际利润,这是其不足之处。 边际成本的计算: 边际成本计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与概念不一致。但从应试角度,还应按其掌握。 教材边际成本计算:新筹资的加权成本,即为边际成本。 【例6】2002年企业资金120万元,加权成本10%。2003年企业计划新筹资金80万元,80万元的加权成本12%,分别计算筹资后的加权成本和加权成本增加。 【解】筹资后总资金=120万+80万=200万元 筹资后加权成本=10%×120/200+12%×80/200=10.8% 筹资前后加权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边际成本。而教材将新筹资的加权成本12%作为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公式:MR=△TR/△Q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厂商的产量变化都不会影响价格水平,需求弹性对个别厂商来说是无限的,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等于价格。在非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销售量同价格成反比。如果需求弹性大于1,即售量的增加的百分比,快于价格降低的百分比,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而增加,尽管不是同比例增加,平均收益下降,边际收益为零;如

关于薪酬管理的理论综述

关于薪酬管理的理论综述 工商管理09-1

关于薪酬管理的理论综述 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组织对员工报酬的支付形式、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等进行确定、调整和分配的过程。它主要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的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和调整薪酬结构四个方面。近年来薪酬管理发展迅速许,如多西方公司在薪酬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收益分享、利润分享、股票期权等;摩托罗拉以及其他许多大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及员工业绩制定和实施了动态薪酬制度,实施动态工资调节机制等;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激励机制得以发展和强化,薪酬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有:一是当信息不对称时对激励机制的选择问题,得出了不同风险下的最优激励机制;二是团队生产中分成制与相对绩效评价机制的优化;三是多重激励机制的设计;四是企业组织激励研究;五是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分析等。 (一)薪酬理论理论及其发展 随着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薪酬管理形成了大量的理论,主要有威廉·配第的“维持生存理论”、克拉克的“边际生产率薪酬理论”、庇古德“集体谈判理论”以及效率薪酬理论等。近现代的西方企业管理者建立了一套有效激励的理论,了解和促进员工从事劳动的内在动机,在当今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成为现代薪酬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按照研究的侧重与行为关系的不同,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容型、过程型和综合型三大理论类型。 1.内容型激励理论 主要包括:第一,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一个从最基本需要到高等级的需要所构成的有序等级链。当一个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时,高级需要就会变得富有激励性,而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产生挫败感。该理论使企业能够了解和发现员工的心理活动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二,双因素理论。20世纪中期,赫兹伯格(F·Herzberg)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员工的行为会受到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前者是对员工的不满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后者是对员工的满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第三,成就需要理论。对照需要层次论与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D.C.McClelland)着重研究了人们的高层次需要,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三种需要排列层次和所占比重因人而异同,而且这些需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该理论的贡献在于使管理者注意,对具有不同类型高层次需要的人分配不同的工作,要创造有利的组织环境培养和训练,使管理者成为具有高层次需要的人。 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找出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激励问题的重要概念,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中价值观念往往有差异的缘故,很难找到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激励需要层次。因此,内容型激励的研究结果至今缺乏结论性的支持。 2.过程型激励理论 主要包括:第一,目标设置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爱德温·洛克(Edwin Locke)提出,指向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效率的主要源泉。后来他通过研究还发现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文化等因素,均会对目标的作用产生影响。目标设置理论说明在适当的条件下,设置一个有难度但可以实现的目标会带来高绩效,而且反馈较没有反馈更能提高

公务员法第六章工资福利保险培训讲学

公务员法第六章工资福利保险 1、(单选题)《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在()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 A.季度考核 B.不定期考核 C.任职考核 D.定期考核 正确答案:D 2、(单选题)下列情形中公务员享受国家规定的伤残待遇的是()。 A.自伤 B.因公致残 C.休假途中致残 D.在家致残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的原则是()。 A.按劳分配 B.综合考虑 C.平均分配 D.按需分配 正确答案:A 4、(单选题)公务员的工资结构的主体是()。 A.津贴 B.补贴 C.奖金 D.基本工资

5、(单选题)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A.职务与级别 B.等级与工资 C.津贴与基本工资 D.职务与待遇 正确答案:A 6、(单选题)国家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其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此为()制度。 A.工资比较 B.工资评定 C.工资调查 D.工资调整 正确答案:C 7、(单选题)公务员实行()的工资制度。 A.国家统一的职务和级别相结合 B.国家统一的职务和工作年限相结合 C.各省有区别的职务何级别相结合 D.国家统一的级别和工作年限相结合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退休金以及录用、培训、奖励、辞退等所需经费的保障形式是()。 A.机关经费自行解决 B.列入财政预算 C.尽量节省 D.机关营利保障

9、(单选题)公务员享受休假,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应给予()。 A.相应的补休 B.相应的津贴 C.相应的补贴 D.必要的奖金 正确答案:A 10、(单选题)公务员离开那些苦,脏,累,险等特殊岗位后,其岗位津贴()。 A.发放三年 B.继续发放 C.发放一年 D.停止发放 正确答案:D 11、(多选题)《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A.辞退 B.保险 C.福利 D.退休金 正确答案:ABCD 12、(多选题)公务员有()情形,其亲属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和优待。 A.公务员因公牺牲 B.公务员因公死亡 C.公务员因公病故 D.公务员意外死亡 正确答案:ABC

比较与应用三种成本核算方法

比较与应用三种成本核算方法 【摘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成本核算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文章对比了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资源消耗会计三种方法在成本核算上的特点、优势、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举例进行论证、评价、分析,揭示了成本核算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资源消耗会计,成本核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获得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和相关性不可忽视。而成本核算是企业获得成本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就我国目前采用的制造成本法、西方广泛采用的作业成本法,以及成本会计的新发展——资源消耗会计的理论与应用作一比较和分析。 一、制造成本法 (一)制造成本法的核算特点 制造成本法是制造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核算方法将企业一定期间的费用划分为为产品生产而 发生的生产费用和与产品生产过程无关的期间费用两部分。只有生产费用才能最终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而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与当期产品成本的计算无关。 1.核算内容。制造成本法将企业的制造成本划分为三个基本制造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当然,在企业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成本项目,例如,废品产生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废品损失”成本项目;燃料消耗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燃料”成本项目等等。制造成本法在核算时,主要是将企业的生产费用划分为料、工、费三个基本的成本项目,然后进行核算,继而计算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2.核算方法。制造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包含三种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这三种基本成本计算方法在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以及期末生产费用的分配上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企业,其生产特点不同,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差别导致了企业在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时,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 3.核算过程。成本核算过程,也称成本核算流程,即从费用的发生到产品成本的得出这一过程的核算。一般说来,制造成本法下,无论是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核算过程都应该是类似的。生产费用可以分为为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和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两种。在成本项目中,如果可以辨清某项费用的发生是专属于某一个成本计算对象,那么这项费用即属于直接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费用;反之,则是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需要采用相应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中。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之和便是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二)制造成本法成本核算的弊端 1.制造费用的核算。采用制造成本法核算成本时,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制造费用属于企业的间接费用,按照基本生产车间来归集,并于期末分配至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里,直接人工所占的比重较大,制造费用占的比重较小,因而用上述分配方法来分配制造费用,即便有不合理之处,但因为比重较小,通常也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复习笔记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 第一章 1、货币工资,亦称名义工资,即以货币表示的工资数量。(名词解释) 2、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或名义工资的对称,是指在消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捐税加重等因素以后实际得到的工资。(名词解释) 3、工资率亦称工资标准,是按单位时间支付的工资数额。工资率可以按小时、日、周、月、年分别规定。(名词解释) 4、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支付的。(名词解释) 5、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别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组成。(名词解释) 6、一、企业职工工资来源并形成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单选) 7、在国有企业,初次分配是在劳动者、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分配。 8、二、非企业单位职工工资来源并形成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单选) 9、再分配有国家预算、劳务费用、价格调整和银行信贷等多种途径。 10、工资除了经济意义上的概念外,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还有一些其他意义上的概念,如工资是一种心理概念,因为工资是个人与企业间的一种心理契约;工资是一种社会概念,因为工资在企业内和社会上,是一种必位的象征;工资是一种政治概念,因为企业、工会、群体和雇员出人阔都运用他们的力量来影响工资;工资是一种公平概念,所谓公平,就是分配的公整——也就是报酬应与贡献成比例;工资是一种多学科概念,因为工资可分别由不同的学科来加以研究。 11、工资的职能:分配职能和经济职能 12、工资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一)、工资的强制性,(二)、工资的激励性,(三)、工资的调节性。 13、工资问题的重要性: 一、工资是劳动者维持生活的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劳动力再生产。 二、工资关系到产品的价格、产品竞争能力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三、工资直接关系到就业水平。 四、工资是现代社会中劳资之间或者说劳动者与出资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焦点, 是处理劳动者、企业和国家相互之间利益难以回避的问题。 五、合理的工资是决定合理的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六、工资关系到劳动者积极性、聪明和创造力的发挥,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论述) 第二章 1、工资的边际生产率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提出的。被公认为是对长期工资水平所作的最令人满足的解释。 2、均衡价格工资理论,其创始人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均衡价格工资理论,从需求和供应两个方面来说明工资水平的决定。 4、集体交涉理论,就工业经济社会中如何确定短期货币工资而言,迄今为止可能是作出最好解释的一种理论。 5、现代市场工资理论研究上的里程碑是边际生产率论、均衡工资论和集体交涉论。 第四章 1、衡量工资差别的标准——基尼系数,是一条45°线和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同整个直角三角形面积之比。(A单)

薪资管理制度(2)

薪资管理制度(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薪酬管理组织 第三章 薪酬模式与薪资结构 第四章 薪资分类 第五章 固定薪资项目 第六章 浮动薪资项目 第七章 定薪与调薪 第八章 特殊人员薪资 第九章 薪资结付 第十章 薪酬保密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薪酬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吸引和保留高素质员工,促进公司经营管理目标 实现,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劳动合同制员工的薪酬管理。 第三条薪酬管理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尽可能地达到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和个人公平。 (二)竞争性原则:与同地区同行业同等要求同等职位相比,薪酬要具备竞争力;公司的薪酬标准 视市场物价水平每年调整一次。 薪酬的计发要与员工的业绩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第二章薪酬管理组织 激励性原则: (四) 经济性原则: 薪酬的计发应充分考虑公司的成本承受能力。 (五) 合法性原则: 薪酬的计发要符合国家劳动法规。 (六) 方便性原则: 薪酬计算要简明、简单,薪酬支付要手续简便。 (七) 保密性原则: 员工薪酬属于公司核心机密,严禁外泄。

第四条公司薪酬领导小组是公司薪资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 7人为限。公司薪酬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由公司总经理指定,人数以不超过公司薪酬领导小 组主要负责: (一)审批公司薪资管理制度; (二)审批销售提成、利润分红、年终奖等薪资项目的具体管理方案; (三)审批公司的薪资预算; (四)审批公司高管薪资标准。 第五条人力资源部是员工薪资的归口管理部门。 人力资源部在薪资管理上主要承担如下职责: (一)组织编制公司薪资管理制度; (二)组织编制提成、利润分红、年终奖等薪资具体管理方案; (二)负责制定和调整管理、技术、业务、后勤人员薪资标准; (三)组织开展管理、技术、业务、后勤人员定薪、调薪工作; (四)负责编制管理、技术、业务、后勤人员工资表。 第六条生产部门在薪资管理上主要承担如下职责: (一)制定和调整工价; (二)负责编制生产工人工资表; (三)参与本部门管理、技术、后勤人员的定薪、调薪工作。 第七条财务部在薪资管理上主要承担如下职责: (一)审核员工工资表; (二)支付员工薪资。 第八条其他部门在薪资管理上主要承担如下职责: (一)参与本部门人员的定薪、调薪工作; (二)搜集、反馈薪资计发有关信息。 第三章薪酬模式与薪资结构 第九条为了达到最佳的激励和管理效果,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应采用不同的薪酬模式。 第十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采用计时工资制。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 1)需求函数 Q d f P 线性需求函数 Q d P 供给函数 Q s f P 线性供给函数 Q s P 弧弹性公式 e y / x y x y x x y 点弹性公式 e dy / dx dy x y x dx y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 2)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Q / Q (Q 2 Q 1)/Q (Q 2 Q 1) / Q 1 Q 2 e d 2 P / P (P 2 P 1)/P P 1 P 2 ( P 2 P 1) / 2 ( 3)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e dQ / dP dQ P d Q P dP Q ( 4)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以线性函数为例,如右图 dQ P GB CG GB CB FO e d Q CG OG OG AC AF dP ( 1)供给的价格弹性 点弹性: dQ dP dQ P e / s Q P dP Q 弧弹性: Q (Q 2 Q 1 Q 2 Q Q 1) / e s 2 P P (P 2 1 P 1)/ P P 2 (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2 dQ x dP y dQ x P y e xy e xy Q x / P y dP y Q x ( 3)需求的收入弹性 : Q M dQ dM dQ M e M M Q Q / M 第dM 三章Q 效用论 ( 1)边际效用的表达式 Q 2 Q 1 . P 1 P 2 P 2 P 1 Q 1 Q 2 1) Q x Q x P y P y 1

薪酬与福利管理

薪酬与福利管理 基础知识 ?薪酬的含义: ?薪酬管理的目的: 为了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 实现企业战略发展所需核心竞争力。 充分激励、发挥员工的能力; ?薪酬管理的原则: ◆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 ◆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 ◆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 ?薪酬管理的内容: 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薪酬制度的制定与调整、人工成本测算等 ?薪酬管理的周期性 第一部分、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 重点知识 ?岗位评价的概念 ?岗位评价的目的 ?岗位评价的基础 ?岗位评价的方法 ?岗位评价的程序 ?薪酬等级类型 ?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的关系 ?薪酬等级划分的工作程序 一、岗位评价 ?岗位评价的概念? ? 岗位评价是对岗位价值的判断,进而纳入薪酬等级。 ? 岗位评价是以岗位为对象,并评价担任该岗位的人员。 ?岗位评价的目的: ?发现和确认哪些岗位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哪些岗位需要更高的管理、业务和技能水平,现有岗位上的人员是否符合岗位的任职要求; ?为改进管理和合理确定薪酬提供依据。 ? 岗位分析的概念:对企业各个岗位的设置目的、性质、任务、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承担该职务所需的资格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等文件的过程。 列举岗位分析的方法:

岗位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 让员工积极的参与到岗位评价工作中来,以便它们认同岗位评价的结果; 岗位评价的结果应该公开 ?岗位评价的程序 1、选择岗位分析的方法进行岗位分析 (确定企业的策略和组织目标、确定岗位所需职责、权限、任职资格、工作环境等) 2、成立岗位评价小组 (确定10-15个关键岗位作为基准岗位进行岗位评价、确定其他岗位价值、组员选定、选择岗位评价方法) 3、选择岗位评价的方法进行岗位评价 1.选择岗位分析的方法进行岗位分析的要点: ?确定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的目标 ?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岗位分析 ?确定进行岗位分析的具体方面 ?形成系统、规范化文件、即岗位说明书 2.岗位评价小组的职能 ?确定10~15个关键岗位作为基准岗位,并进行岗位评价 ?确定其他岗位相对与基准岗位的价值 ?推荐确定薪酬的相关因素(最终由HR审定) ?选择进行岗位评价的方法并对岗位进行评价 ?列举并比较岗位评价的方法: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考试重点

第一章工资与工资总额 P3 名词解释 工资定义: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 P4 名词解释 1,货币工资:即以货币表示的工资数量。 2,实际工资:是指在消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捐税加重等因素以后,实际得到的工资。3,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工资劳动者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 4,绝对工资水平:是指某一区域内职工群体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它间接地决定了工资总额水平,即从宏观角度考察的职工工资在国民生产总会中的份额,或从微观角度考察职工工资在企业新创造价值中的份额。 5,相对工资水平:即工资差别,或工资结构,是指从不同角度考察的不同类别的劳动者之间平均工资的对比关系。 6,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P6 多选或者简答 1,工资总额的组成:1,工资、2,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津贴和补贴: 1)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具体有:高空津贴、井下津贴、流动施工津贴、野外工作津贴、林区津贴等。P7略 2)保健性津贴,具体有: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科技保健津贴、各种社会福利职工特殊保健津贴等。 3)技术性津贴,具体有:特级教师补贴、科研津贴、工人技师津贴、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 4)年功性津贴,具体有:工龄津贴、教龄津贴、护龄津贴等。 5)其他津贴:具体有:略P7 P9 选择 1,薪酬的四种形式:1,基本工资、2,绩效工资、3,激励工资、4,福利和服务。 2,构成总薪酬的形式除了以上四种形式外,还包括非货币收益。非货币收益包括:赞扬与地位、雇佣安全、挑战性的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可能还包括成功地接受新挑战以及与有才华的同事一起工作的自我满足感。 P11 选择 工资管理职位的职责是: 1,制定和实施人工费用的使用计划。

第六章工资核算

第六章工资核算操作 一、单选项 1、工资核算系统中,变动数据处理包括(B) A、人员调出 B、当月扣款 C、基本工资 D、职位变动 2、职工工资中的变动项目是指每月都会发生变化的工资项目,如(C)。 A、基本工资 B、交通补贴 C、加班工资 D、职务工资 3、在工资核算中,会计部门需要接受(B)提供的人员变动资料。 A、生产车间 B、人事部门 C、后勤部门 D、都不是 4、下面(D)内容不属于工资核算处理系统流程的范畴。 A、人事变动 B、考勤记录 C、计提福利费 D、备用金制度 5、在工资核算系统中,某一部门中还没有定义任何人员,则这个部门允许(C)。 A、修改 B、删除 C、A和B都对 D、A和B都不对 6、某企业工资项目中“姓名”项目,用于记录职工的姓名,这个工资项目的类型是(A) A、字符型 B、数字型 C、逻辑型 D、日期型 7、如果对符合某个条件的人员的统一工资项目进行统一的修改,最合适的修改方法是(A)方法。 A、设置公式录入 B、筛选快速录入 C、所有工资数据录入 D、定位方式录入 8、工资核算系统中,固定数据处理包括(A) A 、人员调入 B、工资计算 C、费用分配 D、计时工资 9、企业对职工已做的工作按每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称为(B ) A计时工资B计件工资C基本工资D病假工资 10、工资核算的任务主要包括计算应提的(D ) A职工福利费B职工教育费C工会费用D三者都是 11、企业在使用工资核算系统之前,应对企业的(B )进行整、分类、编码。 ? A固定资产B部门和人员C材料D产品 12、某企业的工资项目“基本工资”的宽度是8,小数位是2,则该企业职工基本工资的整数部分最多有(B )位数 A 4 B 5 C 6 D 7 23、下列功能不属于工资核算系统的是__D______。

边际成本和收益的计算

教学目的:理解边际分析含义,运用导数工具解决边际分析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导数工具解决边际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导数工具解决边际分析问题,计算收益最大化教学内容: 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表示的是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购买量和决定这些购买量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假定其他因素(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偏好和相关的商品价格等)不变,某种商品需求的决定因素就是这种商品的价格. 这时,需求函数表示的就是商品需求量和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般地,需求函数表示为Q = f (P) (P A O) 二(Q)称为式中,Q表示需求量,P表示价格.需求函数Q = f(P)的反函数P = f 价格函数,有时价格函数也称为需求函数. 一般情况下,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这一商品愿意且能购买的数量就会增加.因此,一般情况下需求函数应该是单调减少函数? 二、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的是在某一不变特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和决定这些供给量的诸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假定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成本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决定因素就是这种商品的价格.这时,供给 函数表示的是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般地,供给函数表示为Q= g(P) ( P 0) 其中Q表示供给量,P表示价格. 一般情况下,当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供给者(生产者或卖方)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供给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就会减少?因此,一般情况下供给函数应该是单调增加函数. 1.4.3成本函数 产品成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全部费用支出.一般地, 以货币计值的成本C是产量Q的函数,称其为成本函数,记作C=C(Q) ( Q _0)

工资和补贴福利管理程序

有限公司 工资和补贴福利管理程序 编制:文件编号:GH-SA-0P02 审核:版本号:A 批准: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2014年03月03日实施日期:2014年03月03日

1.0目的 为使本公司工资和补贴符合法律规定,切实保障员工利益,特制定本程序并执行 2.0应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员工皆适用之. 3.0责任 3.1人事部负责此程序的具体实施,包括考勤记录的管理、出勤工时的计算. 3.2财务部负责工资的计算,及时发放工资及工资条. 3.3管理代表负责监督此程序的执行. 3.4员工代表负责此程序的执行情况与管理代表沟通. 3.5全公司员工负责核对工资计算明细并签名作实. 4.0词语解释 4.1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基于劳动关系,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支付劳动 者本人的全部劳动报酬.一般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技能工资等)、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属于劳动报酬性的工资收入等;但不包括用人单位按照规定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动保障和安全生产监察行政部门规定的劳动保护费用、按照规定支付的独生子女补贴、计划生育奖、丧葬费、抚恤金等国家规定的福利费用和属于非劳动报酬性的收入. 4.2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支付的劳 动报酬.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不包括下列各项: ①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②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③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的福利待遇等. 4.3最低工资:指按照4.2规定,用人单位依照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应当支 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5.0 程序内容 5.1 本公司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5.2 本公司工资发放时间为每月30号之前发放上月工资,以现金方式支付给员工. 5.3 本公司工资为计时工资制,工资计算方法如下: 5.3.1计时:不需加班工作,特殊情况需加班工作的,进行调休,无法调休的,依照第 5.3.2条计算方法计算其加班费. 5.3.2计时工资计算方法: 5.3.2.1进厂签订劳动合同约定为计时,须保证高于或等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 5.3.2.2计时人员的日薪=底薪÷21.75日;计时人员的时薪=日薪÷8小时 注: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计时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1)需求函数 线性需求函数 供给函数 线性供给函数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2)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2 121121221122 1 121212. 2 / )(2/)(/)(/)(//e Q Q P P P P Q Q P P Q Q Q Q P P P Q Q Q P P Q Q d ++--=-+-=--=??= (3)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Q P dP dQ P dP Q dQ d e ?-=-=/ (4)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以线性函数为例,如右图1) AF FO AC CB OG GB OG CG CG GB Q P dP dQ e d ===?=?- = (1)供给的价格弹性 点弹性: 弧弹性: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3)需求的收入弹性: P Q s γδ+-=() P f Q d =P Q d βα-=()P f Q =s y x x y x x y y e ???=??=/y x dx dy x dx y dy e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Q P dP dQ P dP Q dQ s e ?==/2 /)(2/)(2 11 22112P P P P Q Q Q Q P P Q Q e s +-+-=??=x y y x y y x x Q P dP dQ P dP Q dQ xy e ? ==/y y x x xy P P Q Q e ??= Q M dM dQ M dM Q dQ Q M M Q M e ?==???=/

第三章 效用论 (1)边际效用的表达式 (2)消费者均衡条件 (3)消费者剩余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 (5)预算线( budget line ) (6)均衡的条件 第四章 生产论 (1)短期生产函数:(以劳动可变为例) K 不变,L可变,则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K L f Q ,=L ,K 均可变,可互相替代 ()dQ dTU Q Q TU MU Q =??=→?lim 0I X P X P X P n n =+++ 2211λ ====n n p MU P MU P MU 22 11()0 00 Q P dQ Q f CS Q -=?dx dy x y MRS x xy = ??-=→?0lim 2 1212 2112P I X P P X X P X P I +-=+=2 112P P MRS =() K L f Q ,=() K L f TP L ,=L TP AP L L =dL dTP L TP MP L L 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